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信息化扶贫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6    阅读:

2016年信息化扶贫专项方案
信息化扶贫 第一篇

2016年信息化扶贫专项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切实提升我市贫困村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16年,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0%;到2020年,农村家庭12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

2、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16年,全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基本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3、贫困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全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为村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入乡进村,降低贫困地区信息入户门槛和使用成本,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在贫困地区村镇部署公共信息服务终端。推进移动通信弱覆盖补点和贫困村信息通信建设工作,提升偏远山区特别是自然灾害易发地的网络覆盖水平。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向贫困地区覆盖,逐步实现3G、4G信号城乡全覆盖和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

(二)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云”项目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重点扩大宽带网络在农村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村镇公共服务区域的覆盖面,全面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加强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设施的支持,加快校内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城镇名优学校向贫困地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小城乡教学差距。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三)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依托96333群众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扶贫和移民网、农业和粮食网、农网等现有资源,建立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把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和市、县、乡三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对口联系的详细数据精准录入数据库,实现联络服务信息全覆盖;同时把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信息、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等进行对接共享,为社会力量扶贫和贫困户提供帮扶通道、政策咨询、答疑解惑、专业技术查询等服务。整合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市场价格等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贫困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加强贫困村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信息服务站点“村务公开”、“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等功能,提升信息服务站点服务水平。推广普及农技宝等手机应用,在线向农业专家咨询相关问题,及时接收农

事提醒,实时查询农产品价格,线上进行农产品买卖,通过信息技术帮助脱贫致富。(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工信委、市“三送办”、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果业局、市科技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加快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和示范龙头企业,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带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与标准化。推进贫困村邮政网络建设,支持邮政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农村e邮”)做好农村电商配送工作,在农村养老院、农民新区等建立便民服务站,依托已有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把土特产品卖出去,使农民通过互联网改变生活、发家致富。多渠道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重点对农村残疾人员、贫困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并鼓励电商企业聘用该类人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五)开展贫困地区信息化培训活动

加大对贫困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力度。市、县二级农业部门、人社部门、商业部门、通信运营公司等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项目,在贫困地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活动。要以集中培训或远程教育的方式,培训各村农业信息员,使他们学会电脑和网络应用,掌握农技宝、农技通等手机应用App的信息采集、发布、查询等功能。要组织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拓宽农民信息化培训渠道。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农村中青年等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水平,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有效带动贫困村农民信息就业、信息创业,走上信息致富道路。(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市各责任单位要把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市、县二级信息化扶贫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加大资源投入

各县(市、区)、市直、驻市各单位要逐步加大对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各项建设有效落实。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单位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和通信设施的部署与升级改造,加快贫困地区宽带及通信信号的覆盖。鼓励和引导软硬件制造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化力量共同参与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

(三)提供优惠政策

各县(市、区)和市有关单位要在农村信息化政策制定及落实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针对农村贫困户,可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通信公司优惠一部分的模式,以公益为先、自主选择、不增加困难户负担为原则,制定专项通信业务营销政策,鼓励贫困农民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服务。

(四)注重实施效果

结合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推广农民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务产品。注重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确保各项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信息化扶贫 第二篇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

一、项目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实现全省贫困户信息的全面、准确统计;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全面公开、监督管理;对扶贫过程进行有效跟踪、管理;对扶贫结果进行实时查询;为扶贫工作的更进一步开展积累有效的基础数据,为全省扶贫的大数据趋势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省级、市级扶贫主管部门对扶贫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统计,扶贫信息的精准推送,为扶贫工作提供互动沟通的平台,实现对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三、功能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贯穿贫困户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帮扶成效评价、意见反馈、大数据分析等整个扶贫全过程;在贫困户精确识别阶段可实现扶贫信息公示、评选结果反馈、建立贫困户档案和数据库等功能;在帮扶阶

段,可为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包括贫困户信息管理、阳光操

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在帮扶成效评估和意见反馈阶段,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评价和网站在线反馈功能;通过对系统运行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提供对贫困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效果、贫困户分布等的关联性分析,趋势分析、预测,综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导辅助决策,统计报表等功能。

具体来讲,基于“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全省四级一体(省、市、县、镇)的数据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外网网站、各级人员使用的手机APP客户端、扶贫事权管理系统和扶贫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主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3.1精确识别

在此阶段,“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信息化扶贫】

3.1.1信息公示、结果反馈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所有档案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村委工作人员可通过“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包括pc端网站和手机微网站)、手机APP等新方式结合传统纸质文件公示“贫困户”名额、发布申请评选须知、公示申请人名单等信息;在网站上公示、公布结果;提供网络留言反馈功能,方便对评选结果有异议的民众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反馈自己的意见。

贫困户确定流程

3.1.2建立档案、方便跟踪及数据统计

根据贫困户评选结果,工作人员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为每户贫困户建立自身的贫困户档案,档案信息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表》和《贫困户需求情况表》。通过这两份信息表的建立,实现档案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规范化。通过档案的建立,实现全省范围的贫困户信息全面统计和查询,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实时的基础数据。

贫困户档案建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中各类档案信息,可谓扶贫工作的“活字典”,可几分钟内生成贫困户台账,随时对扶贫工作进行跟踪动态管理,效率比过去要高10倍以上,并且更全面、更准确。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思路,可以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动态化、常态化的对基础信息进行校正。

