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7    阅读:

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情况调研报告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第一篇

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情况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情况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调研,掌握了详细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11个乡镇,257个行政村。去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科学预案,精心组织,依法运作,全县257个村全部完成了村委会和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在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中,实行党政“一肩挑”的村有12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9%,党组织成员全部进入村委会班子的村有6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5%。

二、推行“一肩挑”的利弊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村两委换届后,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实行“一肩挑”可以说是利弊共存。从有利的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精简干部职数,提高了办事效率。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减少了干部职数,减少工作环节,便于加快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在原分设情况下,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支书先必须与主任商量,然后再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研究,同一件事要经过多次商议,浪费人力、物力,而实行“一肩挑”,村支书可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去统筹安排。中坪村是马桥镇的大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原村主任为村党委成员,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黄立杰能充分调动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性,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大力兴建文明新村,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得到群众的好评。二是有利于降低村级组织运行成本,提高村干部待遇。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后,村干部职数少了,村干部待遇得到改善。龙坪镇阳坡村属阳坡、严家坪、卢家湾三村合一的行政村,现有村干部4人,4个村民小组,村组合并前有正副职干部21人,对比改革前减少17人,减幅达80%,合并前村组干部工资平均1200元,改革后平均工资5000元,对比改革前增加310%,且村支书和村主任实行了“一肩挑”,干部职数减少,工资水平上涨了,干部责任更强了。三是有利于处理好村“两委”关系。村党组织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平时工作中,不少村“两委”不能顾全大局,造成班子之间的矛盾,相互扯皮、推诿、争权。实行“一肩挑”后,两委矛盾自然消除,村里的领导核心显而易见,两委成员目标同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四是有利于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推行“一肩挑”后,两委关系和谐协调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村党组织书记是村里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工作中没有了推诿对象,有利于实现村级组织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压力更大,责任更强了,促进村党组织书记改进工作作风,变被动为主动。白竹头村是马桥镇的一个三类村,村内无集体企业,底子簿,原村支书、主任分设时,村主任万功和曾多次写辞职书不愿干。换届后,他当选村支书和主任,两委关系协调,工作干劲十足,2005年全村各项工作名列前茅,被评为红旗单位。今年该村又率先在全镇发展袋料香菇11万筒,仅此项预计年底农民将增收500元。

实行“一肩挑”后,也带来一些弊端:一是无形中助长主要领导个人专断作风,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产生大权独握、唯我独尊思想,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视村民自治不顾,逃避了管理和监督。如果主要领导的素质不高,考虑问题不全面,不科学,一旦出现失误,难以及时制止和纠正,其后果不堪设想。二是实行“一肩挑”后,领导班子内协调缓冲力量减弱,副职若与主要领导有矛盾不易化解,造成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如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不顾大局,不图奉献,只图经济报酬,在干部分工上,凡工资报酬高的职务都留给自己,如烟叶协管员、护林员、为民服务代理员,其他业务复杂、工作头绪多的岗位都安排给他人,严重导致了工资收入不合理,造成了班子内的不和谐。三是实行“一肩挑”后,村各项工作都压在村党组织书记头上,加之村两委换届后一些干部职务发生变化,心理不平衡,工作不配合,致使工作难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工作量加大。如果副

