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1    阅读:

公司发展调查报告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

关于对***********公司

经营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创建者:禤肄

中电投宁夏青铜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铜峡********公司)始建于2007年7月,系原青铜峡********系列配套扩建项目之一,公司注册资本3.9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拥有在册员工927人,是中电投宁夏青铜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坐落于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称的宁夏青铜峡市,距离首府银川市区仅70公里,北临青铜峡火车站,南距109国道不足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公司主要经营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及铝型材的生产和销售,一期工程于当年底顺利投产,具备6万吨铝板带材及3000吨铝合金型材的年生产能力,二期热轧项目于2010年8月竣工投运,目前整个厂区规划已按20万吨生产规模配套完成并全线投产。

******公司作为青铜峡******有限公司的附属全资子公司成立,对于企业不断尝试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内部各项事业的发展,保持企业多资发展和稳定,尤其是增加就业岗位,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有鉴于此,笔者于2012年4月初对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现状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现状

(一)生产线主机装备水平

********公司主要工艺设备配置起点较高,其中已投产使用并顺利达标的设备有:1600mm铝铸轧机生产线两条,1900mm铝铸轧机生产线四条,中色科技公司生产的1450mm和1850mm冷轧机组生产线各一条,并配有世界一流的美国霍尼韦尔测厚系统、IAS公司的AGC、AFC系统;同时还配备有拉弯矫直机、重卷机、横切机、厚薄剪机、纵剪机组及M84160/6000-H 数控磨床和3台40吨退火炉等

精整设备若干台。铝型材生产线主要有1600吨挤压生产线,1000吨挤压生产线,阳极氧化生产线和门窗加工生产线。

(二)主打成型产品及营销

目前******公司主要成型的产品有各种合金规格的装饰板(带)材、单(双)零箔铝箔坯料、PS板基料、空调箔、电缆箔、铝塑复合带基料及各种工业用型材等多种系列铝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建材、装饰、印刷、家电、包装、交通等行业。同时,能够为电厂、电解铝厂专业生产铝合金电缆桥架、保温管道外蒙铝皮、电解槽罩、铝焊板、铝软带。******公司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组织生产,通过严格的检测保证质量,能满足用户对产品厚度、精度及性能的要求,完全实现了不同品种的标准化生产和针对不同用户特殊需求制定加工成型机件的生产能力。产品遍及全国除西藏外所有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三)公司产能及盈利水平

截止2011年12月底,******公司累计深加工企业自产电解铝116.5万吨,解决就业人数876人,完成营业收入1.32亿元,实现利润7264万元,上缴利税486.5万元,营业收入占企业年均财政收入的12%。

二、******公司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有利因素

一是从大环境上看,虽然本轮经济危机尚未见底,而且对各个经济实体和市场的影响仍在进一步加深,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特定阶段本身的发展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仍将使我们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总体平稳趋势并没有改变,铝材行业的市场需求量仍将继续。二是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增长和铝材精加工装机情况,我国东部地区对铝材产品的供需形势将更加紧张,铝材产品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这给通润铝材公司二期扩产提能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三是近期我们国家出台了《铝材行业“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纲要》,这给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铝材产业,加快推进铝材产业链高附加值精加工发展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据有色行业协会年终工作报告指出:在本轮经济危机尚未见底前,国家不会再核准新的大

的铝材加工基建和扩建项目,现有铝材行业的经营发展将更多的趋于提升内部管理和生产产品的优化,而*******已有的设备装备配置水平目前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二)不利因素

一是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严峻性因素增加。总体上说,2012年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和铝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下,2012年相对于往年来说经营发展形势将更复杂、更严峻,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在电价调整的推动下,铝业成本将进一步上升,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将使铝价面临更大下行压力和不确定性。*******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尚未成规模,在电价调整中的获利将远远少于生产原铝用于购电上调的损失。产能无法充分释放,产品纯利受销售滞后影响,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资金有效运转链将更加趋紧。二是铝材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铝材产业发展空间萎缩,发展难度加大。新型节能绿色原材料的日益广泛应用正在逐步替代铝材产品原有的优势,专业技能人才的短缺深刻制约着高附加值产品和新产品的研发,这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三是部分生产线装备的设备虽然已投入运行,但还没有真正达产达标,离标准设产能尚有一定差距。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带来利益的逐步调整,发展成果的共享必将带来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这无疑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三、******公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现有体制是制约公司做大做强的致命瓶颈

******公司目前还不具备真正的市场化经济运作法人实体资格,公司的主业全部依附于上级公司的辅业,原材料供给没有竞争和可选择性,成本控制没有有效竞争机制,产权、财务及人资都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受传统观念影响,在这种“吃大锅饭”体制制约下,******公司如果不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势必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也是制约******公司始终难以“放手一搏”最致命的瓶颈。

(二)粗放管理模式的转变、管控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

在粗放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一些影响公司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漏出来。诸如私设小金库、违规关联交易、资金追缴滞后、

财务审查延期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2010年开始,该公司广泛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系列考评活动,通过活动逐步确立了“综合管理+绩效管理+监督保障”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于2011年2月先后通过了IOS9000、IOS12000和IOS18000质量、环保、安全三个体系认证,使得公司的管控一体化工作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公司目前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如何尽快适应管控一体化机制要求,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措施如何尽快到位与衔接,这都是摆在********公司面前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三)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与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一是管理层缺乏驾驭复杂局面、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二是基层组织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没有攻克生产技术难关和进行新产品研发的专职技术团队,没有招揽、培养和挽留高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三是执行力不强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表现为上级决策层层衰减、弱化,不能得到全面准确贯彻执行。例如产业链尚未形成价值链;部分设备不能达产达标等问题迟迟得不到攻克。

(四)经济结构和经营形式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

*****公司发展现状表明,依附于上级经济实体在资金、硬件设施、原材料、运输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公司目前尚未遇到外来压力的严峻考验。据调查分析,其主要创汇产品产值的70%来自合金装饰板材及铝焊板、铝软带,而基于高科技应用的箔系产品占产值比例非常有限。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果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当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疲软萎缩的时候,通润铝材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是否能度过当前的难关仍值得探讨和深思。

四、一点体会及建议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拓展潜力市场

********公司秉承“一切为了用户、创造一流品质”的经营宗旨,以客户为中心,视质量如生命。经过短短五年不懈的奋力拼搏,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行业先进企业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体制转型和战略实施才刚刚起步,未来发展将任重而道远。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把发展作为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战略实施。一是要坚定发展信心。既要充分估计公司当前形式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又要看到战略实施的外部环境有利因素。只要公司领导层

能审时度势,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二是要突出发展重点。即坚持“长短结合”,“远近结合”,“扬抑结合”。在拓展市场方面重心向纳入政府间合作或有利于获取战略资源优势的基建项目倾斜,向有利于拉动内需、发展前景明朗、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倾斜,资源配置方面重点向有市场潜力和增长优势的区域倾斜。同时积极拓展海外新兴经济体市场。三是要注重发展质量。就是优先把发展目标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效降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投资回报,没有效益的项目不上,没有效益的投资尽快退出,没有效益的资产抓紧变现,努力完成产值低成本、高质量的扩张,实现公司平稳较快和谐发展。

(二)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

首先,应尽快切实理顺管理层级关系,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及职能,明确产权责任,以确保发展协同、营销协同、组织协同。其次,要加紧收缩职权幅度,建立健全产、供、销考评监查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真正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与生产考评、经营成果、岗位薪酬紧密结合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在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方面,应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全面落实人力资源规划。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尤其要选配好公司“一把手”、“一套领导班子”,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层的素质与能力,主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要求。对于基层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坚持组织考察推荐选聘与竞争上岗、竞聘择优任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既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又满足公司当前发展实际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真正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熟悉金融财务和资本运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同事注重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努力营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切实打造起一支奋发有为、团结协作、技术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不断促进公司活力,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后劲。

(三)牢牢把握市场变化,高度重视并积极加强风险防范

在保证已有利润指标前提下,把如何进一步提高设备利用率作为工作重点,争取尽早实现设备及设计产能达产达标。紧紧跟踪把握市场即时动态,结合年度

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二篇

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情况调查

调查目的:为了全面掌握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了解中小企业发【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展的现状,各项需求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为中小企业今后还需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对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明确发展中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的应对策略,提高企业的存活力、竞争力,同时也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数据支持。我自行对常州佳润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了其问题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旨在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对应策略,确保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调查过程:本次调查从2013年1月到2月中旬,调查对象主要以本人所在的单

位为主。调查方法主要以现状调查、口头询问和查询资料相结合。对常州佳润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相应对策做了调查,并将调查内容作了记载和分析。

调查结果:

常州某食品有限公司始创于2001年,是专业开发、制做、销售 糕点类小吃及相关产品的民营性中小企业。该公司总经理下属设有有生产副总、销售部、财务部、技术研发部等共6个部门。到2013年2月份公司员工总数119名, 中层以上管理人员9名,办公室及技术研发人员人员18名,生产车间人员92名。经调查发现,目前企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职工数量不足,流动性强

企业用工普遍短缺。技术工人培养了留不住,普通工人流动性太强。技术工

人从社会或技校招录后大多无法立即胜任工作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培训。职工被企业培养成熟练技术工人后为追求更高工资、更好的福利条件往往跳槽到条件更优越的企业工作。企业受到的损失得不到补偿,严重影响了企业培养技术骨干的积极性。普通职工多是外地职工流动性太强。企业经营理念不行用工环境较差,职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往往工作两三个月就离职了。并且不提前告知企业,对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造成重大影响。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由于几乎每个企业都缺少职工,就有部分企业以更高工资待遇从其他企业招用职工造成恶性循环,明显加剧了职工流动性。

2、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1)原材料涨价

近年来CPI高居不下,通货膨胀严重。中小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都大幅涨价。由于没有大企业那样的雄厚资本,可以提前购买原材料备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很多。

(2)企业用工成本增加

用工成本增加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最低工资标准逐年增加。从2012年6月1日起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1140元提高到1320元提高了15.7%。二是职工的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为2025元,企业职工如按最低基数缴费,金额为871.7元,比上一年度772.8元,提高了12.7%。《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又扩大了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3)定单不足,造成相应管理费用的增加

受经济危机影响,各地的订单都有所减少,大订单变成小订单。但为了留住客户小订单也得做,这样相应的管理费用就增加了。比如原来一个订单正好一个集装箱可以装满发货,但现在只有一半货的订单也得用一个集装箱发货。运输、报关等相关的费用就变相增加了。

(4)流动资金短缺,融资成本增加

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国家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也数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作为流动资金的困难增大,企业为了生存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流动资金,致使融资成本变高。

3、企业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力小

根据调查发现,我市中小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小。因各大休闲食品生产厂家都集中开发谷物膨化食品,使得产品单一,竞争激烈;由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休闲食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缺乏创意;导致食品行业产品雷同,大家为了销售各自产品相互压价造成了恶性竞争。经济危机的时候恶性竞争更为明显,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困难。

调查问题分析:

1、工作待遇、环境与期望不符,造成心理落差

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我市企业的工人工资一般在2200元—2500元,

企业的工作时间一般为8小时,8小时以外为自由加班,加班付双倍工资。而我企业,实行两班倒工作制,工人工资一般在1800—2000元,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劳动强度高于法定标准。设施不完善,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保护措施不完善,工作环境条件较差。生活服务设施比较滞后,职工的住宿、吃饭和上下班等问题不方便,适合员工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更是没有,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职工对比大型企业的条件后造成的心里反差太大,致使企业用工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强。

