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7    阅读:

农资市场调查论文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第一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社会调查报告

2013年9月16日

?镇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8月

调查地点:河北省?市?镇

调查对象:本镇部分农资经营网点

调查方法:实地走访、全面调查

调 查 人: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必需物资,是农村流通的重要商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稳定农资价格,搞好农资供应,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事。本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现代农资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对东城坊镇农资市场供应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镇农资市场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资料供需状况

某镇位于某市西部,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47273人。耕地面积59450亩。粮食生产历来是本镇的支柱产业,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较大。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步提高,农资需求量呈现增长的态势。据调查统计,全镇农业生产每年共需化肥7500吨,其中尿素2000吨、碳铵2000吨、磷肥1000吨、钾肥600吨、各种混合肥1900吨;共需农药490吨、农膜1550吨;种子1086吨。

(二)农资经营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具有农资经营资格的单位共有5家,各行政村均有农资销售点1—3个,从事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经营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营渠道纷杂,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农资经营网点数量多、规模小、承担经营风险能力低,造成市场经营混乱,无序竞争加剧,市场管理难度增大。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农资进货渠道复杂,经营行为极不规范,一些不合格的劣质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坑农害农。

(二)价格控制体系欠缺,随意涨价现象普遍

去年以来,受各种影响,农资价格涨势加剧,涨幅惊人。如尿素近期的零售价格每吨已达210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远远超过农民的心理预期。同时其他农资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粮食价格则相对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下降较大,制约了农民生产的投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埋下隐患。【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三)农资经营资金不足,经营成本偏高

去年以来,化肥价格的上涨,导致经营化肥资金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农资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化肥生产企业取消赊销,采取现金结算并大幅提高预交款比例,进一步加大了农资经营的资金压力。国家对化肥储备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贷款难上加难。资金的压力造成化肥在经营中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利润难以保障。

(四)化肥冬储难以实施,市场供应不足

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买习惯的改变,农资化肥储备期相应拉长,冬储资金大幅增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农资储备不足。春耕及时组织货源困难,脱销断档现象时有发生。

三、建议和对策

(一)发挥整体优势,加快构建农资服务网络体系

构建农资服务网络体系是建立现代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健全农资市场体系、创新机制、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全镇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

(二)建立化肥储备制度,落实冬储措施

建立用经济手段调节化肥市场的机制,加强和完善化肥宏观调控,保证化肥市场长期稳定,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化肥生产和市场价格,确保农业生产用肥。建立储备化肥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三)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经营秩序

1、认真执行农资经营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准入关。做好农资经营网点的布设、经营资格的认证、审定、登记、注册工作,对已经发放《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要定期进行清理核查,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或有违法行为的,要按有关规定注销其经营资格。

2、强化农资市场的整治工作。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铲除制造、加工、销售窝点,并对已查处的重大农资产品违法案件进行严厉打击。

3、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农资市场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工商部门要在规范农资市场准入的同时,取缔和打击无证经营和各种违法行为,严把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关;质监部门要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资质量的监查,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物价部门要加强对生产销售企业农资价格的监查,确保农资价格稳定;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资经营企业的督查管理,督促企业守法经营、优质服务。

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关乎国计民生。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目的就是要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局。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把做好农资供应作为促进本地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件大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做好农资供应管理工作。使农资经营更加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让农民买着满意,用得放心。

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2009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第二篇

榆林市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

2009-10-09 11:53

榆林市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

我市是农业大市,340多万人口中有280多万是农民,占总人口的84%。为了认真贯彻中央两个1号文件,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全部减免了农业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从去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当前,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稳定农资价格,做好农资供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市供销社组织专人对我市的农资市场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资市场的基本情况

1、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的供需状况

在正常年景,我市农业生产每年共需各类化肥35万吨(自然吨,下同)左右,其中,需尿素6.5万吨,碳铵20万吨,磷酸二铵1.5万吨,磷肥4万多吨,钾肥3000多吨,各类专用复合肥2万多吨,其它肥料3000多吨;共需农地膜2350多吨,其中农膜590吨,地膜1760多吨;共需农药250多吨。化肥除碳铵及部分复合肥外,其余所需均从市外调入,主要来源于省内的陕化、歧山、略阳,省外的云南、宁夏、山东等地,还有部分进口产品。

