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17    阅读:

李氏宗祠初步修缮方案1010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第一篇

李氏宗祠初步修缮方案

一、 修复指导思想:

建于1920年。所处地势高峻,视野宽阔,环境清幽,

为和顺八大宗祠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先祖来自于蒙古。元末,祖辈南征,留居四川巴县大石板。明洪武十五年,始祖李赫斯波,随沐英南征腾越,因军功授指挥。爱阳温暾之山水居于此。李氏家族产生了曾任云南护国军蔡锷秘书长的李曰垓、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

经与族人代表商量,由我公司租赁其宗祠,并且根据族中老者回忆,按照修旧复旧的原则,予以修复,恢复李氏宗祠的原有风貌和文化。同时,让海外李氏子孙到此开展认祖归宗、宗祠联谊活动。更好的保护了宗祠。

二、 修复方案:

由段总主持组织基建部工作人员多次进行现场踏看后,拿出了初步方案,经郝总、李总等领导再次进行现场指导后。针对李氏宗祠的现状,以及古建修缮要求,确定以下修缮方案。

1. 所有火山石台阶不动。

2. 所有水泥面用老洋河石代替(室外用长短石形同刘氏宗祠,

室内用方块石)。

3. 路边宣传栏处的花台需修缮、左右两边石堆搬走并清理杂

草。

4. 所有红砖墙围拦拆出换用石板栏杆。

5. 大门台阶下草坪(方案1.种植花圃、2.用老洋河石铺面)。

6. 大门两边耳墙三砖一瓦重建。墙上现有彩色壁画粉刷覆盖。

7. 大门内小台阶拆出,重修标准三级台阶(同大门一样宽)。

8. 院子内土墙保持原样,但需重新粉刷。

9. 右侧便道大门重新修建仿古样式。如效果图

10. 二门重新修建。右边山墙为元宝头欧式窗加小照壁,左边

山墙则为普通山尖加普通墙。左边山墙按左山墙修复,样式及造型、如旧程度以左山墙为标准,左右对称,形成一道起伏有致、层次分明的建筑群体立面外形轮廓。如效果图

11. 二院左右两围墙下新增两所一层楸木结构房屋,两山马鞍

式元龙头。作为休息、喝茶等经营性用房。如效果图

12. 进二门花园石台阶改为单数、通道加宽。

13. 两厢装围全部改为雕刻花窗。两边厢房为“四出水”,带

下附檐,飞角挑梁。两厢楼下,根据原来装围式样进行装修,装修为中间一格为传统古装六扇花窗门,次间按保有原状的装围式样进行复制装围。左右两侧装修一致,中门出入到侧面花园。左右两厢装修风格一致。如效果图

14. 所有水电管线入地处理。

15. 所有墙体按标准规范修复。

16. 两厢走道原样恢复。

17. 两厢一楼与大殿夹道作排水沟。

18. 正殿原样不动、家堂供奉样式与刘氏宗祠为参照、家堂旁

所有松木装围拆出。大殿家堂祭台气势恢宏,精雕细琢黑底描金线六滴水暧阁家堂。中堂两边装修为,中式大圆花窗,图案选择寓意为多子多福、和族团圆、子孙昌盛等。下裙板为绦环大并仗板。如效果图

19. 后道座地面加一条排水沟。

20. 左右两厢现有胶合板顶面折出、玻璃窗户改为雕花窗、屋

面拉四带筒瓦。

21. 二门内现有小花台加高8-12厘米。

22. 大门上所有非楸木装围拆出。

23. 宗祠内卫生间根据旅游配套需要,在原来位置修建现代化

冲水卫生间。拟建位置方案:一、在现有老式厕所基础上修建6个蹲坑现代冲水卫生间,二、在现有厨房位置修建,

24. 两边耳房修整后作为值班室与小仓库。

25. 宗祠内所有瓦屋面,进行全面检漏检修。

26. 大门沿游路方向的挡墙延长修筑,右边到年枣果树,左边

到香果树。

27. 其它未预见已朽坏行条、椽子、山墙粉刷脱落等的更换、

修复、调整。

基建部

2011-10-10

新建宗祠倡议书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第二篇

关于大授公后裔重建李氏宗祠的 倡议书

一、事由

我大授公宗祠于一九零二年吉日由老前辈经过千辛万苦、费尽了多年心血为后代建立了

我们的老宗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由于经过了数年数月的风霜雪雨洗礼,至今变成

了过时的宗祠。

二、具体事项

二零一二年,经过父老乡亲和叔侄兄弟召开会议,决定重建新宗祠。大家决心已定,会

议特作出以下事项:

1、新建宗祠范围总面积:大约320平米;

2、资金来源问题:按现有人口每人缴纳现金1500元;

3、人口变动问题:凭结婚证或行成事实婚姻者按现有人口交现金;

4、凡属增加人口,新宗祠成功做酒日起(晚上12时前)按每人1500元计算(新宗祠未

成功时,如有百岁老人临终者可以退回本人现金,也可以转捐款);

5、新宗祠成功,未办理成功酒席期间,红、白两喜不能进入新宗祠;

6、为了新宗祠扩建需要,占用老宗祠两边的老地基, 按照每平米18元计算;

7、新宗祠建设如有不缴钱者,经后不论红喜、白喜,不准占用宗祠摆酒宴席;

8、如有新宗祠成功以后,要求加入新宗祠者,需要大授公后裔商量决定。 以上倡议希各位父老乡亲、叔侄兄弟参照执行,谢谢合作!! 李氏宗祠理事会

二零一二年六月一日篇二: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倡议书 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倡议书 亲爱的小章我孙氏家族同胞: 祠堂是百家姓氏的形象代表和礼教圣地。我孙氏一族自始祖孙守仁和孙守忠兄弟二人自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来到束鹿(今辛集市),历经600余载,传25世。这期间,我族中

的前辈人曾几度建祠,至今仍有人记得原来的前营家堂和后营家堂,但是都因为其它原故而

不复存,今已经成为了民宅,想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家堂已经不可能,但建祠孝义尚在,

名垂史册,人所共知。当今逢盛世,富而思源、重礼、存孝、布德。我族人念及我偌大一个

孙氏家族,祖宗亡灵无栖息之所,子孙祭祀无拜谒之堂,族中议事无聚集中心,曾几次研究

建祠之事。幸蒙我族中企业家孙运起会长顾念根本,开明绅士。顶力资助。这可是难逢的机

遇,随成立了“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理事会”决定:号召全族的人们,前、后营合并,重

新修建孙氏祠堂,重新购买庄基地。按照一般建筑风格构造,重新修建“孙氏祠堂”既用于

祭祀先祖,敬孝执礼之场所,又用于亲情联谊聚会、传播科技文化信息、移风移俗、建设精

神文明的社区文化中心。结合打造人文景观,创新旅游发展环境,既有利于家族,亦有益于

社会。但是工程较大,所需时间会很长,耗资也会很多,用人之多,难度之大,非我族中之

人合力不能解决。

为此,特作倡议如下:

1、坚持家族事业至高无尚原则。凡族中人员不分男女,人人有责,均有义务为家族建祠

捐资尽力,排忧解难,奉献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坚持殷实富裕家庭重举原则。族中率先勤劳致富的重点大户或个人,应思知恩图报,

效仿先贤,大孝举义,重金赞助,彰显功德,流芳百世。 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

3、坚持族中骨干模范带头原则。凡理事会、各支族长,及社会各界公职人员和工商企业

知名人士,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的同时,应以身垂范,带头捐赠资助,真情奉献。

4、坚持贡献大小分类表彰原则。凡为建祠捐资奉献者,均永久记档、刻碑表彰。 家族

同胞:

光前裕后,人子之责; 积德行善,人生快事; 扬名千古,丈夫作为!

