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9    阅读: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一
《辛德勒的名单 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这部电影不是第一遍看了,以前曾认真看过一次,稍有感触,不很强烈,这次又看一遍,深深地感觉到内心的那种起伏。

《辛德勒的名单》——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以前看的时候并没有查阅跟这部电影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次特意看了一些,深受感动,对斯皮尔伯格的行为充满敬佩。

影片主要围绕着奥斯卡辛德勒的变化来展开序幕,仍记得从一开始出场,辛德勒一副不可一世的精明的商人形象,一脸的迷惑的笑,迷惑了德国军官,迷惑了依札克史登,让廉价的犹太人为他工作,一个德国的纳粹党员在德国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战争中利用犹太人为其工作,大发战争财,多么精明,或者说多么令人“佩服”啊,这样的人一看就是成“大事”者,必将过上上层阶级的生活,必将留名史册,正像他对自己的妻子骄傲地所说的那样“我敢说这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记得他,他做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但是或许是导演的匠心独运,奥斯卡辛德勒,最后确实做到了别人所不能的,最后确实带着两只旅行箱,但装满的却不是世上的财富,却是他仅剩的衣服。

影片的转折,或者说是辛德勒的转变出现在1943年3月13日,这一天,科拉科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辛德勒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看到他那紧锁的眉头,失去了往日的

嬉皮,他在思考,他在感受,他在不理解中理解着自己的人性。在这里,导演斯皮尔伯格将艺术发挥到了几乎极致,从头到尾几乎都是黑白色调的影片中出现了一个身着红衣的小女孩,一个穿行于暴利和屠杀而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正是因为这个小女孩的出现,使得辛德勒内心深深地受到谴责,痛斥自己。他最终找到了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最终批准将自己的工厂定为一个附属劳役营,重新恢复生产,而代价就是给阿蒙·戈特一个令人满意的报答。

就这样,辛德勒的工厂成了众多犹太人的避难所。1944年4月,戈特奉上级之命要把剩下的犹太人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辛德勒深知集中营的可怖,他立志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于是他向依札克史登口授着名单,并用钱买通了戈特和盖世太保朱利斯,买下了自己的工人,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看到辛德勒口授一个又一个名字的时候,他的眼中充满了迫切的希望,但从他的语气中,又显得那么的无奈,他尽力了。这期间,他因为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不断受到迫害,为了向德国军官行贿,他的工厂也几近破产,但他仍那么得义无反顾,不得不说我被感动了。

1945年,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个人认为影片也自此才算真正进入高潮,辛德勒的演讲可堪称经典,“德国无条件投降的事情,刚才已正式被宣布,在今天的午夜时分,战争正式终结,明天你们就可以开始找寻你们幸存的亲人,对大部分的人而言,结果可能是令人失望的,在经历了六年的屠杀之后,举世都在哀悼这些受难者,但我们存活下来了,你们当中很多人曾经亲自谢过我其实你们该感谢的是

你们自己以及你们大无惧的史登,还有那些在面对死亡威胁的同时仍默默照顾彼此的人”,接着他又说“我是纳粹党员,也是一个军火制造商,我还非法地奴役俘虏替我做工,我现在已成为一名罪犯,在今晚午夜你们将获得自由,而我将被通缉,我会陪各位留在此地只到今晚的十二时五分,在那之后,请各位原谅,我必须开始逃亡。”然后他对着工厂的军官和士兵说:“我知道你们的上级接到他的上级的命令,要你们清除掉这个营区的所有俘虏,现在是你们动手的最好时机,他们全部聚集在此,这是你们的机会,或者你们可以选择离开,堂堂正正回到你们家人身边,而不要做一个杀人凶手。”不得不说第一次看到这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紧张的,但看到一个个士兵垂头丧气地往外走的时候,心里也算是舒口气,最后只剩下那个小头目,面对着辛德勒,眼里充满着不甘,或者说他是因为被辛德勒戏耍而不甘吧,但他什么也做不了了,那么复杂的眼神,最终一脸无奈,一脸不服气地走了,多么解气!

但是,辛德勒也要开始他的流亡了,临行前,工厂中的工人们从牙齿上取出金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来文刻成了一句经文: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你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仍记得辛德勒走的那个场面,全部工人站在两侧,当他走过来的时候,所有工人脱帽表示尊重,长老代表全体工人写了封信交给辛德勒,目的是万一他被捕,上面所有的一千多个签名可以证明他的行为。然后依札克史登把那颗戒指交给了辛德勒,辛德勒却哭了,说了一句话:“我可以救更多的人的„„”看到这,我眼眶真的湿润了,有想过现实中会有如

此的人吗?可是,多么令人感动,一辆汽车,一个勋章让辛德勒感到懊恼,一个已经付出了自己一切的人,却还在想着付出更多,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崇高在这一刻开始升华。

影片最后,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的时候,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而这时,画面直转,众人走到的是奥斯卡辛德勒的墓碑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辛德勒犹太人,每人都拿着一块石头放在辛德勒的墓碑上面,表示他们对辛德勒的尊敬与怀念。

《辛德勒的名单》整部影片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的深刻主题。最令人欣赏的是,斯皮尔伯格作为一名犹太人并没有从历史仇恨和历史批判的眼光来处理这个题材,他只是想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的故事,来监视这个事件和它对当事人以及整个时代的影响,并将这个影响化作忠诚的记录和忠告,安慰着逝去的灵魂,警示着幸存的生者,传递给不曾经历的人。

不禁又想到了当前的利比亚的局势,真心地希望战争的早日结束,战争带给的永远都是无辜的人的逝去,带给活着的人无限的悲痛,望世界和平!!!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二
《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观看《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在西方影视与西方文化的选修课上,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并给我们放映了一部分,该影片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力,由于在课堂时间有限,我下课之后又抽出时间完整的观看了此影片。

