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4    阅读:

计划生育调研报告2015
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第一篇

计划生育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计划,我委组织专门人员,先后深入到城区、城区、高新区的部分社区,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 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城乡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当前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确实存在管理漏洞,核心问题是有人管的地方出问题少,没人管理或管理薄弱的地方出问题多。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责任缺失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稳低”的瓶颈,亟待拿出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加以解决。因此,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以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切入点,着力在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新格局。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制定出台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力度,积极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各级各部门立足实际,狠抓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便

现在:【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一是积极探索城市社区人口计生管理体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创建管理服务新模式。市政府制定出台了《XX市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网格化管理暂行办法》(X政办发【2010】90号),将社区作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全面推进管理服务资源下沉,将每个社区确定为一个管理网格,有效整合网格内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将各类管理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化监管范围,积极推进“属地管理、社区负责、以房管人、居民自治”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发挥社区管理职能,使社区逐步由原来的服务平台向责任主体过渡。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无缝隙、全覆盖,条块融合服务基层。

二是建立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如凤城街道办事处将辖区内的所有单位全部实行“属地管理、社区负责”,辖区内的户籍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以及流动人口全部纳入“以房管人”的现居住地管理,整合社区资源,实行信息共享,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并自主研制开发城市计生管理软件,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城市社区人口计生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三是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落实总体较好。积极探索多元制企业的管理方式,各街道办事处普遍对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股份制、集体企业等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实施日常管理,年终完成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的给予通报表彰,未完成管理责任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个体、私营、三资企业在

充分协商的前提下,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平时加强工作指导,并把企业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对物业小区,签订《计划生育委托管理协议书》,实施委托管理;对城乡结合部,实行主管、协管制,即驻街较大单位由街道直接管理,较小单位由村(居)协助街道管理,明确主、协管单位的管理责任,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管理服务机制。

四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共享工作高度重视,将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定位于政府平台,确立了“ 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加快推进全市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2011年6月17日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政办发【2011】22号), 明确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内容、任务和部门职责要求,明确了人口计生、公安、民政、卫生、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房管、统计、教育、财政等部门加快资源整合,建立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制度,就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顺利推进要求各区、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主动搞好配合协调,确保尽快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要加大考核力度,将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纳入年度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二、存在问题【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当前人口计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计生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计划生育责任主体不明确,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国策意识淡化,责任意识淡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难以形成,社区队伍网络建设和管理服务滞后,现有的管理服务模式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致使城市育龄妇女漏管和违法生育逐年增多,成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加强城市社区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既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城市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必须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全局,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推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从调研情况看,部分街道和社区领导对此缺乏思想上的清醒认识和工作方法上的准确把握。

二是流动人口难管理。婚育信息难以掌握,行政执法难。流动群体不断扩大,跨区、跨省务工流动人员不断增多,举家外出、家庭化务工成为新趋势;市内流动人员有的人户分离,有的多处居所,有的迁居频繁,出现了“人员难寻、工作难做、孕情难监控、措施难落实”的状况,流动人口变化呈现出周期短、流动快、统计难的特征,导致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计生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流动人口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

【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的多样性增加了管理服务的难度,尤其近几年推广安装电子门锁以来,房东由于利益驱使,害怕遭受处罚,往往隐瞒居住人员的真实信息,对管理工作相当不配合,执法人员难以入户摸清居住人口计划外生育信息,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违法生育呈明显增长趋势。一旦发现计划外现象,只能做些思想教育说服工作,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处罚执法就更难了。工作无抓手,不仅使基层计生部门在管理中经常陷于两难的境地,难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婚育信息,同时还增加了日常工作量,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是“五区”管理欠规范。全封闭小区、家属型小区、混居型小区、分散型小区、半封闭型小区等“五型小区”居民和流动人口仅靠居委会工作人员难以掌握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信息。对新建小区没有成熟的管理机制,物业公司对商品房住宅小区的管理没有计划生育内容,绝大多数开发公司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只有经济意识,没有国策意识,不愿配合甚至躲避当地社区居委会对一些小区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上的“盲区”和 “死角”。

