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29    阅读:

篇一: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x市x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请示

XX市XX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稍神,XX市XX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确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决策、执行、监督相制约、相协调”的原则,以X发【2010】6 号文、X机编办【2010】127号文和X机编办【2010】58号文为依据,坚持统筹协调,突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体育布局结构合理和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体育管理体制,以达到提高体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任务调整

将局机关承担的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体质测试、培训体育骨干 和群众性体育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指导和配合各部门、各行业、 各社会团体开展体育活动的职能交给所属事业单位承担。

三、保留的单位

(一)XX市体育运动学校:副处级,公益一类。主要任务: 培养及向国家、省输送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体育教练和基层体育骨干。核定事业编制93名,其中校长1名,副校长3名、党组织专职副书记1名( 正科级),内设机

构领导职数(副科级)10名(含工会专职副主席1名)。人员经费由市财政补助。其机构编制方案另行制定。

(二)XX市社会体育与训练竞赛中心:正科级,公益一类。 主要任务:负责XX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运作、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培训群众体育骨干;负责群众性体育竞赛的组织、集训、 参赛指导;协助全市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组织各单项竞技体育训练竞赛;开展体育科研,对运动员科学选材、菅养、消除疲劳、 康复进行研究及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 承担组织国内、省内和市内竞赛及国际竞赛的具体工作。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人员经费由市财政补助。

(三)XX市体育场馆服务中心:正科级,公益二类。主要任务:管理市体育中心场馆设施,为国内外体育竟赛、业余体育训练、群众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场所提供服务。核定事业编制 4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人员经费由市财政定额补助。

(四)XX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正科级,公益三类。主要任务:负责全市体育彩票的销售管理工作。核定事业编制1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人员经费自理。

附件2

关于《XX市XX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

改革方案》的说明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现对《XX市XX局所属事业 单位分类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说明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XX局现有事业单位4个,事业编制120名,其中, 财政核拨88名,财政核补22名,经费自筹10名。实有158人 (在编113人、聘用45人)。调整后,要求核定总编制154名, 其中财政补助事业编制142名(公益一类97名、公益二类45名), 经费自理事业编制12人。

二、关于任务调整

根据《印发XX市XX局主要职责内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茂机编【2010】38号)的规定,将局机关承担的全民健 身工作中的体质测试、培训体耷骨干和群众性体育竞赛的组织、 参赛工作以及指导和配合各部门、各行业、各社会团体开展体育 活动等工作交给事业单位。

【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三、保留的事业单位

(一)XX市体育运动学校,副处级。主要任务:培养及向国家、省输送髙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培荞中小学体菏师资、体育教练和基层体育骨干。现有事业编制84名,其中校长1名,

副校长3名、专职副书记(正科级)1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副 科级)10名(含工会专职副主席1名)。实有在编77人,编外 22人。

1、要求定为公益一类,理由:该校是一所三年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下设有附属初中和小学,从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三年级, 每级一班30人,共八班(2000年8月成立,茂教函【2000】9号文,未定编),运动项目设有田径、举重、移动靶、跳水、现代四项、游泳、射击、蹼泳、乒乓球、摔跤、篮球等。市体校以训练和教学为中心,同时重视文化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提高我市运动技术水平,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师资和基层体育骨干。该校既肩负纯公益性的义务教育,又是我市竞赛体育的龙头和基地,不能从事经营活动,要求定为公益一类。

2、要求增编人员9名,理由:为了改变落后面貌,确保业训和教学工作质量,促进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配足教练和教师职数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的要求(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配备为1:6 — 8,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 8 — 10),应配备教练员编制数为56 — 75 名,教师编制数为45-56名,现我校实有教练员22名、教师 34名。为此,特恳请增加教练员编制7名(其中:跆拳道2名、 柔道2名、跳水2名、击剑1名、和教师编制2名,以解决教练员、教师严重不足问题。

(二)XX市社会体育与训练竟赛中心,正科级。主要任务: 负责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运作、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培训群众 体育骨干;负责群众性体育竞赛的组织、集训、参赛指导;协助全市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组织各单项竞技体育训练竞赛;开展体育科研,对运动员科学选材、营养、消除疲劳、康复进行研究及 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承担组织囯内、 省内和市内竞赛及国际竞赛的具体工作。现有事业编制4名,其 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实有在编4人。要求定为公益一类。 理由:该中心的职能主要是推动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 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不从事经营活动。保留该中 心将对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 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 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起了重耍的作用。

(三)XX市体育场馆服务中心,正科级。主要任务:管理市体育中心场馆设施,为国内外体育竞赛、业余体育训练、群众 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场所提供服务。现有事业编制2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实有在编22人,编外23人。

1、要求定为公益二类,理由:该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依法开展 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菅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 展、并肩负为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无偿提供训练场所和政府公

篇二: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事业单位分类标准

事业单位分类标准概述

“标准”是用来判定某类事务边界和构成的重要依据,因而事业单位“分类标准”所要解决的即是找出不同单位组织之间的差异性,并进行同类合并,进而形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或者区别于其他事务的判定依据。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不同的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和作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使原有的分类标准既不足以准确地体现各事业单位之间的共性,又不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单位组织。因此,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重构与现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就成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事业单位现行分类标准及其局限性

“分类”通常强调根据事物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归类,从而把无规律的事物分为有规律的事物。因此,对于社会组织这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与制度 建构相结合的事物,必然存在着源自于传统体制的实然逻辑,以及与事物的发展进步相适应的应然逻辑。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实然逻辑与应然逻辑在一定范围内的脱节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不断为社会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可见,事业单位分类首先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治理工具,因此,它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分类依据和标准能否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身份地位和运行特质。