影片长达三个小时的剧情,给人带来的不是无聊的剧情,而是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该影片荣获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一部关于纳碎党屠杀犹太人的经典之作,影片中渐渐揭示了军火商、纳碎分子奥斯卡.辛德勒由不顾一切的赚取金钱到走向正义,回归人性,尽其所能营救犹太人的事迹。影片中犹太人的命运被纳碎分子随意的践踏,犹太人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战争的惨痛代价让人惨不忍睹。在那种战乱中,人性的丑恶渐渐地表露出来,就像影片中辛德勒说的一样战争从来只会凸显人性丑恶的一面,纳碎军人对于犹太人生命的漠视和残忍的杀害无辜的犹太人的残忍形象与战争的无情却激发辛德勒人性善良的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辛德勒其实与所有的商人一样,不顾一切的赚取金钱,在战争期间,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了德军官员的信任,并打通了与军方的关系,因此在影片的开始,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典型的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辛德勒的人性改变也随着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而发生。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位独臂老人因为辛德勒能够给他一份工作而万分感激并当面向辛德勒道谢,但辛德勒显然对此不耐烦,仅仅是应付了事,事后他还埋怨斯特恩的做法,但在老人被杀后,辛德勒又埋怨军方。在斯特恩被送上了火车的时候,辛德勒十分着急,最终在危急时刻救出了斯特恩,这

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出辛德勒的人性天平已经向善良的一边倾斜。尤其是在军方血洗克拉科夫城的那天,辛德勒骑着马在高坡上远眺城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一声声的枪响后倒下,他的心中已久久不能平静。之后他竭尽所能的营救他所能营救的每个生命。看到这个时候,辛德勒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逐渐变得高大起来了。因为他能让人民对生命充满希望,所以大家都对他充满的感激。但即便是这样,事情的发展却让更多的人恐慌起来,由于德军上级的决定,隔离区的所有人员都将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预示这更加血腥的屠杀运动即将降临了。就在这个时候辛德勒拿出所有的钱与阿曼司令进行交易,用他的钱来购买犹太人的生命,虽然我们都说生命是无价的,但在那个时候辛德勒的钱却拯救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同样这些犹太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就像斯特恩所说,几张名单里面是生命,而名单外面是深渊,从辛德勒购买到的这些名单上面我们更能看到辛德勒的无私和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影片中犹太人悲惨的命运不禁催人潸然泪下,党卫军司令伐特的屠杀宣言让人不寒而栗,纳碎军事分子妄图用一场屠杀去冲刷犹太民族所创造的文明和历史。影片中,犹太人拥挤着被赶到广场,吵闹声很快在机枪的扫射声中变得安静。那一刻,从被驱赶的拥挤的人群,到成群的被剥光衣服的老人妇孺,再到压成山的溃烂的尸体,德军纳碎分子所做的这一切惨绝人寰的行径让人痛斥不已。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德国士兵们的丧心病狂。他们根本不把犹太人当人看,肆意杀害。没有理由,没有目的,一阵枪响,一个生命就此结束。对于犹太人来说,活着就是上帝的最高赏赐,或许只有经历那些事,我们才能明白和平生活到底有多么美好,我们才会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 但是相比较毫无人性的德国士兵而言,同是德国人的辛德勒就显得那么伟大,虽然一开始的他也有些麻木,只想赚大钱,但他后来毅然决定帮助犹太人。虽然辛德勒破产了,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善良却

永远不灭。“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你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引起我们的深思。“善良”,谁都会说,而且总是说得那么动听,可又有几人能做到真正的“行善”呢!不要因为认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就不会去帮助别人,不要因为认为自己的帮助是九牛一毛就决定坐视不理。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不论大小,这样我们活的坦然,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拍的真的很好,它深刻的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它让人去记住历史的真相,更加让人铭记生命的可贵。影片看到最后,战争结束了,德国法西斯最终战败了,辛德勒由于可能沦为战犯而不得不踏上逃亡的道路,因此名单上的幸存者们亲自相送。当时被辛德勒救出来的1100人成了波兰犹太人的幸存者,他们敲下镶在牙齿上的黄金,用最原始的方法为辛德勒打造了一枚指环,上面用希伯来文写着“救赎一人,即救赎全世界”。在这时,辛德勒却深深的自责起来,他十分愧疚自己为什么没能多赚些钱,为什么没有卖掉车子和徽章,也许那样就可以拯救哪怕是再多一个生命。此时的辛德勒给人们的感觉是他的灵魂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所有被拯救下来的犹太人的心中,人们对他只有感激,因此他其实早已无需愧疚。在那个战争年代,他能够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犹太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所有,这一点不仅让犹太人为之感动,更让我们为之赞叹,震撼!

我当时不间断地把《辛德勒的名单》完整地看了下来,这部影片带给我最多的还是生命的思考,生命真的很可贵,想想在那个战争年代,有多少犹太人为能够活下来感激涕零。而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却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可贵的,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珍惜,珍惜,再珍惜!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三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在众多关于二战题材的影片中,有一部以粗粝的黑白画面为主调的史诗电影让人泪流满面,它就是曾获得第六十六届获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等六项大奖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突破了同类影片的樊篱,用深沉的艺术魅力展现着犹太人在纳粹铁蹄下挣扎求生的悲惨画面,同时又以讴歌式的情怀去追寻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也没有丝毫暗淡的人性光辉。

与别的类型影片不同,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同名传记小说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赋予了主人公辛德勒复杂的多重性格。辛德勒在二战中是一个德国的投机商人,工厂只使用犹太人,以便节约成本。然而就在辛德勒榨取犹太人血汗的同时,他的工厂也为这部分犹太工人提供了暂时安全的庇护场所,可以让他们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并贿赂纳粹官员请求他们批准同意,使更多的犹太得以用工人的身份幸存下来。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获救的一千多名犹太人在一个下着大雪的晚上为即将离去的辛德勒送行,并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证明他并非战犯。这些幸存的犹太人敲下了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

这部影片的导演是让世界影坛为之瞩目的传奇人物斯皮尔伯格。在本片中,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也谢绝了好莱坞影

星的加盟,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将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和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请来做自己的助手。影片完成后,斯皮尔伯格将全部个人赢利捐献给了美国大屠杀博物馆,以此表示对二战中遇害者的哀悼和对救赎者辛德勒的深深敬意。正因为影片包含了斯皮尔伯格这位"天才"导演的悲壮情怀和理性思索,《辛德勒的名单》才在看似沉闷的基调中,焕发出激情和现实相互交织的灿烂光辉。

