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苏州探险乐园规划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5    阅读:

《苏州白马涧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苏州探险乐园规划 第一篇

《苏州白马涧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为建设生态文明、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合理引导白马涧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发展与产业升级,提升社区品质,开展了《苏州高新区白马涧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划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完善景区周边旅游与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合理组织公共交通以及旅游交通,提升生态空间体系,彰显自然与文化景观特色。

本次规划于2015年3月份启动,并于2015年7月完成专家论证。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7月24日——2015年8月22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snd.gov.cn

一、规划范围

北至太湖大道-建林路-华山路一线,西、南至高新区与吴中区行政界线,东至湘江路,总面积约8.91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融生态保护、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高品质居住与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生态旅游及文化休闲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3.5—4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59.27公顷;军事用地0.20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532.16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总体形成“一环三组团、两轴两节点”的布局结构:

一环三组团——沿观音山路、龙池路形成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环,串联生态社区、岭东、新鹿三个组团;

两轴两节点——沿金山浜的城市功能与景观主轴,西端形成白马涧景区东入口节点;沿建林河的生态水景轴,中部围绕开敞水面形成旅游服务节点。

五、建设用地

在规划范围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59.27公顷,非建设用地532.16公顷。

六、综合道路交通

1、对外交通

沿太湖大道向西经天池山互通可接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向东转西环快速路,经苏州新区互通可接入沪宁高速公路。

对外铁路客运交通联系主要依托沪宁城际高铁苏州站和苏州新区站:

苏州站——通过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在苏州乐园枢纽转苏州城市轨道1号线,至广济南路换乘苏州城市轨道2号线抵达;也可以通过太湖大道转北环快速路抵达。

苏州新区站——通过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在苏州乐园枢纽转苏州轨道3号线直接抵达;也可以通过苏州高新区内部干路网系统抵达。

2、道路系统

(1)快速路

太湖大道,位于规划范围北侧,建林路以西为地面段。

(2)主干路

“一横一纵”,“一横”为马涧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3米;“一纵”为建林路,规划红线宽度40米。

(3)次干路

“两横一纵”,“两横”分别为华山路和金山东路,规划红线宽度分别为40米、32米;“一纵”为湘江路,规划红线宽度40米。

(4)支路

岭东组团规划支路呈网状布局,红线宽度10~24米;生态社区及新鹿组团由于山地丘陵地形及功能布局特征限制,支路较为稀疏,红线宽度以24米为主。

(5)道路断面

干路系统(次干路及以上)保障慢行独立路权,支路保障步行路权。

3、公共交通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已建成运行,在规划范围内设有白马涧生态园站和马涧路站2处站点。在现状常规公交线路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加强沿山地区可达性。

4、旅游交通组织与设施规划

(1)旅游公交接驳

线路组织:苏州乐园探险世界枢纽-阳山东路-马涧路-龙池路-龙池景区主入口;苏州乐园探险世界东入口-建林路-马涧路-朝红路-白马涧生态园枢纽;白马涧生态园枢纽-龙池路-龙池景区主入口;白马涧生态园枢纽-华山路-观音山路-龙池景区东入口。

(2)停车换乘设施

分别在龙池景区东入口、华山路、马涧路等位置布设公共停车场,高峰期间形成截流,换乘旅游公交前往龙池景区。

5、慢行网络

依据《苏州高新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对白马涧慢行交通网络进行优化:太湖大道、马涧路道路两侧设计步道+单向自行车道;龙池路、建林路、观音山路道路单侧设计步道+双向自行车道;沿山、滨水区域设置休闲步道;生态社区沿地块之间绿廊设计慢行绿道;利用部分支路进行慢行网络串联。

休闲步道主要分为沿山步道与滨水步道:其中沿山步道主要以乾隆御道为主体,整合、完善现有徒步线路,对外沟通天平山、灵岩山,对内联通龙池周边各寺庙与名胜,同时加强龙池景区与规划东入口之间的联系;滨水步道主要沿建林河、枫运河、金山浜设置,形成“通山”滨水步道。