1.事业单位分类在现代社会的新任务

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要求充分释放教、科、文、体、卫等社会文化事业领域的经济生产力和社会创新力;行政改革的深化要求各级政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增进和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实现为己任,以推进政府和社会之间的适度分权、增强社会自主性为主线重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从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执政能力奠定坚实的后盾。而事业单位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提升传统的事业单位组织服务于市场经济的自觉性和综合能力,不断地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点;二是要结合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理念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保障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为目标前提加强对各类事业单位行为的规范化治理和监管;三是要通过在教、科、文、体、卫等传统事业领域搭建鼓励营利和非营利、公立和私立组织自由竞争、有序互动的机制,将竞争机制充分引入到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来。也就是说,从应然的逻辑来看,事业单位分类首先应该从价值目标上对事业单位进行区分和界定,进而调整并重新界定国家事业只能范围;其次要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上对各类事业单位进行规范化治理,从而系统地重构和再造与现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

2.现行分类标准

(一)按行业分类

结合国家标准局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以及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分类,事业单位的行业分类主要包括19个大类:教育事业单【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位、科研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农业林业渔业和水利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信息咨询事业单位、中介服务事业单位、勘察(探)事业单位、气象事业单位、地震测防事业单位、海洋事业单位、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检验检测事业单位、只是产权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其中,农林水事业单位约占11.2%,位列第三位。

(二)按隶属关系分类

首先,就纵向的隶属关系来看,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中央所属、省(区、市)所属、地(市)所属、县所属、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等五类。另外,还有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或以中央部门为主,或以地方政府为主)和共同领导(两个部门共同领导,以一方为主)的事业单位,以及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例如大公司下属的学校、研究单位等等)。其次,就横向的行政系统来看,事业单位主要分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经济实体和其他系统所属于事业单位等10类。

(三)按行政级别分类

中国的事业单位除了少数由大型联合企业或大型企业管理的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之外,基本上都是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的,因此其行政级别亦大都由其主管的行政部门确定。具体来看,部、委、直属局级行政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一般被确定为相当于司局级(地师级)单位;司局级或地、州、盟、市等行政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处级机关或县政府所属事业单位一般定为科级单位,也有低于科级单位的。目前,根据行政级别的不同,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正副部级、正副厅(局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正副股级事业单位等10类。

(四)按经费来源分类

1989年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1992年根据《若干规定》的原则又颁布了《社会文教事业全额预算管理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社会文教事业自收自支管理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自此,按照经费来源事业单位被划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等三类。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大约占事业单位编制总数的60%、差额补贴约占20%、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约占20%。

(五)按功能分类

2006年和2008年中编办先后发布《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和《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根据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公益服务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并将承担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二小类或三小类。首先,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指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按照行政机构方式运行的事业单位,如金融监管机构、执法监督机构等。其次,公益一类指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所需经费由财政保证,依法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基金实行“手指两

条线”管理。公益二类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所需经费由财政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公益性事业发展并依法纳税。公益性三类指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此类单位允许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经营活动。最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指已经实现或经过相应调整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如开发应用型科研机构、招待所等等。【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3.事业单位现行分类标准的局限性

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主导思路是,根据功能的不同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执行、社会公益和生产经营等三类,并分别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这种分类由于符合现代社会企业组织和市场机制、非营利性组织和社会机制、政府组织和国家机制并行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趋势,因此,是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和客观可操作性的。但现有的分类往往仅根据事业单位是否已经实现自收自支、是否按企业化管理、是否为政府机构提供服务等实然的运行状态作为对其分类的依据。因而对于事业单位为什么处于或继续保持某种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不能提供有效的解释和客观的依据,从而使分类改革极有可能陷于政府主管部门和下属单位讨价还价的持续博弈当中,这将极大地增加成本;并且由于缺乏对事业单位特性和社会需求的综合考察,有可能使分类改革隐藏一定的社会风险成本。

总之,就现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看,按行业、隶属关系以及行政级别分类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传统管理体制的产物。其中,按行业分类不能说明为什么有些行业属于、有些不属于事业单位,从而为国家事业职能的不断扩张留下了制度空间。另外,行业分类虽然有助于对不同行业实行统一管理,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但这仅限于行业发展的初期。随着行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它会不断分化和扩张,从而使行业内产品因满足社会需求的不同而发生分化。即在行业发展中后期需要的是在传统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内产品的性质和社会需求类型进行再分类。按隶属关系分类常常造成事业单位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以及各部门各自为政、机构职能简单重复设置的单位办社会,和国有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因此,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必须打破传统隶属关系上的“条块分割”,跳出“由”和“以”“行政定级别”的怪圈,在坚持“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和社事分开”的前提下构建新型政事关系。另外,按经费来源和功能分类均属于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中产生的过渡性分类,其中按功能分类相对于按经费来源分来有更为明确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由于二者都没有解决为什么某个单位属于此类而非彼类的分类标准问题,从而使目前的事业单位分类体系仍然主要依据组织实然的运行状态,这显然无助于分类改革的实质性推进。

二、事业单位一级分类标准:产品与需求的视角

根据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以及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的理论分析,可以从产品性质上将物品划分为私人物品,即能够通过竞争性的价格机制实现排他性消费的物品,也就是完全可分的计价物品;准公共物品,即在达到互动集团的“拥挤

