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8    阅读:

人生核心价值观及自我核心价值的实现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第一篇

人生核心价值观及自我核心价值的实现

摘要: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同的大学生却有着各自的辉煌和精彩。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不同的人生。你可选择平凡,但你不能选择平庸;你可以在平凡中成长,但是你得在平凡中留下足迹。你需要一层层地丰富自己的角色,更需要一步步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从而一点点地实现自己的核心价值。价值观实现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拥有努力、勇气、毅力和信心才能笑到最后。

关键词:价值观;平凡;平庸;角色;核心价值

人生价值可以小到“青霄有路终须上,金榜无名誓不归”的功成名就,也可以大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忠报国;可以自私到“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也可以高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简单到“醉里吴音相沫好,白发谁家翁媪”的家庭幸福,也可以无奈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以导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可以实现“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不同的人生价值不仅造就不同的人生,更是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只有当二者统一时,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或群体的,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也就认识到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中的重要内容。

其次人生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无论是“社会”还是“自我”,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因此,人生价值的两重性又进一步体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所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会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要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在承担的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并且要为实现所选择的人生价值目标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

显然,我不能有:

司马迁忍受宫刑带来巨大痛苦和屈辱,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歌德甘于60个春秋的寂寞和磨难,用一生的心血浇灌出了伟大史诗《浮士德》。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岁月死其犹未悔”„的人生。

但是,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同的大学生却有着各自的辉煌,你可选择平凡,但你不能选择平庸。

小时候觉得考上初中,再从初中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再又从高中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有份理想的收入。这样人生就像一根蜡烛,燃着似乎大小相同的光,最后化成灰,随风消失在这个世界,不留下一点痕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成熟,我觉得平凡固然主要,但我不甘在平凡的人生中一直当一株可有可无小草。就像最近看的《我的青春谁做主》:钱小样不甘被父母束缚个性;赵青楚不甘刚毕业就当钱奴,拒绝他人赢得了自己的爱情,李霹雳拒绝母亲的剑桥梦,追寻到自己的厨师梦,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生。

我深感触发:人生,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否则按部就班、随波逐流、恍恍惚惚、自我中心的人生于己于他都是无意义的。

我的人生价值观有以下几点: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可以在平凡中成长,但是得在平凡中留下足迹。别让自己的人生像一张白纸那样淡淡无光。

因此,无论岗位多么平凡,我们也应拒绝做懒散族,努力成为一名平凡岗位中的优秀人才,就像洗马桶也有最优秀的。

因此,我们应认认真真地做事。比如于右任,虽有“草圣”之称,但他自己的心得是:“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此非妄言,实合至理。”又比如魏源曾得到一册古本《大学》,于是数日不出门,夜以继日地读、抄录全篇又与今本相校相勘,待友人见他,几同乞丐,蓬头垢面。如此态度,一生定能成一些事。又想起林语堂的另一句话:“愚可耐俗不可耐,痛可忍痒不可忍。”钱钟书一向厌恶“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之类、之流。用心做平凡的事,把平凡做成伟大,伟大来自平凡;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耐心地做好每一个平凡的细节。无路可走的人总是那些不下工夫找路的人,认真只能把事做对,用心才能把事做好。

因此,我们应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为自己争取机会,就像一句话这样说的“梦想并不是停留在终点,它需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停的追寻。你要敢于胸怀更大的梦想。上帝可以原谅失败,但绝不会原谅放弃尝试。”

因此,我们还应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多追求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哪怕碰到钉子也没关系,因为碰钉子也是一种成长。不然结婚后,你就有了不同的责任,任性别人不会说你不懂事。

最后,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别把别人的脑袋挂在自己脖子上,否则你就成了别人牵着走的小羊羔。

需要一层层地丰富自己的角色,更需要一步步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从而一点点地实现自己的核心价值。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大舞台,世间的男男女女无非演员而已。他们要么粉墨登场或悄然而去,每个人终其一生竟可以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角色往往左右自己的是非荣辱。偏离了自己的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就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惩罚,因此就有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道德要求和行业标准。学生的角色是读书,农民的角色是耕田,工人的角色是做工。医生的角色是治病救人,教师的角色是教书育人。

因此,我们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否则错过了,永远无法弥补。将该完善的性格、该武装的能力、该发展的爱好、该拥有的素质都集于一身,才有足够的资本一层层地丰富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做好学生,顺利毕业并小有所得;才能更好的为人妻为人夫,和睦、快乐的生活;才能更好的赡养父母,让他们老有所养;才能无愧的为人父母,让子女健康成长;才能进一步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助人为乐。在我们有足够能力的时候,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说的那样,有些人活着,他们已经死了,可他们却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便会见彩虹。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口。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荆棘藤蔓挡住了我们的去路。遇到阻拦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精神固然可佳,但也得看有无硬拼硬闯的必要。倘若你付出的艰辛远远超过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岂不是得不偿失?这样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而这时,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冷静。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只需要一副冷静的头脑,看清形势,大可不必为眼前一点小小的挫折或困难而焦灼不安,更不必去拼死拼活或是彻底放弃。这时