四是尚未真正“一盘棋”。一则由于各地对违法生育处罚规定不一致,标准差异悬殊,导致不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出人口为躲避当地高额罚款,流入到偏僻地区进行超生,接受数额较少的罚款后再想方设法返回户籍地。二则以现居住地为主、两地共管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与现行的

计划生育调研报告2016
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第二篇

水落坡学校生育计划调研报告

根据校委会的安排部署,近期顺利完成了由学校办公室组织牵头、各年级组配合实施的“未来三年我校女教师生育计划问题”的专门摸底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1、活动之前,借助各种场合积极宣传发动,让老师们知道此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2、学校办公室设计调查表,下发给各年级组,由各年级组进行摸查的具体实施。其中八年级在年级组会议上做了专门的强调和要求,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清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来的单位用人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强调了此次生育计划的严肃性和必要性;七年级组明确要求各位女性教职员工全部参与此次调查摸底,做到无遗漏。各年级组将摸查表张贴在签到处,利用两天的时间供老师们填写,后将电子稿发至学校办公室,有学校办公室进行汇总分析。

【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二、数据分析

水落坡镇中学共有在编一线教工67名,其中男性教工31名,一线女性教工36名,36名女教师全部参与了此次摸底调查,参与率达100%.经摸底有35名教师表达了生育意愿,占一线在编总教工数的53.7%。其中列入2016年个人计划的有24名,占一线总教工数的35.8%,占一线女教工数的66.7%;2017年的有8名,占一线教工总数的11.4%;2018年的有2名,占一线教工总数的0.03%;三年以后、无计划的各1名,分别占一线总教工数

的0.01%。

水落坡镇中心小学共有在编一线教工41名,其中男性教工20名,一线女性教工21名,女教师全部参与了此次摸底调查,参与率达100%,经摸底有11名教师表达了生育意愿,其中列入2016年个人计划的有10名,占一线总教工数的24.4%、占一线女教工总数的47.6%;2017年的有1名,占一线总教工数的0.02%、占一线女教工总数的0.05%;

经数据分析,2016--2017年间,特别是2017年我校的教师人数缺口较大,需提前谋划。

三、对策建议

鉴于目前我校工作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管理方式,畅通信息渠道,集思广益,积极倾听广大教师心声、采纳教师建议,使广大教师体会到“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

(二)建立科学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评价机制。

(三)加强师德建设,强化使广大教师、特别是女教工爱岗敬业的意识。做到榜样引领,可设立特别风格奖,奖励有身体状况但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典型人物。

(四)规范并完善请假制度,防止“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等虚假行为的出现。

(五)借助社会力量办学,必要时寻找实习老师或代课教师进行顶岗。

2016.3.14

2016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第三篇

3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流动人口***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公务

员在线提供.调研报告,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在现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新建物业小区中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的整体发展中,由于各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产业的重新布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趋势,而海淀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各类功能完备的新型封闭住宅小区迅速崛起,而小区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却难以及时到位。为防患于未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物业小区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全区256个新型封闭住宅小区中已建立社区居委会或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有179个,未建立和未纳入的77个,而且相当一部分因基层组织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区游离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之外;同时,小区内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据抽样调查小区内居住的人户同在人员占近40%,人户分离占36%,流动人口约占25%,居住人群收入较高,普遍重视“隐私权”,因而有关人口计生工作信息收集渠道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高档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与物业座谈以及在小区中针对育龄群众开展生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找到公司与政府合作的结合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思想统一后,政府加大了对物业公司在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指导,给予人力、物力支持,物业公司也指定了专人负责计生工作,从居民购房起就填写计划生育情况卡片,做到对入住人员底数清,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面服务,方便了居民。物业还出资制作了一些有关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品在小区内、楼道中开展宣传,并积极推动小区内居委会的建立。试点单位原有的13个小区在一年促成12个单独成立或挂靠到其他居委会,物业的前期工作也为居委会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二)大力推进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纪90年代初,海淀区开始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约等形式,使计划生育逐步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聂各庄“十星文明户”评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经验。初,海淀区在继续总结、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的新特点和社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研究出台了《海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与居民自治整体工作同步启动。

