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电影影评总结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2    阅读:

电影评论技巧归纳
电影影评总结 第一篇

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还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评论内容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和它的社会意义的,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电影导演、演员等电影艺术家撰写评传的;既有在报刊上对当时上映的影片或某种创作问题写专栏评论的,也有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进行评论的。由于读者和观众的层次不同,既需要供电影专业工作者研究用的专题论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观众欣赏水平的影评文章。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镜头运用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

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专业术语,是一种剪辑技巧,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运用蒙太奇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还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评论方法

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点

要写好一片影评,首先应当认真观看电影,并记录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镜头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为亮点以及最新颖之处。一篇影评能否吸引人就在其于有没有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写出别人一般想不到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总结“新”“奇”。

步骤

题目

题目是任何写作中的第一闪光点,影评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他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在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时,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当然,这个切入点就要从题目开始入手了。影评的题目注重创新、新颖,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像读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评题目越短越好,6-7个字为宜。

开端

阅高考语文作文的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阅卷方法,即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间部分写的再好,但开头却弄得很差劲,这样阅卷老师对这位考生的中间内容最多就会大体浏览一遍,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因此,开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影评的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上来就介绍你所要写的影片最为亮点之处,或直接写影片的高潮结局,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运用“诗经六艺”中“兴”的手法,也就是说,由你想表达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其他东西可以代表你的如内容;也可以先插入一电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赞、爱森斯坦等,这样能为你的影评锦上添花。

中间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其实写影评就是写一篇议论文,因此我们在写影评时应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你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题,也就是说,你在影评中分析的内容,都必须要围绕你的中心。

结尾

我们完成了影评的最主要内容之后不能就此结束,还应当有一个响亮的结尾。在结尾我们首先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总结,然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还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让影评有一个好的收尾。

存在问题

跑题、讲故事、面面俱到、没有观点、写成“豆腐块”、本末倒置、常识问题、没有细节。

影评现状

目前,电影创作在发展,电影观念在变化,与电影评论密切有关的哲学、美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的不同学派,以其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渗透到电影研究和评论领域中来,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对电影的研究和评论日益增多,而从事电影评论的工作者也对其他学科的方法论进行研究,并运用到电影评论中来,如结构主义、符号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由此造成了电影评论方法的多样化。

在中国,电影评论通常考虑如下几个方面:①影片的倾向性和真实性是否统一;②人物的个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从内容到形式对时代的反映是否有创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创作个性;⑤影片在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上进行了哪些有价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观赏性及其社会效果如何。

电影创作受时代、政治及文化的影响,电影评论认真地研究评论的对象,了解影片创作生产的实际情况,了解创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为了引导观众对影片的鉴赏,电影评论家须了解观众对影片的反映、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喜恶和愿望,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价,以求对影片的创作者和观众有所启发和帮助。

对影片或其他创作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存在不同的意见是经常发生的,对重大原则分歧更应展开讨论和争论。充分说理的讨论,对电影评论本身的检验和发展有利,对电影创作和观众鉴赏也有启发和裨益。

早期的电影评论开始出现于20世纪初。意大利诗人、电影先驱者R.卡努多在巴黎率先对电影进行评论,并于1912年发表了著名的《第七艺术宣言》。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评论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国际电影节的评奖活动,也是国际上进行电影评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如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每年一次评选影片和创作者的奥斯卡金像奖和纽约影评人协会主办的纽约影评人奖等。

在中国,20年代初报刊上开始有影评文章。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电影界成立了以夏衍为首的电影小组,创办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理论与批评的刊物《电影艺术》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电影评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及时地分析、评论新的影片,肯定成就,批评缺点,讨论问题,总结经验及评介国际上各种电影和电影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专业和业余的电影评论队伍成长和壮大了起来。1981年 1月24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在北京成立,学会对新时期的影片、电影美学、电影语言和创作中的问题展开评论和探讨,并通过年会交流情况和思想。同时全国不少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电影评论学会,各地基层的群众影评组织和活动更是象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开展起来,许多工厂、学校也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影评活动。广泛的群众性是中国电影评论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评奖方面,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电影家协会和《大众电影》编辑部分别举办一年一度的“优秀影片奖”、“金鸡奖”和“百花奖”,从政府、专家、观众的不同角度,评价、表彰和奖励每年涌现出来的优秀影片和为电影艺术做出可贵贡献的电影工作者。

电影观后感
电影影评总结 第二篇

思绪还是很乱,显然头脑经历了一场风暴,但是要让我好好整理下再写出只言片语又怕失去现在这种观影后的激情。尽管写的不好,也要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下,也供日后的我回味。 在本片之前,对印度电影的认识,即对宝莱坞的认识,仍然只有那蹩脚的剧情和动作以及无法忍受的歌舞。无法接受印度电影,不止因为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是无法接受拖沓长篇的歌舞,彷如导演为了充填电影时间而做的安排。但是,在这部好电影里面,歌舞的插科打诨却做到了有节奏的松弛,不至于让观影者神经紧绷,可以在这闲暇的几分钟内思索与回味

在说这部电影的千般好之前,我还是得说下这部电影的缺憾之处。印度英语不是一般的难听啊,我的意思不止不好听,是难听懂啊。虽然这点无足轻重,好的文化是无所谓人种,语言的,更何况只是蹩脚的印度英语呢(当时看美剧《英雄》时已察觉印度博士的英语稍有蹩脚了)?只是让我对本国的字幕组工作人员的感激与赞赏之情更甚而已。他们就是现代的穆旦、王道乾,让外国文化,特别是优秀文化能为我们这种英语能力一般的人所接触(我相信你英语过了八级都听不懂印度英语)。在百年后,说起新中国的文化史,国外电影肯定是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源泉,而说到传播者,肯定不是广电总局,而是那么多的默默无闻的字幕组人员。

拍摄手法

一部好电影,导演确实非常重要,虽然导演不一定是拿最高工资的,但是对电影的影响诚然最重要。一个好剧本,就好像食材,如龙虾什么的,但是若交给一个烂大厨,那也是白搭。如何让一个好剧本活色生香,还是得看导演添油加醋把握火候的功夫。君不见,PTU系列除了杜琪峰导演的,哪部有好名声?