点”之前,新增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数量和品质,也就是随着消费者的增加边际成本递减的物品;纯公共物品,即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改物品的特性是同时可供多人消费,因此阻止群体内任何人享用都是没有效率的。另外,从需求类型上可以将需求划分为私人需求,即以实现个体私人利益为目标的需求。一般公共需求即具有异质性的公共需求,主要包括“有益物品”,以及在物品的消费中存在着“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的物品。基本公共需求即由“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要求实现的,由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的,以及由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应该由国家保障和满足的需求。国家需求即为实现国家整体利益而运用强制性公共权力满足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一定的条件下任何物品都是稀缺的,所以绝对的纯公共物品在现代社会几乎是不存在的。另外,因为现有的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教科文体卫等社会文化和福利产品领域,对于这类物品,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大都可以通过竞争性的价格机制实现排他性消费,从这一点来看他应该属于私人物品;但另一方面,对于这类物品的消费同时广泛存在着规模经济的效应,即在达到互动集团的“拥挤点”之前,新增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数量和品质,因而从这种特性来看他又应该属于准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些物品被用来满足私人需求时即被视为私人物品,当它被用来满足公共需求时即被视为公共物品。因此,根据“产品——需求”确定的事业单位一级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四项:一是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求;二是提供准公共物品、满足一般公共需求;三是提供准公共物品、满足基本公共需求;四是提供准公共物品、满足国家需求。其中对于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求的事业单位适宜以获取利润等经济价值为目标;对于提供准公共物品、满足一般公共需求和基本公共需求的事业单位适宜以多元的社会价值为目标;对于提供准公共物品、满足国家需求的事业单位适宜以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政治价值为目标。显然,国家事业职能的范围应界定为提供准公共物品,满足一般公共需求和基本公共需求以及部分国家需求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事业单位依然要在政府全权管控的传统管理体制下运行。而且,及时是推向市场或回归政府事业单位也不一定完全适宜转制为营利性组织或典型的行政机构。所以,有必要通过对相关组织理论分析,根据各类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组织功能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三、事业单位二级分类标准:组织的视角

目前现代社会三类典型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分别是企业组织与市场机制、非营利性组织与社会机制以及政府组织与国家机制。但在生产活动的实践中这三类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差别往往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同时运用两种或以上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在各种运行机制的相互协作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组织形式。这一方面表明与这三类组织对应的并不只有唯一的一种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也表明与每个组织形式对应的也并不只有唯一的一种运行机制。

1企业组织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独立地就企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考察来看:○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全部风险,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组织大规模【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的生产、筹集巨额资金以及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与监督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市场交易中信息成本的存在,使得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生产的“市场中介”机构逐渐从传统的企业组织中分化出来。而随着生产技术的标准化进程、一些新型契约的推广,以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广泛应用,传统上高度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形式正在逐渐被

2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服务外包”或合同转让所打破。○

经济运行调节方式。市场机制是在没有政府直接控制的条件下,以供求规律为基础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它只有在商品流通打破狭隘的空间或地域限制的情况下,即只有在社会分工、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或现实。因此,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生产者为数众多、产品的同质化,每一单个生产者都只能作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操纵者,即市场的非垄断化。造成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即市场垄断化的根源一是出现规模经济效益并降低成本,二是存在

3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在于,经济行为目标的短期化;经济波动的“进入壁垒”。○

周期性;在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市场有产生垄断的倾向;另外,市场也无力解决外部不经济,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平等问题;无法克服高风险投资等障碍;难以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欺诈行为。

1非营利性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就非营利性组织与社会机制的考察来看:○

标,这意味着它收取的是市场平均价格,获得的是市场平均利润;收益不分配原则意味着非营利性组织的盈余只能用于完成组织的基本使命,不能为所有者和管理者占有;公益性目标意味着其主要为公共利益服务,因此,各国通常会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并加强公益监管。总之,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在产权上通常属于社会所有的公益产权,在内部治理上享有不受政府干预的管理自主权。现代社会非营利组织通常包括追求市场平均利润的经济价值、多元的社会价值以及混合价值等三类组织。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取决于市场经

2市民社会机制的核心内容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是,非国家和非经济组织或个体在志愿的基础上,以互惠、互助或自主的方式自主供给给某些人们共同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具有简便灵活和运行成本较低的特点;社会互助和自治有助于培养公民的合作、团结以及公共精神;为公民大众的“利益表达”和“利益集结”提供广泛

3市民社会机制的局限性在于,的交流平台和沟通渠道。○志愿资源和慈善捐赠缺

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保障;市民社会机制的有效运转需要发育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又需要相对完备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的支持和引导;在缺乏有效社会问

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责的情况下,难以保障非营利组织运行的公益性。○

系包括,政府提供经费、非营利组织负责具体的服务提供;非营利组织在政府作用较为薄弱、私人市场关系发达的领域,主要依靠自己筹款提供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代表特定利益群体要求并推进政府政策的改进。

1政府组织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就政府组织与国家机制的考察来看:○

授权,通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或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履行国家公务的公立机构。其中,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建立在“政府——行政”二分的专业分工基础之上,强

篇三: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2015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粤发[20XX]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我市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有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类三个类别。公益类事业单位再划分为三个小类别,即公益一类、二类、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部门自行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不作为依据。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即对获批准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将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剥离,并交由其他机构、社会组织;对编制数少于6名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部门,机构与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对申报未获批准单位,则根据其社会功能划定相应的公益类别。

根据省编制部门的审批程序规定,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批权限上收到省,并由省按程序报中央编办。在分类时,市编制部门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调整,对拟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要求申报部门和单位列出法律法规授权依据,并依照省的规范格式和要求汇总,按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报批。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公益类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这类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立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任何的经营活动。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管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证,履行责任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包括:党校(行政学院),基础性或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机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康复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教育考试机构,承担义务教育的少年体校,公益性宣教、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彩票管理事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文献情报、档案馆,地方志编纂机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土地储备、土地整理机构,地震、气象、环境等监测预报机构,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机构,离退休(老龄)服务机构,应急救助机构,战略物资储备机构,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完全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信息机构、基础或公共科研任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教育助学机构等。

(2)公益二类: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要按规定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发展,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具体包括: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基础应用科研院所,一般性技术推广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对外交流促进机构,职业病疗养机构,运动项目管理机构,体育训练基地,公共体育场馆等。

(3)公益三类: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政府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具体包括: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般性疗养机构,咨询服务机构,一般性评鉴机构,非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等。

