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 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

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0不能忽视) 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 |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a≤0,<═> |a|=-a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 |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时,a+b>a ⑵当b<0时,a+b<a ⑶当b=0时,a+b=a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 (-8)+(-7)+(-6)+(+5)=-8-7-6+5.

和式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用结合律时的一些技巧:

Ⅰ.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同号结合法)

(-33)-(-18)+(-15)-(+1)+(+23)

原式=-33+(+18)+(-15)+(-1)+(+23) (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33+18-15-1+23 (省略加号和括号)

=(-33-15-1)+(18+23) (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49+41 (运用加法法则一进行运算)

=-8 (运用加法法则二进行运算)

Ⅱ.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 (凑整法)

(+6.6)+(-5.2)-(-3.8)+(-2.6)-(+4.8)

原式=(+6.6)+(-5.2)+(+3.8)+(-2.6)+(-4.8) (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6.6-5.2+3.8-2.6-4.8 (省略加号和括号)

=(6.6-2.6)+(-5.2-4.8)+3.8 (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

=4-10+3.8 (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7.8-10 (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并进行运算) =-2.2 (得出结论)

Ⅲ.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同分母结合法) 313217-+-+- 524528

321137原式=(--)+(-+)+(+-) 552248

1=-1+0- 8

1=-1 8-

Ⅳ.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先统一后结合) 312)+(-3)-(-10)-(+1.25) 483

13121原式=(+)+(+3)+(-3)+(+10)+(-1) 84834

13121=+3-3+10-1 84834

31112=(3-1)+(-3)+10 44883

12=2-3+10 23

1=-3+13 6

1=10 6 (+0.125)-(-3

Ⅴ.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先拆分后结合) -31617+10-12+4 5112215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二)
新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初一全套教学案

1.1生活 数学

主要内容: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是我们表

达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过程:

1. 引入(1)结合课本P4—P6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 (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 例题分析: 例1、(1)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196508189871 (2)学生的学号也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070124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例2、说出下列图案的含义(1)奥林匹克五环旗(2)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

2,4,6,8,10(打一成语)

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

巩固练习:

1、文字游戏:思而行 2、2005年9月10日是星期六,那么2006年元旦是星期.

3、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4、把编号为1,2,3,4,„的若干盆花按图所示摆放,花盆 中的花按红、黄、蓝、紫的颜色依次循环排列,则第8行 从左边数第6盆花的颜色为 色。 5、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

6、光明中学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

1.2活动 思考

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

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

活动二: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 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 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活动三:观察月历

(1)月历中右上角22方框中的四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一个这样的方框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吗?

(2)月历中中间33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

小明几号回家? 2、例题分析:

例1.观察下列已有式子的特点,在 内填入恰当的数:

1+2+3+„+2006+2007+2006+„ 例2、将一些数排列成下表:

试探索: (2)81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

(3)100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

巩固练习:1、在 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6, ,10,„ (2)1,12,123,1234, ,123456,„ (3)1,3,6, ,15,21,„ (4)1,1,2,3,5, ,13,21,„ 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连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连续对折四次后,可以得到 条折痕;连续对折五次后,可以得到 条折痕.

4、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

(2)按照图中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

5、把1~8这8个数填在下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的五个数之和都为21.

2.1 比0小的数(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 2、经历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新课导航

1、问题:你在小学学过哪些数?请你分类写出你学过的几组数。

2、观看幻灯片,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初步感受负数。

3、引入正数,负数的概念

三、例题学习

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练一练:①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9217,9,,4.5,998,,09,6,,8.7,2002,,4.2

310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②请你任举几个正数和几个负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正数:{ } 负数:{ }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增加与 ,收入与 等,对于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就为负. 例2.填空:

(1)如果向北行走8km记作+8km,那么向南行走5km记作 ; (2)如果运进粮食3t记作+3t,则-4t表示 ; (3)如果负一场得-1分,实际上是 . 练一练:

(1)如果买入大米200kg记作+200kg,则卖出120kg大米记作 (2)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40元表示 ;