这部如土地般厚重丰富的影片充满了艺术的智慧,斯皮尔伯格通过娴熟而出色的电影表现手法把《辛德勒的名单》打造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白色调的采用是这部影片的独具匠心之处,它和彩色色调的强烈反差构成了影片中死亡与希望的双重寓意。除了色彩和影调,斯皮尔伯格简洁的电影语言也让这部史诗格局的影片拥有了洗炼的气质。影片以一场大雪作为结尾,这一幕场景极大地拓展了镜头的表现空间,并使画面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给世界电影史带来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收获,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因这部影片的出现有了更多光彩,他为现在和未来的电影时空打造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人性丰碑。

和影片的史诗品质相称,《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同样具备震撼人心的情绪力量。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在创作中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犹太墓碑的长道上徐徐流动着

的片尾音乐,更让人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悲怆和坚强。与这部经典影片的风格一样,约翰·威廉姆斯的配乐舍弃了华丽的气魄,只用真挚无华的追思去感受着历史的伤痛以及其中蕴含着的人性力量。

在二战这个历史悲剧中,悲天悯人的美好情怀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暗暗涌动在残酷的现实之下。人性的曙光照亮了这部经典影片中的处处阴霾,也为沉沉黑夜洗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目前来说,我还是并不怎么喜欢看美国的大片,我总固执地认为那些所谓的大片,大多崇尚技巧、技术,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即使有,也都是些有关西方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些东方人来说,由于文化方面上的差异,看了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并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觉得不值得称得,更不为之喝彩。

但是自上周末我陪学生观看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我开始动摇了自己以前的那种幼稚的想法,没有想到那些优秀的大片中在反映人性上如此得逼真,在认识事情的本质是如此得深刻,使我久久地难以忘怀。

在中国,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从我记事起,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部,但至今还留下印象的,已经没有了,如果非要找出一部的话,只得把《乌龙山剿匪记》拉上充数了。而《辛德勒的名单》也是一部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它不像中国影片那样,直接地把镜头对准宏大事件,泛泛地描述,而是把发生在这段历史事件中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情通过一个小的切入口,来深挖掘它的内涵。

《辛德勒的名单》主要讲述发生在二战期间德国疯狂地屠杀犹太人这个大背景下,一位德国纳粹投机商在目睹了纳粹的暴行,并与犹太难民朝夕相处之后,营救犹太人,最后破产逃亡这样的一件事情。我想像这样的类似事情,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实在是不值得一提,或是不屑一顾。然而,导演斯皮尔伯格先生却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那段辛酸的历史,悲惨的生活,引发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现代人的深深地思考。

《辛德勒的名单》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称作为经典之作,下面我就简单地复述两个镜头:

影片中的犹太人独臂机械师,在得到辛德勒的庇护之后,倍受感激,在接连重复几句“上帝保佑你”之后,高兴地走出了出去,好像拿到了一生命护身符,从此只要好好地工作,就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啦。 在犹太人上班的路上,无意中碰到了纳粹队伍,被拦了下来,也不管是否上班迟到,必须去清扫马路上的积雪。大家也只得听命,在大家拼命地扫雪过程中,两个纳粹士兵看到了独臂机械师,笑呵呵地走到了他面前,并把他硬拽了出来,对于他的辩解充耳不闻,拉到了旁边,朝他头上就是一枪,鲜血从独臂机械师的头上溅了出来。独臂机械师应声倒下,两只眼睛,睁得十分得大,并望着我们;口半合拢着,且嘴角上挂满了愤怒,不平,不解,鲜血快速地从头部渗透出来,流淌在雪地上,并向前流了好远,流到了无臂的袖子上,且把一大片雪都染红了。虽然导演在这部影片中用的是单调的黑白色,但我们仍然能闻到浓浓的血腥味,因为鲜血已经把白雪洗成了红色,太醒目了,太

可怕啦。在这个镜头的处理上,导演仅仅通过纳粹的一个无意的举动,或者说是一个无意的玩笑,就夺去了一个独臂人的生命,在这个地方轻轻地一描,让我们观众深深地感受到纳粹得残暴与无情。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在那样一个疯狂的年代,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击,别人一个轻微的举动,都可以夺去自己的生命。

在影片的最后部分,苏联红军解放了德国,解救了犹太人,而作为纳粹成员的辛德勒也将面临着逃亡,浪迹天涯;或许像犹太人一样遭到屠杀.。但辛德勒没有出现恐惧与胆怯,而是对自己没有能够解救更多的犹太人充满了自责。在辛德勒犹太人为他送行时的镜头,特别感人,一位犹太人从自己的嘴里拔掉了一颗金牙,打制成副戒指,上面刻下了希伯来文: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他也把自己的财产全部都分给了一无所有的犹太人,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二点王尺布匹,和一瓶伏特加烈酒以及香烟。那些犹太人都围绕在他的身边,一个犹太人交给了他一张所有工人签名的证词,如果遭到逮捕,可以用之来证明他不是罪犯。当他接受时,沉郁悠长的音乐响从四边响起,配合了他当时的心情。我想,他当时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由眼前的现实想到了过去,想到了过去自己曾经犯下过的罪过,想到了犹太人的所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想到了今后自己更应该为人类的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由此引发了他的一番感慨,声泪俱下的控诉自己:自己的金别针至少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还有自己的那辆汽车,都承载了多少人的性命。毕竟在犹太人看来,“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最后在走向汽车的时候,他实在是站立不起来了,倒了下来。紧接着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四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人教0801班周祥

学号:08429144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普通青年,耳濡目染在中华文化中,对于西方这个文化传统与我们有着很大差异的世界的很多东西是无法直观与顺畅的理解与接收的。同样,当我不得不去看老师交代下来的《辛德勒的名单》的时候,三个小时多的时间的确是很难受的。尽管如此,看完之后,毕竟还是有些体悟。

影片的背景取材于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于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政策。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犹太人,使他们避免被纳粹屠杀的故事。对于这发生在西方,且已经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我没有多少直观或者是很明朗的体会。观看电影前,脑袋里想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数字:六百万。可能也就是几张曾经在历史教材上看到过的关于大屠杀的图片。余下,我可能不是很清楚了。其实说实话,相对于当今世界六十多亿的地球人口,相对于几千年战争中死难的几个亿的人来说,六百万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但是,当这个数字发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当这种种族灭绝政策发生在某一个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时候,这背后的历史终究还是无法让任何一个稍微有些人性的人忘怀掉。困难的虽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为同一生物种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点都无法用木然与无视去对待(当然,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视历史,死不悔改的顽固种族与异类的)。几十年前这场在欧洲的惨剧至今依旧是我们心中无法释怀的一种苦难,一段无法允许谁去玷污的记忆......