我们只需要仅仅退后半步或是一步,许多在当时看来已是无解的问题,这时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每个人的人生路都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揭示了这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是波浪式前进,高峰的后面必定是低谷,而低谷之后又蕴育着新的高峰。人生亦如是。无论是在多大的艰难困苦面前,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句老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只因他们人生价值观和价值实现方式不同。我们应让自己的人生平凡而不平庸开始,努力学习或工作、认认真真做事;我们应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丰富自己角色,并不断努力去扮演好各种角色;在价值实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风雨雨,各种挫折,一定要坚信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实现方式一定会带来精彩有意义的人生,从而冷静、充满信心的乘风破浪,迎接光明。

参考文献:

1,《崔永元语录》

2,刘兴旺。《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3,《哲学词典》

4,《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5,《藏克家语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认知更重要 一辩二辩稿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第二篇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十分赞同正方提及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关于其他方面我方不敢苟同。“践行”就是亲自去实践行动。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并使之于行。而我方今天判断是否达到践行这一根本目的的标准就是:是否让公众真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内心并付诸行动。因此我方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认知比教育引导更重要。理由有二:【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第一.正方一辩一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却忽略了教育应分为应试和素质两个方面,直视中国教育国情,过多偏重于应试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很显然属于素质教育的部分。再者而言,教育引导属于外因,自我认知属于内因。而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才是关键。对方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基本不适合,很难靠得住的外在因素,岂不是太不负责,太荒唐了吗?

第二,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两部分。自我观察就是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我方不否认教育是具有引导作用的,但引导真的奏效了吗?知道并不等于做到,对方辩友很显然已经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而自我认知就不同了,只有当大众真正意识到了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义,才会真正将它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忽视了自我认知那么试问对方辩友,要是连你们都认为今天这场辩论输定了,那么你们还会赢吗?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一下,其实无论是教育引导还是自我认知,都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我觉得今天辩论的意义不是你输我赢,而是为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找到一个更适合的方法。所以不要把我们的精神支柱交给一切不确定的外在因素,而要让自我认知为这一精神支柱长亮明灯。综上我方坚定的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认知更重要。谢谢大家。

谢谢主席。言之易,行之难。如果今天的辩题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我们认为教育引导更重要,但面对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辩题,我方认为自我认知更重要。对于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而不能有其言,无其行。如何才能内化于心?如何才能不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成为一个美丽的口号?教育只是将一些观念与道理传递给我们,而接受与否,决定实践与否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认知。

我们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他真正的土壤就在人民群众真实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就在于人民群众为梦想而拼搏努力的奋斗中。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理论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似乎是抽象的,甚至是虚空的。而只有经过自我认知,做到入眼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才能洒满中华大地,进而枝繁叶茂,花开神州万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常在于凡人小事。平民英雄可敬,凡人善举可学,正是这些甚至连教育都没有接受过的“小人物”,他们在树起一座座价值丰碑的同时,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群众的内心深处,让群众切身感受并认同核心价值观,从而升华为一种踏实、坚定的价值追求,聚积起勇往直前的力量。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今天,中华民族期待百年的现代化之梦已经翘首可待,人们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简短的 24 字如同一面旗帜,它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只有将其真正融入全民族的心灵深处,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矗立于世界。只有让其成为全民族的整体意识,十几亿中华儿女才能更好的团结一心,付诸于行,五千年的泱泱华夏才能焕发更夺目的光彩,而这当然要靠自我认知来实现,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止而后定,定后而能安。只有加强自我认知,才能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教育引导是基础,自我认知是发展。光看基础和发展是论不出谁更重要的。但是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具体问题来说,要落实到行动。下面我将从 几个方面来反驳对方观点:【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1.对方辩友说教育引导面向的是全社会,我们说所有的教育都是正确的吗?对方辩友有没有听过误人子弟这句话吗?而且如果连个人都不能认同,又怎么能推向全社会呢?

2.我方在立论中已经表明,知道并不等于做到,但教育引导真的都奏效了吗?为什么高知识分子的犯罪率在不断上升呢?为什么“知法犯法”的现象如此普遍?我方认为不能单靠教育,光靠教育是教不好的。

3、A如果对方说教育引导是自我认知的基础(也就是教育引导好了才能自我认知好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何来正确的教育引导?

B如果对方说自我认知是教育引导的基础,对方辩友不正是侧面论证了我方观点自我认知更重要

4、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人为的活动,既包含了我们对自然事物确定性的认识和发现也包含了我们对不确定的人造事物的认识和探讨。难道这不足以说明教育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吗?

最后,我们把整个命题形容为一棵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根,自我认知是我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们的根须,通过根须组成的根,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教育引导好比外部环境,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将影响植物的成长;而自我认知才能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社会主义这颗大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2015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第三篇

第1篇: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当前,面对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日益增加、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发展形势,如何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司法干警队伍,是时代赋予司法系统的重大课题。“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政法队伍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自开展司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来, 我认真研读、学习、深刻领会“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的丰富内涵,深切感受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领自身的价值取向,才能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失,在各类思潮的冲击下不困惑。作为司法干警必须明确:忠诚是核心,为民是宗旨,公正是目标,廉洁是保障,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司法各项工作实践中。司法干警虽然是一个平凡甚至默默无闻的岗位,但正是这个平凡岗位的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每个工作对象的命运。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就是“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要将“司法为民”落实到具体的人民调解、服务等工作中去,根据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坚持经常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掌握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防微杜渐,使自己真正能够做到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加强自身教育,深刻领会忠诚是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和根本。