3.2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利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扶贫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是保障精准扶贫成功的关键。“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PC端平台和手机APP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优势。在此阶段,

“精准扶贫信息化

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

3.2.1完善贫困帮扶档案、方便跟踪及数据统计

根据每户的具体帮扶情况建立《贫困户帮扶情况表》,完善帮扶进程过程及帮扶结果统计,完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中的贫困帮扶档案。做到对每户贫困户的帮扶过程可跟踪,帮扶结果可快速统计查询。帮扶工作可根据帮扶进展情况实时调整,为下一步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实时的数据支持。

3.2.2贫困户信息管理

通过前期采集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建立起“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全省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帮扶结果等实施动态管理。

贫困户信息数据库

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3.2.3阳光操作管理

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及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情况、

使用情

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
信息化扶贫 第三篇

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

2016-06-29 08:37:49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卫红 摘要:教育扶贫,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难点在精准施策。目前我国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镇学校的“大班额化”和农村学校的“空心化”现象同时存在,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依旧缺乏。

教育扶贫,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难点在精准施策。目前我国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镇学校的“大班额化”和农村学校的“空心化”现象同时存在,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依旧缺乏:

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问题突出。据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小学的数量为20.14万所,其中农村教学点的数量为88967个,占全部小学数量的44.2%。这些农村教学点大部分位于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工作生活环境差,师资严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音体美、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难以开齐开全。调查发现,很多教学点体育课是“随处放羊”,音乐课是“唱歌走样”,美术课是“欣赏欣赏”。计算机课往往有电脑,无网络;有网络,无资源;有资源,无师资。显然,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正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扶贫需要突破的“最后一公里”。 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专业水平低。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现有在岗教师绝大部分学历是通过在职函授、自学考试获得。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都是转岗担任。由于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加上培训经费短缺等,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偏低,职业认同感不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师资缺乏和教师水平不高成为导致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比例高。根据全国妇联于2014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大部分留守儿童位于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其比例高达70%以上。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爷爷奶奶隔代看护,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其品行、学业、安全和心理等问题令人担忧,需引起高度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我建议教育扶贫过程应与“信息化”相结合。

首先,跨界协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政府、中小学、高校、企业通力合作,建设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村校为末梢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学校,虚实结合,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打造城乡教育命运共同体。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城乡教育的组

织变革,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备课”、“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等多种形式,解决乡村教师“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整体提升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

其次,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实施国家、省、县三级的“农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岗与脱岗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成功跨越“数字鸿沟”,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层应用,最终实现“课课有资源,人人用资源”的新局面。

第三,牵手共进,大力推进“三个牵手”计划。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施“亲子桥”牵手计划,实现农村留守儿童与家长远程视频沟通与交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城乡学生牵手”计划,互助互学,增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丰富农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施“城乡教师牵手”计划,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和教育博客等,加强贫困地区城乡教师结对帮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跨校集体备课、教研专题研讨、视频课堂互动观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化扶贫】

第四,互联互通,构建教育扶贫精准数据库。依托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突破信息孤岛,建设动态精准、互联互通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加强动态跟踪,为各级政府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帮扶效率。

第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乡村学校硬件建设上,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幅提高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信息化生均拨款标准,建立通过信息化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政府为主的资源建设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教育需求、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与建设”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

【信息化扶贫】

第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协同推进的领导体制,建立中央、省、地(市)、县、学校良性衔接的协同推进机制。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国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师生使用效率、设施维护情况、教师信息化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构建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出台教育信息化评估细则,用以指导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推进。三是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构建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等主体参与的教育信息化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后台监测系统和高效督导评价机制。

(作者李卫红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某市精准扶贫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规划书(科技公司方案)
信息化扶贫 第四篇

精准扶贫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科技公司方案)

目 录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 1

二、政策依据 ................................................................................................. 1

三、建设背景 ................................................................................................. 1

四、系统解决方案 ......................................................................................... 6

五、咨询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精准扶贫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扶贫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推动精准扶贫,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二、政策依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4、《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三、建设背景

1、概述

精准扶贫是区别于传统方式的扶贫开发新机制,通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方式,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对象,按照县

1

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管理、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制定精准帮扶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予以扶持,推动扶贫工作由粗放到集约、由漫灌到滴灌的实质性转变,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精准脱贫。

2、精准扶贫的主要内涵

一是对象精准,二是目标精准,三是内容精准,四是方式精准,五是考评精准,六是保障精准。

3、中央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历程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就加大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又全面阐述“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

2

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 “十三五”开始的2016年,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好局,需要建设好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等五大工作平台。其中,县级扶贫开发资金整合管理平台式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的关键举措;要以扶贫规划和重大项目为平台,以县为单位,整合财政、金融、社会资金用于脱贫攻坚。

4、精准扶贫的实施步骤

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分步实施精准扶贫

(1)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2)深入分析不同贫困对象、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再实行精准帮扶;

(3)将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

(4)根据贫困片带、村、户实际需求,“挂图作业”;

(5)将采取减贫人口实名制,建立年度扶贫对象花名册,逐户制定针对性扶持措施;