6、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衔接

重点为节点衔接,尤其注重有轨电车站点、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的衔接。人行过街与轨道交通出入口、常规公交站台、地块出入口结合设置,平均过街间距不超过150米。

七、生态空间提升

1、水系优化

(1)河道

现状河道严格控制河道走向、宽度,加强沿河绿化景观建设;在空间富裕、生态环境较好地区适当增大蓝线宽度,保证泄洪蓄洪、涵养水源能力;在空间有限、人群密集地区适当减小蓝线宽度;现状工业区河道蓝线与用地红线重合,远期结合工业地块更新开辟沿河绿化景观带,保证必要的蓝线宽度。

(2)泄洪渠与生态浅沟体系

利用现状良好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泄洪沟渠与生态型雨水浅沟体系,并与河道系统衔接。坡同时,严格制定与执行管理措施,保证泄洪通道通畅。

(3)自然积蓄雨水塘

保留现状山体、宕口周边的自然积蓄雨水塘,使其与泄洪渠、生态浅沟体系形成良好的沟通,保证其蓄水来源,同时加强湿地生态景观建设,优化生态环境。

2、绿地系统优化

规划以山体生态游赏空间与沿河主要生态廊道为主体,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网络体系,保障生态效能,营造舒适、生态、健康的旅游休闲与居住、度假环境。包括山体(生态林地)、风景游赏绿地、城市公共绿地三大类。

八、空间景观

规划构建“轴带成网、景点珠链”的特色景观结构。

1、环山生态景观休闲带

沿观音山路、龙池路展开,以山体景观为主体,以文化景观为内涵,融合水景和建筑景观,沿景区入口、山体转折处塑造若干特色空间,打造标志性建筑或地景。

2、景观廊道

依托建林河、金山浜构筑景观主廊道,前者以生态景观为主,后者以滨水文化景观为主;其余沿河沿路绿带形成景观次廊道,兼具生态保育、休闲游憩和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构筑“绿廊绿道”体系。

3、景观轴

太湖大道、建林路、华山路一线——即有轨电车一号线沿线,通过绿化前景、建筑中景、远山背景的有机组合与变化,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复合型道路景观。

4、重要景观节点

于景观轴、带的转折、交汇处形成节点,重点打造龙池景区东入口、都市农园、旅游服务中心及水景节点、沿山宕口等节点空间。

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分局

2015年7月24日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
苏州探险乐园规划 第二篇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上轮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

根据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于1991年8月正式成立。1993年11月,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多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在该规划的指导下,度假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规模,先后建成了太湖大桥、太湖明珠水上乐园、湖滨大道、多处景观房产建设等一批项目,以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一批项目即席开工建设,供水、供电、道路交通、通讯和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规划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以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职能与性质,道路布局结构合理,对湖滨的控制较为准确。实施至今,区内大的路网及用地布局均得到了严格控制,湖滨大道的建设使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已见成效,但总体发展速度不够均衡,东部地区末得到充分的发展,旅游项目及设施发展速度不快。

第2条 本次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主要内容 1.规划调整的迫切性

【苏州探险乐园规划】

在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是旅游度假经济的超常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其次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区域范围在2002年3月有了一个大的调整。西山镇与光福镇并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加上1996年叶山岛并入的小调整,已有两次调整)这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太湖旅游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调整重点

a.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努力营建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生态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

b.高起点发展,加快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

c.明确职能,原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区域明确为整个新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区,主要承担服务职能。设中心商务区、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等设施,形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度假服务区。 d.继续贯彻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空间。强化以“水”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特点,强化滨湖、滨水绿地系统的建设。 e.进一步加强度假区中心区道路系统与周边大文通的联系,强化中心区与区域道路系统的衔接。

f.调整并完善中心区内部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尤其是完善客运中心、公交站场、停车场等客流交通设施,并在主要交通集散点形成换乘。 g.合理调整用地构成,优化空间结构,适当增加旅游设施和生态绿化用地,适当增加服务设施用地以强化中心区的服务功能。

h.调整高档居住用地的比例。

第3条 本规划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内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4条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内建设项目除执行本文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及苏州市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5条 规划期限 2002年-2020年。