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根本属性,在分类改革中要进一步清理整顿事业单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益类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一是改革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进行。对实行大部门体制进行整合的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要统筹考虑,优化业务流程,进行结构调整,整合重组;对工作任务相同、相近或在一个区域内重复设置的,要打破条块、部门界限进行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但仍有社会需求的,要予以合并;对公益服务任务萎缩,工作量严重不饱和或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要予以整合或撤销。二是改革要充分体现区域覆盖,资源整合。对检验检测,要打破部门壁垒,按照优化、效能的原则,整合技术设备、技术手段相同或相近的的检测、检验机构,以及同在一地、任务不饱满的同类检测、检验机构。解决政府重复投入、检测资源浪费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检测能力与水平。对信息机构,要结合电子政务建设,以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推进信息机构的分类调整和资源整合。部分公共管理职能重的部门可依托信息机构建立完善政府决策咨询机制与平台,促进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对投诉机构,要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统一的投诉受理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和资源共享,实现一个电话受理,一个窗口对外,方便群众投诉。三是对混合型事业单位,即: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属性的事业单位和其它目前难以确定类别的事业单位,应对其职能进行剥离、调整后再确定类别;对由多个不同类别属性的所属单位组成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各个单位的不同类别;对职能混合不宜进行剥离的,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类别。

3、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企;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目前仍列为事业单位管理但不应列入事业单位的行业学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正、认证等机构以及承担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的事业单位,要转为民间性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具体包括:开发应用型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体育场馆等。

4、暂不纳入分类改革的事业单位:根据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1)人民群团(不含其下属事业单位)暂不分类。具体包括: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清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清远市科学技术协会、清远市残疾人联合会、清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清远市红十字会、清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清远市佛家协会等8个单位。(2)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主要按标准进行管理,中央和省正在制定或修订相关机构编制标准,故暂不分类,机构性质、人员编制等维持现状。具体包括:清远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等4个单位。(3)根据省文化专项体制改革的精神和部署,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暂不列入此次分类改革。具体包括:清远日报社、清远广播电视台、清远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报、清远广播电视台经营广告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技术传输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网络中心、清远市民族歌舞团、清远市演出公司等10个单位。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求各地成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法制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召开动员大会

4月20日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会议,由机构编制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印发《清远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既是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部署,也是制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业务培训。

(三)时间安排

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因地制宜、分级组织;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稳妥推进。改革于20XX年4月启动, 11月完成,12月检查验收和总结。市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具体安排:

4月-6月,受理市直所有行政类事业单位的材料和上报工作;受理审核农业局22家、林业局18家、民政局9家、残联6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2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局4家、旅游局1家、法制局1家,科学技术局2家、教育局6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8家、卫生局11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家,合计98家事业单位的送审材,6月底前按程序报批。

7月-9月,受理审核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6家、城乡规划局6家、国土资源局6家、气象局3家、国资委1家、交通运输局10家(其中,清远市交通运输开发公司隶属市国资委)、公路局(含公路局)14家、水务局5家、发展和改革局2家、审计局1家、统计局1家、物价局2家、财政局7家、经济和信息化局3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家、民族宗教局1家、司法局5家、城市综合管理局(包括市环卫处及其下属单位)11家,合计97家事业单位的送审材料,9月底前按程序报批。

10月-11月,受理市委2家、市政府9家、清远经济开发区10家、无线电管理处(含无线电管理处)2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含机关事务管理局)4家、市政府金融工作局1家、红十字会办公室4家、社会科学联合会1家、科学技术协会2家、市委组织部2家、市委宣传部2家、市委统战部1家、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1家、总工会3家、妇联3家、检察院1家、广东丝源蚕业有限公司1家,合计53家事业单位送审材料,11月底按程序报批。同时,对分类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暂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一并上报。

12月,对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写出总结材料上报。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审慎实施。具体工作由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法制等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分工,统一思想,通力协助,针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沟通研究,提出办法和对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分类改革期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原则上只减不增,确应需要新增机构或编制的,采取机构有撤有设、编制有减有增的办法,实行部门或行业、系统内调剂,动态管理。任务取消、下放和转移的,编制相应核减。有明确规定必须增事业设机构的,严格按“撤一建一、总量控制”的原则办理。确需新增财政补助事业编制的,要根据“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原则在经营管理类型相同的机构之间内部调剂解决。

(三)严肃纪律,强化监督。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改革期间,暂停人员调动,不得利用改革之机突击提拔、评聘职称;要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隐瞒、侵吞单位国有资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第2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晋发〔20XX〕1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的意见》(晋办发〔20XX〕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X中、X中、X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积极配合政府机构改革,本着规范、搞活、发展的宗旨,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建立起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公益服务体系和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布局结构合理、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简、优化、效能的原则。按照区域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要求,适当调整现有事业单位,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事业单位的性质,规范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使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坚持分类管理、衔接配套的原则。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要与财政预算管理方式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各行业体制改革相配套、相衔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四)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保障改革所涉及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操作,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

三、目标任务

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对保留的事业单位重新规范,并根据其职责任务,进行科学分类,实行分类改革和管理,实现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科学、单位名称规范、职责界定清晰、经费渠道适宜、编制职数合理、内设机构精干、类别划分准确、管理规范有序,逐步理顺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改革事业单位现行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事业单位生产力,提高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清理

根据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采取“撤、并、转”的方法,对事业单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业单位应予撤销:

(1)长期不开展工作或不能正常运转的;

(2)长期无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其日常工作由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外聘人员承担的;

(3)所承担的职责已完全划入行政机关的;

(4)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或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消失的;

(5)任务严重不足,长期不出成果,社会效益差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业单位应成建制合并,确因工作需要的,可保留牌子:

(1)分工过细、规模偏小、工作量不大、社会效益不佳的;

(2)职责任务相近、工作任务交叉、设置不合理的;

(3)同一部门所属多个单位承担执法职责的;

(4)随主管部门划转,需进行合并的;

(5)具有不同隶属关系,业务相同相近的。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事业单位,应逐步转制:

(1)现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营利性活动的;