3

(6)建立贫困户减贫增收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力争每年定点消除一批贫困对象;

(7)将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的情况,实行精细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5、扶贫工作的难点与痛点

(1)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无法动态监管,对领导决策造成影响;

(2)无法实时监督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情况,缺少考核机制;

(3)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缺乏沟通平台,贫困户有困难缺乏求助途径,问题解决路径不够通畅

(4)管理者通知工作上传下达不通畅;

(5)社会扶贫力量缺乏参与平台和帮扶途径,信息获取途径有限,参与度低;

(6)贫困户对获取帮扶的途径不通畅;

(7)工作流程不清晰,流程不规范;

6、精准扶贫软件系统开发设计目标

(1)为了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更好的瞄准贫困人口,更加科学的实施不同的到户帮扶扶贫政策,及时、准确的获取某个区域内农村扶贫对象的基本信息、农户项目需求信息、农户的首扶持信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有关信息以及相关行政村、县数据,并能对各区县的贫困人口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基于地

4

信息化背景下黔南精准扶贫
信息化扶贫 第五篇

信息化背景下黔南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

(纲 要)

在今年“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做到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确户扶持,实现结队帮扶、产业扶贫、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这六个到村到户,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

一、传统扶贫方式与精准扶贫方式比较分析。

二、黔南州内脱贫典型县市、乡镇脱贫路径研究。

三、政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主导、引导作用如何发挥。

四、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作为的空间。【信息化扶贫】

五、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对市场的了解程度。

习近平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 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多少年多少代的梦想,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的最终目标。日前,在习总书记强调“精准扶贫”下展开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必须做到决心要大,措施要实,效果要好。

找准发展生产的路子。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要紧紧瞄准贫困群体,多渠道增加民众收入,努力使贫困地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政者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急功近利,制造贫困地区的“大跃进”,要针对扶贫工作进行仔细的梳理、系统的总结,整理出带有规律性、经验性、可借鉴的东西,以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循序渐进发展生产。

强化基本公共保障。就是要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扶贫纲要》中对“公共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针对服务对象,要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制定规划,确定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任务,着重改善扶贫对象的生活条件,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等方面下功夫,分阶段、逐步实施、狠抓落实。

抓住下一代接受教育的关键。当前国际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知识改变未来的时代,为群众栽下“摇钱树”,养上“下蛋鸡”,也只是暂时的扶贫手段,只有知识和能力才能改变最终贫困的现状。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什么是“渔”?就是能够彻底改变贫困的方法,治病就医要摸对脉络,对症下药,才能真正产生疗效,治愈病痛,因此要把下一代教育,作为一个更长久的扶贫任务,从根本上帮助当地的发展。

我们要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强调“精准扶贫”的深意,从贫困地区的现实条件出发,量体裁衣,举全国之力,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打造展示扶贫成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16年信息化扶贫专项方案
信息化扶贫 第六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切实提升我市贫困村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16年,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0%;到2020年,农村家庭12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

2、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16年,全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基本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3、贫困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全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为村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入乡进村,降低贫困地区信息入户门槛和使用成本,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在贫困地区村镇部署公共信息服务终端。推进移动通信弱覆盖补点和贫困村信息通信建设工作,提升偏远山区特别是自然灾害易发地的网络覆盖水平。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向贫困地区覆盖,逐步实现3G、4G信号城乡全覆盖和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

(二)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云”项目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重点扩大宽带网络在农村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村镇公共服务区域的覆盖面,全面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加强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设施的支持,加快校内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城镇名优学校向贫困地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小城乡教学差距。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三)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依托96333群众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扶贫和移民网、农业和粮食网、农网等现有资源,建立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把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和市、县、乡三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对口联系的详细数据精准录入数据库,实现联络服务信息全覆盖;同时把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信息、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等进行对接共享,为社会力量扶贫和贫困户提供帮扶通道、政策咨询、答疑解惑、专业技术查询等服务。整合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市场价格等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贫困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加强贫困村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信息服务站点“村务公开”、“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等功能,提升信息服务站点服务水平。推广普及农技宝等手机应用,在线向农业专家咨询相关问题,及时接收农事提醒,实时查询农产品价格,线上进行农产品买卖,通过信息技术帮助脱贫致富。(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工信委、市“三送办”、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果业局、市科技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加快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和示范龙头企业,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带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与标准化。推进贫困村邮政网络建设,支持邮政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农村e邮”)做好农村电商配送工作,在农村养老院、农民新区等建立便民服务站,依托已有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把土特产品卖出去,使农民通过互联网改变生活、发家致富。多渠道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重点对农村残疾人员、贫困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并鼓励电商企业聘用该类人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五)开展贫困地区信息化培训活动

加大对贫困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力度。市、县二级农业部门、人社部门、商业部门、通信运营公司等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项目,在贫困地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活动。要以集中培训或远程教育的方式,培训各村农业信息员,使他们学会电脑和网络应用,掌握农技宝、农技通等手机应用App的信息采集、发布、查询等功能。要组织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拓宽农民信息化培训渠道。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农村中青年等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水平,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有效带动贫困村农民信息就业、信息创业,走上信息致富道路。(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市各责任单位要把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市、县二级信息化扶贫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加大资源投入

