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30    阅读: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一篇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用水平。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大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要纳入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1、投资21.4亿元,实施4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一步截留和降解入河污染物,恢复和增强小清河流域水体自然净化功能。2、2015年底前,投资2.9亿元,完成小清河(段)湿地保护工程,实施河口、湖滩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增加河道水面,恢复沿河植被和水生物生长,增强河道自然净化能力。3、投资1.1亿元元,实施2个水系生态林带建设工程。

(四)防洪、调水工程。投资6.4亿元,实施小清河干流河道扩挖筑堤工程和分洪道开挖复堤工程,提高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使小清河全线洪水设防标准不低于50年一遇,保护两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生态旅游工程。投资12.5亿元,实施2项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科学编制小清河流域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以旅游带动沿线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六)环境安全防控项目。投资350万元,实施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控中心,使之具备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指标监测、以及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督察局、发改局、住建局、经信局、财政局、环保局、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旅游局以及有关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环境监管。以落实地方环境标准为抓手,确保涉水单位稳定达标排放。对不能稳定达到《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标准修改单排放要求的排污单位,实施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不能达标,将实施关停或者转产,确保所有排水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环境监管的“四个办法”,加强日常环境监管,把小清河涉及的河流断面、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和信访,作为环境监管的重点。强化部门协作,打好执法“组合拳”,采取专项检查、挂牌督办、定期通报、限批、约谈等综合措施,整治重点区域、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三)加强社会协同。完善环保舆情监控体系,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确保及时处理反映的突出问题,并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化解舆论危机。完善12369热线、网站举报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推动小清河综合治理任务的实施。

(四)明确职责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目标,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日常工作的督导和推进,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发改局负责为小清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经信局负责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督查局负责对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财政局负责制定资金筹措方案,整合有关资金集中用于综合治理,并对有关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国土局负责控制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开发,依法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交通局负责加强指导和督促有关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实施航运船舶、码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住建局负责城市污水处理厂(含配套管网)、再生水回用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促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的良性循环。水利局负责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一调度和调水、节水、清淤、水土保持等工作,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农业局负责加强对科学施用肥料、农药的指导,搞好农业节水、渔业水域和草地生态保护。海洋

与渔业局负责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实施在开放水域禁止投饵养殖工作,加强小清河入海口水域的生态保护。环保局具体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林业局负责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指导和监督水系生态林、湿地建设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畜牧局负责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我市于2011年完成对市区九条黑臭河流的整治工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60号)和江苏省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年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苏环委办【2013】1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城市河道环境现状,制订本方案。

一、 治理目标

2013年12月,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2014年6月,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现象。

2015年12月,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现“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目标。

二、 整治范围

镇江城市范围内有黑臭现象的五条河流:古运河、运粮河、丁卯团结河、虹桥港、大港河。

三、河道整治任务

1、古运河

(1)对沿河损坏的污水截流管网进行修复

a、修复因山体滑坡导致破损的塔山桥管网或者架设临时排污泵站收集污水。方案完成时限:2013年12月,工程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b、对瑞泰新城小区污水实施截流。完成时限:2013年12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

c、沿线管网进行进一步清查,完善污水管网。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2)古运河平政桥至丹徒闸段,加大换水量,进一步改善水质。完成时限:2013年10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3)在丹徒(南)闸增加抽排换水设施,抽排下段河水入江。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4)对古运河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5)河道日常管护

a、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完成时限:2013年8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b、每年对河道断面监测1次,当平均淤积厚达到0.4米时,启动清淤工程。责任单位:镇江市水利局。

c、河道换水

平政桥至丹徒闸:当长江丹徒闸水位低于5.8米时,开启引航道泵闸(站),引长江水抬高金山湖水位至5.8米,开启京口闸、丹徒闸,河水自丹徒闸流入长江。古运河平政桥至丹徒闸段,按平均每天换水量约30万立方米控制。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当局部污染物指标偏高,启动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d、排口管理

排查登记城区管网入古运河排口,必要时重要排口设立标志;加强对排口的调度管理,明确合流管道溢流条件,严格控制合流制管道溢流;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对工业企业排口调查、登记、监管;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部门:市环保局。

2、虹桥港。

(1)对沿线管网进行进一步清查,完善污水截流管网。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京口区政府。

乡村环境整治方案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二篇

某某镇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管理工作,集中解决乡村环境卫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确保我镇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取得实效,根据县委办发[2011]151号文件通知,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改善全镇环境卫生面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治理乡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市场秩序、交通秩序为重点,坚持城乡联动,齐抓共管,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广大居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加强环境建设、整治和管理力度,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和整治范围

(一)主要目标: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镇乡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建立起覆盖全镇的环境保洁、镇容秩序长效管理机制,根本改观全镇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提升镇容村貌形象,集镇无卫生死角,镇容村貌整洁有序;

力争使60%的村实现垃圾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做到农村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池、棚厕;庭院无乱堆乱放;河道、溪沟无明显漂浮物、河岸无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集镇无违章搭建、乱设摊点,逐步减少电力、通讯线路等视觉污染,绿化水平明显提高,文明素质普遍增强。

(二)整治范围:全镇20个村,镇直各机关单位,驻岸单位。

(三)整治时间:从现在起到2012年2月底,共3个月。

三、具体任务

(一)全面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在全镇20个村召开动员会,全面进行宣传动员。一是宣传动员群众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庭院、居室环境卫生;二是宣讲环境卫生和健康的关系、卫生防病知识、自我保健知识;三是发动全镇中小学校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四是在每个村建设卫生宣传栏、并确定专职人员负责定期更换内容;五是引导群众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开展乡村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一是集中治理政府及机关单位所在地街道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河道、桥梁周边、集贸市场等卫生死角,并形成长效管理制度,确保有专人负责清扫和监督;二是动员群众清扫村庄

口、房前屋后、庭院、居室环境卫生,街道、青岗坝、牟家坝、贾家坝、何家山等镇政府所在地和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设臵垃圾回收点,统一进行填埋处理;对于居住分散、不便于集中收集的,引导村民将垃圾做深埋处理;三是清理乱堆乱放的建筑材料和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土堆、柴堆、粪堆,拆除乡村乱搭乱建和搬迁遗留的残墙断壁,清除砖头、石块等废弃物,保持乡村环境卫生整洁美观;四是清扫学校、店铺、机关单位和居民区的环境卫生;五是全面清理重点村庄的广告牌、行道树、电线杆等立面上的灰尘和小广告、公路沿线的不规范宣传标语,粉刷房屋墙体,美化亮化乡村环境。

(三)全面落实环境整治责任制。镇政府与与辖区内所有单位、门店和公路沿线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督促各单位、商业门店和农户认真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区域内环境卫生保洁、绿化设施看护等义务,并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对于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全镇所有建筑工地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四)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维护。在有条件的村配备环卫设施,设臵满足需要的垃圾收集容器,并确定专职人员进行清扫保洁。加强农村改水、改厕、改圈工作,特别是灾后整村重建的村,要统一规划改厕,保证粪便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从源头上治理农村脏、乱、

差现象。

(五)全面抓好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为重点,坚持把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灾后重建后续项目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推进农户庭院绿化、美化、整洁化;根据群众生活需要,合理设臵乡村垃圾倾倒点、转运站、垃圾池和垃圾箱,新建农机具及柴草棚,通过全面落实“五进一出”即:道路硬化进村庄、绿化进乡村、畜禽进圈舍、农机进车棚,垃圾出村庄的“五进一出”环保措施,逐步实现村有场(垃圾场)、社有池(垃圾池)、户有箱(垃圾箱)、人有厕、机有棚(农机和柴草棚)的 “六有”目标,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基本实现重点村环境清洁卫生的初级目标。

(六)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完善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形成全民齐动的工作机制,靠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达到农村环境卫生长期有人管、管得好的目的。

四、工作计划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12月5日至12月10日):制定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分别召开镇、村、社会议,对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行全面的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社

会和舆论氛围。各村、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面启动活动。

(二):集中实施阶段(2011年12月11日至2012年2月10日):按照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结合各村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全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三):整治任务检查总结阶段(2012年2月11日至2012年2月底)。加大督促检查,解决难点问题,提高整治成效,对完成建设任务的2个精品村、2个示范村、6个达标村及整治成果进行验收。以验促改,强化措施,集中攻坚,确保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取得实效。认真总结和推广经验,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提高管理水平。

五、工作原则

(一)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原则。从构建“新型产业重镇,人居休闲胜地,社会文明新镇”和谐某某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该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实施,形成上下一心、部门联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突出村、单位、部门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组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三篇

XXX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XX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我镇实际,为切实改善我镇城乡环境面貌,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特制定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核心,以“整治农村卫生,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全面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建立农村环境的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整治范围

全镇XX个行政村,重点为县城城中村、公路沿线、工业园区附近及重点景区等。

三、工作任务

(一)清理生活垃圾。

1、全面清理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垃圾,彻底治理村庄内以及沿街、沿路、沿河、垃圾乱扔、乱倒、乱放现象。要加大对镇政府所在地街道、集市以及小街小巷等卫生死角的