2、全市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二00五年四月底,我市具有农资商品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共有463 家,其中,供销社系统219家,农业“三站”47家,个体经营者193家,生产企业直销点2家,其它单位2家。从经营的量上看,2004年,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共销售各类化肥25万多吨,占总需求量71.4%,其中,销售尿素5.3万吨,占80.9%,磷酸二铵1.4万吨,占93.3%,碳铵15.1万吨,占75.5%,磷肥2.59万吨,占64.3%,专用复合肥0.54万吨,占27%。生产企业、农业“三站”及个体经营量仅占28.6%,所销售的商品除碳铵和部分复合肥、磷肥外,其余商品大部分从供销社系统所属农资批发单位购进。因此,供销社在我市的农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障我市的农业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3、全市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市无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府谷、榆林、米脂三个化肥厂,均属地方小型企业,化肥产品也只有碳铵一种。由于我市是我国煤炭的主产区之一,生产化肥所需主要原料如焦炭、焦粉、粉煤的价格均比周边地区要低的多,因此,我市生产的碳铵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远销内蒙、山西、宁夏、延安等地。近年来,尽管三厂均大幅度提高了产量,但产品在很多时候还是供不应求。2004年三厂共生产碳铵26万多吨,其中榆林氮肥厂生产碳铵8.2万吨,较上年增长46.4%,向市外(主要是内蒙、山西)销售1.5万吨;米脂厂生产碳铵8.2万吨,较上年增长34.4%,向市外(主要是延安、山西)销售2.09万吨;府谷氮肥厂生产碳铵9万多吨,较上年增长35 %,向市外(主要是内蒙、山西、宁夏等地)销售近5万吨。今年第一季度,三厂的产量增长较快,榆林、府谷两厂的日产量都达到400吨,米脂厂的日产量达480吨,预计全年碳铵的产量将接近30万吨,完全可以满足市内需求。

二、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价格上涨幅度大,随意性强

去年以来,我市的农资价格涨势加剧,生产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随意涨价,有时甚至一天一价。大部分商品均以两位数上涨,化肥的平均涨幅超过20%,一些品种达30%。如尿素近期的价格每吨已达1900多元,较上年同期的 1500元增长26.7%,较2003年的1360元增长

了近40%。我市需求量最大的碳铵的平均销售价格每吨达540元,超过了市物价局每吨530元的最高限价,较上年同期的450元上涨20%,较2003年的每吨360元则上涨了50%,个别地方有时的售价甚至达560—570元/吨,物价部门的限价政策成为一纸空文;磷酸二铵的销价每吨达2900元,较上年上涨20.8%;磷肥销价每吨是550元,较上年上涨14.6%;农用地膜的价格由每公斤10.8元提高到13.4元,上涨24%。据农业局减负办提供的数字,我市减免农业税后,农民人均减负仅为23.8元,但由于化肥涨价太猛,以我市北部草滩地种植地膜玉米为例,农户每亩需购买碳铵150公斤、磷肥5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共需支出166.2元,较上年增加32元左右;而种植水稻每亩购买化肥则需增加支出60─70元;枣林果园每亩增加支出37─45元;山区旱地每亩增加支出17─25元。同时其他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粮食价格今年则相对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下降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民生产的投入,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埋下隐患。

2、市场秩序比较乱,流通不畅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资市场原有的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已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和个体户多渠道经营的局面。由于农资经营企业数量太多,规模偏小,全市463家农资经营企业年销售化肥超过1万吨的只有6家,超过1000吨的只有22家,绝大部分个体经营企业年销售化肥只有100—200吨,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吨,企业规模的偏小造成我市化肥市场很难与全国、全省农资市场接轨、竞争,市场管理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逐步放开,生产厂家的“直销”、农业“三站”及社会个体经销商发展迅猛,而且还有大量无证经营者,这些经销商基本全是个体经营,缺乏统一管理,商品进货渠道复杂,经营行为极不规范,一些过期、失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这在农药、种子、各类专用复合肥等品种中尤为严重,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