一、 坚定信念

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是司法干警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方向明确才能引导坚定有力的步伐。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个人命运已经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必须强调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工作实践,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到司法工作中去;要不断锤炼政治敏感性,在不同时期要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并结合实际贯彻执行。要善于分析、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从大量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去感悟、掌握其本质。要努力实践,正确的意识只有在实践中才会有创造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坚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

二、加强学习

公正,是司法干警的神圣职责;精于业务,是践行公正的保障。司法的价值在于正义与秩序,而其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司法干警的公正执法来实现。这必须依赖于我们的专业素质和司法能力。当前,针对司法队伍中存在有些干警做群众工作和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不强的问题,要结合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司法干警的创建有效提升司法能力。精于业务的司法干警要有扎实系统的法律知识,将法律的原则、精神和立法的意图,与纠纷事实有机结合,进行冷静分析与缜密推理,使裁判合法性与合理性兼具。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知悉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生产常识等,能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纠纷的解决。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善于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并充分释法,增进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理解和认同,使公平正义以人民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使社会主义法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作为一名司法干警,首先,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岗位的要求。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打牢法律基本功,不仅仅是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发自内心的尊重法律,自觉地遵守和服从法律,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工作中真正做到严格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其次,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俗语说 “活到老, 学到老”,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加强业务文化知识的学习,用知识充实和武装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看、多思、多学,向领导求教,向老同志、同事们求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更快更好的做好各项工作。

最后,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把握四种正确的工作方法:一是思考性的开展工作。要善于思考,经常思考工作中的问题,对工作勤回顾,多总结;二是主动性的开展工作。用心才能把事情办好,要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中去,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工作;三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实事求是,结合科室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守规矩但不死板,讲创新又把握底线,讲参考不能照搬;四是规范性的开展工作。各项工作要有计划,有总结,有头有尾。

三、心系百姓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民”,心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在群众中接受教育,锤炼意志,增强本领,扩大司法机关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在群众中的声誉,树立司法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有为民服务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具体来说,一是实施人民调解为人民行动。通过不断深化和增强“大调解”工作的功能与实效,注重和加强审判调解和执行和解,着重加强民生类、发展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 进一步创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二是实施法律服务便民行动。积极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基层的法律服务,实行送法下基层,重点关爱农民工,关注留守儿童,关心弱势群体,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三是实施法制宣传利民行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切合百姓生活实际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四、公正公平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公正”,要以实现和落实公正司法为目标。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也是司法工作的本质属性。我们基层法院必须始终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把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贯穿于司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常怀公正之心,是政法干警的价值追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依法审判、执行,开展案件评查活动,终坚持秉持公正的价值追求。 围绕提高执法公信力,大力开展“公正”教育。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 进一步推进法院规范化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将执法执业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大力加强诚信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征集群众对司法工作和司法队伍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整改。

四、甘于淡泊

司法干警是法律正确实施的保障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推动者,是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没有廉洁这块基石,公平正义的大厦无从建立,司法事业根基无法稳固。坚持清正廉洁,是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执法为民形象的基础。作为一名司法干警,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管是八小时之内,还是八小时之外,都要做到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

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严格遵守公务员条例提出的各项纪律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廉洁,是司法干警的基本操守;甘于淡泊,是践行廉洁的准则。不同的司法干警,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不乏司法干警因起贪欲而冲破廉洁底线,以身试法。讲廉洁不能只是喊口号,一个健康而良好的心态是公正司法的心灵之源,是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困难面前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文化资源,是熏陶风清气正、崇法尚德的司法境界的巨大精神力量。甘于淡泊的司法干警才能保持平和心态,善于自我调整,正确对待得失,正确对待名利,时刻紧绷拒腐防变这根弦。甘于淡泊的司法干警才能做到谦虚谨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虚心好学,诚恳待人。甘于淡泊的司法干警才能坚持高雅情趣,用健康向上的业外活动充实精神生活,抵御住各种诱惑和腐蚀。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对“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能力,明确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我将把这核心价值观带到工作中,认真对照,及时反省,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2篇: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讲话后,我明确了今年政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目标,以深

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保障,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通过认真学习,我从思想上明确了工作目标,决心从行动上坚决落实好自己的各项本职工作。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坚守信念

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是10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在中央政法委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是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政法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学习研讨,认真贯彻落实,真正把这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政法干警一项重要任务。法院干警尤其要切实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建设者、有力保障者。核心价值观中,忠诚是前提,是保证,是根本。“忠诚”,对于法院干警来讲,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只有把“忠诚”铭记在心,牢记责任与使命,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心无旁骛公正司法,才能清正廉洁执法为民。忠,就是尽心尽力。“尽己谓之忠。”诚,就是发自真心,没有杂念。“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忠诚”合起来,就是尽自己的所能,自觉自愿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自古以来忠诚就被视为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忠诚”意味着对崇高事业的满腔热爱,意味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坚守,意味着对外在诱惑的自觉抵制,意味着强大内心世界所释放出的定力,意味着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本职岗位上的热情。作为政法干警,在思想上必须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为民、便民、惠民。