在自治工作启动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还习惯于作为政府的基层组织,对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认识模糊。为转变这种观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宣传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涵义,要求结合社区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宣传和需求调查,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拟定有社区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约和自治章程,依靠协会的资源和优势将居民自治工作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落到实处,形成“以宣传为先导、以章程为保障、以协会为载体、以需要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努力,海淀区出现了一批以自治承载的“相约健康在社区”、“生育文化社区”活动,诞生了精品“社区计生卡通形象”,并有了“交互式自治”这样的创新工作形式。一些社区还引入香港社区服务理念,实施“新家庭计划”,建立生殖健康服务自助平台,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社区居民从关注健康到主动支持、帮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了“四自”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的居委会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并根据指导意见全面开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动计划生育综合优质服务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逐渐体会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其提出时还以较为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内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知识宣传、技术服务、满足人的尊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综合优质服务的概念。这一结论的提出,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全方位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作框架。

1、在技术服务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优质服务,形成以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地区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海淀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及城市无业育龄人群开展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外地来京无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接待外地来京人员9万余人,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和事故差错。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几年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通过对服务机构外环境的改造装修、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对服务硬件、软件进行全面升级,为术后人员提供“亲情搀扶”、送健康礼品、发健康处方等温馨服务,就诊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8%。

为充分利用地区卫生资源,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计生卫生联手,建成由66家医院和69家社区卫生站、有5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主体服务网络,不仅保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发放“健康处方”等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开展育龄夫妇享有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启动对城市无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检查,已有8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了此项服务,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还有2.8万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

在药具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以承接国际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区安装了500部自动售套机,同时推进免费药具的发放渠道,实现了在全区所有的居(村)委会、外来人口一站式办公地点、人才职介中心、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院(室)、66家医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贸市场电子市场、地下空间外来人口租住地等地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自取架,又增设了26个免费自取发套机,使生活在海淀的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务。

2、在知识宣传中,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服务人群推进优质服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构建了以“空间四条线、地上精品现、沟通面对面”的广覆盖宣传网络:一是抓住北京电视台、《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海淀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设专栏、出专版,开展对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宣传。二是抓住特色活动出精品,组织开展了“樱花香,碧水长、婚育新风传四方”的昆玉水系大型流动宣传、“独生子女艺术节”、“生殖健康进军营”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动。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墙”、“人口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传阵地。四是树起了以人文关怀为基、以计生宣教公益广告组成的城市风景线。五是相继开发了针对大学生、公司员工、外来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识需求的网络模版和dvd光盘,出版了以《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您的关爱一如既往》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图书及电子图书。六是建成了三个计生宣传网站和一个网上人口学校,推进政务公开、宣传人口国情、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并及时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尝试通过在互联网开设网上直播的方式组织了“关注新《条例》,专家与您零距离——《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网上宣传咨询活动”和“中关村白领,大方谈性——‘男性健康日’专题活动”,两次活动共得到近70万网民的关注。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服务,使海淀区人口计生宣传的受众面不断扩大。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目标还有更远。在圆满承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海淀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根据需求调查,将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的时间从育龄人群拓展到中学生,在全区中学生中启动“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按照项目动作的方式总结经验,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区已有70%的中学将此教育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直接受益学生已达9万多人次,家长受教育为3万多人,亲青服务咨询人数约1.5万人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拟将此项工程继续向小学高年级拓展。

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仍是海淀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口流动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海淀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封闭物业小区增长量大,人户分离人员持续增加,外地来京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和北京市为流动人口多项便民措施的出台,加大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难度。

一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管理机关的公安部门,在现存管理体制、方式下对其管理对象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特别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原有的强制手段取消,综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更难以做到明晰。