垃圾治理力度,达到村庄内外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河道无垃圾沉积物、道路两侧无杂草杂物等“五无”卫生标准。

2、各村要建设固定垃圾点,组建专门的保洁队伍,有垃圾清运车辆,做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暂不具备处理条件的村要进行简易填埋处理,并及时覆土进行绿化。

3、积极开展卫生镇村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家庭卫生,及时清理人畜粪便,冲刷厕所、圈舍,保持卫生清洁。

(二)整治交通沿线和镇村街道环境

1、严禁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私自摆摊设点、集市贸易、挖土取土、乱停乱放。

2、重点解决道路坑洼不平、路面乱石多、路边乱堆乱放等问题,村组街道要经常保持路面整洁、坚实,边沟畅通,保障道路清洁、安全、畅通。同时公路沿线各村要搞好公路两侧建筑物修缮、装饰和环境卫生清理。

3、加强镇村街道清扫工作,路面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垃圾,强化公路两侧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监督管理,保持路面洁净。

(三)村庄绿化美化

1、在村庄内外、道路两侧、河道两岸、房前屋后及庭院内外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每村新栽果树和绿化树不少于1000株。

2、各村主要道路两侧要建有整齐美观的绿化带和行道树,有条件的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可供农民休闲、健身、活动的公共绿地场所,并在村庄主街道两侧安装照明设施。

3、粉刷美化墙体,维护广场健身器材。

4、结合新民居建设和村庄景观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花草树木、育养盆景,全面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真正达到远看是林、近看是村、林中有园、村中有景的绿化效果。

(四)治理村容村貌

1、对残垣断壁、破旧房屋进行拆除、修复,对影响村容村貌的临街建筑进行清理。对破损的黑板报、公开栏进行修复并及时更新内容。

2、镇政府所在地、农村集市要按照规划要求,规范门店牌匾设置,严禁擅自设置、悬挂牌匾、横幅、广告,加大对乱贴乱画行为的整治力度。

3、清理河沟、水沟内的污水、淤泥、生活垃圾,并修建排水、排污管道和渗水井,保证生活污水排放畅通。

4、加大对农村乱搭建、杂物乱堆放、垃圾乱丢、污水乱泼、车辆乱停、墙面乱贴等“六乱”现象的整治力度,在村内适宜位置确定柴草固定堆放点并码放整齐,杜绝村内柴草乱堆现象的发生。

(五)创建庭院环境

1、结合新农村和新民居建设,大力推行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等“四改”工程,有条件的农户要改建水冲厕所。

2、要推广使用沼气、秸秆气化等技术,加强大阳能技术开发利用,推广使用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技术设备,厨房合理设置通、排风口。

3、对庭院内有污染的圈舍进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规范化、集约化养殖,营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

四、工作步骤

此次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23日—9月8日)

召开全镇包村干部及各村村主任动员大会,发放XXX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工作进行集中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车等形式,深入宣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9日—10月31日)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我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分步实施。

1、村家村貌整治行动(9月9日—10月31日):城中村和省、市、县公路沿线村、县城周边村、村庄四周及村内主道、胡同、房前屋后,村道路两侧的排水沟、积存的秸杆、垃圾、杂草、建筑废料全部彻底清运,建立垃圾固定存放点和垃圾池,

确保新产垃圾及时清运,特别是基层建设年帮扶村、新民居示范村、省级幸福乡村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方位清理生产生活垃圾,力争最短时间内达到村落庄整治的目标,同时按照“四清四化”(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标准,取缔沿路的违法违章建筑,实现无乱泼污水、无乱堆杂草、无粪土乱占街道、无禽畜散养现象,进一步规范村庄环境卫生,使公共场所更加干净、整洁,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2、窗口地段整治行动(9月9日—10月20日):加强各村卫生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窗口单位及城乡结合部,省、市、县交通干线两侧的环境卫生治理,开展集中清理活动,特别是省级幸福乡村、基层建设年帮建村、城中村、重点景区周边要以“四化一处理”为主要内容,进行集中综合整治。

3、集贸市场整治行动(9月9日—10月31日):重点检查农村集贸市场,对占道、占路的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突出集贸市场、早晚市场卫生保洁和日常管理。

4、环境保洁整治(9月9日—10月31日):建立街道保洁、垃圾清运等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垃圾清倒池以及专职或兼职保洁员,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守则等管理规章,完善村庄设施维护、环境保洁、村庄绿化等管理制度。

5、考核验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结合环境卫生整治目标任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对各村工作开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设计方案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四篇

XXXX村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为加快改善我村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根据《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X省村庄环境整治考核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7号)和本县制定的《村庄环境整治技术标准解读》的要求。我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定XXXX村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引导,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建立政策体系,引导村庄整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坚持群众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建立农民参与机制,确定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四)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砍树、不填塘,维护农民利益,营造

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

用5个月的时间对全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使其更具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

1、2012年2月31日前,完成3个位于村主要出入口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即:海安搭界处、如皋搭界处、竹园村搭界处;完成海洋铁路两旁的整治

2、2012年3月30日前,全面完成村水泥路两侧,防渗渠的清洁等工作。 3、2012年4月31日前,全面完成村级公路、其他铁路沿线两侧及其他地段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4、2012年5月31日前,完成所有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四、整治重点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村转运、村处理”的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到2012年5月底年,全村建立比较完善的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80%以上。

(二)整治生活污水。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全村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到2012年5月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12年5月底年,全县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12年5月底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

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2年5月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到2012年5月底,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九)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

(十)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一)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

XX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五篇

2013年XX流域水污染

补偿资金XX镇花桥XX环境综合

整治项目

XX镇人民政府

2013年7月30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2

1.1 项目概况 ................................................................................................................................................................. 2

1.2 指导思想 ................................................................................................................................................................. 2

1.3 项目建设背景 ......................................................................................................................................................... 2

第二章 基本概况 ............................................................................................................................................................ 3

2.1 地理位置 ................................................................................................................................................................. 3

2.2 自然概况 ................................................................................................................................................................. 3

2.3 经济状况 ................................................................................................................................................................. 3

第三章 环境整治目的、依据、意义及原则 ................................................................................................................ 4

3.1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目的 ..................................................................................................................................... 5

3.2项目编制依据 .......................................................................................................................................................... 5

3.3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意义 ..................................................................................................................................... 6

3.4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 ..................................................................................................................................... 6

第四章 生态环境问题 .................................................................................................................................................... 7

4.1 固体废弃物 ............................................................................................................................................................. 7

第五章 主要实施内容 .................................................................................................................................................... 8

5.1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 8

第六章 投资估算 ............................................................................................................................................................ 9

6.1 工程总投资 ............................................................................................................................................................. 9

6.2 编制依据 ................................................................................................................................................................. 9

6.3 其他费用计取 ......................................................................................................................................................... 9

6.4 建设方案 ................................................................................................................................................................. 9

(一)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 9

(二)环境宣传建设工程 ....................................................................................................................................... 11

6.5工程投资总额 ........................................................................................................................................................ 11

6.6建设期限及工作进度 ............................................................................................................................................ 12

第七章 管理及保障措施 .............................................................................................................................................. 13

第八章 主要成效 .......................................................................................................................................................... 14

第九章 项目建成后的长效保障机制 .......................................................................................................................... 15

第一章 总论

农村生态建设是XX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全村村民环保意识,促进该镇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为切实加强XX的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富有成效,结合该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予以申报。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XX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 XXXX村

3、项目方案编制单位:XX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单位: XX区环保局

1.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为抓手,以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为目标,从切实解决XX公路沿线村的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出发,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大事、实事。按照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的文件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积极有效推进农村规划建设和生态维护工作,促进XX经济和各项工作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让本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3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XX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和XX产业调整力度的加大,公路沿线的村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XX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等问题没能同步配套完

善。生活垃圾、污水随处堆积、排放,已经对当地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本项目的建设能有效解决农村环卫设施投入严重滞后,产生面广、来源多、增长快的问题,并给当地人民群众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带来积极的作用。【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二章 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项目村为XX公路沿线村寨,是通往我区的交通要道,也是通往XX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项目涉及807户,共3599人,耕地面积2425.09亩。

2.2 自然概况

XX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期长。森林覆盖率占全村地貌的23%,坝区海拔607公尺,山区海拔607—800公尺,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133mm,水利设施网络式60%覆盖,人畜饮水管网60%覆盖,组组通公路,适应于各类蔬菜种植和苗木种植,坝区建有苗圃基地,是我镇典型的产业结构调整村。

2.3 经济状况

2011年XX村人均纯收入3668元。劳动力就业率达99%,就业劳动力638人,在本地从事家庭经营及二三产业的人数425人,外出劳务21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5%,

