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一篇好的随笔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03    阅读:

怎样写好随笔
一篇好的随笔 第一篇

随笔的写作

一、什么叫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形式。《新华字典》解释:"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叙事、抒情、议论"。随笔与同类的散文、小品文、杂文、杂感、杂谈、杂论、笔记等等,有什么区别呢?从形式、体裁来说,很难有区别,都属于散文,又都是短文,格式、章法自由。

最早见的随笔,是南宋洪迈写的《容斋随笔》。他在自序中说:"手目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后先,无多诠次,故自之曰随笔。"其实,洪迈并不懒,可谓博览群书。写作也勤奋,内容丰富。他撰写的一部《数坚忠》,就搜罗了大量的资料,反复阅读《太平广记》等书,写成了四百二十卷之多。这部《容斋随笔》是一部包罗经史百家、文学艺术、以及宋代掌故、人物评价等内容广泛、资料丰富的书。后人接下这个传统,写随笔体的散文很多,直接以《随笔》为书名的也不少。

随笔即随时写笔记之谓也。随笔无非是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论发而为文。"随"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任凭自己的意思来写。随笔之"随",从时间上可谓随时可写。不拘什么时候,不必如小说那样需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或如诗歌那样展开想象、抒发情感,要有创作上的思想准备。

随笔呢,看到、听到、感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就可以马上记录下来。随笔之"随",从空间上可谓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纵横十万里。不拘什么地方,都可以作为随笔的范围、地域,只要有感、有思就可发。随笔之"随",从题材来说,无论大事小事,或政治生活、或社会生活、或日常生活,都能作为随笔的内容。随笔之"随",从反映作者情感来说,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齐备,皆能入文;读者读后的感觉是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这七情五味,可能就是人间百态。

二、随笔的特点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随笔的篇幅必短,有一个字数不多的限度。小题故可小做,大题也不妨小做。只有这样,才能更引人入胜。比之长篇巨作的大快文章,一篇随笔,少则几百字,多则一、二千字,要求它描绘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或者塑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自然是办不到的。但正如古人所说:"尝一滴水,知大海之味;从一粒沙石看到大千世界"。随笔可以发挥这样的功能。

鲁迅的《风筝》、《一件小事》;盾的《白杨礼赞》;万宝的《搪瓷茶缸》以及《聂卫平也要注意深居》等等,篇幅短小,所写的又大都是凡人小事。正因为随笔的篇幅短小,字数不多,在这个限度内,大题也不妨小做。这个"小"的另一层意思,指其题材,大都是凡人小事。但能因小见大,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2、随意而谈,言之有物

随笔这种文体的特点之二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就行。李云野的《四季随笔》、巴金的《随想录》、秦牧的《艺海拾贝》等等,就是抓住了一件事情,一点意思,生发开去,如话家长,如聊闲天。当然,随意而谈,表面上看来,似乎章法自由,材料较"散",实际上都有明确的中心,随笔不"随"。随意而谈,的含义,也指随笔的题材可以说都是"信手拈来"。身旁周围,俯拾即是,喜笑怒骂,皆能成篇。要打消写随笔的"神秘感"。有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勤于思考,由感而发,因情而叙。

3、真情实感,发而为文

朱自清对散文的鉴赏作过绝妙的比喻:"乍一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浓的滋味从口角流出"。随笔要求将真事、实事、种种矛盾、种种纠葛,按它们的本来面

目,真实地袒露在人们面前。它以真情、至情引起人们的共鸣,读后让人感慨、悲愤、沉思、冥想、自省,因为它是直抒胸臆,慷慨陈辞的。文字上也就自然形成质朴、无华、深沉、自然的风格。

三、怎样写好随笔

随笔,是某个人自己的手笔;随笔的妙处并不在于题目,而在于个性的魅力。随笔自然要写出某种“有意思的”东西,某种可供人嗅察、听到、看见、感知、想象、思考的东西;但是最根本一点,作者必须有自己的看法,这看法又必须在他自己的心灵中自然形成,而随笔的魅力即依靠着酝酿和记录下这看法的心灵的魅力。由此可知:随笔不必有什么固定的内容,也不必有什么知识性的、哲学性的、宗教性的或什么滑稽性的目的——然而,对这种种题目也并不一概排除。唯一不可缺少的东西却是那内容或思想必须经过活泼泼的理解,受到作者喜爱,对其妙味有所会心,并把它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来,这也不必遵循什么特定的规则。文学本来不外是生活中某种事物的反响,人类某种表达习惯的再现。例如,戏剧演出便是借助于视觉和听觉来摹拟生活;此外,还有说书人或民间歌手的说唱、歌谣、信札、谈话——人类的一切表达形式、交流形式在文学当中无不可以找出自己的相应类别。