职不得力,容易顾此失彼,甚至影响工作全局。四是特别在合并村实行“一肩挑”后,由于退下来的老干部心理失衡,加上宗族势力、家庭观念,群众偏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影响了村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必须注意研究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削弱了村民自治的作用,不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村党组织书记一定能当选村主任,这就可能出现指定村主任而违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现象;二是要注意和防止“个人说了算”的问题。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客观上会形成权力的相对集中,因此要从制度上加强监督,避免出现一把手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等问题。三是要注意和防止出现损害村民民主权利的问题。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应该强调村民的自主性,防止“一肩挑”干部损害村民的民主权利,限制村民的自治权。要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中的监督机制,如村两委联席会议制、村民(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村委会(党组织)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村民代表质询制度等,同时切实抓好村务、财务公开,防止公开流于形式,切实加强对“一肩挑”干部的监督,维护村民的民主权利。四是要注意和防止工作任务过重,顾此失彼的问题。实行“一肩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干部职数,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但是,村干部减员不减事,原来的两项工作一人兼,如果只是任务增加而待遇不增加,势必影响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一肩挑的干部精力有限,难以两头兼顾,会出现“两头抓”但一头也没抓好的现象;五是一肩挑的推行,缩小了村干部选拔视野,不利于村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我县大多数村都只有一、二十名党员,只占村选民的10%左右。如提倡村支书、主任“一肩挑”,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村,只能从本村10%左右的选民中确定村干部人选,更多的优秀非党干部被“卡”在候选人之外。税费改革后,村干部职数严格控制在3至5人之间,只有2000人以上的大村才能配备4至5名村干部,原来放在村两委会成员和其他群团组织岗位上锻炼的后备干部,因待遇关系,村里很少安排他们搞工作,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机会,导致农村后备干部严重缺乏。

三、对全面推行“一肩挑”的建议

从基层调研反馈的情况看,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必须充分考虑如下因素:

(一)充分尊重民意、依法规范运作是“一肩挑”顺利推行的关键。推行“一肩挑”,既关系到如何认真贯彻《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又涉及到如何充分尊重民意,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事,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肩挑”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为此,要在充分摸清村情民意,保障党员和村民民主权利的前提下,依法按程序积极推进“一肩挑”。只有这样,“一肩挑”才具有较强的合法性和群众性,才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

(二)拓宽培养选拔渠道、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一肩挑”顺利推行的基础。实行“一肩挑”,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更要有适应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和实用技术,否则,就很难担负起农村小康建设的重任。因此,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广开渠道,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一肩挑”人选。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实施“双培”工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为致富能手。二是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从农村技术能手、致富能手、民营企业带头人、优秀农村经纪人和回村复退军人等各类能人中选拔“两委”后备人才。三是重视年轻党员培养,加大发展年轻党员工作的力度。通过上述办法,把农村文化程度高、品质优秀、综合素质较好的年轻人才吸纳进党的组织中来,逐步培养成才,从根本上建立农村两委干部经常受教育的新机制,创建农村领导人才梯次培养选拔的新途径。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一肩挑”顺利推行的原则。各村的地理、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差别很大,基层组织的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推行“一肩挑”的实践

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一般来讲,对于人口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以及一些偏远山村,应依法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对于大村、经济强村,只要有素质高、作风正、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一肩挑”合适人选,要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行“一肩挑”。通过换届,力争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四)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权力制衡是“一肩挑”顺利推行的保证。实行“一肩挑”,在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客观上也为滋生腐败、滥用权力等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条件。如何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是推进“一肩挑”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推行“一肩挑”的过程中要着力构建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大对村“两委”班子的监督力度。要狠抓职能规范,落实工作职责,建立严格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一肩挑”农村党组织书记(主任)述职和报告工作制度,加大由乡镇党委、政府考核奖惩的力度。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凡是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经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共同议定,并经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防止个人说了算。要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使农村“两委”的工作真正置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还要注重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一肩挑”支书(主任)的待遇,进一步激发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放心放手谋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比例绝不可“一刀切”,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等影响,各地情况不一样,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村不应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

一是经济基础好的部分大村、强村,由于这些村行政事务多,企业多,书记、主任相互配合比较好,由一人担任忙不过来,不宜“一肩挑”。二是部分后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内矛盾比较多,也比较突出,关系又复杂,党员中没有支部书记合适人选,这样的村不仅不应实行“一肩挑”,反而应该通过民主选举村主任为这些村培养理想“当家人”创造条件。三是现任党组织书记与村主任共事多年,配合默契,如果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就会打破多年形成的平衡,挫伤原村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变有利因素为不利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得不偿失,因此不必“一肩挑”。四是部分村委会主任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后,既不听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又不干工作的,更不宜实行“一肩挑”。

