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31    阅读:

篇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 沈志勇

如前文所述,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客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加工层次低、产品不达标、农业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水平低等等问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很多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

此外,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部分地区的一些质量和单产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农产品,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农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国外大量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将会挤压部分中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问题,加重流通渠道的压力,引起国内市场一些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影响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中国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农业用地将会被蚕食。中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满足巨大人口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怎么办?中国农业的未来在哪里?

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

面对差距和挑战,我们别无选择,还是应该坚定不移的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把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组织起来,依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决定主导产业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把分散的农户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从而有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即能发挥个体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把农业企业在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集于一体。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使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以及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使农业大规模地应用科技有了现实的可能。它能更好地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先进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农民科技素质,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能突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实现生产要素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臵,从而给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发展后劲,最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或特点

未来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呈现以下的特点或趋势。 市场化趋势。所谓市场化,从狭义上说,是指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其产量。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农业生产、流通、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需要紧紧把握市场的脉搏,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和安排生产。

专业化趋势。所谓专业化趋势,一方面是指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二是农业企业不要盲目贪大求全,而是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从而才能够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规模化趋势。规模化和集约化是针对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而言的。因为目前中国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不仅使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而且使很多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得不到推广和普及,等等。总之,分散经营是掣肘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规模化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集约化趋势。集约化是针对粗放农业而言的。因为农业的利润率相对偏低,因此如何资源利用最大化,用最少的资源或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和收益,这是集约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应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深加工趋势。比起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的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或水平还很低,因此,农产品深加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农业企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确保口粮、饲料用粮和种子用粮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粮食深加工。

标准化趋势。所谓标准化趋势,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对食品的安全、卫生、营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农产品质量必然要优化升级,达到各项质量标准。因此企业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积极进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等等。

信息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它极大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相比之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武装和发展我们的农业,这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

生态化趋势。所谓生态化,就是指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环境表示了严重关切,如何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投入资源能源少,各种资源利用率高,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多,而废物最少,污染最轻,甚至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篇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长足发展。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86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45家,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4.1亿元,利税2.2亿元,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利税1.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11%和55.7%,在徐州市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一名。主要特点是:

(一)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作用不断显现。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数量多。截止到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5家,其中沛县华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徐州海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迈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二是规模大。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3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29家,5000万元—1亿元企业33家,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三是带动能力强。2007年我县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6.5万户,带动生产基地30万亩,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获得的收入达1亿元以上,户均收入达2000余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出明显作用。

(二)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得到加宽和延伸,辐射和带动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如徐州海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原有肉鸭产品加工的基础上,又新上了与之配套的种鸭厂、孵化厂和年产20万吨的饲料厂,从而发展成为集种鸭饲养、鸭苗孵化、饲料加工、技术服务、肉鸭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在发展肉鸭养殖产业时,大力推进“公司+标准化基地+农户”的定单养殖模式,对肉鸭养殖基地实行“五统一”管理,既保证了鸭源质量,又确保了农户养鸭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双赢”。这些企业产业链条的不断拉长和基地的巩固发展,为我县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发展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特别是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近年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制定保护价格,减轻了农民的风险性,增加了农民种植和养殖的信心,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的货源。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四)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品牌。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努力,汉戌堂狗肉、旭契牌大米等一批老品牌扩大了影响,并逐步涌现了旺达牛蒡酱菜系列、大丰罐头等一批新品牌。大多数品牌都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1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9个。

龙头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示出了运行中的问题。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外向度低。二是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利益联结机制需进一步规范。

下步工作措施:

1、努力提高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将龙头企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和龙头企业发展规划,明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工作水平。加强指导和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信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统计监测,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2、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提升抗风险竞争力。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企业该享受到的政策都能享受到。同时,要帮助龙头企业出点子、想办法,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每年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作为龙头企业的奖励奖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中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

3、围绕壮大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着力提升规模竞争力。围绕我县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群体。既要扶大扶强,着力做大做强一批重点骨干龙头企业,也要关心支持中小型、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体现特色,形成规模,尽快发挥集聚功能,带动和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