第二章 规划范围、性质与目标

第6条 规划范围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位于苏州市区西南部,基地呈半岛向西突出太湖。规划区东起胥口镇西,西至渔洋山太湖边,南至长沙岛、叶山岛,北依塘河,蒋墩一线为界。规划面积16.53KM2。(注:原规划总

面积为11.2KM2 与现规划面积16.53KM2之不同是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1.叶山岛的并入;2.航测精度的不同,新航测图精度高)

第7条 规划性质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现中心区)为原全国已批复的十二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规划立足保护好度假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人文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利用,规划建设为具有国际同类地区水准,集风景观赏、休闲体育、美食度假,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的旅游度假区。 第8条 规划目标

1.加强生态保育营造自然景观

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始终坚持生态第一的观念,从生态环境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在满足开发建设的同时,确保原有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制止对自然环境的消极作用,保护和维护原有生物群落,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建设、旅游度假开发协调发展。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前提,风景建设是手段,旅游度假开发是结果。

2.创造“神奇”的旅游环境

在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上,烘托出一个“神”字。即要让游人在踏上通往度假区道路的第一站时,就深切地预感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保存着吴文化的风士人情和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从而大大激发游人“一游到底”的旅游热情。

3.完善服务设施,促进中心区职能的转变

为促进整个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的发展,适应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区划的调整,中心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必须做到高品位、高质量,接待服务和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相融合。中心区的职能从原来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多功能的旅游、度假及服务功能转变成以中心

服务功能为主的,服务于整个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职能。

第三章 规划依据与原则

第9条 规划依据

1、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2、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3、国务院国发[1992]46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4、一九九二年七月向中央上报的苏州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5、国务院关于发布《风景名胜管理暂行条例》的通知(国家[1985]76文件)

6、《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载建[1993]848号文件)。 7、省政府关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8、1995~2001年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9、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2002年12月) 第10条 规划原则

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的规划中积极贯彻“12345”规划原则。

1、“1”即一个“减法”原则

在度假区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规划旅游项目和设施等完全融入自然环境中,少做人造景观,在优美如画的自然环境中,竭尽可能体现度假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化特征。

2、“2”即“二无”原则

在度假区的规划设计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观念。各项规划设计均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和基础,确保做到规划建设无污染、无破坏。

3、“3”即“三核心”原则

首先,在基地的规划设计中,以生态一体育一文化三者为核心,注重文化风俗,注意自然环境,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其次,在旅游结构关系上,突出度假区的规划性质。

4、“四高”原则

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效益。 (1) 高起点

对于度假区的规划来计,其定位放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起点目标上。

(1) 高标准

界于规划的高起点,规划组织也应高标准,严要求,因此,本规划方案要以高标准来衡量和检验,做到观念先进、构思新颖、方法科学。

(2) 高品位

度假区的规划强调以文化气质为灵魂,生态环境为目标,不搞欧美卡通式的新奇巧丽,文化娱乐为民俗文化为主,突出地方地域特色,与城市性大众娱乐形式成对比,提高品位。

(3) 高效益

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在高投入、高速度的前提下,产生高效益。而在高效益中,要以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体育效益放在前提位置,在可持续发中追求高经济收益。

5、“五特色”原则:

(1)湖光山色:度假区濒临太湖,周围山迥水抱、湖湾路曲、湖面浩荡、岛礁浮沉于波涛之间。

(2)瞬息万变:度假区四季景观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基地自然景观也不断变化,给人丰富的时空感受。

(3)生态环境:度假区目前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地的规划设计将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将度假建设为生态环保型旅游度假区,以自然生态的景观面貌展现给游客。

(4)自然天成:度假区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开展,遵循基地的原有特征,通过规划布局使规划建设内容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从而达到“虽为人工、宛若天开”的意境。

(5)源远流长: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满足近期旅游度假发展的要求,同时对以后的旅游度假开发打下基础,并为日后的建设留下发展空间。

第四章 规划面向客源

第11条 旅游面向客源

度假区中心区客源市场总体格局,以区内市场为基础,以国内市场为主体,近期在继续发展扩大区内市场的基础上迅速扩大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市场,中远期看好境外尤其是美、欧、日、澳、东南亚、港澳台市场,采取以中远距离高层次旅游者为主要对象的市场策略。 第12条 度假面向客源

