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1    阅读:

篇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2、教材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40%,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个男生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4万字。 里士村小学:袁景顺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本人准备利用《导学案》教学法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二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继续开展每日一首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课时 第一周 2月25日——29日 1课 —— 3课 9课时 第二周 3月3日——7日 4课 —— 5课 9课时 第三周 10日—— 14日 6课 —— 8课 8课时 第四周 17日—— 21日 百花园二——10课 9课时 第五周 24日 —— 28日 11课——百花园三 9课时 第六周 31日——4月4日 13课 —— 14课 6課時 第七周 7日—— 11日 15课——百花园四 9课时 第八周 14日—— 18日 17课 —— 19课 9课时 第九周 21日—— 25日 复 习 9课时 第十周 28日——5月2日 期中考试五一假 4課時 第十一周 5日—— 9日 20课 —— 21课 9课时 第十二周 12日—— 16日 22课 —— 24课 8课时 第十三周 19日—— 23日 百花园六——25课 9课时 第十四周 26日—— 30日 26课 —— 28課 9课时 第十五周 6月2日——6日 百花園七——29课 8课时 第十六周 9日—— 13日 30课 —— 32課 7课时 第十七周 16日—— 20日 百花園八 9课时 第十八周 23日— 27日 期末复习 9课时 第十九周 30日——7月4日 期末习 考 试 6課時

2014.1

篇二: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 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

二、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四、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1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4万字。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二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继续开展每日一首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2

篇三: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2015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第1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4.3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重、难点

1.再识字300—500个,会写字达到150-200个。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

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

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隋洪欣等。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

六、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12---14课时

第二单元:10---13课时

第三单元:12---14课时

第四单元:12---15课时

第五单元:10---13课时

第六单元:10---14课时

第七单元:12---14课时

第八单元:11---13课时

第2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7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9人。学生们比较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有良好的课堂记录习惯。但是,部分孩子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这部分学生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特别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常常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许多学生的作业态度不够端正。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教材内容: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教材分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习惯靠长期培养,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学期语文学习必须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查阅工具书习惯、阅读习惯、听课习惯、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2、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实施微笑教学;通过充分的认可学生,多表扬,再提一点建议的方法让学生享受表扬的喜悦并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常与学生沟通带他们去玩;把自己的读书体会与他们分享等,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对于简单的课文更是要精讲多练,省出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

4、加强学生的钢笔字练习,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利用每天下午课前10分钟练习钢笔字。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在阅读指导时渗透作文选材、写作方法、中心提炼的写作指导。

6、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坚持每天半小时读书。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8、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朗读比赛、作文竞赛、讲故事……

教学时间:

第一组:12—14课时 第二组:10—13课时 第三组:12—14课时

第四组:12—15课时 第五组:10—13课时 第六组:10—14课时

第七组:12—14课时 第八组:11—13课时

第3篇: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年龄一般在9—10岁之间,学生是由周围的 组成.因此,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

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和独立阅读课外书的能力,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态度逐步端正,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多数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这是他们学好语文的有利因素。由于孩子们大多数来自农村,部分学生能博览群书,涉猎各种不同信息。少数学生除教科书外,几乎没有能力再阅读其他书籍。再加上家长的文化底蕴较浅,在家庭辅导和家庭教育方面跟不上。这是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在上学年期末考查中,本班学生在写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和口语交际这五项学科考查中成绩优异。硬笔书写大部分学生能以规范的“双姿”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规定的书写字数;朗读方面学生基本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或指定的一篇短文;课内要求背诵的课文大都能熟练地背诵,有的学生还背诵了自己在课外积累的古诗或精彩片段,调动了学生积累课外知识,增加阅读量的积极性。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自觉规范地建立自己的阅读笔记,摘抄了一定数量的精彩片段或优美词句。在习作时学生的课外积累起了很大的作用,出现了多篇优秀习作。有一半的学生能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或心得体会。在口语交际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致高涨,态度大方,70%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围绕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本班学生的基本技能扎实,听、说、读、写、思基本做到了同步发展,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发展。通过抽样查看学生书面考试试卷得知,大部分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规范,已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部分学生书写不整洁,不认真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习作天地中部分学生能做到语句优美流畅,书写认真,所选素材比较广泛。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曾担任过中、高学段的教学工作 .但与其他老师相比,还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致使学科成绩不很理想。这正是本学期有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刊物太少,不能满足孩子们阅读的需求,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