二、身先士卒

我是一名法官,一名共产党员,对法院工作的信条是:要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无限忠诚,才能一心一意把法院工作做好,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司法、执法为民。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司法权是至关重要的执政权,必须掌握在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人手中。作为法院干警,我们必须自觉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激发热情、推动实践,身先士卒,自觉把“忠诚”作为前进道路上的价值标尺和行动指针,时刻铭记“忠诚”二字,努力做到让党组织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公正廉洁

做到公正廉洁执法,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关键。我们要按照讲话要求,切实提高开张、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习,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科学管理,规范执法,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刻做到勤政廉政,做一名廉洁的法官。

四、认真落实

我要结合审判工作职能,进行认真思考,找准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深入查找自己在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不符合“三项重点工作”要求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自身建设和审判职能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履行好职责。法院的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必须有实干精神,我要结合学习讲话精神,谋划和安排好2015年的工作,要把这次会议提出的新的理念、新的要求转化成新的思路和办法,形成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步骤清晰、过程细致的工作方案,努力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踏实工作,认真履行作为一名法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与神圣职责,为审判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3篇: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切实感受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四个方面是一脉相承的统一整体,其构成了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和行动纲领。

一、廉洁是公正的基础

廉洁公正是每名政法干警的入警誓言,也是我们的基本操守和为政之德。一事当前,如何处理?这就需要我们以公正之心,行公正之策,为此,方可被历史检验为立于不败之地的正确方法。而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如果一名政法干警没有守住廉洁的底线,被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所引诱,被糖衣炮弹所击中,其内心的公正天平必然会倒向私欲的一边,会拿手中的权力做交易,出现徇私枉法等各种勾当。面对着手到擒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悬达摩力克之剑。要深入思考中央政府对腐败工作的零容忍和强力措施,要深入思考身为政法干警的职业操守和应有良心,要深入思考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可以纪念的丰碑亮节。要守住廉洁的底线,保持凛然的正气,使我们能在从警一生中,始终可以头顶警徽,接受党、国家和人民的检阅,做一名无愧于人民的政法干警,始终可以撑起心中永不倾斜的天平,做一名公正执法的政法干警。

二、公正是为民的起点

腐朽的封建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豪取,我们中华民族遭受了重大的挫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央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嘹亮号角,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和共同追求。作为政法干警为此目标而努力拼搏是为民的最大体现。这就要求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好国家政权和社会治安的安全与稳定。其中坚持公正是政法部门及其干警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政法部门及其干警能否推进好为民目标实现的核心要义。这就要求政法部门及其干警在为民中始终保持公正之心,公正的处理事情,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政法干警要努力提高本领,学习法律知识,能够有能力、有水平地公正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4篇: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当前,面对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日益增加、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发展形势,如何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一支政 治坚定、

201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报告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第四篇

威海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关键,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诚信建设入手,深化道德建设工作,重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现“四个转变”,探索形成了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一、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基础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与基础。威海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进一步突出工业在结构调整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打响“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旅游形象品牌。二是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为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是强化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威海市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好事。一是大力保障改善民生。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了一系列民生政策,推动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普惠性和公平性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更高水平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大了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多项保障补助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救助标准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大力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三是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开展“幸福威海”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完成了县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举办中日韩文化产业博览洽谈会,积极培育文化企业、项目、基地和园区,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通过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文化建设,大力改善民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文化条件。

二、以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四个转变”为主体路径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个城市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重要品牌。威海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曾先后三届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推动实现“四个转变”,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科学化水平,成为威海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有效的路径。

1.实现由部门创建文明城市向全民创建文明城市的转变。一是建立整体联动的创建格局。威海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市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创城工作指挥部,并在市公安局、城建委等部门设立交通环境、城市环境、文化市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食品药品和餐饮行业、商贸市场六个专项工作小组,各市(区)及市直各部门都层层成立创城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市上下构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创建格局。二是营造全民动员的浓厚氛围。面向社会常年开通创城热线,群众随时都可以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破损、窗口单位服务不规范等有关问题拨打热线反映。在威海日报、威海广播电视台、威海新闻网等媒体常年开设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创城进行宣传报道。利用户外电子屏、大型公益广告牌、手机短信、社区宣传栏、施工围档、楼宇电视等各种媒介,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城宣传。向广大群众广泛发放创城《一封信》和《创城手册》,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创城公益行动,深入社区开展“大走访”,强化创城入户宣传。举办创城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推出抵制不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利用威海讲坛、“道德讲堂”等宣传阵地普及创城知识,提升群众对创城工作的知晓度,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创城、理解创城、支持创城的浓厚氛围。

2.实现由阶段性创建文明城市向常态化创建文明城市的转变。一是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从开展新一轮创城活动伊始,威海市就健全完善了组织领导、层级负责、区域管理、宣传教育、资金保障、测评考核、责任奖惩等七项工作推进机制和督导检查、问题反馈、测评通报、专项调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于2016年6月开通以来,成功实现与3个区级指挥中心、30个市属职能部门、33个区属职能单位之间联网,每天共有120多名信息采集监督员对城区2661个网格单元至少进行3次无缝隙巡查,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极大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常态化水平。二是将创建任务融入日常工作。威海市将创城工作与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有机结合,按照“凡事有人干、凡事有人管、凡事有人监督、出了问题要追究”的要求,积极推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对照创城要求,切实把创城测评要求融入各自工作体系之中,使创城成为大家履行职能的自觉行为。三是完善难点问题长效管理办法。针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穿马路、乱扔杂物、乱涂乱写”等容易反复的创城热点难点,既立足当前、迎难而上,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使之切实减少,又着眼长远、标本兼治,认真研究建立实际管用的长效管理办法。