本片一个让我印象较深的镜头,就是莱俱家中的画面,都用黑白化处理,还真的如电影原话:“50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非常有趣,大家看时应该有同感。

中国拍电影,这么多年来还是脱离不了“人山人海充画面,劣质特技放卫星”。人家印度人口不比我们少,也不见得动辄几百上千人的群众演员吧?宁浩的存在曾经让我小激动了一下,但是看到《疯狂的赛车》里的大量软广告,我就知道希望又要破灭了。

教育与理想

原本是想把教育与理想分开写的,但是发现,这两者应该是属于同个社会大前提的。没有好的教育,又怎么能引导真正的理想呢;没有好的社会氛围,又怎么能有好的教育制度与富有理想的青年呢?

“两种方法让自己拔尖,要么提高自己,要么降低别人。”我们的教育,和印度的差不多,总是在提高一方和降低另一方中恶性循环。或者说,就是在提高成绩和降低理想中徘徊。韩寒有句话:“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如果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一个拳击手,如果拳王阿里的爸爸硬逼他去唱歌,那将多可怕,但是不止印度存在这样的现象,中国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譬如我现在所选择的,不可以说全是受我父亲的影响,但是也不是我的理想。严格来说,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理想十分模糊,或者说我曾经拥有许多理想,但是我没能去做,也没人支持我去做。所以,有人给我一条路,我能走下去,我已经庆幸。迷茫如我的青年,不在少数。

主角兰彻:“大学填鸭式教育也许能救你,但之后40年你不得不和它 BALATKAR BALATKAR BALATKAR”。大学教育也许能让你找到工作娶到老婆但是却贻害了你的一生也贻害了整个社会。你想回头去再度选择,就和片中莱俱让法函把挤出来的牙膏挤回去一样不可能。大多数人上大学只是为了一个学位,主角他只是为了学习的乐趣。要知道这样的人绝对是少之又少的,更多的被如经营工厂般的大学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白痴,心目中的生活

只有盈利与亏损的理性白痴。如片中的查图尔,一个出生于乌干达、不谙印地语的“猥琐臭小子”,分不清“chamatkar”和“balatkar”,在演讲台上“高举BALATKAR的大旗”,大出洋相还沾沾自喜的不懂装懂的大学生多着呢。兴许这样的教育制度,只会让我们在世界高举BALATKAR的大旗,徒增笑柄。下面就是是电影讽刺“没头脑的填鸭教育的成果 ”的诗,查图尔演讲时得意念出来的——

一声震耳欲聋的屁令人尊敬

淡淡相宜的屁可以忍受

【电影影评总结】

轻如晨风的屁最可怕

沉默无声的屁不堪入耳

喜欢什么就专攻什么,这样工作就是娱乐。虽然房子会更小,车子会更小,但是你会真正的幸福。特别是在这个“披萨会在三十分钟内送到,但是救护车却遥遥无期”的国度里,人们不热爱自身的工作,自然不会富有效率及激情地去工作。职业操守无疑是与职业热情相关联的。

经典台词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

“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诞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电影影评总结】

“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朋友与圣贤

中国人不缺乏朋友,但是缺乏朋友圈,一般只有三两知己,却少有10来个人的小团体。也许中国人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诚然,这样在朋友里出现一个圣贤的概率就不高了。圣贤不是不吃人间烟火的,存在于我们的朋友之中,一字之师有之,一个朋友的一句话也足以改变你的一生,这样的朋友,就是值得你供奉一生的圣贤,就值得你弯下腰,脱下裤子,卑躬屈膝地说;“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卑微的供奉。”

片中一句:“朋友失败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应该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不过我也相信,朋友不仅是互相扶持和鼓励的,也是相互激励的。

经典台词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

“我断了两条腿,才站起来”

“因为你是懦夫,害怕未来,看看这个,戒指比手指头还多。为考试戴,为姐姐嫁妆戴,为工作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两个怪兄弟,一个害怕,一个虚伪……”

“朋友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胸部‟(财富)”

“今天我没有向神祈求工作,仅仅为这生命向他致谢”

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异同

印度歌曲《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让我们了解印度的世俗爱情观有所改变,这部影片中逃婚的场景也让我们知道印度的年轻男女的思想已经逐渐脱离宗教文化的桎梏,至少是

受过教育的青年男女的思想。影片中多处地方,可以让中国的观影者进行对比,一千个中国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印度印象,我也不再多添口舌。

经典台词

“你按喇叭是为了掩盖你的放屁声么?就是他的屁让全球变暖”

最后,让我们也摸着胸口对自己安慰道“一切顺利”。

关于人生的那些事儿——三傻大闹宝莱坞!!

昨天刚看完的这部印度电影,诸多感受记在了QQ空间上,今天转载在这里,作为我走进“时光”的第一个印记吧。

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多是数年前看过的影片留下来的。早至黑白的《流浪者》,到后来华丽丽的歌舞片。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奢华的民族服饰、柔情婉约的爱情歌曲,当然还少不了靓丽养眼的男女主。看过的最华丽的一部是印度的史诗巨片《阿育王》,感觉越来越没有黑白时代的那种深刻了。今天无意中撞到的一部影片一改我之前的观感。片名很有哲理《3 Idiots》,等看后才恍然,片名原来是这样啊!(港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郁闷!不太明白为啥要加后面五个字,也许是为了彰显这是一部印度电影吧。译者心思难测啊!)

《3 Idiots》时长超过两个半小时,但在看的过程中,一点儿都不觉得冗长,随着剧情的深入,时而令人捧腹大笑,笑得肠子都快打结了,绝对比刘姥姥还刘姥姥;但时而又令人潸然泪下,不止一次为剧中人的选择、亲情和友情而动容。这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影片,不仅仅讲述的是剧中虚构的人物的人生,也包括你我;探讨的不仅仅是压抑的教育制度对人性、创造力的戕害,更是对几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人生价值追求的探讨。归根结底,就是哈姆雷特的那句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片中几首印度插曲可谓影片的点睛之笔,基本涵盖了影片所想要表达的思想。风格迥异,或轻柔舒缓如清泉,或欢快热烈如骄阳,或情挚缠绵如月光,或凄恻深沉如落枫,其中真味还需要慢慢体味,它诉说的也许正是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抑或未来的你。