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72.4%。低保户应保率100%。全村共有低保户106户,284人。2011年贫困人口比重26.9%。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以下的贫困户72户,366人,通过政策扶持、集体资助扶持等方式,逐年降低贫困人口比重。人口平均寿命目前已达75岁,现有100岁以上老人随着生活条件、卫生环境、医疗保障条件的改善,人口寿命将延长。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全村现有应享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324人,入学率100%。

第三章 环境整治目的、依据、意义及原则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是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具体贯彻到农村建设管理中,将农村环境视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采取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手段和措施,适应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管理、有效控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做到经济建设、农村建设、农村管理、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管理有序、文明和谐、适宜创业居住的农村环境。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为了深入推进农村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面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适宜居住的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XX党委、政府通过持续的生态村创建工作,生态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公路沿线村寨在人文、经济、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016镇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实施方案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六篇

镇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会议精神,根据镇党委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增强“两个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解决制约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牢固树立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坚持以“一线四新”发展战略为总览,以提高各级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因此,全镇上下要牢固树立“欠发达”就不能“欠环境”的理念,各村各站所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抓住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抓纲带目,步步深入,彻底清除科学发展、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文明程度及服务水准,营造对外服务的良好氛围,全力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共同创造环境、悉心维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改善政务环境

1、精简审批事项。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应减必减,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事项,凡没有合法依据的事项,一律取消;凡明确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已经明确取消的审批事项,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或形式实施,一经发现,严肃追究责任;保留和省市下放事项统一编制目录,明确实施主体、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外,底前一律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县政府法制办;参加单位:县监察局、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2、简化审批环节。凡可以采取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的,一律不设前置审批。简化环保、土地、规划等前置性文件评审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对新设立的企业投资项目,除娱乐场所外,取消工商注册登记时消防、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许可条件。凡同一项目涉及的不同审批事项,一律由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口办理。无法律法规依据,任何部门不得设立前置审批条件增加审核、评审环节。

3、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行政服务体制,按照“应进必进、应办必办”原则,强力推进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底前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村村设立便民服务点。健全网上行政服务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凡是达到网上办理条件的全部上网审批,到2016年底实现乡村联网和电子监察全覆盖。严格落实服务承诺、首问首办负责、ab岗、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过错责任追究、重大项目动态跟踪问效、超时和缺席默认等制度,提高审批效率。

4、深化政务公开。按照机关标准化要求,全面梳理编制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职权目录,明确实施主体、依据和程序,报县权力公开办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认真落实好“镇议事会、会审会”制度,认真做好“议事会、会审会、旁听会”工作安排部署以及参会人员数据库的建立工作,把公众参与、集体讨论等作为必经程序,进一步增强政府和部门重大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务互动平台建设,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动态公开。

(二)着力改善市场环境

5、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11月投入使用后,要将公开交易职能从现主管部门中分离,归并集中,着力构建管、办、监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体制,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

6、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对现行规范性文件逐一审核,集中清理,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的,立即修订或废止,禁止拥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下达罚没指标,取消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分成挂钩政策,工作经费由镇财政予以保障。建立首错不罚制,对非首次轻微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整改,不进行处罚。

7、规范涉企行为。坚决控制涉企检查、评比、达标、培训、庆典等活动,除中央和省规定的涉企评比、达标活动外,未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一律不得举办;对确需开展的,一律不得收费。涉企培训,须经县工信局审核,报常务副县长批准,费用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核定。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环保事务和刑事案件外,各部门开展涉企检查,须在3个工作日前报县监察机关批准;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的检查,一年最多一次;多部门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由县监察机关协调,联合检查。建立减轻企业负担案件举报查处机制,实现企业减负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实行效能点监测制度,切实规范涉企检查行为。

8、整顿市场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健全投诉平台,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坚决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制假售假和在食品药品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事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自主品牌形成和品牌经济发展。

(三)着力改善法治环境

9、健全执法制度,提升执法水平。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清退无证执法人员。6月底前建立执法质量考核机制,明确工作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政行为,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对秉公执法、高效执法的行政行为,及时予以表彰和宣传。

10、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建立“一企一卡”台账,实行警企联系包点制度,对重大建设项目开展挂牌服务、重点联络。强化破案打击力度,对涉企案件建立督办制度;深入开展涉企犯罪专项打击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砖沙石霸”、制假侵权、非法集资等涉企犯罪行为;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辖区派出所挂牌服务、包点民警重点联络,加强工程建设、投入运行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格实行涉企案件强制措施审查审批手续。

(四)着力改善政治生态环境

11、积极探索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科学设置政府绩效管理和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评估指标及操作规程,实事求是地制定考核目标,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可行性。修改和完善科级干部绩效考核和奖惩实施办法,强化日常管理和考核,进行不定期考察,避免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片面,做到公平、公正,符合实际。考核结果与调整领导班子挂钩,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挂钩,与干部奖惩挂钩,与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挂钩。对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职级晋升、物质奖励上倾斜;对实绩较差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12、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扩大培训教育的覆盖面,以分层分类的培训模式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以细分细化的培训内容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继续有计划安排干部到省直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培训,引进中直、省直机关和其他部门优秀干部来我县挂职。继续完善和创新公务员竞争上岗、事业单位干部交流轮岗办法,健全录用、辞职、辞退、问责等机制。继续深化“创先争优”、“基层建设年”活动,大力整顿政风、行风、作风。

(五)着力改善社会环境

1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个部委《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及时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层层建立台账,逐级落实报告制度。切实执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所有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全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和完善重要时期干部下基层保稳定工作制度。坚持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领导包案和责任查究制度。抓好矛盾纠纷的预防预警、排查发现、分析研判、联合调处、责任落实等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村日排查、镇周调度、月汇总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14、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强公共安全综合整治,认真做好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生产、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物品、校车管理等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年内把交通安全管理等涉及公共安全的工作纳入综治工作年度考核项目。积极推动镇村警务室、增加辅警力量、推进用房和装备标准化,同时拓展服务功能,集维护稳定、治安防范、排查矛盾、化解纠纷、人口管理、服务群众为一体。整合派出所警力,配备辅警人员,在重点街区建立110综合警务站,由派出所负责日常管理,24小时服务群众,切实提升警务效率和服务群众水平。

三、方法步骤

开展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大发动活动,从12月4日开始至2016年12月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阶段、政治整改阶段、巩固提升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12月4日至1月)。主要任务是广泛发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1.安排部署。召开领导班子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重点,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限。并且按照要求,扎实开展改善“两个环境”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二)整治整改阶段(2月至2016年1月)。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民主评议、自查自纠,梳理分析总结在改善“两个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步骤、有计划地抓好整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2月至12月)。重点是对改善发展环境各项措施的落实进行查漏补缺,巩固影响发展环境重点,难点问题的整治成效,建立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镇要把环境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镇党委成立改善“两个环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安排部署、检查落实。实行党政领导亲自抓、

主管领导具体抓,深刻理解“两个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环境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性工程来抓,坚持抓标治本、步步深入,抓纲带目、重点推进,真正让环境建设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和生命力。

(二)集中建设、强化检查。“两个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定时对全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相关村、站所,限期整改,确保这次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改善和优化环境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强化舆论、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结合全乡发展实际,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查找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监督整改落实,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共建的强大声势。

掀起“两个环境”建设的热潮,是县委县政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全镇上下务必要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强势推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发展环境建设的大改善、大提升。

2015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七篇

总结一: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2015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结二: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值夏镇地处吉安市青原区中部,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1公里,与吉水、吉安、泰和交界,是三县一区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相传宋朝,开市之日正值夏至,因此而得名为值夏。全镇现有党支部29个,党员698人,现辖15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06个自然村,199个村小组,户籍人口30036人,国土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2.23万亩,山地1.85万亩。值夏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两峰相峙,三江交汇,昔有舸舰迷津之繁,今有车舆潮涌之盛。值夏自古素重节义、兴教化,人文鼎盛,英才辈出。铁骨忠臣胡铨以其《戊午上高宗封事》一文而名垂千古。唐宋至明清,科举及第而在宗祠立碑纪念者,各村随处可见。新时期,各类专家、学者遍及海外。自2015年启动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以来,我镇政府和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并且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各级各部门的悉心帮助下,通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我镇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集镇5公里水泥路面硬化;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镇村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指导思想及创建目标

我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本镇的自然资源,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我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的新乡镇。

二、创建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小城镇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加快我镇城镇建设、提高我镇综合竞争力、提升我镇城镇档次和品位,具有重大意义。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做到机构人员、工作分工、经费预算、部门协作“四落实”。

一是落实创建机构。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各村委会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政府镇长担任,副组长由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各村相应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各项指标的整改落实以及配合镇创建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二是落实责任分工。我镇对照创建省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制订并印发了《值夏镇创建省生态乡镇工作方案》,详细分解了我镇创建工作任务,对创建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把各项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明确工作职责。各部门单位严格对照创建工作考核标准,自找差距,切实进行专项整治工作。创建领导小组、创建办公室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安排专人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定期检查,保证创建工作按照考核标准落到实处。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人力、财力、物力全面到位。