4、不断完善利益联结和组织形式,着力提升机制竞争力。教育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树立"农民兴、企业兴,基地存、企业存"的观念,不断完善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加快基地建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快骨干企业基地建设步伐,带动农民增收。引导龙头企业基地推广良种良法,重点引进推广高产、优质、专用、多抗品种以及配套技术,建立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体系,加速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进一步发展、规范"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放眼长远,确定合理的利益指标,逐步建立和推行对农户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大"农"字头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积极融资,广泛吸纳"三资"的投入。大力探索农业"走出去"发展的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市外、省外乃至境外发展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5、注重科技进步和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从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密切合作,努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做精做深,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产品的技术竞争力。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按标准化组织生产。重视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尽可能多地取得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通行证。强化品牌意识,重点以一批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大的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品牌群体。对已获得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的,搞好深度开发,包装出新,提高档次,形成规模。

篇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2015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步工作思路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常委:

根据市政协安排,现就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着眼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进入2015年后,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势产业和产品资源,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关于培育壮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办法》,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推进和考核奖惩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15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15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

三是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构筑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载体,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扶持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会为主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重要举措。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的意见》,明确了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加快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0多个,其中管理比较规范、运作效果比较好的农村专业协会达到1010个。

篇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2015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市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的调研,提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作用,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建议

为加强市级龙头企业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组织检查组对市级8户龙头企业2015年度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结合企业现状,就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基本情况

我市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根据2015年市政府要求,经市农业局、市乡镇企业局考察调研、评选后,于2015年初确定的。这8户龙头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经济特色,产品品质较好,有的产品拥有专利技术,有的产品在全国性的评比中获得金奖,如:市金桥食品有限公司“毛大”牌苦荞饭和姜茶获201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金奖,苦荞饭获国家专利;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明”姜茶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商检局出口认证,该企业2015年3月还被中国农业银行、国家扶贫办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六枝特区种子公司与省农学院联合开发生产的“西山”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七个品种已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六枝特区粮食加工厂的“滴水滩”找文章到范文搜网-

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引导市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用、先进设备引进以及原料基地建设,扩大生产和销售,使我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5年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共113万元用于补助扶持8户市级龙头企业。

通过查阅账目,实地检查生产车间项目改造建设、项目基地生产建设情况,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8户龙头企业扶持及改造项目已完成和基本完成的有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通过项目实施,6户龙头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在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一定提高。项目资金未下拨到位、项目未启动的有2户,分别是:钟山区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盘县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安排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已由市财政于2015年12月拨付到位,龙头项目扶持资金5万元通过市农业局下拨到钟山区农业局后,由于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欠钟山区农业局设备款5万多元和奶牛基地鲜奶款2万多元,钟山区农业局未将资金下拨到企业。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由于技改项目资金未筹集到位,技改项目没有启动实施。至检查日止拨付到位的10万元技改项目补助资金在企业财务账上;市安排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专项资金8万元通过市农业局已下拨盘县农业局,但至检查日止,资金仍滞留在盘县农业局账上未使用。

三、我市龙头企业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资产总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户,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的也仅有2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部分企业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

三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辐射面不宽,市场制约因素明显。

四是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还不高,个别企业产权制度尚未明晰;企业财务管理普遍较为混乱,帐簿不健全,会计信息不真实,核算随意性较大。

五是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企业与基地和

篇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2015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_[实习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县委、政府: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2、畜牧业产业情况:(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2)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产值240万元。(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3、林竹业产业情况:(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1)龙头企业: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④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00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6、协会和基地: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 (二)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 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户,养殖业25户,加工营销业38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户,其它59户。(三)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1.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123881人,纯收入30289.58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2.2015年1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人,纯收入6385.2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四)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亩,其中:耕田55276.6亩,旱地32357.5亩,自留地13235.2亩,开荒地1488亩;撂荒地102亩。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亩,人工草场13986亩,青贮2955吨。二、存在的问题: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规范。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6. 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三、建议和对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2. 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根据县上提出的“八个一”工作要求,每个乡都必须至少落实其中的“一乡一校”,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需求说了算,我们要到市场上去选产品,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具体讲,茶叶产业化、林竹产业化

