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十送红军观后感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1    阅读:

十送红军观后感篇一
《十送红军观后感》

《十送红军》观后感

若问世间什么最动人?那一定是人间真情!若问什么是父爱,在《十送红军》中这就是父爱!父爱,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成长;父爱重如山,让我们永远感恩。在8月15日,举行的40+4活动中,我们观看的电影《十送红军》,感受到父爱重如山,同时我们学习了老一辈“红军精神”! 在《十送红军》剧中的钟石发是一位老革命、老兵,从年轻时就参加了反清的斗争,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应是由旧军人参加红军的。他有四个儿子,全都参加了红军,是个革命家庭。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为掩护中央纵队,他四个儿子全参加敢死队,为了给他留下一个根,军团长命令他和他一样的老红军们要从敢死队里带回一个儿子同中央纵队一起转移,可他的儿子们全都不是孬种,没有一个同意跟他走。 在寻找和救助儿子的过程中,他因有老兵的机敏和过硬的军事本领,粗略估算被他枪杀的“白匪”不下十人,同时他的三个儿子也在一天之内“牺牲”了。因过度的劳累和悲伤,他晕倒了,在睡梦中还不忘要杀尽“白狗子”为死去的儿子们报仇;他在埋葬儿子三发,巧合地借了欠一条辫子的发小的半口棺材,他知道无法偿还,便发誓要

还他发小“一个世界”,我想应是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他们为此战斗的原动力吧!

作为一个老革命、一个老兵,他杀了多少人?我想他自己也不一定清楚,但他和他四个儿子为了“革命”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是为什么参加革命、为什么枪杀同为中国人的“白狗子”,为穷人?为老百姓?为“信仰”?还是为一个“清平世界”?

这也许是那个时代钟石发们所接受的思想:老一辈的“红军精神”!江淮汽车厂建立到今天,我们作为JAC的一员,应该继承老一辈的“红军精神”充分体现当代的 “新红军精神“。介于此,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扬当代的 “新红军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创;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不找任何借口,自发自觉做好本职工作;时时刻刻体现出真诚、谦虚、负责、敬业的精神。在生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中遵循的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是感恩、知耻、平和的生活态度......

十送红军观后感篇二
《十送红军观后感》

大约在26年前,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邻居家的黑白电视机上,初次见到了红军怕学上过草地的历程。后来,在《红旗飘飘》和《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中又有了新的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于两次国共合作的空窗期,在无比浩大的时空做到了不可思议的、神话一样的转移,在时势和英雄的双重推动下,从失败走向成功,在漫长而艰辛的长征中,进一步锻炼了队伍,实现了战略转移,长征的后果至今有着深远影响。在长征尚未完成之时,对于长征本身便有了塑造神话的创作,毫无疑问,长征是红军书写的一出史诗性神话,不仅用子弹和血肉,八十年间一直在诠释、充实和表达。

爬雪山、过草地、湘江血战、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遵义会议,有个体坚韧不拔的坚毅、有战斗队伍无畏不惧的激情、还有领袖高层运筹帷幄的政治决策,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在生死存亡的边缘。长征一开始,便被解释成北上抗日,一路征战要向所到之处宣传,更要积极争取同情和援助,在地方实力派与中央军的冲突缝隙中寻求最大利益化。

红军的神话是一出壮烈、威武、积极而有作为的言说方式,小马奔腾出品的《十送红军》,以共产党建政后创作的一首歌曲为核心创意,通过十个单元故事,描述了长征十个著名桥段的十个人物,他们是父亲是儿子是女儿也是战士,他们的成长、蜕变、

抗争与牺牲。李修文、胡坚、李海洋的剧本里,他们都不是传统模式的高大全,却更为有血有肉有细节,有缺陷有遗憾有矛盾的英雄,才是真正有可能存在过的英雄,毛卫宁导演的《十送红军》与绝大多数同类型提醒的红军神话叙事都不相同,却让红军长征80周年的观众觉得更为可信,本剧将好莱坞美学、中国传统叙事和革命价值观进行了奇妙的嫁接。

从瑞金到延安的相片,凝聚了无数小人物的牺牲,刘威“火线寻子”很情深,佟大为“断指神枪”很凄厉,“战场逼婚追情郎”的,“低能菜鸟士兵”的友情,“女红军毁容潜伏”的浪漫,“真假常胜将军”的巧对,“千里护棺”的诺言„„红军神话意义的本身过于集成,蕴含了足够的时代精英的鲜血、信念和希望,《十送红军》里大多数单元故事都对中外经典故事进行了搬演,并且实现了比较有水准的艺术存在感。

