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0    阅读:

篇一: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林圩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镇位于XX县西部,是马山大镇之一,2005年7月原片联乡并入后,现在行政区域355.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43公顷,其中水田2010公顷,旱地3033公顷,宜林荒坡23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全镇辖244个自然屯,设立19个行政村,人口8.5万人。

XX镇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两基两城一中心”的奋斗目标,以开展大石山区“三大会战”、“项目建设年”和“发展环境年”活动为抓手,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涉及交通、水利、生态能源、通信、城镇化建设等五大方面内容,共78个建设项目,总投资5911万元。2012年我镇荣获“南宁市2012年度科学发展进步乡镇荣誉称号”

一、 XX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状

一是城镇规划落实取得新进展,街道及市集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整治和亮化集镇公共场所,建设灯光球场和文化广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完成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下水道等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街道实现绿化、硬化、美化、亮化。

二是道路交通更加通畅,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我镇自

2006年全力实施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村村通”水泥路及“屯级路硬化”工程,通过政府出资、企业单位扶持、一事一议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全镇已有XX村通水泥路,有XX个屯已实现屯级路的硬化。经济要发展,道路要先行,交通道路网的不断完善,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证。

三是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群众饮水,农业增产增收有保证。集镇建有每日供应245立方米的水厂,管网长度4.8公里,保证集镇能享有安全的饮用水。2007年,完成水利人饮工程14处,水利维修7处,2008年我镇投入74万元兴建3个人饮工程,改善了一万多群众的饮水问题。2009年至今,累计投入XX万元,完成XX处水利三面光工程,目前全镇13个水库能安全运行,顺利度汛,解决了一万多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和农业生产灌溉,保障农业的增产增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是加强生态能源和环境建设,努力塑造绿化、美化、亮化新XX。全力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完成了涉及兴隆村、东七村、六马村、伏兴村、合理村等五个村共300亩的通道绿化、集镇建成区绿化以及上燕、中燕、那雷、周庆、停度等五个自然屯的村屯绿化;投入537万元资金,实施府城河内河治理工程,完成土地征用工作,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电力农网改造19个村,2006年至今共完成

2160个沼气池建设,引导和推动群众使用新能源,倡导低碳生活;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集中整顿集镇乱摆乱放,及时进行生活垃圾的清理和搬运,平均每天3屯生活垃圾运往乔利乡垃圾处理厂,有效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五是在邮电通讯、网络宽带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普及。完共安装程控电话4000多台,电话入户率由23%提高到34.2%,村村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共开通宽带网络780多户,宽带网络入户率由0.9%提高到6.1%,宽带网络入户率逐步提高;共安装移动基站36个,手机用户28700多台。

六是消防、抗灾等应急设施有所改善。建有XX镇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规范的应急预案,针对西部容易发生山林火灾的特点配有由20位干部组成的消防应急分队,确保到场及时处理。

二、 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道路网络近于零,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村屯农民收入较低,“一事一议”项目村民自筹部分困难,导致资金不足无法开工;二是集镇没有排污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农村水利设施老化,病险水库维修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群众饮水安全亟需解决,农村水库管理员体制不完善;三是集镇垃圾产出量多,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规范,由于没有垃圾处理厂,垃圾运输成本大,农村卫生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乡清洁工程亟需进一步深化。农民环保卫生意识薄弱,随意焚烧秸秆浪费和空气污染。四是电话宽带网络普及率较低,在通信不断发达和科技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引导农民掌握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农民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更好地服务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五是集镇基础设施(如运动场、文化书屋)利用率低,往往成了商家摆摊,农家晒谷的场地,农民文化生活低下。六是缺乏稳固的财源基础,财源税源少。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是是以城镇化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变面貌。以打造西部重镇为目标,做好我镇的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实施府城河内河整治及XX汽车站建设等重点工程。通过“一河一站”的建设,大力改善镇容镇貌,提高我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整治“五乱”现象,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和质量。【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二是稳步推进生产道路和交通网络建设。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及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等渠道筹集生产道路建设资金,想方设法努力加快我镇村至屯道路、屯巷路面水泥硬底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镇生产道路建设,力争至2015年,生产道路建设达总数的25%以上,力争完成大部分镇到村、屯的道路水泥硬底化,形成镇、村、屯道路相连的交通网,

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基础。

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臵,重点抓好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主干渠道的维修加固和支渠道的防渗工程,至2015年,全镇支干渠渠道硬化达总数的40%以上,大大提高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的比重,提高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综合开发和低改高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四是进一步完善电力网络建设。积极配合县和有关部门抓好我镇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至2015年全面完成电网改造工作,促进城乡电网的完善。

五是推进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继续发展农村沼气能源,全镇建设沼气池350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00户,建设生态文明村8个以上。

篇二: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嘉峪关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嘉峪关市农林局

嘉峪关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009年5月31日)