关于友情、选择与价值追求——Behti Hawa Sa Tha Woh

两个处在人生岔路口的大学生——一个是惧于父亲的压力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摄影Farhan,选择了父亲期望的能挣大钱的工程专业;一个是集全家脱贫希望于一身,导致压力过大,成绩始终不理想而寄托于烧香拜佛的Raju——因一位朋友的关怀鼓励而鼓起勇气,克服胆怯、扫除压力,正视自己,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赢得了各自幸福而满足的工作和生活。人生知己难求,得一知己足矣。也难怪十年过去了,两人仍惦记着那位曾经为自己指点迷津而后杳无音信的朋友了,于是携手踏上了追寻之旅。从两人的回忆历程来看,选择什么样的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的确会有或进或退的影响。 关于压力与自我调适——Aal Izz Well(这里应该是“一切顺利”的意思)

身处现代都市,压力如同污浊的空气,避无可避。当面对压力时,每个人都有各自减压的方式,片中演绎的这种方式也不妨一试,有点儿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吧,聊胜于无了。记得念动这句古老咒语的同时,要拍着自己的心口,虔诚地。别忘了印度咒语可是很灵的,在片中还救了一个甫出生却没呼吸的小贝比哦。

繁重的学业压力、考试压力、就业压力、自嘲的口吻与盥洗室的放浪形骸、欢快的曲调、幽默的歌词交织在一起,却又显得那么和谐,让人看了便会觉得即使面前摆了再棘手的问题,也不值一提。但随着飞行中的遥控机械模型飞机上的摄像头摄到了高处楼层宿舍里那位不堪毕业作业被毙压力的准毕业生自缢的画面时,一切戛然而止,镜头放慢,令人备觉突兀,但细一寻思,看着墙上写的绝笔"I quit",亦只能留下一片唏嘘。

也许正如片中所阐释的那样,什么都可以用机械仪器测量出来,但人的心理压力能不能测出来呢?当

一个人不堪心理重负,而选择了不归路的时候,这难道仅仅是自杀吗?是谁造成了这种重负,其中有自己的原因,也有他人、学校、社会、制度,甚至家人所谓的期望等诸多原因,合成谋杀一条生命的凶手。是的,这是谋杀,只不过凶手如同心理压力一样,很难量化罢了。我们不能奢望这种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但可以从自己做起,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与人为善,尽量不造成他人的心理隐患,也不让他人有机会造成自己的心理隐患。

片中的男主兰彻坚持走自己的路,常用他人的荒谬逻辑来驳倒对方,令其哑口,私以为片中回应教授简单问题复杂化的那段堪称经典。里面关于压力的台词也很潮,“这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只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当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另一个角度看待它,为什么一定要把它看做自己的压力,终日惴惴、厌烦、怨怼,以致陷入压力的泥潭,想努力蹬踏,却不可自拔,终至沉沦。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自己和自己作对呢?调适压力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和压力交朋友,化敌为友,把它争取过来,成为自己前进的基石,你会发现你脚下的路将越走越宽,譬如学业、譬如工作。

关于生命与亲情——Jaane Nahin Denge

世上最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莫过于子女,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关于“自杀”还有另一个说法,即“轻生”。对于自己来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于是选择了极端手段,为自己所轻的在父母眼中,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旦失去,精神支柱即会轰然崩塌。

片中的Farhan,即使在自己的人生抉择与父亲的期待产生严重冲突的时候,也能理智对待,他走到父亲身边,拿出皮夹,指着皮夹里父母微笑的相片对父亲说,他不会自杀,兰彻告诉他如果想自杀,就想想父母看见自己尸体时,脸上的微笑会变成什么样。朋友兰彻的正确指引,根本上讲,是朋友面对生活的正确态度——不过于活在自我的意识里,多想想自己的存在于身边人的意义,这应该是避免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关于片名——3 Idiots

意为“三个傻瓜”,简称“三傻”,到这里应该明白片名的寓意了吧,正应了一个成语“大智若愚”,套用臧克家《有的人》里的句式,赋小诗一首,聊表敬意:

有的人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但他的灵魂却是一个白痴;

有的人

被别人嘲笑是傻瓜,

但他始终踩稳脚下,

一步一步,向成功的彼岸进发。

不可一世的,

尊严扫地,

终露出令人戏谑的白痴样子;

被嘲笑的,

终登顶可以笑傲,

但他转身又朝向下一个目标。

一部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换来了我近两个小时的思考,不失为是一部有趣味性、教益性的优秀影片,据说还是全球惟一在本土击败《阿凡达》,夺得票房冠军的影片,值得再看一遍。如果你想放松一下,如果你想感动一下,如果你想浪漫一点,如果你想深刻一点,那么就去看吧。

很精彩的影评(转自豆瓣)

"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看到她会觉得风在轻吟,身后月如玉盘。”---《三傻大闹宝莱坞》。

刚才看了这部印度的电影,觉得这真是一部旷世绝作。这不是一部爱情片,却描绘了一副无可比拟的爱情画卷;这不是一部教育片,但其蕴含的教育意义足以可以让其作为一部教育片来放给世界上的每一个老师和校长看。

这部电影的标签是喜剧片,虽然它的喜剧效果不输于《上帝也疯狂》,但是我仍然觉得喜剧效果只是他的衍生物。

我看了那么多部电影,迄今为止,我觉得最好的两部是:第一《上帝也疯狂》, 第二部就是这个了。《上帝也疯狂》是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一个里程碑,这点毋庸置疑(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而这部电影,它可以排到第二。

你如果在没听别人介绍前而先看到了这个名字,我想你不会去主动看这部电影的,因为它被翻译成中文的这个名字太俗了。其实它的英文名字是《3 idiots》,直译是“三个白痴”,或“三个傻子”。但是字幕组的那些英雄们并没有这么直译,而是译成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真的不知道字幕组的那些无私的英雄们为什么要译成这个名字,害我差点错过这部旷世绝作。哪怕你译成三个傻子呢,我兴许看到名字还会看看。看完电影,我觉得名字应该改成《寻找兰彻(rancho)》更为恰当,更为吸引人一些。

这部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印度,在一个平静的早上,一个年轻有为的男摄影师法涵(farhan)(三个主角之一)要乘飞机,就在他坐上飞机准备关手机的时候,手机响了。接到一个电话。法涵(farhan)听完对方说完后,顿时激动万分,他喊道:什么,找到兰彻(rancho)了??等我,我马上去。于是要求要下飞机,但是乘务员说飞机已起飞,不让下。法涵(farhan)就装作心脏病突发,晕倒在地。