外国的人名总是很拗口的。从昨天观看《肖申克的救赎》到这部电影。三个多小时,我实在没有记住多少个名字。或许,只有模模糊糊的“辛德勒”“斯泰恩”“海伦”,又或者极个别的军官的名字;也或许,这译制片的字幕给我留下的也只是几个数字而已:六百万,一万,一千一百多,三百多......。但是也就是这几个模模糊糊的人名,也仅仅是这几个字幕上的数字,我开始明白这简单与模糊的背后,竟然是如此的沉重,如此的鲜血淋淋。哪怕是在一部并不是纪录片的电影中间......

没错,辛德勒一开始并不见得是什么英雄与好人。和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一个投机者罢了,一个利用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政策投机发财的商人。酒色财气,他样样精通;在德国社会中,他凭借自己的强悍的交际能力与犹太人的死对头,纳粹的刽子手称兄道弟。甚至,甚至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起初,对于犹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利用他们为自己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获得权利与好的生活享受。一开始在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钱财而已。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的民族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了家财,也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逃难,在自己的国家战败后。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个本来应该在大屠杀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生命,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下,他们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电影简介中说战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竟然超过了整个波兰的犹太人。前后几个数字,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该承认一些东西,承认这个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确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后犹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着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他,难道不能说是犹太人的庇护神吗?

看完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对于很多的事情我还是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种族灭绝,例如战争,例如战争中的人与事......

二战,纳粹,法西斯,这一系列的词语,战争结束了几十年的岁月里依旧是很多人难以忘怀一些东西,尤其是对于那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幸存者。以影片为例,德国法西斯仅仅是

在二战的几年中对欧洲的犹太人就带来了不止六百万的死亡,更别说这场有人以来,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种族灭绝是很多的国家与民族的“杰作”。似乎每一个民族都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哲学,也似乎只有手中有枪的民族,他们才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上帝最杰出的作品。死亡,是他们加之在他们认为不是跟他们同等地位的民族身上的。无法去理解这“用民族的剑为民族的犁争夺空间”的逻辑。当我在电影中看到几十个刽子手就能把成百上千个犹太活人当做猪狗一样的屠宰的画面时,我无法去言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历史书上提到仅仅几千的日本鬼子就能占领我们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样。压迫与被压迫在我的心底实在无法找到一个很直白顺畅的逻辑关系去理解。历史的构成究竟是什么,我不明白......

同样,一份名单成为生或者死的界定线,我也没有弄明白。当辛德勒用钱财,用关系在这个生与死的斗争中换取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时候,我不禁要问:生命竟然可以用价钱来商量?战争年代里,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内在逻辑?战争,这个一直给我们带来悲哀的斗争形式为何总是如此的受到各个民族,各个年代,各种信仰的人的喜爱?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

不懂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面对这样一种局面,除了悲哀,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年强势的德国人对付的是弱势的犹太人,而如今强势的犹太人又在对付着处于弱势的巴勒斯坦人。几十年,仅仅几十年,不少的犹太人对当年德国的屠杀一直耿耿于怀,而如今,又有多少的犹太人看到了他们屠刀下处于悲惨境地的巴勒斯坦老百姓?无论长幼,无论男女,也无论军或者是民。一颗高科技的炸弹下去,失去的是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只不过是未来历史书上的数据而已。不懂,不懂......

当然,不可否认,一个在那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商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视为不是人的犹太人,辛德勒是伟大的。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杀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人类独有的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我与他生长的文化区域不同,但我还是得向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辛德勒,英雄!

影片结束了,那场战争也结束。但是新的战争,新的“名单”也正在酝酿与产生。或许结局的时候辛德勒的话是最有深意的,他说不是他在战争中救了犹太人,而是他们的自救而已。换做今日,是不是可以说人类要发展,只能靠自救呢?

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宽恕与谅解的国家,世界,才会有她永恒的立足之地,未来也才会有她光芒四射的英姿......

期待不再有《辛德勒的名单》,期待和谐真正有一天成为世界上所有种族的最至高无上的真理。

一瓣心香,送与辛德勒。一片虔诚,愿人类和谐安康!!!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五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感动与良知

----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但要再退回石器时代,却只要需要几个狂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的疯狂行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人活着的意义变得尤其单纯——生存。

然而在那个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年代,一份写着上千个犹太人姓名的名单却令人大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也许是对其民族遭遇的同情,我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我都喜欢,尤其是女生,多半有着挺直的鼻梁,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里总是闪烁温柔而智慧的光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民族,在那个战争的疯狂年代里,不被视作为人,甚至连牲口也不如,他们可以无条件无反抗无理由的被残暴着任意宰割,甚至整个种族被彻底地灭绝。