切勿错失良机,愧对先祖,贻笑后人,为一时之不决而抱憾终身! 顺祝康安幸福,万事如意! 小章孙氏家族祠堂筹建理事会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篇三:王氏宗祠修建倡议书 王氏三槐堂宗祠修建倡议书 三槐堂王氏宗亲及社会各界朋友: 中华王姓乃天下第二大姓,人口过亿,三槐堂王氏乃太原堂王氏的一大衍派,本姓姬,

周朝皇室一脉。后因江山易主,为不忘我祖上高贵血统,王者风范,故以“王”为姓。千百

年来,我族列祖列宗,封侯拜相、忠臣良将、数不胜数、层出不穷、誉满天下,是中华民族

的一大历史资源及精神瑰宝。从古至今,我族人感恩天地、敬奉神灵、顺应自然、永言孝思、

精忠报国、不畏强暴、诚信待人、和睦乡邻、美德颂传、立于不败之地! 为报我祖上功德,彰显我祖千古英明,汇聚我族向心力,打造王氏名门望族,大家风范!

做到一家有事,众族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需要,举族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贡献我族绵薄之力。

故我们成立了“平塘、惠水、罗甸三县王姓三槐堂宗祠修建筹委会”、准备在三县境内寻

一宝地修建我族宗祠,供我族人祭拜、议事、集会。预计占地1千平方米,估计投资百万元

计。我族各房应以18岁男丁立户拟投资300元(多多益善,另计功德),筹委会成员拟投资

500元以上。成功之日,将为各房户主留名留此,记载于三槐堂宗族功德碑。对同等资助300

元及以上的社会各界朋友、有识之士,将记载于三槐堂感恩功德碑,并发放“功德无量”证

书,签发统一募捐善行收据。并对所有善款开支全部公开宣布,举头三尺有神明,绝不浪费! 筹委会:(电话) 王柱团 王顺昌 王宗信 王祖及 王兴进 公元2013年7月1日篇四:关于培建张氏祠堂的倡议书 关于培建张氏祠堂的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张氏后裔勿忘吾祖。特倡议培建三溪口张氏祠

堂!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

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

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

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三溪口张姓(包括17村赵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

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修建或培建了规模宏大的宗

祠,我三溪口张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

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张氏一族之力,重新培建张氏祠堂(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张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又符合广大

宗族人的心愿。 鉴于培建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培建工程投资巨大,希望

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

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 后代!

礼!

倡议人:张氏后人:张福源 张自松 张自美 2014

年7月8日篇五:关于重新修建怀远堂管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关于重新修建怀远堂管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全体管氏子弟们:

始祖管万公祖,原籍江西庐陵(现吉安),明朝初年,始祖从江西庐陵迁入祁阳定居,至今

历六百余年。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五世矣。始祖一系管氏后代,现大多定居

祁东县官家嘴镇,人口千余。可谓祖德广远,佑我管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 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管氏宗祠,

塑像立碑,臵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管氏之文脉。曾几何时,逢年过节,族人洁衣正冠

入祠,鸣炮奏乐,上香进礼,瞻仰缅怀先人,教育激励后代。从晨至昏,祠内人声鼎沸,礼

乐不绝。既庄重肃穆,又热闹喜庆,场面恢宏壮观。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管氏祠堂对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

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

动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管氏祠堂于文革动乱年月几番蒙受损毁,及至荡然无存。

数十年来,管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

罪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废

俱兴。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地方就设法修复了文革中被毁损的祠堂家庙。近年来,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宗祠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的积极作

用,进一步清楚明确。祖国东西南北,到处可见金碧辉煌、修葺一新的宗庙祠堂,有些甚至

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 素。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人之肤发生命,授之于父母,根

之于祖宗。吃水不忘挖井者,丢本忘祖枉为人。无祖宗骨血生养,哪有我辈化人入世?没先

人开基创业之功,哪有后代承业立身之地?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

耀祖皆天经地仪、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在重修祠堂受挫多年后的今天,许多热血族人坐

立不安,寝食难宁:身为管家子弟,不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奇耻

大辱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如不抓紧重修祠堂,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大伙理

当集思广益,踊跃献计出力。 2009年春节,重建管氏祖祠再次提到管姓家族的重要议事日

程上。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管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已经产生并开始工作;通过审慎勘察,

宗祠地址已经选好;宗祠的总体设计程式正在征集筹划;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宗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重建管

氏祖祠上敬祖宗,下贻子孙,既神圣、庄重、光荣,又艰巨、艰难、艰苦。祠堂是全族之圣

殿,修祠安祖靠大家,必须充分动员和凝聚我们全体族人的力量和智慧方可毕其功。改革开

放以来,依靠国家的富民政策和祖宗的荫庇,耕耘于祖宗故地及战斗在天南海北各条战线上

的管姓子弟,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勇于开拓,奋力拼搏,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不仅处

处家业兴旺奔小康,而且还涌现了一批社会公认的创业成功人士。这是我们重修祖祠的力量

和底气,是我们管氏的台柱和脊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管氏后人都在问:“我是谁?

根在那里?”不少人回乡祭祖的同时,产生疑问,面对文明社会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时候,

我们的列祖列宗却无栖身之地,饱受风雪之苦;追先贤念祖德,只能面对遍地瓦砾,倾听断

墙残壁在向世人倾诉自身的不幸遭遇,愧对先 人,子孙不孝!是我们的共同心声。祖德堪追想当年垂训贻谋原志在范围百世,云礽咸

集虽此日分支别派休忘了骨肉一家。因此,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使管氏族谱忠孝文明发扬光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大,我们倡议重建管氏祠堂。修建尚需资金,对此我们呼吁不论海内海外的管氏族人都要慷【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慨解囊,为重修管氏祠堂,抢救族谱文明献一点孝心,进一份力量,同时企盼提供本支族谱

及与老族谱的接续资料。诸位同族子弟:照应子女可随时随地,孝敬父母可年年岁岁,修祠

安祖百年难遇,今生今世仅此一次而已。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和光荣使命。今天,我们正式向大家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官家咀所有管家子弟及在外子弟,

精神抖擞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热情踊跃参与建祠工作。有钱的【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出钱,有力的出力,钱多的多出,力大的多使;不分高低穷富,不计均等得失,尽心倾力诚

孝。万众一心,苦干实干,千方百计,共同完成重建祖祠大业! 我们承诺: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不论何人

所捐、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我们都将在网上公布,公开接受监督。因此,捐款人请留

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我们保证: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献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

使用。我们相信:全族同胞一定能深明大义,管氏祠堂一定能建好! 重建保方管氏家祠领导小组

2009年3月1日 附:重建保方管氏家祠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略) 为了实现此夙愿,经我族祁东理事会讨论决定,向全体族人筹集重建祠堂续修族谱资金。

筹集方式如下:

一,筹集资金活动实行不分性别、自愿捐助、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 凡自愿捐助者不分男女均名登族谱,享受理事会成员待遇。 三,务农人员个人捐助达500元、非务农人员个人捐助达1000元以上者,名登建祠石雕

功德榜,受后嗣敬仰。

四,直系家庭成员合计捐助达1000元以上者,理事会为其定制家谱一套;每人的捐助款

只能计算一次,不得重复累计。 五,受国家级表彰人员或个人捐助达10000元且品德优良、卓有建树者,理事会为其编撰

名人传记载入族谱、家谱;受省部级以上表彰人员或个人捐助达5000元且品德优良、事业有

成者,理事会为其编撰名人传记载入家谱。名人传记将制作成单行本在族人中发行,并作为

宣传教育的主要图文资料在祠堂内陈设。 六,捐助资金通过各房理事代受或直接存入理事会开设的建祠修谱专款专用银行帐户(开

户行:,帐号:;户名:),交款人保留交款收据备查。 七,凡我族人等请将入谱家庭成员姓名、字号、性别、出生年月日时、身份关系、承嗣

状况、93年后已古人员生卒年月日时、各人捐款数额、住址及联系方式详细报各房理事登记

入册。符合登载名人传记者,提交个人或家庭主要业绩资料一份。 外地人员可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提交上述资料。来函请寄: 收; 电子邮箱:

八,为保证续谱工作全面完整,有家属或近亲房居外地致理事会难以联络者,敬请转告

本倡议内容或代为登记、捐助。 九,因祠堂基建拟定于2009年 前捐助为感。

初稿李氏大宗祠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第三篇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李氏大宗祠