3、农资经营企业的资金普遍不足,经营成本高

近年来,随着银行步入商业化轨道,政府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农资经营企业的资金普遍严重不足,尤其是去年以来,化肥价格的上涨,导致经营化肥资金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再加上生产企业普遍占用了农资公司的大量资金,进一步加剧了农资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如我市三个化肥厂的生产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农资公司,市外的化肥企业则从今年开始普遍取消了往年的赊销方式,采取现金结算并大幅提高了预交款比例,进一步加大了农资公司的资金压力。在陕西渭化厂,农资公司每购一吨尿素需付二吨尿素的资金。而我市农资公司在经营中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社会集资,以我市农资企业的龙头老大、“AAA”企业横山生产资料公司为例,年销售化肥占全市实际使用量的四分之一,每年需周转资金近2000万元,银行实际贷款只有800万元,在销售旺季,资金也存在较大缺口;榆阳区、定边、靖边、神木、佳县等县生产资料公司,每年经销化肥都在2万吨以上,均需资金在150—250万元左右,全部来自社会集资,月息1分,资金的压力造成化肥在经营中利润很少,成本却居高不下,化肥价格在经营环节中难以下降。

4、化肥冬储难以实施,部分品种的供应严重不足

过去,由于农资公司的责任明确,且政府给予适当补贴,银行保证资金供应,农资经营部门普遍重视做好化肥冬储工作。但是,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肥习惯的改变,农资的储备期相应拉长,所需资金更大,再加上农资供应季节性较强,且受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厂家出厂价很不稳定,冬储化肥风险较大。因此,从去年以来,我市各农资公司除横山、佳县等个别公司外,大部分农资企业储量都比较少,尤其是优质化肥(主要指尿素和磷酸二铵)供应明显不足,以尿素为例,截止今年5月底,我市共调入尿素1.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4.5%,货源组织非常困难,脱销断档已成定局。

(二)化肥价格居高不下主要原因

1、原材料价格上涨

去年以来,受市场能源供应紧张的影响,生产化肥原材料大幅上涨。如:焦粉每吨由去年的140元涨到280元,粉煤由去年的90元涨到180元,编织袋材料也从去年的每吨1600元涨到现在的每吨2900元,生产每吨碳铵共需粉煤120公斤,焦粉500公斤,再加上电费、人员工资等各种耗损材料的全面涨价,我市每生产1吨碳铵成本价目前已达460—470元左右,成本的增加自然推动化肥价格的全面上涨,这是化肥市场价格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资需求量增大

由于中央1号文件及其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我市农民基本实现了零负担,加之去年农业获得了较好收成,农民购买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普遍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大。据统计,2003年,我市共使用各类化肥32.7万吨,较2002年增加了近30%,2004年我市共使用化肥35万吨,虽比上年只增加了 7%,但优质化肥特别是尿素、磷酸二铵、各类专用复合肥的使用量均却以超过20%幅度增长。需求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场价格的上涨。

3、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储运成本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彻底打破,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尿素价格已达每吨280美元,折人民币2300多元,而国内生产企业的出厂价政府限定为每吨1750元,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大量出口化肥,而进口量却在逐步减少,市场供应日趋偏紧,已完全转向卖方市场。再加上铁路运输的持续紧张,公路超限运输的限制,导致运输成本陡增。人工费用也在不断上涨,装卸费由去年的每吨3—5元涨到8—10元,同时仓储等其它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化肥价格的涨势。

4、市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市的《农资经营许可证》制度已名存实亡,据我们从市发改委、工商局调查,都没有见到有关取消《农资经营许可证》的正式文件,只是从其它一些渠道上了解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化肥经营体制的通知》(陕政发[1997]41号)、《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资协调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规范农资流通秩序的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1999]75号)两个文件已被废止。所以从2004年开始,市发改委就不再办理《农资经营许可证》,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只要在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就行,一些县区在办理执照时不按照市场准入要求把关,随意滥发,如定边县有91个农资经营企业,52是个体经销商,子洲县有59个农资经营企业,52个是个体经销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加之进货渠道复杂,相互之间价格极不统一,一些个体经销商在销售旺季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导致农资市场管理十分混乱,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上涨。

三、建议和对策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必须物资,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支出。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但是,农资价格的上涨却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效。这些隐性负担,必将使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的落实大打折扣。为此,我社经过全面调研分析,特提如下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资供应工作,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农资供应对促进我市农业发展,创建和谐榆林的重要性。不应再把农资供应当成简单的商业行为来运作,要把做好农资供应当成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件大事来抓。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为“三农”服务。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不仅是政府赋于供销社的基本职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能,也是我市各级供销社赖以生存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供销社在我市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供销社的整体优势,认真做好农资供应工作。 首先,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以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提升农资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要通过联合、改组、改造、机制创新等手段,巩固提高原有供销社农资企业的经营能力,使其尽快形成以连锁配送为主体的农资经营企业。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规范(如:横山生产资料公司、佳县农副公司等)的农资企业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争每县至少组建一家运作比较规范、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农资龙头企业。市供销社要尽快成立农资行业协会,组建全市农资集团公司,通过协会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通过集团公司的组建,尽快与全国、全省联网对接,充分发挥供销社遍布全市城乡的网络优势,引领带动全市的农资经营企业共同面对市场,参与竞争。另一方面,要打破行业界线,通过资产、资源、技术等方面的联合,加快构建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连村到户。要积极与市内外化肥生产企业联系,发展联储、联销、总代理、总经销等多种工商合作模式,把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同农资经营企业的销售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在市场中形成与农民利益共同体,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实力,增强其龙头带动作用。