2、内、外双因素,致成本走高

近年来,原辅材料普遍涨价,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生产企业不堪重负,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食品原辅料如食糖、乳粉、油脂等价格普涨,有的涨幅接近翻倍。而企业在招工和人员使用上的支出也在不断上涨,使得食品企业不堪重负,有些产品接近微利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这是行业的普遍现象。国际贸易的前景依然不够明朗,拓展国际市场难言乐观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目前国际食品贸易还远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能否有所改变,要视国际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和趋势的不确定性,对行业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从目前情况看,国内消费虽然对食品行业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经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企业实力不足,信用等级低,信贷困难,存在资金不足问题,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步伐。农产品价格及原辅料、交通、能源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使企业获利艰难。

3、品质老旧,核心竞争力先天不足

原产业的路已是山重水复,越走越难,企业发展状况遇到瓶颈之困,不以战略性眼光,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来弥补单一产品的先天不足和缺欠。只是一味的进行单一产品的重复生产,与同行业间的雷同产品进行激烈的相互压价造成恶性竞争。从而企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使得企业每况愈下。如何能与其它主动进行产品主动创新、科学设定发展方向的企业竞争。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状况将更加艰难。

解决的途径及相关建议:

1、提高待遇,完善用工环境

企业要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

坚持做到以较好的待遇和感情留住人、吸引人。缩短工作时间,同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并根据在企业工作年限给予相应工龄补贴,留住熟练技术工人。进一步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救助,节假日发放生活补助,在工作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着力改善,建设企业文化,使劳动者流汗不流泪,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以真情留工;适时调整工资福利,以待遇留人;同时,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发展平台,打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形成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厂为家的和谐统一。在招工的同时也要想办法留住工人。物价涨了,员工对工资的要求当然也涨了。企业应按照最低工资指导线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递增机制。企业不仅仅要增加工资,更要关心员工的生活,以情留人。可以通过改建、修建员工宿舍、改善食堂伙食、改造工作场所、增加文体设施等举措,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舒适度,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2、调整管理,控制成本并制定发展方针

面对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压力,企业要调整管理方法.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加强企业管理,努力节约企业开支,节约经营成本。对机器设备、生产线、工艺工序进行合理优化,通过提高功效,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加强经营核算,减少产成品和应收账款的占用比例,保持企业足够的现金流并号召员工共度难关采取适当减薪、轮休、缩短工作时间等办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带头减薪,减少福利待遇。积极开拓市场增加销售,及时调整营销思路,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实行营销市场多元化。在巩固传统客户的同时,把开拓市场的功夫下在国家政策带来的新商机上。由企业的老总亲自抓营销,抽调骨干抓市场,改善方法拓市场,稳定老客户、扩大新客户、开发新市场。使许多企业拥有更多市场份额,增加了销售。同时,制定发展方针,积蓄后劲增强实力。由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科技成果价格大幅度下降和人才积压等情况,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积聚提供了有利条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进先进设备和科技成果,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开发新品,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把握机遇,引进有用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转变思想,勇于创新,走差异化之路

(1)由于食品行业已经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行业整

合、市场细分即将完成,因此,食品企业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差异化战略,走出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出特性,以及技朮、品牌形象、附加特性及特色服务等来强化产品特点,增加消费者价值。因此,差异化战略的实质是用差异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用产品在消费者眼中的内在优越性将消费者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食品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①首先,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反映在品牌的竞争上面。由于食品的技朮含量比较低,而且产品的同质性比较高,因此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最大。现在的消费者已不仅仅关注某种具体的食品,更注重其品牌。从大多数休闲食品的销售看,顾客的选择性消费占到相当高的比例,好品牌占有较大优势。这提醒企业要重视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实施有效的管理,维护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中建立顾客忠诚,将会是休闲食品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②其次,突出产品特色。企业通过生产出具有特色风味和食用效果的产品来实现差异化。目前消费者在休闲食品方面的需求大致有两个特点:时尚化和功能化。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品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各式各样的休闲食品凭借良好的口感、炫目的包装、独特便捷的食用方法赢得许多人的青睐,俨然成为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上海零点的最新调查显示,时尚化已成为食品产业争夺消费者的重要策略并帮助领导食品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③产品的功能化是食品发展的重要趋势。休闲食品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强调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影响。根据美国天然食品市场调查公司SPINS的资料,健康休闲产品如脆片产品、脆饼产品在健康食品销售店的销售额增长很快,而在超级市场

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三篇

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2-2-15

根据安排,我们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一五”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小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过去,我市中小企业户数不多、总量不大、规模较小。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底,按照国家企业分类标准,全市中小企业(含非公有制经济)总数达到12.28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户数的98.8%,是“十五”末的2.25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是“十五”末的8.9倍;资产总额达到40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2.2万户,注册资本204.8亿元。经过资源整合、企业重组、收购兼并和技术改造,形成了一批有国有与民营独资、合资、股份制和混合经济成份同时并存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的企业有12户,50-100亿元的企业有5户,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户,这21户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58.6%。

(二)工业企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我市中小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去年,全市663户(含8户大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2.3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33.7%;实现增加值1151.0亿元,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9.6%。全市工业增加值首次在全省各地市中突破“千亿元大关”。煤炭产量达到

2.57亿吨,原油产量983万吨,原油加工量261万吨,兰炭产量960万吨,电石产量92.9万吨,发电量356.3亿度,金属镁产量18.9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高位增长速度。

(三)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中省、国有大中型和上市企业纷纷进入我市,为全市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融合一体,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家庭式、家族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提升了三个层次:管理制度化,大部分中小企业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了“依法治企”;管理科学化,现代的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管理手段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动了我市中小企业的科学管理;管理战略化,大部分中小企业增强了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了短期行为,制定了企业发展中长期战略

目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市10%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4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四)中小企业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地方财政贡献大。2010年,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完成1051亿元,县域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府谷县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06.8亿元,实现税金47.3亿元,财政贡献率达到67.4%;神木县中小企业上缴税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吴堡县中小企业上缴税金对全县财政贡献达到58%。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渠道,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依托力量。

(五)注重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格局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直接投入企业的科研经费达6800多万元,中小企业创新技术成果19项、授权专利75件、成果和专利应用转化率达70%以上,大力培育和创立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全市拥有科技企业95户,资产总额达35亿元,年实现利税2.91亿元。17个产品荣获“陕西名牌产品”称号,7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36户企业获得了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13家企业获得了“榆林市知名商标”称号,企业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坚持走循环、节能、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煤炭企业加大煤炭深加工和就地转化力度,煤炭产品结构由单纯生产原煤型向能源化工型转移,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煤-兰炭-尾气-白灰-电石;煤-电-电石-聚氯乙烯-烧碱;煤-甲醇-醇醚燃料;煤-焦油-燃料油等循环产业链条。同时,大部分企业的电石渣、电厂炉渣、煤泥、煤矸石等废弃资源实现了再循环和再利用,基本做到了“闭路循环,吃干榨尽”,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格局。

(六)中小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对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市传统产业全部是中小企业,传统产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南6县红枣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榆林羊老大、神木通海羊绒等羊绒制品和各县区服装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解决安置员工相对较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据调查,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比“十五”末净增30.5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6.1万人;支付劳动报酬112亿元,直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46亿元。其中,府谷县中小企业吸纳就业11.9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在吸纳当地劳动力中贡献率达到98%以上;神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均来自中小企业。

二、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领导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序还不够。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级领导对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象抓能化大工业那样抓中小企业发展,使中小企业在整体经济运行中缺乏招数,后劲明显不足。

(二)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据调查,我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中级以上职称的分别占员工总数的5%、3%。规模以下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左右,与企业发展需要很不协调,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普遍紧缺,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近年来,我们在

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才培养和引进数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和观念的落后,我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不足,创新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一些企业“重模仿、轻创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全市中小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至今空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只有8户。多数生产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各县区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对科技人员激励政策不够。

(三)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普遍问题,当前不少中型企业和大多数小型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得不到银行的贷款,只能利用民间的高利贷来维持周转,致使原本微利的企业融资成本加大,生存艰难。今年由于宏观政策的调整,企业项目建设、流动资金贷款等受规模的限制,银行贷款供需矛盾更加凸显,据对全市126户中小企业调查统计,资金需求量达82.3亿元,其中,流动资金需求占70%。

(四)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体系不健全。“十一五”

以来,国家为了推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省、市、县政府也相应制订了不少配套政策措施,包括中小企业促进法、发展非公经济36条、西部开发战略以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等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服务体系不健全及其他原因致使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还比较艰难。

三、加快中小企业对策与建议

“十二五”期间,榆林经济将步入持续跨越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是我市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主要力量,任重道远。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企业生产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针对我市中小企业人才短缺,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问题,要从育才、借才、惜才、用才、留才五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加大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工作力度。按照“十二五”人才规划战略目标,要层层落实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落实培训对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并充分利用企业联合会等培训基地,重点培育企业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企业内部也要建立培训中心,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部门和人才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专家型高端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紧缺人才,“借梯上楼,借船渡海”;要珍惜和爱护人才,要制定保护人才、提高人才政治经济地位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人才转化生产力的积极性;使用人才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拘一格充分使用各类人才。组织人事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库,特别是对通过认证培训的职业经理人,应作为提拔、任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逐步推行企业负责人市场招聘制度,形成用人的激励竞争机制;留人就是要解除人才在企业工作的后顾之忧,提高对人才的福利待遇,为人才创造发展空间,真正做到用政策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同时,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为职工足额缴纳

“三险五金”,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稳定职工队伍。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鼓励引导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稀缺问题。

(二)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市、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加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和重点工艺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两化融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技术转移新机制的形成,大力实施科技园区带动辐射和科技成果规模转化,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加工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增强我市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目标责任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市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评审、认定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制定我市鼓励措施。要激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金融、社会资金等多渠道投资,着力扶持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项目,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三)多渠道为中小企业创建融资平台。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更难是当前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宏观经济调控和我国金融体制的问题,对此我们一个地方无能为力解决。但从全国看南方好于北方,从我市看北六县好于南六县,神府又好于其他地方。所以只要积极努力,改革创新还是会有一些办法缓解困难的。一是政府应成立投融资领导小组,研究如何有效合理的发展和激活民间资本,整合重组以国有资本控股、民营企业参股的市级信用担保和再担保公司;建立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沟通促进银行落实放大倍数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意识。各级政府部门要下大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积极上市,构建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召开项目与融资促进会,充分发挥现有的投资公司、股权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会等机构的融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急需资金。鼓励资源开发型企业到南六县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单位,解决专业银行机构空白区域的贷款难问题。二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组织中小企业积极申报中、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逐年增加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额度,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畜牧业种养大户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争取设立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专项资金,安排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和产学研补助经费。各县区也要随着财力的增加,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三是发挥市财政融资担保基金的引导作用,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开展担保业务;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广纳民间资本,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贷款支持,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要制定鼓励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和重点项目考核奖励政策,每年通过综合评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工作。“十一五”期间,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省、市制定了很多政策,但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还比较艰难。政府应注重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协调作用,并切实加强监督检查;要积极引导企业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努力创造条件,落实国家、省、市对工业企业的贴息贷款、减免税、促销奖励、技术改造等优惠政策;利用优惠政策,设置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重视关注系列政策,研究好相关政策。新上项目要符合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发展等相关政策。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通过杂志、简报、各类培训宣传好相关政策,协调好上下部门的政策申报,搞好项目辅导服务。相关部门也应结合榆林实际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传统产业、新型产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认真研究国家金融政策,充分发挥服务机构作用,切实研究,使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五)认真搞好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结合榆林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薄弱的实际情况,按照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资源社会化、分布网络化、服务标准化和便捷化的要求,形成资源整合、体系健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运转高效,构建能满足我市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服务需求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平台。坚持“一个导向”,就是要以全面、深入、系统地优化榆林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导向,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级。打造“两类平台”,就是要建设好综合性服务平台和专业性服务平台,两者协调配合,能够有效承载各类服务工作。配置“三类服务”,就是要使政府公共服务、非盈利机构公益服务和商业性机构有偿服务合理分工、三位一体,实现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全面提升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建立“四大机制”,就是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领导机制、协调机制、业务运营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通过四大机制的合理设计,带动相关制度的发展、完善,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科学、规范、有序发展。完善“八大子系统”,就是要建立健全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管理咨询、信用服务等八类服务,满足中小企业服务要求。

