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17    阅读: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一篇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

报告 院系: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

班级:***********

姓名:******** 目 录

摘要 ....................................... 3 序

言 ....................................... 4

1.调查目的 ..................................... 5

2.调查对象及方法 ............................... 5 3调查内

容 ...................................... 5

3.1住房问题 .................................. 5

3.2教育 ......................................... 6

3.2物价 ......................................... 9

3.2食品安全 ........................................... 10 结论及建

议 ................................ 11 总

结 ...................................... 12 附

录 ...................................... 12 附录一:你最关心的民生问

题 ........................ 12 附录二:食品、药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2 附录三:访谈 .................................... 1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居民对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中国的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问题。

首先,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这次调查做出了解释,给大家对民生问题一个整体的印象。其次,

文章从微观的角度结合各种实例和调查报告说明了居民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即住房、物价、

食品安全和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我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我对这一问题

的看法和体会。最后,对整篇文章加以总结,同时也提出了合理的意见。 关键字:民生问题 住房 物价 食品安全 教育 序言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解决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

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

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

和谐川外校园建设,我们小组对此开展了一次民生问题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已经过去的十八大,将民生问题放在了首位。可以说是奏响了民生问题的时代最强音。

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稳定团结。我们就十八大中提出的几个民生

问题做了一下调查(见附录一),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集中在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

这样四个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了社会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重庆范围内的人群(以学生和中产阶级人群为主体)。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几个民生问

题的问卷调查》了解相关民生情况。

3、调查方法: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生采取直接问卷的形式,并对社会上人群采取采样调查

的方法,结合网上和政府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1、住房

2、教育(侧重于留守儿童调查)

3、物价

4、食品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

一、 住房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商品

的价格也在上升,人口高峰期和炒房热的到来致使房价飞速上升。在这样的局势下,有钱人

手中囤积的房子越来越多,而穷人却没有地方住。 我们调查中,针对是否有住房的问题,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数据:篇二:关于民生问题的

调研报告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

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xxx建设,最近,政协xxx街道工委组

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部门负

责人、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街道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

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街道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

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大家反映,近年来街道党工

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街道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

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辖区群众收入稳中有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

收入3685元,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80%以上的居民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

“五通”,95%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100%的村设有卫生所,98.4%的农民参加

了合 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

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镇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

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

然增长,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街道2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房屋内,近20户常住居民

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集

镇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 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

经济压力太大,象我镇麒麟到岱鳌的麒岱公路属县级公路,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多

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组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

算,仅这一项投入,阳和一个村就需要100多万元,村组实在无力负担。

3、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

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

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

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老枞桐公路10多公里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

有 1000多米输电线被盗、有3个村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而是租赁或挪作他用。永安敬

老院杂草丛生,养老人员寥寥无几,功能未能发挥。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很少,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

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这 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

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

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

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今年仅进行了一期就业技能培训。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镇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今年麒麟中学高考位列全县位列倒数位次。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

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镇教育教学

提质增效。

3、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

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镇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

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目前我镇纳入镇城低保人员仅有供销社、茶场、粮站等少数

企业单位,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

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

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慢。 目前我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仅百名,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养老保障

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

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农民的养老问题日

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

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

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6年底在我镇开展以来,已经覆盖全镇98.4%的农村人口,

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篇三:民生问题调研报告1 关于我县民生问题调查与思考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

核心问题。本人根据调查情况,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

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

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

可支配收入1028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016元,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村

居民点实现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5%;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设有卫生所,90.11%的农民参

加了合作医疗保险;2399名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了应保尽

保,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4.5%

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 - 1 - 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

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饮水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

能力低下,绝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钢管或再生塑料,造成群众饮水隐患,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

恶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质下降。目前,全县尚有农村饮用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

程度不达标、水源保障率不达标等不安全饮水人口

5.2万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县城 多户居民中,约有五十分之一

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113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户

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

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如教育、医疗、

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

较突出。

四是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

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

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

施投入增加了负担。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县城镇仅登记的失业人员近1300名,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一是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已办理城镇登记失业的

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女的40周岁和

男的50周岁以上人员、残疾人和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六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由于他

们大多技能和文化水平偏低,年龄老化,工作基础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就业比较困

难。

二是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

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 - 3 - 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

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臵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

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是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

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

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

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一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考大

学成为子女就业的集中选择,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具备条

件的群众对当地高中教育质量缺乏信心,学生择校情况比较普遍。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我县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 4 - 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

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三是职业教育档次偏低。技能型师资紧缺,专业设臵不尽合理,专业培训能力相对较弱,

难以培养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四是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

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县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

劳动保障四大类。

一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县低保金城市发放标准为230元/月,农村发放标准为

50元/月,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23875户50328人。其中:城镇3694户4857

人,约占全县城市人口的18.6 %;农村20181户45525人,约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1.2%。 二是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 1678

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6.21%。其中:企业职工690名,自由职业者988名,暂无农民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 - 5 -篇四: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

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

多百姓,我们对本地区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等

方式,对本地区民生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结合平时的了解,通过认真梳理,当前本地区在

社会民生方面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要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要采取大力建设公租房,在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

造中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保障性安置等措施,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 二是要着力实施扶贫计划。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

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动,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是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实施森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

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切实打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是要着力加强社会治安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特别是要深入开展

“打黑除恶”斗争,在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单位配备校警和安保人员,让人民群众有一个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二篇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香花岭建设,今年下半年,镇政协工委组织政协委员,在民政所、卫生院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站所负责人、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座谈等方式,对我镇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我镇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镇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475元,高于5000元的达到25%以上,低于2000元贫困线的不到1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198元,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90%以上的居民水、电、路、电话、电视五通,90%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100%的村设有卫生所,96.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8%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2%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镇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街道3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房屋内,近20户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在镇里或县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2、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

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经济压力太大,象我镇渌到埠头过百花村到东安的公路属村级公路,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组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算,仅这一项投入,就需要200多万元,几个村组实在无力负担。

3、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失修,人畜机械破坏、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荷叶塘村蓝球场水泥面因挖机进场装载锰矿被被压坏、大源村变压器被盗、塘复村烤烟房因管理缺位,未能完全发挥作用。杨柳村办公楼杂草丛生,塘复养老人员寥寥无几,功能未能发挥。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很少,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这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到位。镇里从没进行一期就业技能培训,每年送一批40多人到县里参加培训的只是报名就完成任务,无实际内容。有的部门是借培训之名套取国家培训资金。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镇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存在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流出快;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镇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2、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镇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户外,农村12%享受低保比例过少,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慢。

目前我省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城镇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医疗保险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5年底在我镇开展以来,已经覆盖全镇96.4%的农村人

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有的群众嫌手续麻烦,几百元的医药费就不报销了。城镇医疗保险自2009年推行以来,交纳金额大,推行面不大。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镇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

(六)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部分农民种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以业农副产品涨价,尤其是下半年大部分产品价格飞涨,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留守多为386170人。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电线、电器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改进的意见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求相关用人单位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责任追究。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

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3、加强宣传,落实责任,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搞好城镇非职工人群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4、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加快农村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6、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建议协调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落到实处。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三篇

篇一: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

报告

院系: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

班级:***********

姓名:********

目 录

摘要 ....................................... 3 序

言 ....................................... 4

1.调查目的 ..................................... 5

2.调查对象及方法 ............................... 5 3调查内

容 ...................................... 5

3.1住房问题 .................................. 5

3.2教育 ......................................... 6

3.2物价 ......................................... 9

3.2食品安全 ........................................... 10 结论及建议 ................................ 11 总结 ...................................... 12 附录 ...................................... 12 附录一:你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 12 附录二:食品、药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2 附录三:访谈 .................................... 1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居民对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中国的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问题。首先,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这次调查做出了解释,给大家对民生问题一个整体的印象。其次,文章从微观的角度结合各种实例和调查报告说明了居民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即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我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体会。最后,对整篇文章加以总结,同时也提出了合理的意见。

