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5    阅读:

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几点建议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一篇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者:桂琳

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年第02期

摘 要 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延伸和深化,目标是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本文就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 综合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延伸和深化,中央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动力源泉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涉及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目标是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关于如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逐步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要合理确定岗位,规范合同制管理,按照人事相宜、精简效能、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并下大力精减机构和人员,严格在核定编制限额内定编定岗到人,严肃查处擅自设立机构、增加编制、违规进人等违纪行为。对省补资金与县乡财政安排的“以钱养事”资金统筹使用,要严格按照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在政务公开网上公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继续确定1—2个方面进行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创新探索,为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2、不断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直接关系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关系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扩大免费范围,将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补助标准,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承担机制,建立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同时,保证教师补贴到位,杜绝中小学校乱收费。

3、继续深化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税费改革。要完善“两田制”改革,在确保责任田实现零税赋的同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规范经营田的发包工作,并解决好责任田分配中的遗留问题,管理好租赁田,征收的租赁费不得高于改革前负担水平。并把所有农场承办的社会职能全部剥离到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措施,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医疗健康水平。对转移支付资金要做到专人管理、专账结算、专款专用,确保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正常运转。建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比照国有农场改革的办法,探索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养老统筹改革。

2016年度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二篇

甘肃省万达实业总公司

2016年度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集团公司《2016年度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为明确2016年度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集团公司“12346”工作思路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两会”精神,以实施公司制改革为主导,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不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挖掘企业潜力,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持续创新,构建现代物流管理服务新模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二、主要任务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省国资委制定的董事会基本运行规程、基础性管理办法、保障性配套制度等制度,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议事(规则)制度、经理层工作(规则)制度等相应制度,确保各个主体规范运作。以建立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为目标,修订公司章程,确定“三会一层”职责权限,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责任部门:经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进度要求:根据公司制改革进展情况,完成公司相关章程的制定工作。

2.着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指导督促各部门合理确定岗位编制,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督促落实薪酬管理制度、工资分配考核办法,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规范职务行为,实现降本增效。

责任部门:经理办公室、财务审计部

进度要求:6月底前完成有关制度的制定工作

3.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责任约谈制度;督促落实“一票否决制”和安全奖惩管理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管理目标进行考核。

责任部门:安委会、治安保卫部

进度要求:6月底前完成有关制度的制定工作

4.引入非国有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按照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积极引进非国有资本,不断推进混合所有制,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添企业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责任部门:经理办公室、财务审计部

进度要求:12月底前有实质性进展。

5.探索“互联网 +”电商模式,实现信息化应用新突破 以建设大宗物资电商交易平台为依托,连通物流网与供应链,积极探索和实践“互联网 + 供应链”电商模式,弥补仓储业务单一的短板,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仓储、商贸、配送互动融合,促进物流收入结构由“仓储相关性”向“交易相关性”转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责任部门:信息化办公室

配合部门:物流配送公司、钢材销售公司、仓储公司、陕西分公司

进度要求:6月底前有实质性进展,12月底前取得明显成效。

6.落实法制规划,推进依法治企

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法制工作三年规划,制定公司法制工作三年规划,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以及企业重大决策、规章制度和经济合同合法性审核备案制度。

责任部门:经理办公室

进度要求:5月底前完成规划方案的制定

7.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内控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重大投融资、产权处置、资产抵押及大额资金运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体系,提高财务监督能力,强化财务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责任部门:财务审计部

进度要求:10月底完成财务管理制度的修改完善

8.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健全审计监督机构,配齐审计人员,完善审计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责任部门:财务审计部

进度要求:12月底前完成对各部门的审计监督

9.层层落实责任,完善廉洁风险防范机制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积极排查岗位廉洁风险,明确廉政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廉政教育,提倡廉洁从业,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责任部门:纪委、党委办公室

进度要求:12月底前完成廉洁风险岗位说明书的编制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企业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公司成立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方成杰

副组长:燕昭吉、刘英杰、杨彦明、汪桂生

成 员:崔维军、韩建兵、陈新平、董会生、闫孝祥、巩新虎、周建吉、郭黎明、吴迪、王永涛、田晓蔚、刘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实的督【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促、检查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经理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主 任:周建吉

成 员:陈新欧 李菊久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公司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公司改革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改革实施方案,监督各部门完成改革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加强与集团公司各有关部门的衔接,组织协调各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指导和督促各部门的改革改制工作。

2.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落实措施

各部门要立足各自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作为,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按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工作。【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3.广泛宣传动员,协调推进改革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和动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干部职工中营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制度措施先行,分清轻重缓急,把握速度节奏,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企业和职工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以改革促

通河县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三篇

通河县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的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关键点,着力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有利于转型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二、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盐城领先、苏北率先、全省争先”的总体定位,着力以改革的领先、实践的率先,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争先,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培大育强市场主体

(1)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平等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推行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由先证后

照改为先照后证,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工商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均实行零收费制。允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注册资金零首付。探索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行政事业性涉企一票收费办法。清理和废除妨碍县内外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2)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促进全民创业,不断完善全民创业政策体系,加强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创业主体投身创业。加强创业载体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业集聚区(特色街)等各类载体。鼓励和支持个体工商户转为私营企业,大力推进企业完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增资扩股、合作重组、上市融资,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职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二)深化农村改革

(3)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在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并大力培植职业农民,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县级以上财政支持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

合作社,支持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支持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4)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积极推行土地委托代理制、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信托制等土地流转新方式,大力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规范运行,建立县、镇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一律在县镇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流转。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固化农民在村里的原有各项收益权,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户)。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严格控减村级债务,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大力推行所有集体资源使用和资产处置公开市场竞价的办法,增加集体收入。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完善脱贫帮扶和公共服务项目财政奖补机制。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出让、租赁办法。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5)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全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体系和标准,统筹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终身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

障、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农村路网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统一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全面解决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等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完善农村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实行县内户口通迁制度,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撤村建居,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6)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县与镇区财政体制,合理确定事权与财权,合理安排财政收入分配,保证镇区财政健康运行。加快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全面编制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和政府性债务预算,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创新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推行拨改投、拨改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券”,逐步建立用市场配置资源、用竞争选择项目的创新投入机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政资金专项绩效管理和综合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实行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逐步推行行政经费

