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05    阅读:

最新整理:高考物理学史归纳2016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第一篇

物理学史归纳以及高考试题汇编

【知识归纳】

1.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发现自由落体规律。

2.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后来被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实验+推理)推翻了,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建立力改变运动的观点,奠定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

3、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牛顿归纳出第一定律。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5.第谷潜心观测天体运动,积累了大量数据,开普勒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行星运动规律

6、在前人的基础上牛顿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从此,天上物理与地面物理联系起来 。

7、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数,用实验验证该规律。(铅球密度大、放大法)

8、胡克、哈雷等科学家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也有很大贡献。

9、库伦用扭秤实验研究出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得出库仑定律,(并且测出库仑力常数--争议)

10、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的电量。

11.法拉第首先提出场的概念,并提出用场线形象描绘场的强弱。

12.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用实验得出焦耳定律。

13.欧姆发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用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4.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安培进一步研究,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进而得出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的分布规律。

15.安培首先研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称之为安培力,洛伦兹首先研究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称之为洛伦兹力。

16.劳伦兹设计出回旋加速器,可以很方便的得到高能量的粒子。

17、法拉第首先解决磁产生电的问题,通过实验归纳出: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就产生感应电动势。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1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公式不是法拉第研究出来的,但是电磁感应定律这一伟大的发现大部分物理史认为属于法拉第—--当然有点小争议,人教版特别指出了韦伯和纽曼两人的贡献。

19.楞次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现楞次定律。这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20.科学家用归纳法总结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21.物理学在研究几个物理量的效果,通常应用等效法,合力,分力,向心力,总电阻,合速度等概念都体现等效法.

22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反证法.

23.为了研究电场、磁场的性质,通常在场中放入检验电荷(电流、磁极)用比值定义的方法来反映场的性质。

24.科学研究包括科学假设科学推理科学实验科学归纳等环节。

25、比值定义法:E=F/q,B=F/IL,R=U/I 理想模型法:质点,点电荷,匀变速运动 等效法:重心、合力,分力,总电阻 临界思维: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

26、单位制 会从公式角度分析

高考真题

(美丽的高中生活是我的爱,高高的教学楼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试卷是我呀我最爱,什么样的题目最开怀。)---摘自网络

例1、(2015全国新课标理综I第19题,多选)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

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

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

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

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例2、(2015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18题,多选)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例3、(2014全国新课标理综I第14题,单选)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例4、(2014全国海南卷第7题,多选)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牛顿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D.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答案】1AB 2BC 3D 4ABD

【归纳】1、不一定考。 2、可能是多选,

3、难度不一定小,4、得分率不高

5、下一步可能考单位制、物理学方法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练习题

1.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19题)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14题)右图是根据伽利略1604年做

斜面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

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

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3.(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14题)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2013高考重庆理综第4题)题4图1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

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

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

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

值的比值y随θ变化的图像分别对应题4图2中的

A.①、②和③ B.③、②和① C.②、③和① D.③、①和②

5. 【12全国新课标】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

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

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6. 【12山东理综】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7. 【11海南高考】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8. 【11山东理综】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9.【10全国新课标】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0.【09全国新课标】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11.【2009年广东卷A;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选修3-5内容)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12.【2009年广东卷B;1】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

A.洛伦兹 B.库仑 C.法拉第 D.奥斯特

13. (2014年北京卷第19题)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

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14.(2014年海南卷第7题).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牛顿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D.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15.【2014年全国新课标1】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16.(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17题)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秒)、A(安培)。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2-4-12-3-12-2-12-1-1A.m·kg·s·A B.m·kg·s·A C.m·kg·s·A D.m·kg·s·A

【答案】1.ABD 2C 3AC 4B 5AD 6AD 7ACD 8 AB 9 AC 10BD 11A 12D 13A14ABD 15D16B

附录:物理学方法

1、(史实方法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为N/C

B. 奥斯特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以及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定律

D. 地球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个引力场,按照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得到引力场的强度为重力加速度

2. 某学习小组以“假如失去„„”为主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提出以下四种观点,正确的是

A.假如物体间失去了摩擦力,任何运动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假如磁体周围失去了磁场,其它形式的能将无法转化为电能

C.假如地球对月球失去了引力,月球就不会绕地球转动

D.假如导体失去了电阻,所有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

3.为了测量篮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着地时地面对篮球的最大弹力,一位同学采取了如下方法:把一张白纸平放在地面,在篮球的表面均匀地洒上水,让篮球从特定高度自由落下落到白纸上,在纸上留下水印,然后把纸放到体重计上,将篮球慢慢的向下压直至球和水印重合,此时读 出体重计的示数即可知地面对篮球最大弹力的大小。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跟以下哪个实验中 所用的方法相类似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A .在研究弹簧弹力与伸长关系时,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

B. 在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

C.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将橡皮条拉长至同一位置

D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

4.物理学中,科学家处理物理问题用到了多种思想与方法,根据你对物理学的学习,关于科学家的思想和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重心和交变电流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是采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C.奥斯特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D.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

5.结合你所学知识和图中描述的物理学史,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力学”高峰期是指牛顿建立动力学理论

B.伽俐略将他的“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 都记录在

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

C.“电磁学”理论的完备晚于“力学”理论的完备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6.以下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实验中共

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极限的思想方法 B.放大的思想方法

C.控制变量的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答案】1. D 2. C 3.C 4D 5 B 6 B

2016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归纳整理版)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第二篇

2016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奥斯特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19、汤姆生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

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2、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第二份

1.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给出匀变速的定义,S正比于t的平方;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快慢是相同;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不受外力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后由牛顿归纳为惯性定律;他开创了科学推论的方法。【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3.牛顿:动力学奠基人,提出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一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开普勒三大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扭秤装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布朗运动”(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

7.焦耳:测定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发热)

8.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9.库仑: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作用,发现库仑定律。

10.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基本电荷。

11.欧姆:把电流与水流作对比,引入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并确立它们关系。

1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4.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不是他发现这种射线),发现电子,并测出比荷;提出枣糕模型(也叫葡萄干布丁模型)