3.实现由达标创建文明城市向为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的转变。威海市始终牢牢坚持“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创城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不惟创城而创城;始终牢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作为开展创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以来,针对实地检查发现和群众热线电话反映的问题,共下发问题督办单350多份,完成整改事项2800多个。通过创城,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有序,广大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得到有效提升,群众成为创城的最大受益者,创城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积极支持和热烈拥护。

4.实现由抓硬件创建文明城市向重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转变。一是宣传引导。组织媒体常年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拍一拍?议一议”宣传活动;制作文明行为养成的公益广告常年在媒体上刊播;组织贸易办、交通局、旅游局等单位在商场、超市、汽车站等人员密集、流量较大的场所常年进行文明行为养成的公益宣传。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引导市民自觉树立养成文明行为的意识。二是教育引导。围绕“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常年组织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市民爱护城市环境、文明就餐、文明出行。按照“四有”标准和“五个一”流程,在188个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全部建立了“道德讲堂”,定期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军营、进讲堂巡讲,全面倡树“当好人、做好事、存好心、有好报”的价值取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活动引导。搭建活动载体,常年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争创服务名牌活动,在机关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和目标承诺活动,在企业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在社区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楼宇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坚持把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引导人们践行文明、提升自我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卫生保洁、扶弱济困、保护环境、维持秩序、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12349居家服务”、“洪波爱心车队”、“长城爱心大本营”等知名志愿服务品牌。目前,中心城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到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5%。

三、以诚信建设为基点深化道德建设工作

威海市以打造美德、构建和谐为目标,以诚信建设作为“兴市之魂”,把诚信作为全体市民的行为规范,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1.彰显为民服务,永葆高尚政德,让党员干部争当诚信先锋。威海市环翠区始终把道德建设贯穿于创建阳光机关、促进行风建设的始终,让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克己奉公的理念,铭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顾全大局的精神,实现道德素质和职业水准的双提高。一是强化制度保障。相继出台了《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领导干部品德考核考察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把道德标准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德”的反向测评,“德”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畅通诉求渠道。实行领导接访制度,每个工作日安排1名领导公开接访,并完善预告、分流、下访等制度。环翠区今年开展了“包百村(居)连万户”活动,让每个机关干部自觉做到“三个对照、三个反思”,即:对照群众的生活现状,反思自身的工作责任;对照群众的朴素感情,反思自己的思想作用;对照群众的期盼所望,反思自己的精神状态。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复,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切实为民做事。实施劳动者就业创业免费技能培训工程,确保每一名想就业能就业人员都能找到工作;实施了学校和幼儿园新建工程,加大了政府助学力度,确保不让一名困难学生上不起学;加大了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对经过常规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二次救助、结对帮扶,确保不让一名困难群众过不下去。

2.坚持“四位一体”,构建诚信体系,让诚信成为干部群众的行为规范。威海荣成市大力推进以政务诚信为先导、企业诚信为重点、社会诚信为基础、司法诚信为保障的“四位一体”诚信体系建设。一是以政务诚信引领价值取向。荣成市把诚信体系建设的牵引点放在政务诚信上,将突破口放在抓落实上,着力抓政府自身的工作落实,树立“有诺必践”的诚信政府形象,用政府公信力提升各级执行力,引领全社会价值取向。在全市启动了两轮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两个全覆盖”活动。为检验走访联系成效,统一安排了53场社情民意调查、101期“行风热线”,促进干群沟通和问题整改,增强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二是以企业诚信推动转型发展。荣成市把“抓质量、创品牌”作为推动企业诚信的重点,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和信用秩序,推动科技创新、资本运作、招商引资、产业转型,促进企业扩张向链条高端延伸。出台了荣成市企业诚信十项标准,组织全市50家重点企业和30家成长型企业签订诚信建设承诺书,从落实时限、进度要求等方面设定门槛,引导和约束企业加快扩张发展,形成政企合力推动转型跨越的工作局面。推动银企融合,支持有信誉的企业、银行采取相互参股、重组整合等方式深化对接合作。构建区域良好金融生态,对失信企业坚决实行“黑名单”制度。坚持大企业创牌、小企业贴牌,积极推进以品牌为纽带的产权重组和分工协作,推动域内中小企业与域外企业建立产权品牌合作关系,推动域内大企业对域内中小企业进行产权和品牌整合。三是以司法诚信维护公平正义。以“抓严细管理”作为司法诚信建设的主抓手,扎实推进以法制公信为核心的司法诚信建设。以“理念抓精准、管理抓精确、服务抓精心、履职抓精致、廉洁抓精严、团结抓精诚”为思路,在全市政法队伍中开展了十个对照、十个反思、十个必须教育活动,筑牢广大干警诚信立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石。着眼于提升司法公信力,以创建“零错案、零上访、零投诉”基层政法单位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推广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外海渔民船员、外商外企人员、外地购房居民“四外”人员多的实际,实施两地联手管理、入港入船服务、送法送暖进企等服务管理措施,做到动态形势动态掌控、阶段问题阶段解决,形成了覆盖全员、精确到位的社会管理格局。四是以社会诚信夯实道德基础。荣成市以“弘扬正气、转变风气”为目标,广泛开展抓社区、农村、公共场所、学校、单位、媒体阵地的“六抓六进”宣传教育活动,面向机关干部、市民、村民、商家、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分别开展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形成了全覆盖式的“四德”宣传教育格局。

