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7    阅读:

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第一篇

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篇一】

省发展改革委:

根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安徽省物价局关于开展安徽省社会办医政策落实自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六安市发展改革委及时组织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物价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专门会议,对照《安徽省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工作方案》相关要求,认真研究,逐项对照检查。现将我市社会办医政策落实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和准入方面

1、六安市政府于2012年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六安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15)的通知》(六政办〔2012〕46号),六安市卫生局同年配套出台了《关于印发六安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的通知》(卫办秘〔2012〕58号)。

2、2010年以来公立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均符合相关规定。

3、2010年以来,全市新建医疗机构121家,其中社会办医116家,占96%。社会办医在申报流程和申报材料要求方面与公立医院一致,新建医疗机构社会资本优先参与。

4、社会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审批程序和审批条件一致,均参照原省卫生厅医疗机构设置条件,审批时限为20个工作日,批准文件统一在市卫生局网站公布。

5、区域卫生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举办老年护理、康复等中间性医疗服务机构,房屋可以租赁,进一步简化了审批手续,但对举办医疗机构家数也无特别要求。

6、大型医疗设备与公立医院统一纳入规划配置。

7、社会资本可以举办所有类型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执业范围不设任何限制。

二、财税价格政策落实方面

1、市物价局、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六价业〔2014〕47号文件及时转发了《安徽省物价局、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明确在我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

2、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政策得到落实。

3、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免予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我市物价部门未接到相关文件,下一步将根据上级规定,认真贯彻落实。

4、营利性医疗机构免征营业税的政策,我市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

5、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我市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

6、针对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我市暂没出台具体扶持办法。【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7、政府投资补助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具体措施,目前我市暂没有出台。

三、医保政策方面

1、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情况

我市在定点准入的条件上,对投资主体或所有制性质不进行限定,对公立、非公立或盈利、非盈利医疗机构采取统一政策、相同工作步骤进行认定,定点医疗机构审批的程序为单位申报,统一受理、资格审查、局长办公会研定,公示后下文。审批时限为10个工作日。

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凡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以及军队主管部门批准有资格开展对外服务的军队医疗机构,均可以申请定点资格,主要包括六类:

(一)综合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专科医院;【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二)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

(三)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四)大型企事业单位内设的卫生所、医务室;

(五)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六)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取得《社区卫生服务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关于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保业务开展情况

我市现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293家,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68家。2013年,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提供职工门诊服务70071人次,费用1003万元,提供职工住院服务6681人次,费用1937万元,统筹基金支付非公立医疗机构职工医疗费用828万元,占统筹基金支付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总额的8.31%。提供居民门诊服务17180人次,费用362万元,提供住院服务4526人次,费用1641万元,统筹基金支付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居民医疗费用1443.5万元,占统筹基金支付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总额的18.3%。

3、关于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保费用结算情况

我市与定点医疗机构采取按单元人次结算住院医保费用,根据定点医疗机构三年平均住院费用约定单元人次费用额。为便于医疗机构资金周转,医保经办机构提前一季度预拨医保费用,年终考核后进行决算,门诊费用在扣除质量保证金后按月据实结算,年终考核后返还或按比例扣除保证金。医保基金支付顺畅,拨付及时。

4、关于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情况

我市对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定点、报销、结算等方面政策统一,待遇相同。在管理方面,我们定期对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日常巡查,重点查看人、卡、证是否相符、住院指证是否达标、用药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渡医疗等。对查出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并退报违规费用,年终市局组织医疗服务质量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保政策执行、医疗服务管理(药占比、自付率等)和满意度调查等,考核分数在90分的,按比例扣除质量保证金。

四、人才政策方面

1、目前,我市医师多点执业未开展。

2、2010年后,从公立医院进入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其担任的学会、协会职位不变,同时在医学会、医院管理学会、护理学会等换届中增加一定比例民营医院人员;新成立协会会员保证一定数量的民营医院指标。

3、我市在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执行统一政策,只要符合职称评定相关条件,单位申报即可评定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4、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流动暂无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经考核合格的可以人事代理身份在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办理辞职手续后可到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其在公立医疗机构的工作年限视同参保年限。

5、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学科建设、教学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如市立医院妇产科为省重点特色专科,市立医院为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实习基地,市立医院为裕安区全科医师全科方向培训中心。