影片把人性的美丑憎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刻地揭露出来,提到本片就不得不提该片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一向用惯特技效果的他,却在这部电影里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摄影机重现了那一段令全人类痛心,不堪回首的历史。然而整部电影唯一强调的鲜明色泽却是一个犹太小姑娘的红大衣,这个重要细节前后一共出现三次,其中,第一次是葛斯少校到来之后,德军对犹太区净空屠杀,凄惨的哭叫和着干瘪的广播声使正在与情人骑马的辛德勒停下来遥望,混乱中,小小的红色身影惊慌的穿过街区,使主人翁的目光忍不住紧紧跟着她,但由于距离太远,那一点惶恐的红色一会儿便消失不见。在女伴的催促下,内心震颤不已的辛德勒调转马头与之离去,这之后,大量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需要为由,开始大量拯救犹太人。而就在此前不久,他刚刚抱怨过犹太人会计史登打着雇佣工人的幌子暗中帮助同胞做得有些过火。除尾声外最后一次出现红色,是影片后半部分,小女孩的尸体出现在灰色的运尸车上,她本已被葬却因一条德国军令跟其他许多尸首一样被重新挖出来扔进焚尸坑中处理掉,当那触目惊心的红色再次映入辛德勒的眼帘,他瞬的认出她来,却早已无力回天,顶着焚尸的浓烟,辛德勒再次被撼动,也许便是这一个个幼小却原本充满朝气的生命的逝去成为辛德勒在奥斯维新大屠杀开始前,借工厂生产为掩护,倾其所有保护和营救犹太人的直接导火索。一次次深深的触动,唤起了辛德勒内心深处原本为金钱,美色,权利所掩盖的人类的良知。

红色,代表着生命和火热的希望,在一片以灰色为意味的冷峻而肃杀的世界里,这点小红大衣的残红传达出对生存的乞求,羸弱却强烈得那么刺眼。虽然主人翁并不是单纯因为这个儿童萌生求人的想法,但这个无声而明艳的角色却在无形中辅助了情节的发展,侧面体现了辛德勒清醒明智的内心世界,完善了其善良,高尚的人格。

回想一开始,辛德勒却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大量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因为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考虑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因为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

里免于一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最感人的片尾处,当德国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厂里向工人们告别时的情景。我不可能在这里大段的摘录电影的对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够找得到电影的剧本来看。我只抄录下这一句话:"It says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此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纳粹党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犹太人已经有将近6000人时,深感安慰。其时是1994年,暌违15年过去,已经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会绽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摆满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犹太仪式放下的石头,最后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恶横行霸道妄图一手遮天时,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绽放的光芒,让我们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写到这里,已经是五味杂陈。一张张犹太人的仓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优雅刚毅走马灯般晃过。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F0903001

5090309139

钟扬波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六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救人一命,就是拯救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描写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它以辛德勒的故事,向我们揭露了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表现的震撼而又发人深省。

一开始,主人公辛德勒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大量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因为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考虑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因为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

德军的屠杀从来没有中断过。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党卫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

从此,他再不是一个为金钱泯灭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为了一个无时不在想尽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货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的正义之士。他商人的聪明才智与赌徒的行

使作风在此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能控制大局,转危为安。 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 他的壮举又告诉我们,“救人一命,就是拯救世界”,只要一个人留有足够的道德底线,将可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拯救这个世界,同时拯救自己。 他最后也得到了犹太人的永远的纪念。

很喜欢《辛德勒的名单》那款经典的海报,一只手从上握住一只向上的手,想这也是这

部电影超越二战背景的人道主义精神。当希特勒鼓吹着德国人的高贵和犹太人的低贱时,在风雨如晦的日子恰恰上演了这一出反希特勒意图的拯救和自救,这正是其鼓舞人心的地方,任疯狂的极端主义思想一时横行,总有人道主义的光芒照耀前方。它不需要你有如何的道德高度,不需要你已走过的人生路上毫无瑕疵,只要正视当前的现实,抵御将自我道德下拉的力量,就足以保持良知,并成为社会理性运转的一份力量。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七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故事与人物

1.两条主线

《辛德勒的名单》并不是第一部反映二战中纳粹德国残酷屠杀犹太人的影片,然而自从其1993年上映至今,她已经成为了反映那段历史的最为经典的代表之作。影片以简单的线性叙事结构,时长超过三个小时,却并不让人感到冗长。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辛德勒的名单》存在着两条并行的主线。其一是二战中犹太人的悲惨遭遇,给人以史诗般的深邃与大气之感;同时,本片从辛德勒——一个德国纳粹党人,一个商人的角度出发,以个人视角反映出宏大的历史叙事,生动而细腻,有利于观众的“移情”,而非只是作为旁观者。

2.人物塑造

《辛德勒的名单》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有真实的人物原型。所以编辑和导演在设计辛德勒这个人物时并没有把他定位为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辛德勒是一个典型的商人,他最初雇佣犹太人是因为这部分劳动力比较廉价;他喜爱女色,善于交际,重视利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犹太人的拯救这种行为的高尚性的体现。相反,正是这种种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影片对于另一重要人物德国纳粹军官阿蒙的塑造亦是如此。阿蒙在影片中是作为辛德勒的反衬阿蒙冷血、残忍、偏执,为了惩罚一个试图逃跑的犹太人,他可以把排在其周围的二十五人全部射杀;他会在早晨起床从他那建在集中营高处的别墅瞄准场地上的“猎物”;但是他也会在听了辛德勒的劝说之后尝试着“宽恕”别人,他会一反常态地放过在劳动时抽烟的犹太女子;他爱上了自己的犹太女仆海伦,虽然纳粹种族主义思想使他处于矛盾的撕扯中,让他既折磨自己也折磨海伦,但最后阿蒙终于同意把海伦的名字加到辛德勒的名单上,“也许错的并不是我们,而是整个世界”,阿蒙这样对海伦说。也许正如辛德勒所说“战争把最黑暗的一面暴露出来”,这些细节和语言的阐述使得阿蒙并不是作为一个平面的“坏蛋”形象出现,而突出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

画面与声音

1.画面色彩

影片拍摄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场上的绝大部分电影都是彩色片。然而《辛德勒的名单》的影片主体却放弃色彩,采用了黑白片的形式。黑与白,把我们带入了尘封了几十年的记忆中,历史的沉淀与沧桑和无法抹去的沉重一起涌上心头。黑白,给人带来一种看似冷峻的叙事风格,然而压抑与沉重却积累着,透过这表面的平静缓缓溢出,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不可抑制的忧伤。

影片的结尾,由于辛德勒的庇护而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肩并肩走出集中营,走向广阔的平原,走向新生活所在的小镇,黑白淡出,转而代以明媚的色彩,让人终于得以从压抑中获得释放。色彩的对比创造了不同的时空和意义。一是代表了时间的转换——从历史到了现今,二是象征着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苦难终于结束,安宁与希望播撒到了这个遭遇了残酷杀戮的民族。