(2)属于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收费服务的;

(3)现承担的工作任务可由市场调节解决,或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其他社会组织承担的。

(二)规范

1、机构名称。事业单位的名称应当规范、准确,能够反映其机构的性质特征、举办主体、所在区域、主要职责、组织形式等内容。除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冠以局、办外,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称局、办。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增挂牌子,除法律法规或上级规定必须增挂外,一般应通过明确职责或变更单位名称的方式予以解决。

2、职责任务。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要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规定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界定,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属性特点,并与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

3、机构规格。事业单位的规格一般要比其举办主体的规格低一格,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规格要比事业单位低一格。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现行规格与上述要求不符的,要重新确定规范。

4、经费形式。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类别和职能属性合理确定,具体可分为财政拨款、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国家规定可以获取规费收入并实行管理费开支的,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财政拨款类。对承担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难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其经费形式确定为财政拨款。

财政补助类。对主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市场运作或运用自身条件开展有偿服务,能够取得一定数量的经济收入,但不足以抵补本单位经常性支出的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确定为财政补助。

自收自支类。对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通过市场运作,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开展有偿服务,获取比较稳定收入并能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确定为自收自支。

5、人员编制及结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根据其承担的工作量及内部岗位设置要求,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核定。凡国家和省有定编标准的,按照标准从紧核定;无定编标准的,要结合财力状况,本着从严从紧的原则,综合考虑单位性质、职责任务、工作需要等因素合理核定。对承担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其编制应从紧核定并适当精简;对承担公益职能的事业单位,其编制应严格控制在履行公益职能所必需的范围内,并要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对编制数与承担的工作量明显偏离的,其编制应予裁减。在清理规范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在重新核定事业单位编制的同时,要对其人员编制结构进行规范。以管理岗位为主体的单位管理人员编制不少于50%,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少于70%,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主体的单位工勤人员编制不少于50%。

6、内设机构。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应根据单位职责任务、内部分工和岗位要求综合设置,不宜过多过细,一般不设4人以下的内设机构。业务科室不少于70%。

7、领导职数。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应根据事业单位自身规模、工作任务等因素从严从紧配备,提倡党政领导交叉任职。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按照《阳泉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中的标准核定。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事业单位现有领导职数超过规定要求的,或单位需要撤销、合并的,在过渡期保留现有人员的相应待遇。

(三)分类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即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并按照行政机构方式运行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相应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公益三类。即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四)改革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依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进行改革。完全或基本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有行政编制或可以调剂行政编制的,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目前不具备划转条件的,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划转。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将行政职能收回行政机关。对一时难以收回的,依法予以授权或委托,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职能必须取消。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后,原事业单位机构进行综合设置,该归并的归并,该撤销的坚决予以撤销。今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目前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依法进行企业注册,撤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不具备转企条件的,作为过渡暂按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财政也不再以任何形式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拨付经费。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区域覆盖、就近服务、优势互补和精简效能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布局结构,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统筹规划机构设置。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财政予以保证,严格执行国家确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不开展经营活动,不收取服务费用;履行职能依法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能自主支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不同程度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提供公益服务取得的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其他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并依法纳税。

——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自主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和相关经营活动。根据需要,政府购买其有关服务。

(五)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配套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对事业单位的管理逐步从微观转向宏观,重点是管政策、管规则、管标准、管监督,逐步建立既能充分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又能有效约束其行为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事业单位的类别,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养老保险、财政投入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逐步探索新的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创新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政府“以办为主”向“以管为主”转变,让事业单位充分享有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法人。

1、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聘用合同管理制度,聘用制必须在编制内进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坚持科学设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逐步建立岗位分类管理、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和各类人员特点的具体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完善未聘人员安置政策体系。通过改革,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激活事业单位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3、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推进财政投入制度改革。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需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事业单位财产、债权、债务的管理,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采取经费全额拨付、按照项目拨付、购买服务、适当资助或给予其他扶持等多种方式支持公共事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与合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服务。

5、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监管,妥善做好撤、并、转事业单位的经费、物资、房地产等资产处置工作。要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登记、造册和债权、债务清算工作。要根据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国有资产划转、移交以及重新分配。

四、组织实施

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市和县区要统一步骤、同步推进。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清理规范(20XX年10月—20XX年6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要制定《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清理和规范的主要内容及理由,清理规范后事业单位机构名称、机构规格、经费形式、职责任务、人员编制、编制结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隶属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并于20XX年3月底前报同级编办,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定或报批。其中,市直全额、差额事业编制总量及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机构规格、领导职数要报省编办确认;县区全额、差额事业编制总量及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机构规格、领导职数要报市编办确认。

第二阶段:合理分类(20XX年7月—12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要提出《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意见》,包括单位的拟定类别、划分类别的理由及依据,于20XX年10月底前报同级编办。编办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进行认真审核、科学分类,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定或报批。

第三阶段:配套改革(20XX年1月—10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根据批准的事业单位类别和有关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组织实施财政配套改革,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着力推进上级已做出部署的文化体制、水管体制和勘测设计等单位的改革。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20XX年11月—12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对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进行认真自查和全面总结,并写出专题报告报市编办。市编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市直和各县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确保改革工作整体顺利推进,成立以市长、市编委主任为组长的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协调组,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协调组成员包括市编委组成人员和市纪委、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审计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协调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并组织实施改革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编办。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落实责任,务求取得实效。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是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调研,制定工作计划,及时了解和掌握改革动态,及早发现和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协同配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纪检、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组织部门负责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及时调整和配备;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配套财政政策,做好事业单位机构整合过程中国有资产清算、移交和债务清理等工作,并根据清理规范后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合理安排财政预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协助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做好人员的调整安置工作和涉及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审计部门负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强事业单位转制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做好机构变动单位资产划转处置等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相应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