二是政策执行需要的财政资源保障脱节,财政资金到位困难。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安排系中央与地方分享税制,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收收入及中央的统一支付体制共同实行管理。这样,在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经费的负担主要落在地方财政中,而地方政府层级间财政体制的类似安排,又将经费负担继续逐级下移。以海淀区为例:底,全区户籍人口共178万人,其中育龄妇女46万人,成年流动人口36万人,流动育龄妇女约10万人。同期区级财政对户籍人员的经费投入平均5.2元/人,全年区财政至少需为户籍人口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926万元,按要求应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经费187万元,此外还应相应增加管理人员编制,核拨行政经费。

当前,在一些外来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基层政府为解决当前一些矛盾,还常常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去实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实施不仅面临管理主体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本身的行为失范可能又会酿成新的冲突甚至局部管理危机。况且这种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可能还会使城市进一步扩大人口吸引的态势,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压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领导对类似的财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顾虑,因此地方财政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方面不够积极。

三、建议

(一)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改革的规划

海淀区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局中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程度。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东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客观代表了东部地区,因此海淀区市的综合改革工作在东部地区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当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飞速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人口发展纳入到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按照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在2016年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区关于综合改革的规划,率先实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海淀区人口规模较为庞大,特别是人口机械增长过快,全区人口机械增长率达31.15‰,增长量为5.6万,总户籍人口数已达184万。同时,海淀区的人口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全区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达111,区域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49万,占总人口的15.5%;性病和艾滋病在特殊群体中有蔓延趋势。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加强人口发展研究。要以人口计生委更名为契机,充分借助区域人才资源,加强开展适应区情、适应区域发展状况的人口战略研究,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人口发展规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海淀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每一个公民。

(三)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流动人口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正确认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流动人口主要以经济为目的,真正以超生为目的的流动人口是极少数。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政策滞后,管理和服务工作没有跟上。比如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避孕药具的发放以及计划生育事故救助等方面,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就十分有限,不利于提高他们预防意外怀孕的意识和能力。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未婚先孕,有些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手续太繁杂和宣传不到位,他们没有领结婚证而造成的。高档住宅区居民的超生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些是我们法制宣传不到位的缘故。通过改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工作,这部分超生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可以更好地维护流动人口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海淀区作为首都的一部分,要自觉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积极探索研究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新方法。要通过加强服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等途径,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高档住宅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3

【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2016反腐倡廉工作调研报告
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大学习大调研报告 第四篇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乡镇纪检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是摆在每一个纪检监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近期,根据县纪委的统一安排,就加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调研。

一、我镇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现状

目前,全镇有14个行政村,65名村干部,560名农村党员。镇党委由5名委员组成,村支部由3—5名委员组成。全镇配备专职纪委书记1名,科级干部,配备乡镇兼职纪检干部2名,村社兼职监督员15名。

(一)基层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近年来,我镇将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不断延伸到农村基层,形成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全镇成立了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每年初,镇党委与各村党支部签订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书。在全镇形成了镇党委领导、纪委牵头,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全镇围绕服务农村、加强村务和村级财务管理、惠农政策落实和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等内容,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干部的政绩和利益收入挂钩,推行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使之成为干部年度考核的硬指标,有力推动了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二)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镇基层不断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一是紧紧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全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之中,以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和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为重点,着力抓好乡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并根据教育对象,分类施教,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突出抓好正面示范和反面案件警示教育,并注重运用省内查处的人和事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筑牢农村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大力推行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通过送法送纪下乡、廉政宣传栏、廉政电教片、廉政广告栏、廉政漫画格言等多种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在农村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唤醒了群众的廉洁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明乡风。三是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确保有效性。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活动,主动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纳入其中,不断深化。大力弘扬廉政、勤政先进典型,定期不定期播放警示教育片,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三)基层党员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抓好制度建设,是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根本保证。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镇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从制度上预防腐败的突破口,用制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制约。一是完善干部的从政行为规范。针对群众对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民主意识、婚丧嫁娶、参与赌博等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督促完善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制定严禁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严禁党员干部参与赌博活动等制度。镇机关、基层单位也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二是以财务公开为重点,规范“三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农村财务、村干部待遇、“三务”公开不实等问题一直是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以党务、政务、村务等“三务”公开为支点,狠抓了各项制度的落实,并以向党员公开和党外向群众公开两个层面逐步实行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本着“凡是群众关心的,就必须进行公开;凡是群众有疑虑的,就必须向群众讲明白;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就必须让群众知道”的“三必须”原则,针对农村新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包括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土地承包、救灾救济款发放以及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10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宣传栏、广播、电视、印发便民明白卡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在此基础上,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随时公开,扫除公开盲区,受到群众普遍认可。目前,全镇14个行政村都实行了“三务”公开,90%以上的村有“三务”公开栏。三是实行廉政承诺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自律意识。认真落实了《廉政谈话承诺制度》,对新提拔任用的乡镇科级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并签订勤政廉政承诺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乡镇干部的廉政档案,加强了廉政档案的动态管理,规范了运作程序,充分发挥了廉政档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作用。四是推行民主评议制度。全镇通过开展“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民主评议活动。选择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和部门为评议对象,采取以镇为中心,上下联动,内外兼顾,纵横联系,覆盖行业的评议模式,重点解决一些部门、行业的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开展先进示范“窗口”单位的创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行风评议工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年深入。