(一)s版教材的特点

本套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四年级下册保持了一、二、三年级教材特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走发展语言的路子,突出母语教育的特点,贯穿现代教育理念,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努力构建具有“综合识字、早期阅读、自主实践、和谐发展”特色的教材体系。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正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3、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留下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4、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本册教材在每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的内容和情境图。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图中人物的语言,既有课文内容的提示,又向课外拓展目的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后面的课文奠定基础。

2.选文形式多样,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

本册教科书继承了前六册教材选文形式多样的特点。除了常见的诗歌、散文、故事、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又增加了说明文、科学小品、剧本等新的体裁,使课文的体裁更加丰富。

<二>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1.教材重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材注意了课文的导学设计,在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泡泡图框的形式,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2.教材采取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二是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词语花篮”栏目。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

3.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随着学生会认、会写字的增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动笔写话的愿望会日益增强。本册安排了5次小练笔。

4.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重各种能力整体推进。本册教材以主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单元内容。

<三>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改进“语文百花园”的形式,丰富“语文百花园”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本册编排了“语海畅游”栏目,将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部分进行综合,接着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笔下生辉”及“语文大课堂”。其中“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百花园的内容更丰富有趣。

(三)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本册教科书继前七册之后,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他们依次是:成长的足迹、秀美的山川、科学与环保、爱国精神、人间真情、故事的启示、人与自然、中外文化。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面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语文百花园”。每个百花园由4----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个固定的栏目:“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的“语文大课堂”交叉安排。“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各安排6次, 分别排在第1、2、、5、6、8单元。“语文大课堂”安排2次,在第3、7两个单元。

(四)各单元教材特点

每单元教材的前面编排有导语情境图、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1— 7单元每单元都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第8单元由2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

第一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为训练重点,课文反映的都是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特点,表达了儿童的思想,抒发了儿童情感。

第二单元四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共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祖国河山的神奇而壮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山水之 秀,语言之美。

第三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有故事,有调查报告等。它们所讲述的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有的是学生身边的事情。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写作方法,都给学生很大的启发。

第四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习专题。单元导语情感浓烈,情境图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带着爱国热情去学习后面的课文。

第五单元共有4篇课文,以“爱”为主题。这几篇课文感情真挚,要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课文所表现并赞美的父爱、母爱、师爱、亲邻间的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第六单元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的感染,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第七单元围绕“了解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这一专题来安排学习内容,整个单元围绕动物组织材料,加强了语文百花园的学习内容和课文的联系,意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动物世界,主动阅读,积极探究。

第八单元课文以“中外传统文化”为专题,故事性强,生动有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每篇课文均编排有一至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五)教材重难点

本册教材继续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1、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4、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5、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

1、能用普通话交谈,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学习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学会综合使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基本掌握了独立识字的能力,特别是养成了查字典和读书看报的习惯,并能写简短的记叙文。

学完本册教材后学生能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独立

篇四: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2015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1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通过本学期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2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一课: 《清平乐 村居》教学反思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2)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由曲引情”——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我自始至终轻轻地播放着一段乐曲。该曲有着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学生一听乐曲,仿佛置身之中,恬静、愉悦、向往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浮想连翩……一幅悠闲自在的农家生活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

(3)帮助学生“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读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另外,在让学生朗读上也有“蜻蜓点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朗读,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来体现备课中的“由读引情”的理念。最后,课件设计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师范读是我设计了配乐录音。但教学后发现,教师范读部分始终还是自己来读比较适合!

