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象山县信访局信访工作总结

编辑:chen15372000260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1    阅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象山县信访局信访工作总结
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象山县信访局2008年信访工作总结
一、信访形势
一是信访总量上升。2008年1—12月,县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431件(人)次,比去年上升32.7% 。其中:受理来信459件,同比上升7.4%;接待来访1002批3972人次(其中1-6月份接待270批1208人,7-12月大接访活动期间接待732批2764人)。同比上升33.24%和36.4%。接待集体访187批2712人次,同比,批次增加27.8%,人次增加33.5%。县长电话办公室受理来电8856件,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是出县上访形势依然严峻。据上级通报,1-12月,我县群众出县上访21批64人次,同比减少6批、132人次。其中:赴京上访19批39人次,同比减少2批、增加4人次;赴省上访1批5人次,同比批数相同,人次减少1人次;到市集体访1 批20人次,同比减少4 批135人次。
三是信访突出问题应引起重视。群众信访主要反映:城乡建设问题,占16.90%;国土资源水利林业问题,占12.70%;涉法涉诉问题,占10.43%;劳动社保问题,占9.17%。60岁以上复退老兵上访问题、门前涂老知青上访问题、区域小客车要求自组公司上访问题等已成为热点难点。
二、主要信访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制
一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接待上访群众。在原先推行的“1+2”接访模式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示范,带头接待来访群众,其它工作日期间每天安排1名县级领导接访。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也积极参与大接访活动,形成了“县委书记带头接访、千名干部大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县委县政府经常听取信访工作汇报。1-12月份,先后17次召开专题信访工作会议,传达全国、省、市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信访形势,研究信访问题;三是层层签订信访责任书。县委书记、县长与18个镇乡(街道)和16个县级重点部门党政一把手签订了《2008年度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镇乡(街道)也与村(社区)、重点部门与下属单位签订信访工作责任书,与岗位责任制奖挂钩,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加大信访考核力度。继续实行县对镇乡(街道)、部门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考核分值为镇乡(街道)7分、县级部门4分,纳入全县整体工作责任制考核范围,被评为年度信访先进集体的奖励1万元。同意县信访局增设信访工作劝返经费10万元。五是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建立重大事项不稳定因素评估制度,巩固和深化县级部门信访分析通报制度,建立周分析月排查季汇报制度。自开展大接访活动以来,建立、完善了首接负责制度、周月汇总分析制度、巡回检查和督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使大接访活动落到实处。
二、细心排查,努力化解,全力解决信访事
在月排查的基础上,截止12月份,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进行全方位、拉网式、地毯式排查。
对排查出来的35个重信重访案件,进行专项治理,通过复查复核、各级联动、各方协调、领导包案、联合办案、派驻工作小组等一系列方法,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的“三集中”措施,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有法律依据、有政策依据、有处理方法、有处理效果的“四个有”上研究处理重信重访问题,开展“六个一”走访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了信访问题的由来、成因、动态,以及发展趋势,包括信访人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精神状态等,建立较为完整的一人一册档案,做到了有的放矢,切实在解决一批、息访一批、处置一批、终结一批的“四个一批”上狠下功夫。其中27件信访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县级领导包案制度,逐一落实给县委常委、副县长包案处理,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配合单位,促使一些长期积累的疑难信访问题妥善解决。
对一部分上访情绪激动的闹访户、缠访户,我们采取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登门家访、电话回访等多种形式,通过同事、亲属、朋友、村干部与上访人的促膝交谈,对信访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努力做到息信访人怒气,解信访人怨气。尽量多一些辅助手段,着力打通信访人的思想关,促进息诉息访;对一些涉及部门多、办理难度大的重点信访问题,我们采取县委书记或分管领导牵头主审,职能部门参与会审,司法部门专家陪审的办法,研究提出化解意见。
三、全力稳控,立体防范,及时劝返信访人
切实做好全国“两会”和“两奥”会期间的信访工作是今年信访工作的一大重点。我们把信访稳定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曾经到市进京上访的信访老户、缠访闹访人员、上访组织挑头人员和新摸排出的重点上访人员和群体上。