各县(市、区)、市直、驻市各单位要逐步加大对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各项建设有效落实。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单位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和通信设施的部署与升级改造,加快贫困地区宽带及通信信号的覆盖。鼓励和引导软硬件制造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化力量共同参与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

(三)提供优惠政策

各县(市、区)和市有关单位要在农村信息化政策制定及落实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针对农村贫困户,可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通信公司优惠一部分的模式,以公益为先、自主选择、不增加困难户负担为原则,制定专项通信业务营销政策,鼓励贫困农民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服务。

(四)注重实施效果

结合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推广农民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务产品。注重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确保各项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方案5篇
信息化扶贫 第七篇

第1篇:精准扶贫交通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规划和建设精准扶贫村通组道路,构建完善的公路网络,助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思路,以精准扶贫村、扶贫户、扶贫人口为工作对象,着力改善精准扶贫村发展条件,破除影响精准扶贫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提高扶贫村自我发展能力,助推脱贫致富。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循序推进。从全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实际出发,坚持与城镇化发展要求相协调,与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及农村物流相结合,有步骤、有重点、有目标地分步实施。

(二)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坚持“雪中送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交通运输精准扶贫能力和水平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全县交通运输扶贫攻坚步伐。

(三)合力推进,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各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放,开展结对帮扶,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发展合力,扎实推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目标任务

从2016年起,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县7个镇69个贫困村用3年时间完成通组水泥公路128.9公里。其中历市镇8个扶贫村,10.8公里;天九镇10个扶贫村,9.7公里;龙塘镇6个扶贫村,10.6公里;鹅公镇15个扶贫村,18.6公里;老城镇6个扶贫村,4.1公里;岿美山镇7个扶贫村,16.4公里;岭北镇17个扶贫村,58.7公里(详见附件《XX县精准扶贫村通组公路建设规划》)。符合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规划。根据贫困村产业分布特点和交通基础条件,精心编制贫困村农村公路规划、自然村通水泥路规划、农村客运网络化规划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提前至2017年全部完成贫困村通组水泥公路,其中2016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57.8公里;2016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49.3公里;2017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21.8公里。

2、加大政策支持。为了及时完成全县7个镇69个贫困村通组水泥公路128.9公里的建设任务,采取“上级补助一部分,挂点单位扶持一部分、社会资金筹措一部分”的办法,积极争取部、省在计划、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提高建设补助标准,全力满足交通精准扶贫的需要。对通组水泥路建设按10万元/公里给予补助;客运网络连通工程三级路新建和改建分别按50万元/公里、30万元/公里给予补助;农村公路危桥60米以下中桥按2800元/平方米,县道小桥按2300元/平方米,乡、村道小桥按180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对于积极性高、筹措资金到位的贫困村优先上报争取项目计划,并及时下拨补助资金,具体通组水泥路实施路段详见附件《XX县精准扶贫村通组公路建设规划》(2016年-2017年)。

3、加强建设监管。全面改善贫困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条件,加快贫困村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支持农村小河桥建设,因地制宜地设置标志牌、防护栏、减速带、反光镜等安保配套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让老百姓走上放心路。

4、加快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以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步入规范化轨道,努力为贫困村群众安全快捷出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加强与发改委、扶贫和移民办、农工部等部门的联系,合力推进扶贫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交通精准扶贫的合力。

(二)加强舆论引导。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交通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村、贫困组、贫困户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完善考核机制。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实行每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检查的工作制度,督促指导各镇抓好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确保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第2篇:就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XX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强化就业服务的政策措施,完善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以强化就业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就业援助为主要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扶贫,帮扶贫困对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使我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扶贫】

二、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扶贫开发的要求,从2016年起,用6年时间,落实各项政策,制定工作措施,对全县6535户15825个扶贫对象,提供就业服务,确保到2020年,所有扶贫劳动力对象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6-2020)》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为全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三、帮扶政策和措施

(一)完善就业扶贫信息系统

1.建立精准扶贫管理信息系统。以扶贫移民部门对全县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情况为基础,由镇政府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状况,对未实现就业且有劳动能力及就业愿望的就业扶贫对象,建立就业扶贫帮扶台帐,实行动态化管理。对帮扶就业成功的对象逐个销号,实现就业扶贫对象有进有出,信息真实完整。

2.结合省就业信息系统中“一网五点”工作,完善贫困劳动力信息,为各项精准扶贫就业政策的落实提供信息支撑。

(二)强化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3.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只要当年获得政府确认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或资格证书即可给予每人一次性600元培训补助,切实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学历培训实行免学费学习,并每年给予1500元资金补助,通过2-3年职业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4.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定期选派农技专家为扶贫对象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5.组织“金蓝领工程”,开展“订单”式培训。依托县职业中专,结合本县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大力实施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贫困残疾人就业能力。

6.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创业项目的扶贫对象开展免费创业培训。

(三)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7.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能力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万元,贷款期限两年,并予全额贴息。

8.鼓励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凡能人创办的带领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按规定给予两年期限小额担保贷款并予全额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按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经营项目、还贷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其中,带动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带动2名及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

9.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1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政策,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对员工总数50人以上(含50人)、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2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照促进就业基地的政策,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并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10.建设创业园(街)辐射带动扶贫。通过创业园、创业一条街等形式,鼓励各类创业人员入园(街)创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创业实体,可比照创业孵化基地政策进行扶持。