(四)、损害农民群众的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纠正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近年来,全镇一直把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一是建立基层纪检信访网络,拓宽违纪案件线索渠道。我镇建立了由纪委、信访、民政、司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四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机构,达到了“有机构、有阵地、有牌子、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和信访渠道畅通”的“六有一畅通”目标;在村一级建立信访民调接待室14个,建立村民联络小组14个,聘请了28名信访联络员,有效拓宽了违纪线索举报渠道。二是深入开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行风评议工作为平台,通过开展纠风专项工作治理、开通“镇长热线”三农服务热线等途径,加强了对城镇拆迁、土地征用、公路“三乱”、企业改制、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小学校执行“一费制”和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看病难、看病贵”、救济救灾资金、退耕还林补助款发放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我镇对农民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救济救灾资金等均实行了一卡(折)通,有效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五)、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查办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信访工作责任制,把每一个信访件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真正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基层逐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工作格局。三年来,共受理农村基层信访举报411件,反映村干部违纪问题171件,反映乡镇干部103件,反映县直主管部门137件。二是实行“常委会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参与,办案人员主办,机关及乡镇纪委配合”的工作机制,严肃查处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三年来,重点查处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共立案查处29件,结案29件,其中涉及乡镇干部的24起,村社干部的5起。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农民的教育还重视不够,抓得不紧。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但在调查中普遍反映出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教育还重视不够、抓得不紧。一是在农村缺乏对农民教育的抓手和教育载体,在农村宣传计划生育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载体很多,但农民接受教育的场所有限,对农民的教育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二是忽视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党和政府给农民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基层政府要农民做点公益小事都很难,组织一次村民会议就更难,充分暴露出对农民教育的缺失。三是基层领导干部认识不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只重视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农村经济长久发展的需要还远不成正比。

(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惠农强农的各项具体政策宣传不够,许多农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农民医保、能繁母猪等具体政策和申报程序等方面宣传不够,使群众对乡镇、村干部有一定误解,造成告状和举报的情况时有出现。二是农村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跟不上。近年来,国家补贴项目逐年增加,补贴标准不断提高,补贴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我市2016年国家各项惠农资金达5.3亿元,但在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部门多,参与人员多,发放环节多,代理银行多,发放形式多,滞留时间多,以及行政成本高、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三是少数基层干部在惠农政策的实施中存在优亲厚友、办事不公和不够透明等问题。

(三)农村教育和医疗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通过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农民最关心的还是教育和医疗问题。在教育方面,农村乡镇各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与城市学校教学质量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跟不上,老百姓不满意,导致农村在初中阶段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送孩子进城上学,有的在小学阶段就进城上学,不仅给农民带来新的负担,而且出现了农村学校生源缺少的问题。在医疗方面,近年来,我市乡镇医院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上有了很快发展,但普遍反映经费紧张、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医护人员绝大多数为临时聘用人员,乡镇医院要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和农民的需要,还有很多困难。

