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22    阅读:

2014年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第一篇

2014年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

为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

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

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的相

关要求,我科在有关部门及各科室的配合下,每月对全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

检查,现将我院2014年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如下:

一、医院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4年10-12月份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发病数514例,其中乙类传染

病5种,发病数509例,占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其它传染病2种,发病数5例,

占总传染病发病炸数的1.0%。发病依次为梅毒192例,占发病37.4%;肺结核198

例,占发病38.5%;病毒性肝炎111例,占发病21.6%;伤寒4例,占发病0.8%;

水痘3例,占发病0.6%;淋病4例,占发病0.8%;其它2例,占发病0.4%。【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图表1:第三季度传染病报告汇总图

二、第三季度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排名):

1、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243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8.1%。其中梅毒240例,

占性传播发病数的98.7%;淋病3例,占性传播发病数的1.2%。

2、呼吸系统传染病:共报告95例,占总数的22.7%。其中肺结核92例,占呼吸道

传染病发病96.8%;水痘3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3.2%。

3、血液系统传染病:报告49例,占传染病总数的11.7%;主要是乙肝36例,占血

液系统传染病的73.5%;丙肝13例,占血液系统传染病的26.5%。

4、消化道系统传染病:共报告31例,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7.4%; 病毒性肝炎24

例(甲肝),占消化道传染病的77.4%;伤寒3例,占消化道传染病的9.6%;手

足口病3例,占消化道传染病的9.6%;菌痢1例,占发病消化道传染病的3.2%。

图表2:第三季度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比例图

三、报卡质量评价:

我院传染病报告科室共有14个,本季度报告科室14个,大部分科室医生报卡

及时,填写完整,无漏报现象;但个别科室医生报卡工作不认真,有迟报现象,

比如急诊内科、内三科、内四科;报卡较好的科室有:外一科、眼科。

四、存在问题:

1、个别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未引起足够

重视。

2、我院是国家级伤寒监测点,各科存在着发热病人登记不全,院内不做血培养,

通知肠道门诊采集标本不及时等问题。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3、各科医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存在必填项目填报不全的情况,表现在诊断日期与填卡日期不符、无诊断时间、无病例分类、病例分类填写错误、无职业、住院病人无住院号、床号、无联系电话、无性别、无身份证号码、职业者无工作单位、农民填写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未具体到村组等现象。

4、个别医生报卡字迹不清楚,无法辨认,报卡信息无法识别,传染病人身份证号码及电话号码留写错误,无法联系患者;对外地暂住人员地址不写现暂住址,而写外地地址。

5、结核病门诊书写病历不及时,查痰率低,未达到要求,对院内住院转诊病人未登记在初诊结核病登记本上等问题。

五、整改措施:【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1、预防保健科继续按要求认真规范执行网络直报、疫情上报制度,认真执行院内每旬一次自查工作,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2、要求各科室认真执行传染病人的发现、诊断、治疗、管理和防治工作,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发现病人应及时登记、上报,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杜绝漏报率,降低缓报、迟报率。

3、各科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时要严格按规定填写,报卡中存在无病例分类、诊断时间、家庭住址未具体到村组、外地暂住人员地址不写现暂住址、农民填写工作单位等问题直接影响网络上报,因此要认真填全。

4、要求各科医务人员加强责任心,发现结核病人请协带各类有关结核病检查单或病历,亲自带病人到结核病门诊报到登记治疗。

5、各科室要根据《麦盖提县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发现伤寒病例请及时上报,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和疑似伤寒病例要及时通知肠道门诊工作人员(吐逊那衣,电话7852896、18097987333),并监督进行采样、登记,配合县疾控中心主动做好伤寒病例监测工作;迟报或漏报、漏登或漏采样者将按医院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6、要求门诊医生每天在下班前去化验室对自己开出的检查单做追踪,临床科室医生对自己开出的检测传染病相关化验单进行及时查看,发现阳性结果及时上报。