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做法虽然值得提倡和推行,但是要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并尊重群众的意愿进行,不应硬性规定比例,更不能一味追求高比例。对确实需要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各地党政部门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正确而灵活的操作方法。如对“两委”实行配套换届。对基础较好的村,可以先进行党支部换届,再进行村委会换届。在支部换届时采取“两推一选”的方法,让深得群众拥护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为书记、主任“一肩挑”创造条件;对基础不太好的村,先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组织群众依法选举产生党员主任后,通过组织程序让党员主任兼任村支部书记。与此同时,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应加强对非党员村主任进行培养,让其早日加入党组织,为日后“一肩挑”创造条件。

当前影响农村党支部战斗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第二篇

当前影响农村党支部战斗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创新农村党组织设臵方式。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可以说,村党组织是否能有效地领导农村工作,直接关系着一个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此,笔者对~县的部分乡镇和一些村进行了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部分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不高的主要表现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还不是很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是很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1、部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部分村党支部表现出不适应,对发挥领导作用定位不准,对树立领导地位缺乏信心,不敢理直气壮开展工作,一味埋怨政策不配套,村民不好管,农村工作不好做,上面只给任务不给办法,老办法用不上,新办法找不到,对

层出不穷的农村矛盾束手束脚,无所适从。部分村支两委主要成员搞不团结,互相争权,相互拆台,相互抵毁。有的村支部书记唱独脚戏,支委村委摆样子。对一些重大决策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征求群众意见,作风浮夸,工作随意性强。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凭主观老经验老办法,造成不同程度的工作失误,影响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给农村改革、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有些村党支部只注重发展经济,放松了党的建设,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够,致使农村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出现老化。个别地方出现了党支部家族化的现象。

2、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缺乏宗旨意识,脑子里党的观念、党的利益、党的原则、党的组织纪律十分淡薄,认为“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没奔头、党员没当头”,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有利益就争,有问题就躲;个别党员、干部组织观念不强,不能摆正个人与组织的位臵,自由主义严重,执行党的纪律不坚决,甚至公开唱反调;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心里只想着个人前途、个人致富、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对周围群众关心不多,认为村民发家致富是他们自己的事,没有责任和义务带领群众致富。有的甚至认为:“现在是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要讲区别,只差两毛钱(交党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

3、部分村支部书记的核心作用不够明显。“村子富不富,关键是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是班长。”这是农民群

众对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通俗最准确的概括。村支部书记是村党支部战斗力的集中体现,然而目前不少群众对我们有的村支书产生了信任危机。“讲话群众不听,许诺群众不信,指挥群众不动”,这种现象在经济落后村和边远村较为严重。虽然我们有不少村党支书主观上是孜孜不倦地为农村努力工作,但由于思想不解放,不敢创新、不善于创新,往往是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循环,使不少群众对村支部书记的信任感减弱,村支部书记的班长地位受到威胁。

二、影响~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发挥的原因分析

1、农村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农村社会的转轨变形,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老年党员多,青年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老党员多,新党员少;低学历党员多,高学历党员少;外出务工党员多,在家务农党员少。尤其是一批有经济头脑、有致富特长的青壮年骨干外出,对农村党员的发展和后备干部的培养带来了一定难度,造成农村党员难培养,使党的自身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人开玩笑说,农村党员是胡子长的、拄着棍扶着墙的,开个党员会来了七个党员,一数总共八颗牙。虽然这是笑话,却说明了我们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越是后进的党支部,党员年龄老化就越严重,青黄不接的问题就越突出。

2、村支两委“两张皮”。在还没有实现村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村中,部分村支两委不能摆正位臵、工作互

相扯皮,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别由两派人员把持,谁也不服谁,但同时谁也“吃”不掉谁,各定各的调,各唱各的戏,甚至是唱对台戏。别有用心的干部为谋取私利及小集团利益,甚至不惜采用非法手段,使矛盾逐步升级,村政搁臵。

