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说文解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3    阅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第一篇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所反映的婚姻制度

(安阳市第五中学 焦向阳)

摘要:汉字是历史的产物,源远流长。而婚姻制度是历史文化中的一隅,用汉字中女部字来考证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状况是文章的主要思路。文章以我国最早的一部成系统的汉字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中的女部字为依据,来阐释从上古到汉代婚姻制度由萌芽到基本成形的历史变迁状况。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字;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是如何经历漫长的岁月而逐渐萌芽的?《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能反映出婚姻制度发展的脉络吗?文章就《说文解字》中女部字与婚姻制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方便阅读,文章分三大部分即史前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进行分时段阐述印证。

一、萌芽时期的婚姻状态(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即从70万年前至公元前18世纪,此时期的婚姻还谈不上“制”,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群婚;多偶婚;抢劫婚。

(一)群婚(原始社会初期)

群婚状态是指原始乱婚状态,在母系氏族初期。恩格斯曾经说过:“神话中女神的地位,表明在更早的时期妇女还享有比较自由和比较受尊敬的地位”。[9]婚姻状态可从《说文解字》中女部字得到印证:姓、娲、姜、妫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这里神圣女指“三皇”中的女娲,一个女性,作为人类的创造者,反映出的当然是远古母系氏族群婚状态的现实。 [4]

(二)多偶婚(原始社会中期)

多偶婚是指同时有一个以上配偶的婚姻,开始的多偶婚指的是一妻多夫。在《说文解字》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姑、姒、娣、 姐。 姑,“”,夫母也。在汉代指丈夫的母亲,在春秋战国时期“姑”就既[4]

可指丈夫的父母,又可分别指父之姐妹和母之兄弟。对亲属的称谓上的混乱,可

以推出当时的多偶婚状态。

(三)抢劫婚(原始社会中后期)

《周易·屯》里有形象的记载抢劫婚:“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恩格斯说:“抢劫妇女的现象,已经表现出向个体婚制过渡的迹象,„„”。[9]表明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体现在婚爱状况方面是把妇女当作私有财产,才可能出现抢劫婚。在《说文解字》中“婚”、“娶”、就能体现出来:

婚,“

娶,“”,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4]黄昏娶妇,体现了抢劫婚的特点。”,娶妇也。像女子被揪着耳朵抢到男方家里,亦可反映当时抢劫婚[4]

的一些细节。

目前,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如景灏族、彝族等,在结婚时,还留有一些抢劫婚的遗迹。这些都是证明抢劫婚确实存在的证据。[6]

二、 一夫一妻制的确立(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止。在此时期,官方推动促进了一夫一妻制的确立。但由于处在男权主宰的社会,所以产生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怪胎。

(一)一夫一妻制的确立

私有制的产生带来财产继承问题,为了确保子女出身来自确定的父亲,保证[2]父亲的财产确实交于子女之手,因此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必然的。

《说文解字》中对“妻”字的解释可见一斑:妻,“

[4]” ,妇与夫齐者也。可见当时的一夫一妻制的纯正度。官方大行倡导男女一夫一妻制,还设立专门

”,谋也,掌管此职的官员。从《说文解字》中“媒”“妁”便可看出。媒,“

谋和二姓。

(二)一夫一妻多妾制 [4]

在男子主宰的世界里,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只会发展成为“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10]。《说文解字》中妾、婢、即是代表:

妾,“ ”,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4]像头上带有罪人记号的下

”,女之卑者也。[4]即指女奴。婢的地位比妾更低。她们跪女人之形。婢,“

的命运更不能由自己支配。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官方对婚姻的明确规定,使得一夫一妻制正式确立下来,但由于法律条规的不成熟,而在道德教化方面的早熟,也带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毒瘤。

三、 法制的最初干预(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共400多年,秦集中六国的礼仪有选择的在全国强制推行,包括婚姻伦理观念。

(一)婚姻制度的法制建设(秦)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与此同时,在婚姻制度方面也做出了控制。秦重视婚姻伦理,强调妇守节,会稽刻石:“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2]这记载表现了秦王朝对婚姻制度法制建设的努力。

(二)纲常和妇教的产生(汉)

【《说文解字》】

汉王朝在中国婚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汉景帝时,婚姻制度中规定女性地位的低下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对妇女教化的《列女传》(西汉刘向著)和《女诫》(东汉班昭著)两本重要著作。它们对妇女的束缚影响很大。

《女诫》班昭著,班昭为班固的妹妹,她以女人的身份,系统的把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观念汇撰于《女诫》,成为后来压迫、禁锢妇女的精神枷锁。在《女诫》之中规定了弃妻的七条理由使得弃妻成为了合法化,这就是“七出”。