黑白与彩色的交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并非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我们不仅仅在观看事件,并且在体验事件。

在影片的结尾,这部几乎完全以黑白为基调的影片中出现了一抹红色——一个身着红色大衣的犹太小女孩。第一次出现时她在纳粹的屠杀中奔走,但是这抹象征生命的红色再次出现时,已经被放在一辆运送尸体的手推车上。红色仿佛给人以希望,观众们最后却不得不和片中的辛德勒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此处色彩的对比运用给人巨大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已经成为经典的一笔。

2.光与影

由于是黑白片,光与影的运用增强了影片刻画人物的能力。人物性格、情绪的细微之处通过光影的处理体现出来,富于表现力。

当表现生活中一般场景时影片一般采用柔光,表达出一种自然、平衡的状态,让人更注重其所表达场景的整体性。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硬光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比如阿蒙与犹太女仆海伦对话时、辛德勒与斯坦恩一起确定“必需的犹太工人”的名单时、女工们误被送入奥斯威辛集中营时都采用了硬光,硬光造成明显的影子以及鲜明的质感及轮廓,效果强烈而又冲击力,展现了气氛的紧张和情绪的焦灼、矛盾。

3.充满感染力的配乐与音效

配乐、音效与画面、情节的完美结合是《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强大感染力的又一因素。

影片中的无声源音乐完美地配合了整体的情感基调。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主题曲ThemefromSchindler’sList配合犹太人被赶往聚居区的画面,在小提琴细腻的演绎下让人的心灵感到一种撕裂般的疼痛。在影片的结尾,当年的“辛德勒犹太人”列成长队,到辛德勒的墓前放上象征“感恩”的石头时,主题曲又再次响起,把人们又带回到那段记忆,让人感慨万千。

出现红衣女孩的大屠杀那一段画面所配的是一段犹太人的吟唱,节奏缓慢优美,然而结合大屠杀的场景,强烈的对比之中更显现实的残酷;当幸存的犹太人走向广阔的平原,画面所配的音乐也是这首民谣,呼应之下,一个民族的复杂的命运和其对未来的向往被很好地体现出来。

在辛德勒与他的犹太会计师一起商定所需的犹太工人的名单时,经过变奏的主旋律响起,在交响乐队的演奏下显得低沉而跌宕,配合背景音效中打字机的敲击声,烘托出这种抉择的紧迫与艰难。

4.声画蒙太奇:声画对位

德国士兵冲进看似空无一人的房间,用原本用来救人的听诊器找出了躲在在各个角落的

犹太人,密集的枪声充斥着人们的耳膜,让人不忍卒听。此时,镜头转向一间小屋,一位犹太钢琴师神态平静,莫扎特充满着真善美的曲子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背景音效却仍是此起彼伏的枪声。

为了给日渐拥挤的集中营“腾出位子”,所有犹太成年人被勒令脱去全身的衣服,向牲口一样在场地中来回奔跑,进行“身体检查”,身体强壮的劳动力被留下,而那些看起来身体孱弱的犹太人被拉出队伍,此时,场地上空的扩音器中传出了空灵圣洁的歌剧,孩子们被送上卡车永远离开父母时扩音器中又传出旋律优美的童谣„„

安宁与杀戮,美好与残酷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声画对位在情绪的表达上相互独立,实际上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强烈的反差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

最值得分析的段落、场面和细节

名单

这个片段位于影片的开头部分,片头象征着生命的烛光越来越弱,烛火缓缓熄灭,最后化作一缕青烟袅袅升起,这时画面叠化为白色蒸汽,镜头垂直向下摇到一列火车缓缓进站,随后横向摇——德国士兵有的在交接班、巡逻,有的则在火车站旁准备着犹太人登记处。字幕打出“1939年9月,德军军队在两周内击败了波兰军队”,“犹太人被强迫登记所有亲属户口,并得搬迁到指定的大城市中,克拉科夫每天都涌入上万名犹太人”。这组镜头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让观众对之后的沉重的影片基调有所心理预期,同时也为下一组镜头作反衬和铺垫。

火车站上人头攒动。镜头从右向左摇,刚下火车的犹太人在站台上寻找着登记处,以便注册自己和家人的姓名。这个镜头长达20秒,画面中人群熙熙攘攘,寻找着自己的队伍,喧嚣而纷乱的场面仿佛预示着这些犹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在观众看来,他们好像一群待宰的羔羊。随后特写镜头下,犹太人一个接着一个地陈述自己的名字,神色平静,浑然不知将要面对的残酷,这些面部特写与打字机打出的名单交叉出现,配合着打字机的敲击声、以及背景音乐制造了一种较快的节奏。

和前一组镜头以及之后将要展现的那段悲惨历史结合起来看,这一段镜头看似轻松,实则制造了戏剧性的冲突,对比之下唤起了人们更强烈的悲哀和怜悯。同时,纳粹登记的这份犹太人名单意味着残酷和死亡,之后辛德勒和斯坦恩所确定的“辛德勒的名单”则象征着生的希望,两厢对比,便能发现影片构思的巧妙。

权力

这一段场景是辛德勒在目睹了犹太人所遭受的种种不幸和倾听了海伦的充满绝望的倾诉之后寻找机会作为一名“引导者”向阿蒙进行“规劝”,其中的一些对话因为其深刻的哲理已经成为经典。

一次阿蒙举办的舞会之后,辛德勒单独留了下来,二者在别墅的阳台上继续喝酒聊天。拍摄的角度是从屋内向屋外,以位于别墅低处密密麻麻排列着的集中营以及一片死寂的工地

作为背景,此时的景别为全景,突出和交待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这场看似随意的对话发生在一个无比矛盾的环境中,痛苦死亡与奢华享乐并存,而在阳台上的辛德勒和阿蒙位于这两个世界之间。在这重镜头的隐喻中,辛德勒开始尝试对阿蒙进行“救赎”。