三是落实创建经费。我镇将创建省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列入乡年度财政预算,在财政计划中拨出10万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工作。经费的落实全面促进创建宣传工作、专项整改工作、环保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城市绿化工作以及各项考核指标的达标整治,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设生态新城,营造和谐环境

把握住未来的空间发展走势,通过建设重点工程、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做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建筑物与环境相统一,提升了城镇品位,营造了和谐环境。

一是高标准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推进小城镇建设,完成

芗城小区一、二期建设,圩镇自来水工程建设等。

二是高效率开展环境整治工程。根据值夏镇环境保护规划工作部署,为了保护我镇饮用水水源,镇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镇中心区内河涌进行重点整治,进行淤泥清挖、堆淤泥池建造、淤泥清运等。同时政府自筹150万元,建成日出水200立方的自来水厂,解决了镇驻地居民饮用水问题,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三是积极做好村镇建设规划。近几年,我镇组织相关专家,针对我镇村镇实际,对全镇所有村庄进行了合理规划并经过专家组评审通过。

四是高规格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按标准配置公厕、垃圾中转站、园林绿化带、市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进一步优化供水供电服务,完善供水管网,为群众提供优良的供水服务;进一步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建设公汽候车停,规划建设新汽车客运站,满足群众出行需要。

(三)加强环境管理,严把环保关口

一是加强项目审批力度。我镇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按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分类名录》,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禁重污染项目进入本辖区,对污染严重的投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杜绝新的重污染源。每一个审批项目,都经项目审批组业务员现场察址、选址分析,严格审查项目的生产流程和污染治理方案。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镇政府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禁捕杀、销售、食用珍稀野生动物,杜绝辖区内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全乡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和声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我县各功能区标准。

三是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我镇坚持把节能降耗、节污减排放在环保工作的首位,贯彻落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结合我镇的目标责任对全镇排污企业进行任务分解,与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责任书要求,认真制订削减计划,落实治理设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整治,我镇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面水质达标率、重点行业工业废水达标率、医疗废水达标率均为100%。近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四)抓好环境整治,打造优美环境【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我镇将创建省生态乡镇工作与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深入开展城镇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城镇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形象不断优化。

镇里成立城管队和保洁队,安排8名工作人员常年负责境内卫生清理和市容整治。2015年以来,通过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签订责任书150份。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健全村级环卫管理机构,完善环卫市场化管理制度,有效清理卫生死角。

(五)深化环保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我镇十分注重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将环保理念和环保生活方式传播到广大群众当中,促使广大群众人人争做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和维护者,形成人人争当“环境卫士”的良好氛围。

我镇在确定创建省生态乡镇目标后,迅速召开了全镇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在全镇主要街道设置创建宣传广告牌、宣传海报,文艺宣传等栏目。对全镇创建工作、城建工作、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总结三: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勐满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哈尼、瑶、汉等13种民族杂居的边境小镇,位于勐腊县城西南部,国境线长42公里,距县城53公里,距国境线12公里,勐腊到老挝南塔省的公路穿镇而过,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全镇土地面积4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2公里,是全县粮、胶主产区之一。镇辖曼赛囡、大广、勐满3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2015年末全镇地方总户数3087户,总人口13227人,其中农业人口户数2765户,12459人,辖区总人口约21000余人(包括农垦人口及流动人口)。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勐满”和生态示范乡镇建设目标任务,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并重”的理念,立足“生态立镇、绿色兴镇、富民强镇”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全民发动,完善措施,主攻重点,层层抓落实,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根据勐腊县实施“生态立州”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度勐腊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任务分解》(腊生建〔2015〕2号)和《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腊生建〔2015〕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镇一年来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创建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及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全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实现生态创建目标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结合勐满镇情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法,为创建生态各项工作高效、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促创建

创建生态乡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鉴于创建伊始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生态乡镇的认识还很模糊,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生态创建专题会、镇村干部会等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还将创建任务层层落实,并将其列入对干部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全镇干部的思想认识明显提高。

三、加大宣传,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为了营造一个“全民参与、群策群力抓创建”的良好氛围,镇党委、政府把生态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面启动“生态勐满”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设立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赠阅环境保护相关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及“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生态理念,极大增强了各民族群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提高了公众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生态创建工作、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2015年,我镇共开展各类创建生态乡镇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为创建生态勐满、平安和谐勐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纠纷,无环境污染信访、上访案件。

四、突出重点,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我镇本着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不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创建过程中,我镇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实施生态建设,保护源头环境

维护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镇认真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森林法规,做好山地森林的保护工作,不再把林业单纯地看作是提供木材的产业。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按照“特色性、整体性、协调性、科学性”的要求,搞好山地绿化工作,为勐满镇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不断丰富生态内容和生态水平,切实有效地保护饮用水资源、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按照层层签订的原则,签订了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共70份,强化了各村委会、村民小组、每家每户及林权者的森林防火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为保护生态促进农民增收,投资了200余万元,完成了林下种植石斛30亩。

(二)抓好小城镇及交通道路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生态立镇,在做好自然生态保护的同时,以营造“绿色家园”为主题,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乡镇。

1.小城镇建设。针对镇街道绿化过高的状况,对全长3公里的绿化树进行修剪,清除了镇街道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街道路面划设了停车位及交通标线;全年共进行了8次街道清理整治工作,共出动车辆16辆,摩托车4辆,参加人员共125人次,清除私搭乱建帐篷180个,占道经营摊位207个;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完成了36个农村生活垃圾池建设,已全部投入使用。

2.交通建设。通过多方协调,积极调动群众,先后投入资金4万余元,出动车辆122辆,拉沙石366车,投工投劳868人,挖机3辆,装载机1辆,压路机1辆,清除土方1050立方,对全镇农村道路进行全面养护维修,填补路面坑塘,砍除沟边杂草,清理涵洞等,提高了路面的使用率。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河图一组7公里生产生活道路建设;投资近2万元,修复了南坪15公里进村道路;完成了曼赛囡、南坪生产生活桥梁建设;已做好卫生院至上中良7公里柏油路前期工作,目前正准备实施。

(三)实施农民素质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

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上,紧绕本镇特色产业,开展割胶技术、畜禽养殖、餐饮服务等方面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更多地接触市场信息,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转变农业生产经济结构进一步促进生态建设。使农民在农闲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从事第三产业经管,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全年共举办各项科技培训43期,3893人次;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计算机技能培训1期,47人次。

(四)以创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广泛开展“文明村寨”、“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及军警民、场群共建活动,积极组织申报曼飞拢村小组全国文明村争创活动,为全面打造边境“魅力新村”、“生态新村”、“和谐新村”树立了标杆。2015年全镇共有960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有1个国家级先进村、1个省级文明村,14个州、县级文明单位,3个共建点。

五、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群众得实惠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归根结底要让广大群众得实惠,贫困不是生态建设的目标,要鼓励群众走上生态致富之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创建生态的积极性,使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自己的事业。但在生态效益显现较慢的情况下,要处理三种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要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利益,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生态经济、培育新兴产业。

通过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居环境的提升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勐满镇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风气。另一方面,群众在生态保护建设中直接受益,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各村小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六、下一步打算

我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照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环境整治与保护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镇将在现有基础上,持之以恒,加大力度,积极实施凝聚人心的“青山绿水”工程,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勐满”、“和谐勐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要求,根据州委提出的“生态立州”战略,下步创建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载体,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亮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二)主要工作

继续深化创建工作,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逐步启动旧村改造、村庄整治,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建立完善环境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巩固创建和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项目,按照项目要求,落实综合整治措施。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体系,按布局合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高起点修编勐满镇建设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以规划为龙头,加大实施力度,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管理,把我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贸集镇。要继续搞好各村小组生态村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增强经济规划意识,严格规划管理,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使街道整洁、灯光亮丽、交通顺畅。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难点、热点入手,加大对全镇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提倡使用沼气和太阳能等无污染能源,净化生活空气,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3.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与环保、森林等执法队伍的工作联系,积极协助执法部门,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给予严肃处理,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依法顺利进行。

4.加大宣传,强化全民环保意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群众的生态环境知识宣传,使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开展中小学校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环保课程,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之中,认真进行环保文化建设,鼓励各单位及群众开展有益于社会的环境宣传活动,将生态环境知识和生态建设内容传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全镇人民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其自觉投身到生态建设的实际行动。

创建生态乡镇是个社会性的大工程,对于刚开展此项工作的勐满镇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深信,通过我们上下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得到全镇广大群众的热心支持,我们的目的,是让全镇人民都参与到创建生态乡镇中来,立足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切实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一个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勐满。