3.加大培育养成力度,打造成长机制,让身边典型引领社会风尚。威海市环翠区积极探索“典型养成工作法”,不断挖掘、培育、表彰、传播诚信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个人典型和集体典型。一是多渠道发现道德典型。从2016年开始,环翠区每年都组织开展多个批次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两年进行一届道德模范选评活动。通过这种渠道,全区涌现出了杨正权等国家级诚信典型人物,同时,拾巨款不动心的好人戚道昌、陈美艳等一批批“草根”英雄也登上诚信引领的舞台。同时,还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定、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推出诚信典型。二是多方面奖励诚信典型。环翠区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个人,发现一起,表彰一起,奖励一起。在加大个人典型表彰奖励的同时,每年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区政府对因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予以重奖。三是多角度宣传诚信典型。每年环翠区都组织由诚信个人典型参加的道德模范宣讲团,在全区开展道德宣讲。仅2016年就组织宣讲98场,听众达15000人次,使诚信个人的典型传播到村居、企业和机关。编制了《道德的身影》摄影集,制作了道德模范风采灯箱,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还通过设立好人榜、凡人善举榜等诚信典型展示平台,让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身边的诚信人和诚信事,实现自己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启示

威海市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一是要打好基础,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经济支撑、营造社会环境、创造文化条件。二是重在选好主体路径,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综合性、兼容性、高度关联性的主体实践系统。三是选好切入点、建好基础工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深度、广度开展奠定基石。四是要形成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的推进模式,注重前提条件创造、主体路径选择、切入点和基础建设工作开展的协调性、一致性,通盘考虑、同步推进,形成综合效应。

(编辑:果宝)

2015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第五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为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的重大作用,需要精准把握它的根本性质,理论精髓,推进深读的方法。本文试就有关问题做点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颁布于社会以后,由于“三个倡导”使用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范畴内涵的丰富性,文字表达的高度概括性;由于它作为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涉及内容的政治敏感性;由于倡导的12个概念在东西方的通用性等多种原因,引起了种种议论。这些议论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同于西方“普世价值观”。这方面的具体说法很多。比如,价值观没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不应以“中国特色”为由拒绝“普世文明”。所谓“普世文明”即“普世价值”。称“普世价值”反映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主流”,“具有世界意义”。 还有人说,“官方将西方普世价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重要理念都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共传统意识形态的一次大胆突破”。二是认为,表达核心价值观的12个概念未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文字表述上的失误,等等。

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者在性质和动机上是大不相同的。有的是蓄意混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所发之声是西方向我国植入“思想病毒”的表现。正如有学者评论的,他们意在培养和扶持“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的各类异己分子,制造混乱,搞乱人心;有的则是由于有关概念在东西方的通用,理论辨识难度增大,在一些学者中产生的误读;有的是一些学者出自责任心,怕在这个问题上误入西方“普世价值”的陷阱,提出的改进完善的建议。对具体对象必须具体分析,不可笼而统之,一概而论。

在价值观问题上,对国内外反社会主义势力来说,无论我们在理论上概括得怎样好,他们都会进行曲解,所以无需多费口舌同他们去辩论。我们的原则是,凡是反社会主义势力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本文需要讨论的是,一些同志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误读。这里作出两点分析:

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作了孤立的、抽象的理解,忽略了它前面的定语:“社会主义”四个字。 列宁在《论民族自觉权》一文中曾提出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P375)“社会主义”四个字的定语,就是从社会历史上和逻辑上把核心价值观提到了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从根本上破除了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的渗透。这类似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和荣辱观,前面都有“社会主义”这个定语。在讲到四个现代化时,邓小平曾强调,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江泽民也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四个字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点睛就是点明社会主义性质。这里也一样,12个概念表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历史范围方面,是定位在中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含初级的、中级的和高级的)。在逻辑方面,不要简单地孤立地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以12个概念自身为起点,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起点的。它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本质内容。这个问题在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已经作了异常清楚的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很清楚,社会主义方向和根本性质是很明确的,表明我们的价值观绝不是超阶级的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视野中,价值观点和政治理念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明确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正是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模式、社会关系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表达形式。价值目标是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转化。价值取向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的价值转化。价值准则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规范及在其身上的落实。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坚守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一体性。

第二,误读与忽略概念、范畴的具体历史性相关。任何一个理论概念、范畴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其内容又有具体历史性。把握理论概念、范畴,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了解和处理好其相对稳定性和具体历史性的关系。明确相同的语词、概念、范畴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思想体系下,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爱国观,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所表达的就是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语言对祖国的一种共同情感和责任担当。到社会主义时期,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爱国观则获得了崭新的内涵,即实现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结合。又如民主,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再如自由,对工人阶级来说,在资本主义雇用奴隶制度下,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摆脱了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以后,全面发展自己的自由。如此等等。沿用旧的概念来表达新的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很通行的。马克思《资本论》的概念体系中,真正由马克思独创的概念并不多,大多是批判地借鉴、改造、加工前人的思想成果。这种情况,我们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也可以列出很多,如实事求是、知和行的关系,等等。