引言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客家文化事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当时只是觉得这种文化事象既神奇又神秘和独特。随着知识的加深,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家乡文化,我意识到家乡的文化也是一笔可贵的财产,这些都值得我去深入了解。通过上客家文化概论的课,我对客家民俗民谚、文化建筑、宗教信仰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现在,我通过自己的搜集与整理来介绍一下客家文化中------我家乡上杭的李氏大宗祠,从而让大家对我们客家文化有更好的认识。

大特点客家人还有一,入蜀都要带着两样东西:一是祖先的遗骸,二是字辈的排行口诀。在客家人看来,是一个家庭、得以延续和生长的基础,保持这个民系在血脉和文化上的沿续,就成了客家人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离开故土之前制定好字辈口诀,就成了客家人背井离乡前一道神圣的仪式。入川祖谭名义,出发前将父亲谭公禄遗骸掘起用木盒装好,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小心翼翼地带进那片自己将要厮守一生的土地上安葬,心灵上得到安慰。

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拥有共同祖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形成一个共同体。经过一个共同体或多个共同体漫长而艰苦的迁徙、并对迁入地多年不懈的开发,使一个地方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这种改变中,共同体便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凝聚力,形成一种共同的信念。这个共同体在中国文化词典上称之为宗族,也叫家族。因此,在中国农村地区,多以宗族聚落形成村庄或集镇,就自然形成了北方王家庄、赵家庄、李家庄,南方的张家村、王家村、胡家镇等等类似地名。 人们不忘祖德,不舍亲谊,便在物质生活达到条件允许的时候,共同出资出力,建起族人共同缅怀先人、教育后人的宏伟建筑,这种建筑人们习惯称之为宗祠,宗祠的背后便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沉积几千年的宗祠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由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姓氏文化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延续数千年来都没有间断,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其发展甚至受到严重批判,但作为一种宗族文化,一种植根于百姓骨髓的传统,还是迅速地在中国大地蔓延生息,香火不断,最具象的一面,即是宗祠文化。 宗祠,习惯上多被称为家庙、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即俗称的牌位)、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一向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也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自然也有不少家族远赴重洋,在海外定居,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

存放家族亡故先辈牌位、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祠堂

详细解释

即家庙。同族人祭祀祖先的祠堂。宗祠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后来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初立祠堂时,还要从现田中每龛取二十分之一作为祭田。 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祠堂中的主祭——宗子,相当于天子;管理全族事务的宗长,相当于丞相;宗正、宗直,相当于礼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宗祠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祠堂的建筑大多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将旧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祠堂。

闽北一些单姓小村落,无力筹建大祠堂,便在村前选址设牌位,供祖

先。祠堂一般多位正寝(前堂)东侧,讲究的有三间二外门。正大门平常不开,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议大事时开启。正厅外,有储藏祭器、遗书的小房子,环绕成一个独立的建筑群。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间正厅,正厅内设4个龛(也有8-10个龛者),龛中置一个柜,内藏祖宗牌位(称“神主牌”),4龛神位依次为高祖考、高祖妣和考、妣的官位、姓名字号。每龛前各设一矮长桌,用以摆放祭品。一些宗祠里,凡本族新添男丁要贴张红纸在柱上,上书×××长子(或次子等)、取名×××,以示到祖先面前报到。如今闽南一些祠堂大厅正中大木龛中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已被各主遗像所取代。本房死者若有子已婚(不属夭折)者,其遗像可入祖厅正堂。惠安崇武一带,几乎所有宗祠厅堂的龙壁都贴有符篆、“金箔”及用锡箔色纸剪成的镜、尺、剪刀、双喜等图,用以镇宅。符篆多书“北方玄武大神镇宅”、“西方白虎大神镇宅”、“东方青龙大神镇宅”、“南方朱雀大神镇宅”等。平日祠堂空屋有借给家无住房的族人居住,有的族人的灵柩也寄放在祠中。族人去世,则送香灰入祠。外出族人来谒祖寻根时,必先到祠堂祭拜,而后包上祠堂的香灰及家乡泥土带走,以示不忘根本。

祠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产物。在封建社会时代里,大至几千万人的总祠,小至几户人家的家祠,不一而足,随处可见。祠堂,以某一氏族为单位,是这个氏族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家族乃至民族团结的纽带,为铸造华厦炎黄子孙的遵纪守法、爱家爱国精神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一、 李氏大宗祠的由来

李氏大宗祠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独特的古典式宗祠,是福建省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祖祠。

李宋朝宝庆三年(1227),曾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的李火德来到上杭,看到山川秀

丽,民情淳朴,于是定居在胜运里丰朗村(今稔田镇丰朗村)。李火德和夫人伍氏,勤劳俭朴,正直良善,孝友忠信,乐善好施,在当地深孚众望。由于伍氏未育,夫妇年老无子,63岁那年,由伍氏亲自操办,聘娶本村陈梅山19岁的女儿为侧室,婚后连生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和二女:桂英、淑英。

李火德在87岁那年因病去世,子孙扶柩还山。送葬队伍走到丰朗岗头时,原本晴好的天空,突然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刹那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送葬之人停棺避雨。暴雨过后,云开日现,然而,却不见棺柩,停棺之处自陷成坑。风水先生打开罗盘一看,认为这是天葬之风水好地,说:“大吉大利,天赐‘螃蟹游湖’福地,就此培土建坟,合乎天意,顺乎祖先。”并说:“‘游’者即向外迁也,他日子孙外迁,越迁越发达,越迁越兴旺。”李火德的墓地虽经多次重修,都不用石灰只用河石镶砌,据说,这也是风水先生传下的遗教。伍氏夫人墓在火德墓上侧数丈远,陈氏夫人墓在丰朗李家山。1991年,上杭县人民政府将李火德及伍氏、陈氏夫人三穴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火德仙逝后,长子三一郎迁往胜运里大坪湖(今稔田镇大湖村),开火德后裔“游湖”之先河;次子三二郎考取元朝至元甲午科(1294)武举,选任赣州象湖镇(今属江西瑞金市)都阃府职,后携家人定居于广东程乡宝山(今属广东梅县);三三郎先移居胜运里杨梅洞(今稔田镇梅镇村),随后又携一子四五郎再迁广东程乡溪口(今属广东梅县),而另一子仕宝则迁到漳平永福李庄定居。李火德裔孙在“螃蟹游湖”风水理念的启示下,不断向外迁徙发展,分布在祖国大陆十几个省份百多个县(市、区)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英、美等13个国家。台湾现存的绝大多数李氏旧谱都奉李火德为“南迁入闽之祖”。1959年,台湾的李氏家族汇集过去的各种旧谱,合力编纂了一部《李氏族谱》,该谱指出:“独火德公,即我南下之始祖也”。台湾李氏宗亲总会编的《李氏源流》也说:“其徙居闽粤两省者,且多同为火德公一脉。”“本省(指台湾省——笔者注)李氏,大多迁自闽粤二省,分支繁盛。”台湾的李氏宗祠,绝大多数都供奉有李火德神主牌位,也就是说台湾李氏很大部分是李火德的后裔。

李氏后人把上杭视为发祥之地,每年春、秋两季到火德墓地祭拜的裔孙很多,众多远道来朝拜者连个吃住、放祭品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向当地百姓租借房屋,十分麻烦,一直就想在火德墓附近择地建祠堂。由于丰朗村没有合适的好地方,直到清道光十六年(1836),才由永定湖坑火德裔孙、辛卯科举人李梦兰倡议修建宗祠。经过一番择址选地,李氏将宗祠选定在汀江支流黄潭河畔的官田村下村赛大丘。当年动工,历时三年才竣工,耗银2万余两。祠堂取名为“敦叙堂”,又名“火德公总祠”。祠宇坐北朝南,前低后高,成一“回”字形,又称“蜘蛛结网”形,喻示李氏后裔以祖祠、祖墓、祖地为中心闯荡四海,播迁五洲,却又牢记祖宗德泽,慎终追远不忘根本。

