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11    阅读:

二十四孝感悟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第一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 题目:关于《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的感悟

学 院:文学院

专 业:中文系

年级(班):11级03班

学 号:110307

姓 名:刘赓

指导教师:苏萍

2014年6月 8 日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说明:本表另行装订成册。

阅读内容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第二篇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阅读内容:《朝花夕拾》之 二十四孝图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熟悉精彩片断。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3、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阅读过程:

一、 导入新课、检查作业

二、 欣赏名句、名段【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如:片段欣赏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里的小孩子,是怎样的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啊。它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的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的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只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样,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的翻过去了。 赏析: “二十四孝”是旧社会所宣扬的二十四个极尽孝道的典型人物。其中包含着积极的成分,但也有不少荒诞可笑甚至令人恶心的地方。而鲁迅先生在他的《二十四孝图》中,先从中国

的第一批图画书切入,再渐渐引入正题:以幽默、调侃的方式批判了二十四孝图故事中荒谬的地方。在他的言语中,不难看出有对于封建教育制度扭曲了儿童天性的强烈批判。而在选段的描写中,他举了一个荒谬的“孝”的例子。但是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种方式并不会真正起到“娱亲”的作用,反而是一种欺骗的表现,是“装”出来的孝。在现在的社会里,更不能像这样“孝”,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句子:无论忤逆,无论小水,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

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欣赏:写出了儿童心理的纯真,不诈作。和老莱子做对比,充分体

现出“我”对老莱子的厌恶反感之情,也表现出“我”对二十四孝图的极不认同。

三、 质疑、提问

小组合作、探究

四、 解决疑问

五、 布置作业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赏析2014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第三篇

《朝花夕拾》

文章主要内容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童年生活的有趣与读书生活的乏味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的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

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有意义.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百草园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三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活无常 。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

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无常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范爱农 。

26、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后,才可去玩。

1.鲁迅,原名_______ ,字_______,_______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

家和_______家。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体裁)集,共10篇。

3.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_______玩耍。

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5.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 。

6.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_______。

7._______是鲁迅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8.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 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0.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_______。

11.“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这是作者笔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3.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

14.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_______。

15.《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

16.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了为“寻别一类人们去”而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17.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________和________。

18.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____的照片。

19.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中提 及。

21.《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江苏省泰州市2005 年中考题)

2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________,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________,含蓄地批判了________的不合理。

23.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4.《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 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25.《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 人怎样的实质?【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26.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答案:

1.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回忆性散文3.百草园4.弃医从文5.范爱农6.《无常》7.弃医从文8.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E埋_JL

9.无常10.《二十四孝图》 ll.无常 12.乌烟瘴气 13.《狗·猫·鼠》 l4.范爱农 l5.阿长;衍太太16.江南水师学堂17.《无常》;《五猖会》18.藤野先生19.拯救国民的精神20.琐记21.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范爱农;琐记;父亲的病;4;《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以上8篇写出一篇篇名即可) 22.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无知和隔膜;封建思想习俗23.呐喊24.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25.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 26.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一、 填空

1.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革命、文学、思想

2、旧事重提、回忆性散文、10、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

3、妨害白话文、中外儿童读物、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躲避流言和中伤、水师学堂、英文、中文、乌烟瘴气、矿路学堂、《天演论》

5、五猖会、热切盼望着五猖会、却在我要走的时候叫我背《鉴略》、无知、封建教育制度

6、活无常、死无常、白无常、生人走阴

7、藤野先生、日本仙台、弃医从文、先生的照片

8、百草园、无常、收集图书、描绣像、二十四孝图、山海经、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9、衍太太、父亲的病、琐记、同一门的邻居、和蔼、虚伪自私、在父亲临死的

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呐喊

11、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12、⑴范爱农⑵藤野先生⑶寿镜吾先生⑷陈莲河⑸阿长⑹衍太太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C 5、D 6、D. 7、D

三、多项选择:

1、A、E 2、 AB 3、 AEF;B;C;DG 4、D;ABC 5、CE 6、BCE

四、简答题:

1. 一、它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捕到猎物定要尽情玩弄,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天生一副媚态,配合时候的嗥叫,闹得别人心烦。三、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提到狗是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猫在本文中是令人憎恶的,它“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借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 招我反感的是“诈跌”,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这样说,违背儿童心理。

3. 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怕听父母愁穷,怕看见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4、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这段经历导致鲁迅日后前往仙台学医,希望救治被庸医所误的病人。

5、奇怪的药引、陈莲河关于冤孽的讲法、陈莲河最后一次给父亲开的药

6、《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修订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足。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7、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8、范爱农的老师惨死,他不主张发电报,鲁迅认为他胆小、怯懦、没人味。