1、读书越多,落笔越奇

读书越多,是对写随笔的作者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而言。读书的概念是广义的,指广泛吸取知识信息。广泛,指纵横两个方面。横的,指各学科不同领域,文史、理工等等。纵的,指除了书本之外,要参与社会实践。有渊博的知识,才可以广证博引,联想生发,才可以深思熟虑,驳难辩论,增进思想的光辉和魅力。

各种知识信息是写好随笔的题材源泉,从视听的两方面去吸取。如目前"出国潮"的风起,报告文学《死亡档案》、《乞丐王国》的披露,国际新闻中"世界末日钟"的播放;小草的《日本留学一千天》的出版等。读"书"越多,知识信息越丰富,题材也越广泛,才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联想生发。

2、探索生活,勤于思考

大千世界,天地广阔,皆可涉笔成趣。但要善于观察,培养观察力,去探索生活。多看:仔细观察;勤思:善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才能触发灵感。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短"。一个人阅历多了,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短",才能从必然王国大体进入自由王国。 以当前的出国潮自费求学为例,应该说,在日本这样一个经济高压,临时职业无保障的威胁下,出国是要有一些勇气的。要在那里安居随意,以清苦的生活向命运挑战,去抗争、去拼搏。当代青年的自我价值只能在充满荆棘的路上实践。这是主流,也是对当代青年的习惯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

3、娓娓而叙,形散神一

随笔的表达方式,以叙、议为主。叙事要娓娓动听,朴实无华,没有"故作惊人之笔"。仿佛是作者在和读者的推心置腹、敞开心怀的娓娓谈心。议,要有感而发,袒露至情、真情。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寄情于议,议中见情。

随笔的中心要集中、鲜明。我们通常说的散文要抓住"神"。具体写法可以抓住一事一物、一点情绪生发开去。联想议论,或叙或议,揭示某个见解、引发一点感触,或者抒发一份真情。章法上较自由,如话家常。力求言之有物,使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兼备。

附录:

鱼和熊掌可以兼顾吗?

格 老

【一篇好的随笔】

人最快乐的是选择,最烦恼的也是选择。

吃稀饭还是喝牛奶?穿西装还是休闲服?打的还是坐公交车?与朋友去泡酒吧还是上网玩游戏?看体育频道还是电影频道?

如果这些选择让人轻松,那么下面的选择就叫人为难甚至烦恼。

捡到钱包是留下还是交给老师或是警察?公共场所遇到有人污辱妇女或是偷东西,是见义勇为还是明哲保身?考试时秩序混乱是独力完成还是浑水摸鱼?上网是诚实待人还是欺骗放纵?

如果这些选择只是让人为难,下面的选择则是对人的考验或是定位。

老板上司提出不合理或让你人格受损的要求是低头接受保住饭碗或职务还是昂首挺胸走人?为了做名星与导演做皮肉交易还是宁肯做个清白的普通人?为官一任是廉洁奉公还是不拿白不拿收受贿赂?专家学者是板凳愿坐十年冷潜心做学问还是剪刀加浆糊名利双收?现在是和平年代不存在生与死的选择,但哈姆雷特式的“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还是存在的。

也许有人说,你的问题太极端,不能调和一下吗?干吗让自己活得那么累?这些问题不是我的专利,是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提出来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问题并不复杂,鱼和熊掌都是吃的,后者珍贵一点,两者只能吃一种,我就选鱼得了,熊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也不能吃,孟子那时没有环保意识可以原谅。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鱼和熊掌只是孟子的比喻,他的真实想法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下问题就严重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仁义、理想而舍弃生命,那要多大的勇气。孟子和孔子一样,一生推销仁义,但并不成功。 奇怪的是失败者的教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从此就成了儒家的道德规范,成了中国士大夫做人的标准,让国人活得很累很苦,但翻翻书,不光是中国人,外国人也有这种选择的标准,匈牙利诗人蓓多菲写过很有名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令多少少男少女仁人志士视为圣经。我年青时奉作座右铭。