飞机紧急迫降,将其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法涵(farhan)从轮椅上跳了下来,对着焦急的医生和空姐说:不好意思,我病好了。然后拔腿跑了。留下了满脸疑惑的医生和空姐。

当时我看到这个地方我就在想:这个兰彻(rancho)到底是个什么人,有什么魔力可以让一个人不顾一切从飞机上下来?这是导演拍的太夸张了,还是怎么回事。我带着这个疑问继续看下去,此时导演已经成功了,因为他在开场的三分钟内,已经成功的把观众给吸引住了。

法涵(farhan)在出租车上给另一个朋友莱俱(raju)打电话告知其兰彻(rancho)找到了。此时莱俱(raju)还在睡觉。刚开始莱俱(raju)接电话时还是一副不厌烦的样子,迷迷糊糊的。当听到法涵(farhan)说兰彻(rancho)找到了的时候,莱俱(raju)立马像打了镇定剂似的跳了起来,说,等我,我马上到。

然后莱俱(raju)来不及洗脸和刷牙,提着皮鞋就跑了出去。此时莱俱(raju)忘了一件事,就是,他忘记了穿裤子。哈哈、

看到这里,我又在纳闷了,这个兰彻(rancho)到底是个什么人,可以让一个人听到他的消息而忘记穿裤子??

故事还在有条不紊的继续着。此时法涵(farhan)和莱俱(raju)来到了电话中通知的地点—他们原来大学的一个水塔上面。但是呢,水塔上面并没有兰彻(rancho),而只有一个以前他们都很讨厌的同学—查尔图(chatur)。他们气急败坏的问查尔图(chatur)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查尔图(chatur)告诉了他们为什么。回忆开始,故事由此进入5年前他们还是大学生时的事。真正的故事,由此展开……

这个故事的叙述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模式,这也是印度电影一贯的模式。比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未知死亡》,都是采用的这种叙述模式。(说句题外话,这两部印度电影也是非常棒的,非常值得一看。) 当然,其中也穿插了印度电影一贯的歌舞。对于印度中穿插歌舞这个惯例,大家都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这样很不好,破坏的电影故事的连贯性,会让人看的云里雾里;也有人说这样很好,会让电影更富有活力,体现出了印度歌舞的美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是第一种观点。

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我看的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是一部让人不舍得看完的电影,觉得少看一秒种就是损失。

说它是个喜剧,它的喜剧效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看的人真是发自内心的笑。比国内的那些什么狗屁《嘻游记》,《越光宝盒》强上百倍。这些号称喜剧的片子简直就是在QJ观众的眼睛,无任何自然的笑料,全部都是装出来的。看完真想把导演的祖宗十八代给骂一遍,然后说:退票。

电影观后感
电影影评总结 第三篇

定格在蓝天里的塑像

——观《从奴隶到将军》有感

并不是所有的鸟都需要有翅膀才能飞翔——题记

【电影影评总结】

1915年冬,反动土司逼死了彝族奴隶小箩筐的未婚妻,小箩筐于成亲当夜逃亡,辗转投军。滇军副营长邢义收留了他当了马夫。

在讨袁护法的战争中,小箩筐凭着从小打猎练就的神枪,屡建奇功。十年后,他被提升为副连长,改名肖罗。但用血肉换来的提升,并不能改变他的处境,伴随他的仍然是鄙视和凌辱:因为娶了卖身葬母的女奴索玛,喜事办得竟像丧事一样悲戚惨淡。

黑暗像潮水般紧紧将他包围,华彩的乐章绕着他上下翻飞,可是他听不见,因为奏乐的音符只撒进房间的角落里,忘记敲响他的耳朵,他像一只断翅的鸟儿,无法触及到飞翔的浪漫。苦闷中的肖罗接触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深受鼓舞,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在北伐战争中浴血奋战。由于蒋介石的叛变,大革命成了大骗局。邢义被遣返乡,肖罗却因作战英勇被提升为代理副团长,升到剿共第一线。肖罗接触到共产党,数次化妆进入苏区。苏区美好的一切,深深地打动了这个奴隶孩子的心,他终于找到了光明,找到了党。在陈毅和郝军的策应下,他率军起义成功,并成为工农红军的师长,从此踏上了崭新的革命征途。肖罗又易名罗霄,纪念新生的自己。

然而迎接他的,却是极为严峻的考验:他因为坚持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竟被撤销一切职务,降为马夫。

他仿佛是一只断翅的鸟蜷缩在一块山尖的岩石上,任山上的寒风吹动他灰色的羽毛,放眼望,蔚蓝的天空,苍茫的大地,用无声的呐喊引燃他的每一根羽毛。他们在阳光下灼热的燃烧,他想飞翔,但他只是一只断翅的鸟儿,何谈挑战蓝天的梦想?

他哀叫,沙哑的声音撕扯着天幕。他质问,他不满:为什么只有他不能远航?没有回答,只有脚下冰冷的悬崖荡开一阵阵回音,只有天空依旧无邪的湛蓝。他惊慌失措地敲开心里的那扇门,让光可以照进他的心。

红军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艰险道路后,罗霄选择了坚定相信:党不会嫌弃我的!

1934年冬,由于毛泽东力争,罗霄重新被任命为代理师长。他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赤诚之心,掩护着党中央。在最困难的时候,参谋长耿大刀策动他脱离革命,但他却相信,将来必定是红旗的天下。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罗霄不顾伤病的身体又奔赴抗日前线,出任新四军挺进江北部队的司令员,在日伪两面夹击下百战百胜,扬名天下。

在日寇投降的欢呼声中,将军瘫痪了。

他盯着谷底。恍然间他仿佛站在深渊的最深处,他看着蓝得透亮的天,感到双翅灼热,这是他的心声,因为不会恐惧失去翅膀、失去一切,一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激励着他向蓝色的天空发出挑战。

他,一只断翅的鸟儿从崖顶跃下,疾风吹痛他的双眼,可是这都不重要,虽然他没有翅膀,但他找到了修复他伤口的创可贴,他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寻找他之前未看到过的、用信念浇铸的传奇。

于是,他谢绝了易地修养的指令,让索玛为他准备了一辆板车,又重返前线。在解放战争中,罗霄建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功勋。

1947年夏,罗霄在完成了一次大规模战役的指挥任务后,举着望远镜,在地图前溘然长逝。

罗霄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即使断翅,也扼杀不了你追求翱翔于天际的梦想。无论上天对你是否厚爱,只有你自己握住每一个成长的机会,将你人生的“缺憾”填满,使自己断翅的臂膀重生。只有这样,你才能用你不寻常的笔调,去勾勒你断翅后只有自己感受到的价值,用双手交织成一幅人生绚丽的图景。

罗霄,你是为了革命辛苦辗转、负重前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你顽强与命运抗争,为中国人同死神搏斗,你以行动告诉了我们:断翅的鸟儿一样能分享蓝天的梦想!