李氏大宗祠,也称“惇舒堂”,是为入闽粤始祖李火德而建的,坐落在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愿李氏后裔有心纪念先祖者前去瞻仰。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建筑的。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于道光十九年(公元一八三九年)建成,当时捧炉升座者,是新科解元李载熙。从李火德入闽至今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桂、赣及东南亚各国。火德公的宗祠遍及各省,福建上杭火德公总祠堪称其中之最。近年来,海外到此寻根谒祖的络绎不绝。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大宗祠”历史上经过二次大维修,第一次是清宣统元年(公元一九零一年),离建祠已有七十五年,由上杭庐丰安乡李永久任总理,发动裔孙捐款维修。第二次维修是在公元一九八四年,离第一次维修正好又是七十五年,由海外侨裔和本国裔孙捐资修理。

二、李氏大宗祠的结构

李氏大宗祠座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面环山叠翠,黄潭河蜿蜓而过,风景十分秀丽。宗祠结构严谨,气势非凡,充分体现了客家家法制度的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李氏大宗祠是一座典型客家围屋,与宗祠功能有机结合的建筑。它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三栋大厅,104个房间,规模宏大,外观封闭。这些房子按当时各地祖公捐款数额分配房子,现在房 门上都标上某祖公之房间。

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宗祠是古典式的庙堂,坐北朝南,成“回”字形,前方后圆,前低后高,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另有四孔大门,东西二边各二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大门碑坊上面,竖一块长方形石板,刻有“恩荣”二子,这是清道光皇帝恩赐的。其下横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两边石柱外刻有“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的对联,两旁门空内写有“登祠思祖德,入庙念宗功”的对联。

祠门楼牌坊上有一对醒目的“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的对联。初看感觉口气狂妄,其实不然。火德公的裔孙确有其人,丞相有:明朝李崇诚,李庭芝是明朝文渊阁的大学士,右丞相有清朝康熙皇帝的得力助手李光地宰相。将军有:明朝镇寇有功的李福瑛,学有李端毅、李明吾??忠臣:明末兵部尚书李鲁。孝子:李德荣他的孝心是闻名乡里的孝子。

走入总祠大门,屏风上面挂着印尼万隆李氏侨裔送来的“泽披远裔”挂匾和汕头市大窑等乡裔孙送来的“李氏大宗祠”刺绣品。走廊两旁;右边挂着808纪念火德公诞辰珍贵资料和名人像片,左边张贴了火德传奇和各地裔孙祭祖照片。

中厅的两边墙壁上写有宋朝宰相文天祥的遗墨“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以作李氏家训,字体刚劲有力、均畅宏浑。该字作为总祠为教育子孙下代,不管为官民都要廉节奉公,忠孝仁爱,为祖宗事业继承下去。

中厅的木板屏风上的上半部有十块行书字,刻有明代天顺年间上杭儒学教谕季远撰写的“李氏火德公传”。是一篇珍贵的历史资料,陈述了火德公一生的为人师表文献。

转入中厅屏风,经过两边回廊,便是高大的正厅,厅后靠壁神龛上有三组漆黑金字木牌,上书李氏火德公以下列祖列宗芳名脉系,左右二房安放了第二次修祠各地裔孙上的“特座、中配、侧配、和长生禄位”牌位芳名,在神牌面前安放了永定湖坑裔孙送来的“火德公石像”,檐前又安放了“双龙戏珠”的石香炉。厅的上空挂了巨大的“惇叙堂”三个大字,还有汕头市裔孙送来的“惇叙堂”、“祖德流芳、金玉满堂”一幅长联的刺绣品,手工精巧。左右墙壁上和厅的上空张贴和悬挂了各地裔孙送来的贺联、贺词、横屏、横联、灯笼、花灯等,甚为壮观。

上中下三厅的两边回廊上挂满了历年来各地裔孙前来寻根谒祖和祭祖敬献的“题词、横匾”甚多,真是琳琅满目,点缀了整个宗祠的光辉。例如:晋将旅菲侨裔的“海外思源”;广东旅印华侨的“赤子楷模”“泽披远裔”“恒怀祖德”等豪言壮语。

祠内有十一对大园石柱,据说石柱是由福建长汀用木船顺水而下,逆水而止载来安在总祠内,每对石柱在建祠时遗下的对联:

门内屏柱:惟动念遹追来孝,斯升堂克享厥亲。

庭前四柱:三堂瑞蔼荣花鄂,万丈文光射斗牛。

庭前檐柱:萃我宗支莫非父兄子弟,念兹桑梓何分远迩亲疏。

中厅前柱:惇宗祖而建庙堂恍睹声音笑貌,叙人伦以集子姓恒怀爱敬尊亲。 中厅东柱:肇基址于琴岗唐宗元明世推望族,溯渊源于柱史帝王师相代有伟人。

中厅屏柱:溯发祥于石壁积厚流光应推百世不祧之祖,肇禋祀于杭川敬宗收族无忝一本所生之人。

回柱联:鬼神惟克诚是享 , 忝稷以明德为馨。

檐柱联: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 宗庙之礼玉帛云乎哉。

栋壁长联:祖庙敞官田美奂美轮百代人文看炳蔚,宗功追丰朗序昭序穆万年俎豆荐馨香。

前柱长联:历多年而建庙知祖泽犹新式焕龙门规矩,合数省以敦伦愿孝不匮光昭鹿洞楷模。

中柱长联:数十世宗支蕃衍统闽粤江浙以率祖率亲大敞朱轮辉甲弟,几百年景运宏开历宋元明清而肯堂肯构遥迎紫气炳辰垣。

座柱长联:星耀紫微之垣审枢辅而定中居正为穆为昭洋洋乎在其左右,龙蟠杭永之界会阴阳而毓秀钟英俾昌俾炽振振兮宜尔子孙。

从侧门转入祠背,后土有一排围屋与前房相衡接,左右共有房间40间,中间有个土地祠、安放后土德龙神神位,供来人朝拜。还有宽阔的空坪,栽种了许多花木、祠内的天井里及两旁横屋的天井栽种了各种鲜花,开花时满祠磬香扑鼻,使人陶醉。

三、 李氏大宗祠的意义

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

首先,李氏大宗祠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髓,文化内涵丰富。

规模宏大,外观封闭的李氏大宗祠是一座典型客家围屋,与宗祠功能有机结合的建筑。它既保证了宗族活动地方需要,又为远来祭谊后裔提供住宿,这种双功能宗祠建筑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在布局上前低后高,具有步步登高这含义,前方后圆,具有客家方楼与圆楼结合体,在建筑风格上,正门石柱雕刻飞龙走凤,三个大厅用11对巨大石柱撑托屋面,显的富丽堂煌,而宗祠围墙外墙砖砌,既保护墙体,又显朴素美观,而内墙夯土筑墙,既讲经济实用又显示因地取材机动性,尤其围屋前低后高,错落有致,由数十幢单元连联一体,每幢楼梯安放在房间,其功能用意是祭祖时来自不同地方的房派在住宿期间有其独立活动空间。可以说,李氏大宗祠为宫殿建筑和客家土楼的结合体,是土楼与洋楼中西合璧典型建筑,也是福建保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

我国是一个重视亲情、血缘伦理的国家,重视家族、祖宗血缘的传承和联系,李氏大宗祠建筑形式和内部布局装饰,最能体现出儒家文化传统的“敬祖睦宗”、“尊礼重儒”的伦理观念。李氏大宗祠正中大门两侧对联,三个大厅11对石柱石制楹联以及墙壁摹写文天祥“忠孝廉节”等训言,意味深长,对仗工程,其内容无不体现忠孝仁义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文诲人,充分反映了李火德后裔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心态,人文精神。李氏宗祠保藏218部394卷李氏及其它族谱,明代儒学教喻季远所写的《李氏火德翁传》对研究血缘文化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

祭祖的作用

客家人祭祖的真正作用在于借祭祖之机,把他们同祖居地的族人召集在祖先的神位牌或墓茔前,将平时变得松散、淡漠的血缘关系重新拉紧,使族人散而宗族不散,巩固宗族早已形成的团结力量和取得的社会地位,同时,在庄严而隆重的