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四篇

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贫富差距。对于旗县来说,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民营经济是吸纳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扩大内外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加速器;是孕育和造就市场经济人才的摇篮;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先锋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多年来,旗委、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旗的中小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毗邻的东胜、准旗等兄弟地区相比,我旗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步子还是比较缓慢的。我办针对这种“起步早、进步慢”的现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07年,我旗共有712户中小企业,截止2010年末已发展至1129个,其中,工业296个,占总数的26.2%;涉农企业107个,占总数的9.5%;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0个,占

5.3%;服务业131个,占11.6%;批发零售业348个,占30.8%;住宿餐饮业32个,占2.8%;建筑业54个,占4.8%;房地产业83个,占7.4%;物业管理、中介及其他房地产业18个,占1.6%。2010年,达旗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3451人,其中,工业企业17559人,占总数的40.4%。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10年,全旗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671.8亿元,占总量的80%多。其中,一产实现产值53.6亿元,占总量的8%;二产实现总产值356.8亿元,占总量的53.1%;其中工业实现产值309.1亿元,占总量的46%,建筑业实现产值47.7亿元,占总量的

7.1%;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61.4亿元,占总量的38.9%。中小企业年人均产值达到154.6万元,其中,工业中小企业人均产值达到176万元。

我旗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从我旗各方面的优势来衡量,目前,我旗大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状况均因资金紧缺而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权关系模糊,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影响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二是缺乏信用记录,或企业资信评级低,使银行难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

评估;三是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小企业大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导致申请贷款的抵押物不足,而且抵押的程序繁杂、评估费用高,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

市场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受规模、经营水平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银行信贷管理严格,出于审慎考虑,“为不错贷,宁可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要求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但银行审贷和放贷程序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是一样的,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和监督费用高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三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力量不足,金融服务水平和信贷支持力度还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还在发展初期,资本金规模及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制约了对旗内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另外,我旗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直接融资门槛高、难度大、周期长,造成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度极大,资金基本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获得;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等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政策方面: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职能所限,尚未形成监管合力。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受职能所限,缺乏充分整合各类金融机构力量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金融政策难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发挥更大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等关键监管指标没有实施差异化监管,在目前信贷规模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面对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这类金融机构却出现无款可贷的困局。

总之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和融资难叠加影响,我旗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急需短期周转资金时,借道民间借贷,以高成本融资,给企业套上沉重的债务枷锁。

金融办为缓解我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在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一是创立达拉特金融网,开通手机信息平台。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及时向中小企业发布相关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产品信息,提高中小企微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站中企业名录和本土品牌栏目,将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各金融机构,有效地帮助它们做好贷前评审,减少贷后风险。二是成功举办了2012年银企座谈会。旗委副书记、旗长吉格定,副旗长刘永福、陈龙、开发区副主任陈愿出席

了会议,旗外10家金融机构、旗内11家金融机构、80家中小企业和金融办、财政局、经信局、国资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达旗重点项目,实现银企点对点对接,旗金融办编印了《2012年达拉特旗重点项目推荐表》,汇集农林牧水、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交通、经贸流通、社会事业和城建房地产等8大项,87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313.79亿元,拟申请贷款666亿元。此次座谈会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银企互动,另一方面为下半年企业融资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加强企业培训。对企业进行经营概论、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和决策等理论内容,和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内容,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混乱,财务手续不规范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协调银行信贷部门和专业会计事务所等,对其进行指导规范,帮助它们练好内功。另外服务中心、还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招聘、技术引进、市场营销、权益维护、投资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成立政策性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通过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将一部分财政流动性资金配臵到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有利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促进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五篇

全国工商联通报

第6期

全国工商联办公厅 2011年5月24日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精神,按照全国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议工作部署,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好服务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全国工商联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调查报告上报后,引起有关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现将调查报告印发,希望各省区市工商联认真组织学习,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相关内容和建议,积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把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同时引导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在着力办好自身企业、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与小型微型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集群化发展之路,切实为小型微型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2011年5月)

全国工商联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 —1—

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精神,全国工商联于今年2月至5月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在搜集整理有关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邀请8个部委介绍中小企业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组成4个调研组,先后赴17个省区市的51个市区县进行实地调研,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召开了72场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商会、企业、理论界的座谈会,考察了122家企业,形成了5份区域报告、14份专题报告、28份地方报告、71个典型案例等调研成果。通过调研,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如何。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正处于“着力培育发展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以及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趋紧等刚性约束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其中小型微型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中的小型微型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成本剧增等突出问题;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寻求促转型与保就业、保增长的一致性和均衡性,将服务和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调研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1100多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纳税额约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推动改革开放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2 —

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绝大多数已是民营企业。截至2010年底,我国私营企业845.5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4%,较22年前增长了90多倍,注册资金增长2200多倍,从业人员增长54倍。个体工商户总数已达3453万户,较30年前增长了18倍,注册资金增长2900多倍,从业人员增长20倍。它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推动者。

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构建利益多元的市场竞争主体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活跃了各类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显现了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活力。据了解,在全国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房地产中介机构、产权交易机构中,交易和服务对象均以中小企业为主,最典型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就有6.2万个摊位,至少汇聚了上万家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调研显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服装鞋帽、机电制造等行业,出口总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总额占比从2000年的5.3%上升到2010年的30.5%,10年年均增速达到43.15%(见图1)。

—3—

图1 2005-2010 年民营企业外贸出口总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

许多中小企业在保持现有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一批像华为、波司登、比亚迪等具有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为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调研表明,发展中小企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广大中小企业已成为提供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十一五”期间累计吸纳就业6000万人,年均增加1200万人。就业容量随着中小企业户数的不断增加而扩大,为大量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国企分流人员等群体及时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4 —

中小企业是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从图2、图3可见,中小企业的密集程度往往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高度相关;中小企业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就越高; 2008年每千人拥有50人以下企业数和每千人拥有营业收入500万以下企业数都相对较多的浙江省和相对较少的贵州省比较,其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相差1倍和11倍,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相差4倍和6倍。此外,中小企业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在普遍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增加了投资者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财产性收入,培育和壮大了中等收入者群体。以全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主和3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进行测算,中小企业辐射的中等收入家庭人口至少达到1.2亿,如果算上高层管理人员则更多。

图2 中小企业数量与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5—

2016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篇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六篇

第1篇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腹地,源头,地理位置特殊,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27种,矿藏的潜在经济价值5000亿元以上。其中支柱矿种铅锌资源已探明储量450万金属吨,远景储量在800万金属吨,约占全省储量的80%,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108金属吨,远景储量在150金属吨以上;已探明石灰石储量7.79亿吨;已探明可开发的大理石石材50wm3,远景开发储量150wm3;已探明的石墨矿储量1000万吨。

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铅锌、黄金、新型材料”三个百亿集群,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419户,2016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28.6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3.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户,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18.64亿元,占全县现价工业总产值的95.6%;实现工业增加值81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了73.1%,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力量。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40.28%,为我县争创全省“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上出现较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优。在这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铅锌、黄金及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共39户(其中,从事铅锌资源开采和选矿的企业31户,从事黄金资源开采的企业2户,从事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3户,从事铅锌、黄金冶炼的3户,从事水泥生产的2企业户),是一个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新型建材、植物化工等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电子工业、机械制造、日用品加工,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引进难度大。导致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铅锌、黄金等主导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铅锌价格较去年5月同期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1568元和465元。特别是今年2月与4月相比,0#锌、1#锌及1#铅的价格,月均价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947元、977元和1020元,黄金价格也下降了50元/克。同时,矿山企业用工、原料成本、开采费用均有所增加,利润空间压缩。虽然我县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下跌,企业生产、销售同样数量的产品,现价产值和利税等指标较去年同期均出现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趋势明显。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增大。一方面由于我县在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产业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在探矿增储方面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加之受土地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泰黄金和省矿建5.5万吨铅冶炼项目由于环评等问题停产、银母寺等老矿山企业的原有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面临停产的局面,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面临缩减。另一方面,由于铅酸蓄电池、锌空蓄电池等产业下游延伸产品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发展相对滞后、石墨矿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发展缓慢,培育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凸显。

四是企业销售渠道出现萎缩。自去年年初铅锌精粉外运费由100元/毛吨调整到200元/毛吨后,由于采购成本的加大,使株洲冶炼厂、白银有色集团驻采购站纷纷撤离县,导致全县铅锌精粉销售渠道出现萎缩,销售量持续下滑,我县铅锌精粉销售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积压的铅锌精粉近3万金属吨。

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由于资金短缺,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个别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矿山爆破服务费偏高等一些收费项目给企业压力较大;企业融资难和办证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的思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落实,坚定发展新型工业的决心和信心。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理清阻碍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工业健康发展。

2、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我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是围绕铅锌、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已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下一步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做文章:一是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铅锌、黄金、建材、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以抱团发展,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支持探、采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转型到其他领域,为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四是积极引进风力发电、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步伐;六是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今后凡兴建加工型工业项目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条,全力将县域工业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集中区;七是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积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3、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结合我局工作职责,积极同财政、安监、质检、环保、发改、电力、林业、水利等涉企部门的协调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兑付力度,开展涉企检查备案审批制度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谏言、献策,为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4、努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力争10月份挂牌运行;加强县、镇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扶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扩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5、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及时组建“县专家服务团”,积极推行“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普遍提升。合理引导非公规模以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推行成本、资金、质量、安全等基础管理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类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健全企业监控体系,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6、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目前县农行为企业融资18630万元,工行为企业融资2000万元,信用社为企业融资389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向驻金融机构上级推介,适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对接会、签约会,努力协调驻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争取下半年增加贷款额度1.2亿元,积极督促、协调邮政储蓄银行给鑫海矿业、秦华贸易签订的融资协议得到及时落实,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加强与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超顺铸业公司、万禄工贸公司、天盛矿业公司道路、河堤修建问题;加快和电力局联系为隆泰石墨矿、岩湾石墨矿、南方矿业和嘉陵再生资源利用等企业解决用电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2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发展应该以哪一方面做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定位呢?项目建设作为未来区域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唯一的支撑希望,本人按照全县党的群众路线调研要求,以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为主题,于近期集中精力走访重点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听汇报、实地考察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我县实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完善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现将此次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提出一点个人拙见供领导参阅。

一、我县工商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等各项战略,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调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项目建设规模成倍增加,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全县产业发展基础,拉动全县经济即期增长和积蓄发展后劲,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重点项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重要性更加突出。如“十二五”以来,我县工商产业共累计实施项目建设45个,完成投资6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20%,年均增长46.2%,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3%,保证了GDp13.1%的平均增长速度。三年来,年均工商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50%,人均投资赶超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2、摸索积累一定经验,化解了各种新问题。随着重点项目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建立起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项目单位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市领导挂帅推进、目标任务分解、定期调度例会、开调度单整改等成体系的调度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力度进步加强。但同时,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也是焦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地、集中地,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及其他综合承载压力加剧,尤其是重点项目一些土地、资金等要素获取的难度也同样加大。

