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随笔写作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7    阅读:

随笔写作
随笔写作 第一篇

龙源期刊网 .cn

随笔写作

作者:谢小青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5期

阅读学生的考场作文时,仿佛要被铺天盖地的语言枯燥乏味、事例相似的学生习作淹没。遇到一篇出彩的文章,真有点久旱逢甘露、沙漠遇绿洲的感觉。由此推想,大部分学生在考场上写作文时也是一种煎熬。带着铁镣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范围内跳舞,可想一定是肢体僵硬、表情痛苦。

可随笔写作不一样。它没有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作文架势,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随意而发。题材可大可小,篇幅可长可短,完全发乎自然。无论是学生写还是老师评阅,都感觉是一种享受。

随笔,顾名思义,随手写作,随意随心写作,意思是可以随便写。可仍有许多学生心思情感很粗糙,每周一次的随笔写作也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清新的随笔来呢?

首先,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题材

随笔看似随意,实则费心,它可以随意、自由、小巧,但要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每天的生活似乎总是三点一线,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似乎是一成不变,因此,许多学生感慨生活的贫乏,无事可记。其实,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罗丹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例如,有学生把父母每天辛苦的接送看作寻常:

闹钟响起,已经五点半了。挣扎着起来,一切老样子。当我走出洗手间时,桌上已经多出几样热腾腾的饭菜。“快吃吧,我在下面等你。”说完她便匆匆下楼。我迅速解决一切冲下楼。她开着车送我去学校,路上无语。到了学校她说:“上课认真点,知道吗?”我一边答应着一走进校门。

有学生感激父母对自己学习的陪伴:

夜自习回到家,妈妈总是处处为我学习着想,怕我饿着,就在书房的篮子里放些饼干。特别是将近考试,我作业很多,心里很烦躁,每天晚上要开夜车。她一直默默地陪伴。熬夜太晚,在我做不出题目时,她也总是能端上杯温牛奶,让我静下心来。

这些学生在随笔中虽然关注到了父母的辛苦、对自己的关爱,但相似的情节发生在每一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文字中忽略了细节,也就缺乏“这一个”的独特性,情感的寄托也就少了打动读者的力量。而有的学生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论随笔写作
随笔写作 第二篇

论随笔写作

随笔,是一种散文文体,顾名思义,即是随时随性记录品评生活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它不拘一格,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它形式上也比较随意,篇幅一般短小。“随笔采用记实叙事的方式,一般没有确定的文学主题,就是作者对自己身边的人物和事物的真实记录,具有信手拈来的特点。”①【随笔写作】

随笔写作,必须突出一个“随”字,即随时随地随性。比起记叙文,它可以不讲究事件的起因、发展及结果,它可以随性或详或略地叙述;比起议论文,它注重的是个人的“感想”,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而非讲究严密的论证的逻辑或者考证确凿的论据;比起说明文,它并非刻板地去介绍一种物品,而是带着审美情趣的眼光去鉴赏一样东西。这样的特点决定随笔写作充满着自由的格调。“随笔是一种最自由、最轻松活泼、最不讲矫饰的文体,因此读起来倍感亲切。”②

随笔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或记录生活小事,或讲述文化知识,或评析世事人情。平平淡淡、琐琐碎碎、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常态,用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一切并将之转化为文字,就是一部随笔集。随笔是日本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形式,早在一千年以前的日本平安时代就诞生了日本第一部随笔集《枕草子》,而这部作品出自于一位女作家清少纳言之手。清少纳言出身于平安朝中等贵族书香门第,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汉学教育,对于汉学诗文具有很深的造诣。清少纳言曾在宫中任皇后身边的女官,《枕

随笔化写作三境界
随笔写作 第三篇

随笔化写作三境界

随笔化写作对被应试教育逼入死胡同的作文教学可谓一剂良方。它如一粒石子投入学生心湖,荡起学生生命觉醒的涟漪,一扫应试作文的虚假教条和僵化八股的僵化文风,代之以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的生命觉醒的清新文风。这一变化实在可喜可贺!