11.充分发挥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种养项目,经县残联审核、推荐,可申报“阳光助残基地”项目,享受5-1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

(四)深入开展就业援助

12.建立就业援助常态化机制。在县乡两级常态化开展送就业服务、送援助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援助活动,免费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不离乡土、在本县企业就近实现就业。

13.奖补园区企业和种养大户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吸纳或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15人以上,连续就业一年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贫困人员劳务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业园区企业,经县扶贫领导小组审核,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对吸纳贫困劳动力5人以上且连续就业一年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贫困人员劳务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种养大户,经县扶贫领导小组审核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14.做好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对园区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由镇政府驻村干部、扶贫工作队队员进村入户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

15.鼓励就地办厂扶贫。大力引导本地服装纺织、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当地的镇、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由镇政府组织当地贫困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创造条件。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所涉及的场地租金、水电费,由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16.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政府每年购买的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的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森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扶持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就业。

17.鼓励社会中介机构介绍贫困劳动力就业。采取奖补方式,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帮助贫困对象实现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每介绍1名贫困家庭成员在县内企业稳定就业一年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给予200元补贴。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力合作,从根本上解决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问题。

(二)加强领导。为扎实有效地发挥就业扶贫功能,推进精准扶贫,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由县人保局、县就业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农粮局、县教体局、县残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县人保局:负责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检查。

县就业局:负责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政策补贴,提供贷款扶持服务。

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使用和监督管理。

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雨露计划”工作。

县农粮局: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

县教体局:负责职业教育学历培训工作。

县残联:负责残疾人就业政策指导、落实。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提供工业园区就业信息和服务。

(三)广泛宣传。各镇、各职能部门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和引导,让广大群众,尤其是扶贫对象了解就业精准扶贫的政策、内容、要求,使全社会共同形成扶贫帮困的合力。

(四)落实工作。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调度会,通报情况,抓好督促检查,并对具体工作开展指导和协调,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第3篇:规划建设行业扶贫专项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扶贫对象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我县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工作对象,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充分发挥各帮扶单位、规划建设行政部门职能作用,统一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扶贫工作,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村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主要措施

(一)支持贫困村建设规划及贫困户建房

1、没有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贫困村,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贫困村建设规划,市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给予奖补5万元,县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给予奖补助3万元,驻村的帮扶单位协助镇人民政府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加强贫困村建设规划编制的督促和指导,加大建设指导力度。

2、对居住危旧土坯房的贫困户,鼓励其进行危旧房改造,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农村土坯房改造政策,每户补助1.5万元。规划建设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免费提供赣南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通用图集。

(二)支持移民新村建设

帮助镇政府做好移民新村规划选址,协助各镇编制移民新村规划、实施移民新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开展贫困人员工匠培训

实施“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统筹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职业培训资金,联合人社部门免费为贫困家庭人员开展木工、泥工、水电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引导施工单位优先选取贫困家庭工匠人员组建的农村基建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四)加大贫困村传统村落申报力度,支持贫困村建设和发展旅游业。

大力推进传统村落调查力度,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对我县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对贫困村符合传统村落申报条件的,优先列入申报对象及争取申报成功,由此争取维修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建设。

(五)大力支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奖补资金,资金申报成功后应向贫困村建设垃圾收集设施给予奖补资金分配上的倾斜,原则上贫困村每个小组至少建设垃圾收集设施1处,组织垃圾清运车定期清理。

(六)大力支持油茶开发

大力支持我县油茶开发,免费提供种植基地地形现状测绘,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规划建设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县贫困村规划建设精准扶贫工作,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为副主任。负责我县贫困村规划建设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要切实加大对规划建设行业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真正把规划建设行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舆论宣传。要围绕扶贫工作重点,加强规划建设行业扶贫政策宣传、典型宣传,唤起广大规划、建设行业和社会各界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使规划建设扶贫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凝聚合力,扩大规划建设扶贫的参与面,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加大督导检查。要加大对规划建设行业精准扶贫的督导检查力度,督促各帮扶单位求真务实,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水平,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第4篇: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方案

为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引导和帮助农村贫困户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脱贫致富,发挥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的最大效应,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XX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定位,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以农村贫困群体为重点,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为着力点,以培育发展主体和集聚区为抓手,以推进农副土特产品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为突破点,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打通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农村贫困群体通过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自我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达到减贫脱贫效果。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7年,全县农村电子商务观念日益普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物流配送、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取得显著成效;农副土特产品、乡村旅游等传统领域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实现突破式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充分发展,服务链条基本完备,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努力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村贫困人群脱贫致富。

2.具体目标

(1)支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形成一个县级物流中心、一批镇村级仓储配送中心与配送服务网点的格局,实现快递到乡镇,配送到村组。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园1个,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7个以上,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10个以上,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起基本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业链条,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融资、信用、网络基础等支撑体系相对完善。

(2)人才培训成果显著

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基地,通过各种方式累计培育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5000名以上,引进农村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电子商务带动就业人数1万人以上。