本度假区中心区度假市场总体局以本地市民为基础,国内客源市场为主体,远期逐步发展港、澳、台等海外市场。

第五章 总体规划布局

第13条 布局意图

1、有计划分等级的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利用、开发措施。从整体上考虑,其基本序列是越靠近山体和湖面的地区,开发强度越低。 2、强调旅游感受的差异性和旅游活动整体连续性,注重整体旅游路线的节奏感和景点间的连续性。

3、扩大旅游市场,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系统考虑景点的特色及相互关系、关联和游客的旅游心理,设立不同的景点主题,提供特色旅游,同时强化旅游线路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性组合。 第14条 规划结构

从度假区的功能要求和特有个性出发,规划结构应主要表现在游览景区,旅游景点和游览道路之间的网络关系,达到以风景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规划发展目标。

1旅游景区结构:九大游览景区、十四个旅游景点。 2用地布局结构:七大功能区。

3道路交通结构:“一带、二环、三纵”的路网结构。 第15条 功能分区

规划对度假区土地划分为七个功能区,即生态湿地区、吴文化区、体育休闲区、居住生活区、生态休闲区、接待中心区、高档住宅区。 第16条 生态湿地区

度假区的主要功能区之一,集中体现度假区规划设计的一大主题------生态。安排水生植物观赏、生态农业观摩、生态知识教育、鸟类观演、栈道游览等旅游项目以及芦苇荡、生态湿地等完全自然景观、充分展示自然、生态景观的乐趣与魅力。 第17条 度假别墅区

位于度假区东部,该区主要布置高档别墅区。 第18条 休闲体育区

度假区的主要功能区之一,充分体现度假区规划设计的一大主要功能———体育旅游。 第19条 居民活动区

该区位于度假区的北部,度假区旅游服务人员居位的地方,西部濒临太湖。注意临水景观效果,居位建筑组织体现生态观念,构建生态示范居住区。

第20条 生态休闲区

位于渔洋山上,利用渔洋山山高林密、清静幽闲的自然环境,开展富有探险、刺激的旅游项目,如攀岩、滑翔、缆车等,同时成立拓展中心,展开强调集体主义、或个人智慧的拓展运动,也可安排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登山等体育旅游项目。

利用昙花庵进行宗教活动。 第21条 接待中心区

位于渔洋山山麓,东部邻邻高尔夫球场。安排商业,旅游产品展销以及宾馆酒店等,主要为游客的购物、美食、住宿等提供完善的服务,使游客“游”在太湖、“玩”在太湖、“吃”在太湖、“住”在太湖和“购”在太湖。

第22条 高档别墅区

是指太湖大桥连接的两个岛屿,长沙岛和叶山岛,该区主要布置度

假别墅,还有宾馆、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安排湖岛观光、垂钓、迷你高尔夫等旅游项目,强调度假区环境的安逸、清净,有桥岛风光,岛屿特色鲜明,增加游兴。

第23条 地块划分及指标的确立

为了更好地实现分期分区开发的形式,并保证长期滚动开发,能体现整体规划的精神与特色,对度假区用地进行地块划分并确定一些指标。 1.地块划分

地块划分基本以道路、河流、山体等进行划分,以保证长期滚动开发的进行。同时,基于旅游整体化、一体化的需要以及植物生长的特征、地块的边界划分以一定宽度的地带作为边界“线”。使之具有一定弹性,从而出现“复合用地”。复合用地指不同功能性质的用地之间并无明确界线,几种功能和性质相互渗透、兼容、共有的用地。在复合用地中,可设置临近分区的旅游项目或景观。 2.指标

地块的指标的确定分为两类:控制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控制性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泊车位、绿地率等指标。引导性指标包括景观朝向、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指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旅游区规划中的控制指标具有较大弹性范围,可达10%~15%。 第24条 用地平衡表(详见规划说明)

第六章 旅游及度假容量及规模

第25条 游人规模预测:

预测度假区中心区的游人容量为500万人次 第26条 度假容量预测:

日度假容量7200人;年度假容量56.3万人

第七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27条 交通方式规划将度假区内部主要交通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对外交通线路:沿香山南路和望湖路设置,望湖路向北通往光福机场,香山南路连接墅里路、长岛和叶山岛,通往西山方向,主要解决由度假区通往周围旅游景区的交通。

2.环湖观光线路:沿度假区两条环湖风光轴布置,联系滨湖各旅游景点的主要交通方式,主要用于环湖观光,为度假区内较重要的特色交通方式,构筑特色交通游憩景观。

3.步行登山路线:主要用于渔洋山的登山活动、依山就势、随坡而筑。路面宽度为1-1.5米,用石或块做石路面。

4.旅游班车路线:沿度假区主路设置,通行车辆为旅游班车以及小轿车通行度假区内部,是联系陆上各景区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度假区内安

排了3条旅游班车路线,一条是从旅游交通总站,开始经香山南路到吴文化风光旅游景区,再经湖滨路、吴城路,回到交通总站;一条是由交通总站开始,绕渔洋山一周,回到交通总站,另一条是由交通总站开始,经墅里路、太湖大桥到长沙岛、叶山岛、然后返回旅游交通总站。 5.水路交通路线:在度假区内依托太湖广阔的湖面开展水上游路,除用于度假内部滨水各景点外,还设置了三条水上旅游路线,分别通往东山,西山和光福,在水上游乐区的内部设置了游船主码头。各滨湖景点设停靠码头共6处,各码头形式应与所在景点内容相统一,共同表达特定的水上风情。

6.缆车路线:由渔洋山山腰到水上游乐区的一条旅游观光线路,可以从不同高度俯视太湖和岛屿,这条路线现已经开通,考虑到度假区以后的发展,应扩大其规模,以满足将来发展的需要。 第28条 交通设施 1.交通工具

规划中景区交工具主要为旅游专线车,观光电瓶车、缆车、自行车、游船等无污染交通工具。 2.停车场地

机动车停车场位于各景区的上下客站附近,选择林荫隐蔽处。设置8~10处机动车停车场地,每处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用地面积和停放车辆数。旅游交通总站设在望湖路和香山南路交叉口的东北面,有发往光福、东山、西山和苏州的班次。 3.交通管理服务设施

规划中度假区管理服务设施包括以下五种:

(1)游船码头:度假区在水上游乐区设置1处游船主码头,因为此处是较大的人流集散点,靠近接待中心区。

(2)游船临时停靠点:沿湖岸设置5~7处游船临时停靠点用于游船停靠观光或休息。并考虑各停靠点之间相对距离,不宜过分集中或分散设置。游船临时停靠点应靠近沿湖景观点及配合岸线形态设置。

(3)自行车管理及停放点:沿湖滨路及渔洋山环山设置自行车管理及停放点。建设每隔1km设置一个自行车停放休息点。自行车[管理点应设置在人流集散点附近,自行车停放休息点应设置在景区主景点附近。

(4)景区服务解译中心:在各景区均设有服务点和解译点,为游人提供医疗、餐饮、咨询、解释等服务。

(5)架空栈道:生态湿地景区内应设架空游览廊道。为生态廊道的延续提供途径,达到人、动物、植物的和谐相处。 第29条 道路分级

规划将度假区内道路分为五个级。 1.对外交通道路-------一“带”

联系周边旅游景区,是度假区内主要的交通性道路。香山南路是度

假区较有特色的道路,利用厚有的香山南路和河道,形成两路加一河的路面,形成良好的道路景观特色,其他对外交通道路红线宽度40-42m,断面为四块板。主要供对外交通车辆通行,也作为次要旅游线路。 2环路旅游观光道路-------二“环”

沿环湖风光轴设置,是度假区的主要游览性干道,构筑特色交通游憩景观、湖滨路红线宽度为28m,断面分别为4m、16m、8m渔洋环路道路宽度12m,旅游专车、自行车也可供小车、电瓶车通行。 3.度假区主干道-------三“纵”