1.“无子”出妻。《说文解字》中“嬎”,“

”生子齐均也。[4]只有生了儿子作为妻子的地位才会保住,所以作为出妻的头一条理由。

2.“淫佚”出妻。《说文解字》中“婬”,

贞节,一经发觉,便被丈夫抛弃。 ”私逸也。 [4]女子不信守

3.“不顺父母”出妻。《说文解字》中“婼”,“

不肖也。[4]侍候公婆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须出。

4.“口舌”出妻。《说文解字》中“女臿 ”,“

也。女子话多就会不合,因此要被离弃。 ”不顺也。“娝”,“””疾言失次也。[4]即指多言

5.“贪懒”出妻。《说文解字》中“婪”,“”贪也。“嬾”,“”懈也,怠也。[4]无论是贪别人的东西还是稍微懒惰一点就可能成为出妻的理由。

6.“嫉妒”出妻。《说文解字》中“妒”,

的封建社会,女子嫉妒也成为了出妻的理由。

7.“恶疾”出妻。《说文解字》中“婥”,“

弱也。[4]妻子患有重病或恶性传染病须出。

“七出”在法律上已得到了承认,它片面要求女子,其苛刻程度更加显露出封建社会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了维护男权工具的作用。

总之,从史前时期不成熟的婚姻状态,经历先秦时期的逐渐约束,到秦汉时期宗法制社会初期的婚姻制度,这种渐渐成熟的发展都在《说文解字》女部字中得到了印证,两者互为呼应,相辅相成,这也正是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 ”女病也。“嬬”,“”,”妇妒夫也。[4]在男人天下

参考文献

[1]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

[2]陈鹏.中国婚姻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马起.革命与婚姻家庭[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59.

[4]徐中舒.说文解字[Z].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2.

[5]刘英,薛素珍.中国婚姻家庭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6]吕奇特.汉字常用部首今释[Z].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

[7]樊静.中国婚姻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884.

[9]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884.

The Female Character in "Shuowen

Jiezi"Reflected the Marriage System

(The Fifth Middle School of Anyang Jiao Xiangyang)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 product of history, back to ancient times.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is a corner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Female Characte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our first into a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 dictionary - Dictionary "( Eastern Han Dynasty, Xu Shen) female

word to explain the basic shape of histor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Han Dynasty, th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by Sprout to change situation.

Key word: "Shuowen Jiezi"; female character; marriage structure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说文解字》 第二篇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摘 要:《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它完整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先秦古文字的形体,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将以《说文》中的字形为基础去探求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关键词:说文解字 汉字 字形 字义

一、从《说文》看古代汉字表达字义的方式

《说文解字》是一部关于形训的语言文字学著作,540部首的首创给人们提供了归纳认识汉字形音义关系的门径。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形体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总体来说,汉字形义一致,它所具有的意义是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在汉字形体如何表现意义的问题上,《说文》中的“六书说”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六书”是分析汉字造字结构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汉字结构的造字理论。许慎的“六书说”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从汉字的造字角度说的,这四种从汉字形义关系的角度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类:象形说阐述了个体的字形直接表现意义的方式,指事和会意说阐述了个体字形间接表现意义的方式,形声说阐述了个体的字形曲折表现意义的方式。下面我将以《说文》中的字形为蓝本,并参考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简要分析一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第三篇

《说文解字》的价值

1、确立了六书理论

六书是汉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它是在古人总结归纳汉字造字规律之后提出的。“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中虽然提到了“六书”这一名称,但未对“六书”的含义作任何解释,其内容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到了汉代,班固作《汉书》、郑众注《周礼》、许慎著《说文》时都涉及到了六书的具体内容。但是三家所列六书的名称及排列顺序各不尽相同。清代以来的学者认为此三家之中以班固的排列顺序为优,而以许慎的名称为长,故以后称说六书顺序时依照班固,名称则取自许慎。今将三家的名称及排序对比如下: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班、郑二家只是列举了这些名称,而未就每一名称进行说明。许慎不仅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而且对每一名称下了定义,举了例字。他说: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见《说文解字·叙》)

【《说文解字》】

许慎对六书所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特别是对《说文》中九千多个汉字结构所作的具体分析,使六书理论得到了正式的确立。在以后的汉字研究中,这一理论一直起着支配主导的作用。凡是有关汉字的著述,没有不涉及六书的,可见其影响之大。尽管六书的理论尚有不完善之处,但它基本上适合于汉字的结构。今天我们研究汉字,仍然离不开六书的理论。随着汉字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量甲、金文的出土,一些文字学家对汉字结构提出了新的理论,这对于进一步认识汉字的特点是有帮助的,但是应该指出,这些理论都是在六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也很难完全摆脱六书的说法。

2、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

根据汉字以形表义的特点,许慎首次从大量汉字中归纳出了540个部首,然后将书中所收9353个汉字据形分别统属于这540个部首之下。这是他研究汉字的一大创举。这一编排体例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晋吕忱的《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明张自烈的《正字通》、清张玉书等人的《康熙字典》等都无不遵循这一体例。即使是我们今人所编的字典也常常使用了部首编排法或附有部首检字索引,前者如《金文编》、《金文诂林》、《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典》、《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后

【《说文解字》】

者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3、保存了词的本义

《说文》是一部旨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的字书,在以单音词为主的古代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即代表一个词,因此,《说文》中所指出的九千多个汉字的本义也就等于为我们保存了九千多个词的本义。这些本义除了一部分被证明是错误的外,大多数都是可信的,它不仅对于研究词义的发展、研究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而且对于解释古代的文献,特别是对于考释甲文、金文等古文字尤为重要。