有人说,真理是永恒的,科学实践已经作了回答。牛顿的古典力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期坦的相对论,都证明没有绝对的真理,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今天,航天飞机在太空漫游,克隆动物已经是小菜一盘,克隆人即将问世,机器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克灵顿一边与白宫的女实习生鬼混一边在行使世界上最强大国家总统大权,十四岁的巴勒斯坦少女自愿充当人体炸弹惊醒以色列人的美梦,湖北某地妓女坐上了法院神圣的审判台,韩国球迷打出希丁克当总统的标语,我们还要固守传统的伦理道德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为了仁义道德而放弃物质生活的享受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上帝一百多年前就死了,毛泽东走下神坛也有几十年了,周恩来佩带的为人民服务的微章已进了历史博物馆,雷锋叔叔已经成了雷锋爷爷想做好事也力不从心了。行贿已成了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受贿也成了当官发家致富的行规,三陪业不挂牌的红灯区成了有些地方经济腾飞的秘诀,我们还要高唱廉洁奉公,还要提倡贞操有什么现实意义吗?有多大作用呢?

孟子说法,鱼就是利益、物质,而熊掌就是仁义、精神。他出的二选取一的问题有点不合时宜。孟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绪候争霸的战国时代,他想用仁义去抑制人对物质的无穷的欲望,可没有人听他的,有权有势的王候将相,笑他愚腐,仁义并不能带来土地和臣民。贫民百姓连生存都难,还有什么选择的自由?他的问题其实是出给自己的,最多是和他一样的的读书人的,既要闻达于绪候,天下扬名,又要保持知识份子的所谓人格,确实有点难。他出的二选一的问题并不严密,对于人来说,物质和精神都不能少,鱼和熊掌难道就不能兼顾

吗?

鱼和熊掌都要,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榜样还是有的,鲁迅是一个典型,当我第一次看到有资料说鲁迅曾经买过采票,不大相信,认为那是有人想诋毁鲁迅,中华民族的伟人怎么也钻到钱眼里去了呢?可是它是真的,花了八元大洋,一无所获。鲁迅在世时生活是好的,他在北京的住房连蔡元培先生都说豪华。有学者计算过,他的收入超过百万,是标准的百万富翁。这并不妨碍他教书写作,去批判社会的黑暗,张扬人类的理想。

李嘉城和邵逸夫是有名的企业家,富可敌国。我认识这两个人却是在大学的校园里,李先生为大陆的文化教育事业捐赠了十几亿港币,办了汕头大学。邵先生捐款建了几十座图书馆,都是为富有仁的好人。最早的还有陈嘉耕先生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可见,为富不仁不是普遍现象。

当代又涌现了一批富翁,我想有些是发了不义之财,也有些是靠自己的本事发起来的。比尔盖茨所以成了无数年青人的榜样,他靠的是知识智慧和才能,也有机遇,他即吃鱼也享受熊掌,但这些成功者是极少数,中国上了福布斯杂志的亿万富翁榜的也不过五十人,据估计中国有五百万人开始步入中产阶级的行列,对这些人来说,可以比较好地处理鱼与熊掌的关糸,对于有钱人来说,钱只是一种符号,事业的发达与精神的愉悦更重要,一个人不为钱伤神,就可以像马克思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我做梦想过,中大采,然后捐赠一半给社会,再给亲人,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令我苦闷的是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即想守着做人的道德标准,也想发财,有点异想天开的味道。

有报道说,四川有一位老师,年轻时被打右派,平反以后,一心扑在教学上,他单身一人,省吃俭用,每天下班去菜场捡发黄的菜叶吃,就这样他省下近十万,五十几岁去世时把钱捐给学校要求建立一个奖励基金。我看了以后只感到冷,我尊敬这位老师,但却不理解或者说不赞同他的做法,为了理想或者说为了一种名份,牺牲正常人的生活,这也是不道德的。当然为了钱,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去坑蒙拐骗去巴结权贵富豪,我做不到;或者铤而走险,去走私贩毒,我没这个胆,那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苦苦思索以后,忽然想到,应该用数学的办法来解这个难题,打时间差。孟子设想的是鱼和熊掌同时摆在你面前,只能选一样。如果是先上鱼或者先上熊掌呢?一先一后,两样不就都得了吗?有这样的例子吗?还真有。