3、项目推进机制激发了新的活力。创新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分行业、产业组建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与部门包抓责任制,每个项目各有一位县级领导同志挂帅,主要依托一个部门成立,多个相关部门参加,以这种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实行大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2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级重点项目,对在建项目、拟新开工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协调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地整合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加大了推进力度。一批新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县,其中,龙源风电项目、六万吨铸铁配件项目、三十万吨过磷酸钙项目建设。1-6月份,全县工商新开工项目1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完成投资15.9亿元,完成年计划49%,为近几年进度最快的一年。

4、项目建设的思路呈现新的时代特征。一是标准更加务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县这一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双增加”,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凡国家产业政策禁止的项目、环评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上,凡“赔钱赚吆喝”的事坚决不办。二是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在科学进行产业规划、项目策划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的全球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规律,积极开展双争取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整合部门、企业、园区的资源,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开展专业招商;选择重点地区和城市,有针对性地开展“蹲点招商”、“敲门招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年西洽会“双对接”活动,共对接项目6个,投资总额19亿元。三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注重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引导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购并联合、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既引进了新的技术、新的资金,又促进了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如,三合磁铁选矿技改项目达产后,将成为我县铁原料第一大生产基地。中苑黄金采选项目、石材产业园建成投产,将成为目前西北技术领先的技术研制中心和出口基地。

5、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度实现新的提升。成立的项目包抓责任制和考核体系,既是一种领导方式和推进机制,更是推进产业招商,提升产业聚集度的重要举措。坚持把上大项目与培强产业结合起来,无论是原有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技术改造、战略合作等多种途径上项目,还是新引进项目,都重点围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的集群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促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对于打造工业、商贸产业高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6、项目建设为加快富民强县进程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全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既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还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力地促进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策划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部门对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重视、不主动、不细致,很少提前3-5年对中长期储备项目进行策划、筛选、论证。从“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储备情况看,虽然在全县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两轮“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的提报工作,但目前汇总的策划储备重大项目只有23项、投资仅35亿元,与测算的“十二五”期间300亿元投资规模有较大差距。从争取中央和省市投资项目情况看,不少时候是我们及时了解到了国家、省市扶持政策,但由于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充分,手头没有项目或者没有成熟的项目,只能临时拼项目、找项目,往往在短时间内拿不出符合要求的项目(包括项目的规划论证、可行性研究、审批立项等具体材料),而无法获得上级资金扶持。

(二)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部分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项目因在项目选址、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建设条件落实、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研究不深入,致使项目列入计划后因无法实施而取消投资计划。二是项目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时对项目建设条件、使用功能、整体效果等方面考虑不周全,对主要建设内容、工程量清单等测算不准确,造成工程开工后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过多。三是项目概算编制不全面不细致。部分项目在编制投资概算时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中仍只考虑了工程建设费用,而土地补偿、拆迁等费用未计入投资概算。一方面是超概算问题时有发生。

(三)项目建设管理监督“多位一体”。主要表现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责权不明晰,这点在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尤为明显。在多个领域存在着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现象,这些单位既是项目建设单位,同时也是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督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运动员,项目监督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四)项目后期管理相对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不及时。二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结算不及时。三是项目投入使用后未开展后评价。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营一段时间使用后,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经验与教训等,是不断总结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政府投资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目前我县各类项目都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五)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要素制约方面,一是土地制约。突出表现为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土地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过长。二是资金制约。我县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还没有形成,项目融资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项目融资难度加大,小企业及新建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尤为突出。环境制约方面,另外,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本身就相对复杂,项目建设申请办理立项审批、规划许可、土地征用、土地权属登记、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手续,涉及规划、国土、建设、发改、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另一方面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协调配合不够和项目建设单位不了解手续办理常程序的主观原因,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甚至出现项目手续不全即开工建设的现象。

三、工商产业项目工作对策与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座谈考察和讨论分析等,调研组同志共同认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针对当前日益扩大的管理规模、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等原因,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视不够之处,应该有序梳理逐一加强和完善。从当前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角度上看,初步提出以下三个需要突出重视及解决的重点及难点方面的问题。

1、必须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植财源、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能够引进大量资金,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继续强化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可持续发展就要大打折扣;项目不落地,再好的规划和蓝图都是水中望月。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推进项目建设和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不断扩大投资,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切实加强项目策划储备。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平阴发展实际,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具有资源、区位等传统产业项目,又要“无中生有”,抓紧提报一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新兴产业项目;要着眼于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谋划一批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对条件成熟、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聘请县内外知名专家组建工程咨询专家库,评估论证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提高重点项目策划的水平与质量,并协调争取进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规划盘子,以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连续增长。建议设立重点项目策划基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的规划论证、规划可研编制、资金争取等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坚实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完善指挥部的领导体制,实现行政推动和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是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有效组织手段,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领导小组领导、县政府主抓、指挥部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完善和改进,实现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统一指挥、协调沟通、高效运转,确保工作的实效。二是切实明确落实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各指挥部的职能定位和工作任务,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参与包保的领导同志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项目单位进行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方位、全过程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调度考核。及时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跟踪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3、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落实“县级领导包挂”责任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报告通报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严工,对未开工项目抓督查,推进项目开工,对意向项目抓跟踪,使项目尽快落实。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准确把握宏观环境。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投资政策的前瞻性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二是创造良好微观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乡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市场准入条件要求的新上项目,要简化程序,及时办理,保障项目尽快开工。三是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要着眼长远,完善规划,加快水、电、路、绿化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软硬件条件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格项目建设监控机制,对开工项目抓进度,保证如期完成。

必须把创新方式方法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拓宽眼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注重引投资数额大的大项目,也重视引进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项目;既抓好内资项目,也抓好利用外资的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一方面积极“走出去”,主动出击,上门招商;另一方面,要坚持“请进来”,邀请外地有投资意向的客商来实地考察参观,增进了解,扩大合作。要鼓励本地企业结合实际,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上项目、技术改造上项目、扩大规模上项目、装备提升上项目等多种途径,着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产业集群的集聚膨胀。要充分利用日常招商工作积累的信息资源,积极为本地企业牵线搭桥,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集中、集约、高效的原则,把园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效益。

4、必须把突出质量效益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招商“选”资,在做大总量、提升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把能不能增加财政收入,能不能增加居民收入,作为评判好项目的重要标准,高标准策划项目、引进项目。特别是在项目策划上,要重点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扩大园区招商、搞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快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开展项目策划,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要从产业集群着眼,围绕拉长产业链和产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设立招商项目库。要高起点搞好重点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权威人士、高层科研机构参与指导或承揽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和骨干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5、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金字招牌。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关键在环境,成败在服务。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硬的措施,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大力推进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在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发展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切实承担起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责任,压缩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的要特事特办,快办办好。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对某些部门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品链,策划、论证、包装、储备和推介一批投资规模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的建议一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受经费制约,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加剧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对重大项目前期资金的大量投入也产生犹豫,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其中适当地优选一些重大项目进行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补助,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市场失灵的情况发生。

第3篇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获悉企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困难。即使勉强留住的人才也因待遇问题容易跳槽。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人员走后不转养老保险,根据养老保险政策等于给企业方面造成资金浪费。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2、单一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受限严重。省药品实行“三统一”,对市场竞争有很大影响。

3、收入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总体看,职工的收入在稳定、持续提高,但收入增长的幅度、速度各具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一线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工资涨幅与职工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和群团组织不健全,职工思想工作难以深入,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的稳定。

4、矿产品经营受地方政策影响,市场面窄,得不到公平买卖。各项收费增加,收费没有随矿产品市场调整,企业得不到优惠政策,从而发展困难。

5、民爆物品供应形成恶性竞争,爆破员培训费用高,民爆物品运输费用高。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企业党组织建设必要的考核和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存在戒备心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独立工作条件,身份仅是“政治荣誉”,缺少报酬待遇和精神奖励,不能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表现为重视抓生产促经营,轻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党建工作停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已建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活动无场地、教育培训无经费、党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党员队伍很不稳定,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保障“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带有福利性质,不能切实调动党员为企业谏言献策的积极性。

7、村容村貌落后,村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小额贷款担保困难;教育和医疗水平差,缺乏好医生、教师。

二、对策建议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全力提升政府形象,打造优质外部环境。一要重点解决破坏企业生产秩序、干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二要重点解决政令不畅、作风漂浮的问题;三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负担过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举报反馈、跟踪落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机关效能监察平台,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及强制收费、随意罚款、“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政府部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全力为抬商引资和

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把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负责人正当利益相结合,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到“能力关怀、情感关爱、心理关注、成长关心、利益关切”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以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创新以扶贫帮困、激励关怀为主要载体的救助服务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3.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要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支部心连心、党员手拉手”活动,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形式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行为,加大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群众满意度。要大力推行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规范建、逐步建等企业党组织组建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保障组织功能有效发挥。要重视和加大对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有一定影响力的职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把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创新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广泛开展企业党员“建言献策”、“三同三先”、评星定级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党员承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挑大梁、走前列、树标杆,搭建党员与企业管理层、党务工作者与职工沟通的桥梁,激发党员服务企业的热情。

第4篇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工业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标志,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已成为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强力支撑。但是,面对当前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国内严峻的发展形势,我县工业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深入一些厂矿企业,围绕着县工业发展的路子如何走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深刻认识到,优化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化解工业经济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工业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是推动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之举。

一、县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27种,矿藏的潜在经济价值1000亿元以上。其中支柱矿种铅锌资源已探明储量450万金属吨,远景储量在800万金属吨,约占全省的80%;黄金资源已探明储量115金属吨,远景储量在215金属吨以上。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全国黄金吨金县。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黄金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龙头引领、项目带动、园区承载、招商推进”四大工程,进一步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激发工业内在活力,优化提升工业结构,全力打造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园区活力竞相迸发、龙头企业强力带动、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类工业企业419户,其中,黄金冶炼企业3户,铅锌冶炼企业2户,选矿企业36户,铅锌、黄金、石墨等采矿企业44户,水电、植化企业1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户。现已具备了年产铅锌精粉25万吨,锌锭15万吨,电解铅8万吨、黄金7吨,水泥100万吨,石墨原矿10万吨,硫酸22万吨,铁精粉2万吨,铜精粉3千吨,大理石3万立方米的生产规模。2016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8.6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6.3%。今年1-5月,县上将确保重点企业正常生产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资金扶持、金融支持、减负让利、服务保障等措施,确保骨干企业生产稳健运行。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19.7%。全县工业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呈现结构性增长态势。

二、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滞后。我县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主要依赖的是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等优势,科技含量低,质量效益不高,工业发展水平滞后。近几年工业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随着县域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工业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多种生产要素的供需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增加、工业用地供给难度加大、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原有的比较优势开始减弱。

2、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一直以来,我县工业经济都是铅锌产业一枝独大,“十二五”规划中的建材、非金属开发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铅锌、黄金等后续产品开发进展缓慢,产业链不长。体现工业经济科技、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软件开发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屈指可数。由于工业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导致县域工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国内外铅锌市场价格稍有下滑,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下降的幅度就会被迅速放大。

3、非公工业发展缓慢。国家虽然放宽了对小微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条件,但是却提高了工业行业准入门槛,一般规模较小的企业根本达不到相应的准入条件。土地政策对工业用地控制也更加严格,环保、国土、林业、水利等多家部门对工业用地都有严格限制和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使企业和投资商望而却步。同时,企业在办理安全、环评等生产许可时,手续多,周期长、费用高,企业难以承受,导致非公工业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县域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难度进一步加大。