7、门诊医生对检查传染病病例详细资料请认真登记在门诊日志上,以便阳性结果出来后填报传染卡,并在门诊日志上用红笔标示“已报”。

8、门诊主任要加强对结核病门诊、发热、肠道门诊人员管理,结核病门诊医生要认真学习结核病诊疗规范,提高结核病诊断率,对查痰率低的问题要查找原因,认真整改,使查痰率上升到80%;发热、肠道门诊人员要多下科室了解发热病人情况,及时采样,认真完成当天工作。

9、要求各科主任、二甲秘书(传染病督导员)督促科室医生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对迟报多的科室要查找原因,并写出整改措施上报,并落实。

六、今后的工作:

1、从10月份起,各科室重点做好埃博拉出血热、SARS、人禽流感病例监测、防范应对工作,对埃博拉出血热、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肺炎和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就诊患者做好监测、采样(通知吐逊那衣,电话7852896、

18097987333),登记、报告工作,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门诊做好发热病人预检、分诊、采样和登记工作;如果发现以上病例未重视或未上报者将按医院规定严肃处理。

2、我院是国家级伤寒监测点,各科室要根据《麦盖提县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继续做好发热、疑似伤寒病例监测、采样(通知吐逊那衣,电话7852896、18097987333),登记、报告工作,并对不明原因发热、疑似伤寒病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继续督促结核病门诊和相关科室做好结核病“三位一体”工作。

医院疫情分析及管理自查通报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第二篇

疫情分析及报告管理自查通报

2015年第一季度(1.1-3.31)

沁阳市 乡镇(社区) 医院 编撰:xxx

一、疫情分析

疫情报告:本季度全院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法定传染病x例,较去年同期(x例)上升xx%,其中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x种x例、丙类传染病报告x种x例。

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主要是病毒性肝炎x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xx%,肺结核x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xx%,细菌性痢疾x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xx%。

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主要手足口病x例,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xx%;其它感染性腹泻x例,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xx%。

本季度共有x个科室(含门诊和住院)报告了传染病病例,其中儿科x例、急诊科x例、消化x例,呼吸x例、感染科x例、皮肤病科x例等,请各科室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及时完整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以确保疫情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本季度无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疫情报告管理自查情况

本季度由xxx院长组织,医务处主任xxx和保健科xxx等相关人员对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1、查检结果:本季度共检查x个科室,x名医生门诊日志,x个科室出入院登记,其中门诊日志登记完整率xx%,填写规范率为xx%;出入院登记登记完整率xx%,填写规范率为xx%;查出传染病x例,报告x 例,漏报x例,漏报率为 xx %。抽查传染病报告卡x张,填写完整x张,完整率xx%,填写准确x张,准确率xx%,报告卡录入一致x张,一致率为xx%。

2、存在问题:传染病报告卡书写不规范,有遗漏登记项目等。【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3、处理意见:医务人员端正工作态度,规范书写传染病报告卡,继续做好传染病上报、自查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按制度落实责任,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XX医院传染病疫情网报分析及自查通报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第三篇

传染病疫情网报分析及自查通报

(6月份)

一、疫情网报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公共卫生管理科的数据统计,6月份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69张,HBsAg(+)未网络直报的41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与早期病例重复报告7人次,其他病种重复报告卡5张。有效报告卡57张,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51例,法定管理、重点监测的传染病2种6例。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4种24例,占发病总数的42.11%,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肝炎8例,肺结核12例,梅毒2例,菌痢2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种27例,占发病总数的47.37%,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腹泻病14例,手足口病7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

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2种6例,占发病总数的10.53%,分别是:结核性胸膜炎6例,水痘2例。

二、传染病疫情网报分析

1、肠道传染病:发病23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35%,病种为腹泻病14例,手足口病7例,菌痢2例。

2.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24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2.11%,病种为肺结核12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水痘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10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7.54%,病种为:乙肝7例,梅毒2例,丙肝1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本月报告新发传染病1种,菌痢2例,呈散发,符合该病的流行季节。与上月相比,两种夏秋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增加,一是婴幼儿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二是手足口病随着流行高峰的到来,发病数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警惕。由于雨季的来临,经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发病数都大为减少。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三、上半年传染病网报检查情况通报