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甘肃省农牧厅关于转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甘发改投资〔2008〕1278号),我市三镇畜牧兽医站均被列入全省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万元,实际投资33.2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5.5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4.5万元,三镇畜牧兽医站自筹资金3.24万元。

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兽医局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和标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与分工,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业务用房改造和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区域分开、符合项目要求的乡镇兽医站实验室。为全面提升我市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和防治水平,有效遏制动物疫情传播、蔓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现将项目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是西北规模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市辖3个镇、

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2万人,耕地6.42万亩。2008年,全市畜禽饲养量48.86万头(只),出栏26.80万头(只),肉产量3584.8吨,蛋产量1157吨,奶产量3430吨,畜牧业总收入达到9925.86万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213.6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81%。

二、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实验室改造。对三镇畜牧兽医站原有的业务用房进行粉刷、装修与隔离,将功能划分为化验室、消毒更衣室、药品试剂室、资料分析室、业务办公室等。共改造业务用房24间,面积360m,粉刷墙面3633m。其中:新城镇9间,面积120m,粉刷墙面1233m;峪泉镇8间,面积120m,粉刷墙面1100m;文殊镇7间,面积120m,粉刷墙面1300m。

2、配套实验室设施。安装上水管道110m、排污管道78m,制作洗涤工作台6m、实验大理石仪器设备台18m、不锈钢消毒盆0.72m,建成污水发酵池3座16.8m,贴瓷砖墙裙36m。

3、安全防护设施。安装安全防盗门4个(峪泉镇2个,新城镇、文殊镇各1个)16.31m、窗户防护栏94.6m、窗帘15付(每镇各5付),改装双层窗户1付4.5m。【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4、配套其它设施。制作单位名称牌3个、宣传栏3个,三镇畜牧兽医站大门上方均安装了不锈钢弧型及动物防疫标志和动物卫生监督警徽。

(二)仪器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

1、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共采购实验室仪器设备、工作台柜、交通工具30个品种218台(套、件),其中由省兽医局统一采购18个品种114台(套、件);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统一采购12个品种104台(套、件)。

2、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我们安排专人负责,对采购到位的22233222222222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仪器设备、工作台柜、交通工具进行认真查验,并及时分配运送到各镇入库保管。各镇兽医站实验室改造完成以后,我们派出专人,指导各镇兽医站对仪器设备、工作台柜合理布局,逐一进行安装与调试。同时,还邀请天津远望谷电子科技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动物防疫人员进行了智能识读器操作技能培训。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为保证各镇兽医站能够安全、有序的开展实验室各项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和安全维护,我们讨论制定了乡镇兽医站《实验室工作职能》、《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污染物处理制度》、《实验室无菌操作间工作制度》、《实验室监测检验操作规程》、《实验室卫生清洁与定期消毒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疫菌苗保管制度》、《试剂药品的保存与管理制度》等10项规章制度共计66条。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三、项目投资及资金使用情况

根据甘发改投资〔2008〕1278号文件精神,我市三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5.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5万元。实际完成项目投资33.24万元,超出的3.24万元资金由三镇兽医站自筹。主要开支项目如下:

(一)基础设施改造

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投资11.445万元(详见附件1)。

(二)仪器设备采购

仪器设备采购投资12.555万元。其中:

1、省上统采仪器设备 114台(套、件),投资11.055万元(详见附件2);

2、项目建设单位自采工作台柜101台(套、件),投资1.5万元(详见附件3);

(三)交通工具配备

项目建设单位自采交通工具3辆,投资9.24万元(详见附件3)。

四、项目建设成效

该项目的实施建设,明显改善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尤其是通过配备实验室仪器设备,为基层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和疫病诊断与监测、消毒灭源等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疫苗贮藏、运输、使用等环节创造了良好条件,保证了疫苗质量,增强了免疫效果,有效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

为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有序进行,于1月9日,成立了嘉峪关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市郊区工作办主任、农林局局长王铁任组长,市郊区工作办副主任、农林局副局长王荣山任副组长并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三镇政府主管副镇长为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人,三镇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管理局畜牧兽医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项目建设设计规划、实施方案、招(议)标合同和资金使用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督导落实项目建设全面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建设设计方案、工作措施、进度计划,协调落实项目资金、招(议)标手续、建设内容、建设进度、安全质量等工作。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定专人负责项目进度、质量监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为保证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达到质量要求,我们严格遵循有关建设程序,积极申请办理了《非招标工程审批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书》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手续,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工程建设协议书》,并按照《甘肃省兽医局关

于加快乡镇兽医站建设的通知》(甘兽医〔2009〕24号)精神,规范项目建设内容,坚持项目建设标准,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基层,对三镇畜牧兽医站现状进行详细地调查摸底,结合各镇实际,先后制定了《嘉峪关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嘉峪关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质量要求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对自采的仪器设备,我们多次在本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市场调查与考察,结合各镇实际需要,严格履行合同制度,采购了一批质量好、实用性强的配套设备;对省上统采的仪器设备,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查物验收和入出库制度,到位一批、验收一批、发放一批,三镇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后,办公室及时派人安装、调试仪器设备,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严格财务制度,确保资金有效利用