(3)太平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低于海平面11034m,它的海拔高度可以表示为 ; (4)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

①从同一港口出发,甲船向东航行142km,乙船向西航行137km(向东为+): ; ②拖拉机加油50L,用去30L: ; ③小明春节期间收到800元压岁钱,开学买书花了120元: .. 五、巩固练习:

(1)任举4个正数: ;任举4个负数: .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2,1,7.70,24,0.0001,35.8,0,

133 4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3)如果时针顺时针方向旋转900记作-900,那么逆时针方向旋转600记作 ;(4)如果将低于警戒线水位0.27m记作-0.27m,那么+0.42m表示 ; (5)用正,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量:

①某商场在“五一”期间购进空调390台,销售了295台; ②某日A股上涨1个百分点,B股下跌3个百分点.

(6)观察下列依次排列的数,试写出后面的数: ①8,6,4,2,0,-2, ②-2,4,-8,16, , ,„;

③1,-2,3,-4,5,-6,7,-8,„,其中第200个数是 ,第2007个数是 .

(7)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 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

则①下午1时的水位可记录为 ,下午5时的水位可记录为 . ②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的水位高.

(8)小刚在超市买一食品,外包装上印有“总净含量(3005)g”的字样,请问“5g” 表示什么意义?小刚拿去称了一下,发现只有297g,问食品生产厂家有没有欺诈行为?

2.2数轴(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表示的数。 3、能结合数轴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预习导学

1、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6-17 ,了解数轴的概念、画法,以及数轴的三要素。 2、预习检测:自己根据数轴的画法画出一条数轴。 三、新课导学

1、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一支温度计,并用它测室内温度,你能读出它的示数吗?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表示-10°C,-15°C的刻度吗? 2、探究活动:

小学里已经知道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和0,通过在温度计上找-10°C,-15°C的位置的活动,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负数(如:—10,—15)吗?

数轴的画法: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例题分析:

例1.判断下列数轴的画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原因

例2.如图,指出数轴上点A、B、C表示的数

C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三)
苏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13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1应写成a;

22

3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a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

a-b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b ; a与b差的平方是:(a-b) ;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n+1 ;

(4)若b>0,则正数是:a+b ,负数是: -a-b ,非负数是: a,非正数是:-a.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q

(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p

2

2

2

2

2

2

2

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

- 1 -

数;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整数零正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有理数零 ② 有理数负整数 负整数正分数

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

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a0)

(a0)a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 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a0)a(a0)

(3)

aa

1a0 ;

aa

1a0;

aba

. b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 2 -

1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

a

数是±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无意义.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a或(a -b)=-(b-a) , 当

n为正偶数时: (-a) =a或 (a-b)=(b-a)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 3 -

n

n

n

n

n

n

n

n

a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若a+|b|=0  a=0,b=0;

0.120.01

2

11(4)据规律 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0100

2

2

2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

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bx+c和x+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 4 -

2

2

n

整式分类为:整式

单项式多项式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 5 -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四)
2014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练习题(附解析)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练习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分卷I

分卷I 注释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已知AC∥ED,∠C=26°,∠CBE=37°,则∠BED的度数是 ( )

A.63° B.83° C.73° D.53°

2、如图,直线

的度数为( )

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如果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那么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C.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做平行线. D.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4、如图,已知∠1=∠2,∠3=80O,则∠4=

试卷第1页,总9页

A.80O C.60O

B.70O D.50O

5、如图,BC∥DE,∠1="105°," ∠AED="65°," 则∠A的大小是

A.25° B.35° C.40° D.60°

6、如图,由∠1=∠2,则可得出( )

A.AD∥BC

B.AB∥CD C.AD∥BC且AB∥CD D.∠3=∠4

7、如图,

,点

的延长线上,若

,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8、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则∠1+∠2=( )

A.920 B.900 C. 870 D.以上都不对。

9、如图,AB∥DE,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试卷第2页,总9页

)

A. B.

C.

D.