那些人为什么不怕死,勇于直面淋漓的献血,就是《十送红军》想要80后、90后观众明白的缘由。在剧集里,红军给了组成红军的个体以自由的生命力,他们的选择便是人性、党性和组织、人民的选择,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毋庸讳言,在神话营造过程中,个体的自我牺牲被赋予了神圣光芒,向着牺牲的冲刺方向有着强悍而眩晕的激励感),在伟大事业里让自己的鲜血成为红旗飘飘

的精神概念组成者。红军神话从来便不隐匿需要牺牲和流血,必须在扭曲而残酷的斗争,才能取得对现实秩序的颠覆,这个神话必然要让参与者改变,否则便不可能实现对困境的突破。当这些战士们将自我分子化又聚合为整体的红军概念之后,一便是一切,他们于是可以前仆后继、周而复始做到了将星星之火的信息传递下去。编导的价值在于寻找一种精神价值的诠释,而这种价值在那个时候是一种美好理想。意识形态有她自己的存在方式,艺术创作同样如此,至于拥有最终解释权和观众,应该都能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人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没错,就是信仰,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信仰。

《十送红军》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巨制,该剧与以往的电视剧极为不同,将48集的故事分十单元,讲述了十位不同年龄、性别、兵种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成长、蜕变与牺牲的故事,汇集了佟大为、罗晋、刘威、王雷、李小萌等众多实力演员加盟,个人虽然只看了几集,但对这部史诗级的精良巨制充满了期待。

《十送红军》虽然大环境还是长征的战争,但不是以往的遵义会议、六盘山、赤水、过彝区、过泸定桥等大方向,也

不是讲述领导人的作战战述,而是将焦点聚集在十位普通却不平凡的红军身上,通过十个红军,十段故事,反映长征的伟大意义,让这部48集电视剧显得非常有新意。

令人热血澎湃的战争场面,宏大且惊心动魄,制作水平堪比大银幕电影。在以往的中国战争影视作品中,欠缺的一点就是它永远只有悲壮,没有悲悯。而《十送红军》则突破了这瓶颈,不仅悲壮还有悲悯。第一个单元讲述的就是一个老战士,临危受命要把在四个儿子中的一个从敢死队中带到中央纵队,给自己保留一个种。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四个儿子均加入了敢死队,不论是征战沙场,还是教书做饭,四个儿子都想尽办法留在队伍中,为漫漫长征路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当四个儿子及老钟都相继牺牲,可谓是悲壮到了极致。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红军在长征路上,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但他们的生死经历是悲悯的。

虽然这只是一部影视剧,但我们却丝毫不能怀疑它是虚假的,因为红军战士的信仰绝对是真诚的。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是它用很微妙的手法让我感觉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他们对光明的向往,还有他们那种很坚强的意志力。给我带来的印象是,我会重新去看那段历史,去翻一下书,有可能的话会关注意一下当时长征走过的那些路。

十送红军观后感篇三
《十送红军观后感(2015.01.17上传)》

管理需要“红色”基因

世人都晓得红军长征历经曲折,红军一路上同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着血与火的拼杀。薛岳的中央军疯狂围追,何健的湘军拼命堵截,白崇禧的桂军狂轰不断,刘湘的川军滥炸不止,王家烈的黔军螳臂当车,即便是“友善的”陈济棠粤军也是用枪火来“送客”。《十送红军》在不遗余力地在展现着长征战场上的惨烈景象,但见炮火连天之下,子弹横飞之中,红军战士顶着枪林弹雨与凶恶的敌人连续进行着惨绝人寰的战斗,有很强的真实感和震撼力。而在这壮观却惨烈的战争场面之下,我们看到十个红军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坚强和忠贞信念,奏响了一个又一个人性的挽歌、命运的悲歌、灵魂的壮歌,看的你禁不住热泪纵横,对红军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剧中的十组红军战士,兵种有不同、年龄有高低、性格有差异,他们所演绎的悲壮故事有着十种不同方式的情形加以呈现。

看过《十送红军》,立刻叫人感觉到,长征这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远征、人类史上超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真可谓是一寸路途一寸血。我们都知道,长征是红军战士与三种极限的斗争:一是与人的生理极限的斗争,二是与人的心理极限的斗争,三是与自然极限的斗争。 “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显示出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在红军的字典没有寡不敌众,只有无所畏惧、所向披靡的豪迈壮志。联想工作实际,感想颇深:

一、长征所唱响的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对国家、对政党、对自己的信任!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有能力改变现实,有能力改变世界,有能力创造历史!只要用好我们的双手,发挥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没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

