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6    阅读:

六坝乡扶贫开发实施方案(2013-2015年)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第一篇

六坝乡扶贫开发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永昌加快发展的意见》、《永昌县扶贫开发三年规划》及县委、县政府《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永昌县加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今后三年我乡祁连山沿线山区“插花型”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消除我乡贫困问题,努力实现2015年与全县、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根据省、市、县各项扶贫开发意见要求,结合全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六坝乡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辖12个村86个社,有3504户12962人,总耕地面积97954亩,属河灌区,干旱缺水、自然条件较差,是全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201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6603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1007元,2012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026元。2013年我乡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9758万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8122元,比上年增加1519元,增长23%。2012年底全乡人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有865户3852人,占总户数的24.7%,总人口的29.7%。特别是被列入全市32个沿祁连山浅山区重点扶贫开发村的南庄、八坝、九坝、团庄、下排5个重度贫困村,自然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共有贫困人口3043人,占全乡贫困人口数的79%。

致贫原因主要有:

一是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力,观念保

守,不愿接受新技术,安于现状。加之大多数贫困户都是因病、因灾致贫,自身“造血”功能差,脱贫难度较大。

二是贫困群众抗御风险能力低。由于农业基础差,经济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贫困人口自我经济积累少,一遇到较大自然灾害,贫困户又重返贫困之列。同时,由于我乡干旱缺水,农业生产受水资源制约的因素较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三是贫困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尽管我乡特色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再加上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贫困户由于缺乏资金技术,除种植上的收入外,主要依靠打工赚钱,增收渠道比其他有项目有积累的农户少,导致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2014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永昌县加快发展的意见》和《永昌县扶贫开发三年规划(2013-2015年)》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与全县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培育三大产业(玉米制种、日光温室、舍饲养殖),抓好六项工作(特色农业、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设、劳务输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的“136”工作思路,深化“双联”行动,推进扶贫开发,努力提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构建扶贫对象增收长效机制,确保到2015年基本消除贫困,为与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扶贫目标

到2015年末,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达到138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3%,达到12288元,全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现在的

2026元增加到5559元,年均增长40%以上,增幅高于全乡平均水平,确保全乡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有效保障,使重度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和致富项目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村贫困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基本消除贫困。

三、主要任务

针对我乡目前发展现状,坚持走好“五条路子”,切实做到高效节水、舍饲养殖、规模经营、劳务输转、异地新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扶贫开发的关键因素和突出问题。

—坚持走高效节水的路子。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将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革命性的措施来抓,着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面积推广蓄水池建设、滴管、喷灌等节水设备,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坚持走舍饲养殖的路子。坚持把发展以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以千家万户散养为重点的舍饲养殖业,鼓励农户搭建养殖暖棚,修建养殖小区,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坚持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新模式,鼓励和支持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进行较长期、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流转,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实现既增加农民土地收益、又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双赢目标。

—坚持走劳务输转的路子。坚持外输与内转相结合,加大组织引导和培训力度,动员35岁以下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通过培训向省内外

输转,成为离土离乡的产业工人,减少新生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坚持走异地新建的路子。积极探索自然村撤并的有效方式和运作机制,自然环境较差、比较偏远的村实施整村搬迁,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这一民生工程,鼓励群众向交通沿线、乡镇周边集中,向中心村、村庄规划点集中,向产业园区集中,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四、重点工作

(一)增收产业培育项目。一是大力发展设施种植。立足六坝干旱缺水的实际,农业发展继续坚持走“精耕细作,高效节水,规模经营”的路子。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设施农业,按照设施农业发展和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要求,继续抓好日光温室示范园区续建工程,提升园区发展水平。2014年力争在园区新建日光温室100座,并配套完成滴灌设施,架设自动卷帘机,引导七坝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利用六坝村六社耕地2000亩及蓄水池的优势搭建1000座塑料钢架拱棚。积极争取林业局支持,启动八坝村间歇旧棚20座、下排村间歇旧棚60座,争取立项种植葡萄示范棚80座。在八坝村示范点连片种植日光温室100座,流转八坝村3、4、6社土地1400亩,2014年搭建夏季塑料小拱棚300座,2015年搭建夏季塑料小拱棚400座,并配套滴灌设施,打造八坝、下排高效节水农业示范点。同时,引导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完成投资2000万元的年产6000吨蔬菜保鲜、加工、储藏生产线建设项目,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使我乡设施农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到2015年底,日光温室和塑料拱棚产业带动农民净增收500元以上。二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加大草食畜牧业发展力度,每年新建养殖暖棚300座以上,并将养殖暖棚数量向5个贫困村倾斜,保证5个贫困村1334户农户家家建有养殖暖棚,基础母羊