关键字:民生问题 住房 物价 食品安全 教育

序言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解决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川外校园建设,我们小组对此开展了一次民生问题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已经过去的十八大,将民生问题放在了首位。可以说是奏响了民生问题的时代最强音。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稳定团结。我们就十八大中提出的几个民生问题做了一下调查(见附录一),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集中在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这样四个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了社会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重庆范围内的人群(以学生和中产阶级人群为主体)。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几个民生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相关民生情况。

3、调查方法: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生采取直接问卷的形式,并对社会上人群采取采样调查的方法,结合网上和政府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1、住房

2、教育(侧重于留守儿童调查)

3、物价

4、食品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

一、 住房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商品的价格也在上升,人口高峰期和炒房热的到来致使房价飞速上升。在这样的局势下,有钱人手中囤积的房子越来越多,而穷人却没有地方住。

我们调查中,针对是否有住房的问题,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数据:

篇二: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xxx建设,最近,政协xxx街道工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部门负责人、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街道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街道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大家反映,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街道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辖区群众收入稳中有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685元,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80%以上的居民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5%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100%的村设有卫生所,98.4%的农民参加了合 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镇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街道2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房屋内,近20户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集镇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

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经济

压力太大,象我镇麒麟到岱鳌的麒岱公路属县级公路,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组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算,仅这一项投入,阳和一个村就需要100多万元,村组实在无力负担。

3、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老枞桐公路10多公里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 1000多米输电线被盗、有3个村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而是租赁或挪作他用。永安敬老院杂草丛生,养老人员寥寥无几,功能未能发挥。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很少,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这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今年仅进行了一期就业技能培训。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镇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今年麒麟中学高考位列全县位列倒数位次。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镇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3、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镇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目前我镇纳入镇城低保人员仅有供销社、茶场、粮站等少数企业单位,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慢。

目前我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仅百名,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6年底在我镇开展以来,已经覆盖全镇98.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

篇三: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对本地区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等方

式,对本地区民生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结合平时的了解,通过认真梳理,当前本地区在社会民生方面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要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要采取大力建设公租房,在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中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保障性安置等措施,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

二是要着力实施扶贫计划。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动,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是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实施森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切实打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是要着力加强社会治安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特别是要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斗争,在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单位配备校警和安保人员,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五是要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以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灾害临时救助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六是要着力抓好教育事业。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七是要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八是要着力解决看病难。要大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

九是要着力解决就业难。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十是要着力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活动,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切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改善民生是头等大事”的理念,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着力抓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事,切实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形成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局面。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四篇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XXX建设,最近,政协XXX街道工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部门负责人、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街道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街道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大家反映,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街道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辖区群众收入稳中有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685元,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80%以上的居民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5%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100%的村设有卫生所,98.4%的农民参加了合【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镇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街道2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房屋内,近20户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集镇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

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经济压力太大,象我镇麒麟到岱鳌的麒岱公路属县级公路,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组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算,仅这一项投入,阳和一个村就需要100多万元,村组实在无力负担。

3、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老枞桐公路10多公里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 1000多米输电线被盗、有3个村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而是租赁或挪作他用。永安敬老院杂草丛生,养老人员寥寥无几,功能未能发挥。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很少,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这

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今年仅进行了一期就业技能培训。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镇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今年麒麟中学高考位列全县位列倒数位次。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镇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3、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镇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目前我镇纳入镇城低保人员仅有供销社、茶场、粮站等少数企业单位,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慢。

目前我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仅百名,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6年底在我镇开展以来,已经覆盖全镇98.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

街道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五篇

街道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我县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

我办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驻区单位12个,居民50户74人,开会讨论4次,外出参观学习2次。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市街道办成立于2002年8月,正式开展工作于2003年4月,现有干部职工50人。街道办位于**

的中心,辖区界限北至**村(**村与***火车桥之间有25户100

,但社区其它工作又不属于街道办管理);南至**桥、**大桥;东至

**;西至

**及**沟;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6554,总人口23391人,其中农民594户2507人,居民4182户15307人,流动人口1778户5577人;辖区划分为12个小区,分别由12个牵头单位协助管理。街道办辖南关、北关两个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寺湾、道镇两个基层社区居委会,内设计

能。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运行情况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15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南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7间,会议室1

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北关居委现在租房办公,2007年10

场所,目前办公场所的维修工作全面展开。

2、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

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社区居委会(**

社区、**社区),12个居民小区(**)。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街道办共有50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

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

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

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

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三、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不强

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认识不到位;日常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支持不够,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和部门根本没有社区这个概念,对街道社区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支持和参与。更有甚者,将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现“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的不良工作机制,把社区当作“筐”,什么事都往里装,许多业务不经过部门分解,直接压到社区。导致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过于繁重,更谈不上勤于服务居民。调查中发现,驻区的部门、单位在日常工作上,只认单位不认社区,社会性工作突出部门、行业特征,根本不能体现社区特点。加之,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识模糊。普遍认为社区就是开证明、管卫生,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社区工作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延缓了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2、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街道办事处办公条件简陋,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无法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当前街道社区办公场所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办公场所相对不固定,不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二是办公场所太小,30名计生干部没有办公室,只能聚集到一间大会议室办公,过于简陋的办公场所条件严重制约着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规模的扩大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办公条件简陋,虽然现有十几间办公用房,但只是在一个楼层大厅内用简易的木制框架和简易木板隔置而成,冬不保暖,夏不隔热,潮温阴暗,如遇停电,整个房间、楼道一片黑暗,没法工作。而且这种简易办公房还存在极不安全的火灾隐患。四是根本达不到当前省政府提出的要建设“四室三站一场”的城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严重阻碍着街道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3、体制不顺,权责不明

街道办的职能职责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工作内容不明。一是目前社区居委会对自身性质不明,属性不清,定位模糊,职责不明,虽然社区居委做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但他们的管理职权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上级职能部门的授予和法律的认可,使社区居委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二是与辖区相关职能单位职责不清,混乱管理,多数部门往往把社区看作“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工作,形成“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单位都可以指导社区工作”不良工作格局,而且,绝大数是只安排不投入,直接导致社区负担过

2016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六篇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一)

为全面了解广安市民众当前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以及对民生建设的看法,广安市统计局城乡调查队近期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及广安市政府网民意直通车网络调查形式开展了民众当前最关心的民生问题问卷调查,以期对广安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有所参考。

一、调查样本分布及对象

本次调查方式为现场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现场问卷调查对象以六区市县城市范围内的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总体,以其管辖的81个居委会为调查单位,每个调查单位样本数为5个,六区市县样本为405个,共发放问卷405份,收回有效问卷405份;网络调查通过市政府网站“民意直通车”开展,采集到有效样本133个。本次调查样本总量为538个。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设置了十个方面的民生问题,由受访者选出其中最关心的三个问题。从调查结果看:物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住房问题是当前民众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本次调查还针对十大民生问题的各个方面设置了一些问题,进一步了解民众对各问题的主要看法和认识,调查结果如下:

(一)社会腐败及政府执法不公问题

受访者认为当前有腐败现象,但是可以容忍,认为腐败最严重的行业是行政部门,其次是企业、公司,认为权钱交易,难以抵制金钱的诱惑是腐败和执法不公的最主要问题,其次是现行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

受访者认为,要改善社会腐败及政府执法不公的问题首先应加强民众监督作用,力求办公透明化;其次是加大惩处力度,加强作风建设,增设督查机构。

(二)住房问题

受访者认为当前住房最大的问题是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其次是房贷利息过高,同时还存在住房设施不完善、拆迁补贴不及时到位等问题。认为导致房价如此高的原因,主要是房地产公司、炒房团炒作,其次是政府高价拍卖土地。

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廉租房制度不错,对低收入家庭有帮助,但僧多粥少,难以帮助更多的人,认为政府应介入调控房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价,加大廉租房等修建和管理力度,降低房贷利息,进一步规范低保和廉租房问题,让真正的低收入家庭得到实惠。

(三)教育问题

受访者对目前升学,就业等问题及对子女的未来最关心的是教育费用过高,其次是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有保障。认为造成我国教育方面缺陷的原因是教育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其次是国家教育改革不彻底。