二课:《天窗》教学反思

《天窗》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后完成填空题,再让学生质疑。学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课上我主要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一、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我让学生围绕作者将他看到的,想到的写得好在哪里,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形状,云朵的变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

二、指导学生朗读。因为学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风雨的呼叫声,小虫的鸣叫声学生的朗读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积累到了不少优美的句子,给写作提供了素材。

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整节课,我设计了4处说话练习,因为平时我在课上就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一些文字优美的课文,如:《我爱三峡》、《繁星》、《桂林山水》等课文,我都让学生背诵积累,所以在今天这节课上,学生就非常巧妙地运用到了积累的句子。除了平时就能说会道的,我还特别让好同学帮助那些平时不太开口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这节课的遗憾:

1、感觉自己在教法上没有突破,教学手段不够有新意。

2、说话练习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三课:《快乐的足球赛》教学反思

《快乐的足球赛》是一首反映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诗歌。它描述了放学后一群小学生在草地上比赛足球的情景。

这个单元的单元提示要求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就抓住课题中“快乐”这个重点词,通过这个词让学生找一找最能反映快乐的一节诗句来读一读。学生读完那节诗句以后,让他们自己说一说为什么这节带给你快乐,这样的话,比教师讲要来的好得多。还有一点,读,首先是让他们找到后读一读,可以说是初读,第一位学生找到的那一节是全文中最能体现快乐的一节,这位学生第一次读了以后,让她自己说快乐在哪,也可以让他们看看这个画面,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既然那么快乐,接着就让她再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样学生比第一次要读的好,这样就层层深入,达到读的目的了,学生也真正体会快乐了。

四课:《芦叶船》教学反思

《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文章脉落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尤其作者将玩芦叶船的情景描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描述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动听的乐曲时,彼此可能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芦叶让孩子们更富有创造力,也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当学生谈到“我和表兄玩儿芦叶船”的情景时,引导学生勾划出描写表兄语言、动作的句子,从中体会表兄的自信与聪明。小小的芦叶船顺水而下,也将作者的思绪牵得好远好远。引导学生想象,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两句,读中体会小作者的无限遐想。

最后,总结作者的描写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作者是“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再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最后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大胆想象的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五课:《女孩儿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六课:《猫》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成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二、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几只大猫?”原是无疑之处;而“面对这样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可能。 三、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第1篇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如本文中对“蹭”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七课:《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反思

没有情感的大力渲染,没有任何气氛的烘托,只是用心的去走进《小狮子爱尔莎》。在我们的课堂上,却传出了一阵阵的抽泣声,这是我们在学习时情感的真实流露。“因为爱,作者把小狮子爱尔莎放回大自然,虽然恋恋不舍,但却有毅然决然,你最欣赏那一段?”我提问。随着我的一声询问,好多同学不约而同的站起来读第8自然段: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他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地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读完,我发现有好几个同学的眼睛红了,目光中流露出忧伤无奈的神情。于是,我问其中的一位: “夏静怡,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呜——”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边抽噎着边说:“我……我舍不得让小狮子爱尔莎离开。” “天啊!她竟然把自己当成主人公了!”我心想。随后,我又发现,好几个同学也爬在桌子上擦拭着眼泪,我又问:“陈磊,你呢?” “我,我好像看到了小狮子走一步一回头,走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的样子,它多有灵性,和人一样懂感情。”她说。“我想小狮子爱尔莎离开后一定很伤心,很难过,也很孤独,我很担心它,实在不忍心。”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是呀,孩子们说得对,这是孩子们从内心中的真实感受,从字里行间感悟到的,感情真挚,品读中体会到了“我”和爱尔莎之间那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我想我这节

语文课做到了。我们需要真诚地唤起自身和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以情感作为润滑剂,给学生一种享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与文本亲密“接触”,在品读中享受由于学习而得到的满足,从而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十课:《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我的思绪就像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一样,漫天飞扬。特执笔记录如下: 我对自己以下两点很满意: 一、走进角色,我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在故事发展到了高潮,幼龟们得到了错误信息,于是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强调了“成群成群”说明好多幼龟;“争先恐后”又说明幼龟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鱼贯而出”说明幼龟又非常的有秩序。于是,我说:“这么多幼龟争抢着爬向大海,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理解了上述词语之后,再来回答题,学生也是争先恐后、鱼贯而出。“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 “伙伴们,趁着现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 “快,机不可失,是不可再来” “哈哈……”虽然一阵哄笑,但我心里却很欣慰,我觉得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角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幼龟的那种急于寻找安全的行动场面。“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在这一段教学时,我抓住了这段的情感基调,追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办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异口同声道:“愚蠢。”此时,“他们心情怎样?” 生:伤心、悲伤、自责……“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语言?”; 生:“天啊,看我们干了一件多糊涂的事儿。” “哎,我们帮了倒忙!” “哎!在至今日,何必当初!” 我觉得学生已经深深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充分体会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进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读中体会,悟中想象教学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们忙碌着救幼龟。” “我看到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的,也顾不上休息。” “我看到蓝蓝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鸟疯狂的啄食;沙滩上遍地爬满了小幼龟,他们无奈的等待着命运的挑战;还有忙碌的人……”“我看到满地的残骸。” “我看到沙滩上一片狼藉。”……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仍在思索,思绪依旧飞扬,能上一节让学生明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幻想,走进每一个故事,把自己变成其中的主人公,这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努力方向。