为保证项目资金有效合理利用,1月5日,市农林局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就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情况提出明确要求,项目资金设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根据项目进度实行报账制度,并由项目领导小组审查核批。项目土建工程实行招(议)标确定,工程款支付严格执行合同规定,有效防止了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和虚列工程资金支出、白条抵账、虚假会计凭证和大额现金支付等不良现象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气候原因,我市气温偏低,房屋粉刷、洗涤工作台、仪器设备操作工作台、供排水设施、发酵池建设等土建工程无法提

篇三: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2014乡镇文化活动总结

第1篇:乡镇文化活动总结范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文化工作受到重视。

“xxxx”理论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省委做出了建设文化大省决定,我们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奥运为荣,在活动经费、人员安排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使我镇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春节期间,各村群众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元宵节期间开展了灯节汇演活动,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2、喜迎XX奥运,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戏曲事业发展,培养文化艺术人才,XX年5月4日下午,在新密市白寨镇金鑫商店十字路口,由郑州新世纪"谷秀荣"艺术学校和白寨戏迷俱乐部联合举办了"XX迎奥运青春杯"大型戏迷演唱会获得圆满成功..

"戏迷大舞台想唱你就来"。欢乐的气氛吸引广大戏迷勇跃参加.,悠扬悦耳的歌声唱响在周日白寨镇的上空,活动呕歌新农村建设,笑容萦绕在人民心中。充分展示了我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镇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文化大院建设健康发展

XX年以来,按照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镇文化服务中心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主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目前,全镇东岗、韦沟、翟沟、王寨河4个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已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具体作法是:一、提高认识,明确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切实增强建设村文化大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结合我镇实际,突出重点,在推动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过程中做到两个字,“兼”和“用”即把村文化大院、村室合二为一,兼而用之,决不借机大拆大建。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多在图书、器械等设备上投入。要健全管用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作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到三个“结合”,即在目标建设工作中,注重建设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民急需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用好政策,借助外力,开展好工作。三、加强领导,为我镇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提供保障。镇党委政府、各村两委高度重视,将新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日程,强化责任,明确分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加大对工作的监督力度,落实奖惩制度,确保了我镇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数字电影进村,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镇文化服务中心成立的数字电影放映队,并多次对放映员进行培训,使全镇23个行政村的群众足不出户每村每月就能免费看到一场高清晰的数字电影。据统计,全镇已放映数字电影达238场次,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今年,我们为农户上门安装了665部微波天线,使广播电视这个最为普及、最受群众欢迎和接受的现代传媒进入了农村的千家万户,及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有力地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第2篇: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八渡镇位于陇县东南部,与宝鸡市陈仓区毗邻,距宝鸡市区50公里,距陇县城30公里,辖7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2470户,9460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科学发展,富裕农村的发展方略,以烤烟强镇,核桃大镇,特色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先进文化引领的原则,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10万元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投资360多万元建成两个村级文化广场。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西武当文化艺术团,揭开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辉煌的一页,使群众文化进入了平常百姓家,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点定位,加强文化工作组织领导。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民生进步与否的分界线,是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如何做大做强文化工作,为八渡的经济建设服务?镇党委认为,文化是生产力,先进文化是最大的生产力,要想充分发挥八渡镇的旅游资源作用,就必须抓好先进文化建设工作,挖掘旅游文化底蕴,为旅游服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全镇干部讨论文化发展目标,把镇域经济发展方向定位于文化旅游,以西武当景区建设为主,围绕乡村旅游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农民增收抓好科技培训,进一步繁荣八渡文化,提升农民素质,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全镇上下形成了建设大文化,促进大发展,共享大和谐的良好局面。镇村干部为文化建设争跑资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从而推动了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为了使文化旅游建设工作步入快车道,镇上成立了文化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全镇文化旅游工作,协调西武当景区建设和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统一负责景区布局调整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山花节和有关文化旅游方面的其他工作。使文化旅游工作始终有人抓有人管。

镇党委、政府还把文化建设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对每个建设项目,明确一名镇领导包抓,包村干部、村主要干部是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每到周一,镇领导都要安排文化建设项目,周五包村干部都要汇报项目建设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每半年对项目建设进行一次回头望,查进度,查质量,查工期,制订相应的措施推进工作。

二、多措并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活动要有载体,载体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八渡镇在文化载体建设上主要抓了镇综合文化站、西坡村文化广场、高楼村文化广场、西武当文化艺术团和西武当景区建设,总投资600万元。