决算公开和重大财政专项支出公开。加强财政性存款管理,推行市场化公开招标。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举债审批程序,机关事业单位、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和镇区举债,由县统一审批;严控举债规模和债务成本,根据项目性质和资金需求,合理合规选择融资方式,严控债务风险。加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强化经营者业绩考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定期开展审计监督,限期实施决算审计。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引入政府采购公开竞争机制。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分类管理,重点在公共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就业、社区公益、社会工作等服务领域,逐步建立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机制。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7)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投资审批管理规定,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的项目,一律不再审批。改善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实施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积极探索股权、知识产权、林权、土地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全面放开教育、卫生、文化、养老、能源等公共事业投资,培育和吸引多元化投资和运营主体。规范融资行为,严格控制镇级融资,村级一律不得融资举债,镇级未经批准不得设立政府性融资平台。整合县级投融资平台,规范运行,积极发行政府债和企业债。继续扩大政府融资担保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

2016农村资产产权改革工作方案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四篇

2016农村资产产权改革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社区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撤村建社区及“城中村”改造,社区成员构成日趋复杂,矛盾和利益日趋冲突。农村集体资产主体不清、产权虚置、分配随意、决策不民主的问题;空挂户口、学生户口迁出迁入、出嫁女、招婿郎等人员的身份待遇问题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着。在这些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途径,运营好管理好集体资产,能有效解决传统意义上集体资产产权“人人拥有,人人没有”的虚置悬空状态,解决集体资产产权主体模糊、决策不民主等问题,对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从根本上确立集体组织成员主人翁地位,建立起民主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土地、资本、人口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保障集体组织成员事前参与决策、事中参与管理、事后参与监督的民主权利,解决好集体资产归利于民的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

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也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二、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创新为主线,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机制和分配机制,增强集体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要求。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决策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健全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利益的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运行体制。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要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革方案必须反复酝酿,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特别是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成员界定、债权债务处理、股权设置等,必须按规定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依法办事。把公开、公正、公平精神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必须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三是始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要把保持农村集体资产良好运转,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整个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体拥有一定数额的经营性净资产且每年的经营性收入来源相对稳定是这次改革的基本条件。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一)制定方案。实行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必须要成立由经联社社管会和社监会成员(居委会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成员代表参与的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组织实施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拟定的改革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必须张榜公布,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95%以上成员同意后通过,报所在镇政府(街办)备案。

(二)清产核资。改革单位要组建清产核资领导小组,按照农业部、财政部《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和农业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

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农村集体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要区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别造册登记。要委托社会声誉好、资质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要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对得到确认的清产核资结果,要及时张榜公布,并报所在镇政府(街办)备案。

(三)界定成员。按照“依法有据、尊重历史、公平合理、群众认可”的原则,以户籍、履行义务和享受集体分配或土地承包权利等因素为基本依据界定成员资格。各改制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成员资格认定办法。

(四)资产量化。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的对象是经营性净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按评估确认数计入“公积公益金”账户。资源性资产只登记产权,作概念性固化,暂不评估量化,待转化成经营性资产后再以价值形态折股,量化到人。

(五)股权设置。股权设置由各改制单位根据各自实际决定。采用公司模式的,原则上只设个人股;采用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的,设置集体股和个人股。集体股由全体成员共同所有,比例应不高于5%,股份收益用于享受集体资产成员的养老、托幼、计生、优抚、抚恤等公益事业发展。个人股由符合条件的成员按份所有。实行一股制,即每位成员一人一股。

(六)股权界定。股份量化中股权分配对象的确认、股权配置比例的确定,除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有明确规定外,要张榜公布,反复协商,并提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民主讨论,经95%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后方可实施。

(七)股权管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配股后实行“两不增、两不减”(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股权制度。量化的股权可以继承,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但不得退股提现和抵押。

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的股权确定后,要及时向股东出具股权证书,作为参与管理决策、享有收益分配的凭证。同时,集体经济组织要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股份经济合作社或公司)。

(八)资产运营。产权制度改革后,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合适的市场主体形式,成立实体参与市场竞争,也可以选择承包、租赁、招标、拍卖集体资产等多种方式进入市场。要以市场的思维、市场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管理集体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集体经济。

(九)收益分配。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按其成员拥有股权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要将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到人,确保农民利益。改制后集体经济组织的年终财务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公共开支费用和股东收益分配的具体比例由董事会提出,提交股东大会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十)监督管理。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财务公开;要发挥监事会的监督管理作用,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和决策权;市、镇(街道)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开展审计监督管理。

四、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级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市里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改革的指导、调度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管局。各镇(街道)及改制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

刀切”。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做法,稳步推进。2016年,每个镇(街道)要选取1—2个条件成熟的单位试点,年底前完成试点任务,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年逐步推开。同时,要严肃工作纪律,对利用改制之机,贪污、挪用、私分、挥霍浪费和故意评估不实、虚报损失、低价变卖、转移财产、有意放弃债权等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责任人员,以及对利用职权或自身影响插手改制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级党员干部,纪检监察机关要依法严肃处理。各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能,搞好协作配合,形成推进合力,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2016农村社会管理活动方案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五篇

2016农村社会管理活动方案

一、推进范围

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向全市推开。第一批,全市共54个村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工作;第二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其他行政村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工作。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新路子,着力推进组织网格化、自治规范化、服务综合化,实现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整体联动、高效便民的农村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乡群众社会安全感、治安满意率和幸福指数。 具体任务:

(一)全市建立“三级网格”

全市按三级网格布局。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大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中网格,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小网格。形成大网格有中心、中网格有站、小网格有员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格局。

(二)乡镇设立“三个中心”

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乡镇、街办劳动保障、民政、计生办等职能和人员,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大厅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由乡镇政府、街办行政主要领导兼任。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整合乡镇、街办综治办、信访室、司法所等职能和人员,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中心主任由乡镇、街办党(工)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兼任。

网格管理中心。整合乡镇、街办社会事务办等职能和人员,建立网格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乡镇、街办党(工)委主要领导兼任。