关于农村祠堂功能作用的调查报告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第四篇

关于农村祠堂功能作用的调查报告

12级思想政治教育 沈云 学号:1203040040

调查时间:2015年7月11日——2015年7月17日

调查地点:安福县赤古乡赤谷村、集丰村、书山村

调查对象:刘氏宗祠、谢氏宗祠、李氏宗祠

一、前言:

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标志,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信息化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农村传统的祠堂文化也受到现代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祠堂文化在沿袭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同时,也正在经历着不断的演变。祠堂文化不是农村特有的传统文化,但是却比城乡祠堂文化的传统习俗保留得更加完整,传承和沿袭的风俗习惯也比较完备。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日程的推进,农村传统的祠堂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演变的历程也更加迅速。假如说宗谱是平面的非物质的宗族历史文化遗产,那么祠堂是立体的物质的宗族历史文化遗产。从大处讲,祠堂乃是华夏各姓氏子孙缅怀祖先,寻根谒祖的圣殿;是传承华夏乡土文明和文化血脉的根基;是华夏民族和宗亲邻、凝聚宗亲人心的精神支柱,它有利于宗族的团结,进而促进国家民族的大团结。因此,传承和保护我们传统的乡土宗祠文化对于保护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来说意义重大,并且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保护和沿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能让其发挥特有的功能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呢?我们小组在本次暑期社会调查过程中通过走访的赤谷乡的赤谷村、集丰村、书山村三个村,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刘氏宗祠、谢氏宗祠、

李氏宗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且对当地的居民和宗祠的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从而了解到一些关于宗祠的文化习俗和发展;了解当地的一些历史故事;了解宗祠祠堂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从中熏陶性情,学会关心与体贴、懂得感恩、懂得饮水思源;了解我们身边的对历史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渴望。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祠堂这一特殊建筑及其重要性,唤起大家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意识,让这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的时代产物不至于绝迹,们小组在本次暑期社会调查过程中通过走访的赤谷乡的赤谷村、集丰村、书山村三个村,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刘氏宗祠、谢氏宗祠、李氏宗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且对当地的居民和宗祠的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从而了解到一些关于宗祠的文化习俗和发展;了解当地的一些历史故事;了解宗祠祠堂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从中熏陶性情,学会关心与体贴、懂得感恩、懂得饮水思源;了解我们身边的对历史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渴望。通过我们小组的调查并结合在网上阅读的有关宗祠文化的资料,结合和综述了被访者的观点看法,作出了如下的调查报告:

二、农村祠堂概况

1、祠堂的起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渊源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祠堂的由来。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显示宗族至尊的族权。祠堂也就成为宗族祭祀的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当然,也有些人通常把祠堂简单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阴灵的场所。根据本次调查访谈的几位有名望的老人介绍,他们村里面宗族的祠堂基本上都是在明清时候建的,祖籍都在江浙一带,搬迁的原因有的是为了躲避战乱,有的是为了做生意的。

2、祠堂的修复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祠堂的拆迁、修复和重建都沿用原来祠堂的地址。据记载,古人在修建祠堂的时候,特别讲究风水,把祠堂风水的好坏看作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在建祠堂的时候选址十分讲究,一般要求注意龙脉和生气来源,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等现象。祠堂的大门前面还有石狮,门前格外宽敞。

2、祠堂的建筑特点

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祠堂的重建很多都沿袭了原来祠堂的建筑特点,或者是直接按照原来的建筑修复。据我们观察,赤谷乡的每个村重新修建的祠堂都沿用了原来的横梁、地址、牌坊,祠堂的中心建筑都没有改变。其建筑规模宏大,造型庄重,建筑精美,讲究风水,讲究门面造型,样式都是事先根据某个地方祠堂的图纸来修建的,人们一看就知道是祠堂。祠堂是祖先的神灵所聚之地,所以祠堂里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大殿正中设正龛,左右各设配龛。它像附着在墙上的小殿阁,神主摆在阁中,前面用帷幕掩饰,后来有的用大长方形术桌,将神主摆设在桌上。一般的家柯正龛往往是供从现在的长辈算起的考(父)、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五世后则将神主迁到配龛上去。始祖是百世不迁的,永远摆在正龛上。其祠堂的规模还根据当地宗族的大小来定,据调查了解,重修的祠堂都是本宗族的人集资修建,有的家族女丁是不出资的,而有的宗族女丁也可以出少量资金来参加本宗族祠堂的修建。一般会在祠堂大厅的右面墙上把出资的人的名字和金额写出来,会在左面的墙上记录当时宗族里面出现的杰出人士,比如当官的、考上名牌大学的等等。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在刘氏大宗祠的横梁上放有大量的竹叶,其寓意是“开枝散叶”的意思,竹多而叶茂,想必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们能够人丁发达旺盛。我们还发现,所有的祠堂大门的门槛都比较高,门前都有两只巨大的石狮做向导。

三、祠堂的功能作用

祠堂是民间非物质文化的载体,祠堂的建造融合了包括雕刻、绘画、书法等在内的多种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例如:戏台的斗角形屋顶是顺应当地气候同时结合美学的产物,在实用的基础上给人以美的感受,从某种意义上使祠堂有了欣赏价值;纯手工工艺下凿就的栩栩如生的镂空石窗、富丽堂皇的镶金天花板、精雕细琢的浮雕等等,无一不显示出当时工匠的智慧与高超的技术,这也是民间极其宝贵的财富。祠堂又是物质文化的历史遗产,就祠堂建筑本身而言,大部分祠堂建于明清两代,是历史长河中的沉积岩,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人文价值。祠堂还是联系血脉的纽带,由于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祖先们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其子孙后代则遵着先辈的训诫越走越远。但是,祠堂的族谱却把整个宗族的的子子孙孙都记录了下来,祠堂的祭祀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属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祠堂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祠堂原始的功用之一就是展示文化,就这点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延伸其特点,将祠堂作为书画展览、地方特色展览、土特产展览乃至某些荣誉展示的举办地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祠堂的功用,还可以让村民加深对文化方面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村民的文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可见,祠堂文化作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在社会新农村建设日程不断推进的今天,祠堂在农村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祭祀祖先或先贤

祠堂的是最常用的祭祀祖先的场所,每个祠堂都会有本宗族的祖先或是先贤的牌位,族中人每逢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都会定期去祠堂祭祀、供奉自己的祖先,有的也会在办理红白事或是族中大事的时候来祭祀祖先,据说有的人要外出远门或者是从远处归来时都会第一时间去祠堂祭祀跪拜自己的祖先。据说,很多宗族的祭祀典礼都很隆重,像摆酒席一样,会燃放烟花爆竹,有戏台的祠堂还会请人来表演各种节目,可热闹了。现在农村的祠堂都传承了祭祀祖先的风俗习惯。

(2)、办理婚、丧、寿、喜等红、白事

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红白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就这样,在办理红白大事期间,整个宗族的人都聚在一起吃饭、办事,形成一个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大家族场面。据我们采访的族人介绍,在办理红白事期间,外姓人是不怎么参与的,但也有与本姓关系比较亲密的邻居来送彩礼的。

(3)、作为族亲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会聚场所

当需要商议族中的重要事务,如修族谱、修改族规、新修祠堂等族中大事时,宗族中的族长、长辈、德高望重的人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都会聚集在祠堂一同商议。这样做有利于增强族人的凝聚力,团结族人。旧时,宗族管理日常管理中,修族谱也是宗族管理重要任务。修族谱,记录宗族中的所有男女人丁目录,族谱是宗族用来记载本族源流、世系发展、族规家法,族产族田等情况的簿籍,是维系封建宗族制度的精神上的纽带,是确认族众的血缘关系亲疏远近、防止血缘关系混乱的依据。

(4)、教育族人遵循族规,教化规范族人

祠堂作为本族的大型公共空间,族内的大型活动及其他族内重大事务的商议都在祠堂内进行。在根据族规所定,本姓族人的日常行为不得违反族规,一旦触犯,或发生纠纷、治安等案件,先由族长等人召集全族人于祠堂进行审议,教导其及时悔改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若犯事严重,则可能驱除出族,甚至在祠堂中被剥夺生命,让全族人引以为鉴。祠规民约是族众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维护生产和生活需要,将一些宗族观念和习俗,如仪式、禁忌、族规、习惯、良俗等,逐步固定为族条祠规祖训,成为家族、村落或社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内容广阔,包括职业、婚姻、伦理、交友、娱乐等;其形式多样,有禁忌、族条、祠规、家训、禁碑、风俗。在祠规中,包含了一些封建性