4、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减弱。自古以来,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境内南北交通贯穿,宝成铁路、316国道、212省道相会其中,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三线”企业纷纷迁出县,企业数量迅速减少,交通运力也随之减弱。近几年,新建的十天高速等快速公路干线绕开县,外地企业进驻我县的机会越来越小,我县被边缘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交通运力成为制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5、资源优势已不再明显。多年以来,我县工业围绕着资源开发在持续发展、快速扩张,培育了以东岭锌业公司、四方金矿等在全国同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工业龙头企业。但伴随着资源的开发,势必带来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这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换取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必将被逐步淘汰。与此同时,由于过度重视铅锌、黄金等资源开发,而对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植物化工产业重视程度降低、扶持力度减弱,导致我县植物化工产业严重萎缩,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原料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植物化工原有的技术、资源优势已不存在。

6、企业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从管理观念上讲,企业对各项手续办理不重视。特别对安全环保、国土资源、城建规划等关乎企业“生命线”方面的手续办理不及时、不完备,如遇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就面临停产整改或关闭的局面,更享受不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从管理模式上讲,存在着严重的“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随意性较大,表现最突出的是28户资源整合的企业,企业章程形同虚设,董事会不能发挥作用,各矿洞各自为阵,过多的重视眼前利益,造成企业安全环保等责任落不实,更谈不上对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的投入,企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从管理手段上讲,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低,各项管理漏洞较多,能耗和产品成本指标居高不下,在铅锌行业整体效益下滑的情况下,生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7、工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县上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以及成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支持、引导、扶持和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显现。但面对工业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企业办证难、融资难等问题的凸显,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未成立,为企业提供物流、咨询、推销服务的外包公司几乎没有。工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孵化区和标准化厂房还达不到企业“五通一平”项目建设的条件。另外,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还有待提高。

三、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发展工业经济的必要性

面对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压力,我县是“去工业化”,还是逆势而为,以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这是摆在我县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但是,纵观国内外和本县实际,工业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取向,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

从国际看,正是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暴发。西方发达国家再次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逐步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审视并注重工业经济,纷纷谋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迅速崛起。世界经济重塑发展新模式,步入了大转型期。

从国内看,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不少促进和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均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对工业经济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出台实施了建设工业强市、率先实现工业化、加快九大产业集群建设等一系列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横向看,各个地区发展中,都将工业经济作为基础性工作,并将工业作为强市、强县之策强力推动。

从本县看,首先,工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仍占有相当份额。从经济总量看,2016年,我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3.4亿元,工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5.3%。从税收看,2016年,我县工业实现地方税收3.1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6%。从就业看,2016年末,我县全部工业企业就业人数2.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55.5%。其次,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2016-2016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7%、22.2%、31.5%、22.4%、25.6%,呈逐年递增的走势,对全县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再次,工业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占优。从2016年、2016年全县规模或限额以上不同行业经济效益数据比较分析,我县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强。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经济,但服务业经济发展须依托强大的工业作后盾,且投入产出比较小。最后,我县工业经济比重在全市中排名靠前,具有相对比较优势。2016年,我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1.7%,在12个县区中比重排第三。工业对我县近年来经济增速名列全市前列,以及争创全省十强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鉴于工业经济的重要作用,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全县工业要按照“稳铅锌、扩黄金、壮建材、兴风电”的思路,以打造循环型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发展为抓手,以践行服务企业承诺制为保障,加速传统工业向循环经济型和能源效益型转变,加快构筑大中小项目合理配套、上下游产品高度关联的产业格局,不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进程。这为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二)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当前,我县工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紧迫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新一轮经济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机遇。目前,将是我县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张、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时期,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大机遇,面临着实施“十二五”规划、关天规划的重大机遇,面临着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和国内外新一轮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不可多得。

2、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重点发展建材、非金属开发、植化、风能、太阳能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黄金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在州园区和留关新区聚集,推进工业集约化发展;加快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关停转迁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工业企业。因此,根据规划要求加快我县工业转型升级异常紧迫。

3、生态环境和生产要素约束对工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水韵江南、七彩县”展现在世人面前。城镇的居住和商业功能不断提升。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工业企业逐渐退出我县历史舞台。同时,土地、能源、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对工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亟需加快实现从粗放型比较优势向集约型竞争优势的转化。

4、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转型升级。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认为实施转型升级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出于自身发展,也会主动实施转型升级。例如,四方金矿、震奥鼎盛全面实施数字化矿山建设,优化了管理结构、技术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矿产品采选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庞家河金矿面对低品位难选矿,改变传统的选矿工艺,从技术改进中也收到了效益。站在全县工业企业层面分析,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使工业发展方式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转变、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变、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全面提升工业的质量和效益、核心竞争力、资源产出率,推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四、县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服务创优为支撑,以工业结构高新化、生产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结构梯队化为导向,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把我县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新型能源和制造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做好“12345”,即唱响一个主题、推动两项融合、促进三个发展、实施四大战略、抓好五项工程。

(一)唱响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部署、来落实,更加凸显工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彰显我县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的信心和决心。唱响工业发展最强音,建设富裕、绿色新县。

1、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工业发展大会。高规格召开工业发展大会,制定出台一些引导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明确工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表彰明星企业、优秀企业家,以及我县工业战线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纳税大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获得省级以上新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平台和服务的单位等)。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催发全县发展新型工业经济的思想源泉和工作动力。

2、定期组织工业经济发展大讲坛。高标准组织工业经济发展大讲坛,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为全县党政干部、企业家和广大职工讲授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形势、方法和路径,使全县上下在不断储备经济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业发展对支撑壮大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意义,从而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和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进一步明确我县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县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以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新型工业经济的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实。既要“满天繁星”全面发展,又要“一轮明月”重点培育;既要工业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又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推动两项融合

1、推动新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新型工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过来助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和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步伐。力争中小企业孵化区、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用,并争取用3-5年时间,将其创建成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工业企业的聚集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融资平台,拓宽筹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各商业银行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贷款额度用于支持非公企业发展。三是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以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运营主体,整合社会各个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专业服务,并力争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省级示范平台。

2、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要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带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规模以上矿山企业要加强数字化矿山建设,非公工业企业也要按照“六大系统”建设的要求,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融合。同时,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加快各创业、科技、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外包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信息、产品、业务的融合和产业衍生。

(三)促进三个发展

1、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工业集群发展。以引导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新建的加工型工业项目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铅锌、黄金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石材加工、生物植化和现代物流业,建成百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物流配送基地。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集群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通过工业企业的聚集发展,将温江寺孵化区催生成省内知名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生态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将留关-南星建成集商贸、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绿色经济产业基地,将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成在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配套发展。我县铅锌、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体系比较完备,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但在资源配置上还大有文章可做。要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铅锌、黄金、建材、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以抱团发展,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探、采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转产到其他领域,为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3、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型产业体系。一是加大铅锌、黄金等矿产资源的探矿增储力度。确保企业后续资源不断档,生产不滑坡,并为引进铅锌、黄金延伸加工项目创造条件。二是加大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重点加快内外石材园项目和微晶板材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石墨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三是加大龙源风电、宏润风电、韵达风电、歌美飒风电等风电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新型能源的发展。四是加快植物化工(食品加工)、光伏产业等绿色、阳光产业的发展。依托我县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借助中泰黄金周边企业搬迁的时机,在两个工业园区打造植物化工(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区和光伏产业示范区,为其产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借助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轻工等重点领域的配套工业企业,重点支持超顺铸业、迪宝防水等企业做大做强,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新引擎。

(四)实施四大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八方山、银母寺铅锌矿已超过资源开采设计年限,近年来在资源勘探方面没有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企业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民营矿山企业目前由于受勘探技术和资源占有量等因素的制约,普遍采取边采边探,巷道掘进的费用支出成为导致铅锌精粉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受利益驱动,非法开采、乱挖乱采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对此,县上要在综合治矿、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有所作为。积极实施综合探矿,加大低品位矿的采选,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冶炼废渣、废水等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三废”资源化。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

2、实施人才引领战略。人才作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资源”,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是引进高端人才。聘请和引进知名专家,及时组建“县专家顾问团”,定期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诊断号脉,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用高端人才引领产业转型。二是挖掘本地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优势,组建“县企业家协会”,完善“矿山企业技术人才库”,整合人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强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设立人才引进和培养资金项目,不惜重金奖励人才,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定期组织企业家、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

3、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重点抓好矿建公司5.5万吨铅冶炼技改以及矿山“六大系统”建设项目的实施。自主创新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着力突破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强创新型技术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4、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升质量品牌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县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企业对商标的注册、品牌的创建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致使产品竞争力不强。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已是务实之举。要在抓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和服务改善的同时,着力加强自主品牌创建、培育和推广。重点抓好东岭锌业公司的“东岭牌”锌锭、雨润椒业公司“耳”和“芽”芽菜芽酱、迪宝防水建材公司的“秦岭-迪宝龙”sbs防水卷材等已注册品牌商标的宣传营销,加大县铅锌、中泰黄金、四方黄金、内外石材、超顺铸业、丰禾过磷酸钙、利德锌业等商标注册和推广步伐,力争在十二五末创建一批国内和省内知名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抓好五项工程

1、政策引导扶持工程。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二是实行减负让利。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矿产品过站定价机制,根据铅锌市场价格变动及东岭公司采购情况,及时调整过站费收费标准,让利企业。切实加强民爆物品及服务费监管,减少乱摊派乱收费项目,不断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

2、工业招商推进工程。一是灵活招商方式。采取小分队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展会招商和网络平台招商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上规模、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延伸加工、新型建材传统优势产业及植物化工(食品加工)、光伏产业等绿色、阳光产业的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的“补链型”企业。三是实施产业招商。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行业100强企业,在我县设立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和制造基地,不断提高我县工业承载和发展能力。

3、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积极开展以“扶助小微、转型成长”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主体,促进新企业的创办与发展。二是坚持内涵发展。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分布结构、规模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实现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三是坚持“专精特新”。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支持培育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有需求、生存有能力、竞争有实力的小微企业发展。四是坚持重点扶持。每年至少安排5个以上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促进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

4、发展环境优化工程。一是教育引导全县上下树立“关心企业就是关心县发展,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县发展”的理念,形成推动工业发展的合力。二是继续实行县级部门服务企业承诺制和涉企部门包抓重点企业制度,形成全社会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三是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坚决遏止涉企收费、入企检查、索拿卡要等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四是认真执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推行“企业宁静日”、“特别保护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5、企业文化培育工程。企业文化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协调、凝聚等多种功能,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依法、诚信、安全、创新经营的共性文化元素,也要体现差异化文化元素。对我县大企业大集团而言,要有勇立潮头、引领发展的雄心,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创造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力上下功夫;对我县中小微企业而言,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发展道路,瞄准方向向纵深发展,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人气质”,打造专业化小巨人企业。要培养引导全县每个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形成竞争和持久发展的基础。只有把企业文化做好,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2016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七篇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一)

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16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

目前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并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1、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省GDp的40%。2016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279.34亿元,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总量的38.4%,这表明,每1亿元GDp中,约有0.4亿为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

2、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6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

3、中小企业占据了城镇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16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609.2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9%,占全省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7%,即全省1134.78万个城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实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产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一)“小”、“灵”、“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小而专”和“小而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小批量、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由上可见,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目前又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湖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制定或正在制订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调查还显示,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从2016年某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这些都说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16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当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1.乡镇企业政策。乡镇企业所提税可按应缴锐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不再税前提取10%;国家在信款上重点支持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东西部合作和农村适用技术转让(星火计划项目)三个方面。

2.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政策。新办法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人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3.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后年度起征所得税2年。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脱离技术转让及发生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

4.支持贫因地区发展改革政策。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民族自治地方企业,需照顾鼓励的,经省政府批准,可定期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5.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政策。1)为农业生产的行业企业,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2)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3)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或单位,开业之日起,第一至二年免征所得税;4)新办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锐;5)新办独立核算的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外贸、旅游、仓储、居民服务、饮食、文教卫生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