发展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镇上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投资135万元镇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含文化广场25万元)。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镇党委决定,由领导班子成员私人筹资。书记、镇长每人从家里拿5万元,5名副职每人筹资2万元,凑齐了20万元,使文化站工程顺利开工。镇综合文化站位于杨家庄村委会院内,三层七间,建筑面积444平方米,共设业务用房10间,有文化娱乐室、展览室、电子图书阅读室、培训室、宣传工作室等,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工作需求。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已全部水泥硬化,广场外墙为透视墙,是全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亮点。

第3篇:乡镇文化站工作总结2篇

镇文化站在上级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我站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在今年上半年工作中,我站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文化队伍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1、加强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发展思路,以服务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而制定长期发展计划,结合村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和文化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情况,制定对村长期文化建设帮扶和培养计划。2、加强对村级文化室扶助和管理。今年六月我站共上报3个农家书屋建设,健全了各项文化建设制度。

二、营造镇域文艺氛围。1、发掘民间艺术资源。与上级部门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充分挖掘特色民间艺术。

三、开展群娱活动。为加强我镇群众的文化娱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乐活动生活。在五月、六月,市、区两级的文化艺术团都组织在我镇开展了精彩的文化艺术表演节目。为我镇的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极大的文化知识。

四、文化工作1、经营秩序良好,我站坚持对网吧实行监督制度,严禁未成年人上网。六月份我镇与上级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打击黑网吧的专项行动,收缴电脑10多台。关闭黑网吧一家,极大的净化了网络市场环境。2、在今年上半年区广电局在我镇小闸村、海边村、元龙村、绿荫村、青屏村、新民村都开展了卫星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总之,我站在党委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中心,服务群众文化建设,为倡导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4篇:年乡镇文化站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xx乡文化站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培养群众崇高思想、美好心灵、纯洁情操、高尚人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全乡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对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极为重视,组织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全国文化站长培训班”的学习和为期十天的“镇康县公务礼仪培训班”的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引导进行艺术实践。通过学习,对礼仪、镇康的经济发展现状、人文地理、旅游景点、阿数瑟、镇康迎宾曲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个人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乡文艺队伍向专业化正归化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

一年来,文化站以乡党委政府工作为中心,结合本乡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全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年来,共组织了以下文化体育活动:

1、人代会期间组织了以舞蹈、对歌、广场舞相结合的大型文艺晚会。

2、春节期间,动员街道周边的群众进行打陀螺、丢绣球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组织周边群众打篮球联谊赛及重温“月亮升起来”集体广场舞,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3、组织“三八”妇女节文艺联欢晚会。演出队伍由机关、个私、农村、部队组成,阵容庞大,节目丰富多彩。

4、协助xx中学组织“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通过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以及对学习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协助中心完小组织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

6、各级组织参加县上举办的“阿数瑟”歌王赛。

7、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庆国庆文艺演出。

8、组织xx乡XX年职工篮球赛,共有14支队伍参赛,其中,男队9支,女队5支,共打比赛30多场。

9、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党委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站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展现在全乡人民的面前:

1、灯光球场已建成使用。

2、健身器材已安装使用。

3、南洋公路至文化站办公楼水泥路已经建成。

4、文化大院规划绿化全部完成。

5、灯光球场边的一排旧房改造成全部竣工。

6、办公楼内部的水、电路已得到改善。

四、认真完成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完成政府的中心工作。参加了村级换届、农田水利改革、人口普查等工作,协助做好政府大型会议的会场布置、会场服务工作。

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按照“开放搞活,扶植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精神,结合我乡的客观实际和当前文化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明确经营指导思想,守法经营,坚持繁荣与整治相结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整治,使文化市场管理走上轨道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5篇:年乡镇文化站工作总结

XX年镇文化站在xx站长的带领下,认真开展文化事业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大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活跃了镇的经济,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全镇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打造和谐xx作出了贡献。

(一)配合镇党委、政府,抓好文化工作

1、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作为我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按时完成这项民生工程,镇党委、政府指定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且要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大力支持。使综合文化站在规划选址、征地、招标、建设等环节和工作顺利进行,为确保完成此项民生工程及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综合文化站工程已经竣工,正在实施门前塑胶篮球场地和绿化建设,年前即可投入使用。