李氏宗谱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第五篇

李氏宗谱

江苏泗阳李氏网络上传,山东莒南东团林李兴校点

李氏宗谱 原序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夫家之有谱,所以明世次,别尊卑,辩疏戚也。豈以之示誇祤,侈榮贵,而於族纇之奇哉。每见世人不察作谱本旨,故加文饰。见太始公之自叙,推本黄農,遂尤而效之,務援古昔。動则曰:吾某帝王之苗裔也。吾某圣贤之後昆也。呜呼,何甚謬妄哉!亦大異於狄枢密之不祖梁公者矣。余生长淮楚。缘冯夷肆虐,稽天襄陵者,十有数年。物产湮沉,生计断绝。难籍明经,而铨無期。不得已。流离

1。 转徙,浪跡东国。因得纳交於栱翁桥抒○

2,以孝友传家者也。少负雄才,抱大志,博览群书,栱翁世居沂郡之东潘○

尤好孙吴之言,慕衞霍之烈。杨誉黌序间数十年,数奇不偶,未遂厥志。年逾古稀。乃退守先人之遗業,而楽意田园焉。燕閒晤聚,握手言心,興余竟成莫逆。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余極羡其族姓繁衍,人文蔚起。因询及所徙来。栱翁出一帙相示,乃其籑修之家谱也。余捧览之餘,见其世次分明,尊卑疏戚,秩然不紊。固云善矣,且又直叙本支,绝不攀援古昔聖贤帝王枝叶以为光榮,真得作谱本旨,而有狄枢密不受梁公告身之高义者也。爰極叹服之,谓其逺出世俗之见,不啻萬萬。因僭書数行於谱端,以志景慕之私焉尔。

宗谱弁言

吾宗李氏,明代之先,世系无考。兹欲追续,其请自有明代始乎。常闻建文

3。曾興修皇極殿○4。後缘靖难兵起○5,隐居沂郡时,有祖居燕京西华门大木厂○

6之阳庙前村○7,8。苍山○传及四世。正德间,復罹刘六刘七之乱○由北直寇山东,流毒郡邑,巢穴苍山,庙前一带蹂躏殆尽。四世祖兄弟五人,各寻生地。继而贼平,长祖復归庙前。

二祖北往居河北安新县三台村——今三台镇。顺治间,有庠生静。一公名曰衷繍者,乃其苗裔也。常一晤叙,因識其宗派焉。

三祖南行居江南之桃园县——即今江苏泗阳县。

9,即余之高祖。是为东潘之始祖也。 四祖创居东潘○

五祖卜居日照县马庄——今涛雒,亦尚有遗踪可考。但诸祖睽隔,音问久疏。世次名讳,多不可稽。所可稽者,惟有东潘一脉耳。蓋比盧聚處,相延難及九世,皆可考而知之也。

近因树大枝蕃,流逺派别,且有离群散處者。余恐日久人玩事逺易忘,或失先世之遗传,或紊後来之名分。乃录所见闻,述而谱之,令後人識祖德之绵逺,世代之源流,而罔敢陨越焉。但愧陋劣。故存此以俟有大通明者,文而广之,庶不失李氏之宗谱云。

始祖五世孙煋 记

重修宗谱序

念自栱辰祖修谱,以迄於今六十余年。相传又三世,而未入谱者,共五世矣。使非重修,则先世之遗传,或失者有之。後来之名分,或紊者有之。欲後人識祖德之绵逺,世代之源流,不亦難乎?是以余等心甚爱焉,欲叙之。然又非可以一人叙,一时叙。苟且叙也,於是敬约族众。先立一会为祀祖之资,再相与纠合,共为密查。如是者有日。然後世次相承,支派皆有所统,復如昔日之秩然有序焉。顾今日之叙法,与昔稍異。蓋树大者枝自分,流逺者派亦别。与其总叙,甚難分明。何若分修,转觉清晰。今以长支四世,次支二世,分为十数支。一支自为一小卷,又合众小卷而为一大卷。是一本散为数支,固可展卷了然。而数支復总为一本,難分亦犹不分也。此系余等迂拙之见,聊为承先啓後之计尔。後有識者,变而通之,自不拘乎此也,更有望於後者。

相传愈久,支派愈繁。若稍有敦倫笃本之思,和宗睦族之意。观世代当叙即叙,而不迟留。是即我栱辰祖之意也,是即我会众继我栱辰祖修谱之本意也。

云而。

时 乾隆九年岁次甲子春月穀旦

始祖七世孙大廷 大宗

八世孙廷魁 廷进 廷逊

九世孙振民 闻谅

十世孙斌 公成

八世孙济川氏溱谨记於青莲堂

注释:

1栱翁桥抒,李栱辰,字桥抒,应是较早家谱的修撰人,生平无考。 ○

○2沂郡东潘,东潘,古地名,指明朝沂州东部近海的区域,应包含现在的日照、莒南临沭、江苏赣榆等地。沂阳观音院《创塑观音罗汉之记》碑碑文有:“沂治之东,去州百里有聚落曰东潘,地秀人淑。俨有梵宫,乃古之名刹,额曰资庆释迦□院。”(元朝至正年间——1355年11月,由沂州佛教界和该寺僧人化缘得资创塑观音罗汉法相,立石记之。该碑原立于东盘村南沂阳观音院内,20世纪50年代寺庙被拆除,碑石今存东盘村东玉圣园内。) 3西华门大木厂,西华门是紫禁城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是连接皇城与宫城的重要枢纽。大木厂,即今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位于紫禁城和中南海以西,西城区政府以东,南临西单商业区,北面是国家教育部。这里最早叫打磨厂,在明代和清代的老地图上,标的都是打磨厂的名称。后来,打磨厂逐渐被叫成了大木厂、大木仓。现在,狭窄的胡同已变成了宽阔的大街,惟有35号的郑王府还能提示人们历史深处的记忆。早在明代,这里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心腹姚广孝的府第。在清代,这里又成为顺治皇帝的堂叔郑亲王济尔哈朗的王府;民国时期,孙中山曾在这里建立中国大学。原中国大学操场,今建起国家敎育部办公大楼。

○4皇極殿,皇极殿本名奉天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5靖难兵起,史称“靖难之役”,民间俗称“燕王扫北(扫碑)”。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 ○6苍山,即苍马山,位于临沭县城东北3公里处,属马陵山系。由苍山、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组成,总面积30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级景区。境内松青、草绿、水蓝、云翠,历史文化传说甚多,是从古至今在鲁南苏北,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道教圣地。主峰苍山,从八个方向看去,有 “犀牛望月”、“出水芙蓉”、“书圣笔架”、“骆驼饮水”、“老君乘龙”、“青嶂列戟”、“卷帘诰轴”等“七景八观”之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立于苍山之巅,“东望沧海、汪洋无际,因名。” 据《沂州志》记载:“苍山在州东八十里,上可望东海,前有窦王坟,后有秦王柱,中有石室,世传安期生、徐则升仙处。”

○7庙前村,现临沭县临沭镇庙前村。1940年以前,临沭镇一带属临沂县第五区东潘乡,1941年置临沭县后设夏庄区。1958年成立夏庄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名临沭镇。庙前村位于临沭镇红云寺遗址前一公里处,故名。

8刘六刘七之乱,指明中叶爆发于北直隶(今河北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正德○

五年(1510年)十月,文安人刘六、刘七在霸州发动起义,数千农民响应。次年,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以后又由山东回攻京畿,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正德七年(1512年),在明政府各路军的强势围攻下失败,刘六刘七战死。

○9 东潘,应为“东盘”,即东盘村。因前言“长祖復归庙前”,此言“四祖创居东潘”。“庙前”亦属东潘,言“创居”于理不通。现查实,庙前与东盘两地相去不远,东盘李姓乃庙前李姓析出,每有祭祀,东盘李姓皆前往庙前墓地祭祖。