这当然不是说12个概念已经十分完备、不需要进一步凝练了。如有学者所说,如果能够进一步提炼一个从思想内容到文字表述都能既明确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又为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广泛认同且没有歧义的观念的减缩本,就更为理想。事实上,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治实践问题,精准概括本来就不可能一次完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

以上说了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这里要说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关系。应该说,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马克思主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是其指导思想。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单位多因地制宜,从群众的口味和需求出发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有些并非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直接挂钩,时间一长,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两件不搭界的事,淡忘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再强调两者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命脉和灵魂,或理论精髓、精神内核自然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只不过采取了价值观这种高度浓缩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诸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的“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革命理想高于天;劳动伟大、劳动光荣,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等等。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邓小平称之为“普遍真理”的思想原则,则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以贯之于以上述内容之中。十八大报告中“三个倡导”明确的12个范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价值观层面的展开,是体现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理论体系的高度浓缩的价值观念形式。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内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根本理念、精神内核。所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践行,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坚持和正确运用。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读的方法

黑格尔有句名言:“方法不是外在的东西,它是概念的灵魂和内容”。提出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意在强基固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读,要有强烈的主旨意识。

第一,要坚持阶级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察政治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读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一定要把握好政治定位,注意阶级立场,做好阶级分析。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从国际方面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两条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西方对中国的颠覆、分裂、西化一直没有间断过,价值观领域的斗争首当其冲。从国内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特殊形态存在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必然表现为特殊形态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有时还表现得很激烈。这些都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来,反映到价值观的斗争上。面对这种现实,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就不能分清事情的界限和本质。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无论采取怎样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者在思想上必须清楚,增强群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意识,提高其“三个自信”是根本,不能为娱乐而娱乐,更不能“去意识形态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注重明辨价值观的性质。当今世界上没有超阶级的价值观,从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说,有的只是工人阶级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这两种价值观的斗争激烈而复杂,一定要划清思想界限。我们要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充分展现它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并用以教育武装群众。同时要看清、揭露西方国家鼓吹的“普世价值”的阶级性、欺骗性和侵略性,坚决破除所谓“普世价值”的渗透。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批判种种错误社会思潮。如除上述说的西方“普世价值”论外,还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新闻价值观、公民社会论,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这些思潮包含着种种落后的、甚至反动的价值观。通过对它们的批判,有助于净化空气,以正视听,引导人们驱恶从善。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加大对工人阶级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以往我们重视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很必要的,以后也还要继续抓紧。但是要扭转以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对工人阶级武装不力的状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对工人的宣传和教育,使工人阶级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并通过他们去引导、推动广大劳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总体解读和要素阐释相互支撑,互为推进。党的十八大倡导的三个层面、12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整体。对它作深度挖掘,既要从整体上作综合的创新性研究,弄清三个层面、12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贯穿于其中的根本观念和精神内核,它同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主义、道路、制度之间的关系。又要对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概念作出科学阐释,弄清蕴含于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真谛,使整体要义和微观真谛的紧密结合,相互辉映,互为推进,更好地起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第三,废除学究式的孤立研究方法。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P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内核,它理应发挥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要废除学究式的孤立研究方法,把实践的观点提到首要的基本的地位,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把解读和践行统一起来。具体说是,要从抢占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制高点上,着眼于党中央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教育引导、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途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之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国家、社会、个人的追求,外化为全体中华儿女落实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2015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篇)
核心价值观自我评价 第六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人们思想观念,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价值观念,必须内化为每个人的价值理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精神动力。本报今日起开设《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进行阐释,以期读者加深理解,强化认同,凝聚共识,付诸实践。

富强,国家的追求 国人的奋斗

富强,人类追寻的永恒梦想

人的基本需求是物质生活需求。对人类来说,物质生活富裕,可以拥有更好的衣食,住更好的房子,更好地教育子女,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家庭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厚薄。经济繁荣,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经济繁荣,文化会有新的气象;经济繁荣,在国际竞争中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多似繁星的国家、朝代中,国家富强,就能够赢得鲜花和掌声。古希腊的繁荣富强,世界至今为之神往;古罗马帝国强盛一时,成为强国对比的标杆;拿破仑是法国强大的标志,为历史所记录;当今美国独领风骚,举动为世界所关注……

国家贫困、孱弱,往往会付出血泪代价。古埃及、古巴比伦因为衰落,使文明消亡;近代亚非拉贫穷落后,成为欧美殖民者掠夺资源的战场;在当代,东欧因为经济停滞,最终改旗易帜;在当今,由于不够富强,中东北非社会动荡……

富强是人之所欲,国家之所需,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马克思说,人类社会发展史,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历史。

为了富强,人们进行了各种探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以农业立国,追求温饱;或以工业强国,追求强盛;或以贸易富国,谋求海洋霸权;或以科教兴国,追求科技创造……虽然追求的内容不同,追求的层次不一样,达到的境界不一样,但是追求富强的动力,一如既往。

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国家曾经兴盛过,又衰落了;多少国家曾经称雄于世,但又沉沦下去。富强过的,追求复兴,还未富强的,力图实现富强,已经富强的,希望保持富强。