(四)乡镇、村两级拖欠债务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69个乡镇中有48个乡镇拖欠债务9996万元,其中靖远县的118个乡镇拖欠债务 7580 万元。这些债务使本来困难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成了乡镇领导干部挪用其它专项资金违规违纪的一个因素,同时这些债务在不断增大。形成乡镇债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债务;二是乡镇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和乡镇每年超支导致债务增加;三是有部分乡镇上几届领导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债务留给了本届政府;四是基层各种检查、考核验收繁多,有的乡镇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搞接待,导致基层接待费用高,使乡镇财政寅吃卯粮、捉襟见肘;五是乡镇前几年搞乡镇企业和教育双基达标欠债。村级财务不同程度存在债务,全市700个行政村中有 122个村拖欠债务1290 万元。

(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注重任务的分解,忽视任务考核,放松责任追究。三县两区都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全市69个乡镇就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了层层分解,并与村上签订了责任书,但普遍缺少平时和年终的考核检查工作,更谈不上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二是在责任制考核上形式比较简单,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好坏一个等次。三是乡镇、村两级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时效性差。

(六)、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呈多发态势。基层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反映财务管理、救灾款物、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落实方面的信件多。2016年以来反映县(区)、乡镇、村干部的信件411件,其中反映财务方面的信件87件,占21.2%。反映涉及救灾款物的信件45件,占10.9%。反映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方面的47件,占11.4%。反映农村土地征用方面的30件,占7.3%。反映教育方面的59件,占14.4%。二是反映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较多。2016年以来查处乡(镇)村两级干部违纪案件29起,其中涉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13起,占44.7%。三是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的违反国家政策非法收费,有的擅自低价向农民征收土地,或长期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款。四是作风飘浮,损害农民利益。有的基层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不体察民情,不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渐疏远了干群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引起集体上访的群体事件。五是有的乡镇为了争取项目、经费和达标验收(计划生育考核)存在公款请客送礼的现象。六是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乡镇、村干部生活上贪图享乐,存在用公款旅游和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等现象,这些人虽是少数干部,但对干部整体形象影响很大。

通过对比分析,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经济建设,轻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系统的安排部署、检查落实和责任追究。没有真正做到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总责的要求。另一方面,少数基层干部政治素质较低,法制观念和清廉意识淡薄,存在“与己无关”、“小节无碍”“法不责众”等错误思想。

第二、教育不到位。一是针对性不强。目前,对乡镇、村社干部的廉政教育,通常是制度条规教育多、笼统性要求多,而真正结合干部思想实际需要的少,依然采用过去的教育手段,只是定期把干部召集起来开开会、读读书、看看专题教育片,教育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缺少针对性。二是系统性不强。一些地方对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没有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存在平时随便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干部出了问题抓一抓的现象。三是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工作多,受教育的时间相对少,个别村党支部软弱涣散,较少组织村干部学习。由于受教育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而且不及时,致使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四是村级干部工资低,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村干部年龄偏大。

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第三、监督不到位。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般号召性多,抓检查落实和监督不够。一是上级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个别乡镇对村级干部的监督管理比较松散。个别县区、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真正没有发挥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过多地参与一些具体工作,由“赶车”人变成了“拉车人”。二是同级监督不到位。个别村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党内监督形同虚设。一些村党支部成员不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监督约束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个别村班子成员往往“利益共享”很难起到监督作用。三是民主监督不到位。一些村村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少数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有的村存在群众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情况。

第四、制度不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制度的滞后和缺失,在基层各项涉及财务、惠农政策、农村低保、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具体制度、管理办法跟不上。如农村低保扩面这一项工作,群众意见大,究其原因是绝大多数乡镇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标准办法,给工作带来不便。

第五、服务不到位。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只有“政绩”只有“官位”,心里装不下老百姓,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农户,服务群众的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作风。有的少数基层干部素质较低,不愿做基层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敢解决矛盾,不想为民谋事,只有服务上级的痴好,没有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同程度存在“老爷”习气。