15.劳伦斯:回旋加速器

16.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成第一台发电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提出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发明摆钟

21.托马斯?杨: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

22.伦琴:X射线

23.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24.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和光电效应方程;相对论;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提出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

26.卢瑟福: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发现原子;首先进行人工核反应

27.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29.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

30.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

31.老居里夫妇:镭的发现者

32.小居里夫妇: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第三份

1.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1942年 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6.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7.现代粒子物理: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第四份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闻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闻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

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朴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熟悉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2015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第三篇

第1篇: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二、电磁学

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3、16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第一个研究了摩擦是物体带电的现象。18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6、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7、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8、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19、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0、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1、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

22、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3、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2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2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6、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三、热学

27、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8、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29、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30、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21、1642年,科学家托里拆利提出大气会产生压强,并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四年后,帕斯卡的研究表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1654年,为了证实大气压的存在,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四、波动学

22、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23、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24、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五、光学

25、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6、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7、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28、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29、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0、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31、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32、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六、波粒二象性

33、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E=hν,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34、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3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6、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3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七、相对论

38、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39、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40、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41、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八、原子物理学

42、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43、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4、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45、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46、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47、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48、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49、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50、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51、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52、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53、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

54、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

第2篇:2015届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

1、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二。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7、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所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四。光学中的物理学史

1、历史上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2、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3、1818年,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4、1905年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发现“光电效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6、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

7、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尔发现红外线。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应用: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

8、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紫外线具有明显的化学作用、荧光效应。应用:杀菌、消毒、黑光灯灭害虫。

9、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比紫外线频率还要高的电磁波——X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还能使照相底片感光。高速电子流射到任何固体上都能产生这种射线。

五、原子物理中的物理学史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验证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核式结构学说。

3、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即原子核也是可分的。之后居里夫人于1898年7月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Ra)。

5、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6、1932年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7、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观察到正电子。反映方程。可见,正电子是由磷30衰变发射出来的。像磷30这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机械探伤、消菌杀毒、作为示踪原子等。

8、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元电荷的电量,即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

9、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六、相对论

1、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时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3、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

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

三。热学中的物理学史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四、常见光现象

光的折射:观察水中物体变浅,门上猫眼,蜃景,炎热夏天马路上的“水面”

光的色散:雨后彩虹,三棱镜

光的全反射:光纤通讯,晶莹水珠,夺目水晶,玻璃中的明亮裂痕,

光的干涉:七彩肥皂泡,增透膜,表面平直检测,马路积水的油膜,全息照相,

光的衍射:圆孔衍射,泊松亮斑,透过狭缝看到日光灯的彩色条纹,剃须刀旁边的模糊影子

光的偏振:立体电影,照相机镜头的偏振滤光片

第3篇:2015高考新课标物理学史汇编

力学部分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1.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入太空。

12.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电磁学部分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2.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5.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6.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7.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8.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9.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10.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2.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3.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1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并由纽曼和韦伯总结得到

1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6.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波动学部分

1.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2.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3.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

4.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5.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6.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7.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

8.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9.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光学部分

1.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3.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4.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5.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6.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7.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8.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9.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

10.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相对论部分

1.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2.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3.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5.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波粒二象性部分

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3.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5.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原子物理学部分

1.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3.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7.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8.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9.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10.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63、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13.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第4篇:物理学史高中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行为和运动的科学。它是最早形成的自然科学之一,如果把天文学包括在内则有可能是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最早的物理学著作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形成物理学的元素主要来自对天文学、光学和力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通过几何学的方法统合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学。这些方法形成于古巴比和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数学家阿基米德和天文学家托勒密;随后这些学说被传入阿拉伯世界,并被当时的阿拉伯科学家海什木等人发展为更具有物理性和实验性的传统学说;最终这些学说传入了西欧,首先研究这些内容的学者代表人物是罗吉尔·培根。然而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学说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从而一般没有察觉到它们所描述的内容反映着自然界中重要的哲学意义。而在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史上,类似的研究数学的方法也在发展中。

在这一时代,包含着所谓“自然哲学”(即物理学)的哲学所集中研究的问题是,在基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前提下试图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发展出解释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根据亚里士多德以及其后苏格拉底的哲学,物体运动是因为运动是物体的基本自然属性之一。天体的运动轨迹是正圆的,这是因为完美的圆轨道运动被认为是神圣的天球领域中的物体运动的内在属性。冲力理论作为惯性与动量概念的原始祖先,同样来自于这些哲学传统,并在中世纪时由当时的哲学家菲洛彭洛斯、伊本·西那、布里丹等人发展。而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物理传统也是具有高度的哲学性的。

力学的历史背景

力学是最原始的物理学分支之一,而最原始的力学则是静力学。静力学源于人类文明初期生产劳动中所使用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古希腊人从大量的经验中了解到一些与静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但直至十六世纪后,资本主义的工业进步才真正开始为西方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创造物质条件,尤其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航海业兴起,人类钻研观测天文学所花费的心力前所未有,其中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和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为代表。对宇宙中天体的观测也成为了人类进一步研究力学运动的绝佳领域。1609和1619年,开普勒先后发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总结了老师第谷毕生的观测数据。伽利略的动力学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自然哲学家逐渐展开了一场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进攻,他们持有的观点是,从力学和天文学研究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将适用于描述整个宇宙中的运动。被誉为“现代自然科学之父”的意大利(或按当时地理为托斯卡纳大公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就是这场转变中的领军人物。伽利略所处的时代正值思想活跃的文艺复兴之后,在此之前列奥纳多·达芬奇所进行的物理实验、尼古拉斯·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注重实验经验的科学方法论都是促使伽利略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因素,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是直接推动了伽利略试图用数学对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伽利略意识到这种数学性描述的哲学价值,他注意到哥白尼对太阳、地球、月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所作的研究工作,并认为这些在当时看来相当激进的分析将有可能被用来证明经院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描述与实际情形不符。伽利略进行了一系列力学实验阐述了他关于运动的一系列观点,包括借助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批驳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落体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观点,还总结出了自由落体的距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以及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来思考运动的问题。他在1632年出版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提到:“只要斜面延伸下去,球将无限地继续运动,而且不断加速,因为此乃运动着的重物的本质。”,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惯性定律的前身。但真正的惯性概念则是由笛卡尔于1644年所完成,他明确地指出了“除非物体受到外因作用,否则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而“所有的运动本质都是直线的”。