6、在医疗各专业学会中,非公立医疗机构名额比例约占10%。

五、土地政策方面

1、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土地使用政策,原则上参考公立医疗机构的供地方式。

2、非公立医疗机构用地需求通过招、拍、挂形式取得。年度用地计划是根据市规划部门的意见供地。

六、监管政策方面

1、根据医院级别,市卫生局负责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疗质量检查,县区卫生局负责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检查。

2、2014年,市卫生局对全市16家民营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研,在调研检查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民营医院管理的通知》,从依法执业、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医疗广告、督导处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从自查情况来看,我市对上级关于社会办医政策基本得到了落实,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下一步,我们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并将根据上级部门关于促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出台相应的扶持办法,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篇二】

各区县(自治县)卫生局(卫生计生委)、北部新区社发局、万盛经开区卫生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渝改办社会[2014]1711号)文件要求,国家将对各地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核查,并要求各地开展自查整改。为做好自查整改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内容

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11]384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4]14号)中有关社会办医政策的落实情况。具体包括:

(一)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和准入方面

1. 制定并发布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情况。【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2. 2010年以后公立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合规情况。

3. 2010年以后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中社会办医占比情况,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落实社会资本同等优先的政策。

4. 社会资本办医、中外合资办医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条件等规定情况,审批时限,以及向社会公示情况。

5. 鼓励举办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的具体措施,简化对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等审批手续的具体措施和执行情况。

6. 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限制的具体措施和执行情况。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7. 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准入范围情况。

(二)人才政策方面

1. 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执行情况。

2. 2010年后,从公立医疗机构流向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有关医疗行业协会、学会中任职的变化情况。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3. 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规定。

4. 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充分有序流动的具体措施。

5. 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认证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目前的实际结果。

6. 有关医疗专业行业协会、学会的组委、副组委中来自非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的比例。

(三)监管政策

1. 把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执业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审核的情况。

2.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纳入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日常监管范围的具体措施和执行情况。

二、时间安排

(一)自查阶段

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第二篇

XXX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情况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增强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提高医药卫生一致的运行效率,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得成果。

(二)基本原则。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

原则;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搬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的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XXX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细想,

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XXX。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支付制度等改革,明显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XXX机制有效运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同步增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有序开展;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社会力量办医取得积极进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人才不足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规范,医药价格体系逐步理顺;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医药卫生的监管得到加强。

到2015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

—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和XXX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

人每年360元以上;

—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80%以

上,城镇居民医保、XXX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以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3.86张,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以上;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40元以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8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或接近74岁,婴儿死亡率降低到

6.6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5/10万以下。

三、明确政府责任

(一)强化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常务工作和卫生工作的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年度任务,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制,把规划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制度,开展规划实施评估。

(二)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机制,完善补偿办法,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切实保障规划实施所需资金。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各级政府在安排年度卫生投入预算时,要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在

向政府汇报预决算草案时要就卫生投入情况进行专门说明。

“十二五”期间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和强度要高于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应提高。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县级政府是举办县级公立医院的主体,要建立对县级公立医院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责任。1、对符合国家规定的额离退休人员费用,由财政承担;2、对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根据轻重缓急和承受能力纳入财政预算;3、对重点重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依据实际情况,按3000—5000元/床年的标准投入;4、对政策性亏损,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公共服务,按服务成本给予保障;5、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县级财政要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比例承担补偿资金,足额拨付;6、落实对中医的投入倾斜政策。

四、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我县共有县级公立医院4所,分别为县医院、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含原第二人民医院),其中县医院为二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为二级中医医院。公立医院编制内职工1815名,编制床位1170张,实际开放床位1470张。乡镇卫生院19家,乡镇卫生院编制内在职职工630人,编制床位640张,实际开放床位684张。全县村卫生室经整合兼并后共有521个。2014年公立

医院门急诊人次数达到45.93万人次,住院病人5.59万人次,业务收入27417万元。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28.99万人次,住院病人3.29万人,业务收入5116万元。

(二)、综合改革推进情况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2009年至2011年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2014年11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

1、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药品采购XXX机制。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切实减轻患者负担,扎实有序的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县从2011年1月份开始在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自2014年11月1日四家公立医院取消所有药品加成,降低群众就医费用,缓解群众就医压力。仅4家公立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减少的药品合理收入让利患者每年达500余万元。