三、搞好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镇党委、政府应将农民的教育纳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同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真正把农民的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使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教育有载体、有抓手。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科学发展观教育入手,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要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纪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真正做到经常抓、反复抓。要注意改进教育的形式,因地制宜,采用农民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加大正面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不断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有规划、有组织、分层次地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并将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下来,夯实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对惠农资金的统一管理。全镇应建立统一的管理、监管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建议各单位成立强农惠农政策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与现有的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办公室调整合并为强农惠农办公室,对惠农资金实行组织协调、统一管理和监管。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支教、支医工作长效机制,使市、县区教师、医生更多的到乡镇一级任职1至2年,为基层培养一批人才。同时,选派一批基层的教师、医生到市、县区学校、医院工作1至2年,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整合农村教育、医疗资源,可在农民比较集中的乡镇建立农村中心学校和医院,逐步解决农村孩子就近上好学校难,农民就近看大病难的问题。三是进一步整合农村文化、体育、教育、卫生资源,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

(四)因地制宜,在农村乡镇一级全面实行政务便民服务大厅。在这次调研中,发现景泰县、靖远县部分乡镇建立了政务便民服务厅,实行统一公开办事的形式,老百姓告状的情况明显减少,群众普遍反映好。在乡镇实行政务便民服务厅,采取乡镇干部轮流值班,有利于锻炼乡镇干部,促使其提高政策、业务水平,也使乡镇领导有更多时间、精力抓主要工作。同时,方便了群众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以农村乡镇一级政务便民服务大厅为重点,不断改进和拓展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五)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监督考核。积极推行以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工作。认真开展对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站所、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和用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把对镇、村干部的监督考核与群众的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上面有组织检查考核、下面有群众评议监督的工作机制。真正使干部置于法律、制度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制度。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基层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紧紧围绕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在健全民主决策工作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基层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进一步健全和执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务民主听证制度等,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要加强民主管理,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村集体大宗物资采购必须遵循公开原则,工程项目招投标要进一步规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消除“暗箱操作”,防止权钱交易,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要继续深化拓展“村账乡管”、“零户统管”、乡镇村级干部任期“零债务”制等财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建立健全乡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基层站所财务管理,预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权谋私行为。

(七)强化责任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一是进一步落实“一把手”是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第一责任人政治任务,克服“一把手”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现象。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做好“四个必须”,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一把手”必须清楚,心中有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列入“一把手”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亲自参加反腐倡廉建设重大活动;党委、政府必须每年为纪检监察机关办几件实事,二是突出追究重点。坚持把责任追究作为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6个责任追究重点的基础上,根据我镇农村中心工作,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经济转型、重大安全事故、改进机关作风和工作不力导致群众上访等方面的追究力度。对经济转型、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中领导干部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追究,采取规范责任追究的运行机制,完善和落实奖惩制度,突出“严”字,注重“实”字。对违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重大问题的,不管是否是当事人,是否直接参与,只要负有“失教”、“失察”、“失管”和“失误”中的任何一种责任,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地追究。对改进机关作风方面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形成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监察机关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对工作不力导致群众上访的通过对群访事件全过程的倒查,对导致群防事件的最初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从而杜绝向上逐级推卸责任的现象。三是在实行责任追究的尺度上,坚持做到不护短、不手软。为了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不走形式,确实起到警示和教育干部的目的,凡是有违纪行为的、凡是侵害了老百姓利益的,坚持做到不护短、不手软,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严肃查处一批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

(八)加强农村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基层纪检干部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加大镇纪委书记与部门纪检组长、乡镇纪委书记与乡镇纪委书记之间的交流和轮岗力度,充分调动基层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乡镇行政区划分布、经济规模和党员人数等,成立若干面向乡镇工作的纪检监察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负责3至5个乡镇的纪检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核定行政编制5至6名,所需编制在现有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编制中调剂解决。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通用6篇)
  • 2023年党支部工作计划 【五篇】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 2023年党支部工作计划及要点7篇
  • 党支部学习计划范文(精选5篇)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 意识形态工作计划3篇
  • 党支部学习计划(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