6月28日,根据医院安排对全院前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公卫科对采取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对照的办法,对儿科、三个内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半年考核,考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 部分医生填写传染病卡不用心,公卫科多次口头或书面形式指出的缺漏项、逻辑关系混乱等错误仍然比比皆是。如不在“首次报告”项、诊断分类项打钩,个别医生甚至连患者性别项都不填;职业选择是农民却填写“工作单位”,而对学生、幼托儿童等反复强调要在“工作单位”栏填写具体班级的却只打钩不填写;无论强调多少次,就是不能把住址具体到“村社”,个别医生的卡片在“村社”栏直接编个门牌号,有的卡片甚至只填写到乡镇一级。

2. 14岁以下的儿童填卡时明确要求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但儿科个别医师却以婴幼儿不能使用电话为理由不填写。

3. 肺结核患者,不论是门诊或住院,都要求必须填写联系电话,但放射科部分转诊卡未填写。

4. 个别患有两种及以上传染病的患者只填写了一张报告卡片。

5. 设立导医台后,检验单的发放登记和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

6. 死亡病例不能按规定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公卫科。

7. 内二科有两例“农药中毒”患者,未按规定上报“农药中毒报告卡”。

8. 无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情况下,出现两例“矽肺”确诊诊断。

四、整改措施

1. 按照《XX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管理不善的儿科,扣除第二季度劳务费360元,并向全院通报批评。

2. 死亡病例、农药中毒、职业中毒病例,按规定均需要填写相应的报告卡,但由于数量太少的关系,卡片未下发科室,发现此类病例,主管医生要及时和公卫科联系所要相应卡片,并及时填写上报。

3. 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传染病的患者,需要填写多张卡片,每张传染病报告卡只能填写一种病例。

传染病报告制度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第四篇

[篇一:传染病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确保疫情数字及时、准确、完整,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特规定如下:

1、传染病疫情报告范围:

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4种。

2、报告制度:

①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其他医务人员或病人家属为义务报告人。

②门诊医师发现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应在门诊日志中认真填写,并填写传染卡在传染病登记册上登记,在门诊日志、病历上注明:“疫情已报”、“注意疫报”。传染病报告制度

③住院患者如已确诊为疑似传染病,亦应填写传染卡,并应及时填写“转归订正”。

④传染卡的填写项目要求完整、清晰、字迹不得潦草。

⑤甲类传染病线电话报告,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出,再补送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第五篇

[篇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三、报告数据管理

(一)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二)订正。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

(三)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四)查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市(地)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反馈到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

五、资料保存

(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各地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zhèng fǔ 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七、考核与评估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考核方案,并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与考核。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第六篇

[篇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希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1、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对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情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并用红笔注明“报卡”。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报卡,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包虫病等)暴发、流行时,及时向辖区畜牧站报告(专报),并在疾病流行期间互相通报各有关疫情信息。

4、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五大部分。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时限及内容

1、报告程序防保科接到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发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其它乙类及丙类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时,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同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话记录表>后,报相关部门。

2、报告内容主要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基本情况(发生地点、波及范围、波及人数、可能传播途径等),疫情发生简要经过,当地卫生机构对疫情处理措施等。

3、报告时限从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辖区内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1)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如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2)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3)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五)调查

卫生院接到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等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接到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六)卫生院及有关科室和个人应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分配给科室的疫情信息查询帐号及密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将负责人名单报信息管理科疫情室备案,如发现帐户和密码信息泄露,请立即报告疫情室,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后果自负。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疫情资料对外公布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外泄露疫情资料,如有违反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八)质量控制

卫生院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应提出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务,承担疫情资料收集、上报和反馈工作。对辖区内个体诊所和下级卫生所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培训、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九)奖惩措施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2、未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流行病学流行队伍,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行现场调查的;

4、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各责任报告单位对周末及节假日加班进行疫情报告、监测和分析的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排补休并给予补贴。