4、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

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其中仅经文就达1083条,对于《老子》、《墨子》、《韩非子》、《楚辞》等书中的材料也多所采用。与此同时,许慎还博采通人,大量引用了汉代董仲舒、司马相如、房京、刘向、刘歆、杜林、贾逵、扬雄、班固等二十多位经学大师的言论以及部分方言俚语。这些材料有些在现存典籍中还能找到,有些则找不到了,有些所引的原书早已亡佚了。因此,《说文》中保存的这些语料对于考察先秦的词义、了解汉代的训诂和方言是十分宝贵的。

5、保存了古音资料

在《说文》一书所收的九千多个汉字中,有形声字7697个,从这些形声字中可以分析出谐声偏旁一千多个,这些形声字和谐声偏旁对于上古音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清人段玉裁就是根据《说文》中的谐声字提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著名论断,使上古音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又如西人高本汉、中国学者陆志韦等根据《说文》中的谐声材料对上古汉语的声母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起到了与其他有关研究结果相互印证的作用。除了《说文》中的谐声材料外,许慎对字义的解释有时采用了声训,在注明音读时有时采用了读若和直音的方式,这些声训、读若和直音也都是研究古音不可缺少的材料。

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说文解字》】

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中说:“(《说文》)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由此可见,《说文解字》是一部反映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生产状况、文化科学、地理沿革、风物习俗等等。例如书中收录的有关牲畜的名称非常多,区分也十分细微,这反映了畜牧时代牲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如通过“货、财、贿、赂、资、买、卖、贵、贱”等字可以推知“贝”在古代社会曾作为货币长期流通过;通过“妇”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对“妇”字的解释(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可以知道妇女在古代男权社会的低下地位。再如《邑部》共收地名160多个,其中140多个在解释时指明了具体方位,这些又是研究古代地理的宝贵材料。

1、《说文解字》理论的贡献

《说文序》是汉字的纲领。它系统地阐明了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方面的问题。汉字的产生跟一切文字的产生一样,是社会交际的需要。八卦虽是法定的图像,但不能记录纷繁的事物;结绳虽能留下记忆的线索,但决不能适应“庶业其繁,饰伪萌生”(见《说文序》)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能够互相区别纹理的汉字,才能察“万品”,治“百官”。汉字不论是体式还是内部结构,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许慎辛辣地批驳和嘲笑了汉字凝固不变的观点。《序》就是一部东汉以前的汉字发展史。除体式发展之外,《序》还论及汉字内部结构的发展。“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许慎认为,文是源,字是流。汉字是沿着简单到复杂、文到字的孽乳是浸多的方向发展的。《序》对文字的功用的论述是明确的。“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将文字连贯起来写明在竹帛上焦作书,书就是如描写对象之情状。联系到《说文》正文的大量引用书证,让词进入语句中确定意义,就知道许慎是把文字看作记录语言的符号的。“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说明文字是超时空的、超阶级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文字虽然没有阶级性,但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字却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盖文字者,经艺之

本,王政之始。”就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六书”说本来是战国末年以来流行的文字学理论,见于《周礼》“保氏掌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五曰六书。”知道西汉末年才有六书细目的记载,见于刘歆的《七略》,班固曾转引在《汉书艺文志》里“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后来,郑众给《周礼》“六书”也作了一个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班、郑各有名称和次第,但没有阐明六书的内容,更没有具体分析繁多的汉字。许慎第一次对六书做了界说,并且在逐字的说解中,将六书原则贯彻始终。许慎牢固地建立了汉字结构理论体系。先看看六书分类的标准:在《说文序》中,他指出“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这是从认字的过程说的。“象形者,画成其物”这是从画物显象的角度说的。“会意者,比类合宜,”这是从组合部件汇合意义的角度说的。“形声

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这是从字符的字的关系,即形符、声符与形声字的关系角度说的。

2、《说文解字》编排的独创

《说文解字序》说:“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也。”部,就是部首,是字形结构部类之首。按照六书的原则,分析字形结构,把在结构上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同一部类,用相同部分作为统率这一部类所有字的标目,这个标目就叫部首。《说文》中常有“凡某之属皆从某”的术语。它的意思是,大凡某的部属都随从某聚集在一块。这个某,就是部首。将一万多看来毫无头绪的汉字,以形为标准分为340部,这是独

创。

周代的字书,汉代还保存着的是太史撰写的十五篇,它的体例大约与秦代合编的《仓颉篇》相同。段玉载评价许慎的部首制说:“凡字必有所属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统摄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掣领,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与《仓颉篇》杂乱无意之体例不可以道

里计”(见《说文解字注》)。

部首制既属许氏的独创,当然难免有不完善不精当的地方,比如:无“群”部首,叠文会意字部首,声旁部首,异体字部首,古今部首,等等。另外,许氏以小篆为解说的对象;“就形以说音义”,实际上是据义归部,是造字法部首。与后来以楷书为对象,据形归部的检字法部首的要求相距较远。所以历代文字学家对许氏部首有或多或少的改并。南朝顾野王《玉篇》定为542部,辽代行均《龙龛手镜》定为242部。