2、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业管理XXX机制。制定下发了《XXX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原文[2009]19号),明确政府开办的19家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界定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和任务。2014年12月制定并下发了《XXX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公立医院

县中医医院医改工作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第三篇

县中医医院医改工作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自治区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以来,我院按上级统一部署,自2013年2月1日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调整诊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根据XX市医改办《关于开展全市医改调研和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市医改办发字„XXXX‟X号),现将我院医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情况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招标采购及配送情况

⒈医院认真按照自治区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13年2月1日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中药饮片除外)。

⒉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医院在采购药品较为紧缺的药品品种和种类为:

人血白蛋白、甲巯咪唑片、己烯雌酚(片、注射液)、去痛片、清火栀麦片、速效救心丸、溴丙胺太林片、酚磺乙胺注射液、盐酸普罗帕酮片、甲状腺片、毒K注射液、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等。

⒊现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仍是2010年版,市场流通领域价格政策的不健全,有的品种价格虚高;有的品种临床必需因价格偏低导致中标企业又因各种原因无法供货,从而造成部分品种人为紧张。

⒋中标企业存在针对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无法按合同定时、定量配送的的情况,严重影响医院临床业务的开展。

医院因财政补偿比例政策及金额的尚不规范和确定,医院所欠的药款基本都延期一定的时间支付。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机制运行和用人政策落实情况

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核定和使用情况(截止时间为2014年8月)

县中医医院人员编制核定情况为:根据“X机编发„XXXX‟XX号”文件,医院编制XXX人(其中事业编制XXX名,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X名),实际在编XXX人(其中事业编制X名,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X名)。

医院编外聘用人员为:XXX名。

⒎医院在编在岗员工XXXX年X月按照岗位设臵有关文件实施了岗位聘用,并签订了岗位合同。编外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期参照在职在编员工同样实施了岗位设臵和聘用。

⒏医院制定了《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薪酬管理办法》,鉴于医院的实际情况,新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新聘用两年内与编制内的人员在工资待遇、生活待遇等还有一定差距。两年后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聘用人员与编制内的人员同等待遇。

⒐近三年(2011-2013年)业务骨干流动情况

流出:在编在岗人员2人;编外聘用人员20人 流进:76人次(其中正式招录入编15人,编外聘用61人)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兑现情况

⒑根据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通知》(X人社发„2013‟1号):

我院基础性绩效及奖励性绩效发放如下表:

说明:根据“X人社发„2013‟1号”文件。我院员工(含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以及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工资中的岗位绩效工资发放是基础性绩效工资的60%部分。

两项绩效合计情况 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卫医管发„2012‟53号)、《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等医改工作配套文件, 文件都明确提出:“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绩效考核,建全以服务自恋、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

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具体分配方式和办法由各事业单位确定。”

上述两项绩效工资发放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医改政策,津补贴经纳入工资总量。

⒓医院的门诊量、收入、病床使用率在实行“托低不限高”工资制度和医院自行制定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后,医疗业务量、业务质量、患者满意度都有大幅度提升。

⒔医院2011-2013年基本建设、设备购臵等专项补助的落实情况

①中医(民族医)药专项资金补助-103 中医(民族医)药专项资金补助:2011年XXX万元、2012年XXX万元、2013年XXX万元,三年合计:XXX万元。

②县级中医医院药房建设项目-105 县级中医院药房建设项目:2011年XXX万元、2012年XXX万元、2013年XXX万元,三年合计:XXX万元。

③县级中医医院医院能力建设项目-107 县级中医民族医院能力建设项目:2012年XXX万元、2013年XXX万元,三年合计:XXX万元。

⒕医院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的执行情况

根据XXX年X月X日、X月X日县医改办两次下发的“会议纪要”以及县医改办、县人社局XXX年X月X日下发的《关于医改后城镇职工门诊就诊诊查费的说明》,自XXXX年5月14日起医改支付政策如下:

“区、市人社部门根据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一直采取统筹结合模式,即“个人账户包门诊、统筹基金保住院”的管理

模式,明确实行公立医院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诊查费全额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支付,无个人账户的职工自费解决”。