伽利略在天文学上最著名的贡献是于1609年改良了折射式望远镜,并借此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太阳黑子以及金星类似于月球的相。伽利略对自然科学的杰出贡献体现在他对力学实验的兴趣

以及他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这为后世建立了一个基于实验研究的自然哲学传统。这个传统与培根的实验归纳的方法论一起,深刻影响了一批后世的自然科学家,包括意大利的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法国的马林·梅森和布莱兹·帕斯卡、荷兰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英格兰的罗伯特·胡克和罗伯特·波义耳。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艾萨克·牛顿,1687年,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艾萨克·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正式建立。牛顿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一组普适性的基础数学原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来描述宇宙间所有物体的运动。牛顿放弃了物体的运动轨迹是自然本性的观点(例如开普勒认为行星运动轨道本性就是椭圆的),相反,他指出,任何现在可观测到的运动、以及任何未来将发生的运动,都能够通过它们已知的运动状态、物体质量和外加作用力并使用相应原理进行数学推导计算得出。

伽利略、笛卡尔的动力学研究(“地上的”力学),以及开普勒和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德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天上的”力学)都影响着牛顿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布里阿德曾特别指出从太阳发出到行星的作用力应当与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虽然他本人并不认为这种力真的存在)。1673年惠更斯独立提出了圆周运动的离心力公式(牛顿在1665年曾用数学手段得到类似公式),这使得在当时科学家能够普遍从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平方反比律。罗伯特·胡克、爱德蒙·哈雷等人由此考虑了在平方反比力场中物体运动轨道的形状,1684年哈雷向牛顿请教了这个问题,牛顿随后在一篇9页的论文(后世普遍称作《论运动》)中做了解答。在这篇论文中牛顿讨论了在有心平方反比力场中物体的运动,并推导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其后牛顿发表了他的第二篇论文《论物体的运动》,在这篇论文中他阐述了惯性定律,并详细讨论了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性质以及引力在全宇宙中的普遍性。这些理论最终都汇总到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原理》一书中,牛顿在书中列出了公理形式的三大运动定律和导出的六个推论(推论1、2描述了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叠加原理;推论3、4描述了动量守恒定律;推论5、6描述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由此,牛顿统一了“天上的”和“地上的”力学,建立了基于三大运动定律的力学体系。

牛顿的原理(不包括他的数学处理方法)引起了欧洲大陆哲学家们的争议,他们认为牛顿的理论对物体运动和引力缺乏一个形而上学的解释从而是不可接受的。从1700年左右开始,大陆哲学和英国传统哲学之间产生的矛盾开始升级,裂痕开始增大,这主要是根源于牛顿与莱布尼兹各自的追随者就谁最先发展了微积分所展开的唇qiāng舌战。起初莱布尼兹的学说在欧洲大陆更占上风(在当时的欧洲,除了英国以外,其他地方都主要使用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符号),而牛顿个人则一直为引力缺乏一个哲学意义的解释而困扰(

牛顿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他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假设之上的,牛顿对时间和空间有着如下的理解:“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从绝对时空的假设进一步定义了“绝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概念,为了证明绝对运动的存在性,牛顿还在1689年构思了一个理想实验,即著名的水桶实验。在水桶实验中,一个注水的水桶起初保持静止。当它开始发生转动时,水桶中的水最初仍保持静止,但随后也会随着水桶一起转动,

于是可以看到水渐渐地脱离其中心而沿桶壁上升形成凹状,直到最后和水桶的转速一致,水面相对静止。牛顿认为水面的升高显示了水脱离转轴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依赖于水相对周围物体的任何移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作为他理论体系的基础假设,却在其后的两百年间倍受质疑。特别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在他的《力学史评》中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做出了尖锐的批判。

第5篇:高中物理学史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二、相对论:13、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4、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16、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17、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选修部分:三、电磁学:理科班(选修3-1):

18、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9、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20、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2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2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23、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24、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25、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6、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7、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8、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9、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3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物理X科(3-2至3-5):三、电磁学:

3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32、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32、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四、热学(选做):

33、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34、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35、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36、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五、波动学(选做):3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34、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35、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3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3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8、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39、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六、光学(选做):

40、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42、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4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4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七、波粒二向性:

46、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47、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48、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八、原子物理学:

50、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51、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2、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53、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54、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55、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5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57、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58、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59、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60、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6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62、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63、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64、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第6篇:高中物理史实

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015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第四篇

第1篇: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一)经验

1。放慢速度,注重基础,顺利过渡。

高三新教材知识内容多,刚进入高三,知识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学生会觉得不适应。学习的难度虽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这时应该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帮助学生慢慢过渡,逐渐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

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

2。以旧代新,建立知识体系。

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第三册书,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识是在高二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的一些深入的应用,从高考的最终任务出发,最好方法就是以旧代新,把高二两本教材的内容加进来,先复习,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识,这样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应注意,现在的学生,初中学习的生物知识所剩无几,高中课本对这些知识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对知识的考查非常全面,复习时应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识整合到高中所学得知识中,帮助学生全面的复习。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教材中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运用多媒体的过程,我针对教学的内容查阅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框图,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4。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生物高考愈发注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也逐渐增多,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所以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关心跟生物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学会将学到的生物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

5.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教训:

1。精简习题

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发、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习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重点突出,全面复习,不能“押宝”。有人说做历年的高考题,能预测高考的出题方向。高考内容显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识,但不可能避免个别偏题、怪题,涉及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复习要把握复习主干知识,但不能忽略小节。猜测或给学生猜测考哪部分内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实验题(