存栏20只以上。每年新发展基础母羊3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100户,年饲养量1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20户。2014年建成下排村养殖小区、七坝村养殖小区,2015年利用玉宝村小学旧校舍建成玉宝村养殖小区,利用星海村旧校舍建成星海村养殖小区。2014年利用下七坝村规模养殖的优势及合作社基础,在腾达养殖小区附近新建活畜交易市场1个,使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此为带动,力争到2015年,全乡基础母羊存栏50只以上的农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5%以上。到2015年底,舍饲养殖产业带动农民净增收1500元以上。三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广泛宣传严峻的水情形势,教育和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在河灌区不断压缩啤酒大麦种植面积,种植饲草玉米、马铃薯等抗旱作物2万亩,推广双垄沟播玉米等膜下作物1万亩,缓解用水高峰期压力;在井灌区种植高效农作物,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壮大制种产业,支持沿山区5个贫困村发展玉米制种,重点扶持南庄、下排、九坝、团庄村整村发展玉米制种2.3万亩,在玉宝村建设1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3000亩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五坝、上六坝、星海村建设以洋芋、葵花为主的1.5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争取全部立项架设大田滴灌、管灌设施。力争2014年在七坝村土地复垦项目区修建4万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在玉宝村土地流转区新建5万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并全部架设滴灌设施,2015年在南庄村建成5万方蓄水池1座,通过蓄水池调蓄利用灌溉尾水、雨水和季节性洪水,为发展设施种养项目提供水源保障。四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2014年计划由高森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流转星海村四社集体土地3200亩,用于种植紫花苜蓿等饲草,签订5年合同;由甘肃民生牧草饲料有限公司流转玉宝村土地1万亩用于种植饲草,签订7年合同;由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流转七坝村土地5000多亩,签订5年合

电商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第二篇

XX市电商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结合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通过财政资金引领,培育农村电商环境,设立电商扶贫试点,建立村级电商服务体系,整合农村优势特色产品、对接市场。到2017年,全市具备条件的村全部完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逐年递增。

2016年:完成建立组织机构、摸清底子、制订方案计划、营造氛围等电商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全市在运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80家。 2017年:各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全市在运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达到120家,基本实现物流快递到乡镇,功能覆盖到村,配送能力大幅提高,物流成本显著下降,流通效率极大改善。农民群众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电子商务在镇、村的普及应用程度有明显提升。

二、工作措施与责任分工

(一)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运营和管理,推进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充分利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村超市等现有资源,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积极推广“一村一店”模式。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和电商产业园为贫困户开设网店提供策划、培训、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对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户,支持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致富能人开设扶贫网店,帮助代销农特产品。通过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自产农产品。通过与当地电商企业、帮扶部门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为贫困户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就业局)

(二)积极培育网络品牌,提高网销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对我市优势农产品进行精细研发和打造包装,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人研发改良产品,打造适宜网络销售的特色产品。按照产品特性,设计研发具有我市特色的 “打包式”系列产品,形成特色产品销售联动效应。积极倡导“一村一品”,引导支持各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全方位做好贫困户自产农特产品的网销服务,开展农产品防伪溯源安全体系建

设,推进农产品二维码防伪溯源进程,争取实现特色农产品一品一码,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三)加快农村现代快递配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快递下乡”,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快递服务业,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或扶持快递企业在镇、村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重点支持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企业在全市发展自有物流,打造完备的农村现代物流配套体系,为电商扶贫打通脉络。(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办公室,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

(四)建立电商扶贫人才培训机制。与电子商务培训专业机构合作,面向贫困户、“两后生”、残疾人等帮扶对象和精准扶贫对象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和实训操作培训。建设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高职校、有关企业、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五)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和光纤到村速度,支持电信基础运营商及铁塔公司通过

增设基站和技术升级方式提高4G网络农村覆盖范围,有线宽带和无限网络建设共同推进,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镇、村的农村高速信息网络。(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建设局、XX联通公司、XX移动公司、XX电信公司、XX铁塔公司)