(3)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在特色农副土特产品、乡村旅游等领域电子商务取得重大进展,培育2个以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每年解决贫困户人口就业20-30人,增加贫困户收益1000-1500元。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1.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农村电商综合服务需求,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依托现有物流规划布局,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建立一个XX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一批镇村仓储配送中心与配送服务网点为工业品下乡和农副土特产品进城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形成辐射全县、镇、村的物流配送枢纽。

2.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村级服务站点

依托邮政、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乡镇商贸中心、万村千乡农家店、连锁便利店、专业物流配送企业等现有流通网络资源,大力实施信息化改造,加强县、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改造,完善网购、缴费、电子结算、物流跟踪、商品质量监管、售后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服务“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引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开展农业组织化、基地化生产。根据国家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结合电子商务特点,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尤其是新活农产品的种养植、生产、加工、包装,加强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控。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基地生产全程档案管理制度,推广组织机构代码与商品条码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管理。推进农副土特产品认证工作。实施农副土特产品品牌建设与保护,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对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认证、农业标准化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项目给予奖励或补助,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的投入。

(二)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

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

1.推动农副土特产品电子商务

全面推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推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常态化对接。依托XX县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和供港供深基地资源优势,建设区域性绿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基地。鼓励贫困人群结合自身在生猪、脐橙、油茶、茶叶、客家特产、野生香菇、山竹笋等农副土特产品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农副土特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组织化、基地化生产,加强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质量管控,研发、生产适合网络销售的农副土特产品。鼓励电商企业根据互联网市场需求特点,改进特色农副土特产品的设计与包装,推进产品全程追溯,提高产品辨识度和品牌附加值,实施原产地品牌建设与保护。

2.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深入推进布衣山谷、九曲旅游度假村、神仙寺、云台山、虎形围屋、岿美山等众多景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XX瑞狮”等特色旅游资源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加强旅游产品的策划创意和内容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建设,通过整合旅游消费信息资源、推进旅游景区WIFI覆盖、普及二维码导览等措施,提升旅游消费体验。与商贸流通、快递服务、生活服务企业合作,提高线上和线下各项服务的协同能力,带动XX客家铃(花)帽、钨制工艺品等农产品、民族民俗工艺品等特色产品销售和餐饮、娱乐服务的消费,促进旅游综合效益的持续增长。

3.引导农村电子商务消费

支持邮政“农村e邮”等电商企业开展面向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网络及渠道建设,促进农民电子商务消费。依托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开展宣传、培训、网购、缴费、订票、电子结算、取送货等服务,增强农民电子商务消费意识、拉动农村内需、推动农民电子商务消费增长。鼓励供销社、商贸中心、便利店、农家店等更新发展理念,运用电子商务拓展业务,依托本地化服务优势开展生鲜产品、日常消费品和本地生活服务类商品网络零售,实现网上下单、即时送货或就近提货的新模式。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

加快形成由政府、协会、企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所等各方参与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基地建设,夯实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础,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和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立的继续教育体系。整合电子商务企业、各类培训机构、协会等资源,发挥电子商务园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服务站点等作用,针对农村贫困人群开展系统化、多层次、针对性强的系列培训。

(四)培育一批扶贫创客群体

积极探索扶贫事业新机制、新路径,整合各项扶贫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群体、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优先安置贫困户到电商产业园落户创业,为他们创造便利的创业条件。建立和完善电商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电商高级管理人才、高端运营人才、核心技术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商务局,县商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要落实1-2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助理员,负责收集生产、生活资料需求信息,做好信息收集、上报和购销对接服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会议,研究电子商务扶贫模式,解决电子商务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干部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大对我县发展电子商务工作的宣传推介力度,增强企业在XX投资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座谈会、电商俱乐部、电商讲座等活动,营造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加大政策配套和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促进通信、金融与农村流通信息化、电子商务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适应农村流通信息化、电子商务发展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县政府将出台扶持办法,落实政策扶持资金,采取专项补助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电商扶贫示范企业及项目的扶持。

4.加强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监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引导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发挥公安、市场监管、税务、商务等部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监管职能,促进网络交易主体守法经营,大力打击网络售假和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完善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将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纳入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目标,以销售业绩为主进行量化考核。定期考核评价各镇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情况,及时报送进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总结,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促进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第5篇: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路径,在建立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通过适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信用度好的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免担保小额信用贷款,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提高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率,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融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有效帮助贫困户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产业扶持原则。坚持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引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油茶、毛竹、蔬菜种植和牛、羊、家禽养殖等产业,重点鼓励、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二)贫困户优先原则。对有融资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优先贷款、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投入效益。

(三)小额信用贷款优先原则。对信用度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1万元,期限为3年。贷款发放以贫困户受益为前提条件,与增加贫困户收入、解决贫困户发展问题紧密结合,主要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瓶颈”问题。

(四)自愿公平原则。开展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要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由贫困户自行决定是否申请贷款。并由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三、承贷主体

XX县农村信用社为承贷主体,参与小额信用贷款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四、贷款对象

按照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小额信用贷款重点扶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县精准办和县农信社认定。借款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发展农业项目和生产能力。遵纪守法、信誉良好,信用观念强,并参与信用等级评定,资信状况良好。符合信用社规定的其它贷款条件。

五、贷款用途

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只能用于农业生产经营项目,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不得用作非农业生产性项目,也不得转借给他人使用等。