布置给学生的练习一定要精简,不能图多,否则学生做了很多题,任务重,却抓不住重点,效果反而不好。精选习题就需要老师去做很多题,并且细致的整理,归类。例如有针对性的找出不同的难度的题目适合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去练习,某一类型的题不图做得多,弄懂综合的一道题,一系列题目都可以掌握。

2。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培养分析能力

教学中不能只顾自己讲解,一味的讲授式,使学生长期的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多的应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并且去交流讨论,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理解老师的讲解,同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讨论就可解决,老师不必题题讲解,耽误课堂时间。

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盲目地拿着答案来对,凡是跟“答案”一样的就算对,不一样就算错。实际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把题拿给学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认真做一下,多听听学生的“答案”,有无道理,是否恰当,有没有新意。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该多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是教师自己得到提高。

(三):建议措施:

1。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大,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偏差较大,但是并不知道如此答题的原因。做再多的题,仍然不会思考。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审题,针对这个问题,平时练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在题目中划出关键词,找出考察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思考,并写出分析后的答案,使学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高考试题虽然难度大,对能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所以教学中仍然要注重落实基础知识。高三下学期我们要做大量的练习,讲评试卷的环节非常重要,我再讲题的时候,不是在讲某一道题为什么选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题的4个选项,将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不厌其烦的带着大家重复,去复习,为的就是让学生对于反复去熟悉这些基本知识,熟悉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

3.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高三下学期,练习模拟题非常多,如果只是机械的做题,讲题,题目越做越多,错题越来越多,做过的再做也仍然出错,学生感觉收获并不大。这样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对做过的习题有目的的归纳总结,例如:针对考试说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识点,把比较重要的几套题目分别进行整理。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考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逆向思考,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难点就更容易突破,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总结的资料也有利于后边的复习。

第2篇: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弹指间时光流逝,我又送走了一届毕业剩。回首过去一年的教学,有喜有忧,有可取之处,亦有不足的地方。

我所教的班级有150,也有平行班152。针对各班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自认为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把握高考动态

2015是新课程高考。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湖南省命题思路非常重要。在复习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核心和主干知识。这样,在复习中就具有里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拓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看,不管试题怎么变化,但考查的内容仍是书中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教材为依据,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类。对教辅资料则以合理应用,并再三强调学生不可陷入资料的提海而不顾教材的复习。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三复习可以说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如果按照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走两个极端:一心走入高校大门而刻苦学习以苦为乐的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对课堂教学感到厌烦而自暴自弃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四通过专题复习,培养了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各班学生基础不同的特点,我主要进行了以下专题训练:选择题专题。选择题是平行班学生得分的关键,进行这项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效率。图表曲线专题。图表曲线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是学生的弱项。遗传变异专题。遗传变异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更是学生的难点。实验专题。包括实验题型的归纳讲解和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讲解和分析及题型训练。【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五调整学生复习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考是实力加心态加机遇的一次综合大演练。具备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高三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竟争压力,心理极其脆弱。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会对复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误就打击漫骂。

第3篇:高三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反思

茂名一模生物成绩不理想,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茂名重点中学中垫底。在高考已兵临城下之危急时势,这成绩宛如一颗大石投进了平静的湖泊,立即在各个层面掀起轩然大波。化州一中的领导当机立断,马上和教育局相关领导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沟通,于是乎为期一周的教研员听课视导之举便应运而生了。

在这一周的听课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高三生物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于课后及时组织相关教师集中进行分析研讨和反思,以寻找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

1、考试情况:从九校联考、茂名一模和湛江一模这三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绘图制表能力颇为薄弱,文字表达中涉及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时亦出现较多错误。例如九校联考中将突变和基因突变混淆的大有人在,将“假说演绎”写成“假设演译”的比比皆是,湛江一模中将“化能合成作用”写成“硝化作用”的数不胜数,基因型的书写也很不规范,茂名一模中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错漏百出,湛江一模中有关绘制表格的答题情况也不甚理想。

2、上课方式:课堂教学上滥用别人的课件的情况比较严重。课件容量太大,教学易入走马观花之途,难以将考点落到实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免会水过鸭背,上课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因为课件的使用,课堂教学成了课件展示课,老师不断地按鼠标,学生不眨眼地盯着荧幕,没有动手训练的机会,没有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容易导致在考试中不会写专业名词和术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3、课堂纪律:听课时发现普通班的纪律普遍欠佳,睡觉者有之,看其他书者有之,教师因设法提高其听课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欠缺,布置的课后练习常常不按时完成,导致上课要抽时间让他们做习题。

二、教学反思

1、复习策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不求深,不求难,重点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检查学生的作业以督促并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2、上课模式:先列出考点,让学生知道考试范围,然后结合考点精讲课本,即将考点拆解分析,考点之外的内容可大胆舍弃,之后紧扣考点精选题目进行精练,最后留十分钟让学生消化(自己看书、讨论和提问)。精讲环节要重视板书,避免滥用课件,一些专用名词或术语要求学生写下来。精讲环节的教学需回归课本紧扣考点,精练环节可充分利用课件,题目数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五题以内,建议通过变式训练模式深挖考点拓展知识面。

3、能力培养

从每周一次的理综测试和各种大型考试如广州一模、茂名二模等试题中精选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侧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述能力(尤其是绘图制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4篇: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回顾上学期高三教学改进本学期复习的几点体会:

一、复习方向:与高考命题思路及范围较好地保持了一致。体现在主干知识复习范围及深度及实验题型把握准确,复习知识内容有四分之三时间用到与高考试题接轨的方面。

二、复习的指导思想和依据:高考说明,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课程标准,高中生物必修、选修课本。

三、复习内容:

1、认真复习基础知识。生物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反应迟钝。复习中,把课本梳理一遍,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基本的实验原理、操作、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