如何写电影评论
电影影评总结 第四篇

如何写电影评论

中学生比较喜欢看电影电视,看了之后也比较喜欢谈论片中的内容,或是写一些对电影看法的文章.但往往容易将影评写成观后感,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电影影评总结】

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 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细,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和其他文艺评论一样,影视评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评什么"和"怎么评".

评什么: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怎么评:

① 历史的角度来评价影片主题,人物形象.

电影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锤炼和创造.只有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生活,才能在观众的心灵中产生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社会生活是影片产生的基础,我们在评论影片时,就要将影片放到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真实,深广度如何,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的现实感;去考察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其生活的环境,是否有过分拔高或贬低人物形象的情况.历史的标准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尺子.

② 美学的标准来评论影片的美感效果.

影片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反映,所以当对具有审美特征的影片进行评价时,不能不考虑美学的角度.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否,典型化程度如何,形式是否完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画面的组合,音乐的配置等是否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等都要以美学的标准来衡量.如在评论张艺谋前期的一部分作品时,如果不坚持美学的标准,就无法客观地评论影片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偏僻地方的陋习.

③ 住细节,诠释其深刻含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 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溢于言表地体现出来.

④ 影视艺术角度入手来评论影视语言运用的成功与否.

所谓影视语言,即导演根据运动,组接规则来调动,联结各类镜头.包括特写,快慢镜头, 蒙太奇的组接方式等.影视语言应具有比较完善的信息传递,它不仅要具有画面组合的叙事

能力,更应具有揭示客观对象内在涵义的功能. 当然,对影片进行评论的角度还有很多,只要能抓住影片的某一方面,准确地进行评论,都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怎么写影评?

一、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 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假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 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 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 “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

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

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 大部分,短了不行。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三、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下面提出一些选题供大家参考。

1.主题方面。主体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看哪个更深刻;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还可分析标题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

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

物有什么关系。

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 分明,那些材料特别典型,那些细节特别精彩等。

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

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

5.手法方面。作品采用了哪些创作手

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这些是否成功、新颖、有特色等。【电影影评总结】

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镜头方面。电视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那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选。如: 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须强调,以上这些绝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讲到,只要选其中三四点特别突出、十分明显的讲。甚至可以知将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讲深、讲细、讲透,而且它们也必须提炼出小论点。

四、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

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

1、要充分肯定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以讲它的缺 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缺点,这就很不应该了。要知道,拿出来的电视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好的伙比较好的,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态度应该是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

2、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接触几个专业术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剩下“看镜头说术语”,变成“看图说话”。初学阶段似懂非懂,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乱贴标签。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进行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特别留意它的拍摄(播出)日期。

4、要学会看电视,才会评电视。一般人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欣赏娱乐、消遣放松,这都是无可厚非。但立志当电视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水平了。他们看电视时,应该加上学习的目的,提高鉴赏水平,应该“带着学习的目的看电视,带着职业的眼光学新闻”。建议先学会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闻片、专题片、艺术短片,以及好的电视单本剧,而要少看电视连续。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个镜头的表达效果,分析这样的良苦用心,当创作者的知音。还要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议一议,与周围人交换一下看法。最好能强迫自己把看法写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评论,然后请有关专家老师指导一下,练几次笔。今年考看片分析时,为了防止偏题的现象,普遍降低了难度。有的对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广播学院导演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观看短剧《较劲》,写不少于1500字的影评,题目自拟。应包含以下内容:一、作品的主题思想什么。二、人物对白的语言特点, 防止走极端。

心理电影观后感
电影影评总结 第五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虽然没有生死离别,惊险刺激的场面,却以温婉柔和的生活故事带给我们感动和心灵的震撼。让我体会到老师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电影影评总结】

影片讲述了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到一所“池塘底学校”,当一名小小的音乐老师。这所学校聚集着许多问题青年,他们搞恶作剧,说谎,偷盗。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面对犯错的孩子,只会惩罚和关禁闭。然而马修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些,他怀着仁爱之心面对孩子们,他组建了合唱队,为孩子们谱写乐谱,用音乐的魅力感化和引导孩子们。在马修老师的努力下,打开了孩子们束缚身心已久的绳索,唤醒了冰冷麻木的管教们,他就如冬日后的第一缕春风,给这个学校带来了温暖。他用自己的真诚,用美妙的歌声打开了学生封闭已久的心,重拾童年的快乐与希望。当孩子们为送马修老师而放飞满天的纸飞机时,相信我们每一个观众都会为之感动。这部看似简单质朴的电影,却让我们内心感到宁静和温情。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部书写青春校园的文艺片,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而我们作为未来的一名教师,将会有更多感悟,为我们今后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可以说这是一部不看会后悔,看了还想看的电影,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马修老师给“放牛班”带来春意的故事,让我感触很多。他面对顽皮学生,不像其他管教认为他们无可救药,只会惩罚他们。而是尽力保护每个孩子自尊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宽容而不失严厉,用他独有的幽默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面对不守纪律,“捣蛋王”头目莫杭治,马修老师没有将犯错的他关禁闭,也拒绝了校长提出的严厉惩罚的建议,而是让他通过帮助别人的方式弥补过错。这样既没有让小莫杭治产生逆反心理,也达到了教育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目的,这样一举多得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马修老师并不把惩罚当做目的,而是真正的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我们将来在面对犯错的孩子时,也要注意这一点,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以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在挖掘出莫杭治出色的音乐天赋后,马修鼓励培养他,让莫杭治从音乐中找到自信,打开封闭的心灵。他的歌声征服了所有人,也成就了他的梦想,可以说马修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肯定,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的向前。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赞扬的声音,尤其是老师的表扬,即使是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差等生”。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发掘孩子们的无限可能。我们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便能激励他们走向成功。