关于字次,大体上按字义类别编排。或先实后虚,或先美后恶。本朝皇上的名讳必紧跟部首之后,

以示尊崇。部首字的叠文和与部首字相反的形体,排在该部部末。

3、《说文解字》是资料的宝库。

《说文》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与之相关的词汇材料,以及东汉以前的百

科知识,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一,《说文》尽量收集了东汉时能够见到的篆文、古文、箍文、或体、俗体、奇字、今文,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字体。许冲进程时的字数,全书连重文在内,共105016字。这是一部无比珍贵的文献。没有《说文》,我们很难认识秦时的篆文,更不用说辨认和研究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和战国时期的古

文了。古文字不认识,上古史的研究也就会一筹莫展。

第二,《说文》是东汉以前汉字本形本义的总汇。它是正确训释东汉以前的经史子集的有力工具,分析多义字词,无非是要分析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确定本义是确定诸多义项的基础。什么是字的本义呢?与字形结构相吻合的意义就是本义。要寻求本义,就必须分析字形。而《说文》就是以分析字形确定本义为己任的。《段注》说得好:“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又说:“依形以说音义,而制字之本义,昭然可知;本义既明,则用此字之声,而不用此字之义者,乃可定为假借。本义明,而假借亦无不明矣。”至今,训释古籍,编辑字典词典,关于本字本义,大多以《说

文》为本。

第三,《说文》通过形声系统,通过读若,以及假借、声训、重文、连绵词等等,提供大量的上古语音资料。清代《说文》学家,凭借它并参照《诗经》、《楚辞》的用韵,研究秦汉语音系统,取得不少成果。段玉载《六书音韵表》、江沅《说文音韵表》、张惠言《说文谐声谱》、陈立《说文谐声孽生述》就是其代表作。正如姚孝遂在《许慎与说文解字》一书所说:“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说文》,我们今天能

够对古音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第四,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书面上的一个字,往往表示口头上的一个词,从这个角度而言,字和词具有同一性。《说文》既然保存了东汉以前大量的汉字形音义的资料,势必能够充分地反映上古汉

语词汇的面貌。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说得好:“《说文解字》是上古汉语词汇的宝库。” 第五,《说文》还为我们研究东汉以前的古代社会,提供了思想情况、政治情况、经济情况、文化情况、科学情况和民情风俗方面的宝贵资料。从这个角度说,《说文解字》是东汉以前的百科全书。

4、《说文解字》是规范汉字的工具。

汉文字学史上,只有《说文》,能“全面的、系统的整理文字,长远的对文字的统一规范产生广泛影响”。一方面,社会愈发展,事物逾繁复,为了区别,文字也就愈来愈多;另一方面,为了更好交际,不能让文字无节制的增加,必须整理,使之规范和统一。规范和统一文字,进行行政干预,如商鞅,秦始皇,也许能起一时的作用,但不可能有长期的效用。只有具有科学性、权威性的《说文》,才是规范统一文字的有力工具。姚孝遂说:“许慎的《说文解字》全面地分析了文字的形体结构,说明了每个字为什么必须这样写;它应当代表什么概念,而且为什么代表这个概念;它是如何与语言结合起来的等等。《说文》特别强调文字的本形、本音、本义,这对于当时盛行的任意同音通假现象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事实上,《说文》广泛流传以后,战国以来,直至秦汉的文字形体混杂,以及胡通乱转的现象就逐渐得到了克服和纠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第四篇

1、 马mǎ 笔顺:1横折、2竖折折钩、3横 笔画数:共3笔 造字法:象形

字形演变

造字解说

馬,甲骨文是长脸、大眼、鬃毛飞扬、长尾有蹄的动物形象。有的甲骨文用大眼借代口、眼、耳构成的头部。造字本义:善跑的力畜。金文简化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眼与鬃毛的形象写成,将足与尾的形象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的马头、马足变形成,同时强调马鬃形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侧视的两只马蹄与马尾写成“四点底”加折笔的。俗体楷书利用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四点底”

1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馬,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凡馬之屬皆从馬。,古文。,籒文馬與同,有髦。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马,一种会昂首怒吼的动物。马勇武无比。字形像马头、马鬃、马尾、四足的造型。所有与马相关的字,都采用“马”作边旁。,是古文写法的“马”。,籒文的马与同,有马鬃。

引申线索

分类词汇

①本义,名词:善跑的力畜。 马鞍 马鞭 马表 马车 马灯 马刀 马扎 马甲 马缰 马靴 马裤马背马首 马头 马尾马步 马脚 马蹄 马掌 马屁 马场 马槽 马房 马厩 马圈 马路 马队 马群 马驹 马匹 马虎 夫 马笼头马屁精 马前卒 马蹄形 马头琴 马尾松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马虎虎 白马 黑马 红马 飞马 野马 战马