二十课:《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多次教学,不断反思,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思路对于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精神、思维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教法一:

一上课,揭示课题,齐读后问:本文是写“威尼斯”还是“小艇”?接着介绍威尼斯的地理状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接下去的环节,先引导学生定向自学,帮助学生扫除阅读课文的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按课文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并给课文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接着让学生根据问题,逐层理解课文:(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2)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又如何呢?(3)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最后学生朗读体会。

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步步紧扣,师生达标的意识很强,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有条不紊。但这种设计,学生学习空间受限制,无自主选择机会;教学环节虽步步紧扣,但死板而机械,教学流程具有不变性和明显的指向性;串问串答,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

教法二:

首先多媒体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教师充满激情地介绍威尼斯的风光。让学生被美的风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语言所感染,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画面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1)学生轻声、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描写小艇样子奇特的段落。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能读出韵味来吗?学生回答,同学可补充、评议,也可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再画画小艇。(3)我采用读演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和同桌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一人学船夫驾驶小艇前行,一人为船夫配音。(4)在学习最后两段先让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引导欣赏精彩的语句,指出精彩在什么地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播放威尼斯夜景课件,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的美。

课末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让学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们坐小艇做什么?用总分的段式写一段话。2、指导学生用“操纵自如”说话,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假如你坐在小艇里会说些什么呢?4、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苏州图片或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法二,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课件“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让学生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全文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我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堂课中提倡学生充分地读,用自主阅读取代老师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溶入情感中进行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注重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引导,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十课:《大舞台》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与前几篇课文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不是冰心,而是山曼,主要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冰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体会童年的大舞台对冰心一生的重要影响,并由此文收到教育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既注意观察,又用心思考。

针对于教学重点,我教学本课时主要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所谓的“大舞台”就是指他玩的地方:山上、海边、炮台、营房等,而正是这些经历让冰心有了以后书写的素材,为她能成为作家提供了不可剥夺的经历。经过引导,我班的学生基本能够理解,为了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我还在教学完第一课时后,进行了拓展:你的舞台有哪些,你准备如何利用你生活的舞台?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才是让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而学生们也愿意将自己的舞台给他带来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教学本课,给了我深深地启示,那就是多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来教学,会使他们的学习更有兴趣。

第3篇:四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反思

对于“合作学习”这个名词大家已经都不会陌生,它也是我每一节课利用最频繁的教学手段。它既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又能对每个个体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可是课后冷静下来想一想,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因此我决定把“合作学习”作为此次反思的主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Unit two let’s learn一课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运用“o’clock”及句型“ What time is it? ”、“ It’s …”、“ It’s time to…”的问答通过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增加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成功中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中,首先利用“教具钟”认识钟点,同时引出“o’clock ”单词。

继而①count from 1 o’clock to 12 o’clock。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time is it?

T:I have many many clocks.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OK, let’s go! (CAI显示若干漂亮的钟面)

T:Wow, so many beautiful clocks!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ime every clock tells us? (课件闪现“特大问号”)?? OK. If we want to know , we can ask ,“What time is it? ”

(卡片认读,并贴于黑板:跟读几遍、模仿火车轮转动的方式操练、个别学生抽读)

②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It’s …【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最后一位学生说“What time is it?”

T:By which clock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ime it?? is?