“两会”期间,全县各级、各部门都组织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劝返班子,如丹东、丹西、石浦等地专门抽调镇乡(街道)干部、民警、村(社区)工作人员,成立应急劝返、信息跟踪、劝导稳控等若干小组,把信访人稳控在当地。由于思想工作到位、法制教育到位、稳控责任到位,3月3日到3月18日全国“两会”期间,虽然我县共发生赴京上访6批8人次,但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个体上访事件。
为全力做好“两奥”会期间的信访工作,7月21日,我们对21名重点对象的稳控措施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可能到市进京上访的人员,逐人见面,逐人谈话,逐人解决问题,彻底打消其进京上访念头;对可能进行非正常上访的信访人员,加强思想和法制教育,逐人落实稳控措施;对情绪激烈、执意进京上访,甚至扬言要实施极端行为的信访人员和精神异常人员,坚决落实“一盯一”、“几盯一”措施盯死看牢,确保稳控在当地.从7月22日至9月20日,对于有可能在奥运会期间赴京上访的对象,落实了稳控责任主体,并要求每个责任主体制定严密的稳控措施,重点稳控对象上报稳控方案,落实了24小时全天候监控措施,对于21个列入“三色”管理对象的稳控责任单位,要求每日两次上报稳控情况,一旦脱离视线必须在1小时以内报告。同时,我们又在通讯、交通运输、关卡检查等方面设置了监控措施。
对确认在当地失控或已经在进京途中,迅速报告县信访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全力寻找,在车站、码头等必经之地进行拦截、劝返,在欲进京上访途中成功拦截6批6人次。
四、倾听民声,畅通言路,扎实开展大接访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从7月初,在全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千名干部大联动活动,有30位县级领导轮流在信访局参加接访,60多个部门领导参与陪访,全县18个镇乡(街道)每天安排人员在自己镇乡(街道)进行接访,形成了“县委书记带头接访、千名干部大联动”的工作格局。
“6·28”会议后,象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立即召开碰头会,研究明确下步相关工作;6月30日晚,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相关事宜;7月1日上午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会议,明确提出“三不”目标;7月1日、7月2日,通过各种媒体发布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通告。自7月份开始至9月底,每月的7日、17日、27日分别由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到信访局接待群众上访、倾听群众诉求,其他工作日均有一名县级领导在信访局接访。同时,规定每位县级领导每月安排一天到联系乡镇、部门进行下访,对重点信访对象,落实县级领导包案,提前约访。为将大接访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信访案件化解力度,县里配套出台了相关规定,制订完善了相关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加大了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9月底,根据前段时间大接访的实际,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措施,自10月份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矛盾纠纷的化解上来,建立起大接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今年虽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与群众的愿望,与新形势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去京上访形势依然严峻,越级上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二是信访总量大幅上升,重复信访明显增多。大接访期间,一些老案、小案、无理案趁机上访,一部分应该通过法律、行政复议、劳动仲裁等途径解决的案件都来上访;一部分法院已经终审的案件、已平息多年的案件都重新来访。三是无理访、缠访、老访仍是信访部门的老大难问题。有些群众错误地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经常出现纠集多人集体上访,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现象,有些还出现个别群众侮辱、谩骂接访领导及工作人员的现象,甚至出现哭闹、自残威胁等闹剧,极大程度上扰乱了接访秩序。信访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有待进一步推进;四是群众信访内容的多样化与信访部门职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基层民主意识增强,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而我们的政策又不尽完善,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土地山林承包、涉法涉诉等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诱发了许多新的信访问题。
 
                              2009年1月5日
 
  • ·2016信访局依法行政工作方案(2016-08-02)
  • ·《2013年信访工作总结的报告》单位工作总结(2015-07-21)
  • ·工作制度(2016-03-26)
  • ·信访条例变革(2016-05-03)
  • ·工作责任追究办法(2016-05-06)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