②形容词:大的(口语)马蜂 马勺 马桶

带有“马”字旁的字

驹 驴 骆 闯 骇 驮 驿 骚 骛 驯 验 驱 驾 驭 驻 骑 骈 驰 骋 骠 骤 骥 骄 骏 驳

马字成语

鞍前马后 马到成功 伯乐相马 鞍马劳神 兵荒马乱 马不停蹄 马尘不及 蛛丝马迹 龙马精神 老马识途 金马玉堂 汗马功劳 猴年马月 悬崖勒马【《说文解字》】

马字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

2、树shù

笔画数:共9笔 造字法:会义

字形演变

造字解说

“尌”是“樹”的本字。尌,甲骨文(木,小树)(豆,盛器)(又,抓),表示手持木苗栽种在盆子

加“木”,强调里。造字本义:盆栽木本或草本植物的小苗。金文

种植对象为木本植物。俗体楷书将甲骨文的“木”写成“屮”(草)。篆文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中笔画复杂的简化为“又”。在甲骨文字形中,“树”表示植树,动词;“木”则表示一棵树,名词。【《说文解字》】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樹,生植之緫名。从木,尌聲。,籀文樹字。

3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树,播种、培育、种植等农事的总称。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尌”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樹”字。 ,

引申线索

分类词汇

①本义,动词:盆栽木本或草本植物的小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②动词:竖立,建立。树 树碑 立传 树雄心,立壮志 建树 独树一帜 四面树敌

③名词:木本植物。树丛 树苗 树荫 树墩 树干 树身 树心 树桩 树冠 树梢 树皮 树叶 树枝 树胶 树脂 树木 树篱 树林 树龄 树蛙 树种 大树 小树 古树 枯树 砍树 种树 柳树 杉树 松树 参天大树

树字成语

树大根深、火树银花、铁树开花、独树一帜、玉树临风、绿树成荫、芝兰玉树、百年树人、 树大招风、树上开花、别树一帜、玉树银花、树碑立传、玉树琼枝、琼林玉树、枯树逢春 树字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咏柳》)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小池》)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4

3、山shān

笔顺:1竖、2竖折 、3竖 笔画数:共3笔 造字法:象形

字形演变

造字解说

山,甲骨文像遥望中起伏连绵的群峰的线描,有三(众多)座峰头。金文写成剪影。有的金文将三个峰头写成三个短竖,淡化峰尖形象。篆文保留中间一座峰岭的象形特征。造字本义:起伏叠嶂的峰岭。隶书完全失去峰岭形象。两峰相连、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叫

。 “丘”,众峰(三峰)相连、形成一定走向的群峰叫“山”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山,宣也。宣气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从山。 5

从《说文解字》金部字看古代的金属文化
《说文解字》 第五篇

从《说文解字》金部字看古代的金属文化 摘要:我国在商周时期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器物也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普及。东汉经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记录了商周至两汉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与金属有关的大部分文字,通过对这些文字的详细解说可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金属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

关键词:说文解字;金属文化;金属名称;金属冶炼;金属器物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演进、积淀,因而具有了蕴藏很深的人文内涵。同时《说文解字》也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汉字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系统的文字书,它对汉字音、形、义的分析为我们探讨中国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大量的研究途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人,书中所收的文字又全部出自于五经,所以《说文解字》中反映的文化应当是以商、周时代为主,兼及史前及两汉的古代文化。夏、商、周时期,我国在物质文化方面的一个突出的进步,就是开始使用两种金属器具——青铜器和铁器。“青铜器的发展促使‘百工’的出现并带动各个行业一起兴盛起来,使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比新石器时代有了明显的改进,奴隶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备”。铁器的使用要比青铜器的使用略晚一些,我国的先民在商代开始认识铁,到春秋时期才开始掌握冶铁的技术。铁制品的成本比铜金属要低廉得多,生铁冶铸技术的产生和铁器的普遍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大变革。

《说文解字》中金部字有197个,可谓涉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些出自五经的文字,充分为我们展示了商周至两汉时期的金属文化。

一、从《说文解》金部字看金属名称

《说文解字》云:“金,五色金也”黄金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之形。今声。”在古人的观念中,金属就是来源于土,所以金从土。依照许慎的说法,金是以黄金为代表的金属的总名。“五色金”的说法来源于五行说,五金分别指金银铜铁铅。《说文解字》中说“银,白金也”,“铅,青金也”,“铜,赤金也”,“铁,黑金也。”正因为金是金属的总称,所以许多由其它金属制成的器物名称也是从“金”的但是金在指金属总称的同时又专指黄金。所以在文献中单独称金,究竟是指黄金还是其它金属这是需要分辨的。比如《吕氏春秋·别类》篇中便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播则为淖”的句子,在这句话中,“金”指的就是铜。“考‘金’字不见于甲骨文,周代早期金文中始有‘金’字,其后从‘金’受义的字大批出现”,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产生于青铜技术相当发达的周代早期的“金”字的初始意义指的“应该是对当时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青铜”。“金”应该是青铜文化的产物。直到后来黄金进人了货币流通领域,地位得到了提高后,“金”才变为了黄金的专名。

《说文解字》云:“铜,赤金也”。纯度高的铜的颜色才为红色,《说文解字》对铜的注释说明古人早已掌握了冶炼高纯度铜的技术,同时也说明东汉人对“铜”的理解已经与现代人的认识没有什么本质