6.福利企业政策。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盲、聋、哑和肢体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不足35%,减半征收所得税。

7.小型企业所得税政策。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的比例税率。为照顾小型企业税赋能力,对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企业,减按18%征收所得税;3至10万元企业,减按27%征收所得税。1998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下的小型商业企业,增值税率由6%调减为4%

促进我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新形势下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要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

(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bsp;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在技术创新方面,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信息化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三)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国内外知名度。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二)

中小企业的地位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经营特点

(一)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

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彩、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合理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形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循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适时、适度、适合企情、适合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状况,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就能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

在已经开展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入,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了仍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取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留存利润灵活地运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者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三)

2016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6篇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八篇

第1篇

近年来,镇始终把工业强镇作为统领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服务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形成了工业园区为主体的空间布局,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一、全镇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建成1家铝材料制造企业(铝业)、3家设备制造企业(消防器材、电器机械、园林工具)、1家包装材料制造企业(印业)、24家建材企业(5家砼构件、3家采石、1家采砂、9家水泥砖瓦制品、6家金属门窗制造)、2家家具制造企业(1家木制家具、1家金属工具与家具)、4家服装布艺加工企业、3家食品加工企业。另外还有5家电力、燃气及算来水供应企业(供电换流站2家、煤气站2家、自来水厂1家)。涉及1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截至2016年,全镇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7.33亿元。经济普查统计年均工业经济总收入2200万元,工业总量在全区乡镇排首位。

(一)工业企业空间布局

全镇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3.5平方公里,集镇集中发展点1.5平方公里。全镇38家企业主要发展铝材、建材、包装材料、食品、服装和家具制造业。有4家采矿业企业,主要从事石灰岩和砂石开采,分布在、、、4个乡村及集镇。24家建筑材料企业以及4家包装材料及设备制造企业分布在全镇10多个村。只有铝业1家企业和3家小型建材企业分布在工业园区规划区内。我镇现有飞地工业企业1户(惠农科技)。

(二)工业企业行业布局

在全镇38家企业中,采矿业企业4家,铝制造1家、建筑材料制造类企业24家,食品生产3家,服装加工3家,设备制造3家。另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5家。从行业分布来看,铝材及建筑材料制造企业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仍然是我镇工业经济的主导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园区外工业企业的发展愿望。

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的政策出台,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和高效发展。另一方面抑制了现有区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诉求愿望。加上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园区难以容纳区外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及产业政策限制,多数区外企业也缺乏向园区调迁的条件。

(二)产业规划布局不到位,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缓慢。

由于园区产业定位标准高,对引进项目规模的要求有点贪大求洋,进驻园区的项目,既没存在形态也没有形成业态(园区内有几个项目有征地就是不见开工)。区外工业企业项目发展似乎受到了空间和政策的制约,有原地踏步的趋势。如食品、化工、机械制造等其他门类产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更没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许多面临搬迁企业进园区也难,有的已迁往外地。部分园区外企业只能维持现有生产,发展的动力不足,也造成了工业发展速度的渐缓。

(三)“产城共荣”的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相对落后。

从现有城市新区建设、集镇建设以及信息产业园功能来看,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缺乏联系,存在城是城,园是园的独立性,产业发展有空心化的趋势。在工业与城镇怎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怎么配合等方面还缺乏整体思考,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没能有效融合。

(四)工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税源企业不多。

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企业、税源企业依旧是熟悉的名字,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很难看到新进企业。有的企业大,但交给地方的税收少。招商引资协议多、建设少,项目意向投资大,到位少,经济发展还在依靠原有老税源企业负重向前,工业经济总量与税收不成比例。

(五)行政效能低下影响了投资环境。

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服务意识淡薄,行政审批繁琐,效率低下,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关键在于工业企业项目落地难。在关心支持企业方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六)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多数小企业起步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全镇工业企业中,建材类和采矿类资源企业达28家,所占比例达到70%,由于此类资源性企业技术要求低,投资小,见效快,进入门槛低,易于被选择。特别是特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镇砖瓦砂石建筑材料为主的企业增加到24家。但部分企业已处于限产状况,产能明显过剩。

二是多数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式管理方式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滞后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企业主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低、管理门槛低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附加值低。

四是企业存在污染问题。铝厂、采石厂等企业的污染严重,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三、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构建新型工业格局。突出招商引资,火眼遴选优势工业项目。继续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为重点,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主导,着力引进资源节约、生产环保、高税收、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力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化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工业新格局。

(二)坚持环境友好,确保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限制高耗能、杜绝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产城共荣,促进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学习借鉴苏州先进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一体,建议规划、国土、工信和产业园区等部门应尽快启动新城区产城一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工业项目与园区外工业项目的共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产城共荣。

(四)坚持创新发展,统筹协调产业园区内外共同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平台。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着力规划产业功能分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从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龙头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把关等方面着手,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创新企业用地政策。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应结合现有工业园的发展政策,鼓励符合园区外落户的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联合方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拆除企业原所在地的建筑物并实施退耕,维持现有土地使用总量。在不增加土地供应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区内外同时积聚发展。

三是创新工业发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工业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中的融资难题。

四是创新招商引资策略。既要对外招商引资,又要对内保商留资,保住本地传统产业。在主导产业方面强化重点企业(项目)引进,引进能延伸现有主导产业链条的企业项目。如铝业的铝材料加工项目。同时,快速引进纺织服装生产性项目,服装商贸市场、会展中心、物流中心和总部基地,实现主导产业税收转向三产业。在传统产业方面,不能逼死儿子招女婿,不抛弃,不放弃,完善区域内工业企业调迁政策,充分鼓励园区外重点税源企业搬迁入园,要留住这类企业。

四是创新企业兼并重组。要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大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优先保障兼并重组企业在兼并初期的要素供应,对重点企业兼并收购破产、停产、困难企业,在产权变更、能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支持。鼓励企业多采购本地产品,鼓励企业配套发展,用混合所有制兼并重组壮大企业。华泰商品砼可以与境内砂石企业合作,铝业可以与乐星红旗合作。兼并合作对于涵养地方税收有很大的示范。经信部门要及时发布项目引进建设信息,推动更多项目配套发展。

(五)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并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代办审批,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对企业执法过程中应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加强高校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对企业家及高管人才建档入库,定期开展对话交流,让他们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第2篇

一、工业企业现状

镇在县管辖期间,曾是一个工业小镇,镇内拥有十多家工业企业,主要以化工、建材、塑业为主,工业经济块头在当时县管辖的三个乡镇中居于首位。划入区管辖之后,工业经济开始萎缩。一是经济体量太小,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建材业面临国家实行产品强制淘汰,没有跟上经济转型步伐;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用工条件较高,加上成本大幅调升,面临用工荒问题,不得不向西部迁移。三是交通瓶颈制约了镇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进入。

镇目前的工业经济在全区五个乡镇(街办)中基本处于末位状态。境内最大的工业企业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由化工控股,隶属区管辖,固定资产总额近两亿元,占地面积206亩,有职工498人,2016年完成工业产值3.92亿元,实现税收1676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68万元。

除了化工这个中型企业外,镇内还有小微型民营工业企业四家,他们分别是新明塑业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总额200万元,占地面积4.5亩,有职工40人,2016年完成工业产值423万元,实现税收8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2.78万元;中源建材厂,固定资产总额300万元,占地面积45亩,有职工35人,2016年完成工业产值458万元,实现税收7.2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2.57万元;巴人福酱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总额130万元,占地面积6.5亩,有职工12人,2016年完成工业产值128万元,实现税收3.2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2.87万元;市方银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总额120万元,占地面积5.2亩,有职工8人,2016年完成工业产值98万元,实现税收3.5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8万元;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欠优。由于区体制发育不健全,区、乡两级政府在项目决策上缺乏自主权,招商引资工作比较被动。企业办理一切手续都要由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主,往往一个项目要拖好几年才能落地,有些项目被拖的受不了只好离去。

2、工业经济发展政策难落实。区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曾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性鼓励措施,但是绝大部分都因无法兑现而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区财力太薄弱,拿出资金来奖励企业发展比较困难。

3、以往的优势逐步成为颓势。的工业经济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再加上后天的发展不良,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前些年为了满足GDp的增长需要,引进了一批“三高”企业,随着优势条件丧失和环保压力增大,这些企业现在不仅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变成了各级政府的包袱。

4、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减弱。近些年来,随着逐步被纳入市新区建设之后,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防违控违和配合城市新区建设上来,对全区工业经济如何发展精力投入不够,很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三、现有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1、塑编、建材等一批传统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实现产品转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按照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给予指导和帮助不够,使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2、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多数企业资金流转不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一是因为市场产能过剩容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二是由于无序竞争,导致赊销后货款难以回收;三是企业办理贷款手续程序复杂、利率高、资金到位不及时。

3、很多企业存在劳动用工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都想找好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工荒(普通技能工人缺乏)。

4、化工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高运力的化工企业,处于集镇中心,对镇乃至主城区居民的生存环境负面影响非常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2016年,市政府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将镇纳入了中央商务区范围,城市功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市政府明确要求镇不再发展工业项目,转为发展商贸楼宇经济和高档住宅。根据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现就全区及的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谋划与发展,要与城市新区建设统筹安排,关键是要与市政府以及高新区搞好衔接,既要把新引进的高新科技项目安排好,又要设法把拆迁范围内的优质企业安置好,不能让那些过去为经济作出了贡献,将来仍然可以继续作贡献的优质企业没有出路。

2、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尽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主要是在市场主体发展上要方便、快捷,对可以进入的企业项目要开绿灯、不设障。

3、进一步完善优惠鼓励政策。区政府要尽快修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做到取信于人。优惠鼓励政策执行时要一视同仁,对本地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一样对待。

4、进一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区委、区政府对经济管理部门要配置、培养好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懂经济、善管理、能指导的内行,具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其次还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热情,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5、进一步完善企业联系制度。现在的干部都非常忙,因而没有执行好过去制定的企业联系制度,让我们的企业家有了受冷落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几手抓,让我们的企业家感到在创业很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创业热情。

6、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融资环境。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信贷资金支持。

7、通过新区建设搬迁补偿方式,有计划地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过剩产能、搬出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企业。

第3篇

近日,我们对辖区企业进行了新一轮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辖区企业基本情况

街办辖区共有工业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其产品涵盖通信、电子、医药、塑料制品等多个领域,2016年街办全口径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8928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全年产值达164685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的54.48%。

二、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随着大桥的新建及部分安置小区的建设,辖区内多家企业面临搬迁,但企业搬迁选址迟迟不能落实,已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后期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大桥的顺利施工。

第二,企业规模及产品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大,再加上资金短缺和市场销售情况不容乐观,生产出来的产品滞销,积压情况严重,不得不断地缩小生产规模。

第三,企业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需求量的不稳定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比如电子,随着产品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导致产品销售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而上游市场需求量相对恒定,所以新增的生产线并不多,销售利润也很有限。

第四,部分企业因自身管理及员工数量不足等原因,未能正常开启全部生产线。在环高乐器,三角琴销售市场一直都很畅通,市场月需求量约为200台,但车间有限的生产工人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虽企业不断发布招聘信息,但因街办辖区内租房资源紧张且租金逐年上涨,而企业工资上行压力大,前来应聘者较少,企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第五,自区政府对区采石行业严加管制以来,辖区内两家采石场至今仍未能正常开工生产,复工日期始终未能明确。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一,要酌情考虑街办辖区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尽早协调解决搬迁企业的土地选址问题,让企业能顺利经营发展下去。并建议区委区政府争取建立本区自己的“中小企业工业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妥善安置好那些既环保又成长好的搬迁企业。

第二,要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缓解产品滞销问题。带领企业参加展销或创新电子销售平台等方式,促销企业产品。