六、贷款额度及期限

考虑到贫困农户的特殊性,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不超过1万元,授信期限3年,授信期限内循环使用。

七、贷款流程

(一)确定贫困农户信用等级。县精准办向县农信社提供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名单;县农信社根据小额信用贷款相关规定,进行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并报人民银行XX支行备案。

(二)发放贷款。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要求,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县精准办从扶贫建档立卡名单中审核推荐;县农信社根据县扶贫办推荐意见,按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对贫困农户申请的信用贷款在推荐额度内自主审核、优先放贷,借款人承贷承还,县农信社按人民银行要求建立台账。

八、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

(一)资金来源。按照《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市发〔2016〕1号)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定发〔2016〕6号)等精神,县财政在年度预算内安排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对扶贫信贷实行分账核算,进行风险补偿。

(二)资金管理。由县精准办向县政府申请批准后,开立专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专户,用于核算担保资金的余额、利息收入、损失补偿等;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进行管理、运作,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挪用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风险金。贷款风险金利息收入由县农信社在结息后自动存入贷款风险金专户。

(三)补偿条件和补偿标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按照“风险共担、损失补偿”的原则,由贷款风险补偿金和县农信社共同承担贷款本金风险及损失。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如果出现连续90天未缴交利息,经多次催收,借款人仍不履行缴息义务的,县农信社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或依法维权。同时,启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贷款风险补偿金预先全额垫交借款人结欠利息,待收到借款人缴交的利息后,再将款项存回贷款风险补偿金账户,如果借款人在贷款期满未还清贷款本息时,由县农信社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县精准办要积极配合追偿贷款。60天后,如所追偿款不足以清偿贷款本息,县农信社向县精准办发送《代偿通知书》,县精准办核查确认后,从风险补偿金中予以代偿。

(四)损失追偿。贷款损失补偿后,县精准办须协助县农信社向借款人继续追偿贷款本息。追回逾期贷款总额低于实际风险补偿金总额的,按风险补偿金、县农信社自有资金所承担代偿比例清偿;追回逾期贷款总额超过实际风险补偿金总额,代偿资金不足以清偿借款本息的,先清偿县农信社全额承担的代偿部分,再按风险补偿金、县农信社自有资金所承担代偿比例清偿。

九、组织领导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县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金融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审计局、人民银行XX支行、县农信社等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金融局,由县金融局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分工。县金融局、县扶贫办、县审计局、县财政局、人民银行XX支行、县农信社是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组织、参与部门,各单位职责如下:

1.县金融局:负责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协调、指导、监督等。

2.县扶贫办:负责贫困户认定,协助金融局做好对贫困户受扶持等情况监测、阶段总结及检查等工作。

3.县审计局:负责风险补偿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

4.人民银行XX支行:引导县农信社做好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小额扶贫贷款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会同扶贫部门监督、规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程序,使符合贷款条件的扶贫对象得到贷款支持,维护扶贫对象的利益,防止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流向非扶持对象。

5.县农信社:主要负责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承办,积极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建立贫困户经济信息档案,逐笔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加大信贷资金向贫困户、贫困镇村倾斜,加强网点建设,增加自动柜员机、自助服务终端等布设。

(三)强化考核督查。将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项目纳入全县扶贫资金项目检查范围,重点考核贷款资金到户率、贷款发放率、贷款回收率、贷款损失等主要指标,对扶持贫困户户数、户均增收情况等实行绩效评估。

(四)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县金融局与人民银行XX支行、县农村信用社要建立信息沟通及反馈机制,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要明晰扶持的范围,按规定条件和对象发放贷款;要加强对贷款扶持项目的指导帮助,严格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促进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016农村扶贫开发帮扶工作方案
信息化扶贫 第八篇

为了更好地贯彻《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种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产业增效、贫困对象脱贫致富为目标,科学识别我镇贫困人口,逐户落实扶持措施,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提高贫困对象的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为我镇更好更快地实现消除贫困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我镇申请贫户进行人均纯收入逐户进行登记调查,并做好测算,为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做好基础性工作。

2、坚持应保尽保、适进适退原则。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监管机制。让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做到应保尽保、适进适退的良好局面。形成科学的动态识别机制。

3、坚持集中决策、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发扬我党优良传统,坚持集体决策,做到识别对象准确无误。任何参与贫困人口识别工作的个人或集体(小组)都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确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让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在公平、公开、公正的氛围下进行。

三、贫困户建档立卡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与范围。以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相当于2016年2650元不变价)的省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在全镇农村人口范围内开展贫困人口识别。

2、建档立卡规模。县分配我镇县建档立卡规模为4210人。

3、识别方法。采取规模控制,逐级分解。依据各村经济发展状况,参照统计部门掌握的贫困监测数据,确定各村委会建档立卡规模。贫困户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

4、逐户调查登记。《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届时组织干部入户调查填写。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按照县里分解到本镇建档立卡规模,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各行政村(见附表1)。此项工作在2016年5月20日前完成。

第二步:宣传发动。各村(居)委会要严格贯彻落实扶贫办、镇委镇政府有关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召开由各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参加的宣传发动会议,并成立本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