⒖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补助政策情况

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政府部门尚未有明确的补助政策文件。

县中医医院2013年获医改专项补助:18.5万元,药品零差价损失差额:178万元;2014年1-8月获医改专项补助:120万元,药品零差价损失差额:145万元。

二、医院医改工作推进情况

2013年2月1日起实施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医院自行制定实施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希望上级政府部门尽快出台详尽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财政补偿方案”、“价格调整方案”、“医保支付政策”、“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等配套文件。

2014年9月17日

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7月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第四篇

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们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稳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所,其中区级综合医院 所,中医院、妇保站、疾控中心、区卫校各1所,中心卫生院6所,乡镇卫生院13所,卫生院分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村卫生室31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8所。全区共设床位1389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3张;区乡两级现有卫生人员1383名,其中卫技人员 人,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2.95人;现有乡村医生 名,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 58人;区、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健全。

卫生党工委下设党总支部1个,支部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覆盖率100%;现有党员348人,党员占卫生人员的25.16%。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狠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管理。连续3年,新农合参合率稳定控制在95%以

上;政府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人,个人缴费提高到60元/人;2012年开始,实施新农合市级统筹,实行门诊和住院相结合的补偿模式,推进了以“总额预付、特殊病种补偿、单病种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对儿童白血病等23种农村重大疾病和4大类32种门诊特殊病种,实行优惠报销政策;大力推行新农合“一卡通”, 实现由“证模式”到“卡模式”的报销转变,继续实行次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限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加强对赴外就医的管理,有效保证了新农合资金安全。截止6月底,为19.12万人次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补偿医药费用4155.35万元,占当年筹集总资金的47.56%,以户为单位受益率为22.61%。二是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除中药饮片外,所有药品全部通过甘肃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进行采购,乡、村两级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区直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销售额分别达78.5%和65.67%。三是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以实行“健康管理团队医生责任制”为抓手,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实行均等化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年初签订专项责任书,强化专业性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将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资金进行挂钩,调动了积极性,推动了12项公卫项目的开展。截止6月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18973户,惠及444132人,

实现了健康档案全覆盖;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19441人,糖尿病病人4214人;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200余次,参加人员19176人,印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4种16万余份,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45种12万份;以乡为单位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7%,常规免疫接种率为99.33%,新生儿建证、建卡率均达到99.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8.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7.28%;传染病网络直报率100%,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1.86/十万;卫生协管和中医治未病等工作全面开展。四是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以来,国家下达我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85个,总投资7347万元,新建业务用房面积39500平方米;投资1260万元,为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诊疗设备1112台(件);采取“上升下延,内联外展”和“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培养卫生人才,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近4年来,引进临床医学等急需本科以上人才38人,招录专科以上医疗卫生人才343人,执业医师11人,引进人才占卫技人员的31.54%,选送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459人次,占卫技人员数的36.93%。五是稳步推进人事分配等综合改革。实行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聘用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人员全员聘用制,充分调动基层医

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性;按照“六统一、六有、两独立”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统一机构设置及人员资格认定、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安排、统一药品采购、统一收支财务、统一处方票据”和“就诊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购药有发票、传染病有报告、预防接种有记录”,财务和法律责任独立)的要求,实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坚持乡村医生每周一天或每月一周到卫生院工作和学习的制度,强化乡村医生培训,增强业务技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年初由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生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对村卫生室监督检查,不断规范村卫生室诊疗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为,半年和年终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兑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公共卫生补助资金。

(二)着力加强医疗行业管理。一是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专项集中整顿活动。对区、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围绕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工作,全面进行了清理整顿。二是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区直三家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了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三是全面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健全了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全面落实22项核心医疗制度,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考核检查,确保医疗安全。四是不断加强临床用

药管理。认真开展处方及医嘱点评,规范了临床合理用药行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两家综合医院安装了“防统方”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软件,各医疗机构实施了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和使用。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了医务人员“五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及医务人员执业不良记录积分制度,通过对医疗机构实行“月督导、季通报”制度,全面加强了医务人员执业管理。六是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各医院简化了服务流程,改善了就医环境,强化了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管,全面实施了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建立了全省统一规范的门诊病历。建立了院长值周制度,开展了局长行政查房。继续实施“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化解医患矛盾,优化医院服务环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有效。

(三)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们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围绕打造“中国药都”战略和唱响“千年药乡.养生定西”品牌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各项中医药政策,在新农合报销中对符合条件的中药材和中医适宜技术及院内中药制剂全额报销,加强对中医药食疗保健、适宜技术的培训,积极推广药膳和中医药保健进家庭活动,加大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开展中医启蒙