在二者对话的过程中,对于阿蒙和辛德勒多用的是近景或特写镜头,人物表情的细微之处清晰可见,阿蒙的醉意、警惕、怀疑、不悦、迟疑、思索,辛德勒的平静、镇定、智慧和对阿蒙的怜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镜头的诠释表现得恰到好处。同时,在对话中辛德勒始终处于仰视镜头中,而拍摄阿蒙则运用了俯视镜头,仰视镜头与俯视镜头交叉使用,辛德勒形象庄严,符合其在这场戏中“引导者”的角色,阿蒙则处于聆听和接受的地位。“所谓的权力是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杀生,但我们却不这么做。„„阿蒙,这才是权力”,当辛德勒说出这句充满规劝与救赎意味的话时,构图上阿蒙处于左下角,而辛德勒目光深邃,占据了右上方的大部分画面,表达效果不仅令我们深受震撼,并且,从下一个反打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出,阿蒙也受到了不小的触动。

送别

经过六年的战争,德军终于宣布投降,深受苦难的犹太人即将重获自由。辛德勒作为“纳粹党人、军火贩子、非法雇用奴隶者”,则必须开始他的逃亡生涯——送别的时刻来临了。

夜幕中,辛德勒手中提着箱子(其中只有一些衣物和日常用品,并非他当年所期望的“整整两大箱钱)在其工厂中工作的犹太人的簇拥下走出厂房,辛德勒边走边向斯坦恩交代把工厂中剩余的布匹和伏特加酒分给工人们,此时镜头方向为前上方,基本上同行进中的人群保持相同的纵向运动,让观众认同摄影机所代表的视点,见证这个时刻。

经过一个转角,全景镜头中出现了静静站立在路旁的人群,辛德勒停住了脚步,全景镜头下,路上停着的汽车、向远处延伸的道路、静默的人群和路面上被拉得老长的车影和人影构成了一幅送别的场景,气氛肃穆而庄重。

随后镜头转换为中景,一名犹太工人走上前来交给辛德勒一封信,上面记叙了辛德勒的善举,并且有所有“辛德勒犹太人”的签名,“如果您不幸被捕时可能会有帮助”,他充满敬慕地抬头仰望着辛德勒,舒缓庄重的背景音乐淡入,镜头随之又切换到全景,辛德勒说了“谢谢”,然后把信收起,影片的节奏在此仿佛有了个小停顿,为此后高潮部分的到来作铺垫,形成欲扬先抑的效果。

镜头切换到近景,辛德勒长久以来的助手和伙伴斯坦恩上前,举起一枚金指环——这是用犹太工人贾斯德自愿贡献出来的金牙所铸造的。辛德勒接过戒指仔细端详,指环上刻了字,面对辛德勒询问的眼神,斯坦恩说道:“这是一句希伯来文,是犹太法典当中的一句: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你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他缓缓道来,音调也不甚高,但让人感到字字千钧。一个小细节体现出之前一直保持平静的辛德勒也不禁失神——他把戒指掉到了地上。

“我应该可以救更多人的,我应该可以救更多”辛德勒与斯坦恩四手相握,“如果我能赚更多的钱,如果我不这么浪费„„我做的还不够;为什么我要留下这辆车呢„„它可以换十个人„„这个奖章是金质的,它可以再换一条人命”,辛德勒沉浸在自责中,近景镜头慢慢扫过站立在一边的犹太人的脸庞,他们满含泪水。“我明明可以这么做的,但是我却没有”,

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泣不成声。原先站立在一旁的犹太人簇拥上来,拥抱辛德勒,其中仍旧没有设计她们与辛德勒的对话,所有的悲伤、感激、抚慰都蕴藏在无言之中。

辛德勒坐上了离去的汽车,汽车缓缓驶过之处,原先分列道路两边的人群渐渐合拢。辛德勒从车内注视着车外的一张张脸孔,镜头缓慢地移动着,蒙太奇叠化的剪辑手法使辛德勒和犹太人的面部特写形成一种情感呼应的关系,缓慢的叠化使视觉节奏变得更加舒缓和意味深长,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些人劫后余生,那么更多的人呢?从辛德勒的眼神中,我读出了最深的悲伤。有人说:这个片段过于煽情,但是,纵观整部影片,我认为由于有之前情节和感情上的铺垫,“送别”这一段合乎情理,在情感上并没有带给人突兀之感,使得观众的情绪达到一个高潮,水到渠成。

二战中,希特勒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

犹太人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 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而犹太人由于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只能到处迁徙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

宗教感情衍化成普遍心态

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独特生活方式埋下祸根

犹太人世代相传下来的犹太教,使犹太人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几百年来犹太人一直想复国,赚到的钱都保留下来。在法国、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居住的犹太人,虽然住在别人的国家,但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集聚区,有自己的领袖,也没有忘记告诉自己所居住国家的政府,要在他们的护照上印上一个 J 字,以示自己的身分,恰恰是这个 J 字让不少犹太人逃不过纳粹的大屠杀。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八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假期里,为了语文作业,我观看了这部远近闻名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出乎意料地被它震撼了。

辛德勒是个德国的纳粹党员,德国发动战争时,他利用骗来的犹太人投资和廉价的犹太工人来生产军需的搪瓷器具,大发战争财。他对自己的妻子自夸道:“人们会说:那个辛德勒,大家都记得他,他成就了非凡的事业。他为人所不能为,他初来时一无所有,只有一只皮箱。他把一家破产的公司,改造成一家首屈一指的制造工厂。他离去时带两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界的财富。”而后来,他与夫人在阳台上看到了纳粹对犹太人残忍的屠杀。之后,他的想法改变了,他下定决心帮助这些犹太人。于是,他尽全力买下尽可能多的犹太人为自己做工,同时让自己厂子里生产的武器全部无法使用。最终,德国战败了,他的工人们在他的保护下幸存,而辛德勒却破产了,他作为战犯开始逃亡。