(三)村、社区设置“三站”

便民服务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村、社区的基础平台和服务窗口,向村(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站长由村(居)委会主要领导兼任。

综治信访维稳站。负责辖区内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站长由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兼任。

网格管理站。负责村、社区网格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站长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

(四)构建三大信息支撑

一张专网运行。整合部门专网和业务应用系统,将电子政务专网延伸到村、社区。按照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统一村(社区)Ip规划,统一路由规划,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接入带宽,实现市、乡、村三级联网。

一个平台管总。以电子政务专网为依托,构建“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集成综合服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3大功能模块,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农务、便民服务“四务合一”。

一站服务到户。整合面向基层组织群众的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和流程,建立以村(社区)网格为基本单元、以网格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系统,实现村级前台受理、部门后台办理、村级前台办理回复相统一,为村民提供面对面的“一站式”服务。

(五)建立三支服务团队

网格信息管理员队伍。每个村网格管理站应选配1名网格信息管理员,由村后备干部、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大学生村官”担任,原则上兼任本村一个组网格的网格员。

农村网格员队伍。按“一组一格、一格一员”标准,每个组网格选配1名网格员,原则上由村民(社区)小组长担任。

愿者队伍。各村(社区)组建由“三员三代表”(党员、政协委员、村务监督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为主体的志愿群体,统一登记造册,开展各项义务帮扶活动。建强并发挥农村“两员两队”(治安联防关照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联防巡逻队、消防应急队)综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协会自治组织等各类民间组织的作用。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5月31日)

制定农村推进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各乡镇、街办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培训工作骨干,确定推进单位,细化实施方案。层层宣传发动,争取广泛支持。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11月15日)

乡镇、街办规范建立“三个中心”,村(社区)组建“三站”,整合职能人员,正式挂牌运行;落实乡镇网格管理中心、村网格管理站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推选、培训乡村两级网格信息管理员、村网格员;划分网格,统一编制门牌号码,制作村电子地图;搭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组织网格员统一采录基础信息。集中审批部门延伸入村的便民服务、行政许可、信息收集进网格事项。

(三)检查验收和建立长效机制阶段(11月16日—12月31日)

制定全市考核验收办法,乡镇、街办自查整改,市创新办组织验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

四、运行机制

(一)统一管理

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履行网格管理任务指派、综合协调和监督督办职责。乡镇、街办网格管理中心,督促落实市监管中心指派的工作任务,负责网格信息管理员、村网格员日常管理。村(社区)网格管理站负责网格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事项准入

网格管理员的工作事项一律实行准入制。凡拟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工作事项,由乡镇、街办、市直部门提出具体工作任务申请,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初审,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牵头下达工作指令方可实施,市电子政务办提供技术支持。任何单位或组织未经批准不得直接安排网格管理员协助、代办有关工作事项,不得安排网格管理员从事其职责外的工作。积极探索政府向网格管理队伍统一购买服务的新机制。

(三)规范运行

构建上下联动的网格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强化对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适应网格管理的新要求,建立部门统一受理的指挥平台,实现对网格员上报信息的一门受理和统筹指挥,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环节,压缩工作时间,加强工作监督,努力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全市上下要把城乡网格化管理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出成效。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点问题要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认真落实。

(二)强化保障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担、逐步增长、保障有力”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经费、信息化投入、网格管理员劳动报酬随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 农村网格信息管理员的报酬、农村网格员的误工补贴,由市财政统筹落实。担任农村网格信息管理员的村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享受村财经委员同等待遇。担任农村网格员的村民小组长,其误工补贴适当提高,现阶段每人每年增加1200元。镇渔洋溪村网格员误工补贴,继续执行2016年试点标准。

农村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网格E通等显示服务终端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及常规维护,由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会同市电子政务办提出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后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经费由市财政统筹落实。各乡镇、街办网格管理中心、村(社区)网格管理站必要的办公场所和电脑、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由乡镇、街办予以保障。

各乡镇、街办网格管理中心、村(社区)网格管理站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日常运行工作经费,由乡镇、街办予以保障。从2016年度起,推进网格化管理的村,由市财政补贴的原综治协管员经费,统一转为网格管理站工作经费补助。

(三)严格考评

各级各部门要把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实绩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全市三级网格布局,建立由市级领导包乡镇“大网格”、乡镇干部包村(社区)“中网格”、村(社区)干部包组“小网格”的“三级分包驻村入户大走访”责任体系。联系驻村的市直部门,要把推进网格化管理作为今年重点帮扶的项目予以支持。市效能办、市综治办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效能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重点督查事项,加大跟踪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016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全文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六篇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农村各项改革正在扎实开展,一些重要改革事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农村改革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提出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大的原则、基本任务、重要路径,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特制定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赋予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保证其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各种私人和股份制经济、供销合作社经济以及国有农场林场等国有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握好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促进农业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4.坚持保障农民权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农民合法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

5.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农业和农村发展,统筹考虑城乡改革发展,统筹考虑公平和效率。

6.坚持循序渐进、试点先行。发挥好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在把握方向、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认真组织好农村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重大改革,要按程序报批,取得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试点。

7.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提高依法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二、关键领域和重大举措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基层党建等领域,涉及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5大领域。对这5大领域改革的核心问题,要明确大的方向、主要内容和重大方针对策,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

(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建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与村民自治组织制度相交织,构成了我国农村治理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支撑。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必须以保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核心,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进一步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进一步调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积极性。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防止犯颠覆性错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落实“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法律规定,明确界定农民的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归属,实现集体产权主体清晰。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要依法公正地将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本集体组织的每个农户。放活土地经营权,就是允许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等经营性用途的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监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保障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对农民住房财产权作出明确界定,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抓紧修改有关法律,落实中央关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重大决策,适时就二轮承包期满后耕地延包办法、新的承包期限等内容提出具体方案。在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和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法律效力,扩大整省推进试点范围,总体上要确地到户,从严掌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出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制定出台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文件,规范草原承包行为和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引导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有序流转。