受访者普遍对目前缴纳“择校费”来换取更好的教育质量表示不愿意,认为这样助长了不良之风。认为目前小孩教育比较困难,希望纠正补课时间比较多的不良现象。

(四)物价问题

受访者认为自物价上涨特别是蔬菜价格上涨对生活影响最大,其次是衣着,月支出相比以前增长较多,感觉有点承受不起。

受访者认为目前水、电、气价格,门面租金等价格太高,老百姓生活压力大。希望职能部门能管理乱涨价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物价上涨。

(五)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

受访者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且还在不断恶化中,最关心的环保问题是水污染,其次是空气污染。受访者认为要倡导低碳生活,应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尽量乘坐公共交通设施,禁用一次性的餐具和瓶装水,加大力度推行无纸化办公。

受访者希望政府合理规划城乡城市环境,加大道路、路灯、小区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淘汰污染严重企业,有效治理环境、水等污染,让城市更加整洁温馨。

(六)交通安全问题

受访者认为产生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私家车增多,其次是城市规划不够合理,同时存在居民交通安全意识不高和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够等原因。

受访者对交通安全方面的行为最反感是酒后驾驶,其次是夜间开车时不关闭远光灯。受访者希望加大酒驾惩罚力度,职能部门应制止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闯红灯、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不良行为。

(七)分配不均问题

当问及对当前社会存在贫富差距问题的看法时,多数受访者认为很不合理,认为社会主义不该有这么大的差距,但还是有少数受访者认为社会就是适者生存,虽然不合理,但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避免不了的问题。

受访者认为目前物价不断上涨,公务员、企业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生活、医疗都比较困难,希望提高企业、公务员工资、待遇,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同时增强对就业问题的重视,鼓励创业,逐步实现社会在分配上的完善,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

(八)食品安全问题

受访者对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方面最担心的问题是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高残留问题,其次是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超量使用,同时担心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散装食物的卫生和食品处理不当生产的问题。受访者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其次是商者利欲熏心,同时认为当今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消费者对维权认识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受访者认为目前要保障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手段是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者受到重罚,让其不敢触入违法行为,同时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主动维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相关制度,严格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并定期向社会公开检验结果。

(九)社会保障问题

据调查,受访者对社会保障认识比较到位,均参加了不同类别的社会保险,其中参加最多的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次是失业保险。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弊病在于覆盖面不宽,保障水平较低,其次认为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制度的改革滞后,而且缺乏统一而且缺乏系统管理。认为应该为非正式员工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特别应关注农民工,因为他们也是劳动者的一部分,没理由差别对待。

受访者认为目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高,养老金标准较低,企业和行政的养老保险差距较大,希望政府提高住房公积金缴费标准、提高待遇,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使用、年度节余等情况透明度,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解决民众的养老问题。

(十)医疗卫生问题

受访者认为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最需要更改的是报销比率低,其次是缴费率过高,异地报销结算不便等。

受访者认为目前医院检查费用多,不论病大病小都要求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医疗费用种类较杂,乱收费现象突出,特别是药品价格太高,医疗门诊费报销难,手续繁多。认为医改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事情是降低药价、降低检查费用和治疗服务费用,增加卫生医疗的财政投入,扩大医保人群,让更多私立医院加入市场竞争。认为在医疗卫生服务上,最应该提高的是医生技能,廉政从医,改善就医环境、医疗设备和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效果,提供简捷的就医程序。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二)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瓜州建设,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四个移民乡村除外)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75元,高于8000元的达到25%以上,低于2000元贫困线的不到1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685元,高于该数值的达到10%以上,低于这一数值的约30%左右,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98%以上的居民点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9%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8%的村设有卫生所,90.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大部分管线是使用期限较短的再生塑料。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和大量移民迁入,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同时由于水位下降,水质盐碱化,供水设施停用的组达50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20%,饮水受到影响的农民9000多名,供水不足的组80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27%,亟待维修和改造的管线约100多公里。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县城70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200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50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窘困,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农村乡镇普遍反映通组道路的公共部分(十字交叉、文化室、孤寡老人门前、两个居民点之间)面积较大,占到硬化面积的一半,由农民负担太重。

4、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县有50多公里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60多台输电变压器被盗、有50多个组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10多个村组文化室被租赁或挪作他用。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县城镇仅登记的失业人员近百名,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

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城镇40岁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4050”)人员在我县约有350多名,他们大多是企业改制中买断身份的工人和早期进城的农民,这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城镇形成“零就业家庭”54户,总人口149名,具备就业能力的99名。这部分人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

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置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3、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

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考大学成为子女就业的集中选择,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当地高中教育质量缺乏信心,学生择校情况比较普遍。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我县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3、职业教育档次偏低。技能型师资紧缺,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培训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培养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4、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县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县低保金城市发放标准为173元/月,农村发放标准为75元/月,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1980户、4448人。其中:城镇1048户、2932人,约占全县城市人口的10%;农村502户、1516人,约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5%。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主要是常住县城无地无业生活困难的口袋户和家庭成员因生病、就学、失业致贫的市民,这两类人员在渊泉镇约有300余户;农村低保发放标准难执行。农村乡镇反映,农村低保线界定在人均纯收入900元的标准不好执行。我县绝大多数农民纯收入高于900元,如果按照现行的标准执行,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

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3846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13%。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职工2289名,企业职工1167名,自由职业者390名,暂无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①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②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16年在我县试点,经过四年多的扩面运行,至目前已经覆盖全县90.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

4、用工单位贯彻劳动保障法规不到位。一是劳动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资制的推行进展缓慢。由于劳动合同制和最低工资制约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为,所以虽经各级的督促落实,但仍然见效甚微。2016年我县合同用工率仅为27.4%,2016年以来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是400元,用工单位以算伙食费、住宿费、奖金、劳保品、效益差、做工时间短、工作量轻等为由打折扣执行,致使务工人员收入很低,甚至出现务工不如“吃低保”的现象。二是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情况仍然严重。很多企业采用月工资“隔月发”、“季度发”,甚至是克扣工资,套牢务工人员,保证企业工源。这些违法现象的长期存在,将工人置于一种艰难的处境中。仅2016年有关部门受理处理拖欠工资投诉案件62起,涉及务工人员387名,追讨欠薪129万元。三是劳动保护法规得不到有效落实。多数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普遍没有给雇用人员缴纳“三金”,雇工没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没有加班费,防暑、防尘、防潮、防毒、防辐射等《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劳动保护设施短缺。例如个别企业厂房内粉尘超标,工人工作期间缺乏防护,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1、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2、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20**两年农资价格比较:20**年水费每立方上涨了25%,种子上涨了20%,化肥上涨了2%,地膜上涨了10%,每亩地成本较上年增加100元左右。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我县粮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不能自给,从县外调进各种费用增大,加之经营环节存在的欺行霸市现象,导致生活资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与周边县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资料价格高出1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尽可能压缩肉、菜、蛋的消费,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捡菜贩扔弃的蔬菜吃。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供暖服务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群众反映,县城部分住宅区供暖质量差,县上制定的《供暖监管暂行办法》落实不够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出调解供需矛盾,有效管理城市供暖的作用。用户拖欠取暖费要收滞纳金,但室内温度长期低于规定标准却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老人和孩子因受冻经常生病。据了解,去冬县城有部分楼房居民因暖气不热,又在室内生煤炉或用其他方式取暖。

4、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我县流动人口和移民增加,相关部门对居民区的管理职责不清,存在扯皮现象,导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县城盗窃案件突出。据社区反映,县城居民区有安全死角,部分楼房经常处于无门房、无物业、无管理制度的“三无”状态,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七)大规模开荒和移民,严重影响了全县的民生。

由于各级移民机构重移轻管使开荒移民成为产生民生问题的最直接原因。移民人数过多,贫困面过大,而后续政策又跟不上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严重拖后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制约了老户的增产增收,还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