而佩皮诺,那个执着又有些木讷的小男孩,因为是最小的孩子,饱受同学欺负,性格内向怯懦。但是马修老师的出现,带给他如亲人般的关爱,给他希望。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小佩皮诺执意要和马修老师走。与对待莫杭治恩威并重不同的是,马修一直给他鼓励,让小皮诺渐渐开朗起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并且对每个孩子都倾注目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每个人的成长,尽量做到不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有所偏向。

这部影片给我最主要的启发在于马修那令人有舒适感的教育管理模式,他充分理解孩子,掌握他们内心世界想法。他给予孩子尊重,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商讨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在教学过程中,马修也展现了他独有的幽默及人格魅力,

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家庭背景,各种性格的孩子,我们能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成为一个他们信任和喜欢的人是很重要的。孩子们认可你,才会听从你的指导和教育。所以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要多与孩子们沟通。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公平的原则,孩子们是很重视这一点的。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们应该选择真正有效果的方式,决不能伤害到孩子,引导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弥补过错而做出努力。被动的接受惩罚对于孩子来说没什么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

或许我们做不到像马修老师那样具有艺术性的教育,但是应该做到基本的公平、理解、关爱。踏实认真的完成我们的工作,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欣赏,相信孩子们也会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孩子们是单纯的、是天真的,我们的真诚相待一定可以换回他们的真心。我们是帮助他们书写青春的领路人,要鼓励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想对一个老师最大的认可不是名气有多大,也不是职务有多高,而是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才能被学生接纳,只有学生接受认可,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我希望今后能被学生喜爱,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他们的感受,用温情和爱对待他们。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相信我们在看时嘴角都禁不住泛起淡淡的微笑,感受到春意般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那种纯真美好的感情,不禁让人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不管你是学生,老师,还是其他任何人,看过这部电影,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2016电影观后感范文
电影影评总结 第六篇

第1篇:电影《小人国》观后感

纪实电影《小人国》,看过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不受老师的约束,不用受课堂的管制,可以自由发挥尽情玩乐。特别是大李老师对孩子的宽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不想回家,巴学园给了孩子们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结合我们这里的情况,有许多事就做不到。安全抓的这么紧,老师的视线从不离开孩子,总是怕他们磕着碰着没法向家长交代。一天下来,只要能把每个孩子平平安安的送到家长手里,悬着的心才能放下。印象最深地是孩子们在玩沙土、在雪地里爬,他们脏不脏,没有老师去说:“这不行,太脏了。”我们不能看着孩子把衣服弄脏,教育理念与他们有差距,再说我们班里孩子多,真让他们自由发挥,肯定会闯祸,这点我们无法借鉴。

大李老师处理问题的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是小女孩辰辰,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使他们喜欢上幼园。

第二是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老师并没有发脾气,也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在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仅没有厌烦他,还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最后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对池亦洋来说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他的福气。这些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第三是可爱的机灵鬼锡坤,他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再就是大李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告诉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第2篇:《私人定制》观后感

电影贺岁档进入倒计时。《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了解到,11月20日——23日,2016年全国电影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暨市场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办,《私人定制》等25部进入贺岁档的影片制作公司与发行公司为重点影片的发行营销出谋划策。

推荐会由全国电影院线公司和《综艺报》主办。万达、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乐视影业、英皇等电影巨头均携片赴会,这些大腕级制作公司要在贺岁档做出最后一次发力。

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在其微博上表示,这次影片推介会是全国电影院线最高级别高峰会议,它将强势影响档期,院线将调集重量资源支持国产贺岁影片。

贺岁档从11月29日开启,贺岁影片档期安排也浮出水面,第一部影片是《扫毒》,备受市场关注的冯小刚执导《私人定制》将于12月19日上映,在其前后上映的影片有《风暴》《四大名捕2》以及《警察故事2016》《等风来》等。

值得关注的是,多部国产动画电影也安排在了贺岁档期。此举不同以往,但也预示着国产动画电影的竞争实力在提升。据了解,《青蛙王国之我嘞个去》将于12月31日上映,之后是《我是狼》,而《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和《喜羊羊与灰太狼6》则被安排在2016年1月上映。

贺岁档的情人节小档期将有3部电影吸引年轻观众,《北京爱情故事》《有种你爱我》和《单身男女2》。贺岁档收官影片是2016年2月上映的《前任攻略》,该片由华谊兄弟出品。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私人定制》和《警察故事2016》领衔的25部影片加入贺岁战团,票房竞争将异常激烈,但重量级影片明显偏少偏弱、档期分布冷热不均再度引发业界集体焦虑。

据了解,此前《综艺报》曾就贺岁档影片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反馈信息显示,贺岁档最受观众期待的影片依次是《警察故事2016》《四大名捕2》和《私人定制》。谁将最终胜出,目前还是一个悬念。

贺岁档历来是每年的黄金档期,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前三季度已达到170亿元,如果加上贺岁档影片的票房,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将指日可待。

第3篇:《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水滚滚北去,橘子洲乃是一片葱郁,只是那故人已逝,朱颜已老。怀想当年,润之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人生无处不青山。喊出那个年代青年的最强音:不死,求己,坚韧,猛进。恰同学少年,因为心怀天下的鸿志,因为尝遍民间百姓的疾苦,因为坚信中华名族的复兴。孔老夫子说过:苛政猛于虎。湖南有个张敬尧,全中国有个北洋政府,中國黎民百姓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民不聊生,生离死别,惨不忍睹。此乃吾神州?此乃吾赤县?

这样一个黑白不分的年代,一批以润之为首的爱国青年发起了爱国求真的运动,他们练体魄,读新刊,充实自己的思想,犹记得他们于岳麓山下裸身沐雨,引吭高歌,壮怀激烈。救国救民可不是意气用事,需要武装思想,于是毛泽东,肖子生等热血青年到北京求学,经过了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接触,经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阅读和思考,他们逐步对救国有了更理性的理解。毛泽东不再受他人幻想的鼓动,已经能自我控制。通过对李大钊先生赠与的书籍的深刻研读,加上对广大湖南农村的社会调查,更加坚强了毛泽东的革命信念,他们反复思想斗争中决定俄式的发展模式最符合中國的国情。只要主义真,砍头也不怕。

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位美丽而坚韧的女性——杨开慧。她是毛泽东最坚强而柔软的后盾。一身红袍,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在1930年(

中國之革命,任重而道远。湘江北上,是一个历史的起点,中國命运的起点。正是湘江边的一批热血青年,爱情求真,心怀黎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巨浪,坚信正义永存,光明永存。对此,我想起了鲁迅的一句话: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近代中国饱经耻辱,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觅神州?我们为什么如此?只为梦中的神州,只为驱除鬼怪,只为振兴中华。所以湘江北去仅是个开始,中华复兴之路仍在继续,你,我,还有千千万万的当代青年,加油!加油!

