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6    阅读: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第一篇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

——以楚雄市鹿城镇彝海社区为例

刘金松

调查团队:政管系团总支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小组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浪潮,失地农民的问题已日益凸显。楚雄市鹿城镇彝海社区建设对楚雄市东南新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必然要占用大量农民耕地,必然就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现在靠什么来生活动?社会保障如何?就业情况如何等值得我们研究。

关键词:失地农民 彝海社区 养老保险 制度 意识 就业

序言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据统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在4000万—5000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随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用工制度逐步市场化,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越来越少,采取货币化安置成为各地普遍的选择。

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现在靠

什么来生活动?社会保障如何?就业情况如何等值得我们研究。

(一)、调查概况

一、关注问题

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目前国家对失地农民的界定标准为由国家依法征收或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而导致人均耕地不足0.3亩时依法享受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和已转户居民。随着杭州市城市的发展,失地村居也越来越多,失地村居如何发展,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土地拆迁补偿,居民安置、就业、养老、医疗保障方面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否则将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不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才能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否则将是一句空话。恰逢义蓬建材市场进行三期建设,鹿城镇鹿城镇彝海社区现所有居民土地已经被征用,部分村已安置进小区房,由此我们政管系团总支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小组开展了对鹿城镇彝海社区失地农民现状的调查,了解彝海社区失地农民的现状,对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二、实践时间和地点

我们团队于2011年7月16日至18日对彝海社区部分村民进行了

走访调查。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楚雄市鹿城镇彝海社区作为东南新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东南新城建设必将对该村农民进行征地、搬迁、安置。失地农民矛盾集中,将成为这一地区的焦点问题,

三、实践方法

1、7月10日上午8:00带队教师召集小分队成员开会,准备调查所需资料(问卷、笔、笔记本、工作证、旗、小礼品等)

2、7月10日下午2:30由当地同学李美玲带队到鹿城镇彝海社区居民委员会咨询村内领导该村基本情况,村内领导给了我们部分材料(《楚雄市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安置相关政策汇编》《楚雄市东南新城被征地农民搬迁安置实施方案》《楚雄市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安置相关政策宣传问答》)

3、7月10日下午4:00到鹿城镇彝海社区李水塘村进行走访调查。走访了7户村民,对村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4、7月11日上午9:00到鹿城镇李家庵村委会彝海社区中所村进行走访调查。走访了10户村民。

6、7月12日上午9:00到彝海社区居委会找找对内领导进行调查咨询。走访了16户村民。

(二)、失地农民生存现状

一、 谋生手段和家庭年收入状况

通过一天对于义彝海社区失地农民居住环境的观察,以及对其中33户人家的走访调查,我们得知很多村民的耕地少于0.3亩,有些甚至已无土地。随着东南新城的建设,当地被征收的土地数量随之增加,同时失地农民也随之增加。当地的村民大多都进城打工或是私营业主,不以土地为生。只有大多数老人耕种土地,用于自给自足。

在我们走访了33户对民,其中,在这些村民中,许多青壮年都是到附近的工地打工,还有一部分到楚雄城内务工,在家的都是老年人,由此对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一大问题。留舍儿童教育问题也成为该地区另人担忧。部分有技术的村民外出打工月收入可达2500左右,而其它的村民收入确不理想,生活拮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提到是否愿意征收土地时,大部分村民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担心以后没有退路。有些农民尽管目前生活还过得去,但由于打散工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

就目前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就业压力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就业岗位有限,失地农民就业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就业困难重重。目前全村大多数失地农民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如建筑业。【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二、土地纠纷和失地补偿及保障

据报道,目前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是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被征地农民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反映较为强烈: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不满。在我的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然而通过调查我发现土地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补偿标准偏低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第二篇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颜复勇 王丹霞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以土地为基本生存条件的农民,失去土地后,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状况到底如何?我们深入秭归部分乡镇农村调查走访了100多个农户,调查内容涉及失地农民的补偿情况、生活来源和收入、就业情况、子女教育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医保、低保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目前15%生活富裕,45%生活水平一般,30%生活贫困,10%生活艰难。总体来看,目前失地农民的生活负担较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失地后生活困难