三是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行特殊保护。完善土地复垦制度,盘活土地存量,建立土地复垦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生产建设毁损耕地的复垦责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办法。依法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完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到位、质量到位。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现象,杜绝违规占用林地、湿地补充耕地。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等试点,推动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2.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在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核实农村集体资产基础上,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切实防止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少数人侵占、支配集体资产,防止外部资本侵吞、控制集体资产。

3.深化林业和水利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制度。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重点,深化配套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完善林木采伐权,管好公益林、放活商品林,调动林农和社会力量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研究提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指导意见,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二)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4.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不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使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适时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立法建议。

5.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14.46,0.31,2.19%)加工业务,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机制,允许政府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完善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

6.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家庭经营在相当时期内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要通过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7.培养职业农民队伍。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8.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对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严格的资格审查、项目监管和定期督查机制,禁止以农业为名圈占土地从事非农建设,防止“非粮化”现象蔓延。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探索建立工商资本农地租赁风险保障金制度。

9.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和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研究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创新行业指导管理体制、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农场经营管理体制,明晰农垦国有资产权属关系,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推进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按照为农服务的宗旨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作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使之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三)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对农业实行必要的支持保护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效能,完善农业生产激励机制,加快形成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简便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10.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大力清理、整合、规范涉农转移支付资金,对“小、散、乱”及效果不明显的涉农专项资金要坚决整治;对目标接近、投入方向类同的涉农专项资金予以整合;对地方具有管理信息优势的涉农支出,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切块下达,由地方统筹支配,落实监管责任。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切实提高涉农资金投入绩效。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支农事权,明确政府间应承担和分担的支出责任,推进各级政府支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11.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根据各类主要农产品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程度,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进并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按照“价补分离”的思路,继续实施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改革、完善玉米收储政策。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方式,避免政府过度干预,搞活市场流通,增强市场活力。完善农产品收储政策,坚持按贴近市场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原则确定收储价格,降低储备成本,提高储备效率。加强粮食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积极鼓励引导流通、加工等各类企业主体参与粮食仓容建设和农产品收储,规范收储行为,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强化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新型业态,发挥电子商务平台在联结农户和市场方面的作用。

1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将现行的“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优化补贴支持方向,突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持与现有政策的衔接,调整部分存量资金和新增补贴资金向各类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合理确定支持力度,不人为“垒大户”。进一步拓宽财政支农资金的渠道,突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重点,持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完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机制,强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农机具购置等的支持力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健全快捷高效的补贴资金发放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对农民收入补贴的办法。

13.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配套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立有利于节水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

14.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推进农业科研院所改革,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完善科研立项和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强化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扶持种业发展,做强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骨干种子企业。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

15.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减量提效补偿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深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限牧限渔。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稳定投入机制。

16.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准入和差异化监管制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健全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制度,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开发和农村建设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银行(3.09,-0.02,-0.64%)“三农金融事业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稳定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完善治理结构。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拓宽“三农”直接融资渠道。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以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引导其向“生产经营合作+信用合作”延伸。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业务经营规则和监管规则,地方政府切实承担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推动地方建立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与授信。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水平。深入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研究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17.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体制。加快规划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完善各类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监管制度,健全县市域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尽快修订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探索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前瞻性,强化规划约束力和引领作用。

18.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探索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

19.推进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完善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区域标准水平统一衔接可持续,完善综合监测评估制度。鼓励地方开展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试点。

20.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充分考虑各类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细化完善和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加快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承担的相应支出责任,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地区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21.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清理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落实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政策。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原则,突出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把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五)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必须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协同,围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加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民主制度,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2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深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班子建设,选好用好管好带头人,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严肃农村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肃处理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惠农资金、侵占征地补偿款、侵吞集体资产等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行为,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机制,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责任制,发挥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加大抓乡促村工作力度。

23.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在有实际需要的地方,依托土地等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和乡村传统社会治理资源,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在已经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的地方,开展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探索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载体,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建立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理顺村务监督机构与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切实发挥村务监督机构作用,落实群众监督权。积极探索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协商形式,重视吸纳利益相关方、社会组织、驻村单位参加协商。研究明确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定位及相互关系。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实行“政经分开”试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2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水平。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修订乡规民约。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平台和支撑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设施利用效能。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体育健身等重点文化体育工程有效合作机制。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各类文化组织和机构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保护和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农耕文明,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广泛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引导和组织农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

25.创新农村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农村贫困人口掉队的要求,分类施策,加快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完善贫困县考核机制,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的机制。完善片区联系工作机制,推动片区规划实施与减少贫困人口的目标相结合,将政策、项目等落到实处。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抓紧研究制定扶贫开发的重大举措,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26.深化农村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执法力量,推行对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的综合执法,确保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依法维护农村生产生活秩序,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切实增强领导、组织、监督农村改革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气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推进农村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度。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农村改革工作,把握好方向和路径,加强对农村改革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农村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2016XX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七篇

xx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幅提升民生水平,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我县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有待改善。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促进全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科学发展新路的客观要求,对于我县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建设幸福xx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我县以河北省政府《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市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幸福xx”,按照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旅游休闲胜地、山水宜居城市”的目标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明晰乡镇功能定位,建立健全科学考评机制,深化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建设幸福xx、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与发展经济相促进的原则。适应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本需要,通过改革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与综合措施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把握中心环节,实施重点突破,有效推进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三是坚持与群众意愿相一致的原则。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群众路线,顺民意、集民力、聚民心。四是坚持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各乡镇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探索后实施,先试点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五是坚持与“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思维和勇气相融合的原则。鼓励各乡镇积极探索创新,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三农”方面的深层次矛盾。