笔者亲历随笔化写作的实践与探索,感到随笔化写作的效果虽令人称奇叫好,但要想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艰难跋涉三重境界。

一、 吹皱一池春水

随笔化写作的基础课型“情境随笔课”在随笔化写作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情境随笔课”通过创设情境,对学生产生一种冲击力、震撼力,这种外力对学生平静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让学生平静的心湖激起波澜,激活学生生命状态,激活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思维,进而引发思考,引发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然后,及时捕捉瞬间的感受认识,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流泻心灵之音,进而下笔表达,将一曲曲心灵之歌定格在柔柔的稿纸上,将生命的溪流肆意流淌。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灌注于释放因情境激荡起的情感的波涛,生命与情感合一,表达与倾泻同在,生命的真率与情感的闸门一经打开,便汇成汪洋恣肆的江河。这样,“情境随笔课”就实现了“唤醒学生沉睡的言语生命,激活学生僵化的思维”的目标,解决了虚假作文和僵化作文的问题,让学生言语归真,实现言语人格的重塑,也解决了学生情感态度冷漠问题,使学生亲近母语,喜欢作文。

历此,便走过了“随笔化写作”的第一境界

二、笔底波澜万斛泉

随笔化写作的实践证明,虽然“情动”可以“辞发”,但是,“辞发”而写不下去“无米下锅”的尴尬情况也是屡屡出现。这样,我们就需要从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上下足功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成浩先生随笔化写作建设语文生态园,开展“绿色阅读”即为此意。成浩先生认为,“语文教育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语文生态园的本质,是建设言语生命动力场”,“绿色阅读让浸泡——习得成为现实”。这方面,天津双港中学为我们开了个好头。双港中学开展绿色阅读,设立班级“图书馆”,并且班级年级之间资源共享,拓宽了学生们的读书量和读书视野。学校还装备了三个学生阅览室,给学生提供精美的阅读书籍,使其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享用人间精美的精神食粮。读名家名著,读精美诗文,读精品报刊,读社会前沿信息。全校所有班级,间周开辟一节90分钟大阅读课,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开展绿色阅读。

笔者认为,除了开展“绿色阅读”,还需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屈原不经历楚国的政治不被放逐,就不会有《离骚》问世,司马迁不游历大江南北不身遭宫刑,就没有《史记》一书,杜甫不亲历“安史之乱”,就写不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白居易不经历被贬,也写不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受。可见,好多传世佳作佳句都是作者在对人生社会深入骨髓的体验后创作出来的。

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开展“绿色阅读”与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并重,让学生的阅读积累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合,为随笔写作作好丰厚的积淀与准备。笔底要想卷起万顷波澜,必须有万斛清泉注入胸中。

此为随笔化写作的第二境界。这一境界的跋涉,将最为解难,最为辛苦。不历此境,就无法进入下一境界。

三、笔落惊风雨

此一境界为随笔化写作至臻之境。随笔化写作的“随笔读评课”和“随笔修改课”即着力于作文语言的锤炼和品位的提升。

随笔化写作要想使学生作品提升品位,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鉴赏同学和自己的作品。“随笔读评课”以展评促进学生鉴赏评价同学和自己作品的能力,通过对比阅读,学会借鉴,悟得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还需要学会修改他人和自己的作品。“随笔修改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优秀作文比较,在读中评、读中悟,找到自己作文在表达方面的差距。教师以下水文章引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名篇引路,让学生拓展修改思路,在范例的指引下,通过朗读、感悟,达到借鉴提高的目的。

在读评和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作品的角度和立意。这关乎作品的主旨,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其次,要注意作品的结构思路,谋篇布局,不管是哪类文体,这都是文章的框架。第三,要注意作品的语言艺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神”,是杜甫对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极高的赞美。“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一篇好文章必须要有文采和艺术魅力。

当然,要让学生随笔作品达到较高水平,或许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也许在相当长时间还是一个理想境界。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完全应该引领学生攀登这一佳境,“语不惊人死不休”将永远是我们师生在随笔化写作道路上的共同追求。

随笔化写作经验(强烈推荐)
随笔写作 第四篇

从“情境随笔”到“三位一体”语文新课堂建设

——平原二中语文生态园建设工作总结

山东省平原县第二中学 李志清

(此文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8月,入选山东省教育资源库)

2008年以来,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如一束灿烂阳光,洒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菁菁校园中,每一朵鲜花都绽开了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着勃勃生机。