总结四: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东岩乡位于飞云江上游,瑞安市的西部山区,属赵山渡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全乡辖18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2439户,8412人,乡域面积42.2平 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24平方公里,水田面积919亩,山园面积1774亩,森林面积50663亩,森林覆盖率达80.1%。境内群山环绕,峰峦重 叠,环境优美,主要溪流为祭门溪(飞云江支流又名玉泉溪)及其支流。从2015年开始,我乡在市生态办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 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5年顺利通过温州市级生态乡验收,寨下村顺利通过温州市级生态村验收。从今年开 始,我乡积极推进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石马村、金洋村创建温州市级生态村,通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石马、金洋村已基本达到创建要求,全乡也基本上达到省级 生态乡标准,现将该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将创建生态乡和环境整治工作作 为重要工作来抓,相继成立了“三沿整治”、“千百工程”、“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 室,专门配备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把全乡的环境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摆上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生态乡创建考核制度,将生态乡创建工作纳入乡、 村干部和各单位目标考核内容,健全了全乡生态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形成了以“党委为核 心、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依托、制度为保障”的创建格局。同时,沿溪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了1-2名垃圾清运人员,对村里的生活垃圾进行集 中管理。特别是创建生态村的金洋、石马村,还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提出具体创建要求,进行明确分工,做到任务到人,措施到位。

二、生态乡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 乡从2015年开始创建生态乡,几年来,东岩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为保护赵山渡库区的水源,改善库区和全乡的生态环境,创建环境优美的生态乡、村,作出 了不懈的努力,如:不引进工业,不发展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业,不大量使用有毒有害农药等等。同时,乡政府也制订落实了有关生态创建及环境卫生整治的措施和制 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认真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认真实施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 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对该工作进行详细部署,率先在寨下、石马、金洋、斜山、东坑等五个村开展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固废污 染、化肥农药污染、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积极实施农村绿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绿化水平。计划明年该工作覆盖面达到10个村,2015年覆盖面达到15个 村。

2、集中整治,美化生态环境。从去年开始,我乡认真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开展“三沿整治”活动,拆除影响环境的违章建筑120平方米,拆 除露天粪坑45口、猪舍15个,清运生活垃圾30吨。在生态建设方面,2015年,寨下村投入资金35万元顺利通过了市级“千百工程”验收,全乡投入资金 30万元,建造卫生公厕8座,安放排污管网3000米,建造沼气化粪池一座,寨下村通过温州市级生态村验收,三个村通过瑞安市级生态村验收,全乡达到温州 市级生态乡标准;今年,全乡投入资金50万元,建造沼气厌氧池2座,件头洋居民区生活污水进行了复合滤床处理,安放排污管3500米,在村庄绿化方面,全 乡共投入资金30万元,绿化面积达7000平方米。

3、强化基础,改善人居环境。为了改善全乡的居住环境,乡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 设力度,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了岩头、金洋、石马、东坑4个村的2500米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固了防洪堤,提高沿溪各村抗洪防灾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投资1500多万元的梅树岭、驮庵、斜山、大徐、民族、梅山(水对坑)六条通村公路和岩头、斜山大桥已基本完成。同时,乡政府还十分重视 卫生、教育、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4、 推进生态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生态农业上,我们从现有的农业生态资源出发,继续发挥区域优势,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好以金银花和番薯粉面为主要 特色的生态效益农业。进一步完善金银花合作社和番薯粉面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生产、销售、加工、信息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认真探索金银花和番薯的 深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我乡现有金银花基地300亩、番薯基地300亩、杨梅基地800亩、荸荠基地60亩、山茶基地 150亩、红柿基地100亩,今年乡政府在进一步完善以上基地的基础上,再投入资金,发展金银花基地200亩、番薯基地200亩;三是积极尝试品种的更 新。为了提高番薯的淀粉含量,提高出粉率,我们今年引进了“浙薯13号”番薯新品种,该品种很适合在山区种植,引进后对做大做强我乡的番薯粉面这篇文章有 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富营养的食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我乡的环境条件已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要求,因此,我们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的化肥、农药等方面的使用量,率先在金银花、番薯、荸荠、红柿等农产品上,实施绿色无公害生产程序,取得成效。

5、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 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 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 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6、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生态文化氛围,提高全乡人民生态环保意识。为保护现有生 态环境,积极创建生态乡、村,乡政府利用多种宣传工具,认真开展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在市生态办的支持下,设立2个生态固定宣传牌,进一步提高了全乡人民 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 几年来,为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转化生态优势和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 抓手,以生态乡规划为主线,深入开展生态乡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生态发展之路,实现“发展经济保生态, 保护生态促发展”的双赢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 全面完成创建指标

第一、制订农村环境“五整治 一提高工程”中长期计划,并认真予以实施;确保在2015年前完成率达到83%(15个村);2015年达到55%(10个村);2015年达到28% (5个村)。

2014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八篇

第1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做好新时期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切实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群众的健康水平,持续、有效地推进农村卫生城市化管理进程,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经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眼点,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创建各级卫生村为载体,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力度,紧密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用三年时间使我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村容整洁、清除白色垃圾为主要任务,结合爱国卫生其他工作,通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得以明显改善。村环卫基础设施、环卫保洁队伍、环卫制度与措施配套健全,村容貌整洁,路面平整完好,排水系统畅通,垃圾定期理清,柴草堆放整齐,畜禽圈养,户厕清洁卫生,室内环境洁净,个人卫生良好。

三、工作标准要求

(一) 村委会处驻地卫生

1、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道路及人行道硬化率分别在100%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实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驻地厕所保持清洁卫生。室内室外配备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管理状态。

2、 环境卫生管理。配有环卫队伍和专业管理制度,清扫保洁覆盖率在100%以上;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达到日产日清。

3、 环境绿化美化。主要道路建有绿带和行道树,并配置整齐、美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

4、 办公室内部卫生管理。卫生管理责任区明确,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室内卫生整洁,设有足够的封闭式垃圾容器,垃圾日产日清。

(二) 村内卫生

1、 基础条件。村庄规划整齐;村内道路全部硬化,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设有足够的垃圾容器,无垃圾暴露存放;卫生户厕普及率在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2、 绿化美化。主要村道绿带、行道树整齐美观,管理到位。

3、 环境卫生。设专人负责村庄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垃圾定期清理;村内无“三大堆”,无白色垃圾,村外“三大堆”隐蔽集中放置。

(三)加大宣传

健康教育。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卫生知识讲座,通过新闻媒体、固定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形式普及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预防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综合整治活动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提高整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存在的薄弱环节还较为突出。群众的卫生意识、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生活设施相对滞后,还存在部分垃圾随意处理,环卫设施不配套,白色污染不断蔓延的现象。有的村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排水渠道不畅,环境卫生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危害,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既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提高农村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要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开展工作。

(二)切实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并精心组织开展整治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成效,村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措施,要把整治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建立责任网络体系,为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切实加大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难点问题、敏感问题多,且时间长、工作量大。为此,村将不间断的思想和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整治工作的全过程,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有效的宣传形式,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整治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使整治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及时宣传和推广一些好经验、一批好的家庭卫生户。同时,要全力做好组织和发动工作,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推动整个整治活动不断健康深入地发展。

(四)切实把握整治工作的重点,突出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基础工程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效果出发,突出整治的重点,解决问题的难点,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实施,逐步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在硬件建设上,着重解决基础设施配套,一是在村交通便捷处修建18个垃圾池,交通不便捷处安置3个垃圾容器,解决垃圾无处可倒或暴露存放问题;二是严格做到生活垃圾进入池外运处置,解决垃圾随意处置和垃圾“围村”现象;三是配备必要的垃圾运输车辆,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四是整修道路、硬化户道,畅通排水渠道,解决群众出行的问题。

在软件建设上,要从完善管理机制入手,建管村环境整治工作监督组,定期对村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排查,在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教育、文明意识与卫生习惯养成、管理制度、奖惩措施等方面,建立和形成一套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切实强化整治工作的督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圆满成效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繁重,为确保整治工作广泛、持久地开展及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上级检查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措施,以确保整治工作的有序进行。村将组织村督察组定期按照市委部置的标准,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督察,结合上级政府的督察,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圆满成效。

第2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为加快改善我县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根据《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苏办发〔20XX〕40号)要求。结合我县村庄实际情况,特制定东海县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引导,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建立政策体系,引导村庄整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坚持群众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建立农民参与机制,确定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四)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砍树、不填塘,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一)目标任务

用4年时间对全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使其更具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

1、20XX年1月31日前,完成3个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即:牛山镇张庄村、安峰镇山东村、山左口乡石桥河村;完成同三高速东海段两侧500米范围内7个自然村的整治(见附件一)。其中安峰镇山东村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

2、20XX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高速公路、城镇、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省级以上(含省级)风景名胜区周边和其他重要窗口地带共58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见附件二)。其中洪庄镇车站村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

3、20XX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一级公路、其他铁路沿线两侧及其他地段共121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见附件三)。

4、20XX年12月31日前,全县所有乡镇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四、整治重点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到20XX年,全县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80%以上。

(二)整治生活污水。合理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到20XX年,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全县15%的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到20XX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XX年,全县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XX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XX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到20XX年底,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要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满足村庄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靠近城镇和基本具备区域供水条件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到20XX年底,全县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比例达50%以上。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海县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场)、开发区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县乡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

