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高血压宣传语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19    阅读:

篇一:高血压宣传语
高血压、糖尿病宣传口号

高血压宣传标语;

每人每天6克盐,控制血压保健康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 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要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清淡饮食。 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要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清淡饮食【高血压宣传语】

糖尿病宣传标语:

【高血压宣传语】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危害。

●超重与肥胖,缺乏身体活动,不合理膳食,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维持健康体重,适量身体活动,可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每日运动30分钟,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计算体重指数,维持健康体重,远离超重与肥胖。 ●积极治疗糖尿病,避免并发症,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与您的家人一起,共同控制糖尿病。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易疲劳、烦躁、视觉模糊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合理控制饮食,预防控制糖尿病

控制血糖 刻不容缓

篇二:高血压宣传语
高血压宣传资料

健康体重 健康血压

高血压病是指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患病率越来越高,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我国约有高血压1.6亿,每5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我国每年高血压导致的中风病人有200万,其中2/3致死或致残。心脑血管疾病为中国人的首位死因,占总死亡的44.4%,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轻度不适,病人主观感觉与血压升高程度并不一致。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高血压病人明知自己有高血压也不进行治疗。多数高务压悄然起病,直到引起严重心脑血管损害才被发现和重视。

目前高血压知晓率低,尚有1.1亿患了高血压还不知道,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低,仅为24.7%。空置率低,很多人虽然进行了治疗,但血压并未达标,空置率仅为6.1%。

高血压及早发现是关键,以下人群更应警惕:父母患有高血压,肥胖,口味偏重,长期坐办公室,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长期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

定期测血压是发现高血压的唯一办法。如果发现血压增高,就有必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到底是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还是继发性高血压。这些诊断要请专业医生会诊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高血压要规范治疗,控制体重,不要随意停药。 规范治疗:选用24小时作用的长效降压药;要长期规律服用;降压同时要控制其他相关危险因素;重视生活方式改善;到正规医院就诊。【高血压宣传语】

控制体重:正常体重的计算法,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m2),一般在20~24为正常,≥25为超重,≥27为肥胖。调整饮食和适当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减少肥胖。

如果血压正常后,请不要随意停药!降压药不会成瘾,但血压要长期控制。血压降至正常,不等于高血压被治愈,如果自行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服药断断续续,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经常波动,会引起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如中风,心肌梗死等。

正确做法: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试着减少药物种类

或剂量;长期坚持维持量治疗,控制血压达标并保持平稳;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配合降压治疗。

【高血压宣传语】

高血压病人生活指导:

1、合理膳食,注意荤素搭配;【高血压宣传语】

2、低胆固醇饮食,植物油控制在全天2汤勺左右;

3、建议多吃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4、多吃高含钾离子食物,如:瘦肉、柑橘类、香蕉、胡萝卜、芹菜、西红柿、绿色蔬菜;

5、低盐(钠)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少于6克(一个啤酒瓶盖大小),少吃腌制食品;

6、戒烟戒酒;

7、适当运动,注意减肥;

8、精神放松,保持良好心态。

篇三:高血压宣传语
控制高血压的宣传标语

篇四:高血压宣传语
高血压病防治宣传标语

篇五:高血压宣传语
年高血压宣传标语

篇六:高血压宣传语
高血压主题日宣传标语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