2、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认真分析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查找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知识进行网络整理,建立起知识体系,通过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再现知识,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联系,进一步督促学生去理解知识,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精练精讲,注重解题策略。制定解题方案,明确解题思路。考试题目中,容易题、中等题占3/4,较难题仅占1/4,平时练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领略解题技巧,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复习中应时刻关注学习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寻找与生物知识的切入点,掌握好衔接,熟悉情景,在解题的时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新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生态农业、以及疯牛病、口蹄疫、手足口病、禽流感等。

四、复习策略:

1、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布置分层作业。老师在设计作业题时,应遵循“三性”即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针对性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选择那些学生易错而又能突出教学目标的题目;量力性就是作业题的难易度要适中,数量要适宜,估算过学生的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过少;典型性就是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

五、复习缺陷:

1、复习进度把握不准,速度较慢,导致与外校联考内容不统一,影响学生的成绩,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2、补缺补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5篇: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我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

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

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人们的思维容易形成一定的“定式”,把高考考过的内容全都当作重点;教师的复习导向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太深刻了。提高做题的质量,要养成良好的做题的习惯。往往作题,做了成百上千道题,如果没有真正的领悟到自然科学的概念(

三、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习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四、重点突出,全面复习,不能“押宝”。

有人说做历年的高考题,能预测高考的出题方向。高考内容显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识,但不可能避免个别偏题、怪题,涉及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复习要把握复习主干知识,但不能忽略小节。猜测或给学生猜测考哪部分内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实验题,但是考的知识点,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复习必须全面。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材料、处理、观察记录结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都要认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有些教师盲目地拿着答案来对,凡是跟“答案”一样的就算对,不一样就算错。实际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把题拿给学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认真做一下,多听听学生的“答案”,有无道理,是否恰当,有没有新意。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该多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是教师自己得到提高

2014神经病鉴定申请书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第五篇

第1篇:神经病鉴定申请书范文

区人民法院:

你院受理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LY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罪等案件,经查阅卷宗材料,并经LY父母坚决要求,特向你院提出如下意见。

LY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业已经过区公安局委托上海市精神卫生鉴定机构作出鉴定:认定LY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但是,由于该鉴定结论未按照申请人的请求范围对LY进行科学检查,其鉴定方法(谈话及阅卷)及公正态度(选定方法神秘,结论迅速而草率)均引起LY及其父母(申请人)之强烈怀疑,辩护人深知刑事责任能力及受审受刑能力之确定,系LY能否参与刑事诉讼之必要条件,故此,特向你院提出申请,请依法委托令各方均足以信服之鉴定机构,采科学之方法,以公正之态度对LY作案时的刑事责任能力,和目前之受审能力受刑能力作出鉴定,从而保障刑事诉讼任务顺利进行,并彰显我国法治的文明进步。

一,亲属的精神病鉴定申请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结论

LY的精神问题,其母在侦查阶段已向公安部门提出司法鉴定申请:请求对LY的精神病状况进行鉴定,目的是为了让LY得到有效的治疗。公安部门委托了上海市市精神卫生鉴定机构对LY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做出了结论:LY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对此结论LY亲属有如下意见:1,为什么不在山东省境内选择鉴定机构,而跑到上海去委托。难道因为在LY发案前在山东某精神医疗机构曾住院治疗,从而影响公正性吗那也可以在省内选择其他合法鉴定机构,而没必要跑那么远。更重要的是,该机构是怎么选出来的呢2,上海某机构对LY的鉴定方法有问题。按鉴定书上陈述的鉴定方法可知,其所谓鉴定方法包括:(1)看卷,办案人员提供了一百多页的卷宗材料;(2)谈话,在看守所内,与LY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谈话,谈话人为三个鉴定人员,在场人为侦查人员,家属没有在场。

LY亲属的上述怀疑是有道理的。侦查机关选定鉴定机构的规则是什么,在全国多如牛毛的司法鉴定机构中,侦查机关是如何将上海某机构选定出来的。鉴定人员未对LY进行身体检查,未借助任何仪器,仅通过谈话和看卷的方式就得出LY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结论,该结论是否草率鉴定过程在看守所内,LY亲属作为申请人,没有被通知到场,是否合适,其实,LY发案前即有精神治疗史,并有强烈的被害恐惧感,以为很多人都想害他。经查阅有关精神病资料,可以得知,精神疾病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精神病患者不见得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异常,他们有可能是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LY的情况就是这样。他其他方面也许看上去正常,但他总以为别人害他,这显然是病态的。

LY的三个叔叔和一个姑姑都有精神病史,LY父母称,从很小的时候就和别的孩子据LY不一样,行为方式有异于常人。如病情发作时,夜里兴奋不睡觉,在屋内走来走去。服用精神类药物后,才能稳定下来。据其母亲介绍,LY在发案前后曾有如下情况:1,经常怀疑有人来伤害他,常牵狼狗躲于屋后,其母亲证实当时根本无人;2,病情发作后,LY极其狂躁,为避免其出意外,LY父母用铁链将其日夜锁于家中屋内,后来,LY趁家中无人之机,砸毁锁链逃脱。3,有精神病住院治疗史;3,被羁押后,怀疑别人害自己,且狂躁不安,在看守所内有明显发病迹象,经看守所同意后,LY亲属定期为LY送精神病处方药,LY服用后,尚得安宁。4,公安机关指称LY不服监管的若干表现,足见其狂躁状况。5,如无精神病之明显症状,看守所内医生是不会同意LY服用精神类药物的。

二,LY有无受审能力

LY亲属提出的是精神病鉴定申请,而鉴定结论仅对刑事责任能力进行了鉴定并做出结论,这是有一定问题的。

先说刑事责任能力问题。LY被控的作案时间,从2002年年,共七年的时间,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鉴定结论认为LY在七年的时间内都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对每次犯罪的认知能力都是肯定的。故认定LY具有完全刑责。

上述结论的正确与否,属精神医学专业问题,我不便妄断,有待下一步在科学和合法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认定。

但,我们不能无视LY目前的精神状况,因为,LY如果目前有精神病,他就不具备参与刑事诉讼的能力,也就是说,他没有受审的能力。检察官不能将一个精神病患者送上法庭,法庭也不能对一个精神病患者进行审判。