东盘村,位于北纬34°55′,东经118°44′,苍马山脉的冠山脚下。相传唐初因罗成在演武山上设演武场,山南设东西营盘各一座,因称东盘、西盘。据《临沭县地名志》记载“东盘,明朝初年李氏来此建村??在东侧安营盘的地方立村居住,始称东营盘,后沿称东盘。”民国年间,属临沂县五区东潘乡,建国后属临沭县蛟龙公社,现属朱仓乡。新发掘的东盘遗址位于东盘村西北,面积数万平方米,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有龙山文化、北辛文化、岳石文化和西周、春秋、西汉、东汉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2013年10月,东盘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谱小记

莒南东团林李氏,系清末民初自临沭东盘迁出,迄今已历九世。一世祖李玉德,是为本支始祖,史迹无考。二世祖三支,长支李楷,未娶无后,三支李牧十八岁死于匪乱,唯次支李烈瓜瓞绵绵,门户兴旺。三世祖三支,长支李文和,次支李文竹,三支李文友。四世祖四支,李相府,出自长支;李相城,出自次支;三支李相县,四支李相州,出自三支。五世祖九支,李凤雨,李凤武,李凤忠,李凤密,出自长支;李凤文,李凤春,李凤德,出自次支;李凤义出自三支,李凤管出自四支。五世以下支脉渐蕃,不能尽述。现将各支派世次延展、迁徙踪迹制成Exel表格,以分流别派,追本溯源,方便音问,和睦宗亲。

本支始祖八世孙兴谨记 2013年12月8日

2016祠堂落成庆典邀请函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第六篇

祠堂落成庆典邀请函

致各地莫氏宗亲:

承蒙各地宗亲的鼎力支持,重修阳春市春湾镇大洞莫氏宗祠已完工,决定于二零一三年(公历)十二月二十日,(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五,中午十一时(报到时间),在大洞莫氏宗祠举行黉祠庆典活动,(大洞莫氏宗祠,又称(黉门楼)始建于明万历乙未(1595),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为莫氏宗祠门楼。牌坊坐西向东,单重四柱三间,通高5.6米。砖砌,灰砂加铁红色批荡。额坊灰塑“莫氏宗祠”,落款:“岁在丙子孟冬”,“癸卯科翰林南海区大原书”。次间灰塑对联:“成都着绩”,“大洞凝祥”。门楼形制独特丶工艺精致,为粤西地区少数几座牌坊之一,有历史丶艺术价值。1985年,人民政府将牌坊列为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这次重修庆典特邀请各地莫氏宗亲联谊会及莫氏村代表前来参加,请在(公历)十二月十日前将参加庆典的人员报名过来,若需入住酒店请报名时告之,以便做好安排。

恭候亲临

阳春市春湾镇大洞黉门莫氏宗祠筹建委员会

负责各地区联系人:

莫益生(阳春市)13922028197(阳春市)

莫洪(阳春市)13542666099(阳春市)

莫扬(中山市)13925319283(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珠海市)

莫小玲(深圳市)13923850504 (深圳市东莞市汕头市汕尾市 或13500048813惠州市梅州市河源市潮州市揭阳市)

莫纯亮(广州市)13609033740(广州市韶关市清远市)

莫介泉(广州市)13928870752(肇庆市云浮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

祠堂落成庆典邀请函 [篇2]

亲爱的各位宗亲:

2016年清明祭祖暨朱氏祠苑开工典礼定于2016年4月3日(农历2016年2月23日,星期三)上午九点整在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朱家河举行,朱子玉宗亲会诚邀各位宗亲届时参加,朱子玉宗亲会将热情接待各位宗亲。

朱子玉宗亲会

2016年3月18日

祠堂落成庆典邀请函 [篇3]

尊敬各位宗亲兄弟:您好!

金马奋蹄载祥归,玉羊启泰迎福至。值此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徐氏郁户全族宗亲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吉祥!阖家幸福!借此良机,告知您一个喜讯——我们郁户祠堂竣工了!雄伟壮丽的祠堂,矗立在太白湖东畔,梅济港北岸;万顷稻浪濯其身,致富公路依其旁。庄严肃穆的宗祠,旭日临窗,月色入户;吸扬子江之精华,纳大别山之祥瑞,佑吾宗族之子孙。为此,我们兹定于公元2016年2月24日(农历乙未年羊年正月初六、星期二)上午九时,在徐郁与中畈之间的祠堂圣地,隆重举行徐氏郁户家族祠堂落成庆典仪式。您作为徐氏郁户杰出宗贤,特邀请您在百忙中莅临现场见证和指导本次庆典。

国盛修志,族旺建祠。我们徐氏郁户祠堂的兴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传统和现代文明并举,家族与民族复兴同行。我们徐氏郁户祠堂的建成,圆了族人之梦,结束了我族议事无基地、祭祖无牌位的历史,彰显了我族宗亲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要知道:我们徐氏是名门,源于嬴姓,乃黄帝后裔,自始祖若木公封于徐地,迄今已有4000余年。我们徐姓是大姓,在中华民族姓氏排名中名列第十一位,人口数量近二千一百余万,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五湖四海。我们郁户是望族,始祖崇三公,自明朝来此,开荒占草,栉风沐雨,历经二十三世。现如今,枝繁叶茂,人兴族旺,红丁两千,居黄梅徐氏十三户之首。我族子孙辉煌,或耕田种地,建设家乡;或从戎戍边,保家卫国;或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或传道授业,桃李满园;或商贾经营,富甲一方……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升斗之民,必有其宗;名门望族,必有其祠。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知恩图报,我们深知:没有宗族的福佑,哪有我辈今天的幸福安康?吾侪要时刻不忘宗族之功德,永远牢记祖宗之恩典。

整个祠堂,占地面积3360平米,建筑面积760平米。整栋建筑,青瓦白壁,古色古香;现浇结构,经久耐用。栏栅式围墙,别致而浪漫;正方形广场,平坦而开阔。广场四周,草青青,花艳艳,树森森。广场大门两侧安置着各种健身器材,晨曦中,太极拳似行云流水,飘逸潇洒;月色里,广场舞恰春风拂柳,端庄婀娜。广场东南有观光亭,立柱画彩,飞檐流丹。登阁远眺,碧空万里、白云蔼蔼;倚栏近览,闾阎扑地、炊烟袅袅。广场西边是文化活动中心,戏台、棋牌室等由南至北一字排开。戏台高1.6米,顶高6米,长12米,宽11米,分前后台,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换装区。重大节日,笙歌起,笑语盈,歌盛世;闲暇时光,同花顺,将相和,颂太平。广场北面是祠堂,坐北朝南,黄橙立柱,琉璃瓦顶,宁静而雅致,庄严而肃穆。我们徐氏贤裔集会于此,敬宗祭祖,族人相叙,宗亲相睦。祠堂和棋牌室之间是功德碑,宽15米,高2米,勒石铭记此次建祠有功人士。我们真诚地期望您能名列其中,上无愧于列祖列宗,下有教于子孙后代。

此次建祠总耗资130万元,人丁集资20万元,个人捐资60万元,其中五牛先生个人认捐15万元,尚有50余万元资金缺口。我们心急如焚,夙夜忧叹,恐伤祖宗之灵,损宗族之誉,负宗亲之托。“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坚信,有您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我们一定能争祖宗之光,显宗族之耀,称宗亲之心。我们将不胜感激涕零。

“衣锦还乡翻是客,回车谒帝却为归”。最后,我们再一次诚挚邀请您,在万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于乙未年羊年正月初六,荣归故里。您的莅临,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将翘首以待,倒履相迎。

徐氏郁户宗族建祠筹委会

2016年1月1日

祠堂落成庆典邀请函 [篇4]

尊敬的金氏宗亲:

敬祖睦族,缅怀先人。为告慰先祖,增强金氏宗族之凝聚力。值传统古会农历七月十七,在金鹿固村金家祠堂隆重举行金氏祭祖庆典暨香炉安放仪式,届时有八音会演出助兴,村委会设午宴盛情招待,恭请在外金氏宗亲及家人回乡参加这一历史性盛会。

联系方式:

金明元13903503994

金补钧13293621396

金向花15835071688

金鹿固村委会

2016祠堂捐款邀请函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第七篇

祠堂捐款邀请函

尊敬各位宗亲兄弟:您好!