3、村无集体经济。一些村党支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相对滞后,找不到党的工作与发展经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切入点;有的拘泥于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导致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思路不清;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有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竞争意识淡薄,找不到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办法,使得我县还存在着很多经济薄弱村,甚至是“空壳村”。“手中无米,叫鸡不灵”。村里在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多年难有大的起色,村民看不到希望,对村班子失去了信心,对村里的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使村干部开展工作难上加难。

4、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一段时间以来,村干部的待遇一直偏低。真正的误工补贴少得可怜,有的还经常自己贴米贴钱。过去村干部干得好,还可以当乡干部,甚至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村干部的这一奔头也没有了,也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在村里工作多年的退职村干,在任职期间积极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离职后虽部分享受了退职老干补贴,但由于标准不高,很难维持最低生活,加上贫困党员扶助和农村低保救助政策

很难惠及到他们,既不能解决离职村干部的困难,也影响了现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部分村支书能力不足。一是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有些村支书缺乏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底气不足。二是缺乏民主管村的能力。有的村支书民主意识不强,喜欢搞一言堂,重大问题不经支委会、党员会讨论,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影响党员积极性和班子团结,造成党支部的正确决定不能得到实施,有的甚至决策失误,造成工作被动。三是缺乏“双带”能力。有些村支书致富技术缺乏、经济意识薄弱、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对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三、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的对策与措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也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之

一。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1、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能力强,作用发挥好,农民致富奔小康就会有希望。当前,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利用即将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让党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是要认真选配人才。重点抓好班子成员和后备人

实行“一肩挑”是解决村两委矛盾的现实选择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第三篇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实行“一肩挑”是解决村两委矛盾的

现实选择

中共五河县委组织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推进,关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会主任能否“一肩挑”(即一人兼二职)的争论颇多,分歧较大,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反对者有的认为“一肩挑”不是理性选择,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推进;有的认为“一肩挑”不利于党“政”分开,而是人民公社时期“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回归;有的认为“一肩挑”权利过分集中,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监督等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指出:“提倡把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规定程序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委会成员”。“提倡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以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如果选不上村委会主任,就不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上述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村支书和村主任能否“一肩挑”问题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明年初,我省将举行新一轮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如何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我们每一位党务工作者需要潜心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要求,积极探索“一肩挑”的模式和体制,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创新和突破。

一、村“两委”矛盾是村级组织中的“焦点”矛盾【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和全面推进。但纵观农村,客观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如村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乡与村的矛盾、村民与村级组织的矛盾、尊重民意与个人集权的矛盾等等。其中村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是目前农村民主政治和基层组织建设中客观存在、社会普遍关注、人们议论较多的“焦点性”矛盾。

例1:蚌埠市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后,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1253个村中,村两委关系协调、工作运行正常的占30%;关系不协调,工作不配合的占18-25%。

例2:山东省栖霞市4个镇57名村委会成员,由于不满镇村党组织片面强调党领导一切,采取支部代替村委会的做法,联名上书中央有关部门要求集体辞职。

例3:今年8月份,笔者一行数人到江苏省泗洪县考察调研该县的基层组织建设时,了解到该县共有46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甚至闹分歧、对立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本村工作,还在全县引起一定的负面效应。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两委”矛盾的存在和尖锐化,其负面效应极大,起着“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消极作用。不仅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了农村不稳定因素,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不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和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

村“两委”矛盾,集中表现为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个“一把手”的矛盾。为何村支书和村主任产生如此矛盾,甚至有的发展到公开冲突的地步呢?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体制层面看,与现行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村民