篇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2015自治区村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自治区村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政府召开自治区村镇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区两年来村镇建设试点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村镇建设试点的主要任务,促进全区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全区城镇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这次会议的召开,充分表明了自治区对村镇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全区建设行业和基层村镇建设者的关怀和鼓励。下面,我就两年来全区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两年来全区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自2015年在昌吉市现场召开第三次领导小组会议以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的《自治区建设厅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紧紧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村镇规划工作,积极开展农房建设,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了全区村镇建设事业发展。(一)村镇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规划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各级政府始终把规划工作作为村镇建设的“龙头”来抓,村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我厅牵头组织开展的《自治区小城镇建设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圆满完成,对村镇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截止去年底,全区791个乡镇中有553个编制了乡镇总体规划,占乡镇总数的70%,比2002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163个独立建制镇已全部完成了总体规划,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67.3;全区有30.6%的村庄编制了建设规划,其中行政村的规划完成比率达到35.8%。阿克苏地区已经全部完成了行政村的规划编制任务,昌吉、伊犁、博乐和喀什等地州行政村规划完成比率超过了50%。各地积极筹措规划编制资金,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建立健全专家评审制度,严格规划批前审查,规划编制水平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普遍增强。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镇的规划全部由乙级以上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保证了规划质量。去年,我厅组织开展了全区城乡规划设计展评,有20项规划设计成果获奖,其中村镇规划就有5项,新源县那拉提镇总体规划获得二等奖,霍城县惠远镇和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获得三等奖。(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各地不等不靠,多方筹资,加大村镇建设投入,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5年全区村镇建设总投资达41.8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7.8亿元,增长了22.94%。在村镇建设总投资中,村镇公共建筑投资达5.66亿元,新建公共建筑109.72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投资2.99亿元,新建生产性建筑57.82万平方米;村镇基础设施投资4.42亿元,新建了一批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设施。目前全区村镇用水人口747.67万人,用水普及率达到63.82%,其中建制镇和集镇分别达到73.6%和76.7%;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01平方米,建成公园42个;村镇道路面积硬化率达到22.9%。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善了村镇生产生活环境,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务工经商,扩大了村镇人口规模,提高了我区村镇的经济和人口聚集功能。(三)农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房质量普遍提高。农房建设是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区农房建设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建房质量不高,抵御灾害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2002年以前,全区每年农房建设量一直在400-500万平方米左右徘徊。2015年全区新建农房6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7%,农房投资17.44亿元,占当年村镇建设总投资的51.5%。2015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区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房建设。各地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人,坚持抗震安全、经济适用、规划先行、新建与改造并重的原则,狠抓城乡抗震安居住房建设任务落实,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推动了村镇建设发展。全区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农房18.5万户,建筑面积首次超过千万平方米,约有70万人迁入新居;农房建设投资达28.72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11.28亿元,增长64.68%。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昌吉市榆树沟镇、玛纳斯县园艺场、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巴楚县琼克尔恰克乡等村镇建起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造型多样、抗震安全、适用美观的农民住宅。为了保证抗震安居农房建设质量,我厅编制印发了《农房抗震施工图集》、《农房抗震构选图集》,制定下发了《农房抗震鉴定实施细则》和《农房竣工验收要点》,编写了《农房抗震施工教材》,培训村镇建设助理员915人,统计员30人,农村建筑工匠4.5万余人次,为工程顺

篇五: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2015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总结一: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2015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结二: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值夏镇地处吉安市青原区中部,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1公里,与吉水、吉安、泰和交界,是三县一区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相传宋朝,开市之日正值夏至,因此而得名为值夏。全镇现有党支部29个,党员698人,现辖15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06个自然村,199个村小组,户籍人口30036人,国土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2.23万亩,山地1.85万亩。值夏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两峰相峙,三江交汇,昔有舸舰迷津之繁,今有车舆潮涌之盛。值夏自古素重节义、兴教化,人文鼎盛,英才辈出。铁骨忠臣胡铨以其《戊午上高宗封事》一文而名垂千古。唐宋至明清,科举及第而在宗祠立碑纪念者,各村随处可见。新时期,各类专家、学者遍及海外。自2015年启动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以来,我镇政府和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并且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各级各部门的悉心帮助下,通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我镇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集镇5公里水泥路面硬化;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镇村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指导思想及创建目标

我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本镇的自然资源,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我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的新乡镇。

二、创建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小城镇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加快我镇城镇建设、提高我镇综合竞争力、提升我镇城镇档次和品位,具有重大意义。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做到机构人员、工作分工、经费预算、部门协作“四落实”。

一是落实创建机构。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各村委会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政府镇长担任,副组长由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各村相应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各项指标的整改落实以及配合镇创建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二是落实责任分工。我镇对照创建省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制订并印发了《值夏镇创建省生态乡镇工作方案》,详细分解了我镇创建工作任务,对创建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把各项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明确工作职责。各部门单位严格对照创建工作考核标准,自找差距,切实进行专项整治工作。创建领导小组、创建办公室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安排专人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定期检查,保证创建工作按照考核标准落到实处。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人力、财力、物力全面到位。

三是落实创建经费。我镇将创建省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列入乡年度财政预算,在财政计划中拨出10万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工作。经费的落实全面促进创建宣传工作、专项整改工作、环保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城市绿化工作以及各项考核指标的达标整治,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设生态新城,营造和谐环境

把握住未来的空间发展走势,通过建设重点工程、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做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建筑物与环境相统一,提升了城镇品位,营造了和谐环境。