第4篇:《风暴》观后感

其实《风暴》对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的期待,或者说,对刘德华没有太大的期待。因为刘德华在《富春山居图》中过滥的表演,让我对刘德华很是失望。而且,我感觉,刘德华毕竟老了,不太会卖力提高自己的演技了,而且其现在又开始投资电影,做了老板,所以在电影中总是一副端着的架子,和他前期的表演有天壤之别。所以,一开始对这部电影并未报太大的希望。但是看完之后,感觉还是眼前一亮,不一样的刘德华,不一样的香港警匪片,给了我不一样的震撼。

电影接近两个小时,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暴力相向,但是导演也在其中追加了一些感情的戏份,比如姚晨饰演的燕冰对林家栋饰演的陶成邦的不离不弃、线人唐强对女儿的父爱,虽然在电影中所占时间不多,但是却能将温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致在这样一部战斗剧中也引爆了好些人的泪点。这仅有的一点温情也使得电影张弛有度,使得观众在将近两个小时的火拼场景中能够不感觉枯燥和疲劳。

无意对电影做出太多的评价,只是刘德华在电影中的角色吕哲明的做法让我陷入思考。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执法者,吕哲明的做法有些超越了底线。这个底线,即包括法律底线,也包括道德底线。

不可否认,吕哲明是一个好人,从他对线人、对线人女儿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尤其是线人女儿“走了”的那一场景中,吕哲明确实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好感;另一方面,吕哲明也是一个好警察,为了社会安定,他不惜一切代价的铲除邪恶势力,绝对是一个好警察。然而,电影中的吕哲明却在社会发生多次抢劫行为之后,陷入了一种知道谁是犯罪分子却又无可奈何或者说抓得到但是罚不了的尴尬境地。这是因为香港是讲法制的社会,没有证据,任何人都是好市民。吕哲明屡次陷入一个这样窘迫的境地,而做一个好警察的理想逐渐迫使其开始突破了一名真正的执法证应该坚守的“奉公执法”。

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吕哲明陷害胡军主演的曹楠情有可原,因为曹楠本身就是大坏蛋。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在电影中,曹楠之所以是坏人是导演给我们展现出来了,而现实生活中,你又能确定身边的那个人是杀人犯、抢劫犯还是强奸犯?你不能。而电影最后也道出了线人事件并非曹楠所为,吕哲明栽赃嫁祸。不可否认,曹楠作为一个抢劫犯,应该受到惩罚,但是其只能是对自己的罪行负责人,并且只能依据曹楠自己犯罪的证据而使其受到惩罚,不能因为其应受惩罚,而将其他人的所为嫁祸到曹楠的身上。这是一个警察应该坚持的起码的底线,否则,这个社会谈不上任何的自由和安全,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的行为而受到惩罚,这显然是不对的。

在吕哲明进行了其自认为的能惩罚曹楠的这一行为之后,事情随着其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了。所谓“纸包不住火”,在曹楠小弟拿录像勒索吕哲明时哮喘发作,不管是作为警察的吕哲明还是作为普通公民的吕哲明,在同居一室的情况下,均有救助的义务,但是其为了隐瞒事实真相,选择了不作为,这个时候,其心中的恶已经超出了作为警察的善。而最后一场的火拼中,吕哲明虽然表面上是以警察身份消灭犯罪分子,是正义的代表,但是其此时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身份,此时的吕哲明更多的是为了灭口而非维护治安,从犯罪分子投降依然被吕哲明射杀就可以看出来。

此时的吕哲明虽然行使的是警察的权力,但是其所作所为比曹楠更可恶,因为曹楠本身作为一个坏人,他没有身份的约束,破会社会安定就是其应该做的,但是吕哲明是一个警察,虽然你要惩恶除奸,但是你主要的目的还是维护社会安宁,但是吕哲明采取的手段超出了法律允许的底线,而其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又不惜牺牲那么多无辜之人,亦不在乎城市的毁灭后果,这点为祸尤甚。所幸的是,吕哲明在最后时候,放弃射杀陶成邦,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足以反映出吕哲明内心的战争,幸运的是,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作为警察的吕哲明又回来了!

《风暴》这部电影,与其说展现的是警匪之间战斗风暴,不如说是人性的风暴。

第5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经过在历史课上的学习与观看《甲午大海战》的电影之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悲愤。愤,是对日本侵略者历史野蛮行径的铭记;悲,是对我们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哀伤。

观看《甲午大海战》的这部充满感伤的历史气息的电影,让我清楚地了解到了我们中国的那段历史。这个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19世纪末,是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的时代。在那个我们清政府腐败与哀落的时代里,我国的北洋舰队的海上作战的实力水平从日渐下滑,而日本的水平逐渐超越中国。影片中日本的民众及国家首领导为了国家团结一心,慷慨损资发展海军,壮大国家实力,没有看到自私贪财的官员。而我们中国大清帝国,既骄傲也腐败,慈禧太后还天真的认为日本这个小国家不能返了中国,她将国库钱财用于修建颐和园和筹办自已的六十大寿。而朝廷官员一味贪污,将买炮弹的钱全部中饱私襄。

啊!清政府是多么的腐败与无能啊!官员大多都不顾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贪财享乐。到头来,苦的始终是咱老百姓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战士们。从历史中眺望我们这个看似美好却依然不乏贪污腐败的官员存在。我们国家的官员应该要以史为鉴,勤政爱民不再贪污啊!滥用权势,贪赃枉法必不得好下场。我们的官员应该要像莲一样廉结,出淤泥而不染,依然身保圣结。也应该像习总书记那样反对贪污,反对行贿受贿!