在被调查的失地农民中,当初他们得到的都是一次性补偿。对于个别有经商能力和理财水平的农民来说,他们在得到补偿款后,用补偿金开店经商,有的发展养殖业,有的创办家庭工厂,生活稳定富裕。还有少数稳健型的失地农民,他们把得到的补偿金用于买车跑运输等,也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是绝大部分农民得到补偿款后,随即用于建房,供子女上学等,瞬间这笔钱便被用光,甚至四处举债,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成为名副其实的特困户,他们手中无地,家中无粮,袋中无钱,加之受文化、年龄等因素制约,没有稳定的务工岗位,收入微薄,生活困难,步履维艰。

2、再就业困难重重

失地农民务农无田,就业无门,大部分都闲散在家,无所事事。据调查了解,失地农民就业者不足10%,尤其是那些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的农民,大部分时间就是聚在一起玩纸牌、打麻将,随之而来就是赌博成风,精神涣散,家庭关系破裂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除了少数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能找到工作外,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及老弱病残的劳动力就业难度较大。由于还没有能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加上国际大环境经济不景气,之前到南方打工的部分失地农民也返回了村里,使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雪上加霜,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

3、医疗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给失地农民看病就医带来了一定的实惠。按照该制度的规定,参加者个人每年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按就医医院的级别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上限封顶。但是由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大部分被调查者反映合作医疗报销上限太低,解决不了失地农民的大病问题。于是,失地农民的大病就医问题仍然是失地农民家庭的一大难题。由于失地农民家庭收入偏低,家庭周围基础医疗网络不很健全,使得失地农民大病救助得不到保障。调查中我们听到这样一些顺口溜:“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从中能充分的感受到失地农民在面对疾病时的无奈。

二、思路与对策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都比较平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失地农民对今后的生活感到忧虑和担心,部分素质低及老弱病残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度大。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尽显社会公平,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应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破除失地农民“等、靠、要”思想,增强自谋职业的意识

失地农民普遍在思想认识上对征地、拆迁工作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认为征地、拆迁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发展了项目,通过建设,必将增加收入,改变贫困状态;另一方面,

他们又认为政府征占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政府就应该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政府就应该给他们解决工作,提供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失地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太强,坐等政府解决就业,而忽视了自身的努力。对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自谋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融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就业岗位。

(二)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生存能力

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在土地以外的其它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人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新的、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岗位。再加上周边企业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非常有限,难以达到失地农民的需求。要持续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最根本的还在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劳动技能。因此,政府应帮助他们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努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切实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职能,完善就业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尽可能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对于积极参加就业培训,获得技能证书,上岗工作证,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奖励。逐步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管理服务范围,按照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和个人自主创业信贷政策,提供就业扶持,促进其就业。

(三)创造条件,鼓励农民在农业内部就业

通过继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引导一部分农民参与非农产业的活动,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民,他们本身就是农业生产的行家能手,由于生产习惯和文化素质影响,很难接受掌握农业以外的新技术,就不能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强行培训,在农业以外的领域谋求就业。对于他们,应考虑在大农业范围内解决,比如:将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暂时反租给他们进行耕种;鼓励他们为种养大户帮工等。