其次,要重视连锁网络建设,打牢网络基础。一是加快基层社的改制,采取多元化投入,改造基层网点,改善营业条件,以新的农资经营业态面向广大农村消费者;二是大力发展农资专业社、专业协会和村级综合服务站,进一步完善扩大基层服务组织,使其尽可能地全部纳入连锁经营网络,更大范围地发挥连锁经营的终端作用;三是广泛吸纳农业“三站”及社会农资经商户,加入 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对其实行统一管理,形成地域整体优势,避免相互无序竞争,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第三、要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连锁经营水平。一是建立连锁企业规范的作业标准。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门店标识、统一财务核算、统一采购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统一微机联网;二是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使农资经营更加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树商誉、打品牌,实行承诺经营,保证农资产品无假货、高质量,树立企业形象。四是优质服务,采取多种便民措施,让农民买着满意,使着放心。

第四,强化督导,加快实施。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把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工作列入当地政府农村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重视程度,加快工作步伐;二是多渠道解决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资金问题。采取资产置换、农民和职工入股、银行贷款等措施,确保资金到位。三是做好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员工队伍,为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的改造、建设和健康运行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2、建立化肥储备制度。

建立化肥储备制度是为了建立用经济手段调节化肥市场的机制,加强和完善化肥宏观调控,保证全市化肥市场长期稳定,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化肥生产和市场价格,确保农业生产用肥。同时解决贫困地区的直供肥和非正常年景的救灾用肥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9]3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我国其它一些地、市的做法,现就建立我市化肥储备制度提以下建议:

(1)化肥的冬季储备委托供销社所属的各农资公司承担,储备基金由市政府负责协调,财政贴息,由农资公司向银行贷款的办法解决。

(2)化肥冬季储备的规模暂定为每年5万吨碳铵、3万吨尿素、1万吨磷酸二铵、1万吨磷肥,共计10万吨。碳铵的储备原则上从市内生产企业采购。其余化肥从市外采购。储备期从每年的十月开始直至次年3月。

(3)储备化肥的销售价格,在化肥市场基本稳定时期,应随行就市按当时的市场价格确定。在化肥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需要进行宏观调控时由市物价局核定销售价格。

(4)储备化肥发生的利息费用和政策性降价损失,经市物价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供销社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从化肥储备单位账存的化肥价格差异款和化肥价格调节资金中列支。化肥顺价销售形成的政策性收益差价,全额补充化肥价格调节资金。化肥价格差异款和化肥价格调节资金由化肥储备单位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利息转增本金,滚动使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5)市供销社每年要对化肥储备单位账存化肥价格差异款和化肥价格调节资金的使用和补充情况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报市政府,抄市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

(6)要建立化肥储备信息报告制度。化肥储备单位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定期向市发改委、物价局、财政局、供销社报告储备化肥的购销合同、储备数量、购进价格、运杂费、储存起止时间、实际发生仓储费等信息。

3、进一步加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经营秩序

一是要认真执行农资经营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有关部门要继续认真执行《榆林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的意见》(榆署发

[1999]1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全市农资经营网点的布设、经营资格的认证、审定、登记、注册工作,建议工商部门在发放《营业执照》时,应征求当地农资行业协会的意见,便于协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对已经发放《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核查,对不符合许可、登记条件的或者有违法行为的要按有关规定注销经营资格。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的整治工作。要突出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重点产品,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铲除制造、加工、销售窝点,并对已查处的重大农资产品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

三是要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农资市场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工商部门要在规范农资市场准入的同时,坚决取缔和打击无证经营和各种违法行为,严把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关;质监部门要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资质量的监督检查,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物价部门要加强对生产销售企业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稳定;供销、农业部门要加强下属农资经营企业的督查管理,认真做好农资经营质量承诺制,督促所属企业守法经营、优质服务、稳价保供。