上的不同了。我们常常说的青铜器实际是铜与锡的合金,春秋时期,人们便已经总结了青铜冶铸时铜与锡配合的“六齐”规律。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世界冶金史上最早的合金配比工艺:“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这里的所谓“金”就是指铜,铜锡的合金便是青铜。所谓“金之六齐”就是区分青铜品种的六种配方的分量,以制造各种用器。比如“钟鼎之齐”的铜锡比例为六比一,即铜占85.71%,锡占14.29%。青铜中锡的成分占17%到20%时最为坚韧,《考工记》中说“斧斤之齐”锡占16.7%,“戈戟之齐”锡占20%,是因为斧、斤、戈、戟都需要坚韧。青铜中锡的成分占30%到40%,硬度最高。《考工记》中规定“大刃之齐”锡占25%,“削杀矢之齐。锡占28.75%,是因为这类武器所需硬度高。青铜中锡占的分量增多,光泽就会从青铜色转为赤黄色、橙黄色、淡黄色。锡占到30%到40%,青铜就会变为灰白色。《考工记》规定“钟鼎之齐”锡占14.29%,为了使它呈现橙黄色比较美观,同时也为了敲出美妙的声音。《考工记》规定“鉴缝之齐”锡占14.29%是因为铜镜需要白色光泽。杨宽先升任为:对于《考工记》中所规定的“各类青铜器的铜锡合金的比例是很合乎合金的原理的。”

《说文解字》云:“铁,黑金也”。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地球上很难找到纯自然铁。我国有丰富的铁矿,但对铁矿的认识却比较晚,

其原因在于铁矿中杂质太多,只有当青铜冶铸技术高度发达后,才能够认识它,利用它。铁字原写为“娥”与“麟”为同源字,都有黑的意义”《诗经·秦风·驯骇》中有“驯麟孔阜”的诗句,这里的“戮”便指铁色之马,也就是黑马。用铁的颜色来形容别的东西说明铁已经成为常见的东西。而根据颜色将铁与其它的金属区分开来的做法一直被沿用到今天,我们现在也将钢铁称为黑色金属,称金、铜、银等为有色金属。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在春秋中、后期即公元7至6世纪己经出现和使用了铁。《国语·齐语》中载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以甲兵赎罪的建议时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粗、夷、斤、厮,试诸壤土。”郭沫若认为:“美金是指青铜,恶金是指铁,也是毫无疑问的。铁在未能成钢之前,品质赶不上青铜,故有美恶之分。”这说明,齐桓公时期,“美金”——青铜用于铸造剑、戟等兵器;“恶金”——铁则用于铸造生产工具。《管子》一书中提到农民需要铁制农具,还提到齐国设有“铁官”。这些记载都说明,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比较盛行铁器了。

二、从《说文解字》金部字看金属的冶炼

金属器具的盛行与商周至两汉时期先进的冶金铸造业是分不开 的。《说文解字》中也记载了许多与冶金铸造工业有关的字。这里只分析“错”、“攘”两字。

《说文解字》云:“错,金涂也”。段玉裁注:“涂,俗作堡,又或作搽,谓以金措其上也。”吴善如《说文解字校订》说:“古所谓错,

即今所谓镶也。”由此可见,错是金属器物表面的加饰技术。这种技术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战国,而且一直影响到后代,由此形成了一种刻意雕琢的富贵绮丽的文化风格。“错”以金为意符,专指将金银制的丝或片,镶入金属铸件原先留好的凹槽中,用工具挤实嵌牢,再用错石把表面磨光打平,从而使色彩、线条对比鲜明,艺术形象更为生动。最初错的对象是青铜器,春秋以前礼器多表现为端庄肃穆的风格,春秋以后礼器的地位不再那么显赫,人们多注重它的装饰性。除礼器外,许多生活用品也错人了金银线,有的铜器上的铭文也会错以金线。

三、从《说文解字》金部字看金属器物

青铜器与铁器的普遍推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管子·海王》中记载管仲的话说:“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碱、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来、一耙、一姚,若其事立。行服连招荤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不难看出金属器物也逐渐遍及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以“镰”、“械”、“镜”等字为例分析说明: 镰

《说文解字》云:“镰,锲也”。又云:“锲,镰也”。这就是说“镰”和“锲”其实指的是同一种工具。《方言》中说:“刘钩,自关西谓之驹,或谓之镰,或谓之锲”。也就是说“镰”与“锲”都只是方言词”“从字型看,“镰”以“金”为偏旁,可以推知“镰”这个字产生于春秋战国铁器大发展,铁镰取代了石镰的时代。”“镰”作为工具名由方言词渐渐变成了通用语,专指收割庄稼的工具。在春秋战国

2016公开课家长邀请函
《说文解字》 第六篇

公开课家长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时光荏苒,转眼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因有您对我园工作的支持、理解和信任,我园的各项工作已全面走向正轨。为此幼儿园的全体师生向您和您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我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园定于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早上9:00 召开全园开放日及早期教育家庭知识讲座活动。届时我园特别邀请到"十二五"规划中国父母教育观念改变工程项目课题组专家来我园做家庭教育讲座,协助您解决孩子各方面的问题,希望家长朋友们准时到园参加!