(四)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问题

首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把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大多数失地的老年人依靠补偿款维持生活,时间久了就会坐吃山空。今后在征用土地时,应该实行“开发式安置”,除了给付补偿金外,还要对那些以土地为生的农民,采取以土地补偿金换取养老和医疗保障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失地农民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对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只是生活上的暂时安置,不能解决他们今后的生老病死。以土地换社保对他们来说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但若要采取这种办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机制,从村到办事处再到县区,应有严格的社保资金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社保基金;同时,社保资金在运作过程中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要有农民参与监督,实行定期公示;另外,社保金发放要按时足额。只有这样,才能使失地农民不再为生活忧虑,并使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失地农民的精神需求【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农民失去土地后,相当一部分人无事可做,生活自由闲散,精神空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坚持把村和社区硬环境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从建设基础文化娱乐场所入手,配套建设各种综合文体娱乐活动室,让有充足时间的失地农民休闲有场所,活动有氛围,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于休闲活动中,不断充实和丰富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失地不失落,健康愉快地生活。 综上所述,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不仅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难点,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事关社会全局的稳定,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第三篇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东郊、南坪岗、东江等近郊乡镇,失地农民的生活及其出路已成为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一、失地农民生活现状1、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一般有3种形式,即通过政府有组织地向境内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输送劳动力、农民协议工、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早期征地部分村民采取了农民协议工的安置形式,如护城乡西郊社区近100余人到邻近的市卷烟厂、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等单位工作。后期征地村民均采取了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的方式,由村民自谋职业。仍以护城乡为例,此类村民中共有劳动力(不含在校学生)5280人,其中就业1611人,就业率只有31%。从事经商的有185人,占3.5%;在城市务工的670人,其中市外打工98人,市内做临时工572人,仅占12.7%;在乡村集体企业务工和从事其他工作的有756人,占14.3%;而赋闲在家的有3669人,占失地农民中劳动力总数的69%。2、收入不平衡。失地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现行土地的征用补偿安置费,二是经商,三是务工,四是房租。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失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据调查,护城乡20xx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100元,其中从事经商的185人,年收入达到894.7万元,人平4.8万元;务工670人,年收入637.7万元,人平9518元;赋闲在家以房租为生的3669人,年房租收入仅737.3万元,人平仅有20xx元,另有150户靠特困救助金维持生活。可见,近70%的失地失业农民收入偏低,且不够稳定,有的因病、因子女教育投入等还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另据调查,东郊乡失地农民每户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15.1%,生活比较艰难。3、待遇很难保障。大多数农转非居民享受着“居民身份、农民待遇”双重标准,办社保、吃低保、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在住房拆迁中,他们依然是按“农拆”对待,拆迁价格相对城市居民住房要低得多,而重建住房时,却享受了“城市居民”待遇,同样80m2两层楼,要比农村住户多交城市建设配套等费用近7000元。如在东郊乡最近一次拆迁中,给安置基地后,一般农户楼房拆迁价格仅320元/m2,而现房屋造价基本上要450元/m2,导致农民“以房换房”的愿望难以达到。同时,他们依然要承担防汛、排渍等村民义务。4、居住环境较差。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降低建设成本,规划部门对城郊结合部土地实行严格控制,原本无可非议。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农民旧房无法翻修,分户后无处建房。如东郊乡土地严控区域内,农民急需翻修住房的达1500户,需分户新建的900多户,两者相加占全乡总住户的一半以上。此情况在护城、南坪两乡也大量存在,甚至有的一家4代8口人住3间房。此外由于城市管理的缺位,导致失地农民新建小区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如护城乡高车村1992年征地搬迁后,重建基地由于当时安装的下水道管道口径太小,致使排水不畅,下雨时居民区常遭水淹。有的住户一楼卫生间粪水上冒,臭不可闻;南坪乡一重建基地由于自来水管破裂,十多年来一直修修补补,以致跑冒漏滴严重。最严重时,一个组一个月自来水水表显示达3千吨,每吨水价格摊到3.5元,村民无力承担。有的村民只好改由自己打井,采用地下水。5、社会隐患多。大批的失地农民如果得不到“可持续生计”,必然成为社会的隐患。从护城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不稳定因素。一是农民协议工,因为企业的改制大部分已下岗或买断身份,生活处境较为艰难;二是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原来分配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主要用于安置时建房,所剩微乎其微,几年时间也几乎用完,而纯粹靠房租维持生活的,收入过低;三是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房屋的拆迁或重复拆迁,使一些象张家台、皂果、三岔路、西郊这些土地基本征用完毕的社区农民没有了重建安置基地,只有购买商品房,很多失地农民将丢掉房屋租金这个最基本、最低微的收入保障;四是失地农民居住环境较差,失地农民为了拿出更多的房屋面积用来出租,一般一家几口挤在很小的空间生活,55%的住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20平方米。还有的因土地长期“圈而不用”,规划区内住户的房屋不允许改造,已有近40%的住房存在不同