据了解,我县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开荒移民,由零星小量转向了规模化。至2016年底全县共接受各级移民15274户,7164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加上正在迁移的九甸峡移民13216人,我县移民总数将达到8.48万人。已经迁入的移民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生活十分贫困。大多数移民素质较低,生活习性与我县差异很大,不会耕种,在当地缺乏自救的渠道,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活。70%以上的移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元,80%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救济面太广,单靠一县的力量负担太重。二是生产发展难。移民居住地多为盐生草场和荒滩,开垦的耕地肥力低下,盐渍化程度高,改造难度大,加之灌溉用水紧缺,部分灌渠渠低地高,改造任务重,生产发展难。据当地移民反映,目前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值极低,种地倒赔。三是适龄孩子上学难。2016年秋季开校我县四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增小学生2708名、初中生620名,新开设初中1所、小学13所、教学班81个,一次性需配齐中小学教师163名,对于我县来讲是一个庞大数字。目前缺额教师77名,缺教学用房20600平方米,适龄孩子不能入学和辍学现象严重。据统计,移民当中没有读完初中的有35900多名,占移民总数的65.4%,这些人已经成为我县的新一代文盲,启动扫盲教育迫在眉睫。

二、改进的意见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

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是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用人单位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责任追究。二是成立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安监局、民政局、财政局、广电局、社保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监察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各单位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监察,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

3、加强宣传,靠实责任,积极争取各级支持,促进城市非职工人群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

4、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在农村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努力转变现行“以药养医”现状。突出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保障功能,重点抓好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供给政策的落实,减轻县乡医院运转经费不足的压力,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奠定基础。

6、规范现行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树立医务行业新形象。一是完善落实医疗管理阳光操作制度,保证病人就医费用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疗服务用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三是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打造信用医疗环境;四是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及时受理、处置病人投诉;五是采取多种方式,收集病人意见,及时反馈改进工作;六是抓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医疗水平。把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医务人员外派实地培训力度。同时,结合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争取大城市医师到我县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7、强化药品进入渠道的监控,确保患者用上合格药品。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药品的质量监督,发挥好职能部门在药患间“过滤器”、“防火墙”的作用,切实监控好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让广大患者用上放心药、实惠药。

8、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1、建议出台农村人饮设施改造中、短期规划。相关部门要把农村人饮设施的改善纳入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列出改造计划,从最需要改善的村组入手,全面开展对农民饮水设施的改造。针对当前部分村组吃水难的问题,建议采取应急措施,协调经费和人力首先给予扶持解决。

2、建议出台非盈利性住房建设规划。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规划、建设、使用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化、经常化和公开化,并逐年落实,有计划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贫困户住不起房的问题。尤其是近两年要适当增加非盈利性住房的修建数量,对今年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和廉租房的出租,应全程阳光操作,让中低收入家庭在公正、公平的程序中圆了住房梦,更让全县人民看到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3、协调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充分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建议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做实就业指导,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大都有岗可上。并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延伸到农村,把乡村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组织起来,开展治安、环境卫生、公益设施管理维修等事务。

4、切实落实《城市供热监管暂行办法》,缓解城市供暖矛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热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建议县上成立由主管部门、质检、消协、物价、供暖企业、热用户代表六方参与的供热监测组织,依照《城市供热监管暂行办法》加大供热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抓好室温鉴定和企业、用户双方维权工作,建立供暖事故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畅通事故排除渠道,并探索实行新的有效管理模式,确保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5、强化职业教育,培养优势人力资源。把新生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国民教育,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优势劳动力。一方面,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改善职业培训中心的教学设施,根据市场需要设置课程和专业,联合县内外企业、国内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培训,打造优势劳动力品牌。另一方面,加强企校联系,搞好就业衔接,力争达到学生毕业“不落地”,直接输送到用人单位,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四)建议县上积极向上协调,力争把我县移民乡村的后续建设纳入上级扶贫攻坚计划。完善移民乡综合发展规划,加大对移民乡各项建设的立项和资金争取力度。围绕移民乡的后续建设和发展,建议县上在引导移民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自救,动员社会各界从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生产物资等方面广泛救助、大力帮扶的基础上,加大争取力度,争得上级的支持,力争把移民乡的后续建设纳入国家或省扶贫攻坚计划,形成制度化、长期型的帮扶。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三)

当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世纪幻梦变为现实的时候,“后三峡时代”便开启了历史帷幕。交织着移民痛楚与和谐发展,就业无着与经济转型,背景乡愁与信心重构等由诸多复杂音符构成的交响曲,在人们还没给它齐配相应乐器的时候,便震聋发馈地奏响了。置身三峡库头的三斗坪及周边地区,你可以真切地领悟到这种混合着离乡之忧与奉献之乐的伟大乐章在三峡大坝的上空飘移、回荡。

一、缘起

百多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弹拨着华夏儿女的神经。**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人。**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近15年艰苦奋战,目前,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在内的三大部分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有关资料显示,截至4月7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3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航,均已初步实现。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改造地理景观的人类工程,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产生巨大的冲击。“高峡出平湖”的转变固然恢弘而神奇,但它所带来的“副产品”不容忽视,比如: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如何破解百万大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把保民生视为保增长和保稳定的根本所在,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党校学习期间,专家教授也一再给我们讲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将调研的视点聚焦在了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上,以图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三峡坝区移民的真实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后续的移民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5月14日至5月22日,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一行10人,赴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三峡坝区的秭归县、夷陵区的部分村镇进行了调研。

二、现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全县面积2427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人口39.15万。秭归县新城位于三峡大坝坝上库首的茅坪镇剪刀峪,自1992年12月动工兴建,至今已初具规模。全县三峡工程坝区、库区动态移民达10万人之众,承担了三峡工程坝区征地、大江截流、首批机组发电、三期蓄水等各阶段的移民任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在农村移民生产安置5.56万人中,县内农业安置2.15万人。从土地占有数量看,人均耕园地0.8亩,比淹没前的1.21亩下降了0.41亩。人均低于0.5亩的占总量的17%,潜在隐患较大。从土地质量看,库区用于安置移民土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弱,土壤熟化程度低,水利设施大多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从种植结构看,全县安置区共有耕园地3.6万亩,其中柑桔园3万亩,是库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品种退化,熟期结构不合理,柑桔平均销价呈下滑趋势,农民增收乏力。

“移民”就业和增收的难度大。一是少部分城镇纯居民搬迁安置后,失去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新的收入支撑尚未形成,造成生活比较困难。二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淹没的148家企业,初次搬迁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实施“两个调整”安置的5749名下岗工人,一次货币化安置标准不高,且受移民年龄、技能、思想、岗位多方面因素影响,再就业难度大,部分下岗人员养老、医疗保险费缴纳困难。三是自谋职业安置移民不稳。各类自谋职业安置移民1.3万人,有30%的移民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宜昌市夷陵区是7月撤销宜昌县而设立的具有明显县级体制特征的移民新区、农业大区和工业强区,夷陵区也是三峡大坝的所在地,既是坝区也是库区。全区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街道、1个开发区,200个村(社区),总人口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5万人。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夷陵区4个乡镇,37个村,141个组,1个集镇,93家单位,19所学校,10家企业,需搬迁移民6443户,21868人,征淹土地4.8万亩,撤迁房屋93.61万平方米。三峡征地移民搬迁后,人多地少、就业稳定压力大,大力推进移民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夷陵区及坝区库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对策

从对秭归县、夷陵区部分村镇的调研情况看,当地各级政府为改善坝区移民的生存状况,都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民生问题的牛鼻子不放,想方设法扩大移民的就业门路,使坝区移民的生活从艰难困苦到解决温饱,进而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坝区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

有就业,才有坝区移民的安居,有坝区人民生活的稳定,才有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调研发现,无论是秭归县还是夷陵区,各级政府在广辟就业门路的探索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妇女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使坝区保就业、保稳定的工作得以较为顺利地开展。