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息繁衍的最原初的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我们要“敢于审视真实的自我”,没有我们“敢于自省,敢于正视自己缺点,敢于努力改正自己的瑕疵”的内在潜质,我们在工作中就不可能克服困难取得业绩。

三、他们表面上是抛弃了自己的小家庭的亲情伦理,却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前仆后继的革命者的队伍。这就是对我们党 “红色基因”的最好诠释,今天我们强调“红色基因”,是真正保证我们的党、政府和人民军队,永远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它需要所有的党员、干部、群众、来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要永保“红色基因”不变异,从而服务好现场,服务好一线。

十送红军观后感篇四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革命英雄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朱国飞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中描写革命历史见长又好看的并不多,倒是一些所谓的抗日雷剧充斥荧屏,被我们称道的只有几部,譬如《亮剑》,譬如《长征》。好的影视剧看了还想看,因为它的思想水平,因为它的精神追求,因为它的艺术价值,还因为它的刻骨铭心的动人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最近的一部叫做《十送红军》的电视剧,非常吸引人。剧中的一个个来自底层的红军战士的革命>故事,以连环相扣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到了电视>剧本是把这些红军战士作为主角来描写的,并加以浓墨重彩的刻画,极力展现他们的忠诚、坚韧、勇敢、顽强、牺牲精神,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十送红军》将作为红军战士个体的具体经历与长征这一宏观历史事件相结合,将微观的人性表达和一代人的理想信仰相映照,使得这部描绘长征途中小人物的作品,获得了史诗般的品格。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座丰碑,长征拯救了红军,也拯救了中国革命。红军在长征途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在数百倍于红军的强敌面前,弱小的红军开始了从红色根据地突围出发,经历了告别瑞金、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越雪山、穿行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事件,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生死,无数次的危难,无数次的穿越,在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道路上,红军战士的无畏无惧,浴血奋斗,在洒满鲜血的大道上开满了异样的鲜花,这鲜花就是普通红军战士的一曲曲英雄赞歌。《十送红军》用连环相扣的叙述手法,通过十个故事,塑造出敢死队员、神枪手、政工干部、炊事班老兵、战斗模范、文艺女兵、卫生员、甚至于天生残疾的傻子士兵等人物形象,展现英雄群像,彰显出个体生命的本相质感,给革命英雄主义一种别样的解读。

红军老爹钟石发要从四个当红军的儿子中留下一个到相对安全的中央纵队去,结果四个儿子都选择了赴死与强敌决斗,老爹活生生地目睹三个儿子牺牲,且死得很悲壮,最后老爹与当机要员的二儿子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而将自己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壮烈牺牲。

红军文艺女兵戴澜,为寻找部队不惜自毁容颜和嗓子,在血与火的肉搏中变得无比坚强,一次次的磨难中亲手宰杀顽敌。她虽然失去了外貌的美丽,但她内心蕴藏着精神力量的纯洁之美。

剧中有两个名叫邓秋生的战士,在战斗中成长为战斗模范。第一个邓秋生是被部队颁奖的战斗模范,第二个邓秋生是被部队无意中派去照看受伤的邓模范的。邓模范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脱险受伤被敌人俘虏了,第二个战士邓秋生模仿邓模范的样子接替邓模范指挥尖刀班继续战斗,结果在连续的几次突击战斗中表现得无比的英雄而被战士

们敬捧为邓模范。自此,邓战士被部队邀请轮番上讲台做模范报告。邓战士也一度被几个认识他的老兵拆穿身份欲报告首长。邓战士这个“假模范”一度陷入两难的痛苦之中。政治干事知道这件事后,鼓励邓战士继续当这“邓模范”,因为红军在特殊的时刻需要像邓战士这样的“战斗模范”鼓舞士气,浴血杀敌。这个“冒名顶替”的事件在政治宣传干事的鼓动下继续演绎着,后来冒顶的邓战士又在战场上营救了真模范邓秋生。但这个邓秋生已经被敌人折磨的身心摧残,几乎拿不动枪了。假模范想把这“模范的身份”还给真模范,演绎了一出真假模范的思想变化与现实承担责任之间的折腾戏,最后被部队的团长下命令说,不管你们谁是真模范,现在面对强敌,你们都要以模范的身份和姿态去战斗去完成作战任务。最后两个战斗模范双双战死在战场上。两个邓秋生的身体和精神合而为一体,他们的战斗故事在部队中传扬。残酷的战争锤炼了他们,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