因此,应该对LY目前的精神状况进行鉴定,以确定其是否能够了解自己在诉讼中所处的地位和自己行为在诉讼中的意义。

三,精神病患者既无受审能力,更无受刑能力

刑法的意义在于预防,通过追究行为人刑责以达到矫正其人格、降低或消除其人身危险,并警示社会,以阻止具有同种倾向的人收敛其恶行,而精神病患者的危险性在于其精神失去对行为的控制,只有医学治疗方能使其人性回归,法律无法达到矫正效果,审判和处罚也不能实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之目的。故此,本案除应对LY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鉴定外,还应该对LY目前的精神健康与否进行鉴定,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受审能力和受刑能力。否则,刑事诉讼的目的,将被扭曲。

鉴于上述原因,作为辩护人,我向司法部门提出了对LY重新进行精神问题重新进行鉴定的申请。请予以审核。

此致

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系LY的母亲

申请人:赵永林山东岳首律师事务所律师,系本案LY的辩护人

第2篇:神经病鉴定申请书

申请人:范_______,男,49岁,农民,现住______省______县______乡______村。系被告人范_______之父。

请求事项:

请求对被告人范_______的精神状况进行司法鉴定,并作出被告人范_______是否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结论。

事实和理由:

被告人范_______于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因故意杀人犯罪被拘留,随后被逮捕,现已被_____省______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______省_____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中。

一向遵纪守法的被告人范_______,突然犯了故意杀人罪,使熟悉他的人都为之震惊。他之所以作出这种事,是他有精神疾病的反应。范_______家庭有精神病史。他舅舅是个疯子,生活不能自理,靠沿街乞讨生活。他的姑姑是个精神病患者,居住在______省______市______区______街______号,经有关部门鉴定,被确认为精神分-裂症者,并发给了证明(其复印件附后)。而被告人范________,在生活中,也有精神反常现象。如常常在梦中惊叫而醒,两眼发直,长时间说话,会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更有甚者,他常常见周围无人时,就大声自言自语,所说内容,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认为,被告人范_______的精神是反常的,有对其进行精神病鉴定的必要。为了对被告人范______负责,为了防止人民法院办错案,根据2001年11月16日《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二条的规定,特向你院提出申请,请求对被告人范______的精神状况,委托有关部门进行司法鉴定。

此致

_______省______市中级人民法院

第3篇:神经病鉴定申请书

申请人:姚某某,男,1966年8月30日出生,汉族,住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枣园北里7号楼某单元某某室,电话:86763XXX

委托代理人:王秀全,北京市中润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李丽丽,女,1969年5月16日出生,汉族,住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69号财经中心某号楼某单元某某室。电话:1366195XXXX

请求事项

请求法院依法指定司法鉴定机构对被申请人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

事实和理由

被申请人诉申请人离婚纠纷一案中,因被申请人患有精神分裂症,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精神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本案的实体审理以及被申请人对其代理律师的授权是否有效,故依法向贵院提出司法精神病鉴定申请,以便查清相关事实,请予批准。

此致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姚某某

年月日

第4篇:神经病鉴定申请书

本人王大宝,系贵局办理的涉嫌走私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王小宝的胞兄。

年12月9日上午,本人应王小宝本人的委托为其聘请的上海市公义律师事务所赵海根律师在贵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某区看守所会见了王小宝。

据赵海根律师介绍,王小宝在整个约30分钟的会见过程中,一直情绪非常激动,一再说:“你们枪毙我算了!”、“我受不了的折磨!”、“你们直接把我送进监狱去算了!”等等,律师向其介绍的法律规定和权利义务等,表示无法记住大概内容,律师提问的以往服用的药品何处等问题,也表示不知道。整个会见过程中,王小宝无法与律师交流的状态,且一再表示心脏受不了,一直出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的肢体扭曲等动作。在律师会见结束后,侦查人员要求提审王小宝时,看守人员也告诉贵局工作人员,王小宝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不适合提审。

王小宝长期患有精神疾病,且一直在服药治疗,在上海和某市的医院均留有诊疗记录(见附件),其本人也患有心脏疾病,对此,本人在取保候审申请书中也已作了说明。上述情况,本人要求贵局及早依法,以王小宝刑事责任能力,及早变更强制措施,对其取保候审,早稳定其精神状态,地贵局查明案情。

本人让王小宝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

王大宝年12月12日

申请人:于某,男,X年X月X日出生,汉族,家庭住址:唐山市丰润区X镇X村

申请

请求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被告人郑某精神病司法鉴定。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告人郑某系夫妻关系。郑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于6月10日由唐山市公安局丰润区分局逮捕,现押于丰润区看守所。年8月25日,唐山市丰润区检察院依法向丰润区法院提起公诉。

1988年,经人介绍,郑某在辽宁喀左县与邻村周某结婚,婚后一年生育女儿周A。年秋季,周某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不但不知道过日子,还动辄对郑某拳脚相加,有一次还差点将年仅一岁的女儿周A掐死。因无法忍受生活和精神的巨大,郑某几次自杀,有一次吞下了30片安乃近药片,后被人送至医院抢救了。周某的精神病最后发展到将家里仅三间平房一把火烧毁。万般无奈之下,郑某与周某离了婚。

在女儿周A六岁时,经人介绍,申请人与郑某相识,并登记结婚,女儿周A也改名为于A。很不幸的是,于A在十八岁那年,高中刚上了半年,就患上了抑郁症,无法学业,休学在家。在家休学期间,于A对郑某非打即骂,郑某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每天只能服用安眠药入睡。

迫于生计,申请人与郑某凑钱在丰润区宝泰钢厂对面盖了两间小房,做小吃生意,此时郑某的精神不太,逢人就说和女儿都有神仙附体。在做生意的过程中,申请人与郑某经常被杨某夫妇及其女儿、女婿欺负。年11月16日,杨某之女于B、于C,女婿刘A、刘B殴打郑某。年7月6日,唐山市丰润区法院依法()丰民初字第528号民事判决,判决于B、于C、刘A、刘B等人赔偿郑某医药费等经济损失合计4653.86元。上述四人至今也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况下,郑某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年5月26日,在杨某及其两个女儿辱骂并殴打她时,她将杨某扎伤。