一是高标准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推进小城镇建设,完成

芗城小区一、二期建设,圩镇自来水工程建设等。

二是高效率开展环境整治工程。根据值夏镇环境保护规划工作部署,为了保护我镇饮用水水源,镇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镇中心区内河涌进行重点整治,进行淤泥清挖、堆淤泥池建造、淤泥清运等。同时政府自筹150万元,建成日出水200立方的自来水厂,解决了镇驻地居民饮用水问题,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三是积极做好村镇建设规划。近几年,我镇组织相关专家,针对我镇村镇实际,对全镇所有村庄进行了合理规划并经过专家组评审通过。

四是高规格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按标准配置公厕、垃圾中转站、园林绿化带、市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进一步优化供水供电服务,完善供水管网,为群众提供优良的供水服务;进一步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建设公汽候车停,规划建设新汽车客运站,满足群众出行需要。

(三)加强环境管理,严把环保关口

一是加强项目审批力度。我镇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按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分类名录》,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禁重污染项目进入本辖区,对污染严重的投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杜绝新的重污染源。每一个审批项目,都经项目审批组业务员现场察址、选址分析,严格审查项目的生产流程和污染治理方案。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镇政府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禁捕杀、销售、食用珍稀野生动物,杜绝辖区内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全乡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和声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我县各功能区标准。

三是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我镇坚持把节能降耗、节污减排放在环保工作的首位,贯彻落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结合我镇的目标责任对全镇排污企业进行任务分解,与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责任书要求,认真制订削减计划,落实治理设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整治,我镇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面水质达标率、重点行业工业废水达标率、医疗废水达标率均为100%。近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四)抓好环境整治,打造优美环境

我镇将创建省生态乡镇工作与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深入开展城镇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城镇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形象不断优化。

镇里成立城管队和保洁队,安排8名工作人员常年负责境内卫生清理和市容整治。2015年以来,通过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签订责任书150份。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健全村级环卫管理机构,完善环卫市场化管理制度,有效清理卫生死角。

(五)深化环保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我镇十分注重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将环保理念和环保生活方式传播到广大群众当中,促使广大群众人人争做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和维护者,形成人人争当“环境卫士”的良好氛围。

我镇在确定创建省生态乡镇目标后,迅速召开了全镇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在全镇主要街道设置创建宣传广告牌、宣传海报,文艺宣传等栏目。对全镇创建工作、城建工作、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总结三: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勐满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哈尼、瑶、汉等13种民族杂居的边境小镇,位于勐腊县城西南部,国境线长42公里,距县城53公里,距国境线12公里,勐腊到老挝南塔省的公路穿镇而过,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全镇土地面积4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2公里,是全县粮、胶主产区之一。镇辖曼赛囡、大广、勐满3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2015年末全镇地方总户数3087户,总人口13227人,其中农业人口户数2765户,12459人,辖区总人口约21000余人(包括农垦人口及流动人口)。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勐满”和生态示范乡镇建设目标任务,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并重”的理念,立足“生态立镇、绿色兴镇、富民强镇”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全民发动,完善措施,主攻重点,层层抓落实,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根据勐腊县实施“生态立州”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度勐腊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任务分解》(腊生建〔2015〕2号)和《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腊生建〔2015〕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镇一年来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创建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及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全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实现生态创建目标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结合勐满镇情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法,为创建生态各项工作高效、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促创建

创建生态乡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鉴于创建伊始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生态乡镇的认识还很模糊,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生态创建专题会、镇村干部会等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还将创建任务层层落实,并将其列入对干部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全镇干部的思想认识明显提高。

三、加大宣传,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为了营造一个“全民参与、群策群力抓创建”的良好氛围,镇党委、政府把生态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面启动“生态勐满”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设立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赠阅环境保护相关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及“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生态理念,极大增强了各民族群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提高了公众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生态创建工作、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2015年,我镇共开展各类创建生态乡镇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为创建生态勐满、平安和谐勐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纠纷,无环境污染信访、上访案件。

四、突出重点,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我镇本着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不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创建过程中,我镇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实施生态建设,保护源头环境

维护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镇认真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森林法规,做好山地森林的保护工作,不再把林业单纯地看作是提供木材的产业。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按照“特色性、整体性、协调性、科学性”的要求,搞好山地绿化工作,为勐满镇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不断丰富生态内容和生态水平,切实有效地保护饮用水资源、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按照层层签订的原则,签订了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共70份,强化了各村委会、村民小组、每家每户及林权者的森林防火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为保护生态促进农民增收,投资了200余万元,完成了林下种植石斛30亩。

(二)抓好小城镇及交通道路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生态立镇,在做好自然生态保护的同时,以营造“绿色家园”为主题,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乡镇。