东汉有个王莽,在朝做官,非常仁义公正,深得上下欢喜,用现在的话说,形象非常好。可就是他,大权在握以后,废掉东汉的儿皇帝,自己做起皇帝来。有首诗说,“试玉要烧三天满,辨才需得十年期,假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王莽是先要熊掌后要鱼的高手。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高官、企业家走的是这条路,像褚时健还有李国庭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为国家为企业作了贡献,是功臣是楷模,可退休时还是大捞一把,贪污受贿几千万,最后为了“鱼”还是下了水。还有许多没有下水的呢?他们不是鱼和熊掌都得了吗?头上的光环不还是那么耀眼吗?

还有一种方法,先打鱼,不管用什么手段,先把钱搞到手,走私、造假、贩毒、组织黑社会,有了钱再去办实业,再去买熊掌,再去捐助社会慈善事业,同样可以功成名就。现在的社会只承认成功者,这样的例子读者也会举出若干来。

有人会问,你跑了题,这样的人还有仁义可言吗?

对不起,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如果你还有什么鱼和熊掌都能兼顾的办法,不吝赐教。

学会“赞美”

李智平

赞美他人,广义即是马屁,简言之说好话,亦称溜须拍马。有道是拍一时风平浪静,拍一世功成名就。小则让你工作顺利,上司青睐,彼此合作愉快。大则加官进晋爵,青云直上,从此走向光明大道。

所谓的小拍怡情,大拍立业。正是道尽了拍马屁中的无限妙处。古往今来,有多少拍中高手红极一时,位极人臣。可谓风光无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反观历史,又有几多不会拍马之人,美其名曰刚正不阿,一介耿直,高洁清白。在他们其中,又有多少人混得左右逢源,从善如流呢?其结果往往是抱着看若性命的虚名而陪上一辈子的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

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听好话。只要这个人性的特点一天不改(永远也不会改),拍马之学应有无限大的市场潜力。所以有识这士要看准人性的弱点,本着实践就是真理的名言,从最实用的角度来看:现实社会,人无马屁不立。

拍马也是一门高深的心理学。人们常常说的“战胜自我,就能战胜一切。”这点和“脸皮不要,百事可为”,不谋而合。【一篇好的随笔】

哪个人前不拍人,哪个人后不被拍?须不知,现今社会,只要是人,从始至终,需要尊重。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管什么人,都想被人拍。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个马屁,无须成本,拍得人神清气爽飘飘欲仙,正是一拍即合。合拍合拍,不拍怎么合?不合怎不拍?

耶稣在犹太山上讲道时曾经说:“你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先怎样待别人。”当你的人生面对紧闭的门时,你可以利用拍马这把钥匙打开人生的新天地。

有一位颇具文才的作家叫霍尔•凯因,自从生下之日起,他就感觉到一种深刻的爱燃烧在自己的心中,这种爱便是对文学的爱。他出生在一个卑微贫困的家庭里,因为没有钱,所以不能像同龄的孩子那样完成学业,只念了8年书后他就得辍学找工作养家。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他开始自修文学。没有任何人去教他,也没有任何人鼓励他,每天夜深人静时,在昏黄烛光下,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学习各种文学知识。

获得一本自己需要的书并不容易,为了找到恰当的书籍他经常要走到很远的地方。他挤出时间走遍了家乡小镇上的大大小小的书店,因为没有钱买书他常常要站在书柜前直到双腿双酸甚至麻木。但恶劣的条件并不能成为他放弃的理由。

他开始学着自己去写作,他心中时时涌动着一种渴望,一种自己也写出伟大作品的渴望。霍尔•凯因的作品很有生命力,不过没有人认识他,他没有办法从别人那里取得帮助以便便出版自己的作品。