程度的安全隐患;五是部分失地农民希望在邻近企业打点零工,做些附带性的工作,如拖运砂土、货物上下等等,常常与建设单位发生矛盾,出现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事情。近几年来,护城乡失地农民因生活问题、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问题、经济建设环境问题上访的事件正逐步增多。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第四篇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系别:X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XXX 姓名:XXXXX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不少地方大量土地被征用,造成失地 农民数量急剧上升。 “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过去一直从事种植业, 无一技之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陷入了“打工无人要,就业无人问,经 营无本钱。 ”的困难境地,他们中多数人谋生艰难情况堪忧,已经引起全社会的 广泛关注。 说是农民, 他们已经没有了土地; 说不是农民, 他们又无法融入城市, 只能在城市的边缘徘徊。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 、调查内容分类: 1、失地农民前后生活的比较(选择题 1、2、3、4、问答题 12) 2、被征土地规划是否合理(选择题:5、6、问答题:1、8) 3、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题:9、10 问答题:3、10、14、15) 4、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选择题:7、8 问答题:7) 5、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问答题:4、11、13、16、18) 6、实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问答题:2、5、6、17) 7、对现状的意见或建议(问答题:9、19、20) (二 )调查时间 第一次调查:2012 年 10 月 22 日 第二次调查:2012 年 10 月 28 日 第三次调查:2012 年 11 月 11 日 (三) 、调查地点:杨凌示范区温馨小区 (四) 、调查方式:三人一组,设计分卷,随机调查,撰写报告 (五) 、调查目的: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 社会现象,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时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 就是了保障, 针对现在失地农民存在的各种问题,来调查完善政府在失地方面存 在的问题。 (六) 、调查意义:对失地农民实施更好的、更切合实际的保障,国之本稳定才 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七) 、克服困难: 在调查过程中碰到以下困难并得到解决: 1、有些村民不识字,我们会通过交谈给他们代笔填写问卷; 2、有些村民不配合调查,我们会耐心的给他们讲解问卷的内容和我们实践的目 的; 3、有的人不配合照相,我们会想尽办法说服他们;

(八)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从 2007 年开始至今,示范区已对规划区 17 个村 1.88 万亩集体土地实行了 整村征收,并为 8000 余户,31650 名被征地农民建立了社会保障,累计发放各 项社会保障费用 5000 余万。 已启动了 11 个村 3822 户 14426 的人集中搬迁安置, 建立 370 多万平方米, 占地 500 亩的安置小区 4 个, 搬迁后可腾出村庄面积 2050 亩,节约土地 1550 亩。目前,示范区第一个被征地农民安置地是温馨小区。温 馨小区主要安置的是穆家寨、 杜家坡和淡家堡三个村的村民,共 935 户群众分到 了新房并已入住。此次调查共发放 30 份问卷,全部收回并有效。调查表明,征 地计划不仅保障了被征迁农民的权益,而且还把被征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 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落到实处。被征地农民得到了较妥善的安置,为了更详细 的了解杨凌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温馨小区进行,据调查 了解:其中,男性共 19 人,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 63.3%;女性共 11 人,占本次 调查总人数的 36.7%。被调查者年龄分为 4 个阶段,分别为:20 岁~30 岁占本次 调查总人数的 40%;31 岁~40 岁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 20%;41 岁~55 岁占本次 调查总人数的 26.7%;55 岁以上的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 13.3% 。 二、数据统计及原因分析 <一>、失地农民前后生活的比较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 A、本地打工 失地前 失地后 B、养殖 C、个体工商户 D、其他 D、其他 D 占 39% D 占 39% D 占 20.3% D 占 20.6%%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失地农民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种地,在被调查 者中有 39%的青年人在农闲时外出打工, 只有极少数人从事教育事业; 失地后他 们主要的收入是本地打工,在 20.3%的被调查者中,只有少数人有固定工作,其 他人和年迈的老人都无工作。之前小日子还过得不错,不愁吃穿,不担心温饱问 题;失去土地的他们,没有主要收入,靠打工维持基本生活,农民工不起眼,在 社会上被人瞧不起,能拿到出勤的全工资还是未知数。 3、您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 B、食物 C、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2、您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B、外出打工 C、个体工商户 表 1 失地前后收入情况: A 占 50% A 占 16.7% B 占 8% B 占 60% C 占 3% C 占 3% (选择题:1、2、3、4、问答题 12)