(三)严肃工作纪律。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不得擅自定机构、定编制、提高机构规格、超职数配备干部、超编进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实施期间,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再审批新的事业单位。要严肃组织、人事、财经纪律,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不得突击提拔干部、评定职称、分钱分物。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3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我省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5号),结合江苏实际,现就分类推进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公益事业,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进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胆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整体配套衔接,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目标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前,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具有江苏特点的公益服务体系,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前。

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是:20XX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2015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二、工作任务

(一)按照社会功能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在前期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明确事业单位分类范围,规范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严格事业单位分类程序。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

(二)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完全或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依据。

对已认定为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其他职责剥离后,在规范和调整其行政职能、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改革中涉及行政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依照现行机构编制、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按照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的改革方向和管理要求,今后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三定”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时,原则上不再授权或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

(三)积极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1.加快推进转企改制。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周密制定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鼓励事业单位转企的同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依法组建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转企改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2.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为平稳推进转企改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企改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方面,转企改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和省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转企改制前参加工作、转企改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企改制前已退休人员,转企改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有条件的转企改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深化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1.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公益事业的统筹规划,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重大社会公益项目立项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对接,为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事业留下足够空间。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整合职责功能相近的事业单位,提升公益服务能力。优化事业单位层级分布,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省级主要举办承担全省性、示范性或者跨区域、跨流域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2.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任。

3.规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贯彻落实《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推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用好用活现有编制资源。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等综合约束机制。加快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公益性职责履行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探索对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

4.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管理。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照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根据改革进程,不断探索完善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类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和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7.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研究并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8.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9.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五)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1.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益服务需求。

2.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公益服务,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把公益服务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公益服务。

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国(境)外资本,以出资创办、入股联办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兴办公益事业,或通过捐赠等形式参与公益服务。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采用政府购买、合同外包、特许经营、投资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疗、科技、教育、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等公益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

(六)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对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事业优先保障。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财务收支状况等,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3.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三、组织实施

(一)健全领导机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方向,加强组织领导。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审议改革政策,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改革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编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的改革负总责,要抓紧建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办法,并抓好组织落实。

(二)加强协作配合。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机构编制、组织、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所属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政策规定,继续推动行业体制改革。

(三)积极稳妥实施。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按照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注重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平稳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严格遵守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和财经纪律,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加强新闻宣传,把好宣传口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要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第4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5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及省编委有关安排部署,为切实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稳步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改革、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制订不同的管理办法。事业单位改革按计划、分步骤、分行业稳步推进,市、县区分级负责组织实施。

——坚持明确职能、准确定位的原则。依据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明确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各事业单位的职能职责,准确界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明确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事权界限,实行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分开、事业单位与企业分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公共事业,逐步推行管办分离,实现政府部门由“办事业”向“管事业”转变。

——坚持政策配套、协调推进的原则。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法人治理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等配套措施相结合,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执法改革、后勤服务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实施公务员法工作相衔接,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强化监管,完善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的原则。始终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别轻重缓急,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注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内容

(一)开展清理规范

在对现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情况等基础信息进行认真核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组织对事业单位资源进行统筹清理。未按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擅自设立的,原承担职责任务已消失、划转或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消失的,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批准设立两年以上未正式组建或未开展工作的,等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机构设置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服务对象单一、社会效益不佳的,职责相同相近的,任务严重不足的,等事业单位,打破条块、部门界限,予以整合。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暂保留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重新规范其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职责任务、机构规格、经费来源、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和人员结构等事项。

(二)合理确定类别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具体分类目录另行制订。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并按照行政机构方式运行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已经实现或经过相应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这类单位具体划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划入公益一类;面向社会提供非义务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三)分类推进改革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原则上是逐步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对有法律、法规授权并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剥离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划归其他机构或社会组织后,暂予保留;对无法律、法规授权,但按规定履行行政委托(含党委部门委托)手续后承担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暂维持现状;对既无法律、法规授权,又未依法履行行政委托(含党委部门委托)手续而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其职能收归行政机构或党委部门,机构予以合并或撤销。此类事业单位承担的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及鉴定、仲裁、评估、认证等职能,逐步剥离划归其他相关机构或社会中介组织。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今后,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再批准设立新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原则上是逐步转为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谋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由市场配置资源,条件成熟的,直接转制为企业,注销事业法人资格,核销事业编制,并依法进行企业登记注册。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不超过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转企改制可参照国有企业改制的办法,打破所有制和地域、行业、隶属关系界限,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兼并或转让国有产权等方式进行。鼓励非国有单位、个人参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企转制。转制为国有企业的,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行管理。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强化公益属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机构设置,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的公益服务。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控制,其宗旨、主要任务和业务范围由事业登记管理部门确定并严格监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证;履行责任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募集的基金应规范管理,并严禁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要根据其工作任务科学设置机构,合理核定人员编制;这类单位所需经费由政府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单位业务特点和财务收支状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投入;其公益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由政府规定,其他业务活动项目与收费标准接受政府指导;其服务质量执行相关标准;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纳入单位预算。

篇四: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2015水利机构人员调研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1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1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正式职工2022人,其中干部329人,固定工573人,合同工1007人,集体工113人;现有离退休人员264人,专业技术人员53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51人,初级职称482人;有管理运行人员1142人,综合经营人员768人(包括工程局、招待所、水电站),其他112人;有本科以上学历67人,大专学历313人,中专学历429人,高中以下学历1213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各水管单位的性质划分尚不明晰,权责尚不明确,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务并存,单位自主权范围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

2、由于种种原因,使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人员总量过剩,结构性人才缺乏,导致单位经济负担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3、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损耗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

4、管理粗放,工程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五是水价没有按成本核定,收取困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部分单位经费困难,出现亏损,人员工资难以保证。

5、目前参照执行的企业参保政策很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参保实际。同时,参保人员退休后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没有真正实行参保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增加了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这部分人的管理。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各项保险政策的落实,应尽快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及人员缴费的基数依据,进一步规范参保程序,确保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失业等相关保险的落实和退休后各项费用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三、意见和建议