语文老师曾经的尴尬和辛苦

学生有句常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几年前,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和很多语文老师一样,面临着学生写作没兴趣、难下笔的问题。为此,我们曾经煞费苦心地研究写作指导。从题目到题记,从结构到语言,从内容到手法,想了很多办法,编辑了很多学习指导材料,甚至,怎样评改文章,也编写了很完备的细则。甚至要求学生把写作“备忘录”贴在桌盖的内侧。有效果吗?有。需要吗?需要。但是,不够。看似学生能写经典的题记了,能拟像模像样的小标题了,会用一些有章有法的开头结尾了。但是这样塑造出的文章,怎样看,怎么是范例的影子,越看越缺一种东西。缺什么?缺鲜活的生命气息。

我们老师如此费尽心机,学生爱上写作了吗?没有。我一直记得,那时候,我要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写作文,马上会听到他们“唉”声一片。后来,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最有效的是:我教给学生们,听见“唉”声就齐喊:“惰性!惰性!”还真扭转了舆论氛围,每次大家都齐喊“惰性!”。但到后来我发现:竟然就是这些学生,喊完了“唉”,然后一齐高喊“惰性!”——他们的正义不是发自内心的。

这是我作为语文老师曾经的辛苦和尴尬。

随笔化写作——校园里的一束阳光

2008 年10月,山东省平原县教育局邀请语文教育专家、随笔化写作创始人成浩先生来平原作学术报告。“随笔化写作”教学理念激起我强烈的共鸣。我首先考虑了两个问题。

1.随笔化写作符合课标要求吗?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是相符的。

2.随笔化写作与传统作文有什么区别?

我发现,随笔化写作的特点:首先,评改周期缩短,反馈及时高效;其次,重视动机激励,

淡化技巧指导;另外,先写后导为主,先导后写为辅。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随笔化写作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架起写作和生活的桥梁,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实现生存写作和生命写作的双赢。

我一直想用这个比喻:随笔化写作像一束阳光,照亮了我们语文老师的心房。其实,何止是语文老师,还有我们的学生,我们久违生机的课堂。接下来,参观考察、专家指导、名师示范、问题诊断,于是平原二中的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正式启动了。

情境随笔——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的起点

我校的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是从随笔化写作的基础课型——情境随笔课开始起步的。这种课型基本流程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体验——在写作中一吐心声——在展示中体味收获。简单说就是玩得高兴,写得畅快,展得得意。这种课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写作无趣、无米下锅。仅仅上过一两次这样的课,学生对写作课的态度就改变了——热情顿现。

情境随笔课上玩什么?那时候,游戏,往往是老师们的第一选择。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游戏。“人物猜猜看”、“逗笑木头人”、“放飞纸飞机”、“ 找朋友”„„„这都是我领孩子玩过的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情境,或看或想,或笑或闹,或喜或悲,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他们很容易地进入了 “情动”后的畅快“辞发”。这种畅快源于深刻的情境体验,也源于课堂上的写,几乎是零干扰的写。随笔化写作一般强调师生同写,既然老师也在忙着写,就没法干扰学生。事实证明:师生同写,是极受学生欢迎的做法。毕竟,每个人写作都不希望受到太多干预,还有,学生对师长的作品极感兴趣,他们极想知道老师写的什么?里面有没有 “我”?所以我们老师一般就在文章里写到他,写到师生共同经历的真实生活。而且,我们可以借学生对老师文章的浓厚兴趣,把我们想告诉他的东西告诉他。借师长作品来实现榜样示范和写作引导作用,就会不落痕迹,自然功成了。

学生完成了作品,最需要的是读者。这个读者,可能首先是自己,其次是别人。自己读自己的作品,是一种回味和梳理,而让同桌、小组同学、全班同学来听听自己的作品,会满足一个人倾诉的需要,或者说满足一个人自我表现的需要。特别是,当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作者会享受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在展示环节,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或大或小的舞台。这无疑满足了孩子们“发表”和被认可的欲望,孩子们对作文的兴趣,想写好作文的热情,想再写作文的激情,就在这展示交流过程中得到了激发。

情境随笔首先告诉学生的是:写作其实是有趣的,它不是痛苦无奈的事;其次,它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很多东西写出来就是生动活泼的文章;它还告诉学生,今天我在课堂上给你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等你自己养成了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写一写的习惯后,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你写作的大情境,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做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还有什么可愁的,可怕的。