4、您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 B、食物 C、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表 2 失地前后支出情况: 失地前 失地后 A 占 27.4% A 占 37.9% B 占 21.6% B 占 2.7% C 占 27.4% C 占 5.1 % D 占 9.6% D 占 9.6% E 占 14% E 占 13.7%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 失地农民失地前, 主要支出在生活用品、 食物和建筑房屋, 少数人支出在交通上,14%的被调查者在他们失地后,主要支出在生活用品和食 物上。 12、您觉得失地前与失地后那个生活更幸福,为什么? 据统计 20%的被调查者对现在的生活满意, 生活水平提高, 劳动力也得到解 放,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 3%的被调查者给出的答案是 无变化,因为前后都有工作,对他没有什么影响;77%的被调查者不满现状, 以前的他们可以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而现在什么都要花钱,又没有持 续维持生计的方法,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例如:在我们调查过程中,有被调查者 透漏, 他们为了节省, 上厕所都舍不得用清水冲。 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说明我们国家在针对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上所做的工作不够好,措施不够完 善。 <二>、被征土地规划是否合理(选择题:5、6、 问答题:1、8) 据调查统计得知:被调查者只有 10%的人愿意土地被征,其原因是:征地 可以促进城市化发展的速度, 解放农村多余的劳动力, 97%的被调查者认为征 有 地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 87%的被调查者不愿意土地被征; 有 大多数人不知道土 地被征后用于那些方面; 据了解被征土地有许多仍然闲置未用,失地农民认为这 是对土地的浪费; 被调查者现家庭住址都位于城市郊区,无土地直接影响到他们 的生计,支出大于收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拮据。有 23.3%的被调查者土地被征 在三至五年,有 20%的被查者土地被征在两至三年,13.3%的被查者土地被征在 一年以上,13.3%的被调查者土地被征在一至两年,16.7%的被调查者土地被征 五至八年,13.4%的被调查者土地被征在八年以上。间隔如此长的时间,失地问 题未得到实际的解决,农民拿什么过日子,只能靠仅存的土地或外出打点工,靠 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 <三>、政府征收土地中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10 问答题:3、10、14、15) 据调查统计得知:被调查者中有 90.3%的被调查者对被征土地后政府的承 诺兑现情况不满意,认为政府苛扣农民的失地补偿金;其余较满意,认为政府还