第三,区级成立小额投资担保公司,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抓好农村信合贷款政策调整,积极与农村信合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切实解决好部分企业因资金困难而导致的企业发展受限问题。

第四,根据环高乐器等企业的实际用工缺口量及具体工种需求情况,劳动部门要通过网上招聘、现场招聘等形式,引进技术人才,政府对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出台政策进行补贴,吸引外地人员到本地就业,解决用工紧缺问题。

第4篇

近年来,乡大力扶持、培育、壮大现有工业企业,继续实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党委班子成员专人联系制,对企业实行服务包干,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协助企业加强安全监管、市场开拓、对上联系等,坚持每月按时联系,每半年开展相互走访活动,促进乡企之间团结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乡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其中3家工业企业未投产。2016年完成全口径工业产值7.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93亿元,比去年增长14.8%。其中精密钢管累计完成产值5.3亿元,比去年增长35.9%;塑业累计完成产值5090万元,比去年增长21.2%;2016年完成1.12亿。

精密钢管有限公司位于街办紫阳村,是专业生产高精度冷拔冷轧、珩磨无缝钢管的专业生产厂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冶金、交通、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产品已销到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海外。2016年完成产值5.3亿元,税收83.2万元。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市区乡村,于2016年12月5日投资新建,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从事生猪屠宰、食品加工、冷藏仓储、食品物流、副食品零售等。2016年实现产值1.12亿元,税收51.2万元。

塑业位于街办紫阳村,主要生产水泥袋等塑编产品,2016年完成产值5090万元,税收139.6万元。

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乡村,于2016年10月成立,是一家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制、开发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及接口、药用聚乙烯膜袋、生物药用塑料瓶等产品,广泛用于大输液、原料药、生物疫苗、药用丁基胶塞等诸多药品行业和医药包装行业及食品包装行业。2016年完成工业产值1500万元,税收41万元。2016年正式纳入规模企业考核。

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注册资金300万元,位于市区乡村,占地约28亩,是专业生产深沟球轴承套圈的企业,2016年已完成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乡政府多次督办,至今设备未到位未投产。

彩印2016年已完成线杆迁移、三通一平,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

二、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1、精密钢管存在招工困难,与周边居民关于生产噪音等环境问题的沟通协调存在压力,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影响。

2、今年由于规划原因将面临搬迁,但新的选址还未确定,企业目前几个新产品即将上线,深加工生产设备已订购,即将安装调试。希望政府尽早谋划选址,企业好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安排部署新厂区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

3、塑业存在资金不足,员工难找问题;原材料上涨、员工工资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市场行情不好,产品价格略降,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企业7个老板各自拥有生产线,管理不够规范,塑编行业安全生产形式严峻,压力大,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工厂场地租赁方面与葛洲坝五公司存在纠纷,目前正在协商沟通。

4、公司存在资金困难,员工难找问题,市场因素影响企业发展。今年要进行药用包装材料产品注册证换证,换证申报审批费用大约20万元,且要进行生产环境洁净室升级、实验室改造、厂房维修改造,投入较大,企业厂房是租用的乡政府的房产,房屋租约今年底到期,企业希望乡政府继续扶持企业发展,给予优惠的租赁政策。

5、建议区政府加大督办力度,促使轴承尽快投产,、彩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6、辖区企业希望政府创造更多的政府、企业、银行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彼此了解,共享信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赢。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乡2016年底在册工业企业14家,均为非公有制企业,企业从业人员644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塑业),其余13家小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农村建材加工业3家。企业年总产值15870万元,实现税收25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总产值12070万元,实现税收226万元。

二、企业现状

1、10家农产品加工小企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为主,主要是柑橘打蜡、茶叶制作加工,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生存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用工灵活、销售渠道灵活”。

2、3家建材加工小企业,主要以采石(1家)和农村水泥建筑制品(2家)为主,均为家庭作坊式经营,企业利润空间相对狭小,处于基本生存状态。

3、塑业是唯一规模以上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科技含量不高,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等困难。同时受发展和规划的影响,企业面临搬迁重新选址的问题。

三、困难分析

1、缺品牌,企业市场竞争弱。10家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品牌效益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年产值均在500万以下,企业年净利润5到10万元,处于能够生存的状态。

2、高门坎,企业升级转型难。受发展和规划的影响,塑业面临搬迁、升级、转型的难题,同时,由于产业类型限制,不能进入工业园区,使得企业发展无出路。

3、难融资,企业发展后劲弱。受国际国内大气候和市小气候的影响,各商业银行贷款紧缩,融资门槛高,加之企业缺少有效抵押资产,融资较以往更加困难。

四、工作建议

1、给出路进园区。对已经与发展不相适应和受规划限制的企业要给出路。如塑业,企业过去为的发展起了带动作用,同时企业本身还有相对的发展空间,政府要帮助企业找出路,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具体办法:可由政府牵头成立小微企业工业园,使得诸如“塑业”、此类的企业,集中办厂,这样既方便规划管理,企业也可以共享水、电、路、排污设施等资源,减少企业成本投入。

2、创品牌增效益。乡是农业大乡,其优势是农业,特色也是农业,对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各级政府应给予鼓励、扶持、教育和引导,要在资源整合上下工夫(如茶叶加工),大力开展“品牌工程”、“名片工程”,避免恶性竞争,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慎审批重环保。绿水青山是的特色也是的优势所在,任何企业发展都不能以牺牲优美环境为代价,任何企业的兴建和发展环保评估都应先行,凡是没有通过环评的企业,无论它的经济价值有多好多高,都不能进驻。

第6篇

当前,全区工业经济在加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原有产业格局面临着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为切实解决工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助推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根据区委批转的区政协工作安排,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工商联界别活动组组成联合调研组,从3月份开始,采用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组织座谈等方式,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区工业化的发展,按照“相对集中、分类布局、综合配套、保护沿江”的原则规划和建设,经历了工业园区、载电工业试验区、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四个过程。目前全区工业发展呈现“一个园区、三个板块、六个支柱产业”的产业布局,即电子信息产业园核心区、电子材料板块、电气电缆板块以及磁电子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为代表的电气电缆、铝业为代表的铝及铝制品、制药为代表的生化医药、中南精密钢管为代表的机械制造、凯普松电子为代表的电子材料、环高乐器为代表的乐器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格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

当前我区工业经济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和新城区建设对原有工业布局调整的影响,短期内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我区工业总量明显偏小,经济地位与区位优势不相称,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59亿元,仅占全市规模工业4530亿元的1.58%;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占全市1550.7亿元的1.5%。从产业规模看,规上企业仅20家,月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1家,普遍单体规模小,实力不强。从产业结构看,高耗能企业占比过大,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有3家,产值占规模工业的33.3%;高新技术企业6家,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率仅为25.3%,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加值率32%,高新技术企业整体附加值不高。从税收结构看,利税过千万的企业只有4家,且3家为重点耗能企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二是传统产业生存压力增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气候。电解铝、化成箔、电缆等支柱行业都不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产业,不能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铝业长期产销价格倒挂亏损严重,红光港机因主导产品大型港口机械市场严重过剩,年产值将由2016年1.2亿减少到2016年3000万元,目前正实施减员分流,并逐步停产。多能模板因市场需求下降,流动资金紧缺,生产仅能维持。塑编企业产品滞销形成积压,仅塑业就库存达1000多吨,占年产能的50%以上。其他产业无特别的亮点和增量。新兴产业以东方微磁、和达利为代表,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起步艰难:东方微磁公司设备调试周期长,市场开发缓慢,尚未形成产能;芳纶蜂窝因难以取得生产许可证,产品定型周期长,企业发展存在变数。

三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用工难、用工贵的矛盾更加突出。当前,各商业银行贷款收紧,融资门槛高,加上我区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自我积累不足,缺少有效抵押资产,融资比以往更加困难。自去年7月贷款利率市场化以来,银行普遍采用利率竞价方式放贷,贷款利率上浮30%左右,部分银行使用贷款额的30%-50%承兑汇票,有的企业还必须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又增加了4%的担保费,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年利率达到12%-15%左右。用工难、用工贵问题也是企业普遍反映的困难,今年一季度全区职工月工资大都在2000元以上,部分技术工种达3000-5000元,却仍然存在招工难问题。加之原材料、运输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叠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如:电线电缆、生物制药、电子电器、包装印务等生产形势较好行业目前利润才10%左右,影响到企业扩充产能,做大做强。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搬迁企业面临“阵痛期”。据了解,近两年内,我区现有产业相对集中的板块因在市新区建设规划范围内,大多数企业面临搬迁,仅庙嘴大桥项目红线内就有15家企业需搬迁。这些搬迁企业中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就有、红光港机、科技、塑业等。目前除一家外,其他企业均未落实选址意向。若这些企业搬迁与新址重建之间不能较好对接,将直接减少我区规模企业基数,影响到近两年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企业也有可能因阶段性停产空档期而丧失原有产品市场。

五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外工业用地不足,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由于受严格的规划限制,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园对入园企业产业类别和规范限制条件较高,传统产业能入园的有限,近五年来已签约的19个招商引资项目只有14个留在电子信息产业园,5个项目被挡在园外。另一方面,地处三个板块的六大传统支柱产业企业因与园区规划产业类别不同,除外,既无法在园区内申请用地,也不能在周边新增用地,扩大规模,若要搬迁也将面临无处可搬、只能外迁的窘境。前期迁往外地的企业已有永进、众森电子、东方印机、部分生产线,近期以诺生物科技将外迁,科技也可能外迁。

二、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应处理好六个关系

调查表明,随着工业园区整体托管高新区和新区建设加快实施步伐,我区原有产业规划和布局要进行重新调整。科学谋划滨江生态新城区发展新型工业的工作思路,建议正确处理好以下六方面的关系。

(一)新城建设与产业支撑的关系。产业是城市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城市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实现开拓一片新区、兴起一片产业的一体化发展。随着城市开发建设,商住、物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主要经济支柱,但工业仍将是长期支撑,并且是一、三产业的重要依托,要树立“产城共荣”理念,高度重视工业发展,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绿色无污染的循环经济,发展特色电子产业,延伸磁电子产业链,集聚新材料产业群,打造区域品牌。

(二)园区内企业与园区外企业的关系。虽然电子信息产业园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形成规模效应尚需时日。而目前我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业基础的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因与园区规划产业类别不同,只能在现有用地范围条件下向内挖潜增效,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建议区委、区政府加大对现有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争取园外的发展空间,并引导落后产能企业转型发展或外迁到其他更适合其发展的地区,利用其土地、厂房资源发展新型工业。

(三)传统生产与转型升级的关系。提升优势传统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我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培育提升电线电缆、生物医药、乐器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扶持现有骨干企业挖掘潜力、加大技改投入,扩大产能,提高科技含量、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把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引导我区部分产值较大、污染较重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实现清洁生产。

(四)规上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关系。小微企业可以成长为规上企业,规上企业也是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我区工业发展要注重规上企业和小微企业两手抓,注重培育小微企业,逐步壮大企业规模。要狠抓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培育,着力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要发展市场主体,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五)招商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关系。本土的全民创业在安置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既要重视引进外来企业,也要重视和壮大本土企业。部分本土企业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露出人才短缺、管理落后、资金不足等矛盾,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企业在政策上服务上给予扶持,给予与招商企业同样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力度。如安排优秀本地民营企业家、技术骨干学习考察、参加进修等方式提高素质,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指导帮助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现科学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六)稳定生产与服务搬迁的关系。目前需搬迁的企业多年来对我区的财政支持、农民增收及工业经济都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依然是我区工业经济的骨干力量,很多企业对有深厚的感情,很希望能继续留在发展。但为了服务大局、支持建设,不得不搬迁。区委、区政府要妥善考虑搬迁企业的去向和出路问题,通过超前服务搬迁来稳定企业生产,尽量保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以免对我区工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三、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首位服务入园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园托管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是实现产城共荣的基础和支撑。要全力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园起步区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配套,高标准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按照“布局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群”建设思路,建设以发展电子产业、新材料等为核心的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高端、门类齐全、应用广泛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按照“三高一低”标准大力度招商引资,引进符合产业规划的优质企业落户,逐步形成产业链;扎实做好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已签约项目的服务和对接工作,推进已落户的14个项目加快建设,尽早开工,投产见效。积极支持东方微磁加快省磁电子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已纳入国家“973”计划备选项目的磁敏感元器件研发项目,支持企业加快下游产品研发,迅速达产。