富强是时代的主题,是人类追寻的永恒梦想。每个人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每个人为美好生活的奋斗,凝聚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富强,中华民族的千年追求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追求富强的道路上,曾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也有着沉痛的教训。

早在远古时代,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黄帝就在中原播百谷草木,解决人们的衣食温饱问题。

汉代休养生息,让群众享有更多发展果实,迅速实现了国富兵强,“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唐宋更是达到了中国的盛世。唐朝“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宋代“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为了富强,中华民族不断进行变法改革。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统一了六国;王安石变法,力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为了富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创造。李冰父子领导建设的都江堰,使四川盆地变成了天府之国;大运河的开凿,促使江南发展成为富庶之地。

中华民族寻求富强的努力,也曾被贪渎所侵蚀,被战争所中断,被小农意识所束缚,被闭关锁国所制约。面对西方经济的冲击,中国一度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面对压迫,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以富国强民为己任,前仆后继。洋务运动提出了“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富强观,主张兴利、重商、求富,大力发展实业。维新运动的领袖提出了要“变法图强”,学习西洋的政治教育体系,致国强盛、致民强健的思想。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主张实业救国,发展经济,富强国家。

毛泽东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因为不摆脱封建专制为经济发展设置的羁绊,就无法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实现经济体系的独立。

富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探索

领导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起这份责任,开创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新纪元。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追求一个独立的中国。在南湖之上,宣告了中国的新前途;在井冈山上,面对敌军的万千围困,点燃了工农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延安窑洞里,领导了全民抗战,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在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了自强的中国。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经济体系。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儿女们,唱响工业建设的战歌,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重新安排祖国山河。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了一个发展中的中国。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引发了中国农村的剧变;1979年,广东深圳演绎了春天的故事,引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1992年,一位老人引领中国破除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使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新世纪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升至世界第二位,我们的农村免除了缴纳2000年的“皇粮国税”,粮食实现了9连增;我们的工业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正在由“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我们的社会保障逐年提高,正在实现全民覆盖;我们的铁路修上青藏高原,可以坐着火车去拉萨……

新中国正走在富强的新起点上,人民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种要求是推动国家富强的内生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就是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富强,用实干托起的中国梦想

当今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富强观的丰富内涵,越要把社会主义富强观内化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落实为我们的自觉实践。

历史经验反复表明,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美国不是一夜暴富,唐宋不是无缘无故繁荣,而是一代代人勤劳勇敢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寻求富强,更是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结果。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我们可以查到姓名的牺牲的党员就有370多万人,无名英雄不计其数;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无数人为之付出了生命和健康,仅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就有81位同志牺牲。如今,为了国家富强,我们党依然需要传承实干精神,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干事创业作为工作的根本抓手,切实落实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扎实推进经济的转型,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

历史经验反复表明,国家国家,是国也是家,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人民不富裕,国家的富强不可能持续;国家不富强,人民的富裕生活同样得不到有效保障。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必须破除亏欠心理和依赖心态,多做实事,少发牢骚,立足于用辛勤劳动来致富。我们国家已经解决了7亿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要接收2000多万在读大学生,养活了13亿人口。这些成绩,靠全国人民辛勤的劳动获得,靠每个人的劳动创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富强等不来,光靠远眺不行;机遇等不来,不抢不抓不行。实现富裕,就要抢抓机遇,就要从眼下开始,做好正在做的事情,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实现富强中国的梦想。

共同成就富强的中国梦想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能否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能否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判断执政党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标准;能否创造先进的生产力,是判断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标准。落实生产力标准,就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把富强列为发展的首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将富强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要素。这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奋斗的根本方向,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我们期盼着国家富强,因为我们需要更好的教育。我们期盼着国家富强,因为我们需要更稳定的工作。我们期盼着国家富强,因为我们需要有更满意的收入。我们期盼着国家富强,因为我们需要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我们期盼着国家富强,因为我们需要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期盼国家富强,因为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因为国家不富强,我们受到过欺凌;因为国家贫穷,我们曾经过得很贫困;因为国家不富强,我们曾经过得很自卑。在我们这个国家,富强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国家富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富强紧密相连。

国家富强与全党全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相连,国家的富强也要由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来创造。

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因为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走向富强。经过20多年的奋战,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中国;经过17年的探索,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自强的中国;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了发展的中国。这90多年的奋斗,已经使我们越来越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党的历史重任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真正富强的中国。全党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富强内化为工作的动力,转化为行动的指南。

要创造富强的国家,全党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干事创业。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道路是实干的道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在实干上,集中在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上,而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要创造国家的富强,所有人都应当坚持勤劳致富。我们必须破除国家富强是党和政府事情的错误心态,把建设富强国家立足于自己动手去做,立足于做好自己的工作,立足于自己的创造能力。处在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需要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创新能力,使产品质量更加过硬,价值含量更高;公务人员需要转变领导方式,使经济发展环境更优,生产关系更顺;科研人员应当不断创造高精尖的创新成果,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当培育更多的人才,使社会发展更有活力。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的价值积累。

让我们以扎实的工作、饱满的热情,一步一个脚印,共同成就富强的中国梦想!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普通学生在校经历怎么写
  • 大学生个人自我介绍三篇
  • 简历的写法与注意事项
  • 最新入党个人自传范文
  •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精简100字左右
  • 个人简历中自我评价范文200字
  • 跨境电商面试自我介绍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5篇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