自治机制的矛盾相关。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同时又是乡镇要完成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唯一能以行政命令来指挥的神经末梢。由于村委会与乡镇两者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乡镇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党支部作为直接的组织指挥渠道,使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就不只是仅仅起“保证监督作用”了,而必须发挥发号施令的领导功能。长此以往,有的支部书记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包揽一切”,理解为必须要直接掌握村委会的公章、帐本、签字权等之类才是加强了党的领导,变领导权为管理权,这就使“两委”矛盾扩大和尖锐了起来,其结果是既不利于维护党的执政威信,又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民主化进程。

(二)从法制层面看,与规范化的制度供给缺失相关。村支部与村委会存在的主要目标都是为村民服务,但是,现有的法律、制度并没有明确划分两者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甚至还有些冲突。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支部的主要职责是讨论决定本村的重要问题,需由村委会等自治组织决定的事项,由它们按照有关法律做出决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则规定,村委会是农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党支部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按照这些规定,如何界定“本村的重要问题”与“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如何界定“重要问题”与“需由村委会决定的事项”?显然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而且,这些规定都回避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如何界定村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如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一些村内,村委会与党支部不仅相互对立,而且职权交

错,责任不清。这种情况看似不分彼此,实则互不相让。对于村内的工作,两套班子往往没有明确的分工,结果是有利共同挤,遇事一起躲。对于一些可以做“好人”的事,即使违背政策也争着干;而对于村民急迫要求解决的得罪人的事,则相互推诿、“踢皮球”。

(三)、从主体层面看,它与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偏低相关。经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锻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仍有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个体素质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新形式、新任务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一是有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祖辈同居一村,有历史积怨,不能顾大局、识大体。二是有的村支书和村主任拉帮结派,排队划线,自成一伙,各管各的事,从而促发矛盾。三是对“两委”关系的认识上有偏差,有的村主任认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的,自己是村里的法人代表,什么事情都得自己说了算;有的村支书认为自己是村里的“领导核心”,大事小事都得自己说了才行,存在“大权独揽、小权不散”的思想。因此,他们臵集体利益、村民利益于不顾,争权夺利,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等非原则性问题纠缠不休,互不服气,互相掣肘,甚至相互告状,闹得不可开交。

二、实行“一肩挑”的现实意义

从对“一肩挑”实践的考察来看,实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支书和村主任一人兼,则是解决当前农村“两委”矛盾的现实选择,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创新和突破。

(一)实行“一肩挑”, 有利于消除矛盾,维护村班子团结和稳定。实行“一肩挑”,村支书、村主任双重职务于一人,不再为

职能划分、责任分工而操心,不再为权力的大小而忧虑,不会出现“一山二虎”现象,消除了不必要的矛盾和磨擦,使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协调一致,共谋发展。当然,现阶段属于感情相投、工作默契的“哥俩好”型的村“两委”班子是有的,这毕竟是凤毛麟角。而属于“党强政弱”、“党弱政强”的强弱搭配型的“两委”班子虽不在少数,但这种以个人性格、品质、感情、好恶等人际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非规范化的合作机制是不稳固、不持久的,一旦“哥俩好”反目成仇,强弱搭配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合作共事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实行“一肩挑”后,村里的领导核心显而易见,村级各类组织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两委”合一,目标同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

(二)实行“一肩挑”,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首先,村支书和村主任是广大党员和群众信赖和推选出的优秀分子。由于广大党员和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通过依法选举,两委“一把手”的职务完全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完全体现。其次,实行“一肩挑”,作为党“政”一把手完全可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过硬”,一方面实施党的领导,一方面履行村委会的职责,不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再次,党的宗旨与村委会工作目标是同一的,其工作方式可以有机相融,二者并不矛盾,并不冲突。可以说,“一肩挑”是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最佳结合方式。

(三)实行“一肩挑”, 有利于体现精简效能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实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符合精干、统一、高效的原则,可以减少干部职数,进而减轻农民负担,这在规模较小的经济薄弱村,显得尤为必要。但就深层次的思考,其重要意义更在于对工作环节的精简,便于加快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节奏,提

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情况调查问卷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第四篇

关于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填写这份问卷!本调查问卷旨在掌握我州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的基本情况,仅供调研参考,请您认真填写。