霍尔·凯因最喜欢十四行诗和民谣,他特别崇拜诗人但丁和欣赏罗塞迪的文学与艺术修养。可是他并不认识罗塞迪,那样著名的大文学家怎么会认识一个卑微的小学徒?罗塞迪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他也认识文学界的很多人。难道就那样冒昧跑到他家里去告诉自己的困境?即使自己愿意这样做,罗塞迪会接受自己的说辞吗?自己努力这么久,难道放弃对文学的执着与努力吗?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终于他决定写了一封信给罗塞迪,在信中他几乎没有提到自己的困窘,相反他热情地赞美他在艺术上的贡献以及自己对他的孺慕景仰之情。收到信后罗塞迪非常高兴,心想:“如此赞美我的人,一定也是很有才华的人。”命运的门终于在此时打开,罗塞迪终于决定请霍尔·凯因来伦敦当自己的秘书。

这是凯因一生的转折点。自就任新职后,他和当时的文学家密切往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不久,其文学名声远扬各地。

诚心的赞美就有这样不可名状的威力,凯因的马屁可以说拍到了点子上。他命运的改变

一篇随笔
一篇好的随笔 第二篇

今早有点小雨,我如往常习惯不带伞,走着走着,前面一个七、八岁撑着小伞的小男孩不经意回头看了我一眼,冷不丁地开口说道:“要撑伞么?”

我摇摇头,开口应道:“不用!”

“这样会感冒的!”那小男孩语气重了些。

我又摇了摇头,没有回应,好吧,我承认其实当时没听清,摇头只是习惯使然。

“那感冒了,可不要怪我!”小男孩说完就回过头不理我了,可能是对我失望了,或者有点生气了,亦或是习惯了自己的人小言微。

反正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后悔了,真的真的非常后悔,我至少应该对他说声“谢谢”什么的表示下。我不知道人之初是善是恶,但我知道打击一个孩子的善意是一件多么残忍的恶事。

以己度人是大部分人的私心作祟,所以很多原本只是单纯的善意举动,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是那么的做作,甚者被人误以为别有用心,是人们太过谨慎,还是这个社会太没有安全感?没有所谓的答案,依旧是那句话“对错于心,请遵循本心的选择,人一生所修的无非就是本心的坚持!”自己认为对的,那就去做,别人的话都是参考,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否有去做,是否还坚守着自己的本心!无论做什么,对错都不重要,只希望再回首,别忘了初衷。——题记

写一篇随笔,不需要费思什么至理明言,也不需要逐字推敲什么唯美句子,简简单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文章嘛,写出来就是为了看的,如果写得太过深奥了,别人看不懂不说,还会让作者有种孤芳自赏的错觉,所以哇,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的还是让人能看懂,文笔倒是其次,这样想来,不禁有些飘飘然了,终于为自己写得那些文字找到了一个牵强的理由。

不止一次听别人说写文章很难,写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更难,我对此略有些不忿,真的有那么难么?你看看现在有多少作者,那泛滥的程度以致让人有种以为现在是文人世界的错觉。而现实呢?纯文学的东西,看得人却很少很少,为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单单小说类的文学就占了很大一部分,也不是说小说不好,毕竟现在是一个小说爆发的世界,一个与现实相同而又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全民教育的结果,或许有些重了,毕竟大家都是文化人,自然要与众不同,各种文体,各种体裁的小说应运而生了。看小说可以打发时间,写小说可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种很吃香的职业,只要你有点文采,敢想敢写,现实中的名利就这样来了。知道么?看小说的人与日俱增,就连小学生都捧着言情小说什么的看得津津有味,何况那些年纪再大点的,能怪他们不好好学习,尽看这些课外书么?曾问我念高中的表妹:“喜好看散文之类的文章,提高下写作水平么?”她是这样回答的:“我同学都说现在的人谁还看这些,有空不如多看看小说,放松下心情······”诚然,现在学生的压力前所未有的大,家长的各种攀比,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可怜孩子么?可现实却不得不加入各种补习班,为什么就不多说了,可怜天下父母心,错不在人,谁不心疼自家的孩子呢!