二、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一)划分主体功能区,明确乡镇发展定位

结合省、市将我县划分为生态发展区的要求,根据各乡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13个乡镇划分为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生态农业重点发展镇和绿色产业发展镇三类。其中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包括阳城镇、七拱镇、杜步镇3个镇(面积共789平方公里,占全县的23.08%),要在科学规划、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以县级为主进行集中开发,建立合理的财税分成机制,实现集约集聚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镇包括xx、xx、xx3个镇(面积共788平方公里,占全县的23.05%),要在符合县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以镇为主进行开发发展,对开发发展后符合条件的,可转为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绿色产业发展镇包括xx、xx2个乡镇(面积共1710平方公里,占全县的50.02%),其政府职能定位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其正常运转经费由上级财政予以扶持保障,确保绿色产业发展镇集中力量履行其具体功能下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县根据上级的精神和本地实际,明确了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源保护区、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的范围,制定落实保护的政策措施。(1)我县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56.3万亩,主要分布在xx、xx、xx、xx、xx等镇,通过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的措施,建立农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依法严肃处理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行为,切实有效保护基本农田;(2)全县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4%,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达196万亩(重叠在省级生态公益林范围内),主要分布在XX、XX、XX等镇,全县13个乡(镇)以及县生态公益林管理总站下辖10个中心站共组建了20支常年专职护林队,县组建了一支40人的县级森林消防大队,致力于封山育林、护林防火、林政管理等工作,以完善的层级联动管护机制有效保护生态公益林;(3)全县服务人口1500人以上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共有41个,其中比较大型的有xx水库、xx水库、xx塘、xx水库,制定了《xx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办法》(试行)》,建成了50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解决了9万多农村群众“饮水难”问题,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4)我县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国家地质公园、xx森林公园、xx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域,共有1552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59%。通过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规划对禁止开发区域实施强制性保护和分类管制,明确在区内允许存在的人为活动、工程设施以及相应的限定条件,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等措施,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二)对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集中开发园区,建立合理的财税分成机制

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以xx产业集聚区、城东工业园和城南工业集聚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积极发展制鞋、服装、精密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生态型加工制造业;预留一定的优质空间,引进发展新材料、新医药、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对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实行经济发展为基本导向的激励型财政机制,建立完善“工业园区税收增量共享”等财税分成机制,以奖为主,以补为辅,激励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通过加快自身发展,不断增加财政收入,逐步提高财力保障水平。

(三)明晰乡镇政府职能和村级组织功能职责

乡镇政府履职重点为“5+X”,“5”即是全县15个乡镇均要履行“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建设”等5项职能,“X”即赋予各地不同的功能定位、职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3个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属城镇与生态型工业集聚区,重点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积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新型建材、化工、铸造等产业,打造山水宜居生态城和全省生态工业发展的示范区;3个生态农业重点发展镇属于生态农业与村镇发展区,重点发展矿产和清洁能源等产业,打造粉体加工基地和新能源基地;7个绿色产业发展镇属于生态保育区,重点发展绿色产业,打造全省生态旅游与农业示范区。

村级组织功能职责是“5+1”,“5”即是全县167个村(居)委会均要履行“促进农民增收、协助开展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组织建设”等5项职能,“1”即是根据上级决策部署,确定年度中心工作,当前必须特别注重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确保年底全县159个行政村的集体年纯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基本完成贫困人口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目标;全力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达到省一类地区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宜居城乡创建工作。

(四)建立科学的乡镇政绩考评机制

根据各乡镇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实行分类考核,将考评重点放在乡镇主体功能应承担的职责范围内,按照“不以GDp大小论英雄,只以功能发挥好坏论成败”的原则,三类乡镇均设立独立的包含考核内容、指标设置、分值权重和考核方式的政绩考核机制,强化乡镇功能作用发挥,促使乡镇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生态工业优化发展镇重点考核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能力;生态农业重点发展镇主要考核经济增长及其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行综合评价;绿色产业发展镇不再重点考核经济增长指标,侧重考核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和政策措施。

(五)科学设置乡镇管理机构和农业农村公共服务机构

根据《xx县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施方案》(阳办发[2016]103号),本着“不增人员,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和从“向上相对应”转为“向下相适应”的原则,规范设置乡镇管理机构。一般镇(杨梅镇、黄坌镇、大崀镇)设5个综合办公室,即: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办、计生办;较大镇(七拱镇、黎埠镇、太平镇、江英镇、青莲镇、岭背镇、小江镇、杜步镇、秤架乡)设7个综合办公室,即: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办、计生办、城乡规划办、综治办;特大镇(阳城镇)设8个综合办公室,即: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办、计生办、城乡规划办、综治办、组织人事办。

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人员编制和不同规模与类别重新核定各乡镇行政编制。其中:xx镇92名;xx镇、xx镇各50名;xx镇、xx乡各63名;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各55名。绿色产业发展镇不得在编制之外聘用为政府管理服务的临时人员。

(六)实施强镇扩权,下放审批权限

本着“能放则放,该放必放”和“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将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行政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到乡镇,扩大镇级政府行政事务管理和处置权限。一方面,将13个职能部门的69项职权下放或委托乡镇行使,从乡镇政府履行下放或委托行使职权而依法取得的行政处罚等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乡镇政府,做到权、责、利相一致。另一方面,要切实落实乡镇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干部调整建议权和干部问责处理权,使乡镇党委对配备镇级班子副职有推荐权,对调整个别镇班子成员有建议权,对乡镇干部工作问责有处理权。

(七)建立农村社区性公共服务机构或窗口,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村

按照“延伸乡村、覆盖县域、均等服务”的思路,各乡镇要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宜居乡村,整合水利管理所、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机管理服务站,成立镇“三农”综合服务中心;要以基本公共服务下乡为切入点,成立农村社区服务合作社,将社会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培训等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行政村,方便群众办事;强化财政所、劳动保障事务所、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畜牧兽医站(渔业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交通管理所等服务机构建设,成立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围绕“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目标,强化乡镇卫生院、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敬老院和村(社区)卫生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室等镇村服务机构建设;围绕建设幸福xx、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强化镇级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村级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有效提升乡镇政府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八)建立绿色产业发展镇财力保障制度

绿色产业发展镇的年正常运转经费按平均160万元确定,该项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全额保障,市级财政定额支持,省级财政以奖代补。除省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个绿色产业发展镇65万元/年的标准安排补助325万元;市级财政按每个绿色产业发展镇10万元/年的标准支持50万元外,其余745万元由县级财政列入每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县对绿色产业发展镇实行以补为主,以奖为辅的保障机制。一是通过提高绿色产业发展镇新办企业税收增量共享比例作为生态补偿。二是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绿色产业发展镇的财力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使其达到与其他地区基本相当的公共服务能力。