为什么在坝区保就业、保稳定工作中妇女会成为各级领导目光中的一个亮点?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除了湖北女性骨子里那种能人不能、敢人不敢的侠女自信外,还由于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文明岗”、“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已经在城镇乡村开展了20多年,这些旨在锤炼妇女思想意识,锻炼妇女生产技能的活动,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技能过人的妇女群体,使她们不怕困难,越是困难越敢为人先。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就深有体会地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是家庭细胞中的那个核,要想干好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妇女细胞核的作用,细胞核发挥作用了,家庭就稳定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稳定了,社会就稳定了。”

事实上,面对移民给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宜昌妇女在当地政府和各级妇联组织的领导下,不等不靠,发挥特长,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帮助坝区移民和下岗女工再就业,7月,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成立。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转变择业观念,使她们认识到从事家政服务业也是社会劳动,中心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突破传统思想,克服自卑和畏难情绪,使她们主动走出大山、走出家庭,自食其力。中心开展多种类、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她们的应岗能力。目前,该中心在北京、深圳、武汉、宜昌等地建立了较稳定的家庭服务员安置基地,与3家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服务领域从开始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派遣和劳务输出,发展到目前的婴幼儿护理、月嫂、搬家、家宴制作、房屋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还成立了巾帼职业介绍所。目前,中心已登记电工、司机、厨师等各行业求职人员3000多人,已帮助多名坝区移民和下岗工人走上工作岗位。

手工布鞋、绣花鞋垫是秭归县的民间传统制品,也是一种乡间文化,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开发,可以吸纳众多移民妇女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3月,在秭归县妇联的扶持下,屈秭绣艺公司成立了,公司主要生产养生布鞋、精品鞋垫、工艺十字绣等产品,在继承民间手工布鞋文化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集“养生型、文化型、乡土型、时尚型”于一身,产品销往港、澳、台、俄、日、韩、新马泰、欧美市场。公司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让走不出家门的农村妇女也能实现增收。公司派出专业老师对妇女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公司领取半成品,自由制作。加工完毕后,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公司予以回收,并按件计发工资。截止到目前,公司已在当地农村和社区培训妇女多人,公司现在拥有员工600多人,人均月增收400多元。

茶叶是夷陵区的主导产业,为了充分发挥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作用,5月,夷陵区妇联与湖北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签定了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使用协议。约定循环金用于该公司位于坝库区的乐天溪镇瓦窑坪村茶叶基地建设、发展及当地移民妇女培训、技术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去年,三峡库区乐天溪茶叶产业园项目实施后,公司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对1000多人次的移民妇女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安置了大量移民人员就业。

除此之外,夷陵区三斗坪镇的“牛焕菊工作室”、秭归县的“秭归宏强脐橙开发有限公司和发畹丝绵茶厂”实施的三峡库区循环金项目、夷陵区的“三八绿色基地”项目等,都是由女性开发出的一条条就业门路,吸纳了大量坝区移民就业,增加了坝区移民的收入,稳定了那一方曾经因为移民而动荡的社会秩序。

通过就业门路与岗位的开发,曾经因为三峡工程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移民,情绪与生计渐趋稳定。当地各级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物质问题的解决只是坝区移民工作迈出的一小步,移民也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想到了在移民新区建设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措施,他想用丰富移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办法,构筑起移民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新方式。

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田红书记舍得用好地,舍得花资金,舍得用精力。3年下来,乐天溪镇投入到村级文体建设的资金就有500万元,乐天溪镇在群众居住最集中、通行最方便的地方先后新建和完善大型综合室内场地1个,较大型露天文化场地25个,灯光球场3个,还开办了10个农家书屋。

田红书记说,通过几年的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到位,文化活动开展丰富频繁,我们明显感觉到乡村民风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田红书记认为,把农村文化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可以培育农村的主流文化,引领农民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坝区的瓦窑坪、朱家湾、八户店、下岸、乐天溪等移民新村文化活动中心,数以百计的坝区移民跳健身舞、打腰鼓、扭秧歌,移民新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四、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尽管三峡坝区移民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移民民生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

1、发展资金短缺。我们在走访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时候,其中心负责人向我们反映,现在对家政服务员的培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目前,宾馆酒店保洁、楼房清洗等业务都很热门,但是由于缺乏培训所需的专业清洗设备,无法对求职者进行实训,因而也就无法向社会输送这方面的急需人才。在坝区调研,资金短缺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家政培训领域,而是坝区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

2、坝区移民缺乏致富手段。在乐天溪镇,我们走访了一位移民妇女,她叫陈晓妺。陈晓妺是坝区第一批移民。**年,由于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政府限她100天搬出原住地,当时,她300多平方米的住房,只拿到3万元的搬迁费。那时,三峡坝区的移民安置房还没有盖好。她们全家在临时房屋里住了一年。之后,能干的陈晓妺不等不靠,借钱做小买卖,积蓄了资金。现在,她花100万元买了两台挖掘机,靠出租挖掘机赚钱,每年可收入30―40万元。我们问她,像她这样的收入情况在移民中占多大比例,陈晓妺迟疑地说,可能有20%。而经过我们的再走访再了解,我们感到,像陈晓妺这种收入情况的在移民中并不是很多,要大大低于20%的比例。大部分坝区移民也就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三峡工程基本完工后,数以十万计的建设者撤离坝区,这使得原来一大批靠做小买卖过活的移民突然无生意可做,生存面临很大问题。

3、坝区移民养老堪忧。在乐天溪镇,我们访问了一位近60岁的妇女,老人靠低保、基本养老金和移民补贴生活,可这三项全加起来每月也不过400多元。更有甚者,我们在秭归县一位被就地安置的移民家中,村长向我们诉苦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移民的养老保险还没有落实。

4、三峡坝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业项目。以三斗坪镇为例,该镇以柑橘、桑蚕、茶叶为三大支柱产业,土地稀缺,发展空间有限。走访过程中,镇委书记喋喋不休地为三斗坪做广告,让我们回京后,设法帮助其找项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方水土的人们对发展的渴望,项目是他们发展的希望。

五、建议

三峡坝区移民为兴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牺牲,然而,当三峡工程基本结束、每年发电近千亿千瓦时的时候,很多地方官员还在为发展愁容满面,很多移民还在为生计叹息不止。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规划全国发展战略的时候,千万考虑到三峡移民曾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曾经做出了那样大的牺牲,千万考虑到三峡移民过的是刚刚实现温饱的生活,甚至有一些可怜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肯请政府,政策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资金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项目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

2015乡镇调研报告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七篇

乡镇调研报告(一)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一、基本情况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二、交通情况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三、种植情况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四、养殖情况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五、经纪人情况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劳务输出情况。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七、财政总量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八、特色产业情况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乡镇调研报告(二)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所探索,有所规范、有所作为,有所进取,有所形象,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乡镇人大工作得到保证

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乡镇人大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1、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全县共有七个建制乡镇。高亭、东沙、岱西、岱东、长涂镇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主席和联络员各一名;衢山镇、秀山乡设专职主席、副主席、联络员各一名。今年四位乡镇人大联络员调配了大学生公务员,二位联络员兼任政府办副主任。(

2、乡镇党委研究人大工作。乡镇党委要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大多乡镇党委每年都有几次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团会议每年召开2—4次,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基本能保证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经费得到保障、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一般采用报帐制。目前,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都配备了专用电脑,为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的乡镇按照“目标同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县经济比较落后,xx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亿元。自从县委号召跨越式发展和“四个岱山”建设以来,各乡镇人大把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寻求人大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各乡镇人大对政府工作实行监督的基本做法:

1、召开主席团会议,适时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重点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实事工程、民生问题等重要事项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有序、高效运作。

2、督促政府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工作,建立会议办理、现场办理、评估办理等制度,大多乡镇采用答复时面商和办结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议满意率和办理解决率逐年提高。

3、组织各种层次的视察活动。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绿化、转产转业、生产安全、农贸市场等方面开展视察。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对政府办事效率、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监督有针对性。如岱西镇人大把盐业享受柴油价补贴问题以建议形式,通过代表提交到省人代会和全国人代会上;还把盐业盐民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省人大、省政府和省盐业局后,引起省里对盐区生产建设的重视、达到原盐价格提高的效果。