篇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2016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在做好土地流转,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涉农企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突出机制创新,培育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农民队伍,造就了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进了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之路。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发展各类涉农龙头企业55家,组建农民合作社400家,有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40个、各类专业大户2776户。全县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05个。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实做强。我县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平台,通过精心包装农业项目,积极引进外地客商,引导本地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向农业产业开发,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资产上千万的10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特别是金农米业集团成功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了我县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突破。2016年,龙头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28.8亿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二是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2016年4月,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该联社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在原有的17家合作社、龙头企业、经营服务部等基础上创建而成,有效地改善了当前合作社生产单一、经营粗放、服务环节脱钩、经济效益较低等现状,为农民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机械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联社现有成员3286人,建立种养基地583个,实现双赢利润8000万元,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农民合作社的迅猛发展,将千家万户的农民有序带入产业发展轨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我县共有农民合作社4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2家,登记入社农户3万户,带动农户4.9万户,建立基地14.5万多亩。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先进县。三是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蓬勃兴起。在劳动力加速转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和推动下,我县种养专业大户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种养大户大量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日益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种粮大户186户,其中百亩以上85户;养殖大户1000多户,其中万头以上4户,1000头以上110户,500头以上433户。一些种养大户在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化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模式已转为家庭农场模式。这种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经营特点。四是新型职业农民绽放异彩。我县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为培育对象搭建项目对接、技术信息、行业交流、融资等四大平台,有力地推动全县农业企业、种养大户规模化发展。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为平台,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技能型、管理型和专业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农业大军的“领头羊”。几年来,共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次。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既增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又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持续动力。日前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成为全市入围的4个县市区之一。

2、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农技推广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创新机制,已全面完成14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0%覆盖。现有基层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54名,涉及粮油、种子、蔬菜、茶叶、果树、畜牧,土肥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等专业。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检疫防控体系,其中设立了14个乡镇防疫检疫站,选聘了61个防检员,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做到定岗、定编、定人。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达到免疫密度100%目标,有效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做好免疫物质调拨,组织开展免疫技术培训等措施,实现动物疫病监测全覆盖,全面保障了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坚持农产品品质和数量并举,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并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形成了培育、发展、检测、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打响了“三辣”、“桃苑金猪”、“鱅”等一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县拥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6个。四是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着力引进发展了百亩锦江农产品物流中心、恒龙物流、和达天下物流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大大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拓宽与乡村消费相匹配的农贸市场、农资超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渠道,继续实施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构建一体化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激活了农村消费潜力。

3、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推行土地流转新机制。我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推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单一的农户之间流转向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共同参与流转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我县共有耕地总面积38.57万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1.7万亩,涉及农户近万户,流转率达33%;林地面积103.5万亩,流转面积26.87万亩,流转率达25.96%。土地流转后的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有力地解决了农村有地无人种、有人没能力种、有地无技术种等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创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网络。2016年,我县就设立了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在14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置了咨询和综合接件、信息服务、农村产权流转审查办理、金融服务和纠纷调解等窗口,主要办理信息发布、组织交易、成交备案、代办登记、融资服务等业务,为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化。三是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今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来,我县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由县领导任团长,从县直各单位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为成员,组建了14个驻乡工作团,全力指导协助村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责任落实制。目前,已完成全县14个乡镇、186个村、1614个村小组、68794户农户的测绘,确权面积达38.57万亩,下一步等待市里软件安装并着手进行数据录入。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肯定,人民日报于8月24日对我县在土地确权方面的做法、成效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报道。四是推动农村融资体制改革。我县积极探索金融机构改革新途径,组建了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引进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通过银保合作、银企合作、银政合作,积极拓展业务空间,缓解农户和涉农企业资金难题。今年8月份开展的“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工作,是当前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撬动金融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既是一种探索创新,更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对广大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是“及时雨”,是“雪中送炭”。我县迅速行动,成立领导小组,进行调查摸底,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并向农民合作社倾斜。自我县第一批1个亿的信贷计划批复下来后,省500万、市250万和县500万的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部门与合作银行也已签订协议,放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此举极大的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了融资资金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切实解决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困难问题,促进了新型农业主体做大做强。

二、三个共性

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来看,有以下三个共性:

1、规模化。适度规模化,是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开展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没有规模化就不能保证足够的收入,没有足够的收入就不能保证新型经营主体的稳定性。我县已流转的水田面积达11.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3%;已流转林地达26.87万亩,占总面积的25.96%,且流转的水田、山地大多集中在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规模经营效率明显显现。比如,九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芦洲乡建成了一个全省最大、连片面积达1.1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公司以每亩90元租赁农民土地和雇聘当地农民等方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今已种植花卉苗木4.5万株,发展花卉苗木基地3万余亩,辐射带动农户2.6万户,成为我县首当其冲的花卉苗木富民产业龙头企业。