(九)建立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制度

采取省市补助、县级统筹、村集体收入自我保障的办法,建立健全村干部补贴、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村级办公经费补助等运转经费保障制度,确保村干部工资在2016年前达到1000元以上(基本补贴790—900元/月+绩效补贴人均2,400元/年,由县财政统发),每年补助贫困村2万元办公经费,保障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财力需要。在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解决包括村干部在内的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的基础上,对正常离任的村(社区)干部,采取固定补助与一次性补助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到2016年,任村干部20年以上,正常离任的村干部(待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后)人均每月生活补助不低于200元;任村干部10年以上、20年(不含20年)以下,正常离任的村干部(待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后)人均每月生活补助不低于100元;任村干部不满10年,正常离任的村干部,给予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三、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推进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确保“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

——一年开好局。2016年,重点是研究制定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面铺开改革的各项工作,探索总结工作经验。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4月13日—21日)。【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县和各乡镇、有关部门均要成立一把手挂帅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做到机构健全,责任到人。二是学习文件,提高认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或建议;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确定改革工作的具体内容、步骤和要求,全面部署改革工作。

2、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016年4月22日—5月15日)。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具体内容、步骤和要求。在5月9日前提交县委、县政府讨论研究。5月15日前报市政府,待省有关部门核准后组织实施。

3、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7月15日至12月15日)。按照“县直接领导、镇组织实施、部门做好服务”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在各乡镇全面开展综合改革工作,探索改革经验。

4、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2月16日至31日)。各乡镇认真总结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的成效、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形成汇报材料。县在对各乡镇改革工作检查验收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全县的改革实施方案。

——三年见成效。2016年1月至12月,按完善的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县各乡镇全面推进。2016年1月至12月,在全面总结前两年改革的经验、存在问题和整改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初见成效。

——五年上台阶。2016年1月至12月,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配套设施,巩固提高改革工作实效。2016年1月至12月,基本建立起具有xx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体制机制。

(二)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我县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和分管的县委常委任副组长,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农村综合改革进行部署、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二是抽调专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宣传报道、信息收集、情况上报、联络协调和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三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本单位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三)加大投入,提供财政保障

1、建立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建立稳定规范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县级财政逐年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提高乡镇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采取省市补助、县统筹保障的方式,建立完善绿色产业发展镇正常运转经费和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2、建立完善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建立实施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生态保护得越好,功能发挥得越好,财政转移支付越多,不断提高绿色产业发展镇的财力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使其达到与其他地区基本相当的公共服务能力。

3、建立完善财政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对新办企业新增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对各乡镇实行不同的分成比例:县与阳城镇新办企业新增税收分成比例是70%:30%,县与黎埠、七拱镇分成比例是60%:40%,县与其他乡镇分成比例是50%:50%。二是对矿山企业产生的税收收入县级留成部分,实行县、镇、村按6:3:1比例分成奖励办法。三是逐步建立完善“项目招入地与所在地税收共享”、“资源地和项目地税收分成”、“工业园区税收增量共享”等税收共享机制,理顺乡镇利益关系,激励乡镇履行功能职责的积极性。

(四)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1、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各乡镇、各部门要自觉服从农村综合改革的中心任务,按照本单位的职能,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推动本单位相关工作的落实。要加强交流和协调,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大力整改,主动向县农改办汇报情况,形成一种职责分明、上下联动、高效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2、建立倒逼机制,狠抓落实。围绕各项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实行全过程目标倒逼管理,倒推各乡镇、各部门和领导干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任务,倒推每阶段的进度,坚持每季通报,确保工作如期有效推进。

3、规范行为,严明纪律。建立健全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纪律,规范财务和干部管理,严防资产流失和利用改革之机乱发钱物,所有涉及改革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对影响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4、健全机制,加强监督。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与强镇扩权相适应的民主决策和权力监管体制以及以镇党政正职为重点监督对象的党政领导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监督,规范农村综合改革后的各项工作。

2016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八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求,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合作社服务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和服务“三农”宗旨,以组织体系科学化、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强力推进我县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和金融体系创新,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农村工作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利于调整优化涉农资源配置,明确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工作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坚持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我县农业服务体系的主体力量;坚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催生供销合作社体制内生动力;坚持有利于实现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科学体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16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要求,把供销合作社建成集管理职能、经营职能、服务职能于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上下贯通、规范运行的以合作经济服务管理体系和社属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为支撑的基本构架。

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管理体制创新入手,以县政府批准已挂牌成立的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36家合作社会员为依托,以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企业公司“三位一体”为支撑,构建科学规范的新型供销合作社体制架构。

建设以县供销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园区)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村两委为服务终端的覆盖全县的农资配送中心;2016年,要建立起县、乡、村的配送体系,向农民群众供应各种优质化肥及其生产资料。

以超市为依托,以合作入股方式,以供销社销售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以修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修村“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做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土产部为依托,以资本融合、业务联合的方式,结合省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设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按照综合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总要求,规范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产权交易和农业合作保险等业务,构建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

本着有利于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增强供销社发展动力,积极引进培育供销社急需人才。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组织体系

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壮大农民合作社体系。组织体系创新,就是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建立和健全,使供销社的组织管理体系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农村大力发展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科学方式,引领“三农”实现发展上的新突破。各乡镇(园区)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领和引导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县级以供销社结合实际,明确职责及具体单位为依托建立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各方面的服务和保障。以此形成供销合作社+供销企业公司+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

(1)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支持、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出台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县社、县农业局要对专业合作社进行章程制定、生产经营、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各方面培训,组织更多农民入社,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实力和凝聚力。

(2)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各乡镇政府(园区)和供销社牵头,以各乡镇(园区)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广的合作社为依托,联合本行政区域内其他农民合作社自愿参加,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使联合社起到统领和引导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目的,2016年底,所有乡镇(园区)都要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和注册工作。

(3)以供销社为主导,健全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全县不同类型、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乡镇的联合社,以业务链接、资本合作为纽带,全部纳入县联合社。供销社通过产权介入、项目支持、资金合作、业务带动等方式,引导和推动全县合作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综合全方位服务。