二是各乡镇人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体现:

1、切实履行职责,审议、决定乡镇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扩大知政知情渠道,积极采取“政府实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议”的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为地方发展进言献策。

2、服务中心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调。主动推进政府工作,做好维稳工作:如衢山镇人大在鼠浪湖岛整体搬迁中做了大量工作;长涂镇人大在金海湾大型工程建设中,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秀山乡人大在常石集团和惠生集团落户中负责民生协调工作;高亭、东沙、岱西镇人大做好工业园区征地工作等。

3、鼓励人大代表招商引资起作用、帮困扶贫献爱心、经济发展作贡献。据近二年初步统计:各级人大代表在县乡两级招商引资工作中受表彰达20多名;有80%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建立帮困结对户;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老总中人大代表占50%以上;在“创业创新”评选全县十大人物中人大代表占6名;在县第三届专业拨尖技术人才和优秀实用人才榜上人大代表占10名。

4、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各乡镇人大经常组织企业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学习考察,仅去年长涂镇组织代表到上海、南通等地和企业考察;衢山镇组织代表到舟山的金塘、六横船舶企业考察,东沙镇组织代表到宁波北仑港物流企业考察等,为本地企业代表借鉴创业创新经验提供平台。可以说,这几年引进全县港口企业落户和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各乡镇人大及其代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84.2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

(三)民主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县治乡工作逐步推进乡镇人大在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治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乡镇政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卫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普法工作的落实。

2、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督促政府部门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各乡镇人大多次牵头举办《生产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司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讲座,并开展对执法部门督查。

3、有效开展执法检查。近年来乡镇人大着力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渔业生产安全、教育卫生、农民负担、职工维权等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述职、组织代表评议,如去年衢山镇人大对设立不久的交通、建设、渔业分局提出了14条整改意见、各分局有了压力,就产生动力,促使工作有很大的改观。

乡镇调研报告(三)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人口占80%,农村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农村文化的涵盖面广,意义重大,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深化农村改革,构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现,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仅以××乡为例,窥一叶而知秋。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乡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间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围鼓清唱;方岗村的玩蚌精、莲响舞;大魏村、塘陈村的舞龙灯;××村的拉犟驴;小罗村的路竹马;庙王村、魏店村的舞狮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莲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乡各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多次文艺节目汇演,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好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农村文化创作与表演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传人难寻,现代年青人大多局限与打工经济或创业成家,对农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艺品种面临失传灭绝。

三、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波、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网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四、振兴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地停滞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繁荣我乡农村文化。

2015走访调研报告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八篇

走访调研报告(一)

在"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按照县里的统一要求,到诸葛镇河西村进行走访,我们带去了联系群众承诺书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卡片,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逐步了解了农村群众家庭收入来源及支出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县目前的教育状况,向他们宣传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诉求和建议。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

一、村庄概况

河西村位于诸葛镇西南,是由前河西和后河西两个自然村合并的一个行政村,全村362户,1025人,党员44人,以前人均耕种面积多资源丰富,是有名的富裕村。农闲季节周边村庄请人唱戏都是河西村给出钱,民谣里说的‘金葛庄银河西’反映了它曾经的繁华,后来因修跋山水库占用了全村2000多亩地,民以食为天,失去土地的村民们生活慢慢的没有了保障,直到改革开放政策好了,村里的人不再指望靠种地吃饭,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生活才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走访的前河西有195户,543人,党员28人,低保户14户,困难户10户,致富户6户。前河西可耕种土地有270多亩,平均每人0.5亩地,以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少量附带培育树苗丹参。果园60亩,种植桃树、苹果等,少数农户发展养殖业。养貂的有两户,养猪的有13户,群众总体收入中等。该村被评委诸葛镇20**年度先进党支部,2015年度综合先进单位。

我负责走访的有39户,这次一共联系了34户,有5户因外出打工或常年不在本村居住无法联系上。陪我走访的是前河西村的村委委员李传军同志,他热情的向我介绍了村里的情况,20**年3月份新成立的领导班子努力想为群众办点实事,新班子上任后,翻盖了快要坍塌的村委会办公室,由上级部门扶持花60万元为村里建了变电站,村里的路崎岖不平,一到下雨下雪天就变得泥泞不堪,村民行路艰难,他们已经上报了计划,并经上级部门批准拨专项资金在村里修一条1500米的道路,以方便村民的出行,方便学生上下学。

二、农民的心声

因为是春天农忙的季节,村民除年老的,外出打工的打工,到地里干活的干活,所以有的人家去四五次都找不上人,村民们对我们的走访非常配合特别欢迎,因为是一对一的直访,他们对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真实的回答。通过走访联系,我内心感受到巨大的震撼。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老百姓真好啊,老一辈子什么时候种地不缴皇粮啊,现在种地还有补贴,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政府的感激。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养老金,他们对党的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肯定,特别对政府的养老保障和医疗制度赞不绝口。许多调查户纷纷表示,义务教育学费减免和资助,孩子们都能上学,村村通后出门不愁了,家电下乡、农机农资补贴、农村低保和救助等惠民政策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村里走访的干部多了,真正踏踏实实的为百姓办实事,老百姓的生活有盼头了,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笑容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存在的问题

因为掌握了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回来后在整理调查问卷中也发现了群众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文化水平低,受教育的程度差。在我走访的34户户主中,7人是文盲,占走访户的21%,小学文化的10人,占29%,初中生13人,占38%,高中生有3人,占9%,中专生只有1人,占3%。

2、养老难

在全县的经济建设中,广大的父老乡亲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是他们的居住环境差,农作物种植收入低,文化生活匮乏,老年人的生活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养老难的问题。老人缺少收入,虽然有医保制度了,药价现在也很透明,降低了不少,但检查费用太高,仍然负担不起,村民崔学中、刘成美夫妇都是80岁的老人了,夫妻靠种一亩地每年收入仅1000元,妻子刘成美常年卧病在床,去年看病花去了一万元钱,尽管生活如此艰难,走访中病床上的老人一直感激着政府每月给予的养老费,我被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深深的感动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有的在县城买了房子不再在本村居住,这样村中有许多老人子女就不在身边,平时的生活缺少照顾,所以空巢老人多起来,有的一个人在家出点意外情况无法及时处理。所以走访中的老人们大多都提到要在村中建个养老院这样相互之间能有个照应。

4、宅基地的问题

由于村里现在不划宅基地了,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没地方住,他们条件好点的就在附近的县城买房,条件不允许的只能把老人的房子装修一下当成新房,这样导致许多老人无房居住,在走访中他们多次向我们提到宅基地的问题。

在走访调查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很多,渴求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难"这不仅是河西村存在的问题,也是广大的农村群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短期内也无法迅速解决,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养老制度的改善,情况会慢慢好起来。有了为民办实事的政府,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四、一点感想

通过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活动使我的工作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增加了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为了能做好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我认真的学习了党的各项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向在农村一线工作的领导干部学习工作方法、方式,让自己积累了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增进了和群众的感情。通过和群众“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了解到了老百姓切实关心的问题和他们存在的困难,为今后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真实的依据。只有深入到农民家中,实实在在与农民一起开展各项工作,农民就会理解你、支持你。 我体会到县委县政府组织的这次“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活动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而是饱含感情和责任。只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期盼,为改进工作、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积累经验。干部联系群众要树立为民形象。多做加快发展的事,多做有利于群众的事,只有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是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同时,树立为民形象,还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要亲民、爱民,弄清楚群众到底想什么、盼什么、争什么,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实。

为更好的深入到群众中去,把这次活动做实、做透,下一步我要做到,一方面摸清摸透联系户情况,分类联系,另一方面切实掌握联系户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梳理归纳。要通过走访联系,切实把问题反映出来,对于一些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尽力联系相关部门能解决的马上解决,牵涉到一些违反政策的问题我们也耐心向他们解释清楚,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党和政府切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有感情的。

这次走访不仅使老百姓领会到习主席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民间最真实的反映,我们相信这一次的活动仅仅是个开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联系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走访调研报告(二)