温馨提示:亲爱的家长:

1、考虑到隔代教育的差异性,请尽量不要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替父母参加。

2、如果您认为工作太忙,我们想告诉您: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早期教育更重要,如果您有理由推迟或缺席,您的孩子会不会在学习和生活上也这样呢? 3、带上纸和笔,提前15分钟到场,活动当天需替孩子穿园服回园。 4、为确保讲座顺利进行,请家长不要携带孩子进入会场。

5、为了让家长走进课堂,届时会有亲子游戏环节;故请家长抽出宝贵的时间陪伴小孩度过这美好的一课,(别让孩子们失望哦!)。

6、请家长到园后,不要打扰幼儿的集体常规,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活动结束后,下午正常上课)

┅┅┅┅┅┅┅┅┅┅回┅┅┅┅┅┅┅┅┅┅┅┅┅┅┅执┅┅┅┅

班 小朋友家长收到 2016年 10 月 28 日 早上9:00在我园

举行的家长活动的邀请函,请填写好于 2016 年 10 月 26日 下午18:00 前交回班主任老师收,谢谢!

参加家长签名:

好世界幼儿园

公开课家长邀请函 [篇2]

尊敬的同仁:

您好!多闻讲堂定于6月22日(周六)15:00——17:00由行之老师主讲“说文解字”第四讲——“汉字的文化信息(饮食篇)”。

6月23日(周日)9:00——12:00进行亲教志业第六讲“不教而杀谓之虐”的学习和行之老师主讲《细讲<</span>弟-子规>》第二十四讲读书会——“持身恭谨,仁以为己任”。

恭请有意者回复短信报名留座并携带《中庸》(如有)参加。

多闻学堂全体教师敬呈!更多动态请关注多闻讲堂qq群:227120606

地址:民-主路8号聚宝苑龙聚阁一楼多闻学堂

电话:18934712035(尺素)

多闻学堂

2016年6月21日

《说文解字》——“汉字的构型”

“从自然型父母到智慧型家长”

公开课家长邀请函 [篇3]

亲爱的_________家长,

· 您想了解您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吗?

· 您想深入的了解ef的教学方法吗?

您更想看到孩子的哪方面表现

1.语音 2. 词汇 3. 句子 4. 课堂活跃程度 5. 与老师的配合 6. 其他__________

我是您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________,您孩子本学期第___次公开课即将开始,我特此邀请您来参加本次公开课去寻找以上的答案。 公开课时间:________

公开课地点:________

---------------------------------------------------------------------------------------------------------------------------------------------------------------------------------------------- 若您无法出席本次的公开课,我们的老师也很欢迎您和他/她另外预约时间做沟通。我们也非常希望了解您未能出席的原因以便我今

后能更好的沟通。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_

班主任签名:___________

公开课家长邀请函 [篇4]

尊敬的家长:

您好!教育好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孩子的成长更需要我们共同倾注心血。连续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均位于大庆市同类校之首。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为了让您能亲身体会我校课堂教育教学氛围,共同探讨更有利于孩子求学成才的教育教学方法,我校兹于下周二 (5月8日),上午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诚邀您参加。我们希望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邀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活动,建言献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进步。感谢您将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学校的教育。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以家长为中心围绕四个主题展开:1、优秀教师为家长展示公开课,家长与孩子共同上好一节课;2、家长观摩我校大课间的“大庆第一操”跑操活动;3、参观廊道文化,与老师沟通交流;4、填写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调查表。

具体安排为:

时间:2016年5月8日(周二) 上午8:00—11:25

内容:听课 交流

地点:高中部高一年级教室

2016税务局爱岗敬业演讲比赛稿两篇
《说文解字》 第七篇

税务局爱岗敬业演讲比赛稿两篇

第1篇:税道苍黄风雨同舟

“面之所向,行之所达”,这是东汉许慎曾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道”的阐述。意思就是说面向哪里,道在哪里;走到哪里,道就在哪里。

芸芸众生,追求的“道”千差万别。对于老实人张思德来说,“办事不吭声”,安塞县窑洞里的煤就是他的道;对于好干部焦裕禄来说,“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兰考的泡桐是他的道;对于草鞋书记”杨善洲来说,“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万亩荒山变林场是他的道。

我曾经叩问过自己,什么是我自己的道?是财富吗?还是地位?

还记得2016年7月末,盛夏,炎热。衢江,沈家。初出校园青涩的我站在衢江国税局那一片小小的门面前,小小的,甚至不及隔壁“胜利螺丝”的门面大。当时,在离家两千里的夜里,望明月,黯然神伤。

但第一天报到,领导和管理员们亲切的问候,局里年轻同事热情的笑脸,似春风,拂面而过,留温暖,抚慰人心,顿时排解了我在他乡的孤独。望着他们,我不禁问,他们的“道”又是什么?