历史的惨痛教训让我深知:国家一定要强大,要先进,国民一定要团结,不然落后就要挨打,不团结就会遭人欺负。

我们不应延续仇恨,但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以历史为镜吸取教训人人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应有贡献。

第6篇:《忠犬八公》观后感

这部电影根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改编。这是一部跨越语言障碍,全世界都能看懂的影片。

八公是一条谜一样的犬,因为没有人知道它是从哪里来。

帕克教授在小镇的火车站捡到一条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注定小狗和帕克教授有着某种缘分,帕克一抱起这小狗就再也放不下来。帕克对八公的疼爱感化了起初反对养狗的妻子卡特,八公在帕克教授和家人朋友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帕克教授上班时八公会一直把他送到车站,下班时八公也会提前到车站等候,八公的忠诚让小镇的人们对它更加喜爱。主人和八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令人温暖,令人开怀。然而,就是这样,笑着笑着,就哭了。

有一天,八公在帕克教授要上班时表现异常,居然玩起了以往从来不玩的捡球游戏,八公的表现让帕克教授非常满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教授在课上因病猝死。帕克教授的妻子、女儿和女婿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埋葬了帕克教授,可是不明就里的八公依然每天傍晚五点准时守候在小镇车站的门前,等待、凝视……从夏季到秋季,叶子绿了又黄,一直等到自己变老变弱,等了整整十年。十年时间里,风雨无阻,直到它最后死去,它始终如一。

十年对我们人来说也许很短也许很长,十年对我们而言会发生很多事情,在十年时间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冲淡我们对人、事、物的执着,我们会慢慢放下,甚至遗忘……很难想像我们会为了一个人十年如一日地等待,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都默默地守候。这样的情景似乎只有在爱情小说里才会出现。然而就是这样一只普通的狗,却演绎了这段真实而感人至深的故事。

十年对于人来说也许只是生命的几分之一,但对八公来说,那是它的一生!它用它的一生来诠释对主人的爱。

八公每天都抱着希望等待,即使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也许换成谁都会失望的吧。可是,在八公眼里,没有失望,它要做的只是等待,等待,再等待,不管主人会不会来,它都要等待,因为这是它对主人的忠诚,对主人无言的爱。

十年后,帕克教授的妻子重回小镇。看到八公的那一刻,她哭着说:“你怎么还在这里?你居然还在等……”这一刻,许多人哭了,车站旁卖早餐的人哭了,帕克教授的老友们都哭了,而观众,也哭了……

许多人会觉得八公真傻,去等待一个永远不可能再出现的人,去憧憬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人们很多时候注重的都是结果,掺杂了太多的功利,所以忽略了过程。

影片的最后,八公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它却在风雪中走向了车站。依旧是那个位置,它趴在那儿,慢慢的,缓缓的,闭上了双眼。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八公心里一只有着一个温暖的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那个飘雪的冬夜,那个梦温暖着八公。梦里,还是那个火车站;梦里,帕克教授冲八公温暖地笑着,慈爱地摸着它的头;梦里,它的主人说:“八公,我们回家……”

2015先进模范电影心得体会
电影影评总结 第七篇

观看《雷锋》、《郭明义》有感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雷锋同志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听过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同志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同志发现自己的衣服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后来他在找着了所有衣服袜子时仍然没找到他的。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同志说:“这总比我以前光着脚上山砍柴强多了!”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丢脸吗?千缝万补的”“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从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同志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工资,他却把钱存起来。战友王大力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说他母亲病了,家里等着钱用。雷锋知道这事后,就用王大力的名义静静地寄往了20元钱。当人民有困难时,雷锋就挺身而出。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灾难,雷锋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元钱偷偷的捐给了灾区的首长。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很自责,作为人民教师,没有充分践行雷锋精神。所以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要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勤俭、朴素、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再看郭明义同志是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他几十年如一日,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先后资助180多名贫困学生,坚持常年献血,积极倡导发起“爱心团队”,带动广大职工献血、献造血干细胞,被誉为“当代雷锋”,被评为“2015感动中国人物”。

影片从郭明义走的几十年的(工作和回家)路开始、从通向铁矿的一条铁路开始,从对外和对家两个方面展开,对外:是郭明义几十年来,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对工作无私奉献、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他坚持几十年每月献血,他把他能捐献的东西都捐献了。比如:把家里的电视机给了乡村的小学;为了给白血病的小女孩苗苗看病,不但捐钱还为她苦苦寻找了三年匹配血型的人,并在白血病晚期帮她实现了当空姐的梦想;在他的帮助下一个患白血病的小男孩获救等等。还包括将自己的身体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对家:是郭明义对爱人和女儿的那份情,对妻子的愧疚及对女儿的爱,单位分房时,妻子再三叮嘱,女儿大了,住房太紧张了,这一次不能再让了,可他把妻子打发出去玩了几天,他就把单位本该给他的房让给了刘师傅,而他仅仅是自己动手给女儿在床边做了一个衣橱;结婚近三十年,没有给妻子买过一件手饰,本想在春节给妻子一个惊喜,买了一个价值二十八元的戒指,并把它包在饺子里,结果饺子皮破了,掉在锅里煮得变了颜色。导演通过不同的情节,使这两方面内容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使郭明义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荧幕上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加感人。

心中装有“爱”,行中有“奉献”,这是人类的新文明的发展的要求:郭明义的“爱心”和“奉献”比什么都重要。郭明义的事迹给我很大启示。人在社会上就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需要像郭明义那样,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名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时代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也无论我们都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需要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具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应该承担的人生责任。那就是社会责任,道德责任,进步责任。要实现这些责任,就需要“爱心”和“奉献精神”。“爱心”和“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最基本的民族精神。

我被郭明义的事迹所震惊,被郭明义这个人物所震撼,但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与感动。我震惊是因为他那无私奉献的行为;我敬佩是因为他那坚持不懈做善事的恒心;我感动是因为他的善心、善行。有人说过:“做一天好人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人。”我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那么大的勇气和信心,但我知道的是他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影片中,他一直无私的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就证明了这一点。

(编辑:圆圆)

2015部队干部个人述职报告
电影影评总结 第八篇

文章标题:部队干部个人述职报告找文章到范文搜网更多原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高一期末自我评价或总结600字范文五篇
  • 2023年农村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高二期末自我评价或小结600字集合6篇
  • 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总...
  •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工作总结【三篇】
  • 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0篇)
  • 高一期末自我评价或总结600字九篇
  • 学校思政课工作总结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