是可以给农民办实事的。 60%的被调查者都不愿意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只有 30%的被调查者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0%的被 调查者保留意见; 绝大多数人认为政府在征地过程中采用暴力、强迫等强制性手 段等。28.5%的被调查者认为被征土地用于私人间厂;17.5%的被调查者认为被 征土地用于公共事业;5.7%的被调查者认为被征土地用于农业建设;34%的被调 查者认为被征土地用于建造个人住宅; 还有 14.8%的被调查者不知道被征土地用 于干什么,反应了政府政策不透明, 执法者扭曲政策; 87%的被调查者认为征地最 大的受益者是政府, 认为政府内部存在腐败现象; 6.4%的被调查者认为征地受益 最大的是某些个人,使某些个人获利,就如有些失地农民所言“一夜之间富了某 些人,穷了许多人” ;3%的被调查者认为征地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企业与政府 相互勾结在一起搜刮民脂民膏;还有 3%的被调查者认为征地最大受益者是农民, 农民可以坐享清福, 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过着晨耕晚息的生活。大多数被调查认为 政府赔偿的少,对他们现在的生活无帮助,中国人都有传统的思想,很多不愿离 开自己的故居,而搬迁到异地,然而政府却强行进行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导致失 地农民频繁上访,农民不再信任政府,这对我们党执政,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小康水平, 成为政府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失地农民补偿的问题(选择题:7、8 问答题:7) 按照国土资源部规定, 对于失地农民的安置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 括但不限于:货币安置、农业生产安置、重新择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 民安置等多种方式,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地区都采取了一次性货币补偿形式, 土地补偿费被简单地理解为生活补助。 如本次调查中穆家寨被征土地每亩地一次 性补偿都在一万元以下,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数据统计得知:有 20%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土地补偿标准的看法是不知道; 7.4%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土地补偿标准的看法是满意;72.6%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土 压低补偿标准、侵占、截留、挪用补偿款,农民失地又失业等种种损害农民合法 利益的现象。如赵家坡的补偿是每年每亩地补偿 400 公斤小麦,400 公斤玉米, 按市场价折合成现金发给失地农民。 据调查统计得知,有 40%的被调查者知道土地补偿标准,60%的被调查者不 知道补偿标准。有 54.5%的被调查认为政府采取的征地补偿为货币补偿,24.5% 的认为没有补偿, 15%的人认为政府采取了购房补偿政策, 还有 3%的人认为采取 以地换地补偿,剩余 3%的人认为有其他补偿。现行补偿政策只考虑了失地农民 的眼前利益, 而忽略了他们的长远利益, 忽略了农村土地所承载的多重社会功能。 众所周知,现阶段,土地仍然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保障。农民在失去土地 的同时,其享有的依附在土地上的其他权利和利益,如财产权利、基本生活保障

被征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第五篇

被征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长沙分校本部2010年春季“一村一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 李炳坤

指导教师 胡党生

我镇压位于岳麓科技产业园前沿地段,随着大河西先导区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片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人数逐年增加,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逐步失去,农民的生活方式将进行彻底改变,征拆农民失去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就业转移和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大事。通过几年的拆迁,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到底如何,为此,就失地农民生活和就业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一、征拆前基本情况

征拆前的我镇属望城县管辖,地理位置位于望城县的最南边,有10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45000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镇,年人平均收入不足4500元,1000村民中私人购置小车的不足十辆。

二、征拆后基本情况

2003年成立含浦科技产业园,开始引资进行开发建设,首先在学士、白鹤、联丰三个村的部分村民组进行征地拆迁,先后引进了湖南工业学院、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南方大学、计算高科等五所高等院校,以及凯达财信、汀湘十里、米兰春天等十家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总计征地拆迁面积12060亩,被拆迁农民4852人,拆迁房屋1458栋,有22个村民组被全部征收,占被征收人口的60%,有40%的被征地农民还余有少量土地可供耕种。

三、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偿及社会保障情况

我镇因原属望城县管辖,从2003年至2008年所征用的土地都是按照长沙市60号令标准的70%进行征拆补偿安置的:耕地土地费及安置补偿费合计18088元/亩,房屋征收价为每平方米232元,征拆面积10980亩,征拆人口4320人,土地加房屋征收人平补偿金额为85000余元,被征地农民住房采用集中安置,由科技产业园统一完善地基,交失地农民自己建房,一般二代三口之家分配地基120平方米,三代五口之家分配地基180平方米,建筑楼层为四至五层。按当时物价计算成本,一般失地村民建设好安置房后资金略有结余,少数农民因建房还负有一定的债务。