1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则 (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都不对

1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12、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如果∠AOB=140◦ 则∠DOC的度数是( )

A. 30◦ B.40◦ C.50◦ D. 60◦

13、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是( ) A.30 ° B.150° C.30°或150° D.不能确定

14、将31. 62°化成度分秒表示,结果是( ) A.31°6′2″ B.31°37′12″ C.31°37′2″ D.31°37′

试卷第3页,总9页

分卷II

分卷II 注释 二、填空题(注释)

15、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

16、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2=

,则∠3= _____.

17、如图,

∠2=

∠3=

∠1=_____.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8、如图,在△ABC中,∠ABC=90°,∠A=50°,BD∥AC,则∠CBD的度数是_________。

19、如图,直线

被直线所截,若,,则_________.

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

A+B=则_____ // _____.

21、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c,b∥c,则a_____b。

22、由图填空:

试卷第4页,总9页

⑴∠AOC=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OC-∠AOB=____; ⑶∠COD=∠AOD-___;

⑷∠BOC=____________-∠COD;

⑸∠AOB+∠C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在∠AOD的内部作射线OB,使∠AOB=∠COD,则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角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COD为平角,AO⊥OE,∠AOC = 2∠DOE,则有∠AOC =____________。

25、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

______度.

26、若

,则的余角为_____度,的补角为_____度.

27、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

,则它的补角等于_____________。

28、1.25度 = ________分; 123°角的补角是_________°. 三、计算题(注释)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第5页,总9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五)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全册集体备课

1.1生活 数学

主要内容:

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图形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过程:

1. 引入(1)结合课本P4—P6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 (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 例题分析: 例1、数字与生活

(1)展示车票,分析车票中的数字及其作用

(2)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196508189871 (3)商品的条形码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例2、图形与生活

(1)自行车车轮 (2)奥林匹克五环旗,2008北京申奥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3)上海世博会会标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课本P7试一试

3小结:

课堂练习:

1.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

2,4,6,8,10(打一成语)

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

2.2008年9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9年元旦是星期 .

3.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

(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4.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

5.光明中学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

1.2活动 思考

主要内容: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2.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想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

由.

活动二: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

„„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活动三:观察月历

(1)月历中右上角22方框中的四个数之间

有什么关系?

任意一个这样的方框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吗?

(2)月历中中间33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

系?

(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

20.你能说出小明几号回家?

2、例题分析:

例1.观察下列已有式子的特点,在 内填入恰当的数:

1+2+3+„+2006+2007+2008+2007+2006+„+3+2+1=

例2、将一些数排列成下表:

试探索:(1)第10行第2列的数是多少? (2)81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

(3)100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

3、小结 课堂练习:

1、在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6, ,10,„ (2)1,12,123,1234, ,123456,„ (3)1,3,6, ,15,21,„ (4)1,1,2,3,5, ,13,21,„ 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连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连续对折四次后,可以得到 条折痕;连续对折五次后,可以得到 条折痕.

第1次对折 第2次对折 第3次对折

第2

题图 第3题图 3、把一个长为9、宽为4的长方形分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4、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

„„„

(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 人; (2

2.1 比0小的数(1)

主要内容:

正负数的概念,区分正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1.引入:

①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那么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海拔高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该如何表示呢?

②结合课本P12四幅图片,说出图中所给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2.新授:

正负数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负数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既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增加与收入与对于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就为负. 4.例题讲解:

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

9,

1,3

4.5,998,

9,10

练一练: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9,

6,

2,5

8.7,2002,

1

,3

4.2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例2:填空

(1)如果向北行走8km记作+8km,那么向南行走5km记作 ; (2)如果运进粮食3t记作+3t,则-4t表示 ; (3)如果节约了-20千瓦,实际上是 ; (4)如果负一场得-1分,实际上是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高一期末自我评价或总结600字范文五篇
  • 2023年农村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高二期末自我评价或小结600字集合6篇
  • 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总...
  •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工作总结【三篇】
  • 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0篇)
  • 高一期末自我评价或总结600字九篇
  • 学校思政课工作总结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