貌似扯远了,言归正传,写文章真不是件很难的事,何况写一篇随心所欲的随笔!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你肯写,那就是最大的进步,这也是以前语文老师叫我们平时多写随笔的原因。我们以前是为了应付作文,而现在是为了写一篇有深度的好文章。那些文笔很好的作者不也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么?成为作家,资质平平的我们不奢望,但若想从读者转为作者确实很简单,只要写就可以了,原因就不说了······

那怎么才能有东西可写呢?大部分人就会告诉你,多注意下生活细节,加入些自己的感想,那就能成一篇随笔,写得久了,有了自己的特色后,自然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可话说回来,这样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以前的语文老师也是这样教的,想想就觉得没劲,没有新意自然也就没了动力。我只能说你没有用心去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写一篇随笔,料是不缺的,缺的是神,要写好一篇文章,最主要的还是要有情,没有能引起共鸣的感情的投入,写得再好也不过只是空洞无物的泛泛之谈。语句再美,也抵不过一句温馨的家常话。

文学的魅力在于美而感性,所以喜爱文字的大都是些感性的人,这类人恰也是写作的最佳人选,试问哪个爱好文学的读者没有写过文章?而我其实真正想说的是,写文章容易,难就难在忘了给自己定位,当你一步步走到现在,可曾还记得自己当初写作的艰辛?写得久了,自然觉得自己随手就能写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似乎到了某个瓶颈,翻来覆去,似乎也就那样了,是文章读得少了,还是写得有些多了?不妨好好想想自己现在的心态还合适写作吗?可以的话,放下笔,好好休息下,水浑浊了,自然需要时间的沉淀,否则哪来清水的甘甜?纯读者地看书和写过几篇文章后再看书是有很大区别的,心态放不平,自然入眼的书会越来越少,这也就无怪乎很多人说值得读的书少了······【一篇好的随笔】

书是要读的,还要读得进去才行,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作者,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读者,就像最初接触书本的时候那样虔诚,即便真回不去了,那就努力回想下自己本心的坚持,只要记住自己写作的初衷,坚持下去那也就够了,至少不会迷失了方向。

无论是刚开始写作的后来者,还是略有些名气的前辈,写一篇随笔吧,祭奠下逝去的岁月,铭记梦的初始,待来年回首,看看自己的本心是否依旧还在坚持?那一年的变迁,改变了岁月,改变了你我,却改不了本心的追求。

放不下的执念,是本心的所有,也是你最后的信念!

随笔一篇
一篇好的随笔 第三篇

《论语》一书,可令人受益终生【一篇好的随笔】

——读《论语》有感 若要谈起中国的文学经典,首先让人想起的便是《论语》。在语文书中,便有十二则论语,一经老师讲解之后我收益匪浅。其中有两则令我铭记于心。

其中有一则便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认真复习了呢?

正如这则论语中说的那样,每天我们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合乎礼节。平时替人办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及时复习。

联系一下我们的现实生活,首先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别人办事,一定要做到尽心竭力。如若只是为了应付一下,便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在古代,杀手收下了钱财便要去帮他人除去一些人,即使是死,也是死不足惜。有些即使被抓,也依旧不说出幕后主使。虽说有些杀手杀的并非坏人,但他们的这种品质着实值得我们学习。要帮别人办事有时候虽说谈不上生死,但却要努力做到最好,不能辜负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其次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并非金钱、名利、地位,而是诚实守信。与朋友交往时一定要诚实相待,不然便会失去友谊。不与朋友真诚相待,朋友便会越来越少,直到形单影只

的凄惨地步。这让我想起了一篇小故事,不知在何时,无意间看见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叫莉莉丝的女孩子一开始有许多朋友,每天莉莉丝一点也不孤单,不论是上学,还是放学的路上都洋溢着她和朋友们欢快的笑声。可是后来,莉莉丝家的公司濒临破产,从前看见喜欢就买的洋娃娃、漂亮的衣服她都不敢奢望,甚至连一些零食都要攒着钱买。她渐渐地变了,学会了骗身边的朋友们。她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去骗取朋友们的钱财。后来,她的朋友知道了真相都离她而去了,最后,她不仅失去了想要的一切,还失去了友谊。可见朋友之间诚实相待是有多么的重要。