1、事业单位的定性问题

根据国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凉州区水利系统的特点,将水利系统各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类单位。这样一来势必有一部分单位将定性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一部分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某些机构(如水库等)也将定性为纯公益性。定性为纯公益性的单位或机构的人员定编后将由政府财政承担其工资和办公费用,增加财政负担,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批准?水利系统的其它单位(如电站等)非公益性单位是否将推向市场?如果是这样,这些单位将面临各种税收等负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因为这些单位实际上已经在负债经营。政府能不能给予这些单位优惠政策。

2、老职工提前退休的问题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竞争上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一部分老、弱、伤、残等职工无论在年龄、身体、文化素养、能力等各方面都属于单位内部的弱势群体,无法与年轻职工在同一起点上竞争上岗。因此,这部分职工能否按照武威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武市事改办[2015]001号《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退休人员工资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提前退休。或者放宽到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满30年的干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女满50周岁的干部(或女满48岁的工人),且工作年满20年,经本人申请,可提前退休,作为改革时分流人员的一种有效途径。

3、定岗定编问题

水利系统的岗位编制可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二○○四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但是我区水利系统多年来为政府分担就业压力,接纳了大量的复退军人和大中专学生,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给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借这次改革,按照上述《定岗标准》,对水利系统各单位进行全面定岗核编,并在今后适当控制水利系统人员的无序膨胀,使水利系统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组织改革领导机构的问题

篇五: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2016给政府领导的邀请函

给政府领导的邀请函

尊敬的孙亚明镇长、徐杰主任以及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领导:

你们好!

首先感谢你们对上海国际汽配贸易中心市场发展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业主大会筹备作的关心和指导。我们向镇领导汇报一下首届业主大会的筹备情况:

业主大会筹备组决定于2016年2月3日召开首届业主大会并成立业主委员会。

一、时间:2016年2月3日(星期六)早上9:00

二、地点:上海天山电影院三楼4号厅(天山路888号,近娄山关路口)。

三、业主大会议事内容:

1、请安亭镇领导讲话

2、讨论通过《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议事规则》

【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3、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

4、业主认为有必要讨论、决定的其它重大事项;

我们诚恳希望镇领导对以下工作给予支持:

1、我们希望镇领导在会议开始阶段给我们介绍一下嘉定区、安亭镇对我们汽配市场的规划、发展思路,目前所取得的进展,以及需要我们业主做哪些配合工作。

2、2月3日会议当天,我们也邀请了一位汽配行业中熟悉市场运作的资深职业经理人,希望能和镇领导单独交流一下他对我们市场经营汽配业的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我们特诚恳邀请镇领导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首届业主大会,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特此感谢!

上海国际汽配贸易中心首届业主大会筹备组

2016年1月29日

给政府领导的邀请函 [篇2]

尊敬的___________女士/先生: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也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重庆已经驶入快速发展轨道,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已崛起为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

为加强同美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重庆市人民政府定于______年___月___日(周四)上午______:______在美国洛杉矶千禧酒店举办“重庆洛杉矶经贸合作恳谈会暨签约仪式”,会后提供午餐。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先生将在会上就重庆投资环境及中美经贸交流与合作发表演讲,并见证签约。

诚挚邀请您和您的同事届时莅临。

活动细节:

时 间:______年___月___日周四上午______:______

地 点:______

地 址:______

主 题:______

主办单位:______

协办单位:______

承办单位:______

议程安排:

1、______致辞;

2、______致辞;

3、______发表演讲;

4、______发言并互动问答;

5、签约仪式;

6、午宴。

给政府领导的邀请函 [篇3]

尊敬的______________:

在新春到来之际,我们诚挚的邀请贵单位出席由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中央国务院32个部委百名老部长、知名企业、社会名流参加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友好文化节人民大会堂驻华使节、老部长新春联谊会”。课题研究涉及:二税合一课题、节能减排课题、环保、水利、交通、旅游、三农、产业集群、区域招商引资等各个领域,是一次与各国驻华使节、部级领导深层研讨、面对面交流的极好机会,为促进本行业宏观发展,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原动力。

会议主题为:联谊、团聚、交流、合作。请备好500份交流名片与相关课题。参加本次大会。因名额有限,每单位只限2人参加。详见大会文件及回执表。(款到领取请柬)

本次活动五大亮点:

一、中央电视台四套全程播出,春节期间播出,收视率最高

二、活动于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宴会厅举行,千人聚会,联谊互动,效果最好

三、聚焦世界百余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中央、国务院32个部委近百名新老部长集中团拜,多种资源整合,平台最大

四、节日期间,境内外媒体集中聚焦,万众瞩目,焦点最亮

五、政府形象展示、战略合作、政企合作、招商引资,时机最佳

______________组委会

______________合作委员会

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篇六:副科级公益一类机构
2016工作交流邀请函

工作交流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朋友:

由xx-x股份有限公司和百色行知共同举办的《百色首届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展示和论坛》于1月23日(周六)在平果大酒店举行!

主要议程:上午在平果城北路115号(工商局对面)进行百色金锁匙管理软件有限公司开业活动!(光临者皆有礼物和多重优惠活动见新平果网站和广西会计电算化网站等);

下午1:30始在平果大酒店举行管理软件解决方案论坛!届时主要有xx-x股份有限公司专家4位和xx-x平果红旗金牌成功用户8大资深会计师、财务总监、企业家及主管上级4位领导进行深入和精细化的实战管理演讲!更有多重现场互动和现场抽奖!

特此邀请所有平果用户朋友、方便到平果指导的所有朋友及您在平果的企业家、会计、经营、物管、生产、人力资源、办公室、信息主管等朋友亲临会议现场指导! 红旗金牌用户和现场签约的企业领导将在会后直面与xx-x总部资深专家园桌交流! 谢谢!