金马奋蹄载祥归,玉羊启泰迎福至。值此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徐氏郁户全族宗亲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吉祥!阖家幸福!借此良机,告知您一个喜讯——我们郁户祠堂竣工了!雄伟壮丽的祠堂,矗立在太白湖东畔,梅济港北岸;万顷稻浪濯其身,致富公路依其旁。庄严肃穆的宗祠,旭日临窗,月色入户;吸扬子江之精华,纳大别山之祥瑞,佑吾宗族之子孙。为此,我们兹定于公元2016年2月24日(农历乙未年羊年正月初六、星期二)上午九时,在徐郁与中畈之间的祠堂圣地,隆重举行徐氏郁户家族祠堂落成庆典仪式。您作为徐氏郁户杰出宗贤,特邀请您在百忙中莅临现场见证和指导本次庆典。

国盛修志,族旺建祠。我们徐氏郁户祠堂的兴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传统和现代文明并举,家族与民族复兴同行。我们徐氏郁户祠堂的建成,圆了族人之梦,结束了我族议事无基地、祭祖无牌位的历史,彰显了我族宗亲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要知道:我们徐氏是名门,源于嬴姓,乃黄帝后裔,自始祖若木公封于徐地,迄今已有4000余年。我们徐姓是大姓,在中华民族姓氏排名中名列第十一位,人口数量近二千一百余万,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五湖四海。我们郁户是望族,始祖崇三公,自明朝来此,开荒占草,栉风沐雨,历经二十三世。现如今,枝繁叶茂,人兴族旺,红丁两千,居黄梅徐氏十三户之首。我族子孙辉煌,或耕田种地,建设家乡;或从戎戍边,保家卫国;或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或传道授业,桃李满园;或商贾经营,富甲一方……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升斗之民,必有其宗;名门望族,必有其祠。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知恩图报,我们深知:没有宗族的福佑,哪有我辈今天的幸福安康?吾侪要时刻不忘宗族之功德,永远牢记祖宗之恩典。

整个祠堂,占地面积3360平米,建筑面积760平米。整栋建筑,青瓦白壁,古色古香;现浇结构,经久耐用。栏栅式围墙,别致而浪漫;正方形广场,平坦而开阔。广场四周,草青青,花艳艳,树森森。广场大门两侧安置着各种健身器材,晨曦中,太极拳似行云流水,飘逸潇洒;月色里,广场舞恰春风拂柳,端庄婀娜。广场东南有观光亭,立柱画彩,飞檐流丹。登阁远眺,碧空万里、白云蔼蔼;倚栏近览,闾阎扑地、炊烟袅袅。广场西边是文化活动中心,戏台、棋牌室等由南至北一字排开。戏台高1.6米,顶高6米,长12米,宽11米,分前后台,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换装区。重大节日,笙歌起,笑语盈,歌盛世;闲暇时光,同花顺,将相和,颂太平。广场北面是祠堂,坐北朝南,黄橙立柱,琉璃瓦顶,宁静而雅致,庄严而肃穆。我们徐氏贤裔集会于此,敬宗祭祖,族人相叙,宗亲相睦。祠堂和棋牌室之间是功德碑,宽15米,高2米,勒石铭记此次建祠有功人士。我们真诚地期望您能名列其中,上无愧于列祖列宗,下有教于子孙后代。

此次建祠总耗资130万元,人丁集资20万元,个人捐资60万元,其中五牛先生个人认捐15万元,尚有50余万元资金缺口。我们心急如焚,夙夜忧叹,恐伤祖宗之灵,损宗族之誉,负宗亲之托。“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坚信,有您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我们一定能争祖宗之光,显宗族之耀,称宗亲之心。我们将不胜感激涕零。

“衣锦还乡翻是客,回车谒帝却为归”。最后,我们再一次诚挚邀请您,在万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于乙未年羊年正月初六,荣归故里。您的莅临,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将翘首以待,倒履相迎。

徐氏郁户宗族建祠筹委会

2016年1月1日

祠堂捐款邀请函 [篇2]

尊敬的金氏宗亲:

敬祖睦族,缅怀先人。为告慰先祖,增强金氏宗族之凝聚力。值传统古会农历七月十七,在金鹿固村金家祠堂隆重举行金氏祭祖庆典暨香炉安放仪式,届时有八音会演出助兴,村委会设午宴盛情招待,恭请在外金氏宗亲及家人回乡参加这一历史性盛会。

联系方式:

金明元13903503994

金补钧13293621396

金向花15835071688

金鹿固村委会

祠堂捐款邀请函 [篇3]

尊敬的**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已建**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7()余万元。

族人***、同志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号召我**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共创善举。族人张光建捐款40万,族人张玉亮也捐款10万元,其他善举如一些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他八百,暂不一一细举,这都是我**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组委会代表**的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100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

募捐账号:中国银行

组委会主任:

副 主 任:

成 员:

**祠堂重修组委会

二0一四年九月

2016祠堂竣工庆典邀请函
李氏祠堂重修庆典说话 第八篇

祠堂竣工庆典邀请函

亲爱的各位宗亲:

2016年清明祭祖暨朱氏祠苑开工典礼定于2016年4月3日(农历2016年2月23日,星期三)上午九点整在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朱家河举行,朱子玉宗亲会诚邀各位宗亲届时参加,朱子玉宗亲会将热情接待各位宗亲。

朱子玉宗亲会

2016年3月18日

祠堂竣工庆典邀请函 [篇2]

尊敬的金氏宗亲:

敬祖睦族,缅怀先人。为告慰先祖,增强金氏宗族之凝聚力。值传统古会农历七月十七,在金鹿固村金家祠堂隆重举行金氏祭祖庆典暨香炉安放仪式,届时有八音会演出助兴,村委会设午宴盛情招待,恭请在外金氏宗亲及家人回乡参加这一历史性盛会。

联系方式:

金明元13903503994

金补钧13293621396

金向花15835071688

金鹿固村委会

祠堂竣工庆典邀请函 [篇3]

尊敬的聂氏宗亲及社会各界朋友台鉴:

顺问诸位大安!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聂族系北宋尚书聂昌后裔,聂昌长孙(昂长子)俊敷宦游武宁遂家此地。八百年来,聂氏在我县繁衍壮大,聚居泉口镇,分布40多个自然村,现有男性子孙3000人。又有迁徙陕西安康、白河、旬阳、镇安、三阳,贵州毕节、仁怀,湖北大冶、蕲春、郧阳,河南桐柏,江西南昌等地。族称修江旺族,堂称尚义堂。

尚义堂聂氏本建有祠堂,几百年来经过数次扩建重修,已成规模,在当地可谓首屈一指。可惜在文-革时的70年代被拆毁,重建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便成了当今聂氏后裔的共同夙愿。二0一二年初,在族人的呼声下,迅速成立了聂氏祠堂重建理事会,通过族内男丁集资(每人100元)、企业家赞助等方式筹措部分资金,拟投资80万元。经精心策划,重新选址,新的聂氏祠堂历时一年,终告竣工。尚义聂氏几百年的基业终于重见天日,聂氏祠堂几百年的辉煌终于重新到来。

兹定于公元二0一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农历十二月二十)隆重举行聂氏祠堂竣工庆典,特诚邀各界聂姓宗亲朋友参加此次盛典,敬请大家光临指导。一起来支持家族事业,畅叙宗亲感情,品味祠堂文化,体验寻根之旅。有意前来参加的宗亲朋友请提前报名并于31日前到达。

联系人:聂辽亮18070187812聂学高13879226379

聂道庚18370296186聂道壁13319453259

聂学习13407027033聂泰文13517926189

地址:江西省武宁县泉口镇凤东村—聂氏宗祠

江西省武宁县聂氏祠堂重建委员会

二0一三年一月十七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