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鸡毛信精彩片段300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7    阅读:

鸡毛信精彩片段300(一)
《小兵张嘎观后感300字》

小兵张嘎观后感300字

篇一:小兵张嘎>观后感300字

我喜欢看一些抗日影片,如:《闪闪的红星》、《地道战》、《鸡毛信》、《小兵张嘎》„„今天,我有机会看了一遍,我深深地被张嘎智勇双全的风格所吸引,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布林的一个调皮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

钟亮叔叔被捉走后,他又遇到另一位八路军,并且被推荐去加入队伍。

路上,他误把偶像罗金保当汉奸,虽然闹出了笑话,但显示了他的执着和爱国;到了部队后,有一次与胖墩打架,咬了人,罗队长关他关禁,只要他承认错误即可,可是张嘎硬着头皮就是不说话。

后来张嘎又帮忙烧毁了“鬼子”的炮台,立了大功。

最后,部队终于消灭了所有“鬼子”,张嘎也终于如愿当上了侦察员

篇二:小兵张嘎观后感300字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个小侦察员叫张嘎。张嘎是个勇敢、机智、活泼、淘气的孩子。在一次战斗中,用纯刚叔叔送给他的一把木头手枪骗了斋藤一把真手枪。用他的机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把敌人全部消灭。张嘎在战斗结束后,钱队长正式宣布把那个手枪发给他用。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翻跟头。

张嘎是个聪明伶例的小英雄,鬼主意也很多。张嘎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嘎小子。为了消灭敌人,不惜生命,他还帮女特派员刘燕传递情报。用他机智敏锐的脑子,发现了假特派员的阴谋,利用调虎离山之计,架着空马车引开了敌人,让药品成功转移,为八路军立了很大的功劳。

看完了《小兵张嘎》的故事后,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知道抗日英雄付出的艰辛努力。嘎子虽然是个作家虚构出来的少年英雄,可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宝贵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更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国建设多做贡献。

篇三:小兵张嘎观后感300字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战时期,年仅13岁的张嘎为了替被日军杀死的奶奶报仇,加入了八路军。结果他在多次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帮助八路军击退日本鬼子。

读完这本书,我相当佩服主人公张嘎,他在奶奶死后,不仅没有一撅不振,反而想着该如何为奶奶报仇。于是,他加入了八路军。我想:他只有13岁,可尽愿意在战场上“抛头颅,撒鲜血”,这中精神是我们这些同龄人所没有的。然而,在战场上张嘎靠的不止有>勇气,更加有智慧。在“鬼不灵”(一个村庄名)战斗中,八路军预判失误敌人的计划。全靠张嘎凭借智慧,用鞭炮搅乱了敌人,从而促成战斗顺利发展,最后将敌人一举击溃!有一些人正是有勇无谋,只会向前不顾一切地冲,有利的局势反到化为乌有。因此:张嘎在最后成为了优秀战士。

其实,像张嘎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比如雨来、赵一曼、黄继光 等等。这些英雄都是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都值的我们去敬佩,去学习。

篇四:小兵张嘎观后感300字

今年寒假 爸爸 推荐我看看《小兵张嘎》,他说他就是看着这部影片成长起来的,非常有教育 意义。看了《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使我深有感悟。

我喜欢 张嘎子这个人物,他用他的勇敢 、坚强 、机灵战胜了身边的许多困难。他和我差不多大,却比我懂事很多,他爱身边的人,当他的家人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他没有害怕,没有退缩,而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八路军,给亲人 们报仇。我最喜欢电影的烧炮楼片段,讲的是张嘎子在成为八路军战士后,为了不连累老百姓和>小伙伴 们,被日本鬼子抓进了据点炮楼里,大家很着急,都想办法去救他。在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候,张嘎子抓住时机,里应外合,发挥他的聪明 才智,在炮楼内他砸碎了油灯,点着了自己的衣服,引燃了上楼的木梯,最后用大火烧毁了日本鬼子的炮楼。他自己逃出来后,又帮着战友们打鬼子。最终,八路军消灭了日本鬼子,取得了胜利!人们都非常高兴 ,都称张嘎子是“小英雄”。

张嘎子这种坚强、勇敢的精神和机灵的应变能力 ,让我佩服!也让我看到了奋斗的目标和学习 的榜样。

鸡毛信精彩片段300(二)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

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 究天从之际,通古今之变 B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 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质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

A 山顶洞人遗址 B 蓝田人遗址 C 半坡氏族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 夏商时期 B 商周时期 C 周秦时期 D 秦汉时期

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A 造纸技术 B 雕版印刷 C 制墨技术 D 活字印刷

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 商鞅变法 B 王安石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张居正改革

6、“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 屈原 B 陶渊明 C 曹操 D 白居易

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 国际虚弱 B 豪强争权 C 藩镇割据 D 分封诸侯

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 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 B 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C 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D 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