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7月
医疗卫生改革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第五篇

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们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稳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所,其中区级综合医院 所,中医院、妇保站、疾控中心、区卫校各1所,中心卫生院6所,乡镇卫生院13所,卫生院分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村卫生室31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8所。全区共设床位1389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3张;区乡两级现有卫生人员1383名,其中卫技人员 人,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2.95人;现有乡村医生 名,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 58人;区、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健全。 卫生党工委下设党总支部1个,支部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覆盖率100%;现有党员348人,党员占卫生人员的25.16%。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狠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管理。连续3年,新农合参合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政府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人,个人缴费提高到60元/人;2012年开始,实施新农合市级统筹,实行门诊和住院相结合的补偿模式,推进了以“总额预付、特殊病种补偿、单病种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对儿童白血病等23种农村重大疾病和4大类32种门诊特殊病种,实行优惠报销政策;大力推行新农合“一卡通”, 实现由“证模式”到“卡模式”的报销转变,继续实行次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限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加强对赴外就医的管理,有效保证了新农合资金安全。截止6月底,为19.12万人次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补偿医药费用4155.35万元,占当年筹集总资金的47.56%,以户为单位受益率为22.61%。二是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除中药饮片外,所有药品全部通过甘肃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进行采购,乡、村两级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区直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销售额分别达78.5%和65.67%。三是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以实行“健康管理团队医生责任制”为抓手,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实行均等化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年初签订专项责任书,强化专业性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将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资金进行挂钩,调动了积极性,推动了12项公卫项目的开展。截止6月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18973户,惠及444132人,实现了健康档案全覆盖;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19441人,糖尿病病人4214人;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200余次,参加人员19176人,印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4种16万余份,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45种12万份;以乡为单位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7%,常规免疫接种率为99.33%,新生儿建证、建卡率均达到99.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8.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7.28%;传染病网络直报率100%,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1.86/十万;卫生协管和中医治未病等工作全面开展。四是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以来,国家下达我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85个,总投资7347万元,新建业务用房面积39500平方米;投资1260万元,为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诊疗设备1112台(件);采取“上升下延,内联外展”和“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培养卫生人才,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近4年来,引进临床医学等急需本科以上人才38人,招录专科以上医疗卫生人才343人,执业医师11人,引进人才占卫技人员的31.54%,选送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459人次,占卫技人员数的36.93%。五是稳步推进人事分配等综合改革。实行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聘用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人员全员聘用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性;按照“六统一、六有、两独立”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统一机构设置及人员

资格认定、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安排、统一药品采购、统一收支财务、统一处方票据”和“就诊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购药有发票、传染病有报告、预防接种有记录”,财务和法律责任独立)的要求,实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坚持乡村医生每周一天或每月一周到卫生院工作和学习的制度,强化乡村医生培训,增强业务技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年初由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生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对村卫生室监督检查,不断规范村卫生室诊疗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为,半年和年终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兑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公共卫生补助资金。

(二)着力加强医疗行业管理。一是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专项集中整顿活动。对区、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围绕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工作,全面进行了清理整顿。二是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区直三家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了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三是全面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健全了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全面落实22项核心医疗制度,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考核检查,确保医疗安全。四是不断加强临床用药管理。认真开展处方及医嘱点评,规范了临床合理用药行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两家综合医院安装了“防统方”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软件,各医疗机构实施了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和使用。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了医务人员“五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及医务人员执业不良记录积分制度,通过对医疗机构实行“月督导、季通报”制度,全面加强了医务人员执业管理。六是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各医院简化了服务流程,改善了就医环境,强化了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管,全面实施了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建立了全省统一规范的门诊病历。建立了院长值周制度,开展了局长行政查房。继续实施“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化解医患矛盾,优化医院服务环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有效。