2、专业化。当前我县基本生产模式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但实践证明,社会化服务必不可少。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我县已建成14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0%覆盖。现有基层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54名,涉及粮油、种子、蔬菜、茶叶、果树、畜牧,土肥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等专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3、标准化。举例来说,作为粮食大县,我县在推行高标准农田、粮田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生产资料投入、整地、播种、育苗、栽培、灌溉和收割等生产全程都推行标准化。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机制,坚持农产品品质和数量并举,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并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形成了培育、发展、检测、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打响了“三辣”、“桃苑金猪”、“蒙山猪”等一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县拥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6个,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升级。

三、四点体会

在发展过程中,我县根据现状,不断进行创新摸索,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主要有四点体会:

1、要从制度上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农民需要政策激励,更需要制度公平。我们的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仍存在重大制度缺失,土地收益分配明显是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民得到的太少。要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要通过产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权利(包括排他的使用权、独享的收益权及自由的转让权),使农民感觉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一是坚持农民主体,推进土地确权。近年来,虽然我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但农业生产经营“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靠天吃饭”落后意识仍然存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迫切需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人。要依法稳妥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确保合同、证书、地块、面积“四到户”,清晰产权归属、强化物权登记管理,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权利。通过产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使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是确保土地流转的关键。今年我县开展了整县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由县领导任团长,从县直各单位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为成员,组建了14个驻乡工作团,全力指导协助村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责任落实制,确保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以土地流转为主要业务的农村产权市场体系,是保障土地管理机制创新、规范、平衡推进的关键。我县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县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让市场发现农村产权价值,实现农村资源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引导农村“三资”资本化进入流通市场,切实破解农村“三资”入市难、流通难、增值难、议价难问题。探索建立土地信托公司,引导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个人将合法拥有或具有处置权限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信托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使农民收益由过去的单纯收租金变为“基本地租+浮动效益”。积极完善交易流转、抵押登记、处置变现等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切实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和抵(质)押贷款提供配套服务。建立土地增值评估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探索建立农村闲置宅地置换、流转、退出机制和农村闲置宅基地综合治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偿使用机制,努力在土地资源自由流动、集约使用方面积极突破,把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

2、要引导土地、政策、资金、人才向新型农业主体靠拢。一要引导土地向新型主体流转。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确权,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服务平台和经营纠纷调处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鉴证和合同备案制度。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广租金动态调整、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法,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要引导资金向新型主体流入。培育农村“内生”的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完善“龙头企业十农户”、“基地十农户”的贷款担保模式,解决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难的问题。三要引导人才向新型主体聚集。深入实施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创业培训、市场指导、资金支持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农业、扎根农村。

3、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取得农村融资新突破。融资难题是个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难、费用高、网点少”。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一是转变观念。金融部门要与时俱进开发更多适合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产品,土地、房屋、农产品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资产,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静态资产,为农村金融抵押担保提供支撑。二是培养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培养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农业贷款关键是担保,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专门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提供贷款担保。推广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发挥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作用,调剂农户间资金余缺,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解决融资难题的能力,成为农户与金融机构搭建融资的桥梁。三是创新贷款品种。开展农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质押,探索农业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的新途径。进一步增加抵押贷款品种,盘活农民土地资源,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村类知识产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服务,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方式、实物抵押方式、资金发放和结算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开辟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新渠道。四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网点下延,在居民多的大村增设网点,对偏远村和人口少的村点增设村级金融服务站。五是完善农业保险机制。需要继续深化农业险种改革,不断完善现有险种与理赔机制,更加有效的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撑,让保险为农业的发展遮风避雨。除水稻、油菜、棉花、能繁母猪等险种之外,要发展农业保险新险种,将优势特色农产品等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扩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同时进一步扶持农业商业保险的发展,实现双赢双保险。

4、要采取有效举措保障新型农业主体经营权益。一是规范准入门槛。要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的准入门槛,防止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假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切实保障真正经营者的权益。二是强化风险防控。主要包括金融风险、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应该从金融、生产技术、产业链、农业保险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健全机制,降低风险系数。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农企合作、银企合作,破解货款难题。三是加强扶持力度。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倾斜方面,上级部门还要加大对新型主体的扶持力度,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将农业补贴新增部分和涉农项目向新型主体倾斜。如出台金融、科技、产业、社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机制和扶持体系极为重要。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