(二)探索发展都市工业。除电子信息产业园外,要结合我区新城建设的实际,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企业搬迁的实际需要,争取一定空间兴建都市工业园或工业楼宇,适度发展总部大楼、孵化中心、研发中心、中介服务中心等都市工业,带动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重点培育成长型企业。目前我区规模企业中发展较好的企业有、制药、中南精密钢管、电缆、湖开电气、钢球、三盈乐器、慧龙科技、凯帝农机。拟进规后备企业有:华泰商品砼、飞瑞球体、璜时得粘合剂、华联印业。这些企业经营形势较好,呈现产销两旺状态,企业金融负担较少,行业前景好,健康稳步发展。要支持这些企业向产业链延伸,并辐射和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如制药在稳定硫酸新霉素产品生产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土霉素钙,独占国内市场;中南精密钢管扩大产能,开发专利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慧龙科技拟以产品研发带动,进军微颗粒新材料产业;、凯帝农机抢抓市场机遇,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壮大规模;公司稳定现有生猪屠宰市场,发展肉制品精加工,服务细分市场需求。同时,要强力督办和服务芳纶蜂窝、长源轴承、红等未开工项目,争取早日投产达效。

(四)超前服务搬迁企业。近期受搬迁影响的规上企业有电缆、塑业、,规下的小微企业更多,今后还将不断面临企业搬迁问题。要尽早与需搬迁企业沟通,了解其发展意向及需求,为企业发展搞好超前指导谋划,能够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尽量帮助争取入园,不能入园的企业提早告知,做好搬迁出路安排和相关准备,帮助企业顺利渡过搬迁困难发展期,尽量减少因搬迁造成的损失。建议区委、区政府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如片区争取保留部分发展较好企业现有工业用地,并争取兴建都市工业园,为不能入园又需要搬迁的优质中小企业争取园外的发展空间。

(五)调整退出低端企业。要坚持产业高标准和市场经济法则,以市场机制和适当的搬迁补偿政策自然淘汰目前的落后有污染的产能和低端困难企业,达到优化结构、保护生态的目的。对乡镇小微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能扶则扶,该退则退。坚持定期筛选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加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六)优化环境支持企业。一要强化向上争取力度。争取以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打包全区工业企业,向国家争取大户直供电政策;或争取市政府打包城区工业企业争取直供电政策。利用国家、省、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争取上级部门在规划、政策、资金上的扶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争取园区外企业与高新区对接合作,享受高新区政策。二要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对当年小进规企业,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提高企业进规的积极性;对产值税收增长明显,技改投入较多,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经济奖励等。建议建立我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做优。三要强化企业服务机制,健全和完善项目专班服务机制、对口联系企业工作机制,协调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劳务用工、人才引进、供水供电等具体困难和问题,创造安商、稳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2015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九篇

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铸造业作为XX县的重点骨干行业在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兴盛时期:第一次是六十年代未至七十年代的公社时期,该行业当时覆盖了全县22个乡镇的乡镇集体企业和70%的村办企业,产品以梨铧、铁锅、炉具居多;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以北线乡镇为主,该行业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当时该行业工业总产值和纳税额均占全县乡镇企业同类指标的20%左右,生产初级工业化小型产品,如汽车配件、小型玛钢件、焦化设备配件;第三次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特别是在2015年,该行业发展很快达到了新的顶峰,产值、纳税均占全县工业企业同类指标的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也在我县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产品进一步升级,达到了多样化,如渣浆泵、脱硫泵、印刷机械、出口餐具、不锈钢件、轧辊钢、锥柄钻头、大型机床配件等,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该县的铸造业,有产品20多个系列,160多个品种、3000多个规格,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到美英等国家。2015年该县铸造机加工业有摊点56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175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总资产达到20.8亿元,销售收入120151万元,同比增长16.2%;上缴税金5100万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工业增加值32398万元,同比增长14%。2015年1-6月份,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7472万元,同比增长4.2%;上缴税金2185万元,同比增长3.4%。

一、铸造行业发展现状:

该县按照“战略项目支撑、骨干企业带动、技术改造提升”的发展思路,围绕发展工业泵、特钢工具、特钢模具三大核心产品,不断培育产业龙头、膨胀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一是抓龙头带基地。该县积极谋划并开工建设了总投资5.5亿元的坤腾集团KTTL脱硫泵项目、总投资5.06亿元的三耐特钢公司特种钢生产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鹏飞特钢工具公司高速超硬精密工具三大特钢重点项目,强力打造了以三大企业为龙头的特钢基地。在工业泵方面,加快坤腾集团的工业泵技改力度,培育扶持新的工业泵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一批皮带、密封件、标准件、托架、短节、槽轮等工业泵相关生产企业,建成以坤腾集团为龙头的工业泵生产基地,并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热处理窑,建设了国家B类工业泵检测中心。在特钢工具方面,以大鹏集团为龙头,实行“社会化投资,集团化经营、定期返本、定额分成”为融资办法,走“大群体、小规模”的路子,将特钢工具毛坯下放到小型加工户进行加工,大鹏集团负责热处理和产品销售,将其打造成以大鹏集团为龙头的特钢工具生产基地。在特钢模具方面,以三耐特钢公司为龙头,由该公司提供锻件、锻材,增上一批冷轧辊、机械轴件、模具、管模规模生产企业,全力打造以三耐特钢公司为龙头的特钢模具生产基地。二是抓骨干扩规模。按照“分类指导、梯度扶持”的原则,着力培育一批如福兴特钢、中山轧辊、蒋坊特钢等投资二三千万元左右的中型特钢生产企业,加速中型骨干企业的裂变和扩张,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注重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优惠措施,激发乡镇村增上项目和摊点的积极性。同时,着力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在县城工业区谋划建设了总投资5亿元的特钢产品创业辅导基地项目,可容纳特钢经营户100家,加工企业60家,设计年可生产销售特钢产品5万吨,在厂地、技术、人才等方面对中小型特钢生产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膨胀产业群体,为产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劲,全县特钢产业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不断壮大”的梯次发展格局。三是抓科技增效益。面对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为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2015年,该行业科技改造和科技产品开发生产的投入达到2亿多元。占整个行业固定资产投入的56%。该县坤腾集团、大鹏集团等多家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汽车齿轮滚刀、空心铣刀、脱硫泵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企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坤腾集团先后投资近亿元引进了西德直流式光谱仪及国内先进的大型数控车床、镗床、电炉等设备,为该特钢产品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装备保证。同时,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行业推介、外引内联等方式,重点抓好坤腾集团与北京三元泵业、北方机械与北京人机、宏兴机械与太重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行业技术水平,预计年底全县特钢加工能力突破7万吨。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制约企业发展。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还比较保守,制约了企业发展。一是有得过且过思想。小富即满,小康即安,没有对企业经营的长远规划,不注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二是缺乏战略合作意识。企业各自为战,为了争夺客户和市场,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扰乱了铸造市场,损害了自身的长远利益,妨碍了全县铸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市场意识差。有的企业在经营、原料采购、产品升级,市场开发等方面,过分地封闭自已,认为这是保守商业机密,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其实这样在保护自已的同时,也把一些有益的市场信息拒之门外,制约铸造行业的发展。

2、规模小,效率低,效益低。近些年来全县铸造企业数量虽然增加,但始终没有走出“规模小,效率低,效益低”的圈子。企业星罗棋布,真正有规模、有竞争力的较少。多数企业工序装备落后、设备简陋,效率较低,而且不适合批量生产的需要,在产品精度上与客户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铸造企业普遍铸铁件的废品率约不7%,复杂件、高档件约为10%-15%,与国家2%的指导标准相比,差距很大,造成产品成本偏高。我县生产的铸造产品中,建筑园林类的井盖、管件、栏杆及工业应用阀门和焦化设备占了90%以上,利润率平均只有4%-7%。

3、融资难造成企业发展难。由于铸造行业生产成本高、产品周转期长,缺少流动资金是所有铸造企业的一个通病,是制约铸造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县铸造产品在销路上没有问题,有广阔的买方市场,特别是出品产品,在国外颇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有的客商直接找到我县来要求签定单,可是企业却不敢签,因为定单虽利润丰厚,但有一定的时间期限,企业一时不能得到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如若违约,产品不能按时交付,企业就要赔偿损失,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即使金融部门明白铸造行业的市场形势和规律,出于金融贷风险的考虑,也不轻易发放企业所需额度的信贷,这样企业只能把利润丰厚的定单让给别人,白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三、发展规划:

铸造机加工行业,继续按照“战略项目支撑、骨干企业带动、技术改造提升”的发展思路,形成特色,打造优势,依托现有基础,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瞄准主攻方向,打造主导产品,围绕发展工业泵、高速超硬精密工具、特钢模具三大核心产品,打造特色;加快工业泵技改、高速超硬精密工具、特种模具钢等战略支撑项目建设,组建行业龙头;规划建设特钢产品创业辅导基地,推行“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将XX打造成特钢产业基地。力争3——5年时间,将坤腾集团、三耐特钢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超10亿、利税超亿元的国内驰名企业;将大鹏集团打造成为产值超5亿,利税超5000万元的国内知名企业。2015年铸造机加工行业规模企业达到200家;2015年达到300家;2020年达到5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0家。

四、几点建议:

1、优化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针对铸造行业的特点,明确规定发展的重点,制定行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改变无序设厂遍地开花状态,确定铸造产业区域,积极引导铸造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升级。一是做大群体。铸造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专业性强,物流量大,适合集群化生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集中治污。按照铸造产业实施生产集群化,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要求,集中打造以坤腾、鹏飞等企业为甚而的产业发展基地。二是做大龙头。在实现专业化生产的企业中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产量大、质量好的小型巨人企业。引导原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强竞争能力,进一步发挥产业的规模效益,通过龙头有效的技术扩散、产业链的有效分工,发挥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三是做强特色。附加值代、投资小的小铸造企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难发展,只有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要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综合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发挥其行业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快的作用,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打造特色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

2、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信贷支持。一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作用,为企业担保申请贷款。强化企业信用意识,按时还清贷款,建立了一种企业与担保公司互信关系。(

3、科技创新,打造行业发展新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效益、推进跨越式发展。一是促成产学研基地。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创新的各项政策,整合各类科技扶持资金,向铸造机加工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进行重点新产品研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打造成果转化基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其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推动资本与技术、产业与市场的融合,培育和催生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三是建立对外交流基地。组织行业重点企业到铸造机加工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加快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4、吸引人才,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出台政策引进机制。定期举办专题人才交流会,并与各大高校建立长久的人才招聘计划,促进人才与企业的衔接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架构培养机制。通过与各大高校联合办学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培训、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管理机构的交流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研讨营销策略,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素质。三是健全创业机制。积极支持鼓励各类人才面向装备制造行业开展服务,鼓励他们将技术成果做价入股参与分配或到装备制造企业兼职。

  • ·优秀企业调研报告(2016-08-17)
  • ·工业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2016-09-07)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