(三)强化技术支持。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指导服务能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县、乡镇、村相关人员工作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大力开展科技、规划、技术下乡,建立科技、规划、设计单位“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

(四)严格督查考核。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更高水平小康、科学发展、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评价的办法,加强对各乡镇村庄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3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不断改善村庄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村庄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镇创建为契机,以普遍改变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为工作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村庄面貌,为构建生态美好新蒋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任务

计划用2年时间对全镇17个行政村的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将围绕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为目标,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和村庄环境管理水平;对非规划布点的自然村庄,围绕“三整治”、“一保障”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其主要任务围绕“四个方面”:

一是村容环境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二是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村庄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三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结合老村庄的改造,建筑特色得到彰显,更具田园风光。

四是公共服务更加配套。完善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三、实施步骤

20XX年3月份前完成许庄的村庄环境整治;20XX年6月底前完成蒋垛村的村庄环境整治;20XX年底完成仲院、许桥、薛港、孟莲、蒋北的村庄环境整治及顾蒋线、伦蒋线的入镇道路的整治;20XX年底前完成邱刘、六港、南港、朱高、盐大、新桥、界河、兴港、溪河、高曹新等9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

四、工作内容

(一)围绕“脏”字,抓好生活垃圾的整治

1、对村庄内暴露垃圾、积存垃圾进行清理清运。

2、在村庄内配置必要的垃圾桶(池、桶)等环卫设施。

3、积极推行村庄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

4、落实村庄日常保洁制度,实现村庄环境保洁常态化。

(二)围绕“乱”字,抓好乱堆乱放的整治

1、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

2、整治露天粪坑、禽畜散养、杂物乱堆。

3、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构筑物。

4、对全村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进行一次全面的整治,统一沿道路一侧架设。

(三)围绕“差”字,抓农业废弃物和村庄沟塘的整治

1、推广禽畜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水平的基础上,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村民生态健康养殖。

2、全面清理村庄内的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

3、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理污水塘、臭水沟,排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

4、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

(四)围绕“六提升”,着力打造星级村

1、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1)、狠抓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的建设。

(2)、狠抓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

2、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1)、围绕村庄的路旁、沟旁、房前屋后、公共场所、主次干道补齐、补足绿化,绿化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

(2)、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形成四季有绿、季节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3、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大力加强村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4、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1)、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

(2)、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

5、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

(1)、促进村庄居民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居民申请建房,在旧村庄改造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

(2)、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

6、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保护、绿化养护、垃圾运送、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已经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1、为保障村庄环境整治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村庄环境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张勇总牵头、镇长缪昌友任组长、李伯琴、智国祥、申余彪、仲剑、严本荣、许建军、黄兴、申春华任副组长,村建办、经管站、财政所、三产办、用电站、广电站、文化站、安全办、工业科、建管站等相关职能部门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严本荣兼任办公室主任,申太平、钱艺宏、尤正兴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督查指导,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2、建立例会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调解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宣传发动

1、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办好“美好家园建设”专栏,大力宣传环境整治对于许庄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调动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做工的积极性。

2、村两委会实行包干负责制,按照倒计时方式,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及时通报各组进展成效,向前推进。

(三)加大投入

充分发动村庄内能人、名人资助村庄环境整治,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在政策规定范围内人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村民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来解决整治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四)考核奖惩

1、凡通过省、市“一星”、“二星”、“三星”村验收的,镇政府分别给予0.5万元、1万元、1.5万元的奖励,用于提高村干部的报酬。

2、镇整治办公室定期通报整治结果,一次通报在“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总分中扣5分;二次通报扣10分,并对村支书,主任进行诫勉谈话;三次通报对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处理。

第4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量力而行、全面推进原则,在充分体现整体规划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打造本村特色与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相结合为原则,确保完成新农村建设整治任务。

2016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方案
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第九篇

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方案

农村在zz城市圈中占有较大比重。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建设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乡风文明的社会产义新农村,是武汉城市圈农村区域“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省发改委指导下,我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xx镇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镇情

xx县xx镇位于xx的中东部,大别山主峰xx的西南脚下,是进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门户镇。版图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1个林场、1个社区,总人口x万。201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x亿元,农民人平纯收x元。镇区距县城x公里,距武英高速大别山出口x公里,距天堂寨景区x公里,武英高速接连线与罗九生态二级红色旅游路在此交汇。xx物华天宝。这里风光秀美,x、x、x三座高山顶天立地,义水河、汤河、横河三条河流贯穿其中。镇区建有大别山旅游驿站。西线义水河沿线大气别致,是连接县城与大别山景区的景观廊道——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线进士河沿线景色迷人,有湖北省内独一无二的森林漂流——进士河漂流,有日出水量x吨的汤河温泉。土地肥沃,是xx的传统粮仓、重要的板栗和畜牧生产基地。xx人杰地灵。北宋平定西夏名相x,被康熙追封为“医圣”的明代医学家x,董必武亲自为之题墓联的“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的近代方志学家x,均出生于此。近年来,随着xx大别山旅游开发的蓬勃兴起,xx镇开始了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

(二)必要性

1、改善农村环保状况的需要。随着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推行,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广大农村的绝大多数地方,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垃圾污染问题。随意乱丢乱倒,没有垃圾清扫机制,更没有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房前屋后、池塘、河沟等成为垃圾倾到堆放地,尤其是不可降解塑料垃圾遍地都是。二是污水污染问题。生活污水乱排乱倒,人畜粪便直排。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生活垃圾、污水及过量的化肥、农药等,形成了庞大的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工业污染。一些作坊式的乡镇企业环保设施和手段跟不上,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物难以得到有效处理。

2、改变农村村庄面貌的需要。近年来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打工经济的兴起,xx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基本实现了楼房化。但由于机制上的原因,有新房无新村,农户屋里漂漂亮、屋外乱糟糟。建设无序,道路不畅,公共设施不配套,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村庄面貌。

3、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广大农村还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业格局,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农村内部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不高,农民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守着金饭碗受穷的现象比较普遍。

4、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得到削弱。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在增加。迫切需要创新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体制机制,找准着力点,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参与,建立农村社会专业组织,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诸如环境卫生、村庄整治、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方面的问题。

5、建设“两型”乡镇的需要。农村社会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织部门。没有“两型”农村,就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两型”城市圈。以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农村模式,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的新农村,为武汉城市圈广大农村“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可行性

1、有良好的禀赋条件。一是区位条件好。毗邻县城,背靠大别山主景区,县城至xx的二级公路、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武英高速连接线交汇,交通区位得天独厚。二是资源条件好。全镇有水田x万亩、旱地x万亩、山林x万亩。沿河连片大田大畈土地肥沃,旱涝保收。山林面积大,人均近x亩。板栗等特色农业突出。生态优良,河流交汇,环境优美,有漂流景区和温泉,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适合发展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名人文化游。

2、有坚实的工作基础。从1999年开始,xx县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乡村自然湾落为单位,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了“村立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垸落”创建活动。重点是实施“五五工程”建设:一是“五小”改造,就是农家户户建成“五位一体”的小猪圈、小牛栏、小厕所、小沼气、小杂房,一揽子解决农村乱搭乱建附属建筑的问题。二是“五通”配套,就是湾湾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使村庄与外界实现全方位的高速联通。三是“五园”开发,就是农户湾前屋后建好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使湾落内的生态经济与环境美化完美结合。四是“五治”固本,就是大力开展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把它作为创建工作“强身健体”之根本。五是“五到户”服务,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识到户、村规民约到户、法律常识到户,致富信息到户,在走村入户中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改变了xx农村面貌。早在2016年6月份,省委宣传部和文明委在在xx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时任省委副书记的xx同志,把xx“生态文明垸落”创建成果概括为三句话:“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们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xx镇地处xx腹地,在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涌现出了枫树湾、胜利湾等一批有影响的典型生态文明湾落。

3、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2016年2月省委、政府确定,初期范围包括xx县8个县市,围绕“红色的大别山、发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这一总体目标,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从财政、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等10个方面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按照“3年明显变化、5年大变化、10年跨越式大发展”的要求,确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及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按照上述“四个大别山”的总体思路,湖北将把试验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按照省市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xx确定并启动了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河东新农村建设、北丰河城乡一体化试点、丰太旅游开发、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等五个试验区建设的“点中点”。其中,xx新农村建设、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等两个“点中点”涉及到xx镇的10个村、近一半的版土面积。