老师点击课件并说出时间:It’s…,并教学此句型。

③同样的方法,根据课件图示的动作说句子。It’s time to…,并教学此句型用句型造句。

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并安排了几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练习

1、自编对话。在练习了“What time is it?”、“It’s…”、“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之后。同桌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表演对话片段

2、自编自演对话。以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熟练句型。“ It’s time to…”利用直观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表达,再次合作安排学习活动。

3、三人小组对话,(将A、B、A的对话形式改变成A、B、C的对话形式)

4、活动竞赛,两位学生在讲台前扮演A、B角色对话,其余学生抢先扮演角色C,表达正确、恰当者得分。

从孩子们的精彩表演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信心足了,兴趣高了,真正享受到了运用语言在语言交流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第4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又一学期即将结束,依据本学期的教材特点,还算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离期末考试不远了。静心思索,本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以后的

工作打下基础。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 结合课文和语文园地,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2、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用心设计教案,及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情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智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4、对课前的预习工作也很重视,不断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5、尽量做到面批作业,重视学生的书写,及时表扬书写整洁的同学,并在全班交流,稍有进步的,及时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标记,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6、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与家长间的及时沟通,把每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都记载下来,以便和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家里没有电话的学生,把写好自己电话号码的条子,让学生带回家,以便家长和老师联系。告知老师学生在家的表现。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三分之一的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大多家长忙于在外打工,顾及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需和家长继续做思想沟通。

2、媒体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第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行,在教学过程中老的教学模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有所突破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往在教学时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在讲课时,老师进行枯燥无味地讲说学生洗耳恭听,课下认真做好复习,对于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即可。而今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在这样下去了,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并通过思考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好学,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课上不能以老师讲为主,这样不但课程进展的慢,老师累,而且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较死,其效果必定会是事倍功半。在讲《三角形的高》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是怕学生不会不懂,所以由自己全全包办了。讲课时以我说为主,没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我认为他们都会的情况下让他们动手画时,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他们居然没

篇五: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2015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反思一: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卫星比武》一课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原本是一节比较枯燥、抽象的课文,没想到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居然让我领会到了学生的无穷想像,感受到了学生真挚可爱的心灵。

《卫星比武》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讲述了五种卫星的外形和功用的特点,分别是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和资源卫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逐渐体会不同卫星的特点,特别是安排学生模拟解说员阿姨角色的语调进行课文的解说和朗读,收到了较好的理解效果。在回扣课文的时候,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的题目是卫星比武,通过学习谁能做一个评判,究竟哪一种卫星在此次比武中获得了冠军?勇敢的说说自己的意见!”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经过短暂的小组讨论后,纷纷向卫星比武的出场一般,自信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还是刘孟佳最快,她严肃地回答:“我认为这五种卫星打了个平手!”我立即追问到:“嗯?怎么个平手?比武就是要决出胜负的呀!”刘孟佳振振有词地说:“这五种卫星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点,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任何一种,都是不好的!”我说:“能否将最后一句话换个词语,‘不好的’还可以换成什么呢?”孟佳连忙说到:“都是不完美的!”我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用得巧妙,老师都没有想到完美这个词!”没想到我的夸奖,竟然让冯鑫宇不服气,她站起来庄严地说到:“老师,我认为五种卫星它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很努力的工作,人们需要它们在宇宙中和谐共处,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完美!”我不禁啧啧称赞道:“嗯!你用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词,和谐!五种卫星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才会创造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说得异常巧妙,显得我最后的总结非常无力。

为让课堂继续迸发出思维和想像的火花,我设计了一个想像拓宽的话题:“同学们,面对新世纪和新生活的需要,我们人类可能会需要更多功能丰富的卫星来服务,请问你想发明什么功能的卫星呢?请同学们大胆的设想一下!”同学们像纷纷离巢的鸟儿,自信欢快的回答让我感到阵阵的欣慰。张政同学说:“我想发明一种从太空就可以保护各种小动物的卫星,一旦有人破坏动物就会有报警的信号,它能够准确地报告出方向。”我补充了一句:“特别是那些受保护的、濒临灭绝的动物!说的好,动物们会感谢你!”刘勤举手回答到:“我想发明一种保护森林的卫星,现在的森林被破坏的太严重了,有了我这种森林保护卫星,就能够更好地让森林生长,发现破坏森林的人,就会有警察去逮捕他们!”“嗯!好伟大的发明!这样一来地球上的绿色植被会越来越多,大地的空气质量也会得到改进!祝愿你的发明早日问世!”……一时间,同学们的回答像天上的繁星,我数也数不过来了,只有一次次地点头表示赞许了。