(六)加大金融扶持。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引导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小微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对从事电商的贫困户小微电子商务企业,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对有发展电子商务意愿的贫困户免费培训,对贫困户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等支持。(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人民银行、市就业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

(七)试点示范引领。做好电商典型示范引领工作,为贫困网商提供示范和各项培训服务。抓好电商示范镇电商示范村建设。每个镇街选择1-2个村,开展电商扶贫示范点建设。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加快电子商务向农村覆盖。积极利用第三方平台提升我市电商扶贫质量水平。(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局)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全市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全市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筹协调、指导全市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制定推动电商扶贫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工作措施、年度计划、政策措施,建立促进电商扶贫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电商扶贫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电商扶贫收到实效。各镇(街)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村书记要亲自抓,开展宣传,组织动员,优选人员,在村部安排经营场所,做好此项工作的服务协调工作,逐步形成政府、镇街、驻村工作队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全市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保障力度。市财政要把全市电商扶贫工作列为当年预算项目。市直各部门要围绕电商扶贫重点工作,立足自身职责,加强联络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三)营造宣传氛围。在XX电视台、XX外宣网等媒体开辟电商扶贫专栏,宣传电商扶贫相关政策、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对电商扶贫工作中涌现的创业能人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作用,开展进村入户宣传电子商务知识以及电商扶贫政策措施活动,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考核奖惩。把电子商务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考核办法,进行量化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市扶贫办、经信、商务等部门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镇街和部门落实电子商务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措施等方面的督查。把电

市电子商务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第三篇

市电子商务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现省委"五年决战同步小康"奋斗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对口支援XX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利契机,把"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引入农村,并与农村主导产业相融合,依托电子商务新型业态推动贫困农民创业就业,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阶段目标 力争新增15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0个市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镇。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率达30%. 新增10个市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镇,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增长,扶植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8-10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50家,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率达60%. 3.2019年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网络,夯实电商扶贫硬件基础 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在县城设立电商进农村运营中心,在乡镇设立分中心,在行政村设置服务站。加大对物流、快递企业的扶持力度。探索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和阿里巴巴、邮政公司、顺丰集团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全面铺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县郊区、乡镇、村的农村信息网络。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试点建设。 (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XX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品牌 依托产业优势,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XX脐橙、甜柚、柑橘、山茶油、白莲、兴国鱼丝、有机大米、茶叶等农特产品进行整体品牌包装、营销推广和交易服务。组织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农业团体依托平台开展产业化经营;组织消费地交易市场、超市、网络零售企业与平台开展商品预售、包销等供需对接服务。依托平台,整合仓储与物流配送资源,集约化管理,提高仓储物流效率,降低损耗。推动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认定标准;开展原产地认证,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加强品牌保护工作,扶持本地农产品质量认证企业,把农产品的质量作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点和优势,让XX地区的农产品从源头可溯,打造XX地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通过多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XX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宣传与推广,提升XX特产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建设运营淘宝网、1号店、顺丰优选、京东商城县级特产馆,支持京东、国美在我市农村建设"产地直供"、"产地直发"电商基地,打造XX土特农产品网上集散地。 (三)完善帮扶政策体系,培育一批扶贫创客群体 帮助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创业。积极探索扶贫事业新机制、新路径,整合各项扶贫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群体、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优先安置贫困户到电商产业园落户创业,为他们创造便利的创业条件。在扶持就业方面,广泛开展贫困户电商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贫困群体专题培训,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子女参加电商培训获得技能证的,按照"凭证补助"的原则,享受专项资金补助。同时,同时,建立和完善电商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电商高级管理人才、高端运营人才、核心技术人才回XX农村就业创业。 (四)孵化一批电子商务示范镇(村),帮助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就业 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浓厚农村电商发展氛围,打造一批农村电商集聚区。以乡村电商服务站为载体,实现农村与城市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实惠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以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载体,以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为主体,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村新型经济主体开展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种养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及中高档酒店对接,加快建设双向互动的农村电商网络服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根据低收入、残疾人就业难的现状,创新扶贫模式、拓宽扶贫渠道,通过电子商务促进就业,解决生活问题。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