从体验到写作到展示,这是情境随笔课的基本环节。当然,我们马上会想到,写是写出来了,

不好,咋办?怎样提升写作水平?上过三四次情境随笔课,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我们开始尝试其它几种课型。随笔化写作教学体系里有六种基本课型:1.重在活动体验的情境随笔课。课堂结构为:学生参与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随即动手下笔。2.重在读书积累和感悟的读书随笔课。常用课堂形式是读读记记,读读议议。可以适时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来促进读写落实,增强读悟效果。3.重在展示激励的随笔展示课。分小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两个层面。4.重在读中自悟的随笔读悟课。这种课是以写带读,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读”:学生完成随笔后,读一读同伴的随笔,再读师长的作品,再读经典文章,形成有梯度的比较阅读。

5.重在读评交流的随笔评议课。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评”: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内师生共评。6.随笔成文课,重在修改加工。在前面几种课型基础上动笔修改,把随笔修改为较成熟的文章,这也正是随笔"化"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好后的文章到哪里去呢?写入个人精品集,或进行再展示。这里说的展示不拘泥于同伴之中,也不局限在课堂上。个人精品集、班级精品集、学校精品集、学校网站、校园长廊、报刊杂志等都可以做为展示学生写作成果的场地。

从情境随笔课到情境写作综合课

在尝试了随笔写作课的基本课型后,我们开始考虑如何推进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以下是几年来我校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的新进展。

大家会发现:在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六种基本课型中,情境随笔课是一种提供写作前提的基础课,是为激活学生思维、解决无啥可写做准备的。其后的几种课型则是它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的写作动机得以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使写作评改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开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处理几种课型的关系。有时进行两种或多种课型的重组。最常见的,在情境随笔课基础上,上“情境写作综合课”。

从情境活动,到畅所欲言,到尽情书写,到得意展示,到一写三读,到一写三评,到修改完

善,随笔成文。如果再接下去,就是精品入集结册或展示发表了,这是情境写作综合课的大致环节。或者简单地说:先体验、再写作、再展示、再读悟、再评改。在这个过程中,理想的课堂状态是体验深刻、写作畅快、展示满意、读中有悟、评改有效。

也许语文老师会问:怎么听起来,作文课变得很麻烦似的?到底我们语文老师的劳动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以上这些环节,当然不包括结集发表,我们以前做起来,一般两周一个周期。我们需要两周批完这些作文,加上讲评,一般占3个课时。现在整个过程也是占2到3个课时,但是周期明显缩短,反馈及时高效。后期结集、评选、发表的过程,依然是学生评议、修改、提升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周期并没有缩短。

老师的批阅任务减轻了吗?我认为有效地三读三评后,老师可以不细批了。如果老师实在不放心,可以浏览学生随笔本上的修改痕迹,看学生的修改是不是提升了文章的质量,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点评。老师还可以做作品的评选把关工作。如果全班作品都很优秀,老师可以顺势把成果放大,做一节随笔展示课,推选优秀作品入集结册。如果多数不过关,就放大读悟、评议、修改环节,争取大面积达标。【随笔写作】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设计怎样的情境,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游戏,这个情境是和写作教学的目标相契合的,情境活动是触发写作热情的手段,是链接生活的途径,也是渗透写作指导的一种载体,它不是目的,更不允许出现对课堂无益的纯粹的玩。比如我上过一节《朋友啊,朋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抓住特征写人物。课之初有一个“猜猜这是谁”的游戏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描绘或表演现实生活中、文学作品中经典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让其他同学猜猜这是谁,比比谁猜得多。其实整个过程渗透的还是观察或介绍人物要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这一写作常识。

当然,我们认识到:情境写作课的所谓情境,远远不只是游戏。这种情境,除了生动活泼的游戏,可以是真实的生活,还可以是想象夸张的虚拟空间,还可以是来自影视、书籍的媒体材料,还可以与语文课本上的综和性学习活动接轨„„不只是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凡是学生被唤醒的曾经感受过、经历过、了解过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情境。情境只是一个桥梁,它连接的是课堂和生活,生活和文章。

关于情境创设再举个例子: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在执教时,首要环节是:情境体验。这是写作的触发点。我从生活中选材,结合母亲节,让学生谈子女对母亲了解多少?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又有多少?在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敞开心扉说一说,再静静地听听歌曲《母亲》,动情地读读诗歌《纸船》,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了,然后再写作。这种情境创设有别于以往常见的游戏情境。也就是说情境创设的范围很广,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阅读情境等,只要有利于触发学生体验,让学生产生表达欲望,都可以拿来做写作情境。