《卫星比武》这节课,有三点值得我反思:

一是不要低估了我们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有自己的创造,为人师者应当积极给学生创造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否则一旦每一课的机会错过,就会遗憾每节课了。

二是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应当多多借鉴数学科的问题设计理念,一定要遵循“低坡度、高密度”的原则。问题设计得巧妙,问题提出得恰到好处,学生自然会积极投入进来,学生的答案才会有更多惊喜。

三是课堂语言中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为人师者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赏识评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最喜欢听到的莫过于师者的赞赏,一句句恰当的赞语可以凝成学生不可预测的力量。

反思二: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卫星比武》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点出这种卫星的名称,后写形状,再讲功能。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先扶后放的方法与孩子平等对话,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卫星不同寻常的形状和作用,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还可以。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时间的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时间不足:在学生进行表演的时候,教师的指导不到位。

反思三: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对于《卫星比武》这样的文艺性说明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在读中了解几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

在学习到课文的重点部分(五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时,要让学生反复朗读,找出描写五种卫星各自的外形,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并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学生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卫星,这样孩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各种卫星的了解更加全面。同时,学生有了上台扮演卫星表演的欲望,学生表演得非常精彩,把各种卫星的特点演绎的惟妙惟肖。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表演时,你们心情怎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很高兴。”“对呀,为人类做贡献的卫星都这样高兴,那么,制造卫星的人一定更加高兴。孩子们,努力学习吧,未来属于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卫星等着你们去制造。”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激情。

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写作范本,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写作方法。如作者在介绍五种卫星时,都是先介绍卫星的外形,再介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在展示完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后,要让学生发现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要求学生课下通过想象,写一段话,向大家介绍其它文中未详细介绍的人造卫星。从而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思四: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卫星比武》是语文S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课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先讲带领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课件。接着通过电影介绍卫星发射情况以及卫星的数量、种类,引起下文。然后通过电影着重介绍了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最后总结全文,讲各种卫星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课文的重点是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先着重介绍了五种卫星的形状和用途,然后概括介绍各式各样的卫星。介绍五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生动有趣。课文在介绍这几种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同学们看电影,来介绍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这也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选让学生了解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示的是各式各样的人造卫星比武的情景。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中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课后反思:

一、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班级没有铺开。

首先,是许多同学对前置性作业对待的态度不够认真,出现大量空白的情况。其次是在小组内的交流过程中,对于组内一些没有能从课文中找到前置性学习任务的答案的组员,组内成员之间没有形成互帮互助的模式,或者个别同学不愿与他人交流,不听组长的安排,完成任务不够积极,致使课堂上交流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大多数学生很缺乏自信大胆的表达能力,上台展示汇报应当是全组的同学,可实际上台的只有进行汇报的3个人,其他人也许由于前置作业完成得不好,没能全部弄懂课文,选择了沉默,这就更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汇报的同学,音量太小,导致后面和角落的同学听不清发言,也更不愿集中精神听课了。要想办法提高小组内的学习效果,以组长为核心,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激发同学的上进心,相信同学们的能力,在充分互帮互助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学生对于展示,还不懂得如何充分表现、说明,课前,已有不少小组利用塑料泡沫,制作课卫星模型,本意是希望同学们在展示的时候,利用模型进行演示,加深印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一个组内,有人负责说,有人负责操作,相得益彰。本节课,对于我的美好想象,只能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当然,其中更大的原因在我,在下面的反思中我会讲到。

二、课时内容安排不合理

本课时安排内容过多,各环节彼此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凑,设计没有环环相扣,剥离成几个板块的完成,导致与文本联系不紧密。当第一个汇报卫星外形特点和功能的环节结束后,时间已经过大半,于是内心开始焦急,急于走入下一个部分,对于找卫星的自我介绍和朗读训练是在走过场,抓得不实在,其实本环节当时没有省略掉,只是想为后面的表演做语言上的准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匆忙之间,又忘记对该部分写法的归纳的教学步骤,就直接进入了第二个学习任务,写作指导的PPT只好被我快速切换掉了。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对本文说明方法的学习,此时,一些前置准备没有做好的同学,已经不想再去文中慢慢找答案了,汇报时,只好请找到了体现相关说明方法句子的同学上台汇报。紧接着,为了加紧完成学习任务,抓住学生找到的一句比喻句,马上切换到课后练习3的学习,体会“宛如”“约莫”近义词的学习当中,此环节又叫学生用“约莫”造句,在时间已经不够的情况下,此环节明显拖沓多余。随之而来的,是下课铃声的响起,而我,还有表演和课外航天知识的展示环节都还没有做,心里那个“悔”呀,“恨”呀。这样的环节设计,也说明我对于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吃透,解读教材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师课堂灵活性不够,操作和及时调控能力不强