2008年6月份我镇根据长沙市的区划调整划归岳麓区管辖,按长沙市103号征地拆迁补偿办法进行征收的1080亩,征拆人口380人,采用货币安置,人均总计征收款为350000余元,征收价格大大提高。

2008年以前的失地农民,政府没有任何社会养老保障待遇(除全国性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外),且按60号令应留给失地农民8%的生产安置用地到目前为止还未落实到位。2009年以后103号令征收的失地农民,都统一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满60岁至少可领取800元以上的养老金,使老年人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四、失地农民人员安置和就业情况

我镇按长沙市60号征拆令进行征拆的农民有4320人,截止2009年底征拆农民住房基本建成,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过上了城市生活。从失地农民年龄结构和就业情

况调查发现: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有 785人,占18.2%,18-40岁的1675人,占38.8%,40-60岁的1230人,占28.5%,60岁以上的老人630人, 占14.5%。18-60岁的劳动力人员中,已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务工的有768人,占劳动人口的26.4%,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的 656人,占22.6%,无正式工作单位、季节性打临工的585人,占20.2%。从房屋利用情况来看,有35%的失地农民不同程度有房屋租赁收入,位置较好租赁收入较高,有10%的失地农民靠租赁收入就已收回了建房成本。但由于受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还有大部分房屋无人租赁。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生活习惯,失去土地后再就业是农民面临的一道难题,社会保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目前来看,被征地农民及乡村普遍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一)劳动力就业观念、素质与实际工作岗位难以对接:被征拆的农村劳动力一方面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40岁以上人员表现最为突出。调查显示中老年农民原本是当地农业劳动的主力军,失去土地后,要通过市场化就业和自主择业来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往往非常困难。不论是厂矿企业还是宾馆饭店都不会招聘四五十岁以上的失地农民。政府一方面安置下岗职工就已经十分困难,对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也存在很多困难,所以几乎没有为失地农民安排就业岗位。其次,青壮年失地农民就业也不容乐观。在被调查的失地青壮年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70.5%,由于文化程度低、素质差、劳动技能单一,在招工用工市场化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即使就业,大多只能从事于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强体力岗位。收入少,职业不稳定。而且一些制度限制了失地农民,让他们很难流动和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就业要求过高,小钱看不上,过分强调工作强度,路途远近,工资待遇等条件,造成高不行低不就,据镇劳动保障站统计,拆迁地与非拆迁地农民就业相比,拆迁农民就业率比非拆迁地农民就业要低15%,如落户安置小区旁边的湖南明旺实业有限公司,今年提供就业岗位120个,且优先拆迁农民,但实际拆迁农民去应聘就业的不到30人只占25%。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受年龄影响,他们学习务工技术,掌握技能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就业和劳动报酬,而外出务工的大多数从事文化较低,劳动强度大的粗工、力气工,干活累、时间长、工资低,还不如在家。因此每月1000-1500元工资的工作岗位他们根本看不上;年龄较大一点的,劳动强度大的干不下,技术要求高的干不了,再就业就更加困难。

(二)农民的观念落后,思想丞待转变

受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影响,有着在着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宁愿在家守着宅基地过日子,也不愿出去闯一闯,缺乏长远打算,加之拆迁后很多农民一夜变富,成为拆迁富翁,但他们缺乏心理准备,对未来的城市生活缺少理性安排和考虑,以为征收后口袋充实了,生活过得去,何必上班人辛苦,再说上班不自由,不如打打麻将,日子过得蛮滋润,正是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不少被征地农民没有就业愿望。