(三)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们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围绕打造“中国药都”战略和唱响“千年药乡.养生定西”品牌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各项中医药政策,在新农合报销中对符合条件的中药材和中医适宜技术及院内中药制剂全额报销,加强对中医药食疗保健、适宜技术的培训,积极推广药膳和中医药保健进家庭活动,加大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开展中医启蒙教育,广泛宣传中医药保健养生疗法。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区级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中医管理科、中药房,西医科室设立中医综合诊室,配备了中医执业医师,并开展了中医药服务,全面落实了中医师参与西医临床科室查房和送病人到中医科室短期治疗的制度;加强了创建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中医门诊(科)和中药房,均能够开展针灸、理疗、推拿、按摩、艾灸等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达到了“中医药三个三分之一”(即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57.83%,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49.83%,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50.70%)的要求。85%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中医药服务,其中225所村卫生室能提供针灸、火罐等至少10种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中医院已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个,初步形成了以针灸、理疗康复、风湿病科、心内科、肝肾病科、糖尿病科为龙头的“拳头”专科,全面提高了中医药施治比例,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70%,住院中医药治疗率达65%。

(四)狠抓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提出的“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用尽可能低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持续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均开设了健康教育咨询门诊,印发公民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宣传单,设立固定健康宣传栏和电子显示屏、刷写墙体标语和健康文化墙,在区广播电视台开设健康教育专栏等多种形之有效的手段,形成了“广覆盖、多样化、

立体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格局,做到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道路有标语、机构有专栏、户户有手册,大力推广和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同时,卫生局与移动公司开通健康短信平台,发布卫生政策和健康信息,让广大居民了解卫生政策,普及健康知识。编印卫生信息及简报,在各级新闻媒体报道卫生新闻宣传事件。截止6月底,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刷写墙体宣传标语2680条,累计刷写、喷绘健康文化墙体688面,设置宣传栏350期(块);对省上下发的5000个健康工具包及健康手册全部发放到28个行政村的5000户居民手中。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深入村社组建健康沙龙,开展健康知识交流,宣传慢性病防治经验和食疗养生、民间验方、单方、偏方等,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和进学校活动,在乡镇、街道广泛开展了急救技术、中医适宜自疗技术和食疗技术进家庭活动。

(五)不断强化基层卫生党建工作。以“强化基层组织,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注重党组织组建及党员发展,开展“基层组织晋位升级”、“党建示范点”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不断健全党员活动阵地,扩充党员队伍数量,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以“三亮三比三争创”为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争先创优”、“党员先锋示范岗”、“双联”、“优质服务窗口”、“亮牌示范”、“便民服务”等“十项”活动,持续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经常性开展党员警示教育,有效治理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不断彰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达到“抓党建促工作,抓工作推党建”,使党建与业务工作互促互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为不断深化医改进程和推进其它各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卫生系统资源总量不足。主要是人员短缺,尚缺执业医师323人,注册护士449人,还需增设床位300张;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根据建设标准要求,还需建设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23400平方米;没有职工生活用房,需建设职工生活周转房18515平方米;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设备老化简陋,村卫生室仅建设了89所,还有227所需要建设。二是区直医院负债较大。由于项目下达建设资金不足,加之配套资金达25%,同时,建设资金只能用于主体工程建设,而无装饰及附属工程建设资金,建设资金缺口大,均需医院垫支;另外,医院设备购置除2011年国家投入县级中医院、县级医院各200万元外,其它设备购置均由医院自筹资金解决。据统计区直三家医院建设和资源整合搬迁形成债务15000万元。三是乡村医生没有正常退出及养老机制,乡村医生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现在乡村医生每人每年缴费100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0岁以上人员均由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给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年人均收入约20000元左右,不如外面打工争钱多,乡村医生岗位缺少吸引力,造成乡村医生队伍的不稳定。四是城市大医院收费太高,对新农合资金造成危胁。截止6月底,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补偿3445人次,占住院补偿人数的18.65%,补偿金额1500.83元,占住院补偿资金的41.19,新农合大部分资金流入市级以上医院。

(二)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基层卫生设施投资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特别是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职工生活周转房、供水供暖设施等辅助用房和村卫生室建设的投资力度,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进一步提高基层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建立乡村医生正常退出和养老机制。对60岁以下乡村医生每年参加的养生金与村干部一样由国家财政列入预算进行安排;对60岁以上乡村医生由国家财政一次性按从事乡村医生年限,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进行定额补助后退出乡村医生队伍,不再承担本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三是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扶持力度,逐步解决长期负债的问题。四是加强对医疗卫生人才教育培训力度,保证边远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国家每年有计划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医疗专业人才的招生计划,加大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