9、他生性孤傲耿直,有心报国,却不受重用,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0、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1、通过环境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12、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13、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在“憎恶她的时候” 叫她“阿长”。 我起初“实在不大佩服她”,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后来“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我的隐鼠被害死了之后,我便当面叫她阿长,表现对她的不满。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600字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第四篇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二十四孝图读后感600字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600字(二)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600字(三)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记述的是鲁迅先生通过当时的儿童读物想起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并且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了这些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生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理,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开篇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现象给予严重批评,通过这件事可以体现作者鲁迅是下了很大决心提倡白话文的。而对于提倡复古的人是极其痛恨的,痛恨到什么程度呢!?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两次在开篇部分出现足以体现作者鲁迅对提倡白话文的渴望和对复古的痛恨。()并且用?麻叔谋蒸食小儿?的例子来比喻这件事,足以体现作者对于此事的努力有多大。

<二十四孝图>是元代郭居敬编,内容是集录了古代所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是旧时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老莱娱亲?是讲他七十多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郭巨埋儿?是讲郭巨由于家里贫穷母亲吃不饱饭便要挖坑埋掉自己亲生儿子的事。这里面几乎全是记录愚孝的故事,鲁迅通过表达自己对愚孝的不认同,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表现了他强烈提倡新文化的欲望。

鲁迅先生对愚孝的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孝是必要的,愚孝是万万不可的,这不是今天的我们正要学习的吗?希望天下多几个孝子,少几个愚孝之人??(于美恒)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第五篇

文/刘科尧

说到<朝花夕拾>人们便会想到鲁迅。那我先来介绍一下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被后人称为民族魂。 郁达夫是这样形容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看到那个人从书中走出来就站在你面前一样,向你展示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读过的文章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二)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轻轻地弥漫在身边,手捧着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的童真,随着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飞向那曾属于我们久违的世界……

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顶着残阳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与芳菲,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游玩,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捉鸟……但同时他却承担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着放弃,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要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着承担一个家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怀里望着满天的星星,在宁静的月光下,数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如今的我,离开了过去,不再拥有过去那些时光了。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同时却多了一份充实。现在的我拥有着许多许多的书。每天在书中遨游着,努力地学习,拼命的争取明天。或许这很累很累,但我却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这或许是在过去那些美景中领会不到的吧!

童年,在随着你我的长大渐行渐远,或许它会消失在人生的尽头,()但它却留在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时代中,不如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

合上<朝花夕拾>,品尝着那杯尚留余温淡雅的茉莉,时光又将我带回了那那一个轮回……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三)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组成。

由于其写作方式的优秀之处,这本书中的多篇文章也被编入初中的教科书内。

<朝花夕拾>共含十篇文章。其中有表达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读完了这本书,我不仅体会到封建制度对社会对人的危害,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那对祖国热爱,对人民满腔热血的豪迈气概,我们要像鲁迅先生学习,学习那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00字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第六篇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终于明白:想做孝子,还真是不容易啊!

曾经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现在终于明白,有些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比如说?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说的是为了让母亲吃饱饭,竟要将未满三岁的儿子埋掉。我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果我的父亲也学着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还算比较宽裕,这还是落不到我头上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00字。但不仅仅只是母亲与郭巨是血肉之亲,那三岁的儿子也是人,也是他的亲骨肉啊!如此虚伪,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以前我们认为是至孝的大好事,现在已用不着那么夸大其词的去做了。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却很少见有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这都是多此一举,若换在先前,你的这种行为回被大肆赞扬;若是现在躺在冰上用身体的温度把冰化开,不被人看作异类才怪。幸好只有少数的人会这样做,要不然,全世界就只剩下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00字(二)

鲁迅先生本人极为孝顺,他并非反对孝,而是反对残害人性的封建主义孝道。

本文重点写了?老莱娱亲?,一个老头子躺在父母跟前,拿着摇?咕咚?装样,装孝顺父母,这东西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他应该扶一根拐杖。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00字。?郭巨埋儿?,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故埋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残酷。本文通过描写鲁迅在青年时代对于<二十四孝图>的理解,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封建。

身为孩子要孝敬父母,要对父母实实在在孝敬;身为父母要关心、疼爱自己的孩子,并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00字(三)

嗨!大家又见面了!怎么样?过年这几天有没有想我?啥!没想?晕??哎,人缘不行呀!

对了!这几天读什么书了吗?啥!也没有!哪你们这几天都干什么了?晕??净放鞭炮了!靠??

算了,不废话了,转会正题,只几天我读了本好书,叫<朝花夕拾>,就是鲁迅先生写的!啥?听说过!哎,那你就来看看我的感慨吧!我今天就看了这本书里的一个叫<二十四孝图>!

前面的一些什么反对妨碍白话者呀、?马虎子?呀、文格呀我都不懂,但后面的就让我大有感慨了!