四是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首先是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假冒伪劣农资案件,造成农民严重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有关部门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是要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三是要落实案件上报和督办制度,不得瞒报、漏报。

4、实行对农民购肥的直补政策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包括对农民种植地膜玉米、选购良种、购买农机具等进行直补,以种植地膜玉米为例,农民每种植一亩地膜玉米,可获直接补贴10元,集中连片的示范点补贴40元,每购买1市斤优质种子可获补贴0.5元,每亩可补贴2.5元(每亩使用5斤种子),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则更大,农民每购一台农机具,由省财政补贴三分之一,市、县配套三分之一,农民只需出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买到,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市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购买化肥这一农民生产最大一项开支却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应借鉴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逐步改变现行的对生产领域的补贴转变为对购买化肥的农民在销售环节上进行直补。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

5、要充分发挥农资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的农资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致使我市的农资市场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市场行为极不规范。从我们调研的

关于彝良县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第三篇

关于彝良县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

为了解彝良县农资市场经营情况,为有关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稳定农资价格,做好农资供应提供依据,彝良县农业局于二0一一年十月中旬,对全县乡镇农资市场进行调查,与广大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基层干部和农资经营企业对农资储备、供应及市场秩序等方面情况反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资市场现状

1、供应途径

我县农资供应主要是三条途径,一是县供销社农资公司(改制安置的原职工、主要经营化肥),二是个体经销户(主要经营种子、化肥、农膜、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三是乡镇的农技站(主要经营种子);归纳起来、全县销售网点有:销售大户一家;乡、村级个体销售点133家;乡镇农技站18家。

2、储备情况

全县每年化肥总需求量(折纯量)约2万吨,春季约需1.5万吨。秋冬季约需0.5万吨;农膜350吨;农药30吨;种子360吨。其储备情况是:县供销社农资公司(其实是挂公司个体大户)自去年十月份以来,陆续调入各类化肥(折纯量)1.1万吨,个体经销预备了各类化肥(折纯量)0.8万吨;再加上县辖周

边农户外购一部分;全年化肥供应量在生产厂家有聪余的时候有保证;在厂家无聪余的时候没有保证;其储备量并不充余。农膜储备量:个体户储备量约300吨左右;县农技中心组织每年的扶贫地膜储备约50余吨。

3、价格情况

一是(进价)进口复混肥:今年3500元/吨,去年2900-3000元/吨,上涨16.7%;国产复混肥(25%):今年1350元/吨,去年1260元/吨,上涨7.1%;国产复混肥(30%):今年1590元/吨,去年1500元/吨,涨6.0%;尿素:今年2050元/吨,去年1700元/吨,涨20.6%;磷肥今年520元/吨,去年420元/吨,涨23.8%;碳铵:今年740元/吨,去年540元/吨,涨37.0%。二是农膜:今年1500元/吨,去年1400元/吨,涨7.1%。

4.农资市场发展趋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后发现,我县农资市场主要是个体经营,除有一家能基本主导全县市场的经营大户外;其余都是年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下的个体经营户。在市场供给方面基本能满足全县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市场管理和组织经营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缺乏统一有效的经营许可审批制度,市场管理混乱。我县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经营采取许可证制度,并实行“先证后照”准入制。即符合条件经营者先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凭许可证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但随农资经营政策的变化,许可证审批制度名存实亡,造成大量无证经营者上市,经营行为难以规范,一些过期、失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有的经营户在经营中以次充优、以不足含量冒足量销售等,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

⑵、销售市场无序,流通不畅。随着改革的深化,农资市场原有的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已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和个体户多渠道经营的局面。由于农资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偏小,全县农资经营户年销售化肥超过1000吨的只有一家,超过百吨的个体户没有,绝大部分个体经营户年销售化肥只有十到几十吨,有的甚至只有几吨,企业规模的偏小造成我县化肥市场很难与国内农资市场接轨、竞争,每遇农资价格波动、供需紧张等问题,彝良县农资市场就失控,直接影响农民种田成本。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⑶、执法主体不突出,监管乏力。化肥农药的零售点分散于广大农村,点多面广线长,经营者素质低,农民消费安全意识不高,实现有效的监管有一定的客观困难。就监管而言,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执法主体不突出。如质量技术监督局,生产环节管理较严,市场营销环节管理力度不够,处理乏力,缺少严明查处、追