《十送红军》从一个新的视角、以一种新的形式,对一个人们早已熟悉了的主题进行富有新意的发掘,为主旋律题材拓宽了艺术表达的空间。剧中>戏剧冲突的极致化,人物命运的极致化,对于人物之间关系的深入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小人物在重大题材中焕发出来的那种极致的精神诉求,给我们最新鲜的艺术感受和视觉盛筵。

十送红军观后感篇五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秉性不喜看电视剧,昨晚十分无聊,我在网络电视回放中无意中断断续续地看了前几集《十送红军》。这部电视剧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血腥、太残忍、太暴力。不过《十》剧场面很壮观、化装很逼真、人物表演也很到位、江南味十足,从艺术上看不失为一部高质量的电视剧,但从人性角度上却叫人揪心!

《十》剧中的钟石发是一位老革命、老兵,从年轻时就参加了反清的斗争(不是欠他发小的一根辫子吗?),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应是由旧军人参加红军的。他在糊里糊涂中生有四个儿子,全都参加了红军,是个革命家庭,小儿子钟四发大概只有十七八岁。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为掩护中央纵队,他四个儿子全参加敢死队,为了给他留下一个根,军团长(彭还是林?)命令他和他一样的老红军们要从敢死队里带回一个儿子同中央纵队一起转移;可他的儿子们全都不是孬种,没有一个同意跟他走。在寻找和救助儿子的过程中,钟因有老兵的机敏和过硬的军事本领,粗略估算被他枪杀的“白匪”不下十人,同时他的三个儿子也在一天之内“牺牲”了。因过度的劳累和悲伤,他晕倒了,在睡梦中还不忘要杀尽“白狗子”为死去的儿子们报仇;钟无力埋葬儿子三发,又巧合地借了欠一条辫子的发小的半口棺材,他知道无法偿还,便发誓要还他发小“一个世界”,我想应是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钟石发们为此战斗的原动力吧!

出来混,终久要还的。作为一个老革命、一个老兵,钟杀了多少人,我想他自己也不一定弄得清楚,但他三个儿子为了“革命”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这里我不讨论因果,我想说的是钟石发们是为什么参加革命、为什么枪杀同为中国人的“白狗子”,为穷人?为老百姓?为“信仰”?还是为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那个时代钟石发们所接受的思想,可我弄不懂!那些被杀的人的亲人们难道就不会象你钟石发一样为亲人的死而伤心、不会梦中叫喊着杀尽“赤匪”?你杀了很多“白狗子”自诩为“英雄”,那些“白匪”杀了你的红军儿子不也把自己当作“豪杰”?杀来杀去的,胜利的一方夺取了政权,会不会象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在取得政权的过程中或以后由起义军的领袖转变为地主阶级集团的代表?而你这些立了汗马功劳的又大难不死的“英雄”会不会蜕变成新的恶霸、享受新的特权?这些我想大家都懂得!

共和国建立了这么多年的今天,我们还在宣扬这些血腥的暴力的残忍的革命斗争史,是为了说明现今的政权合法性、还是要说清楚现今政权的来之不易?我不懂!革命是什么?在古代的意思是变革天命,要改朝换代,今天的意思就是要变革当下合法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介于此,我觉得,我们今天要宣扬不应还是这些残酷的革命史,而是我们好的传统、习惯和文化,是生活在当下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遵循的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是感恩、知耻、平和的生活态度。

十送红军观后感篇六
《2013年1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十送红军》观后感

敬爱的党组织:

在本周三的主流旋律歌曲《十送红军》的学习,从红军飞夺泸定桥开始,泸定桥险峻的地势,桥下湍急的河水,敌人坚固的工事都为红军战士完成任务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但红军战士义无反顾的向前冲,激烈的枪战场景仿佛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终在激情高昂的旋律中,红军战士成功的占领了泸定桥,为后续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我觉得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了当年红军们的时代背景。

《十送红军》是一首江西民歌,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它更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红歌,而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够红得如此绚烂和持久,其实是因为人们内心对于敌人的仇恨和对于红军的期待。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唱着,心里不断想着,不断的去感受《十送红军》的情感及地方风格,并学会了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红歌的优点就在于我们会越唱内心的爱国之情就越浓烈,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如:《送郎当红军》等。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现在,我们听到的《十送红军》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后的作品。它保留了原民歌的素材基础,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十送红军》,欣赏了二胡.古筝演奏的《十送红军》乐曲,让我们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是什么力量能让红军战士完成在一般人看来不能完成的任务?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愿意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正是有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才能过上今天和平祥和的生活。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范文(通用3篇)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集合3篇
  •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范文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三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九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