咨询电话:xx-xx

工作交流邀请函 [篇2]

同学:

您好!我是20xx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缘(世园),让我们走在一起”两岸学生使者交流活动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周为老师推荐说贵校学生才华横溢,积极优秀,因此组委会衷心邀请您和贵校学生参与此次两岸学生使者交流活动,让贵校的学生们能够代表贵校及贵地区同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们进行交流,传播两岸情谊。

本活动是20xx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为传递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核心理念,将“绿色引领时尚”精神推广至青年学子,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进一步推广给学生们而组织开展的。

参与形式非常简单,同学们只要登录活动官网 xx-xx上传作品,即有机会成为两岸交流使者,世园会将提供交流的全额经费支持,让大学生能利用此平台去台湾、访西安,与全国及国际留学生们交流。活动不限制参与学生背景,并鼓励所有学生能通过网站参与活动。

网站针对学生,分为时尚好玩个性化的三个板块:花语祝福,花与生活,花于潮流,任选一种参与即可。参与方式活动快速简单,三分钟内便能完成。这是一个发挥创意,展示当代大学生才华的平台。参加活动不仅有机会获得两岸交流,其作品还有机会收录入科学松鼠会与头脑风暴主持人袁岳先生明年将出版的《身边的植物》一书,优秀t-shirt作品更将成为两岸交流使者的统一服装。

非常希望您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同时也希望能帮忙在贵社团及学校对本次活动给予支持,在学生中对“是缘(世园)让我们走到一起”两岸学生使者交流活动进行宣传,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本次活动介绍请见附件,如需要宣传海报或纪念品,欢迎随时联系活动组委会。

工作交流邀请函 [篇3] 尊敬的各公益组织:

公益路上,因为坚守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丽,因为相信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因为感受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我们执着前行!有云曰“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有时亦避免不了困惑和纠结。由日照爱心联盟和莒县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办的主题为“公益---爱心正能量,联盟你我他”的第二届全国公益组织论坛交流会将于2016年10月23日—25日在山东日照莒县举行。

为加强公益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展示各机构的工作成果,提高志愿服务化水平,拓展公益组织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壮大发展,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进步。来这里,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机构在注册、规章制度、志愿者管理、项目策划、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经验和问题,让我们加强组织之间的联系,团结起来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论坛交流会具体信息如下:

一、论坛时间

10月23—10月25日(10月23号下午报道)

二、活动主题

公益---爱心正能量,联盟你我他

三、论坛地点

莒县民政局东-社会组织创业园3楼

四、主要内容 (一)流程安排:

<1>.10月23号下午报道;报道地点:莒县民政局东-社会组织创业园3楼

<2>.10月24日8点58分举行成立大会、由相关部门领导讲话、致辞。成立大会后合影留念。

<3>.公益论坛峰会交流:麦子、老蓝等相关公益人与大家分享交流。

<4>.10月25号上午莒县浮来山风景区自由活动,下午回程。

五、有关要求

1.每个组织邀请1名代表参与。交通费用自理。吃住由主办方承担。

2.超出人员自行安排或者由主办方给安排、费用到场按照实际情况缴纳相关费用。多退少补。

3.日照当地公益组织不提供食宿。交通自理,请理解支持。

4.与会人员请注意自身安全。带好相关物品,便于交流。

5.请有意参加的组织或个人将《论坛报名表》电子版于10月22日中午12:00前发送至邮箱#url#。

联系人:

杨支华##qq

371926383

联系电话:

0633-8857885;15306331876##(全天候)

第二届全国公益峰会群号:225906195 邮箱:

#url#

2016 年10月13日 工作交流邀请函 [篇4]

*****银行“三农”工作交流会邀请函 尊敬的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

***全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会议在******顺利召开更加坚定了我行服务三农的决心,根据会议精神,要求我行在立即在县域范围内展开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加大支农服务力度,持续推进涉农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目前,我行对县域内农村经营主体信息收集还不是很健全,为了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所以我行计划在6月18号下午****点邀请各涉农部门参加我行组织的“三农”工作交流会,意在加强对农村经营主体的认识,为更好的服务“三农”奠定基础。

本次会议将邀请财政局、农业局、蜜桔产业局、商务局、林业局等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围绕以创新投入机制促发展,以促进三农发展增和-谐的主题,就我县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环境、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农业产业投资的趋向与策略、现代农业企业融资创新的内容和实际操作方法等作探讨和沟通,希望贵单位能出席。

*********支行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八日

工作交流邀请函 [篇5]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我院同学在校里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不知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你是否了解这样一个假期活动呢?

本次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部举办的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交流大会,旨在向学弟学妹们介绍社会实践的相关知识,激发大家的实践热情。同时我们将邀请多位优秀的社会实践达人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希望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今后也能做出一个高质量的实践活动。

只要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只要你有团队精神和责任心,只要你愿意牺牲自己的假期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你,就是下一位实践达人!! 会议时间:本周三下午1:30

会议地点:

与会人员:大一年级全体同学

与会嘉宾:1.刘钊熠 动物医学学院学生会秘书长

2.袁 庆 医硕081班 实践积极分子

3.徐多麒 动药091班 实践积极分子

4.

5.

6.

会议流程:1.社会实践活动简介

2.实践积极分子经验交流

3.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暨优秀社会实践团队颁奖

4.现场观众互动

5.嘉宾点评

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部

2016年10月8日

工作交流邀请函 [篇6]

(存根 ______号)

为了加深学校间的交流,更好校际交流邀请函(______号)的促进教学工作,我校邀请您在___月 为了加深学校间的交流,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我校邀 日__午在我校举行校际交流活动

暨年级 敬请光临指导为盼!

______小学

______年___月___日 请您在 年 月 日___午举行到我校举行校际交流活动暨公开课教学。 敬请光临指导为盼!______小学 ______年___月___日

  • ·副科级宣传员(2016-08-26)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党工作任务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