2.明确组织职能。新型供销合作社在承担原有供销合作社职能的基础上,承担以下政策性和经营性职能。

(1)受政府委托协助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

(2)负责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服务、协调工作;

(3)维护成员社的合法权益,反映成员社的呼声和建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4)负责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的管理、使用,负责财政补助合作社形成资产的持有和管护,承办合作社申报政府支持项目的报审和组织实施等。

(5)组织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帮助农民合作社与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合合作,培育品牌,开拓市场;

(6)搭建生产、流通、金融、保险、产权交易、培训、交流和信息等综合服务平台,为成员社和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7)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发展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等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合作金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创新服务体系

1.构建农村综合服务网络。以供销社企业公司和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组建服务集团,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网络。按照县有商贸综合服务体系,乡镇有综合服务中心,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综合服务模式要求,加强服务平台和阵地建设,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农业知识和供销信息等服务。2016年完成我县9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村级服务社建设覆盖全县80%乡村。

2.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牵头,部门联合、企业承办”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县社要积极与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联合,探索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流转式、组合式等土地托管模式,并推进各项为农综合服务。2016年培育示范试点,2016年在全县推广,2016年底,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逐步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主要组织形式。

3.建立人才储备制度。根据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入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等院校技术知识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供销社发展急需人才,建立供销社发展人才储备制度,提升供销社发展能力。

(三)创新经营体系

1.加快农资流通网络建设。2016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以县供销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村两委和综合服务社为服务终端的覆盖全县的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开展农业技术、测土施肥等服务,解决好农资进村、农资安全问题;2016年下半年,在全县各乡镇中偏远村庄,再增建10个村级服务社,每个村级服务社不少于60平米,建立起我县县、乡、村农资配送体系,以满足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对农资的需求。到2016年,农资流通网络覆盖率达到90%的乡村,优质化肥供应量占到全县市场份额的85%以上。

2.加快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以超市为依托,以合作及入股等多种方式,以供销社销售网络优势,建立健全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在县城建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加快推进省社提出的“百城购物·供销社超市”项目建设,实行统一连锁配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设施、统一品牌标识。2016年完成全县9个乡镇基层社超市建设,每个超市面积不少于150平米。

3.发展农业园区及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在现行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与县农委合作,以修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修村“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做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以土产部为依托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把触角延伸到乡镇、村庄各个角落,为我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集团式发展,发挥供销社应有的作用。

(四)创新农村金融体系

1.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协调,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心)。开展土地流转、林地使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的信用评估和产权交易,参与农作物生态、农业机械、农民宅基地等农村资产评估。

2.做强做大投资融资担保平台。依托现有的省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办事处和省社小额贷款公司,加大与金融部门合作,探索新型融资担保方式,为合作组织提供融资支持。

3.开展农业合作保险业务。借助省、市相关机构,依托县社安全统筹中心,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合作业务、联合保险与再保险方式,有效分散农民农业风险。

4.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探索社内成员资金互助新模式,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主管副县长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供销合作社,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组织、服务、经营、金融和管理创新的任务,在人才、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供销社大力支持和帮助。

从2016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供销社建设流通网络和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并确保上级扶持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全县供销社系统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供销合作社组织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按照具备法人资格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依法给予工商注册登记。

支持供销社组建合作企业集团,对所属改制、破产企业的土地、资产过户等产权变更事项减免相关费用。供销合作社所属划拨土地出让金收益,优先用于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解决职工安置、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及其他公益性建设项目。对经核复的供销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县政府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处理。

支持供销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有关金融机构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采取减免本金、豁免利息、停收滞纳金等优惠措施,加快处置供销社拖欠的金融债务。供销社的县城商贸综合体及购物广场和乡村供销社超市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内统筹安排。按照相关规定免征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三)强化舆论宣传。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宣传报道,对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做法、新经验和新典型,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导检查。将供销合作社改革列入政府督查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县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改革一线,掌握改革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2016年度农村医改方案
20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第九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医疗健康工程为统领,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着力加大农村医改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着力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以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中心,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五个突破”,全面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农村卫生室达到“三个一”(一个标准化卫生室、一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乡镇卫生院实现“三个有”(有一个标准化卫生院、有一支适应农村医疗工作的好队伍、有一套基本检测设备),县级医院实现“三个双”(经营双轨制、医疗服务双价格、医疗队伍双配备),基本药物供应实现“三个零”(配送零缝隙、价格零差率、使用零盲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三个建”(为所有群众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阵地),具体目标是:

——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完成全市239个行政村的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每个行政村的卫生室配齐5万元的基本检测和诊疗设备;为村卫生室配备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从业人员。

——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完成3所中心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使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为全市7个乡镇卫生院和7个中心卫生院配齐价值60—150万元的医疗设备;完成以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物制度、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任务。

——探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经营双轨制、服务双价格、队伍双配套”的目标。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所有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和完善覆盖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配送制度。

——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确保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设置不少于1名乡村医生专(兼)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为每个农村居民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建立健康体检机制,为农村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推进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元;在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对个人负担的大额医疗费用给予最高限额达10万元的再补偿。

三、主要任务

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重点开展六项工作,全面推进和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

1、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设计图纸、统一建设标准的要求,完成全市239个行政村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根据全市村卫生室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建好并符合要求的可不再重建,对不达标的进行改、扩建,对没有条件改、扩建或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依托村民服务中心或选址进行建设。村卫生室由村集体举办,用地由村集体无偿提供,村卫生室建设结合我市村少人口多的实际,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原则,安排建设面积与规模,1000人口以下的村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1000-3000人口的村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3000-6000人口的村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6000人口以上的村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筹措解决。同时,为每个行政村卫生室配齐5万元的基本检测和诊疗设备。(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2、加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建设。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人/千人的比例配备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且从业人员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现有具备资质的人员通过考核直接录用,考核不合格的培训合格后再录用;不具备资质的人员通过培训取得资格并考核合格后可以录用。从今年起,对新招录的村医,要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上岗前先安排到市、乡医疗机构进行1个月以上的临床进修学习(中医带徒除外)。(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为有条件的村招录1名大学生村医,逐年扩大配备大学生村医范围。为鼓励大中专学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今后凡市、乡新招录医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有村卫生室工作经历的人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3、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为基础,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所需药品计划清单定期上报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采购。村卫生室不得私自采购药品。(市卫生局负责)