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鼓励贫困户在网上开店创业。帮助贫困户借助商务部新农商网、供销社网上商城、阿里巴巴"村淘"、京东商城、顺丰嘿客网、1号店、邮乐网、融e购、善融商务等平台销售农产品。 化企业 ,并把更多的朋友、更多的企业介绍到XX来投资兴业安居。

(五)推进电子商务扶贫示范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农村电商龙头企业 推进电商扶贫示范建设。积极组织各县创建国家、省、市电子商务示范综合试点县。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县、镇、村试点。对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市、区)、乡镇及村,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在科技资金扶持申请等相关项目申报上给予优先考虑。通过扶贫试点,培育一批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创业带头人。 (六)加快互联网+农村软件服务升级,建设一批智慧农村 加快智能农业、智能农村电网、智能农村交通、智能农村家居、智能医疗建设,支持传统商店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智慧商店。在农村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帮助农村残疾人、空巢、留守老人等贫困人群采购生活日用品等产品,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帮助创收,并提供在线医疗、健康咨询等服务。 四、政策保障 (一)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1.对在XX注册且符合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对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二)安排财政扶持资金 1.鼓励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出口名牌,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对于经国家知识产权、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认定的获得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 2.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建设。市财政对新认定的市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及电子商务扶贫示范点、示范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和5000元资金奖励。鼓励县(市、区)受益财政给予配套资金奖励。 (三)加大金融扶持 1.鼓励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产品,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支持。 2.引导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农村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 (四)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 1.对农村电商扶贫企业人才引进予以扶持,新录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6个月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根据培训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情况,按照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X人社发〔201X〕XX号)明确的补贴标准,对企业给予培训补贴。 2.大力吸引电子商务企业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创业。对我市现行"引才"政策规定的高层次人才,按规定享受我市相关引才优惠政策和服务,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安排。 3.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推动高校与电商扶贫示范点开展校企合作创业实训基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市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商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市委农工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农粮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果业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市扶贫移民办、移动XX分公司、联通XX分公司、邮政XX分公司等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市商务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电子商务扶贫的日常工作。 (二)浓厚宣传氛围。在XX电视台、中国XX网、XX日报等媒体开辟电子商务扶贫专栏,宣传电子商务扶贫相关政策、典型案例,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能人重点宣传。驻村"三送"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电子商务知识以及电商扶贫的各项政策措施。 (三)落实发展目标。结合各地农村产业优势,尽快出台并落实好《XX市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农村完善配套体系,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树立XX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全面完成全市电子商务扶贫目标。 (四)加大保障力度。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要成立电子商务科(股)和电子商务协会,筹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各县(市、区)财政要把电商工作列为当年预算项目。

广东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第四篇

广东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精神以及《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危房和茅草房改造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为原则,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要求,调动社会帮扶力量,突出以贫困户尤其是低保户危房改造为重点,以贫困村(自然村)为实施平台,每年建成一批整村推进安居工程示范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推进新一轮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二、目标任务

今年计划在全省贫困村的范围内,选择贫困户危房和茅草房较集中(或危房和茅草房数量在30户左右的自然村)、村容村貌较落后、群众积极性较高和村党支部战斗力较强的贫困村为实施单元,推进100个安居工程示范村(点)建设,省给予地方一定财力的支持,今后视财力增加再扩大示范面。通过每年开展“百村”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推动我省欠发达地区打造农村宜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7个地级市及辖下县(区)的农村危房改造示范点工作由所在市自行组织实施。已列入省政府议案计划或政策扶持的水库移民、农垦、林业、华侨农(林)场困难职工住房改造,革命老区、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已列入整村搬迁计划的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自然村),从事渔业捕捞的海上和内陆无房贫困渔民实行岸上安居建房等,不列入本方案计划。

三、政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安居工程事关广大农民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政治的、历史的、大局的高度,把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饱含对贫困农民的深厚感情,把实施这项工程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好、组织好、落实好。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亲自挂帅,认真抓好危房和茅草房改造示范村(点)的各项工作,以此示范带动面上工作。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地制定建设规划要广泛听取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统一,立足当前,着眼发展,统筹考虑诸方面的因素,正确处理好农户建房与节约用地、科学规划与传统习惯的关系,既考虑当代人的现实需要,又考虑后代人的长远需要,使规划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要从有利于防灾抗灾,方