9、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右图反映的是

A 冯子材守镇南关 B 李秀成打洋枪队

C 邓世昌黄海大战 D 林则徐虎门销烟

10、22日清晨,王宫内气氛恐慌,路易·菲力浦一起床就宽慰惊恐的手下道:“人们不会在寒冷的冬天闹革命。”话音刚落,便于工作爆发了

A 法国二月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法国六月起义 D 法国七月革命

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 军备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制腐败

12、“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以身

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 烈士精神 B 种族成见 C 浪漫性格 D 厌世心态

13、右图是旧画报上的一幅新闻图片,图中现象的消失距今最少有

A 80年 B 90年 C 100年 D 110年

1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A 科学与技术 B 民主与共和

C 自由与平等 D 民主与科学

1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6、“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嗄”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

17、After World War Ⅱ 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这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社会公正发展的国际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国际联盟 D 世贸组织

18、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临时约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共同纲领》

19、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

A 召开亚非万隆会议 B 成立七十七国集团

C 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D 开展不结盟运动

20、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 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 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多极世界的一员 C 欧盟外交的代表 D 两级世界的一级

以下选择题每题3分

2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

23、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人身税)。

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

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 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 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 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24、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A 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B 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C 因有局限无法实行 D 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2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他们提出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2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A 维也纳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凡尔赛体系 D 雅尔塔体系

27、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三反、五反 ②大跃进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改革开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二、简答题(共34分)

“人们能使历史像用一盏神灯一样,一段一段地展现出来„„”

下列试题选择了六个历史片段,试透过这些片段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发现它所包含的方向和意义,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28、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

(2)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

29、明太祖与奏章

据中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

(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

30、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问题:(6分)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分)

(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2分)

31、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家垄断组

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经,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课本上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页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5分)

(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2分)

(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1分)

32、版图中的德意志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6分)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分)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

(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

鸡毛信精彩片段300(三)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

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 究天从之际,通古今之变 B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 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

陶质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

A 山顶洞人遗址 B 蓝田人遗址 C 半坡氏族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 夏商时期 B 商周时期 C 周秦时期 D 秦汉时期

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A 造纸技术 B 雕版印刷 C 制墨技术 D 活字印刷

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 商鞅变法 B 王安石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张居正改革

6、“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 屈原 B 陶渊明 C 曹操 D 白居易

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 国际虚弱 B 豪强争权 C 藩镇割据 D 分封诸侯

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 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 B 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C 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D 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

9、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

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右图反映的是

A 冯子材守镇南关 B 李秀成打洋枪队

C 邓世昌黄海大战 D 林则徐虎门销烟

10、22日清晨,王宫内气氛恐慌,路易·菲

力浦一起床就宽慰惊恐的手下道:“人们不会在寒

冷的冬天闹革命。”话音刚落,便于工作爆发了

A 法国二月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法国六月起义 D 法国七月革命

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 军备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制腐败

12、“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 烈士精神 B 种族成见 C 浪漫性格 D 厌世心态

13、右图是旧画报上的一幅新闻图片,图中现象的消失

距今最少有

A 80年 B 90年 C 100年 D 110年

1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

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

“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A 科学与技术 B 民主与共和

C 自由与平等 D 民主与科学

1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

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6、“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嗄”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

17、After World War Ⅱ 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这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社会公正发展的国际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国际联盟 D 世贸组织

18、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临时约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共同纲领》

19、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

A 召开亚非万隆会议 B 成立七十七国集团

C 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D 开展不结盟运动

20、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

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 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

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 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多极世界的一员 C 欧盟外交的代表 D 两级世界的一级

以下选择题每题3分

2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

23、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人身税)。

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 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 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 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24、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

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

仍未享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A 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B 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C 因有局限无法实行 D 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2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他们提出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2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A 维也纳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凡尔赛体系 D 雅尔塔体系

27、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三反、五反 ②大跃进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改革开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二、简答题(共34分)

“人们能使历史像用一盏神灯一样,一段一段地展现出来„„”

下列试题选择了六个历史片段,试透过这些片段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发现它所包含的方向和意义,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28、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

(2)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

29、明太祖与奏章

据中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

(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

30、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问题:(6分)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分)

(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2分)

31、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家垄断组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经,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课本上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页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5分)

(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2分)

(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1分)

32、版图中的德意志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6分)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分)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

(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

(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1分)

33、儿童眼中的社会

问题:(5分)

(1)50年代儿童画取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

(2)透视这两张儿童画,你认为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什么变化?(1分)

(3)这两张画折射出的中国经济观有什么不同?(2分)

三、问答题(共26分)

34、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13分)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8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范文(通用3篇)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集合3篇
  •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范文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三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九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