二是宏观发展战略机遇。试验区建设与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政策的叠加,给予了xx镇强劲的发展动力。黄冈市委、市政府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把xx定位为“绿化发展的先行区”。新一届xx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固生态理念、壮生态农业、兴生态旅游、强生态工业、建生态城镇、树生态文化”的30字工作方针,坚持按照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的“四化”要求,将xx初步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民主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经济示范县,提出了建设“大别山最具特色的生态经济示范县”的奋斗目标。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争创全省旅游名镇的奋斗目标,确定了“生态兴镇,旅游兴镇,以旅游开发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所有的这些都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是大别山旅游开发机遇。随着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天堂寨4A景区的成功创建、试验区“点中点”建设的深入推进、xx旅游央视广告的投放,xx大别山旅游日渐升级,旅游氛围日渐浓厚,游客接待量大幅上升,给xx镇的群众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大冲击和旅游开发的巨大带动。

(四)前期工作

1、上级领导和部门重视支持。xx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统筹全局,坚持以旅游视角谋划全局,坚持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整合领导力量、涉农项目资金,向试验区“点中点”倾斜。xx镇作为河东新农村、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两个“点中点”覆盖乡镇,作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旅游名镇创建乡镇,作为xx大别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领导力量和政策支持。全镇x个行政村,有县级领导挂点、县直部门住点的村达到x个,包括县委书记xx同志、县委副书记xx同志都亲自挂村住点。县财政部门在省级农业开发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县环保局将我镇x个村,列为农村环保项目实施村上报到国家环保部,已经得到批复。县国土局2016年在我镇安排土地整理项目资金x万。县水利局在我镇安排小农水项目x万元。县农业局在镇安排大棚蔬菜项目x亩,药材项目x亩。县建设局的危房改造项目、县能源办的沼气建设项目、县交通局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县林业局的绿化项目、县发改局的水厂改造项目、县水利局的安全饮水项目、县体育局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等,均向我镇倾斜和集中。

2、试验工作已经启动。

(1)省级生态乡镇和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已经启动。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准备于2016年上半年组织申报。2016年11月18日,镇人代会通过了《关于争创旅游名镇的决议》,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已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共识,群众的旅游意识、环保观念大为增强。

(2)垃圾设施系统开始建立。全镇配垃圾处理车x辆,建封闭式垃圾池x个,购置垃圾桶x个,改造垃圾填埋场x处,建三格式化烘池x个。

(3)连片整治和生态文明湾落建设效果突出。从2016年7月份开始,在x、x、x三条主干道x公里公路沿线,开展了大规模的村庄连片整治行动和生态文明湾落创建工作。到2016年7月底止,共计编制了x、x、xx个村、x个自然湾落的建设规划,并根据规划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的连片整治;按照统一的外观和功能设计,启动了三条主干道沿线x多户农户的立面装修改造,一批农户具备旅游“农家乐”标准;拆除了三条主干道沿线及湾落内乱搭乱建的猪圈、牛栏、厕所、小卖部等建筑物x多个;全镇新增初步达标的生态文明湾落x处。

(4)景观绿化取得进展。沿x主干道沿线及重要湾落,新栽高档绿化苗木近x万株。

(5)旅游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进士河漂流已于6月下旬顺利试运行,日均游客接待量超过x人,周末更高达x人以上。全镇新建农家乐x家。全镇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x多人。汤河温泉开发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动工前的准备工作。

(6)生态休闲农业开始起步。正在开始实施的大别山松乐生态农业园项目,近期核心区建设3000亩,中远期幅射周边1万亩。项目的总体功能定位为:以农业生产为肌理,以农业观光旅游为纽带,将项目建设成为以有机大米和茶叶生产、加工为主要功能,兼具农耕文化的休养闲旅游、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发与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此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开发效益,是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观念、经营模式,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有益探索。

3、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已有新突破。

(1)村庄环保机制的创新。磙石坳村的樟树湾是一个集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乡庄旅游示范点于一体的一个自然湾落,共有54户农户,经过一年来的建设,村庄面貌大为改善,但环境卫生管理是个难题。今年初,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樟树湾成立了环保理事会,具体责任环保宣传,清洁卫生检查,垃圾桶管理,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清运垃圾,以及安排清洁大扫除等集体活动。

(2)产业开发机制的创新。一是成立各种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原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养猪专业社、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二是成立旅游协会。今年根据旅游发展特别是漂流火爆后的实际情况,镇里牵头组织了旅游服务协会。三是开展“城乡手拉手,和睦一家亲”旅游结对活动。由旅游服务协会牵头,对镇域内基础条件较好,适合接纳城里家庭休闲居住的农户建立档案,而后选择大中城市家庭与之结对,打“干亲家”,把农家变成城里人的“第二老家”。四是探索专业化、生态化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的产业开发模式。松乐生态农业园项目一次租地x亩,中远期x亩,生产有机大米及其它绿色食品,可以来到农业开发的一场革命。

(3)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需要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如何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个难点。在松乐园项目开发过程中,汪家咀村一组农户成立了土地经营协会这一群众组织,以协会这一组织形式与企业谈判,并保证了今后有一个固定的渠道和协商的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4)建设投入机制的创新。一是整合政策资金办大事。“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酒”,渠道不变,各记其功,有效增强了项金的使用效益。这在我们的村庄整治、点中点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二是政策项目资金撬动农民投入。象我们的农户房屋装修改造项目资金,每投入1元钱,带动了农户投资3元钱。三是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进士河漂流项目老板直接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带动农户农家乐等配套项目投资金800多万元。松乐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老板计划投资10285万元。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方案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乡风文明的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这一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大理念,突出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三大重点,着力探索环境保护、产业开发、土地经营、农村发展投入四大机制,为武汉城市圈“两型”山区新农村建设作出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原则。试验区最大的优势是“试”。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制约,针对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寻找规律性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动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类生产要素的潜力,把资源转变为资本。

2、科学谋划、统筹考虑的原则。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谋划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3、继续传统、提档升级的原则。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以生态文明湾落建设为基础,但又是仅仅生态文明湾落的复制。生态文明湾落以自然湾落为单位,探索“点”的问题;生态文明乡镇以乡镇为单位,探索“面”的问题。生态文明湾落建设重在村庄整治,初步解决面貌的问题;生态文明乡镇既要解决面貌的问题,更要探索环保的问题。生态文明湾落建设重在发展湾落经济,生态文明乡镇建设还在发展镇域经济。生态文明湾落重在探讨庭院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乡镇建设重在探索农村绿化发展的问题。

4、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群众的三者关系。政府的职能不能缺位,市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群众才是创业的主体。政府是创业的指导和服务者,主要起规划、宣传、组织、引导作用,不可大包大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市场的生产要素配置功能。

5、项目带动、试点先行的原则。发挥项目对各类资金的吸附功能,以项目资金带动民间资金。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骨干项目引导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效应,分类办好各类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6、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全镇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及进度安排表,在坚持项目带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每年完成若干项重点工作任务,积小变为大变,积量变为质变,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

(三)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生态文明示范乡镇改革试验的总体目标是:

1、生态家园建设目标:(1)农村“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园”开发,村容整洁,美观大方;(2)初步建立起适合山区农村特色的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3)镇区建设提档升级,房屋外观统一装修改造;(4)通过省级生态乡镇达标难收。

2、生态产业建设目标:(1)生态旅游取得长足进步:漂流产业做强做大,年接待游客x万人次;温泉开发两年内建成,年接待游客量x万人次;城乡手拉手旅游结对家庭200对;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量x万人次;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明显上升;通过省级旅游名镇达标验收。(2)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镇耕地面积绿色生态种植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基本实现清洁养殖。(3)生态工业建设:镇域工业排放达,达不到标准的关停并转。

3、生态文化建设目标:(1)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文化活动开展更加普及和经常,社会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初步建立起文明、积极、健康、和谐的农村乡风文明。(3)通过省级文明乡镇验收。

三、具体方案

(一)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

1、生态家园建设方案。

(1)镇区龙头建设。按照山水休闲旅游小镇的目标定位,加大镇区建设力度。三年内新增镇区人口1000人,扩大镇区规模2平方公里,建成3条标准示范街道,对镇区房屋按照统一规划设计进行立面装修改造,对镇区河道进行整治并修建拦河坝,初步完善镇区道路、停车场、市场、管网、厕所等配套设施,夺取黄冈市城建的大别山杯。

其中,2016年完成镇区规划修编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2016年完成x大道两侧及葆心小区北区土地出让并启动房屋建设,2016年建成。2016年启动x大道、x大道、x南路3条示范街建设,2016年基本完成。2016年启动镇区南部温泉城开发项目,2016年试运营,2016年正式运营。

(2)连片村庄整治。抢抓点中点建设、进士河漂流开发、连片整治机遇,加强沿线、连片村庄整治。重点完善x、x、x河沿线30公里村庄整治,以创建高标准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为推动力,深入推进全镇的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村庄湾落建设水平。

其中,2016建成示范点10个,2016年新完成示范点x个,2016年新完成示范点10个。其中,2016年x村x湾要通过省级“宜居村庄”的达标验收,并培养2个省级“宜居村庄”创建湾落。