爱国社区位于周村区西南部,社区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居民8000多人,是周村区较大的综合性居住区域,爱国社区在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下,逐步提高和丰富着社区管理的发展,成为周村区比较有影响的社区。但是随着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提高,爱国社区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影响社区发展、社区自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社区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和谐社区的构建,为此,4月份,我对爱国社区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对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

我结合工作对5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5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

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万元。

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按照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文精神,结合区域实际,调整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在提高月工资的基础上,可由区政府或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年终奖励,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切实解决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保障委员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走访调研报告(三)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会的精神,进一步引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泽州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加强大学生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县委组织部专门针对所有大学生村干部开展了这次民情大走访活动。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村干部详细了解每一户农民群众的家庭情况和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与村民谈心了解农民群众在就业就医、上学社保、吃水行路、通讯用电等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收集农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使大学生村干部进一步融入农村,真正成为泽州新农村发展的领导 者、建设者、推动者,为泽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地贡献。

4月9日,我们山河镇的全体大学生村干部在镇政府会议室集中,党委副书记肖书记和组织委员张委员主持了会议,并具体部署了这次的民情走访活动。会议结束后,我回到村里,将这次活动向村主任和书记做了汇报 ,在得到他们的支持后,我开始着手准备走访事项。

至5月10日,岭东村的调查工作圆满结束。现将岭东村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开展情况

这次调查采取的是逐户调查的方式。岭东村共203户,有31户因工作等原因全家都迁往城里居住,不便调查。实际接受调查的有17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4.7%,涉及调查人数688人。调查结束后,我将调查的172户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调查成果。

二、调查成果说明

1、打工就业及子女受教育情况

岭东村没有任何经济产业,农民还是依靠种地为生。大部分的村民都在家务农,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会在农闲时外出进城打工。而外出打工只能选择一些临时性的建筑工,到农忙时还需回家照顾耕地。

子女受教育方面,由于岭东有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学,这就方便了本村和邻村的孩子上小学,初中一般都选择衙道中学就读。由于享受到国家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在这里已经得到普及,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背起书包上学堂。

2、种植及养殖情况

岭东村主要以种植为主,耕地总面积为680亩,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谷子等,人均330斤口粮;在养殖方面,全部为家户分散养殖,由于缺水等条件限制,并没有形成大型养殖规模。

3、全村家庭平均资产情况

岭东村有两户分别在207国道两边经营小型超市,一户在国道旁建有小型加水厂一个,以给过往运煤车辆加水为生;超过半数以上的家庭在近两年都新修了房屋;农用机械以犁地机、打麦机为主;电视机已成为较普遍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为主。

4、吃水行路及社保情况

岭东村无资源,无企业,无集体经济收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不上,目前,全村未实现家家通自来水,村民只能到村里几个固定的吃水井挑水吃,一旦水源遭到破坏,村民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缺乏水利设施也大大阻碍了种植和养殖的发展。

而且也是由于资金的短缺,村里4000余米的街巷道路至今没有硬化,只是在2015年完成270米的环村公路硬化工程,仍有1600多米环村公路未硬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村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

参加保险方面,20**年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为95%,他们着实体会 到了“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与好处,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加入养老保险的村民占全村的51%。

三、调查成果分析

这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农民群众在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总结 如下:

1、农业发展方面

岭东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黄豆、谷子等杂粮,小麦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种植面积的80%。由于岭东村属丘陵地区,十年九旱,主要靠天吃饭,全村土地等级不高,水利设施基本没有,土地抗旱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致使粮食亩产量不高,导致了农业发展无后劲,农民在土地上增加收入受到严重制约。而且平均每户耕地面积不足5亩,人均口粮330斤,一年的收成除维持一家人的口粮外,剩余的只能用来兑换些大米和油等等,难以通过种植实现客观收入,再加上肥料的涨价,成本的提高,种地对农民来说根本不划算。

养殖方面,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比较分散,而且缺乏水利设施和养殖技术,很难形成规模养殖。

2、外出打工方面

大多数农民只有在农闲时才能外出打工,而且只能从事建筑、煤矿等苦力活,多是临时工,固定性较差,相对不稳定,无固定保障。到农忙时又需回家种地,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增收,降低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致富门路方面

由于多数农民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文化程度偏低,受教育的机会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渠道不畅,缺乏致富信息、资金、技术及致富项目,没有招工信息来源,导致农民想挣钱,但是不知道怎样挣钱,一身力气却无处施展。,只能依靠微薄的种地和打工收入来维持生活。

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村里道路无法硬化,村民至今吃不上自来水。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阻碍了岭东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遇到一位老人,他误以为我是收电费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才了解到,这位老大爷因为去外村修路挣钱,错过了上门收取电费的工作人员,而自己并不知道去哪里交电费,只能黑灯瞎火地过日子,等待下次来收电费时补交电费通电。老大爷现在一人生活,老伴去世二十多年了,儿子高中毕业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可能还有很多,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

在岭东村有一些外来村民,他们在这里租住房子给小孩做饭,由于本村没有幼儿园 、小学,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生活又无法自理,只能家长跟着孩子一起“上学”,这样远距离地送孩子上学,无形之中又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还有些村民,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但由于不了解申请助学贷款的具体手续,苦于筹不到学费而发愁。

四、发展建议

1、调整种植业结构,着力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

岭东村作为一个纯农业种植收入的村,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主要应在有限土地上做文章下功夫。一是要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引导农民要科学种田,选用优质良种,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保证增产增收。二是要调整种植结构,适时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要紧密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本地能种植且效益高的粮作物品种。三是修建水利设施,保证土地旱涝丰收。

2、政府出面,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向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术。在即将进入农闲之季,向农民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对于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政府可以出面帮忙解决贷款问题,消除农民的资金难题。还可以建立项目示范点,提供技术和人才,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3、培育新农民,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农民素质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从改变落后的观念做起。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以县、乡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村内远程教育网络为培训平台,通过集中分散培训,加强对农民在自身素质,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围绕产业需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农民的素质。要让农民朋友们意识到,不能总是等着政府发放扶贫款,摆脱贫困不能依赖政府救济,要想挣钱致富,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腰包鼓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致富的道路上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调查工作结束了,但是岭东村致富的道路还永无止境。这次进村入户调查对我的影响很大,感触也很深,深刻体会 到了农民朋友们的苦和累。农村的发展是城乡和谐发展的重心,岭东村的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多方支援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

2016和谐社区创建调研报告
街道民生调研报告 第九篇

目前我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正在经历空前变革的时期,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以社区和谐推动城市和谐,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已成为委和政府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区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探索加强社区建设路子、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是当前摆在社区建设面前的中心任务。

近日我机关干部到社区驻点锻炼期间,深入社区进行调查,在认真归纳、总结和分析社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由于客观性因素的制约,有些建议是方向性的。仅供参考。

一、社区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占地平方公里。目前,社区内有户,总人数人。其中低保户户,失业人员人;党员人,50岁以上党员人。社区拥有学校所。辖内事业单位家,一般企业家。从整个地域跨度上来看,社区规模较大,社区涵盖了学校、企业、住宅楼等。

(二)社区主要特点

1.社区队伍建设长足发展

200年社区换届后,一批文化程度高、有办事能力的人员进入社区机构工作,使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得到优化和提升,形成了一支社区专职工作队伍。目前社区共有工作人员名,其中:初中人,占%;高中人,占%;中专人,占%;专科人,占%;本科人,占%。35岁以下有人,占%,年龄最小的为岁。女人,占%。少数民族人,占%。非党人,占%。

2.社区工作条件逐步改善

近年来,我社区根据实际,采取建、买等办法,解决办公场所和活动配套场地。现在,社区中办公用房面积都达到平方米以上。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有较大的提高。从200年1月起,社区居委会正职月工作待遇提高到元、副职的月工作待遇提高到元。