1.小城镇建设。针对镇街道绿化过高的状况,对全长3公里的绿化树进行修剪,清除了镇街道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街道路面划设了停车位及交通标线;全年共进行了8次街道清理整治工作,共出动车辆16辆,摩托车4辆,参加人员共125人次,清除私搭乱建帐篷180个,占道经营摊位207个;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完成了36个农村生活垃圾池建设,已全部投入使用。

2.交通建设。通过多方协调,积极调动群众,先后投入资金4万余元,出动车辆122辆,拉沙石366车,投工投劳868人,挖机3辆,装载机1辆,压路机1辆,清除土方1050立方,对全镇农村道路进行全面养护维修,填补路面坑塘,砍除沟边杂草,清理涵洞等,提高了路面的使用率。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河图一组7公里生产生活道路建设;投资近2万元,修复了南坪15公里进村道路;完成了曼赛囡、南坪生产生活桥梁建设;已做好卫生院至上中良7公里柏油路前期工作,目前正准备实施。

(三)实施农民素质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

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上,紧绕本镇特色产业,开展割胶技术、畜禽养殖、餐饮服务等方面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更多地接触市场信息,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转变农业生产经济结构进一步促进生态建设。使农民在农闲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从事第三产业经管,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全年共举办各项科技培训43期,3893人次;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计算机技能培训1期,47人次。

(四)以创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广泛开展“文明村寨”、“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及军警民、场群共建活动,积极组织申报曼飞拢村小组全国文明村争创活动,为全面打造边境“魅力新村”、“生态新村”、“和谐新村”树立了标杆。2015年全镇共有960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有1个国家级先进村、1个省级文明村,14个州、县级文明单位,3个共建点。

五、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群众得实惠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归根结底要让广大群众得实惠,贫困不是生态建设的目标,要鼓励群众走上生态致富之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创建生态的积极性,使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自己的事业。但在生态效益显现较慢的情况下,要处理三种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要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利益,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生态经济、培育新兴产业。

通过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居环境的提升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勐满镇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风气。另一方面,群众在生态保护建设中直接受益,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各村小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六、下一步打算

我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照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环境整治与保护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镇将在现有基础上,持之以恒,加大力度,积极实施凝聚人心的“青山绿水”工程,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勐满”、“和谐勐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要求,根据州委提出的“生态立州”战略,下步创建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载体,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亮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二)主要工作

继续深化创建工作,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逐步启动旧村改造、村庄整治,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建立完善环境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巩固创建和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项目,按照项目要求,落实综合整治措施。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体系,按布局合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高起点修编勐满镇建设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以规划为龙头,加大实施力度,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管理,把我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贸集镇。要继续搞好各村小组生态村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增强经济规划意识,严格规划管理,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使街道整洁、灯光亮丽、交通顺畅。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难点、热点入手,加大对全镇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提倡使用沼气和太阳能等无污染能源,净化生活空气,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3.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与环保、森林等执法队伍的工作联系,积极协助执法部门,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给予严肃处理,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依法顺利进行。

4.加大宣传,强化全民环保意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群众的生态环境知识宣传,使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开展中小学校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环保课程,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之中,认真进行环保文化建设,鼓励各单位及群众开展有益于社会的环境宣传活动,将生态环境知识和生态建设内容传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全镇人民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其自觉投身到生态建设的实际行动。

创建生态乡镇是个社会性的大工程,对于刚开展此项工作的勐满镇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深信,通过我们上下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得到全镇广大群众的热心支持,我们的目的,是让全镇人民都参与到创建生态乡镇中来,立足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切实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一个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勐满。

总结四: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东岩乡位于飞云江上游,瑞安市的西部山区,属赵山渡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全乡辖18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2439户,8412人,乡域面积42.2平 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24平方公里,水田面积919亩,山园面积1774亩,森林面积50663亩,森林覆盖率达80.1%。境内群山环绕,峰峦重 叠,环境优美,主要溪流为祭门溪(飞云江支流又名玉泉溪)及其支流。从2015年开始,我乡在市生态办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 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5年顺利通过温州市级生态乡验收,寨下村顺利通过温州市级生态村验收。从今年开 始,我乡积极推进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石马村、金洋村创建温州市级生态村,通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石马、金洋村已基本达到创建要求,全乡也基本上达到省级 生态乡标准,现将该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将创建生态乡和环境整治工作作 为重要工作来抓,相继成立了“三沿整治”、“千百工程”、“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 室,专门配备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把全乡的环境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摆上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生态乡创建考核制度,将生态乡创建工作纳入乡、 村干部和各单位目标考核内容,健全了全乡生态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形成了以“党委为核 心、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依托、制度为保障”的创建格局。同时,沿溪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了1-2名垃圾清运人员,对村里的生活垃圾进行集 中管理。特别是创建生态村的金洋、石马村,还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提出具体创建要求,进行明确分工,做到任务到人,措施到位。