郑某的母亲刘某也曾有过精神病史,年代久远,无从寻找病历。

申请人,郑某在案发时,患有精神病,事实有郑A、郑B、郑C、刘C、刘D、尚某等证人证言予以证实。

帮助法院依法查明案情,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正判决,特依据《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请求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被告人郑某精神病司法鉴定。

此致

唐山市丰润区法院

申请人:于某

年9月29日

第5篇:神经病鉴定申请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缉私局:

本人王大宝,系贵局办理的涉嫌走私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王小宝的胞兄。

12月9日上午,本人应王小宝本人的委托为其聘请的上海市公义律师事务所赵海根律师在贵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闸北区看守所会见了王小宝。

据赵海根律师介绍,王小宝在整个约30分钟的会见过程中,一直情绪非常激动,一再说:“你们枪毙我算了!”、“我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你们直接把我送进监狱去算了!”等等,对于律师向其介绍的法律规定和权利义务等,表示无法记住大概内容,对于律师提问的以往服用的药品放在何处等问题,也表示不知道。整个会见过程中,王小宝基本处于无法与律师交流的状态,且一再表示心脏受不了,一直表现出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的肢体扭曲等动作。在律师会见结束后,侦查人员要求继续提审王小宝时,看守人员也明确告诉贵局工作人员,王小宝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不适合继续提审。

2016初中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2016 第六篇

初中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教育局2016年工作要点,坚持"让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 的理念不动摇,认真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方案》、《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致力于活动建构教学论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为改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合格率,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继续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力求教学管理从细微处入手,抓落实,求实效。

1、切实落实初中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开学初,组织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全面分析上学期各科教学视导的得分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对化学、物理、语文等薄弱学科,学校又单独召开相关教师会,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和奋斗目标。使每位教师知道本学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做到心中有数。

2、教学常规管理实现制度化,用制度去引领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依据《规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方案》,学校制定了《遥墙中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测试等各领域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广大教师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切实降低测试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全科合格率。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学困生多等现实,学校决定自本学期开始,凡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测试尤其是初一初二皆以课本、配套练习册和目标检测原题为依据或稍加修改,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同时观测教师的知识落实情况和对课标的理解运用情况。这一做法对学校监控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师生反映较好。我们也坚信水涨自然船高,有了较高的合格率,优秀率自然就会高。学校考核班级不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而是以全科合格率为依据,有力的调动了全科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合力,有效地提高了全科合格率。

4、面对学生书写水平较差的现实,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范学生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几年,老师们感觉到学生书写水平逐年下降,对规范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特别是各科成绩比较好的一部分学生也不是认认真真把字写好,书写凌乱,甚至难以辨认。学校广泛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后,决定凡是各种检测、考试都要设计卷面分、学生的作业认真书写既是基本要求,也是作业评优的前提,学校还对七、八年级开设了书法课,年级组也坚持每周一次学生优秀钢笔字展示。在学校、年级组及任课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各班学生的书写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改进,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孩子的规范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朗读、积极思考、善于与他人交流等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5、尝试探索以级部为单位,领导包学科、学科教师包学生的补偿教育模式。本学期先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及初二生物地理开始,着力提高合格边缘生及存在短板学生的成绩,全面提高全科合格率。学校及时跟踪、调度,检查补偿效果。从目前看,运转效果良好。

6、坚持开好教学分析会和年度教学工作会,提高两会质量,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委员会的学术性、权威性。自本学期始,学校决定教学评价总成绩位居全校各评价小组后四分之一的取消当年的评优评先资格。

(二)、全面学习并落实《历城区初中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方案》,积极开展活动建构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立足于教研组,加强学习研讨,达成共识。学校要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方案》任课教师人手一份,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中学习,以便努力克服王局长在初中教学工作分析会上指出的教学过程中的五大问题(教学目标不准确、不具体、不可操作、不可评价,教学方法泛化、教学评价空洞化、教学过程设计知识化、课堂教学达标率低),教师备课、上课以方案为依据,自觉运用活动建构教学论改造教学过程,力求课堂教学体现活动建构教学论的基本主张(因学定教、生活重建、多维互动、活动建构、动态生成)和程序,在充分了解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把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综合建模四个基本程序有效衔接起来。对不按《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方案》要求备课、上课的实行零容忍, 杜绝以往教学设计知识化、课堂教学"以教师讲为主或以练习为起点"的教学行为。教研组每周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并积极听课,组织教研活动。学校相关领导根据自身学科特点选择一门学科并结合自己对《指导方案》的理解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进行解读和点评。教导处不定时的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并积极听课。

2、学校领导以身示范,扎实落实11号文件。学校领导干部用案例实证法带头落实11号文件。教导处王洪山、李维海、李光秀、时连强,路洪峰等老师先行先试。先按方案备出了示范课,分文理科进行研讨,然后上示范课,每节课听课人数都近40人,并且分文理学科对每节课进行了研讨,老师们积极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收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A1] 有很多老师写出了书面的听评课反思。可能我们领导干部的业务水平不够高,对两个方案的理解还不深不透,但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老师们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那就是必须扎实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落实11号文件,这在全校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本学期,学校涌现出了左侠、崔燕、刘锋、刘德刚、冯娟等课改先进个人。(5.16号还到柳埠中学送课,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取得了点滴成绩。

教师听课反思片段:

讲课后体会:思品学科,李维海

3月14日周五下午第三节讲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心情雨亦晴》,讲后通过反思,自己有以下感想:

1、教学目标设计过高,本节课的目标是学生初步了解消极情绪调节方法,依据具体情境分析出运用的调节方法,并不完全要求学生分析出具体情境该如何调节,特别是理性升华,认知调节法较难的调节方式。