消费观念也有较大的区别,有一部分拆迁群众已经意识到今后的日常生活成本将大大提

高,米、菜、水等原来不需买的现在全部要购买,对生活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还有少部分拆迁人员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比如购小车、高消费旅游、红白喜丧乔迁寿宴大搞排场。15.9%的被调查者购买轿车不为实际需要,只是出于从众心理。

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很多拆迁群众都保留着农村生活习惯,公共意识比较淡薄,不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小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白色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严重。如小区个别居民还在沿用煤炉生火过冬,圈养鸡鸭、占用公共场地操办丧事等不文明行为。与商品房小区相比,安置小区环境卫生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

(三)拆迁安置后续工作及社会保障不到位

由于2008年以前征收都是按长沙市60号令的70%进行的,征收价格较低,部分拆迁的村民组还有土地,又分到一点征收款,相对而言生活较征收前还有一定的改善,而全部征收的失地农民,因征收单价较低,部分原条件差、房子少的农民,把土地、房屋等全部征收款都用于了安置房建设,已没有了资金结余,,还有少部分的家庭还有负债,又因受年龄、身体、劳动能力条件的限制造成就业困难,这部分人群面临着生活困难,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薄弱,且我镇原征收时属望城县管辖,按望城县的标准执行的。现区划调整划为岳麓区,由于体制的变化,8%生产安置用地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造成农民多次上访,引发矛盾纠纷和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机制落实不到位,到目前为止,所有按原长沙市60号令的70%进行征收的失地农民,都没有统一办理养老保险(2010年7月1日起执行的60元/月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除外)失地农民老有所养难以得到保障。

六、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要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大河西开发与建设,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从政策上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实际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着想,各级政府应探索制定更加完善、更加优惠、更加实切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

(一)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加强对拆迁农民的市民化教育,引导更新生活理念,培养文明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理财观念,促进拆迁农民尽快适应、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积极倡导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拆迁农民提供高品质、高水平的文化服务和精神食粮,强化拆迁农民的责任意识和公众意识。

(二)加强技能培训,增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被征地农民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文化程度低一时难以改变,但技能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岗位培训得到提高的。应对被征地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对他们实施技能援助,一是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职业教育资源,建立专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可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定向培训、岗位培训、创业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以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就地就近培训为主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

训指导,转变拆迁劳动力就业观念,增强上岗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劳动力安置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是要加强对拆迁劳动力就业跟踪服务,建立就业台账,强化就业指导,随时掌握就业状况,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三是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安置小区服务产业。服务产业主要以商贸、物流、交通等第三产业,以小城镇的核心区域、居民集中居住的拆迁安置区为中心,发展商贸流通业,利用地理位置和门面的优势,规划建设小区商业网点,搞好各种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鼓励县外商贸流通企业来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餐饮旅馆、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发展各种社会服务业、搞好能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壮大中介组织,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强小区对生产要素的凝聚力。加大自主业的扶持力度,向自主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积极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较好的解决劳动力就业。

(三)积极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维护农民长远利益

一是加快落实原按长沙市60号令征拆农民8%的生产安置用地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拆迁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管理、集中理财、购置资产等运作形式,积极创新集体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使股份分红成为拆迁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保证农民的长远收益。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接,有关部门对拆迁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要专题研究,尽快实现农村保障体系向城镇保障体系的转移对接,确保拆迁农民实现城镇社会保障全覆盖。四是加强指导,规范房屋出租管理,针对拆迁农民大量出租房屋的实际,要超前研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意见或办法,确保拆迁农民稳定的出租收入。

(四)加强综合管理,争创文明城市。安置小区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绿化管理、环卫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管理队伍,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向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环境保护、城镇公共管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拆迁农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开拓创新,齐抓共管,不断提高交通道路、社会治安、计生及流动人口等到方面的管理水平,引导农民积极支持,参与管理,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风尚,共同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总之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更加关注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搞好城乡统筹就业,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上必须全盘考虑,做到有机结合,双管其下,全方位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促使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巡视整改报告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