(3)建立垃圾处理体系。

①镇区改造完善现在垃圾处理场;沿街再布垃圾桶50个;垃圾清扫由每天一次改为两次;定时定点收集垃圾。

②根据山区居住分散、路程较远、不易集中的特点,农村大部分自然湾落,垃圾处理采取“户保洁、湾收集、就地处理”的原则,根据垃圾不同类别实行填埋(不可降解物,建小型填埋场)和集中回田(人畜粪便、桔杆等)等办法处理;对集中居民达x人以上、交通较为方便的村庄,不可降解垃圾处理实行“户保洁、湾收集、镇运转”的办法处理。

建立农村社会环保机构,发挥群众的自主管理作用,成立镇环保理事会、村分会、自然湾落小组。各级环保组织的职能为宣传环保政策,普及环保知识(包括垃圾分类、桔杆利用等),日常检查评比,垃圾处理机制运行等。镇理事会、村分会主要起牵头指导和具体督导作用。自然湾落环保小组则具体负责本湾环保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和实施农户自洁制度、责任分区制度、农户值班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环保活动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垃圾桶、垃圾池、中转站、填埋场等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由政府补助资金解决。镇政府全额补助镇理事会运转经费,差额补助村分会、湾小组运转经费。村委会要列支分会运转经费,差额补助湾小组运转经费。受益群众缴纳的会费湾内收取、湾内自求平衡,主要解决垃圾清运费用,弥补环保小组运转费用的不足。

2016年成立镇环保理事会,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先成立磙石坳村分会并办好樟树湾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2016年创建的x个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予以推广。

2016年在新创建的x个生态文明湾落中予以推广,并大面积推行。

2016年全镇范围内基本建立起农村环保体系。

(4)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①镇区污水处理。a.完善镇区老街排污管网,新建葆心北区、密斋大道排污管网,2016年完成。b.建设3个公共厕所,2016年完成。c.镇区新建房屋,全部建设三格式化粪池。d.积极申报日处理能力x吨的污水处理站,2016年完成申报,力争2016年立项建设。

②农村污水处理。根据山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农村以自然湾落为单位,统一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采取生物净化方式处理。提倡新建房屋建水冲式厕所、三格式化粪池。对老住房实施改水改厕、建沼气池。

(5)加强绿化美化建设。

①镇区绿化工程。编制镇区绿化专项规划,2016年启动并开始实施,包括老街北端绿化、密斋大道绿化、沿河左岸绿化小游园改造及北端新建、沿河右岸绿化建设与改造,2016年完成。

②自然湾落绿化。分湾分片栽种花果结合的绿化树木,从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开始,与示范点建设同步。2016年至2016年每年栽种x万株。

③河堤、道路绿化。以风景树、果木树为主,采取承包经营方式进行。2016年冬季开始启动,以汤河公路绿化为试点,力争三年内每年绿化河堤、道路x公里。

④植被修复。对近年来因道路建设、城镇建设、矿山开发形成的裸露山体,借鉴高速路建设的模式,进行植被修复。2016年开始试点,三年内每年修复x处,总面积达到x平方米。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①交通建设方面:2016年完成罗大公路xx地段4公里的二级公路建设,并动工兴建镇区x大桥;2016年投资x万元,对x公里的x公路进行升级改造;2016年投资x万元,对x公里的x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每年修建通村水泥路x公里,每年修建生态文明湾落内部水泥道路50公里。立项申报打通镇区北端循环线的大河、小河大桥。

②三年内对镇区供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满足镇区发展的需要;2016年完成x河x人安全饮水项目;同步解决生态文明示范湾落的安全饮水问题;突出解决重点村的安全饮水问题。

③解决农村边远地方供电卡口问题,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三年内每年新增农村变台x个。

④解决部分地段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不到位的问题,2016年前突出实现漂流景区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

2、生态产业建设方案。

①发展生态旅游业。

a.加强重点项目建设。2016年完成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2016年旅游驿站主体建成,2016年投入运营。2016年进士河漂流顺利试漂,经过不断完善,2016年开始进入品牌打造、规范化经营阶段,并启动景区创A工作。汤河温泉开发2016年确定开发主体及开发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016年开工建设,两年内建成投入运营。

b.建立旅游管理服务机制。成立镇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由镇长任组长,管理、协调旅游开发工作。成立政府主导、业主参与的旅游服务社会组织,对外进行旅游推介,对内承担旅游接待服务资源的规划、开发、整合、培训、认定和服务等职能。

c.开展“城乡手拉手、和睦一家亲”城乡旅游结对活动。2016年建立结对农户的资格认定、档案库建立等基础工作,2016年9月份举行启动仪式,先期结对x户,2016年再发展x户,到2016年达到x户。加强结对农户的标准化建设,由旅游服务协会实行星级管理。

d.加强农家乐建设。2016年新建农家乐x家;2016年新建农家乐x家,其中在x村新建一个接待能力x人以上的骨干农家乐;到2016年全镇餐饮总接待能力达到x人以上,基本能够满足漂流客人本地就餐的需要,同时成为大别山旅游的重要餐饮地。加强农家乐的标准化建设,由旅游服务协会实行星级管理。

e.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发动农户大力发展土特产品,家家户户加工土特产品。2016年内引进扶持1家土特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质量,幅射带动农户土特产品加工。

②发展生态农业。

a.特色农业开发。2016年开始,每年新发展药材基地x亩,每年新增规模养殖生猪x头,每年新增规模养鸡x万只;三年内新发展大棚蔬菜x亩,新发展林果基地x亩,新改造低产板栗园x万亩。

b.有机农业开发。2016年开始,三年内有机稻面积达到xx万以上,在此基础上推广,力争有机稻面积占水田总面积x%以上。同时推广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生产。

c.休闲农业开发。把有机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农业开发新模式。2016年开始在xx村以松乐园建设项目为试点;2016年新发展示范点x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到2016年全镇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达到x个。

d.改善生产条件。2016年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项目,三年改造耕地xx亩。2016年开始实施小农水项目,改善防洪灌溉条件,三年累计投资达到xx万元。

③发展生态工业。

a.工业企业的环保达标。2016年开始对现在工业企业、矿山,实施环保升级达标工程,2016年实现全面达标、清洁生产。

b.严把工业企业新建关。严把新上工业项目的环评关,坚决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禁止新上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3、生态文化建设方案。

①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镇文化站建设,提高其文化服务功能。镇区新区规划中,充分考虑文化娱乐场地建设,2016年开始实施。2016年开始,与创建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同步,配套建设一批体育、健身器材。

②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

a.大力开发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提高地方文化底蕴,服务旅游经济。2016年开始,分步实施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挖掘保护工程。建立纪念园万密斋墓区,整修xx故居,修缮xx、xx墓。搜集整理xx斋、xx、xx历史资源,编辑出版相关传记、作品集。加强我镇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

b.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发展省非遗项目--东腔戏剧团排练剧目,带徒习艺,从2016年开始镇政府每年给予一定补助。待旅游驿站建成、旅游集中后,争取在驿站进行演出。扶持发展狮子舞、龙灯舞、采莲船、蚌舞、大头舞、莲湘等民俗歌舞,组织演出队在节庆日巡游表演并举办旅游专场演出。

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扶持民间剧团、文化表演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农村节庆日、婚丧嫁娶等表演的骨干队伍。扶持文艺创作、摄影等农村文化社团建设。引导指导中心村、中心湾落组建健身舞蹈队、民间舞蹈队等。完善村村通工程,实现农户广播电视、网络的全覆盖。到2016年,全镇文化表演团队达到5支,农民舞蹈队达到10支。

④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十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成立农村道德协会,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制。把星级农户创建活动与星级农家乐、星级农村“第二老家”创建活动相结合,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弘扬新风正气,倡导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全民文明素养。

⑤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016年启动创建工作,2016年申报验收。

(二)重点项目及投资预算

1、生态家园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2、生态产业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3、生态文化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三)改革试验总投资及渠道分析

此项改革实验包括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三大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试验,投资巨大。仅仅重点项目直接投资就达到x亿元(见附件一)。其中,基础设施部分主要依靠政策性项目投入,经营性项目投入靠市场融资,群众直接受益部分以奖代补。为推动改革试验项目的整体推进,需要扶持改革试验引导资金x万元。

四、支撑保障

(一)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已将我镇列入大别山试验区点中点建设区域,从领导力量上给予了倾斜。镇党委、政府把改革试验工作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以此统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立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分年度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人员,层层分解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改革实验工作出成果。

(二)政策保障

享受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各项政策,享受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扶持政策,享受xx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别山试验区点中点建设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强向上的汇报和联系,积极争取省市县发改、环保、住建、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三)资金保障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建立投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种化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改革试验资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用好用活政策性资金,突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性补助资金引导、示范、撬动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经营性开发资金,引导农民投资解决一家一户的问题。

(四)机制保障

建立严格的检查督办机制,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奖优罚劣。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政策性补助资金更多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发放,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工作创新机制,每项工作任务,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力求从体制机制上、思维方式上、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突破,向创新要办法、求效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镇域内各部门之间、干部之间协调联动,形成改革试验工作的强大合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