2、学情分析不到位,特别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的,学困生遇到的困难,多数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把握不太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不够,学生参与度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听课感受:数学学科,李光秀

……1、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那么每个老师的追求就应该是在每一节课都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愿学、学会、会学。

2、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要面向全体,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关注学生需要学什么,学了没有,学会了多少。

3、数学课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从兴趣入手,从简单开始,将每节课中简单的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不要使简单的知识成为后续学习的障碍。……

政史听课反思:遥墙中学,左侠

近两周学校展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的听课活动,有幸听了王校长、李维海老师、张栋老师的课,并参加了政史组的研讨活动,感觉收获颇丰,触动很深,也决心全心投入到思品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现将诸多反思总结如下: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切实实站在学生角度设计问题,创设开放性情境,提升师生互动能力,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给老师探究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有机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探究中动态生成知识,并落实行动,获得价值认同。

3、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关注学困生。学困生的出现在诸多原因,但是教师的不重视、不关心必是其中之一。教师只有在意识里真正重视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生活体验、思想动态和学习困难内容,才有可能真正改变学困生的现状。

5、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磨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研能力,培养文化底蕴,同时不断的反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坦荡、真诚的心境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

3、结合教学评价工作,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学校评价委员会按11号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教学工作评价以《指导方案》为依据,力求课堂教学体现活动建构教学论的基本主张和程序,以学生活动为主,努力追求以活动建构课堂,加大了评课力度,做到有听必评。

(三)扎实有效的推进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地生六个评价小组。评价工作先从评价委员会自身素质的提高做起,评价委员会成员认真研读《历城区初中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方案》,研究并修订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依据方案进行教学评价。除每月一次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外,评价委员会对三个年级九个学科的每位教师进行了两轮听评课活动,一轮是推门听课,一轮是自选听课。两轮的平均成绩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成绩。评价工作严格按《指导方案》及《评价方案》实施,实行"五大问题"一票否决,如在备课、上课中存在教学目标不准确、不具体、不可操作、不可评价,教学方法泛化、教学评价空洞化、教学过程设计知识化、课堂教学达标率低等五大问题之一的,不予评价,限期整改后再评价。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成绩在后四分之一者取消当年的评优评先资格。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整体性的提高。

各评价组评价结果:(略)

(四)、毕业班工作紧抓不懈

(1)初三学生住校

虽然本学期学生住校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但是我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让初三学生住了进来。这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更让初三教师和学生感觉的任务的紧迫,压力的巨大,从而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备战。

(2)体育课训练针对性强

去年,我们初三体育考试满分率相对较低。为此,我们分析原因,提早行动。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就要求体育教师针对体考项目展开针对性训练,学期末对相关体考项目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成绩中,今年的体育中考成绩与去年相比,满分率提高了近20(18)个百分点。

(3)积极争得家长参与

现代教育中家校结合对于教育结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学期,我们在开学伊始就召开了初三学生家长会,总结了过去的成绩,更重要的是给家长分析了本届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形势,政策形势,学生的基础情况,上升空间,让家长心里有数,让家长全力以赴协助学校做好初三毕业生的工作,我们还邀请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感受学校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及时召开教学分析会

重视教学诊断和教学分析,让教师教的清楚,让学生学的明白。学校于4月底、5月下旬两次召开了初三教师教学分析会、初三教师座谈会,级部、教导处深入剖析了我们的优势,面临的不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将抓全科合格率作为重中之重,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凝聚了我校初三教师的信心,明确了努力方向,今年学考,在学生普遍反映试题比较难的情况下,我校的全科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6)重视生地教学

提高生物、地理学考合格率是全面提升学校成绩,完成普通高中阶段入学率的前提。本学期,我们在生地教师配备,课时安排,边角时间利用,生地教师评价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争全面提升生地学考合格率。同时,我们还结合去年实施的推荐生政策,鞭策学生学习生地学科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教师教学工作被动,不能积极研究教学,课改工作存在应付现象,教学水平停止不前,教学成绩平平。主要有以下现象:

(二)、薄弱学科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学校教学成绩。

(三)、教学管理不够细化,如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集体备课的主动性还不够。

(四)、对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不够,表现出业务水平一般,不能很好地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

三、下学期工作打算

(一)、坚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发挥评价标准的指导作用和评价委员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造教学过程。

(二)、聚焦课堂,积极改造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研讨观摩活动,努力打造活动课堂,追求课堂高效。

(三)、积极研究教学设计、研究课堂教学,重点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五大问题(教学目标不准确、不具体、不可操作、不可评价,教学方法泛化、教学评价空洞化、教学过程设计知识化、课堂教学达标率低动),促进全体教师掌握活动建构教学论的五大主张、四个基本程序、四种类型基本结构及主要教学策略,整体提高活动建构教学论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水平。

拓展阅读:思品学科听、评课感悟与反思

——李维海老师执教的《心情雨亦晴》

李老师指教的《心情雨亦晴》一课,符合课改中提倡的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综合建模四个基本程序,充分体现了"因学定教、生活重建、多维互动、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基本主张。是一堂符合课改要求的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本节课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方面很多,比如:运用自身感受构建动场,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小组合作正逐步向着有效的方向发展;选取学生生活中实际例证,编写成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等。评课中李老师深刻的自我反思,以及虚怀若谷的为人态度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同时,评课会上各位老师踊跃发言令我受益匪浅。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老师们建言献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习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以上优点,同时做到:

1、精选案例。努力实现案例突出、典型、精炼;

2、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努力做到所设计的问题,学生能探究并有所收获,动态生成新知识

3、给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起来、热起来;

4、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课堂要素;

5、合理恰当的使用口头评价,适当使用赞美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思品学科:韩会红

2016年3月18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接待总结

最新成考报名

  • 高一期末自我评价或总结600字范文五篇
  • 2023年农村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高二期末自我评价或小结600字集合6篇
  • 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总...
  •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工作总结【三篇】
  • 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0篇)
  • 高一期末自我评价或总结600字九篇
  • 学校思政课工作总结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