(二)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1、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发改局负责)

2、加强乡镇卫生院队伍建设。明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公益性质,按规定的时间,在核定编制的限额内,按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完成人员聘用工作,所有乡镇卫生院实行绩效工资;从2016年开始,分期分批招聘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石家庄市和我市两级财政给予定额工资补贴和相关福利待遇。

积极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6年底前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安排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到指定的二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所有35岁以下护理人员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开展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免费培养,实行定向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3、提高乡镇卫生院设备水平。分别为7个乡镇卫生院和7个中心卫生院配齐X光机、心电图机、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呼吸抢救、紧急救护等60-150万元的设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急救水平。(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4、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冀政办〔2016〕4号)要求,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6月底前,完成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物制度、保障制度等综合改革任务。(市卫生局负责)

(三)探索推进我市公立医院改革

积极推进市级医院实现“三个双”的目标:

1、建立医院经营双轨制。坚持维护市级医院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建立基本医疗服务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保障机制。在保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本着“自愿选择、按需提供、知情同意”的原则,适度开展特需门诊、特需病房、产科陪伴分娩(引产)服务、家庭医护保健、特需护理、特需保健、特需检查、特需会诊、上级医院专家手术等特需医疗服务。提供特需服务的床位数不超过总床位数的10%。(市卫生局、市物价局负责)

2、实行医疗服务双价格。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按比例负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成本加适当盈余、兼顾市场供求情况的定价原则,由医疗机构自主确定,服务价格进行公示,并按相关程序办理。医疗费用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市卫生局、市物价局负责)

3、配备医疗服务双队伍。按照定岗不定人的原则,明确基本医疗服务岗位和特需医疗服务岗位。根据岗位需求,健全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两支队伍,医院现有医护人员注重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外聘国家、省、市级专家承担特需医疗服务,医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保证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参与特需服务,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两支队伍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保证患者享受规范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市卫生局负责)

(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规范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机制。认真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及时用上安全、价廉、质优的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实行网上集中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实行同剂型同规格单一货源采购。(市卫生局负责)

2、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所有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向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扩展。探索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3、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市级医疗机构要将基本药物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首选药优先使用,全面落实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确保用药安全。(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负责)

(五)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阵地建设。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录用、考核和退出机制,完善技术装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每个乡镇卫生院要设立公共卫生科,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专(兼)职人员不低于核定人员编制的30%。每个村卫生室设置不少于1名人员专(兼)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市编办、市卫生局负责)

2、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要求,继续抓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特别是为每个农村居民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市卫生局负责)

3、建立定期体检制度。要建立健全健康体检工作机制,为每个农村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其中45岁以上居民每年进行一次。(市卫生局负责)

(六)推进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

1、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开展门诊统筹工作,做好我市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市卫生局负责)

2、推进大病统筹工作。开展参合农民大病统筹补偿工作,在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对个人负担的大额医疗费用给予再补偿,最高支付限额达到10万元。(市卫生局负责)

3、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按照医疗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水平,拓宽救助渠道和方式,对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实施有效救助。(市民政局负责)

四、主要工作进度

我市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从2016年3月开始,至2016年底前结束。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6年3月——4月)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部署、启动综合改革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4月至10月)

1、村卫生室建设

(1)4月至5月:成立专门机构,做好摸底调查;统一建设标准,完成施工图设计;完成项目选址,确定建设实施方案。

(2)5月至10月:5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8月底前完成土建工程,9月底前项目竣工,10月底前配备医疗设备。

2、乡镇卫生院建设

(1)6月底前,完成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物制度、保障制度等综合改革任务。

(2)7月份前,完成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备。

(3)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6月底前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

(4)9月中旬前,完成35岁以下护理人员全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报名工作。

(5)10月份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免费培养协议签订工作,并到高等医学院校参加学习。

(6)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统一安排日程执行。

3、市级公立医院改革

6月份,积极稳妥的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冀政办〔2016〕4号)时间要求,所有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所有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向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扩展。

(2)自6月1日起,所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均不得再使用非基本药物。

5、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6月份,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确定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专(兼)职人员。9月份,落实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

(2)10月份前,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电子管理系统安装,为45岁以上居民进行体检,为农村居民建立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

6、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

(1)4月份,安排部署全市大病统筹工作。

(2)5月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实施。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6年11月20日前)

市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对综合改革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写出总结报告报市医改办;市医改办、市卫生局联合组织人员对各有关部门农村医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写出综合报告报石家庄市医改办。

(四)迎接省、市考核评估阶段(2016年12月)

全面做好迎接省、市考核评估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市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区是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发改、编办、财政、卫生、人事、教育、物价、社保、食药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实行包保责任制,制定全市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任务目标包保责任制,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区、各部门、有关企业,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确保包保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员竞聘上岗、分流安置及村卫生室建设等各项改革任务顺利实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体制机制顺利转型,确保社会稳定。

(二)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收支缺口主要由我市财政补助,省、市财政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由市财政负担。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中央和省、市、县财政按比例分级负担。

新建(含改扩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6年我市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村卫生室建设及乡村医疗设备购置资金补贴,其余建设资金除省、市级补助外,以乡镇区、村为主投资,可采取市直各部门及有关企业扶持等多渠道筹措解决。

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配置医疗设备、招聘“大学生村医”等所需资金,按照省、市、县各1/3的比例负担。医疗设备购置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

市财政局要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市政府将根据农村医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拨付补助资金,并按季进行通报。新(改、扩)建后的村卫生室及医疗设备为村集体资产,各村委会要加强资产管理,严禁资产流失。严格落实项目资金专项管理,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安全。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评。加强对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工作考核,将农村医改主要任务纳入对各相关部门的考核指标,列入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考核,兑现奖惩,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医改办要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工作的督导;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要定期进行督查和行政效能监察;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农村医改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以上这篇2016年度农村医改方案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一公文网网,谢谢。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