记得上个月,大雨倾盆,一位女纳税人来大厅办业务,一到大厅她就冲前台嚷嚷:“交材料交材料!大下雨天的,办个税向国家交钱,还要交什么材料!”面对怒气冲冲的纳税人,初出茅庐的我不知道怎样接手。手忙脚乱之际,张勇敏科长和孙婷姐姐赶紧出来,看到湿漉漉的纳税人,张科连忙请她走进里面办公室,孙婷姐姐则拿来了一块干毛巾。在他们的仔细询问下才知道,由于下雨天路滑,纳税人不小心跌了一跤,湿漉漉得来办税,心情不好才冲前台的我们发火。在耐心的解释与贴心的服务下,纳税人最终满意地办完业务,临走时她还特意请张科转告我们说一声,谢谢,还有,对不起。

有时候我也在想,古时候有“七品芝麻官”,“七品”也是“品”啊。那么,“税官”到底是几品?坚持内心的道,做好了就是极品。

这种道,是郑小青科长在纳税评估工作中,拒绝某加工企业会计送卡时所说的:“感谢不用金钱来表达,况且我也是按照制度办事,如果真把我郑某当朋友看,卡拿走,情义我收下。”

这种道,是面对作为后辈的我们时,局里大哥大姐们熨贴人心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就像大厅里梅岚师傅手把手地教会了我陌生的ctais操作,就像翁建清局长一个字一个字地改我颇显幼稚的论文初稿。

就像——

就像我曾经听大哥大姐们说过的当年——,

当年乡下税务所里的姑娘,没有时髦的衣裳,朴素的税服穿在身上,却有着少女特有的阳光;

当年下乡收税的小伙儿,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在三月的田间地头如风般飞驰而过,“吱嘎—吱嘎—”声中有种无与伦比的英俊潇洒。

人生啊不过几个秋,遥远的“当年”还仿佛在昨日,往昔却已渐行渐远;年轻姑娘的孩子已咿呀学语承欢膝下,帅气小伙儿的鬓角也微微泛白长出丝丝华发。

我曾经很不解,那物质匮乏的青春年华,为什么黄雪玉姐姐谈论时神采飞扬?那在国税基层单调工作的日日夜夜,为什么宋海红姐姐回忆时却说美好且弥足珍贵?

现在我明白了,他们在坚守着自己的“道”,虽然物质贫乏,但却精神丰盈;虽然工作单调,但却与我们祖国最广大的人民在一起。

税道苍黄,大哥大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什么叫做“道”。这种“道”不与地位和财富有关,却与心灵和行动息息相关。

风雨同舟,大哥大姐们教会我们这群小年轻在时代的大风大浪中砥砺品质、搏击中流。他们是我们衢州国税的底气,是兜住了人心的底。

这种“道”,必然使我和他们在一起,暗夜横渡,义无反顾。

第2篇:青春如火,点亮税收梦想

“青春应当如何度过?”这个问题常常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曾经,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梦,也曾豪情万丈,想去攀登白雪皑皑的高峰,想去追逐草原上的太阳,想去荡舟湖海看山色苍茫。但当时光的河潺潺地流过,我们在现实中渐渐沉淀下来,蓦然间发觉,自己的人生是如此平凡而简单,每天面对的是纳税人、发票、文件,每天思索的是开票、催报、查账。每当看到两鬓染霜的老同事们,我都会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是不是就在这一天天的平凡和简单中,悄悄的攀上你的发梢,任白雪覆盖了你的青春容颜。

那么我们呢?当我们走出象牙塔,选择了衢州国税,也被衢州国税接纳的那一刻开始,我就选择了与你们同样的事业,选择了与你们一样,把青春和汗水撒播在税收的土地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国税青年人,要有创造历史的自觉和行动,担负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林肯曾说过: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更是我们国税青年的灵魂之核,“为民清廉务实”,正是当前的主旋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箴言,是我们用以指导行动的方向和旗帜。

在这里,我想用三个标点符号来阐述。第一个是“?”问一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之一,也是党员和干部的法定义务,只有和群众建立起鱼水深情、血肉联系,甘当人民的勤务员,群众才能信任我们、支持我们。我们国税部门的宗旨是“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无论在何时何地,在哪一个岗位上,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宗旨。要始终用“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的“蜜蜂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精神为民服务,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厚望。

第二个是“。”人们都喜欢美丽的事物,这无可厚非。但华而不实、摆花架子,就是肤浅的美,经不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开头总是要让人新鲜喜欢,但是只有通读全文,看到结尾的那个句号,才能最终衡量它的价值。务实就是去掉花架子,下苦功夫,做实效事。哪怕开头艰难,不那么花团锦簇,不那么充满赞美和掌声,但是坚持做下去,就是一种成功。“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求真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就是要做到“三个实在”,就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忠实履行职责,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有始有终。

第三个是“!”,就是要时常告诫自己,坚守清廉的本色。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把拥有财富作为个人奋斗的目标,一生只是为追求财富、权力而活着,那么人生之路必将越走越窄,甚至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容斋随笔》中有首《油污诗》写道:“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饶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我们的形象、人格就像一件白袍,如果染上墨点,一生也洗不干净。我们青年人的人生道路刚刚启程,更要把握好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未来的道路才能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只有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才能对得起头上的税徽、肩上的税章。

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理想,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我们的青春,就要像燃烧的烈火,勇敢前进,全力拼搏,给寒冷的冬天带去温暖的力量,给漆黑的暗夜送去希望的光芒。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为民务实清廉”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将我们的青春和汗水撒播在今天,鲜花和掌声就留给华发染霜的你们,留给二三十年后和你们一样的,我们自己!(编辑:圆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七篇】
  • 党支部组织生活班子整改方案(通用7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两会期间维稳应急预案【12篇】
  •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9篇)
  •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范文(...
  •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