3.社区服务工作逐步开展

随着社区在城市发展中作用的显现,各部门对社区工作逐渐重视,法律、警务、消防、民政、卫生、计生、劳动保障等部门逐渐将工作重心下移,社区服务工作也因此得到加强。目前,社区配备了计生服务专职管理人员社区人,面向居民开展计生宣传、药具发放等生殖健康和计生服务,计生工作网络基本形成。社区建立了警务室,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得到加强。社区共配备劳动社会保障协管员人,负责开展社区就业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再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服务。

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区的社会性功能日渐强化,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性事务,社区主要矛盾的也日显突出。其中主要矛盾有:

(一)社区发展方向不很明确

在各职能部门和全社区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区的社区到底怎样搞,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哪,是抓特色社区的建设、文明社区的建设、还是和谐社区建设,基层不是十分清楚,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这几年社区建设有些缓慢,有些盲目。

(二)社区服务功能普遍较弱

一是服务硬件设备薄弱。社区内各活动场所硬件设备基本没有,而且大多设备是属于老旧设备,添加和更换设备势在必行。二是服务软件薄弱。主要是社区作为提供居民服务的平台未建立,能提供服务的项目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内容太少,如水电煤气,电视收视费、家庭托老、日常维修项目等,社区均平不具备服务提供能力。社区人员人少事多,处理行政事务的时间多于服务居民的时间。这说明,目前社区提供服务总体上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这应是今后社区工作的重点方向。

(三)财政投入和社区事务不对等

目前社区需要参与的社会性服务事务已延伸至社会综治维稳、小区治安、征兵武装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民政优抚、城管爱卫、企业退休、党员移交、文明城区创建、区民素质教育等10余项工作。过多的事务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过重工作压力的同时,也社区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由于社区建设开展得较晚,社区经济缺乏时间积累,不少根本就没有经济收益;以10万元一年的财政投入为例,社区工作人员人一年的工资万,保险万左右,两者相加万,只剩下约万元的工作经费,因此,繁多的事务与少量的财政投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领导重视的力度时强时弱

近年来,在城区建设中,重视经济发展,重视城区建设轻城区管理。可以说这几年没有为社区解决一个老问题,也没有新增一个新问题。

三、社区建设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工作,积极创建和谐社区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建设和谐社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建设要围绕一个目标(建设和谐社区),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以自治为方向、服务为根本、文化为活力、环境为形象、稳定为保障、党建为基础),狠抓四个平台(有钱办事、有址议事、有章理事、有人管事),创新工作,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1.以文化为载体促友邻和谐

要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以打造社区共同文化价值观念为纽带增进共识、促进信任、实现和谐。一抓文化学习,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知识、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和现代市民素质。二抓文明创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三抓文化活动,通过吸引社区不同群体居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和凝聚力。

2.以自治为方向促管理和谐

要积极推进社区自治管理,以创新社区运行机制为重点推进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一抓组织体系。完善党委实施领导、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工作机制,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二抓扩大民权。加强社区制度建设,保障和扩大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推进社区居委会直选,实现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抓共建参与。建立社区共建参与机制,调动社区各种力量和资源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3.以服务为重点促人际和谐

要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以满足社区各方面利益需求为基点关注民情、关心民生、关怀弱势。一抓服务网络,着力建立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站)。二抓公益服务,要加大对社区公益事业的投入,让所有居民均能平等地享受社会公共资源。三抓劳动服务,认真开展劳动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加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完善社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最大限度满足社区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诉求。

4.以建设为支撑促环境和谐

要高标准加快社区建设,以社区环境持续改进为基础推进人居适宜、人城和谐。一抓规划建设。要注重社区的整体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抓环境整治,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下力气抓好街道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三抓管理保秩序,要强化社区城市常态管理,积极探索推行社区环卫作业等公益事业市场化动作模式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社区环境和设施的管理水平。

4.以稳定为关键促安定和谐

要全力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以社区家园安宁祥和为目标致力化解矛盾、平安创建。一抓调处矛盾,加强社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二抓依法维稳,切实处理好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抓平安建设,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街道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6.以党建为核心促党群和谐

要强化社区党的建设,以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为主线加强组织建设、形象建设。一抓基础强保证。要强化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推进社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抓队伍塑形象,切实加强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模范行为树立社区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抓服务赢民心。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在为群众服务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强大的领导基础和保障。

(二)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前瞻性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计,更要有效解决社区居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根据我社区实际,在具体建设中,我们以社区居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切实让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到实惠。

1.抓“六通”工程,建设富民社区

有效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是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在社区建设中我们首先将改善社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放在社区建设的首要地位,重点围绕水通、路通、电通、气通、光纤电视通、电话通为主要内容的“六通”工程,大力开展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通达率,实现网络化,全面达到“六通”,做到“家家有,户户通”,通过建设使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2.抓“八有”工程,建设和谐社区

社区是居民聚居地,和谐是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紧紧围绕学有所教、壮有所为、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困有所济、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有所乐“八有”工程,从社区居民最急、最需、最盼的现实问题入手,较好地解决社区居民最现实、最直接、最急迫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成立社区慈善救济基金,面向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人员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救助服务。积极探索居家养老、寄托寄养、集中供养等多种养老模式。积极推进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困难户、无房户、危房户住房问题。修订完善社区各项制度,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兴办社区夜校,组织文艺宣传队,积极开展寓教于乐、寓乐于学的群众文体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

3.抓阵地完善,建设有型社区

一个社区,如果没有相应的阵地平台,就难于开展活动,很难有凝聚力,为此,我们狠抓“有形社区”建设,提出“因地制宜,硬件先行,软件配套,适度超前”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社区阵地建设。鼓励动员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提供空闲私房,作为社区活动场所。社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支持新建、鼓励改建,实现社区“十个有”,即有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电教室、健身室、服务中心、政务公开栏、文化宣传长廊,具备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综合治理、纠纷调解、计划生育、就业维权和卫生环境管理等基本功能,为社区群众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条件。

5.抓活动载体,建设活力社区

社区活动是社区活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坚持以“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原则,大力创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做到民思我想、民忧我解、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难我帮,突出社区建设的内在实质,提高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参与意识。以社区服务为龙头,扎实开展“三个一”便民利民活动。即开设“一个”社区求助服务中心,把“民忧我解、民难我帮”求助服务制度、职责、任务公布于众融入社区建设之中;开通一个求助服务热线电话,有困难,找社区;设立“一套”社区服务项目。积极开展乒乓球、棋类、书画、征文、法律知识等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展现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含量和品位。努力实现“五不出社区”——“生活服务不出社区”、“文化教育不出社区”、“医疗保健不出社区”、“老年活动不出社区”、“强身健体不出社区”。

6.抓基层民主,建设民主社区

着力推进社区居委会领导下的社区自治,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围绕自愿参与、量力而行、服务居民、互帮互助等环节,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居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支持和保障社区居委会有效开展工作,确保居民代表依法产生,支持居民代表会议坚持例会制度,依法对居委会事务行使决策权。居委会成员的产生符合民主选举程序,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居委会事务公开工作及时、高效。

(三)创新体制,着力构建社区发展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委、政府成立社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委书记、长任组长,委、政府分管组织、社区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建设工作重大政策的研究、重大事项的决策、重大问题的调处。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布局规划,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形成自上而上,自下而上的互动协作格局。

2.建立完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要切实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将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遵循“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在社区建设资金上给予帮助。积极探索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社区建设工作制度,鼓励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投资方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建立以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体,以居民自愿投资投劳、社会各界捐助为补充的社区建设多元投入机制。

3.建立完善社区建设帮扶机制

建立级部门定点联系社区制度,采取捐款赠物等多种形式,帮助建设社区“爱心超市”,帮助困难社区居民群众解决吃、住、行等实际问题。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与农村社区“结对子”帮扶,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在思想观念上帮,在发展思路上引,在产业发展上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4.建立完善考核评议机制

委、政府将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承诺管理范围,目标办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订了社区建设单项考核办法,人大常委会、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开展情况。委组织部、目标办、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民政局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激励落后,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平衡有序开展。

社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按照民政局和建设局的总体部署,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建设,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增添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深入推进社区建设工作,为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