最后是“传不习乎?”是啊,老师传授的知识如若不按时复习,变很容易忘却,不会深一步地掌握。记得以前有一段时间,上完课回家后我只顾着自己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却没去好好复习一下老师教的知识。结果,在单元考的时候,试卷上的题目虽然有朦朦胧胧的记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怎么做了,导致那次单元考的成绩惨不忍睹。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便可能得到新的知识。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当你在复习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躲”在细微之处的一些未掌握的地方。只要弄明白了这些未掌握的地方,便可以对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短短的几分钟复习却能得到许多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句让我深有的便是——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这之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换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贫穷并不算什么,如果得来的钱财是用不正当的手法得来的,那便连浮云都不如。想想看古代那些贪脏枉法,压榨百姓的贪官那个是活的舒心的,有时候还不如乡下淳朴的农民。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吃粗粮,喝冷水,这样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无忧无虑,不知道比那些提心吊胆,外表看起来富足的生活号好多少。有些时候,贫穷不一定比富贵查,富贵也见不得比贫穷好。

小小的两则论语却让我受益无穷,可见《论语》的力量不可估量。其中的大道理能让我受益终身。真可谓《论语》一书,能让人受益终身。

随笔一篇
一篇好的随笔 第四篇

随笔一篇——2014 . 10 . 25

万人长跑落下帷幕,我约在青年组三四十名以后。如果在中年组,我或许能够进入前二十名吧,“跑友”陈志刚和许权就十五十六名,我应该差不太远。不过阴差阳错的跑青年组,多跑三公里也好,就当检验了一下体能——比起专业训练的十八九、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得承认一个事实了:青春之心可以万岁,青春之躯却不可以永葆!然而八公里跑下来,甩下几百上千人不说,也超越了部分小伙子,并且感觉比较轻松。下月,基本功大赛,还去。不为别的,运动会就该是体育人享受的盛会、节日,体育老师都失去兴趣了,那说明出什么问题了呢——虽然社会、政府乃至国际都问题不断,但这不该成为我们懈怠的理由——况且懈怠的生活,少做了很多事,反而却没有积极的生活收获的快乐多。

结束了长跑, 几个家长“放”孩子。小的时候,都放过猪牛羊,鸡鸭鹅,也有不好管的时候。放孩子更有难度,五个孩子,各有脾气。可是很多时候,大人还是有意识不到的错误。家长交流中,偶尔碰撞的“智慧火花”有时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在特定的氛围下要吃点小吃,大人还用平时的习惯看法(往往认为不卫生不营养),立马果断结果孩子的希望,却没过多的考虑孩子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吃的是感觉,吃的是心情。而大人呢,你们在极其想做的事情上,有人也用一些大道理横加阻止,你们不会耿耿于怀吗?——其实大人们常常想做就做,钱在自己的包里,想买就掏了腰包,所以难以理解到孩子无辜的心理。

在县城玩一下午,陪孩子,也看大人的活动 ,以及上午和住城里的同行、朋友交流,还是感觉城里太不好玩。闭上眼都能想得出城里每天的变化以及城里人每天的耍式,无非天天重复,太枯燥。乡坝头

可是春虫秋草、鸡鸣狗叫,一年四季天天都有新意——当然,这是我,一个乡巴佬的看法,呵呵。

路过一个茶馆,其实,该叫牌馆,荣昌似乎已没有茶馆,遍布县城以及每个乡镇,所有茶馆都是用于打牌打麻将的 ,门口的一张椅子上,一个小女孩蜷缩着睡着了,身上,盖着一张麻将桌上的褐红方布——我的脑海立刻浮出一幅画面:大约是战争片里,尊敬的英雄们,身上,覆盖着国旗。可悲呀,打牌的父母、公公婆婆,别说孩子们以

后啃老,别说他们没有孝顺的诚心。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钱,是时间,你们把时间大把大把用于并无切身关系的人身上,可是有多少留给自己的至爱亲人呢?