第三步:初评提名。各村民小组要根据本村农户申请情况,召开初评提名会议,确定初评提名名单,上报村委会。【信息化扶贫】

第四步:初选对象。在镇政府的组织下,各行政村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建档规模,在2016年贫困人口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依各村民小组初评提名的名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政府审核。

第五步:公示公告。镇政府组织干部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逐户进行调查审核,确定全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6年6月10日前完成。

第六步:结对帮扶。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按照“统一识别、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

第七步:制定计划。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干部制定对贫困户的帮扶计划。此项工作在2016年7月10日前完成。

第八步: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干部等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此项工作在2016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政府组织人手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县扶贫办统一印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此项工作在2016年8月10日前完成。

第十步:联网运行。县扶贫办负责将录入数据在本县内试运行,并在2016年10月上旬完成。

第十一步:数据更新。每年年底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此工作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干部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四、贫困村建档立卡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贫困村识别原则上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县贫困发生率,行政村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行政村无固定性集体经济收入(或者固定性收入低)。

2,规模。按照省政府原则确定给我县2016年一2020年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实施方案的行政村识别规模为4个村。

3、做法。按照贫困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审定”的流程进行。

4、登记内容。《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等七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6年1月1日一2016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县扶贫办确定给我镇4个贫困村。

第二步:初选对象。各村要向群众宣传好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审定后进行公告。以上工作在2016年6月1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落实结对帮扶措施。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6年7月10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登记表。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干部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

第七步:数据录入。镇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将《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以上工作在2016年8月10日前完成。

第八步:网络运行。全县网络运行在2016年10月上旬完成,并于10底前将数据报送到省。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村信息动态管理。由镇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干部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五、保障措施

坚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位、规模控制,资金分配与扶贫瞄准及成效相挂钩,按照“县为单、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并将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并从个中心办抽调人员,成立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组织、协调、考核等工作。各村委会要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协调,确保本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宣传培训。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召开会议,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结对帮扶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认真组织各类业务培训,确保建档立卡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

(三)明确责任分工。要按照上级要求,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宣传到位、组织到位、程序到位、落实到位,按时完成本级承担的建档立卡工作任务。

(四)规范操作程序。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

(五)落实工作经费。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材料印制、数据录入及信息化建设等支出。

(六)严格督查考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专项督查,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手段,以适当方式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实可靠。要及时解决因宣传不到位、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对造成恶劣影响的村委会和人员要追究责任。

2016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信息化扶贫 第九篇

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支持及关心下,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6-2020)》、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搬迁、产业开发、整村推进、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现况

全乡辖7村40个村民小组,有1226户5431人,有劳动力2400人,贫困人口1225人,占总人口的22%。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年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扎实开展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2016年,年初认真开展了高山生态搬迁摸底,认真执行县高山生态搬迁会议精神,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跟各村分配任务,落实责任,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中。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64户243人,其主要做法:一是加大**乡银水村集中居民点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50余户200余人入户居住,二是推进石锣村天星相对的集中居民点的建设,目前有20户80人即将全部入户居住,三是扎实开展梯度搬迁,让老百姓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居住。

(二)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在星溪村成功流转土地200亩,新建中药材种植种源基地1处,石坪村中药材示范片一个,发展党参基地250亩,云木香、桔梗等药材1700余亩;扶持农户成立养殖大户30余户,养殖山羊1500余只,养殖土鸡20000余只。

(三)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开发

双河村是我乡2016年启动的整村扶贫村,其扶贫周期延长至三年,我乡因地制宜的搞好项目建设,双河村形成了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养殖山羊大户15户1000余只,发展药材200余亩,整修公路22公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危房改造及高山生态搬迁20户80余人,人畜饮水得到完全解决等项目顺利有效实施,彻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已经顺利通过验收。

(四)扎实开展贫困信息管理及扶贫检测统计

一是按时完成了贫困人口每年的动态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重庆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手册》准确识别农村扶贫对象,并在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内时时更新;二是及时准确填报扶贫监测统计表;三是完成了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上报。

(五)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送情况

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我们结合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在全乡7村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培训达200多人次,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变,由自发型向有组织型转变。在农民工输送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重庆、**等地输送劳务工,一年年来,共向外输送劳务工进1200人次,创劳务收入500余万元。

(六)有力推行社会扶贫工作

一是积极主动协调好帮扶单位,争取项目4个共计300余万元;二是组织好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村两委成员、致富能人"一对一"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捐助物资、技术指导、劳务输出等帮扶措施,使帮扶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三是开展好了"雨露计划·扶贫助学工程",共计53人次。

(七)加强扶贫监督管理

强化专项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深化村级义务监督员制度,严格按照县扶贫办下达的资金计划文件实施项目,加强了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指导和监督各扶贫资金互助社的工作,完成了委托会计事务所完成上一年度扶贫项目和资金审计。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二)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

(三)自然历史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任重道远。我乡属高寒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分布零散,村民居住环境艰苦,境内林地荒山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部分群众生活难以自供自足,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扶贫开发底子薄弱,脱贫致富的路子窄,也是我乡扶贫开发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施扶贫开发是解决我乡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扶贫"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下基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强化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深层次帮扶,努力实现由帮扶资金、帮扶项目为主向帮扶科技、帮扶思想转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