1、您的身份( )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A、农民党员 B、普通群众

C、村支“两委”成员 D、乡镇(街道)干部

2、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认为对村级事务管理( )。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没有影响 D、不清楚

3、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所了解的您所在(驻)村“两委”班子( )。

A.非常团结 B.比较团结

C.不团结 D.不清楚

4、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认为您所在(驻)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

A.提高了 B.与以往一样

C.降低了 D.不清楚

5、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所在(驻)村支“两委”的办事效率( )。

A、更高 B、与以往一样

C、更低 D、不清楚

委”在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方面( )。

A、能力更强、思路更宽 B、与以往一样

C、能力减弱、成效不大 D、不清楚

7、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所在(驻)村支“两委”在提供为民服务事项方面( )。

A、积极主动、认真负责 B、与以往一样

C、消极应付、态度懒散 D、不清楚

8、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对所在(驻)村支“两委”工作的评价是( )。

A、满意 B、比较满意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9、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所在(驻)村支“两委”在群众中的威望( )。

A、提高 B、与以往一样

C、下降 D、不清楚

10、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所在(驻)村主职干部的责任感、事业心( )。

A、增强 B、与以往一样

C、减弱 D、不清楚

11、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认为所在(驻)村民主集中制原则( )。

A、坚持得很好,实行民主决策 B、与以往一样

C、坚持得不好,有“一言堂”现象 D、不清楚

大事件是否通过召开党员村民大会讨论决定( )。

A.全部都是 B.大部分是

C.少部分是 D.全部不是

13、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对所在(驻)村的村务公开情况( )。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4、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所在(驻)村支“两委”干部的工作作风( )。

A、更加务实 B、与以往一样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C、不务实 D、不清楚

15、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所在(驻)村支 “两委”干部在讲政治纪律、守政治规矩方面( )。

A、更加注重 B、与以往一样

C、不注重 D、不清楚

16、在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后,您所在(驻)村支 “两委”与基层群众( )。

A、联系更加紧密 B、与以往一样

C、联系不如以往紧密 D、不清楚

17、您对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的意见与建议?

西部农村“两委”关系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村党支部不一肩挑原因 第五篇

西部农村“两委”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蒲晓光

【摘要】在我国西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普遍出现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安定、人际和谐的美好景象。但在有的农村,村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工作不配合,矛盾比较突出,这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政权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本文就其表现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之对策。

【关键词】西部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对策探讨

近年来,西部农村普遍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广大农村进行村委会直选,有力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但从当前西部农村村民自治的实践情况来分析,直选后的村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己成为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有的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成了“两张皮”,在村级工作中不配合,“两委”冲突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村政权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西部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一、西部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成因

1、“两委”关系不协调的表现

一是村支部过分专权。有的村党支部控制着村里一切事务,以党代政问题相当突出,对村里的政务不论大小,都由村党支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一个人说了算。这样,村党支部过分专权,代替村委会工作,使村委会成为村支部的执行机构,致使村主任因无权而怨愤很多。

二是村委过分揽权。有的村委员会成员特别是有的村主任,不懂党的政策规定和国家法律规定,认为自己是全村群众投票选举产生的,就与村支部比大小、论高低、争权力,拒不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许多重大决策不经村党支部研究确定就独行其事,从而淡化了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是“两委”相互争权。有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相互对立,明争暗斗,甚至公开唱对台戏,把村上重要事务抢来抢去,反倒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两委”在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诿。有的“两委”遇到有功有利的事,双方都争着干,而在遇到有责有过的事则是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甚至相互拆台闹矛盾,致使村里一些重要事务无人管,使许多工作都陷入了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