究责任制度和检测手段;工商行政管理局检查经营活动较少,打击力度小;农业局有行政管理职能,但对全县市场监管方面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

⑷、价格偏高,农民不堪重负。农资价格异常波动。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使生产厂家纷纷调高农资出厂价格,加之物流成本上升,导致最终销售价格上涨。

⑸、化肥储备工作难以实施。粮食的产量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肥的施用量。做好化肥淡储旺供工作,平抑市场价格,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县多年未能实施化肥淡储旺供办法,主要是我县储备化肥补贴难实现,加上供销农资经营企业(大户)资金周转困难。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和农民购肥习惯的改变,农资储备期相应拉长,所需资金更大,经营企业在储备上受到资金制约,储备数量受到限制。如果化肥储备不足,将可能引发化肥市场危机,进而影响粮食生产。

⑹、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来、农田抛荒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我县龙海、牛街、两河等一些地区;出现抛荒、弃屋全家出走。究其原因是农民感到地方穷出产低种田没赚头。

(二)农资打假及监管现状

1农资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农业农资是一项很复杂的事情,在监管方面存在多头监管。就农药一项,就存在工商、植保、公安、质监等部门的多头监管;目前就整过农资市场来说,体制和机制都不健全;应该说彝良的整过农资市场、从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方面都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2农资打假的主要措施、成效、经验和存在问题

(1)主要措施

彝良县在农资打假方面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开展1-2次的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2011年根据省农业厅《2011年云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彝良县政府制定了《彝良县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有清晰的指导思想、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整治的重点;提出了“两个很抓”既是:“狠抓重点产品质量监管”“ 狠抓重点环节执法检查”。政府对农资打假工作提出了三项要求和制定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三项要求是:①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打假合力;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③切实搞好农资打假服务工作。保障措施是:加强领导、成立农资打假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副县长代荣担任;副组长由农业局局长吴道元担任;县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发改局、经贸局、

工商局的调研报告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第四篇

**市工商局加强政务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2007年12月)

**市工商局(下称市工商局)是在1996年**成立县级市之后,随之正式挂牌成立的。成立后的市工商局历经1998年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00年市场管办脱钩等重大事件,是区直行政管理单位。当前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地方工商部门的建设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解掌握我市当前工商局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市工商局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市工商局加强政务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据市委办的要求,我于2007年9月开始深入到**市工商局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历年工商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商局概况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这与工商系统推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市工商局现有公务员40人,工勤人员3人,下设5个职能股室,全市共设臵城南、城北、专业市场、**乡镇、万尾、松柏和**乡镇等7个基层工商所,辖区内商贸繁荣。全市城乡人口12万多人中,有个体工商户8722户,注册资金22792万元,从业人员12230人;私营企业542户,注册资本60619万元,从业人员5719人,内资企业525户,

注册资金51537万元,从业人员4600人。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服务行业等,说明这是**小额边贸经济发展较快所致。

(二)加强机关政务建设,不断提高工商行政服务水平,开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新局面

工商局作为政府主管市场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一直以来注重政务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市工商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座谈会、个别拜访、公开政务热线等形式查找阻滞机关效能建设的问题和不足,落实政务公开、聘请效能监督员、公开服务承诺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整改,着力建立健全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工作机制。二是工商局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效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落实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05年,市工商局机关效能建设成效突出,被市人民政府推介到全市效能建设大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特别是在2007年,自治区工商局确定为“行政效能建设年”后,市工商局以此为契机,从贴近**实际、优化投资软环境着手,进一步整顿机关作风,切实贯彻执行“三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工商行政效能,优化了机关政务环境,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了新进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市工商局抓宣传教育发动,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使效能建设工作“入心、入脑”,效能建设效果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岗位工作上。二是全面落实

整顿队伍作风、健全效能制度、建立权责相统一的问责制、公开效能服务承诺等硬措施,按照效能要求制定了《2007年**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重点任务督办分解表》,促使干部在贴近发展实际需求上发挥工商职能,创新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市工商局行便民之举,创高效服务。工商局在法定的办照期限内再次缩短办结时限,使投资者和经营者到工商注册登记窗口办理申请、变更等业务的工作时限将缩短一半以上。进一步健全申诉受理机制,实现机关各部门效能工作的“零投诉”目标,在维权工作中被评为“消费者的娘家人”。把下乡、上门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政策咨询、指导注册登记作为一项重要效能措施,先后为**乡镇工业园组建、**乡镇盐场成功改制、区内外投资者落户**提供了政策咨询、减免手续费等各种高效快捷方便的便利服务,被评为“真是企业的娘家人”。由于市工商局效能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市直属机关工委作为**市十个效能建设典型单位之一,推介到**市电视台作专题报道,在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新华网站等媒体作典型介绍。经过历年的努力,市工商局在深化效能建设中付出了心血,开创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三)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1.加大执法力度,抓好抓实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安全的消费环境