二、生态乡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 乡从2015年开始创建生态乡,几年来,东岩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为保护赵山渡库区的水源,改善库区和全乡的生态环境,创建环境优美的生态乡、村,作出 了不懈的努力,如:不引进工业,不发展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业,不大量使用有毒有害农药等等。同时,乡政府也制订落实了有关生态创建及环境卫生整治的措施和制 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认真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认真实施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 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对该工作进行详细部署,率先在寨下、石马、金洋、斜山、东坑等五个村开展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固废污 染、化肥农药污染、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积极实施农村绿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绿化水平。计划明年该工作覆盖面达到10个村,2015年覆盖面达到15个 村。

2、集中整治,美化生态环境。从去年开始,我乡认真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开展“三沿整治”活动,拆除影响环境的违章建筑120平方米,拆 除露天粪坑45口、猪舍15个,清运生活垃圾30吨。在生态建设方面,2015年,寨下村投入资金35万元顺利通过了市级“千百工程”验收,全乡投入资金 30万元,建造卫生公厕8座,安放排污管网3000米,建造沼气化粪池一座,寨下村通过温州市级生态村验收,三个村通过瑞安市级生态村验收,全乡达到温州 市级生态乡标准;今年,全乡投入资金50万元,建造沼气厌氧池2座,件头洋居民区生活污水进行了复合滤床处理,安放排污管3500米,在村庄绿化方面,全 乡共投入资金30万元,绿化面积达7000平方米。

3、强化基础,改善人居环境。为了改善全乡的居住环境,乡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 设力度,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了岩头、金洋、石马、东坑4个村的2500米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固了防洪堤,提高沿溪各村抗洪防灾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投资1500多万元的梅树岭、驮庵、斜山、大徐、民族、梅山(水对坑)六条通村公路和岩头、斜山大桥已基本完成。同时,乡政府还十分重视 卫生、教育、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4、 推进生态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生态农业上,我们从现有的农业生态资源出发,继续发挥区域优势,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好以金银花和番薯粉面为主要 特色的生态效益农业。进一步完善金银花合作社和番薯粉面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生产、销售、加工、信息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认真探索金银花和番薯的 深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我乡现有金银花基地300亩、番薯基地300亩、杨梅基地800亩、荸荠基地60亩、山茶基地 150亩、红柿基地100亩,今年乡政府在进一步完善以上基地的基础上,再投入资金,发展金银花基地200亩、番薯基地200亩;三是积极尝试品种的更 新。为了提高番薯的淀粉含量,提高出粉率,我们今年引进了“浙薯13号”番薯新品种,该品种很适合在山区种植,引进后对做大做强我乡的番薯粉面这篇文章有 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富营养的食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我乡的环境条件已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要求,因此,我们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的化肥、农药等方面的使用量,率先在金银花、番薯、荸荠、红柿等农产品上,实施绿色无公害生产程序,取得成效。

5、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 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 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 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6、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生态文化氛围,提高全乡人民生态环保意识。为保护现有生 态环境,积极创建生态乡、村,乡政府利用多种宣传工具,认真开展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在市生态办的支持下,设立2个生态固定宣传牌,进一步提高了全乡人民 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 几年来,为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转化生态优势和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 抓手,以生态乡规划为主线,深入开展生态乡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生态发展之路,实现“发展经济保生态, 保护生态促发展”的双赢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 全面完成创建指标

第一、制订农村环境“五整治 一提高工程”中长期计划,并认真予以实施;确保在2015年前完成率达到83%(15个村);2015年达到55%(10个村);2015年达到28% (5个村)。

篇六: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2015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按照“突出特色、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天上王城景区为中心、沿线林果园区为基点连成一线,突出旅游资源和林果资源特色,不断加大对旅游沿线的改造提升,带动了全镇旅游特色村和生态农业旅游的强劲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生态高效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镇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今年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启动之年,工作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会议精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各项重点工作纳入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来,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指标量化、措施硬化、考核强化,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以实施“五位一体”工程为载体,开展“三高三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落实“四民主一考核”,为建设生态和谐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措施,完善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村级组织的落实来体现,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通过严把“三个环节”(即:严把宣传引导,依法选举,民主权利)、突出“三项重点”(即: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突出选拔农村能人党员,突出搞好选举督查),圆满完成了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了较大的改善,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促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为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通过报纸、电视、文艺演出、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重要意义,共悬挂横额105条,张贴标语8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实地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带来的好处,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全镇上下创建生态文明乡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创建活动,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四、加快发展,促农增收,为加强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物资基础。立足农民增收,依托林果资源优势,不断探索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按照“建基地、抓服务、促发展”的思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林果产业,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以林果资源为载体,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推进了农业“三化”进程,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奠定物资基础。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高一期末自我评价或总结600字范文五篇
  • 2023年农村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高二期末自我评价或小结600字集合6篇
  • 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总...
  •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工作总结【三篇】
  • 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0篇)
  • 高一期末自我评价或总结600字九篇
  • 学校思政课工作总结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