2、“两委”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1)对村党支部及村委会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本来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在性质上,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具有先进性、政治性、组织纪律严明等特点。在组织功能上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主要负责监督和保证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包括《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等项工作。而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组织,具体负责村务工作。在运行机制上,党支部是具有严格纪律性的村民党员组织,工作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而村委会则是全村广大群众的自治组织,运行时以直接民主制为原则。但在目前村“两委”的具体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偏向:一是片面夸大村党支部的作用。有的村干部认为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就是要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党支部要有威信,就要大权独揽。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片面强调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把

村党支部看成是决策中心、权力中心,使村委会成了摆设,成了“橡皮图章”,完全忽视和否认了村委会的职能作用,看不到村委会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完全包办代替了村委会的工作。二是片面夸大村委会的作用,有的村委会干部只强调村委会的自治性质、法人地位,认为村委会是权力中心,把基层民主极端化。有的村干部认为,只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和行使职权,村党支部就无权过问,并以此为借口,排斥村党支部的领导,把村党支部架空,使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难以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三是对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及其职能存在片面认识。有的干部认为村党支部的作用就是体现在抓党建、管党务、管党员上,除此之外的权限都属于村委会。存在这种观点的人,虽然口头上承认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但在具体工作中,不仅不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而且与村党支部争权。

(2)村干部的文化政治素质较差。目前的村一级干部几乎全都是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民,没有接受过专门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培训,有的对开展农村工作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的一知半解。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一是有的村干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把当干部作为满足自己某种欲望的手段,因此,虽然当了村干部,只顾自己发家致富,对村里工作、群众利益不闻不问。二是有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工作中的家长制作风严重,热衷于大权独揽,个人说了算。有的村支书只是片面强调自己的一把手地位,常常忽视村委会的职责和民主权利;有的村主任自视是村民直选的,拒绝接受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把自己凌驾于党支部之上。

(3)村干部之间的个人恩怨与家族、村族势力的干扰。现行的《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委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委会成员。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的村民得不到村支部的认可,却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因此而通过选举进入村委会的干部大有人在,甚至以前与村支部主要领导有过私人恩怨的人也会被选入村委会,成为村支部干部或当选为村主任。在此情况下,“两委”干部双方往往不是本着对村民、村上工作和上级组织负责的态度,而是将个人恩怨带入工作,你争我斗,相互拆台,使得个人恩怨以“两委”冲突形式表现出来。另外,有些村还存在宗族派性,各族各派为了各自利益,积极推选其代言人进入村委会班子,这些代言人上台后往往只顾小集团、不顾大集体,为自己的族派谋取利益,把村党支部的领导抛到一边,不仅把族派间的矛盾带入工作中,而且在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过程中与村党支部发生新的矛盾和冲突,争斗不止,互相拆台,搅得村里不得安宁。

(4)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对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现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一方面规定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属于领导核心地位,拥有对农村事务的决定权;另一方面又规定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做出决定。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中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力。但什么是“重要问题”,哪些是“需由村民委员会等决定的事情”,则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至于对村“两委”如何运作,重大问题如何行使,没有也不可能作出比较具体的规定,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无所适从。由于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因此在具体工作及其责任面前,也就互相推诿,在涉及自身权益的“好处”面前,也就互相

争抢,这就必然导致“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5)决策程序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现在,在有的村里无论是出现村支部的独自专权揽政,还是村委会的独自专权揽政,在具体形式上都表现为一些重要事务的解决程序不规范、不合理,随意性较大,推行民主不够,处理重大事务不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从根本上来看,这样的问题大多是由于现行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完全依赖于村干部的个人素质,一人一个干法,十人十个干法,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6)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目前农村的有些党员党性不强,宗旨意识不强,组织纪律观念淡化,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影响了党组织的形象和威信,损伤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群众对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不认可,而对群众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却出现极度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甚至会加剧“两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解决西部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理顺农村“两委”领导体制。村党支部是党设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而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村民通过村委会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作为村级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村支部与村委会的主要目标都是为村民服务,这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在人民权益上应该是高度统一的,村民自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开展,党的领导只有依靠村民自治才能实现。因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村党支部要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上级组织的工作部署方面进行把关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