多年来,我市工商局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格把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关,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安全的消费环境。一方面,依法行政,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做好“整规”工作;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整规”与发展的关系,在执行政策法规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找到平衡。市工商局在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传销和变相传销、查处商标侵权、虚假广告、维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市场监管执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2000年底以来,全系统共先后出动执法人员4500多人次,车辆1680多台次,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890起,总案值600万多元。由于各项工作成绩显著,1998年至2004年,市工商局连续7年被自治区工商局评为先进单位;2002年至2004年,市工商局连续3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2002年至2007年连续被***-市工商局评为文明单位。

2.落实“民心工程”,全面做好抗击“非典”和 “禽流感”防控工作

2003年、2004年分别发生了“非典”、“禽流感”等事件。工商局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及要求,把抗击“非典”和防治“禽治感”工作作为“民心工程”落到具体监管工作中,采取了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建立工作预案、落实市场经营责任制、联合各部门开展“纵向联动、横向共管”的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等一

系列措施,各项工作落实及时、防堵严密,始终做到“疫情警报一天不解除,防控工作一天不松懈”,使抗击“非典”和防控“禽流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为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3.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建设,确保“菜篮子”安全 多年来,市工商局日常监管执法注重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管好“菜蓝子”安全。一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引入廉政监督方法,强化并完善了食品安全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通过本局监察部门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监察,同时在食品经营户中聘请监督员对执法人员的工作力度、态度及廉政行为进行监督,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了层次并取得新的成效。二是突出执法重点,加大执法强度,开展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维护好食品安全经营秩序。三是发挥注册登记职能,规范食品经营主体,着重整治无证照经营行为。四是深化执法巡查监管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准入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食品经营企业建立自律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4.大力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维护国货形象

几年来,市工商局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二项重点工程之一”,认真开展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维护了国货形象。一方面,注重商标知识的宣传教育。工商局通过发放商标维权传单、现场讲解商标鉴别知识、举办商标讲座等形式,多角度对工商干部和个体

关于安仁县农资市场运行监管情况的调研报告
工商系统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第五篇

关于安仁县农资市场运行监管情况的调研报告

——安仁县农业局政策法规股

农业生产资料是指包括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含渔用)、种畜禽、牧草种子、食用菌菌种、兽药、农机及零配件、水产苗种、渔药、渔机渔具等农业投入品的总称。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全面了解我县农资市场运行监管情况,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层次探讨农资监管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出可行的农资市场监管思路和对策措施,不断提高农资监管服务水平,我局组织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种子管理站、农药管理站、农情信息中心和土肥站等深入到农资生产企业、经销户及农户,对此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农资市场运行监管基本情况

全县6镇15乡现有22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44.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万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04.8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2.93万亩,蔬菜作物面积8.69万亩,林果面积3.5万亩。全县常年总需农资在60861吨左右,其中化肥58407吨(N:29617吨,P:13485吨,K:7254吨,复合肥:8051吨),农药848吨,种子981吨,农膜625吨。目前,全县农资经营户180户,年销售各类农资商品总额3亿多元。今年以来,

尿素、二氨、复合肥等主要化肥品种价格上升较快,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30%、10%,种子、农药等农资商品价格分别增长40%、10%。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农业、工商、质检、供销等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资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狠抓农资市场治理整顿,确保了全县农资市场总体上的健康有序。

(一)农资商品供应较为充足,农民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农技部门和供销部门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根据农资商品需求变化情况,适时组织对路的农资商品货源,做好生产、储备、供应工作。去冬今春,农技部门和供销部门调入化肥4万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储备品种齐全,总量充足。今年以来,农技部门和供销部门为农民供应各类化肥4万吨左右,占全县销售总额的80%以上。同时,农技部门和供销部门积极组织农药、农膜、饲料等农资货源,供应充足。农业部门积极做好水稻良种直销,良种补贴实施全覆盖,补贴面积达到60余万亩,176余万斤水稻良种及时供应到农户手中。