?卧冰求鲤?,人人都知道是孝敬父母,但想一想也来不现实,你看,如果冰偏薄的话,相信不管是体重多少的孩子上去也会哗嚓一下破冰落水??在如果冰偏厚的话,我想我就不用说了吧!一定会被冻死!所以,我明白,?卧冰求鲤?的故事不是让你去模仿(当然也模仿不了),而是去啊你明白?孝?,不是模仿来的,而是把这份孝心放在心上,有自己的行动表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00字(四)

孝,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的一种,<弟子规>中,对待长辈的态度无疑写的清清楚楚,?孝?这一概念,早应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成为不可磨灭的一条了,从?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妇孺皆知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了。

文中说,当作者看过二十四孝后,看到做个孝子如此之难,原先做个孝子的计划便彻底放弃了,其实我觉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将事例硬安到自己头上,那样多生硬来着,只要打心眼里替母亲着想,替父亲着想,不让他们为自己操心,在家务上替他们分担一些,也是一种孝,虽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动地,但至少也是一种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头上安,是行不通的,毕竟时代在变,你说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鲤鱼,你说:?好,我要做一个孝子,卧冰求鲤去!?()行的通吗?现在冬天没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结一层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还没来得及卧下呢,冰就碎了,当时别说父母吃不到鲤鱼,恐怕也会吓的赶紧跑到湖边来救人,再说,现在市场上明明有鲤鱼卖,干吗要那么费劲去求鲤鱼呢?

其实,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种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缕淡淡的香气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个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惊天动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更加的温馨、幸福。

范爱农读后感600字
二十四孝图赏析600 第七篇

花拳绣腿也好,朴实无华也罢,终究不知道散文如何写法。于是找一两篇范本来读。手摸着书架上一排书脊,一眼看中了<鲁迅散文全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

鲁迅是个大文豪,恐怕无法学到他的博大精深。范爱农读后感600字。但读一读也无妨,于是翻开来浏览。随手翻到了<范爱农>这一篇。

读了开头,便有勃于我的常规思路。开头并没有写范爱农,而是写东京客店里,从报纸上看到安徽巡抚恩铭被徐锡麟刺杀的新闻,及稍后秋瑾和徐锡麟被杀,几个中国留学生议论的情形。之后在一个同乡会上讨论发电文时,范爱农才出场,而且是以声音先出场的:?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鲁迅愤怒了,这个范爱农,对自己的先生徐锡麟被杀,竟?那么冷?,而接着由谁拟电报稿的事,范爱农又说了一句?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这一句,又进一步写出了范爱农的?离奇?、?可恶?。是个怪人,不易沟通。

我想,鲁迅的写法,应该是先抑后扬吧,前面?抑?着。接下去的阅读,应该在某处出现?扬?的文字。阅读的过程中,一心想尽快的读到鲁迅是如何写范爱农后来的?扬?的。可是,这中间,写了鲁迅和范爱农的一些简单的交往之外,主要还是一些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一些场合范爱农与鲁迅的对话,对范爱农并无详细的描写或深刻的议论什么的。读到最后,终究没有读到?扬?的地方,范爱农最后竟是掉进水里淹死了。而鲁迅怀疑他是自杀,最后鲁迅?也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于是我又倒回去重新浏览一下。这才细细的想一想,鲁迅究竟是怎么写范爱农的。整篇文章,着笔范爱农的地方其实倒并不多,总共也不过几处。而范爱农的语言、个性、形象,以及其悲惨的结局,却久久留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范爱农的结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个性,还有当时那个社会的原因,也是鲁迅对那个社会的控诉吧。

不过,我也想到了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鲁迅是真诚、坦率的,但鲁迅并没有帮范爱农什么忙。范爱农与鲁迅是有书信往来的,范爱农在给鲁迅的信件里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也许范爱农求助过鲁迅,也许没有。但范爱农是多年心存希望的,也许希望鲁迅能帮他找份差事。以至于范爱农到最后,还时常说:?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但终究鲁迅没有叫他,或许鲁迅确实没有办法,或许,正因为范爱农他那样的性格,鲁迅不愿意叫他。

也有可能,鲁迅曾经应允过范爱农帮他找份差事,否则范爱农也许不会那样说。那么凭鲁迅当时的社会地位,帮范爱农找个差事,应该不会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吧。但终究范爱农没有接到鲁迅的电报,范爱农一等再等,终于因为穷困潦倒,终于因为他的个性与人相处困难,终于等待鲁迅的电报等的没有了耐心,终于因为喝酒,于是,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鲁迅通过写范爱农,折射出对当时的社会和zf的黑暗进行控诉和抨击。正是当时那个社会造成了范爱农最后惨死的结局。鲁迅虽然写的是范爱农,可范爱农的身后,潜藏着一个巨大而黑暗的社会背景。


范爱农读后感600字(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