夜幕降临,不想乘车打的了,遂买了一辆电瓶车,一家人骑回了清升。前一阵我夸儿子在国庆假不到三小时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次他夸我买到车就学会了,更凶,相互吹捧一阵,其乐无穷。 不过,自行车还是要骑的,因为,这是锻炼与实用一体化的。总不能让现代化懒惰了肢体,却又专门找时间来锻炼吧——这是把事情搞复杂了。

增广说了:他人观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我得记

住:自己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不可以追风,不可以把事情复杂化了。

一篇美文
一篇好的随笔 第五篇

【一篇好的随笔】

为了赢得他人的认可和称赞,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们为了别人的喜好,或者追求世界普遍认可的东西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出海打捞乌贼的船到了晚上会把灯打开,吸引乌贼。深海中的乌贼分不清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自投罗网被抓上渔船。其实有时候人跟乌贼一样,分不清是拯救自己的还是杀害自己的,只顾着奔向那个心里认定的事物,那可能是流行的衣服和鞋、最新的电子产品、高档汽车,抑或是别人羡慕的职位、经济能力。

人一旦被迷惑,就会为了得到而奋不顾身。况且社会风气也在强化个人欲望,宣扬的不是让人们买自己没有的、需要的东西,而是炮制出欲望让人们消费。比如放着好好的手机不用,换成最新款;户外用品已经堆满了储物间,还要花高价钱去买新装备;人们宁可借钱也要买名牌。

回头想想,我们一直被训练成为“看上去的我”,而不是真正的“我”。我们更在意别人的认可和掌声,而不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小的时候为了妈妈的表扬努力学习,后来为了得到朋友的认可,答应他们的请求。就连我们希望进入知名学校、大型企业的驱动力中,也少不了借此得到别人的羡慕眼光的贪心。

实际上确实没有什么比获得表扬和认可更让人感觉幸福的了。甚至有人说称赞都可以让海豚跳舞。所以人们自然会追求获得更多的认可和称赞。但问题是人们往往不去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真正想得到的是什么、擅长什么,而是按社会的期待,努力让自己符合赞词的表述,把自己塑造成别人羡慕的“我”,却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真实的样子。

想让自己没有遗憾、不后悔,就要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想得到什么。如果熟悉了别人的欲望并将其投射到自己身上,就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精神分析专家温尼考特将一个人的面貌分为真实的自己和虚假的自己两种。幼儿时从妈妈那里获得过共鸣的爱,孩子就会肯定自己,发展真实的自己。如果没有这样,孩子就感受不到自己的情感,只是顺从妈妈的情感,并且形成习惯。这时孩子形成的是虚假的自我。如果人生的中心是真实的自我,就会朝着自己真心希望的方向设计人生。如果人生的中心是虚假的自我,别人的期待、义务就会占据人生的中心。

真实的自己包含了固有的感情、个性、创作性等。说起把真实的自己发挥到极致的人,乔布斯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跟随自己的想法,中途退学,失败了几次,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真心想做的事情。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中说道:“不要为过别人那样的生活耗费自己的时间。不要试图实现别人设定的目标,那是陷阱,不要让别人的见解淹没自己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勇气跟着自己的心和直觉走。”

不要为了达成周围人的期望,过于勉强自己,浪费自己的宝贵人生。尽管可能会听到别人的埋怨,但他们不能代替你生活。所以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只管跟着自己的内心走就好了。

每个人虽然都只能活一次,但在別人心里却可以死好几次。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虽然最好的时光,总是特别短。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也不晒自己优越,更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就算你觉得自己是一坨臭狗屎,也会遇到一个心地善良的屎壳郎,不远万里找到你,然后当成宝贝,再不远万里地把你滚回家,一路上悉心呵护着你,怕你被抢了,被踩扁了,或者撞到石头,一心想着把你变成家里的镇宅之宝。别怀疑,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好。

人生需要“归零”。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将过去“清零”,让自己重新开始。不要让过去成为现在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会有沉渣,要时时清空心灵的沉渣,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忘记的要忘记。删除心灵的垃圾,每天刷新自己,这样才能重获新生。

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这句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哭泣就像是在心中下一场大雨,愤怒就像是在心中打雷闪电,欢笑就像是在心中阳光普照。人的情绪就是如此多变,我们无法也没有必要做气象预报,我们需要的只是接受情绪的一切,如同接受大自然的变化。

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大部分的人对于所谓成功,只有两个标准,小时候的分数和长大了的钱数。

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范文三篇
  •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三篇】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00字
  •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我为谁工作...
  • 轮椅上的霍金读书笔记
  •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 《谈美书简》优秀读书笔记范文
  • 读书笔记大全100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