首先说在展示环节。其实在第一组展示说侦察卫星的外形特点和功能时,我已经有在旁边小声提醒是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的,目的就是哟同学们立足于课文,可是在接下来的几组同学汇报中,我却没有即使叫“停”,当着全班的面,及时指正该组的表述失误,也没有提醒同学们“在汇报时,合理运用自己本组制作的卫星模型,会让你们的演说更生动,更吸引人”,这样重大的失误,导致了上面第一大点提到的诸多不顺,也让错误延续,

篇六: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2015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

反思一: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目标明确,让学生弄清楚每一小节的内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文章配有一幅插图,穿插了一个泡泡框。插图中的小朋友站在祖国地图前,深情地看着祖国地图,这与文章第一小节相对应,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课文中有些句子写得很美,如第二小节的“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南沙诸海岛,撒开珍珠串。”通过夸张、比喻修辞手法,把山的高,岛的美展现出来。教学中,我让学生画出这些美的句子,然后品读,边读边想象,体会它们的美。课文有些句子学生理解有些困难。如“南海诸海岛,撒开珍珠串”,学生难以体会到,我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想象,体会祖国南海上的岛屿既多又美丽。又如“给妈妈做件衣衫”一句,我先问学生“妈妈”实际指什么,再指导学生联系作者给祖国设计宏伟蓝图,明白这句是让祖国呈现出新的面貌,从而让学生体会句子写得多么形象、多么感人。诗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第四节省略的内容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里可能是作者感到幸福,可能是作者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也可能是作者有说不完的话,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感悟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整堂课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找答案,在答案中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最后带着体会再去读,整体表现不错。

反思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重点是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读通读顺全文,然后重点放在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上。特别是在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先让一个学生读其它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同学来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情况,开始学生不会评,举手的同学很少,于是我引导学生找出这位同学重读了哪些地方,在什么地方停顿,你认为他这样读恰当吗,为什么这样读?你能试一下吗?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孩子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找了最佳的方案,然后根据同学们的提议学生再来读。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们就慢慢地读出了效果。

不足之处:这节课时间搭配不合理,讲第一小节占用时间过长,导致时间不够用。其次,课堂虽然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但还不够充分。

反思三: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S版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时,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几种导入方式:有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祖国的美丽与富饶;有课件媒体资源播放风光图片,让学生感悟祖国的美丽富饶;还有让学生谈对祖国的感受,引起感情的共鸣等。到底用什么方式呢?我不停地假想上课时学生可能有的各种反应,最后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觉得还是用课件展示祖国地图的方式,让学生谈对祖国的一些已有的经验,唤起对祖国的感情,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及学习诗歌的兴趣。经过精心准备,我按设计开始了我的导入:“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 祖国地图)你了解祖国吗?看到这张版图有什么要说一说的吗?谁来说个大家听!”于是学生的各抒己见,发表意见。“有一位小朋友当他站在祖国地图前,和我们一样,思绪万千,写下了一首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激发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于是很快的导入了诗歌的学习。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更加感受到只要是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育资源,教学设备,尤其是课件的引入不仅让学生看的清楚,而且感知形象。教学语言不是华丽就好,而是实用就好。

反思四: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

听了四年级课改赵娜老师的语文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这是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这类型的课学生们很喜欢,而且课文本身的教学目标比较清晰,教学内容容易理解。

本篇课文重点就是要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通用6篇)
  • 2023年党支部工作计划 【五篇】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 2023年党支部工作计划及要点7篇
  • 党支部学习计划范文(精选5篇)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 意识形态工作计划3篇
  • 党支部学习计划(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