便生产生活目的出发,拆旧屋建新房,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新批准的宅基地面积须严格按照《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用地标准执行;鼓励在原址上重建房屋,对确需搬迁异地重建的,要注意勘察地质情况,避免在地质灾害区建造房屋,同时应尽量利用荒坡地或空闲地,做到不占或少占耕地;旧房屋应及时予以拆除,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政策;有条件整村改造的地方,要通过整体规划布局,改造“空心村”,建设新农村。二是坚持以民为本,尊重民俗。既要尊重当地生产生活习惯,体现区域特色。又要引导群众抛弃陋习,倡导新风,重视环保,注意卫生,讲究美观,消除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古树名木和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址要注意保护。三是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从便利生产生活、美化绿化环境、保护节约耕地出发,结合旧村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五改”(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灶)等工作,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及环境综合治理。

(三)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各地在实施农村安居工程示范点建议过程中,要根据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户家庭经济承受力不平衡的状况,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在组织抓好示范村建设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两委”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贫困村(自然村)作为示范点,以树立一批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治理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其做法和先进经验。通过旧村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切实改变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帮助贫困户危房

改造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对纳入扶持对象的特困户,可以行政村(农场)为单位,集中建设面积较小的产权归村集体(农场)所有的安居房;对纳入扶持对象的低保户,其建设安居房结构可多样化,不强求一个模式,可建造价相对较低、结构牢固、使用方便的连排的红砖瓦房,也可以对主体结构尚好的危房进行加固维修,个别暂时没有能力修建的可先纳入规划,留出宅基地,待有条件后再修建;对纳入扶持对象的贫困户,要积极引导其拆旧屋建新房,有效减少泥砖房的空置数量,实现居住环境安全、舒适、卫生、美化。

(四)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各地要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一点、亲友借一点、社会助一点、银行贷一点,妥善解决好群众建房资金问题。一是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制订积极有效的专项扶持政策,落实预算资金安排。从2009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安居工程建设(今年计划与2010年预算安排资金一并下达9820万元),并通过竞争方式安排下达到市,由各市按财政集中支付的办法安排到示范点所在县(市、区),有关县要统筹省、市、县财政扶持资金制定具体补助到每户的标准。二是各级政府要制订和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从实际出发减免农村泥砖房改造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积极为农民提供建房报建、用电、供水、通电等一系列的方便措施。三是珠江三角洲对口帮扶资金、省直机关单位帮扶和社会捐助的资金要重点用于安居工程示范点建设和贫困户危房改造。四是要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协调和引导各级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放宽贷款准入政策,积极给予贫困户建房小额低息贷款,大力支持农民建设家园。各级政府财政对经济较困难的农户贷款建房要给予一定的贴息【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扶持,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步伐。

(五)宣传发动,社会参与。各级要大力宣传农村安居工程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要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农村安居工程的建设主体和主要力量;要对农民群众讲清楚,改造住房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应以自筹自建为主,外部扶助为辅,政府不搞强迫命令,也不包办代替,教育引导农民彻底抛弃“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各地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为贫困农民安居乐业添砖加瓦”募捐活动,大力支持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危房和茅草房改造进程。协调共青团、妇联、扶贫基金会等团体要积极配合开展募捐活动,集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六)强化管理,确保实效。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制订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强化管理,确保实效。一是强化资金管理。各级要制订扶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资金下达方式,确保专款专用、扶持到户。各市、县(市、区)要按照省的要求,相应制订有关资金管理办法,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推行农村安居工程公示制。实行“三公开一监督”,即公开扶持计划、公开扶持对象和公开扶持补助资金,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此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建立健全建房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在做好扶持对象建房纸质档案的同时,充分利用“广东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将扶持对象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实行电脑跟踪管理。四是加强质量管理。各级要落实工程质量责任人,明确监管工作

扶贫实施细则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第五篇

XX县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改革试验试点工作方案

实 施 细 则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XX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改革试验试点的工作方案》精神,扎实推进XX县扶贫开发进程,在加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子,结合XX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省委、省政府 “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和地委、行署“推进双领先(改革领先、发展领先)、实现新跨越”总体安排部署,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一个转变”、强化“两个抓手”、实行“三个结合”、推进“四个同步”,即:调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从扶贫战略、方针、对象、目标方面推动扶贫方式转变;把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与参与式扶贫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短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促使产业帮扶、政策帮扶、社会帮扶、智力帮扶四项措施同步推进,着力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不断完善扶贫开发的机制,在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