从随笔写作课,到语文大综合课

我曾经这样概括:平原二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从“三线并行”到“三位一体”。

三线并行,即把语文课堂教学分为“随笔写作、常规阅读、自主阅读”三大部分的改革。因为学校场地限制,我们的做法是隔周两节自主阅读课,两节随笔写作课,一改常规阅读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显然保证了写作和自主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如何找准三者的结合点,使三大支撑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多年的实践和专家的指导,让我们发现“随笔写作、常规阅读、自主阅读”三者内在的联系就是“读”和 “写”。换句话说:随笔写作从写到读,阅读教学从读到写,而自主阅读则是从读到读,从写到写。于是,我们终于理清了以写作教学为突破口,以读写为内在联系“随笔写作、常规阅读、自主阅读”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新思路。

【随笔写作】

如何实现写作教学、常规阅读、自主阅读三方面读写为内在联系的结合?

以情境写作综合课为例:情境活动——师生同写——展示交流——随读随悟——评改完善——入集结册。在读悟、评改环节,所选的经典作品往往出自常规阅读教材,教师的相机引导点评,往往发挥常规阅读教学的效用。

以常规阅读教学为例:对于常规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课文,我们一般上典例拓展课。典例拓展课的基本流程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预习,整体感知——展示交流,多边互动——拓展阅读,创作提升,——检测反馈,总结收获。在拓展阅读,创作提升环节,可以实现常规阅读向写作和自主阅读的延伸。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模式,借学案施行阅读和写作链接,做起来是很方便的。【随笔写作】

拓展阅读一般有以下方式:

1.重点课文向自读课文延伸,侧重学习方法的实践。例如,运用《藤野先生》的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自学《我的母亲》。

2.重点课文向课外阅读延伸,侧重于比较赏析和阅读积累。如,学习了都德的《最后一课》,拓展阅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3.单元内同类文或知识点整合。如,以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课文为例,探讨如何写复杂的记叙文;

【随笔写作】

以上常规阅读教学的阅读拓展都是为了从读到读,以读促读。

创作提升是指,由阅读教学向写作延伸。从某个角度来看,是把教材文章做为写作情境的一种课。

在常规阅读教学中,进行创作提升常用的方式:

1.赏析文章精彩处——提炼写法——仿写实践。

2.结合内容,改变文体,进行改写。

生活随笔写作指导
随笔写作 第五篇

生活随笔写法指导

首先,写好随笔,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注重观察生活。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都可以是写作的范围。只要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话可说,就可以练练笔。例如:前不久,大晴天里突然下了一场暴雨,天空出现了神奇的太阳雨;还有那硝烟四起的利比亚;刚刚结束的暑假以及我们面对的初二新生活......这些都是习作的材料,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就会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其次,随笔是因生活中的某事、某物、某现象使自己产生了看法和想法才记载下来的,因此,要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观点。写生活随笔前要多思,想想自己能从哪一角度去谈感受或加以评论,最好体现个人的情感、态度,写出的随笔才有个性。如:看见太阳雨时,我们心中的惊喜;由于战争而带来的死亡与毁灭,我们为他们担心为自己庆幸;新的初二新的生活,我们充满期待。当你用心体验了,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都蕴涵着深意。

其三,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可以自由发挥。 写作要求

一是要率真,纯真。既然是随意而写,不要虚构,不要涂饰。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虽不一定完整深刻,却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 二是要引人向善。随笔要写得真实,但并不是什么都能写、什么都如实反映。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但是我们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就是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

三要给人以美。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写随笔,若是能从一般的人们不以为意的生活中发现、挖掘出令人愉悦的美感,并以优美的文笔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锻炼。例如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他写了居住多年的破旧老房子,但这里使他“感到一种幸福,单纯的幸福,无所奢求的幸福”。这是因为这里有着人间的真情挚爱。这要比那些随便发泄、无病呻吟的作品有价值。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努力练习、日积月累,终有一天能写出好的作品。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范文三篇
  •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三篇】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00字
  •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我为谁工作...
  • 轮椅上的霍金读书笔记
  •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 《谈美书简》优秀读书笔记范文
  • 读书笔记大全100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