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影片的辛德勒价值观的转变。一开始,他不过是个“等待战争”的投机商人,利用纳粹对犹太人的不平等政策和战争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他坚信自己回去时,“带两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界的财富。”而后来,他被德国的暴行所震撼,开始尽力去帮助他们。他救下了被送上火车的史登;告诉阿蒙要去饶恕;给火车里的犹太人水喝;倾家荡产买下了一千多名犹太人。这个“坏人”的巨大转变大概主要在于他价值观的转变吧。一开始,他对妻子说:“我敢说这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记得他,他做出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很明显,他是个金钱之上的拜金主义者。但后来,他倾家荡产买来了犹太人的生命,尽全力帮助犹太人,他转变成为了一个利他主义者。我们可以看出,在任何时刻,财富和名誉都是我们永恒的目标。但辛德勒使我们明白了,就如“义”重于“生”一样,荣誉总是比金钱重要。辛德勒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的追求从最早的两箱钞票变成了他所救的1100多名犹太人的生命。就好像司马迁所说的“人貌荣明,岂有继乎?”辛德勒会永远地被全世界记住,他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影片中,每个人的生命居然是可以用金钱购买的。生命固然是无价的,而在二战时,犹太人却成为了没有任何权利的“产品”。我不禁想:战争,这个一直给我们带来悲哀的斗争形式为何总是如此的受到各个民族,各个年代,各种信仰的人的喜爱?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希望有一天,世界能够没有战争,没有歧视,真正做到人人平等。

当然,大反派“高斯”也是同样值得关注的。高斯是维也纳人。奥地利直到1938年才被德国吞并。在此之前,高斯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想,大概也与常人无异吧。后来他成为了党卫军中校,主管克拉科夫的集中营。一方面,他保持着自己作为“人”的本性——有爱情,贪财,嗜酒,能为辛德勒说情。他喜欢海伦,却因为她是犹太人而不敢明确表示,只能把他安排在无生命危险的家中。但另一方面,他的“兽性”逐渐膨胀。他奉上司之命大肆屠杀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如果说这还只是奉命行事的话,那么他在别墅里肆意枪杀犹太人,恐怕不是为了钱、名,也不是受人所迫或受人指使,只是为了“好玩”。辛德勒劝他像皇帝那样宽恕人,高斯就摆出一幅皇帝的架子。这也只是为了“好玩”,而不是真的像宽恕他们。当他觉得不好玩的时候,又毫不犹豫地恢复了刽子手的本来面貌。 这一切如何造成?纳粹的灌输无疑十分重要;但人有残忍的本性,当这种本性受诸如命令,或杀人场面的刺激,同时又缺少引导与制约时,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逐渐替代善良的一面,而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魔鬼。对于这可怕的本性我们如果不加以抑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造成可怕的结果。

我对片中的“拯救”也有很深的感触。辛德勒凭借自己的良知拯救了1100名犹太人。而同时,那些犹太人也拯救了他,他们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并在最后为他提供证明,使得本来是纳粹战犯的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尊敬。其实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愿每个人都可以像辛德勒一样,带着人的“本心”,在人生的路上大步向前。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九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软件工程10003023 周飞云

记得高二的时候从课本中学习到有关辛德勒的名单的文章,当时只是从文字上初步了解了这段历史,这次通过电影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这一感人的事迹。

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叫辛德勒的德国商人,从只为赚钱到花费大量钱财解救犹太人的故事。

在他这么优越的条件下,完全可以过着舒适的日子,然而,在无数无辜牺牲的犹太人面前,他开始觉醒自己的思想,不仅仅做一个商人,更拯救一些生命。于是,有了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是一位精明的德国商人,他利用这场战争,诱逼犹太商人投资,并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那些犹太人生产的铝制品,在他以当时其身份的优势广开销路下,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

在他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灵。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名单以外的都是深渊。”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这里包括了男人、妇女和儿童,全部都是犹太人。那不再只是一份名单,而是一个民族的存亡和尊严,是一段痛彻人心的历史。

仅仅因为种族不同而受到歧视与赶尽杀绝,犹太人也许气愤,但他们却只能无奈地在四面八方的机关枪下逃亡着。记得那个因为一只鸡失踪了却没有人愿意出来承认而牺牲的犹太人吗?机枪扫过的声音是在告诉人们德军对生命的蔑视和在这昏暗的统治下将有流成河的犹太人的血。

一开始,辛德勒并不承认自己的行为。例如,当他发现史顿以招工的名义收下一些老残病弱的犹太人时,他表示强烈的不满。可是后来,他的一个独臂的机工老人被军人枪毙后,他却不由自主的激动,并为此和纳粹军官争论。还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前来拜访,恳求辛德勒将她的父母收到他的工厂,以此来逃避杀身之祸。但他拒绝了,他说他的是工厂,不是收留所。可是后来,他却用自己的手表换来两位老人。他真正完全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还有史顿,当他发现吏顿被捉进即将离去的火车时,他心急如焚,并努力将其解救出来,这时的他之所以要尽力解救,不仅仅因为吏顿是一个会为他挣钱的会计,还因为在他心目中,已经把这个勇敢善良的犹太人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最足以说明辛德勒是一个英雄的莫过于一份“辛德勒的名单”了。

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一个个名字,一条条生命,因为被列入名单而得以在纳粹暴行中保存下来。德国人自然不会那么轻而易举的发过辛德勒,德国人问:你说,你要犹太人是为了做苦工,那这些孩子,你也要?”辛德勒说:“孩子的手最纤细,细腻,小巧,最适合做炮弹的撞针!”可惜,辛德勒做的炮弹,没有一发有效。因为工厂无法生产出合格的军火,为了避免军方的怀疑,辛德勒唯有从别的工厂购买军火再卖给军方,为此他几乎破产了。当战争结束时,那一群“辛德勒的犹太人”得以解放了,而辛德勒却要开始自己的逃命之涯。工人们在送别时送他一枚刻着“救人一命等于救了全世界”的戒指,而他却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吏顿握着他的手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的确,辛德勒已经为犹太人做了很多,他是一个英雄,至少名单上的犹太人以及其后代永远会这样认为。因为战争,他暴露了作为一个商人天生对金钱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因为战争,他觉悟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许也就是在战争的背景才成就了一个辛德勒这样的英雄,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影片最后,那些辛德勒的犹太人,带着感激,缅怀这位英雄。

名单,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不被遗忘的墓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范文(通用3篇)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集合3篇
  •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范文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三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九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