(二)农资经营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方式不断完善。农技部门发挥以技术带动销售的模式,以技术服务为主,以经营为辅,大力打造服务+经营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全县共有农技站21个,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实有在岗农技人员119人,承当着全县农业技术最基层的推广工作,共组建农资直销店21个,便民农资店(点)90个,。邮政部门针对农资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围绕“完善服务、减少环节”两个重点,以联购配送为枢纽,以

连锁经营为纽带,以强化服务为重点,积极打造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农资营销网络初步形成。目前,全县邮政部门共组建农资配送中心2个,便民连锁店(点)63个,形成了以邮政部门配送中心为骨干,直销店、连锁店为基础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大力开展了“配方施肥进农户”活动,今年以来,我局已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0万余亩,采集化验土样5490个,供应各类配方肥达8万余吨。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通过超市的配送网络将优质特色农产品打入超市销售,已有近5种农产品纳入全国大中型超市,天扶菇业有限公司和清生菇业有限公司将绿色食品食用菌供应到广东和上海。

(三)坚持标本兼治,市场监管措施逐步强化。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注重加大从源头上治理的力度,注重打防结合,执法服务逐步规范。相继开展了“3.15打假”、“农药监管年”、“种子执法年”等系列执法检查活动。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20余次,农业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80人次,检查经营场所180个,清理整顿农药市场21个,抽样检测农药样品10个,查获、没收、销毁不合格农资产品0.5吨,印发农药监管资料1万份,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

二、农资市场运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市场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全面放开后,农资经营企业一哄而上,农资商品品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个体农资经营户存在无照经营、超

范围经营、混合经营,甚至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规经营现象。据统计,近年来市场上化肥质量平均合格率只有80%左右,农药合格率只有85%左右,仍有不少伪劣农资产品危害农业生产,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在个别门市仍有销售。因价格上涨,今年每亩水稻化肥费用增加25元左右,良种、农资等补贴带给农民的增收因素受到很大抵消。

(二)农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供给保障能力不强。目前我县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农资企业没有一家。在县级企业中,只有安平的惠农公司、城关的智成农资和邮政部门具备仓储、批发、配送的功能。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只得采用即买即卖的经营策略,应急能力较差,造成零散进货,增加了流通费用,最后转嫁到农民身上。

(三)农资经营者片面追求利润,服务意识不强。农资放开经营后,对经营人员素质、服务意识方面要求偏松,部分农村农资商店经营者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缺乏基本的农资知识,难以适应对农民技术指导与服务的要求。

(四)农民自我保护和辨假防假意识不强。目前多数农民购买农资时没有索要发票,没有保存肥料袋、农药瓶等以备维权取证之物。同时相当部分农民缺乏农资质量识别知识,加上贪图便宜心理,购买劣质化肥、农药、种子现象屡有发生,比如化肥氮磷钾总含量有的是45%,有的是20%、25%(每吨每个含量价差60元左右),农民鉴别不清,让不法商贩有了可乘之机。

三、对策及建议

(一)成立农资市场监管领导组织,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一是农资市场的监管牵涉到农业、工商、质检、物价等多个部门,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形成管理、服务的合力,势在必行。因此,建议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农资市场监管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农资市场监管有关工作,处理突发性紧急事务,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定期组织农业、工商、物价、质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特别是每年三月至九月期间,组织联合执法检查,对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集中查办,确保春秋两季关键时期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质量安全、价格稳定。二是培育规范的农资专业批发市场。各乡镇因地制宜,选择适当地点规划建设集农资经营门市、仓储、物流、农资质量检测、农民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农资批发市场,引导市场上的零散经营户进入市场,形成农资市场的规模化经营,改变农资经营行为无序化、经营秩序不规范的局面。三是实行市场准入制,确保农资产品质量,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建议工商、农业、质检部门合作,对在我县辖区内从事农资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总(经销)代理、批发商经销的农资产品,全部进行质量首(抽)检,首(抽)检合格,贴上工商、农业、质检部门的特别标记条码,才能进入市场进行销售,从源头上加强对农资产品的监管。

(二)加大农资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辨假防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通用6篇)
  • 2023年党支部工作计划 【五篇】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 2023年党支部工作计划及要点7篇
  • 党支部学习计划范文(精选5篇)
  • 2023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 意识形态工作计划3篇
  • 党支部学习计划(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