贯穿联系各主要景区,道路红线宽度为20-25m,断面为三块板,度假区主干道主要为三条南北向道路,所以称为三“纵”。 4.度假区次干道

位于景区内,联系各主要景点,道路红线宽度为17-20m。

5.登山步道:位于渔洋山密林内,联系渔洋山各主要景点,道路采用条石或块石路面,依山就势,主要用于渔洋山观光游览和登山活动。道路宽度为1~1.5米。 第30条 交通组织

度假区陆上交通(包括人、车、交通方式)与水上交通(水上旅游线路)既各自自成体系,又可相互结合成景区丰富,多选择、多组合的道路交通系统。

第八章 旅游项目开发规划

第31条 景区规划:规划9个主要景区,分别是

1.吴文化旅游景区:吴文化旅游景区以“吴文化”为观光特色,着重营造度假区的文化旅游氛围,目前度假区对文化旅游缺乏有力组织。该景区利用原有的民居,在村民动迁后,尽量保存并适当调整修缮,为游客提供吴文化观光、农民画展览、花卉欣赏、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2.生态湿地旅游景区:该景区是度假区主要景区之一,充分体现本规划的“生态”主题,展示自然生态景观。

3、会议中心旅游景区:主要项目为国际型的会议展览、会议中心观光等。

4.休闲体育旅游景区:该区是度假区三大主题(文化、体育、生态)景区之一,提供休闲运动、健身养生等参与性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5.工艺制作旅游景区:现状主要是工业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工业产品也不是旅游商品,应尽快向旅游产品过渡,向游客开放参观旅游商品制作过程,游人也可亲手制作工艺品。

6.水上游乐旅游景区:主要项目有,太湖明珠游乐场、游船码头、沙趣、沙滩排球、垂钓、赛龙舟、太湖三宝美食街、游泳、帆船等。

7.湖光山色旅游景区:主要项目有登山、拓展训练、空中缆车、山地自

行车、攀岩、滑翔机、密林野趣。

8.宝岛风光旅游景区:主要项目有桥岛观光、垂钓平台、迷你高尔夫、篝火晚会。

9.昙花庵景区:利用昙花庵进行一些宗教活动。 第32条景点规划

度假区内的现状和旅游开发,拟设十四个主景点,各景区的位置详见下表。

【苏州探险乐园规划】

第33条 主要旅游项目开发规划 1.主要旅游项目规划

2.主要节日规划

(1)太湖生态湿地旅游节(每年一次)。 (2)吴文化节(一年一次)。 (3)龙舟节(一年一次)。 (4)太湖美食节。 (5)水乡服装节。 3.主要体育比赛项目规划

(1)铁人三项赛 (2)马拉松赛 (3)高尔夫赛

(4)自行车赛(环湖、山地)

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34条 规划原则

1服务退让景点、配合游线,以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观光景区,开设丰富多彩的旅游乐项目,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务。

2服务接待建筑必须经过详细设计,结合自然,协调景观,为度假区增色,使人成为整人个旅游度假区环境相映衬的人文景观。 第35条旅游服务设施

1配合各游线,设置固定停靠点,如上下客站,水上游线的停靠码头等。2在适当位置设置指文牌、解说牌、导游图等、引导游人游览并方便游客自由选择。

3提供适量的形式多样的接待餐饮服务,吸引游客进行旅游度假区多日游。

4教育、引导游客进行垃圾的自行管理,进入度假区发放相应的垃圾收集设备。

第36条规模预测及规划 1.浴卫规模预测

由于度假区距离苏州市区较近,游客回苏州市区宾入住的可能性很大,度假区的高峰日游客总量按50000人次,留宾馆住宿的游客按总量的10%计算,度假区的床位数为5000个。

合计: 公共浴位数=2500 公共厕位数= 1500 非公共浴卫数=10080 2.餐位规模预测

根据规划环境容量和日游人量预测,度假区餐位需求估测如下: N:日游人量(人次/日) :23600 F:就餐率:20%

K:平均每餐位接待人数(人/位):1.5

C:所需餐位预测数(NXF/K): 3146

苏州环护城河风貌保护区南门路段规划设计
苏州探险乐园规划 第三篇

苏州环护城河风貌保护区南门路段规划设计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