第二章

发展目标

第二条 通过机制创新,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全县22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确保全县贫困人口脱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2015年全县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第三条 以2010年全省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为基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全县22个重点乡镇和317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减贫“摘帽”。

第三章 改革内容

【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第四条 充分利用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发挥中央、省支持XX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构建“三大机制”、创新“五种模式”,强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战略,加快XX扶贫开发的步伐。

(一)构建扶贫开发点面结合的区域性连片开发扶贫机制 一是区域性连片开发扶贫。全面实施并完成姑开乡、龙场镇省领导联系集团帮扶项目和xx乡中央专项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及王家寨镇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总结其成功经验,整合各方资源,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区域性连片开发扶贫,在全县率先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扶贫开发路子。

二是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工程。按照地委行署安排部署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对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精神,鼓励全县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提前减贫“摘帽”。【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方案】

(二)构建集团帮扶改革试验试点机制

完善 “地县领导联系、县负责落实、帮扶单位牵头、乡村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22个贫困乡(镇)为重点,以规划为龙头,整合引导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要素向贫困乡村聚集。

完善扶贫协作机制,深入抓好结对帮扶、党建“1+1”帮扶、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四帮四促”活动,组织实施好“春晖行动”, 开展“一企带一村”、“村企共建”试点,动员在外XX籍人士参与XX扶贫开发建设。

(三)构建扶贫开发投融资改革试验试点机制

总结和完善阳长镇核桃寨村、新房乡发克村、曙光乡坐拱村及姑开乡“春晖扶贫”互助社开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建立财政扶贫资金放大机制,搭建扶贫开发融资平台。

积极鼓励农户按产业发展规划向金融部门贷款,采取先行贷款,提前实施项目的方式,待项目资金到位后归还贷款,促进贫困户提前脱贫。积极发展金融,制定更加灵活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和信用评估机制,完善信用乡村、诚信农户评定办法。建立小额信贷扶贫和风险担保基金,促进信贷资金与扶贫贴息资金的有效结合,降低和避免农户发展产业的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取实施各类小额扶贫贷款,切实解决贫困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扶贫开发基金和贫困农民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各类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四)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

围绕全县五大特色农业(高山生态有机茶、生态畜牧业、蔬菜、特色精品果业、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完善以“县场调节、龙头带动、基地示范、科技投入、农民主体”五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开发模

式,按长、中、短产业相结合选定和培育22个贫困乡(镇)主导产业,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大力培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培育和提升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机制。巩固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滚动发展机制,推行“政府引导产业、企业申报贷款、专家银行评估,扶贫部门贷款贴息、企业承贷承还”的政银合作模式。

开展贫困农民创业试点和贫困返乡农民创业扶持、贫困户互助金扶持、贫困户创业贷款贴息扶持和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工作。

(五)创新劳务经济推进扶贫开发模式

完善“三位一体”培训、扶贫培训基地“送教上门”培训模式,稳定增加贫困乡镇劳动力转移人数。以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为手段,加大高技术含量工种的培训力度,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素质,增加高收入群体。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更多劳动力从土地经营中解放出来。制定发展劳务经济各项优惠政策,有效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建立“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的转移援助机制,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确保贫困农户户均1人以上实现转移就业。以民革中央、深圳宝安区以及东部十省区民革组织对口帮扶为依托,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适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数量、需求、层次和就业意向,建立县内外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注重本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密切与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县的联系,不断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增加创业性收入,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致富带头人。

(六)创新非农产业助推扶贫开发模式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加快大项目建设,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产业园区聚集,增加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实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

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速推进重点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黔西北风格的特色城镇群,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民变县民进程。

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落实好“三化兴三农”中制订的土地流转政策,切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贫困农户土地流转后得到合理的增值收益。

(七)创新农村能人带动扶贫开发模式

建立“农村能人库”,加大对致富能手、能工巧匠的培育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利益体,开展“以一带十”农村能人带动脱贫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小生产与大县场对接起来,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形成“乡(镇)有能人示范基地、村有能人示范点、组有能人示范户”的发展格局,通过发挥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机结合。到2015年,力争每个乡(镇)培育致富能手400人以上,每个致富能手带动农民10人以上致富。

(八)创新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模式

对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实行分类扶持,因户施策。对生存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山区、深山区、石山区等贫困程度深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社区敬老活动

下一篇: 考场标语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