[篇四: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医务人员在诊疗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时,应遵循<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传染病报告病种(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

4、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医教部,医教部应于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及上级卫生部门报告,首诊医生于2小时内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5、出现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

6、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7、地方传染病病员向灞桥区疾病控制中心网络直报,部队传染病病员应向本院预防保健科报告,由预防保健科向学校卫生处报告。

8、发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原因病员、当地未有过或者国家已宣布消灭的传染病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教部,同时向院首长报告,医院应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9、严格登记制度。门诊、急诊各接诊医师、放射科、检验科必须建立疫情登记本,做好接诊病例登记,对接诊及检出的传染病病员必须详细登记,及时报告。

10、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11、未经批准,不得对外通报、公布和引用发表未经公布的传染病疫情。

六、医院感染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医院感染标准预防原则,认真执行隔离防护措施,注意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双向保护。

2、医务人员上班时必须按要求着工作服,接触病员前后要洗手,操作中接触血液或体液,必须戴手套,并根据情况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3、医务人员应按要求使用流动水洗手,保持手部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或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员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及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传染病房等重点病房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等情况下必须洗手。

5、住院病员的安置应感染病员与非感染病员分开,同类感染病员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员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7、病床应一床一巾湿式清扫,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清洗晾干。

8、地面湿式清扫,当有污染时先用消毒剂处理后再清洁。拖把应分区设置,标记明确,悬挂晾干备用。

9、病房应严格执行消毒常规,病员出院、转科或死亡后,所有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0、治疗室、换药室、监护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急救室等重点诊疗场所,必须有严格的人员进出规定,定期消毒。

11、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12、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1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消毒或灭菌方法。凡耐热、耐湿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法。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其他低温方式灭菌。消毒首选煮沸、流通蒸汽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时选择化学消毒方法。

14、医务人员要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及灭菌剂。

15、配制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检测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16、更换消毒、灭菌剂时,用于浸泡消毒、灭菌物品的容器必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17、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传染病病员和特殊细菌感染病员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处理。

18、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19、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棉签、针头、刀片等医疗废物在科室按规定使用专用收集袋或利器盒分类放置,对医疗废物种类、数量等详细登记,由护保中心统一收集、运输、暂存,转交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厂家,交接登记项目齐全。

七、艾滋病消毒隔离防护制度

1、对可疑或确诊的艾滋病病员采取“血液/体液隔离”措施,单人隔离,同种病原感染者可同室隔离。

2、接触病员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脸部可能被血液或体液溢出及溅落污染时应戴眼罩,脱手套后洗手。

3、在血液、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

4、接触病员及污染性物品后立即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洗手。

5、处理所有尖锐利器物品时,小心操作,防止锐器损伤。

6、被病员血液及体液污染的器械、用品、被服,应按“消-洗-消”的原则进行处理。

7、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放入专用医疗废物收集袋或利器盒,采用双袋包装处理,标识明显。

8、病人出院后病房、床单位、所有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含氯1000mg/l消毒液擦洗、浸泡消毒。

9、建立医务人员锐器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发生针刺后应立即用除菌皂及清水冲洗皮肤伤口,粘膜则以清水冲洗。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相应的处理及追踪观察。

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盒通报 第七篇

[篇一:疫情报告制度]

(一)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浙江省疫情报告管理规定>。

(二)各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报告卡,由预防保健科及时网络上报有关防疫部门。

(三)负责疫情报告单位和负责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时,立即向所在区防疫站防疫科电话报告,并作记录。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随后补报传染病卡,白天报门诊办公室及预防保健科,夜间报总值班。疫情报告制度

(四)责任疫情报告人(值班医师)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在12小时内报出疫情报告卡。如发现多发、暴发疫情时,及时用电话向防疫站报告,做好登记及交班,随后补报传染病卡片。

(五)填写传染病卡片应字迹清楚逐项填写,不得漏项,凡已报者在病历诊断项目中注明“已报”字样。

(六)肿瘤、性传播疾病、结核病报告卡,应按要求逐项填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