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编辑:huangtingt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11    阅读: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打坐,三十分钟。观影,近两个小时。电影结尾,藏民们绕山磕长头叩拜,虔诚而平实,最后那一句“我们来念经吧!“是藏民们的每晚吃完晚饭后的生活日常。念经声不绝如缕……

  这一路,化沧桑为平静

  其实,从看到藏民们开始磕长头时,我已开始默默感动。朝圣两千多公里,为了一览神山风情。这一路,经过生(有人在路上生下小孩),经过死(有人在路上默默死去),有过爱(有人在路上遇到情感),也有过病痛……

  导演的笔触极简,富有禅意。没有大起大落,沉默叙事的长镜头,不露声色的藏区风情画逐一展开。最纪实,也最平常,所有的人物都不突出,人之间的互动如此细碎而自然,好像张大千的水墨画卷,让我们似乎来到了西藏,感受着这里的一切。

  人,是该有些信仰的。一路上,人们之间不争吵,只是默默地磕头。互相配合协作,扶老携幼,一派祥和。男人出力气,女人做后勤,见到水就洗个澡,洗个头,有太阳就晒晒被子,下雪了就注意防寒。走过冬天,走过秋天,走过雪地,也走过绿野。

  好像人的一生啊。

  我看到的是一种信仰带来的坚定,其实谁也不是没事的人。有的人家里盖房子死了人,还欠了债,赋闲在家。有的人总杀生,感觉负疚因此要朝圣。也有孤寡老人,一辈子照顾哥哥的小孩,没结婚,念经理佛,脾气很好,没出过远门,要看一看神山。还有孩子,跟着母亲,一路也不吵,也不闹,更不任信,对佛有着如此的感情,当然对别人也总是如此的温暖,诉说着对远方朋友的想念。还有年轻人,中年女人,成年男人,他们在生活中也都有些烦恼,也都为了朝圣而走在一起,在冰天雪地里相互温暖,搭起帐篷,推着拖拉机,慢慢地向前,为了完成这一路的宗教仪式。

  每一次跪拜,都是一次放下

  感觉磕长头,和正念禅修有一些相通,因此格外想去琢磨。磕头中的藏民们的眼神是深邃而坚韧的,动作是毋庸置疑的,默念咒语,透过附身叩拜,与大地,与心里的佛亲密接触,切身而当下地体验着臣服的感觉,放下的感觉。从肢体语言来看,好像每一次的磕头都是一次放下,都是一次舍弃,对人间身份,身外之物的舍弃,对执着的舍弃,对贪嗔痴的放下。

  每一次都如此地决然而然,果敢,有力,简单而清晰。每一次地匍匐在地,都是一次对自然的接触,一次自我的释放,再一次地,解放双腿,回归原始,体验匍匐的感觉,让双腿的力量拉升,然后放松,让身体在一次一次的下落、拉升、跪地、叩拜中,体验着彻底的能量冲击与转换,彻底地自我解脱……

  对于心中的信仰,是一种很隆重的虔诚。你看他们走了一千多公里,可谓穿雪山,过草地,锲而不舍,努力向前。只是磕头,并无杂念。你惊讶于他们的这种不一般的意志力。对他们来说,磕头就是与生俱来的事情。

  于是,你看到他们在水花中起落,在不平的石子路上跪拜。看到磕头磕出的包,还有膝盖的淤青。你忽然在那下落的瞬间,感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放下的,比如内心的欲望,需求,或者痛苦,忧愁,欠下的债,或者对生的留恋等等。

  烦恼即执着,智慧即修心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许又刚刚开始。但是在这一路的风霜雨雪中,让我们保持平和,只是修炼,好吗?我们作为人类,有太多的欲求,太多的杂念,得失心,判断心,分别心,执着心,都在这一路的朝圣中去慢慢处理、修复,或是消解,化去,好吗?

  最后只剩下这柔软的躯壳接触地面时结结实实的质感,只剩下念经时的声如洪钟,只剩下对佛的信赖与皈依,对于神山圣水的感恩膜拜,慢慢来到无欲无求的“无为清静“之中,慢慢地在修行磨练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一生,何尝不就是这样一场朝圣之旅呢?

  你执着的,不见得会到来。你期盼的,很可能成空。你只有寂静的自处,只有不断地修行,修到内心空无一物,不染尘埃。

  你对自己的修行打磨,也就是对于世界的意义了。你不给世界制造精神以及物质上的垃圾,不污染环境,不制造雾霾、噪音、争斗、混乱等,只是修心而已。

  还记得曾经去过香格里拉小城,看过梅里雪山,去过九寨,看到那里藏人的脸。黝黑而偏宁静质朴,尤其是当你看到他们的眼睛,如明月一般,并没有太多企图或者贪恋,你好像看到了一对小鹿的眼睛。此时,你的内心有些什么东西被扰动了,你会感觉他们似乎和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了,并无分别心。

  你看过很多人的眼睛,尤其是汉人、西方人,你能看到那里的明显的渴求,欢迎,企图或者期待等等。但是,藏民的眼神,恭敬、纯粹、单纯或者说虔诚,他们背后的山水,纯净而美得让你惶惑。在九寨的那两天,仿佛有点脱胎换骨,这里不是俗世的山水,毫无污染,平静得,如此深邃。你第一次,为了山水,而肃然起敬。

  然后,你的婚礼也定在了藏式餐厅,你喜欢的书,很多都和西藏有关。内心有纯粹信仰的人,他们由于修心的透彻,似乎已经看穿生死爱欲,已经不再只在尘世的躯壳里默默受苦,而是透过长期的理佛、修持、念经、正念,与自己的心念长期的对峙、接触、陪伴,并且慢慢地穿越,穿越了所谓的烦恼苦难,穿越了贪嗔痴慢疑,修通了因为一些欲求而带来的诸多纠结烦恼。

  其实,修通的人和没修通的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你可以看他们的眼睛,那里面不再那么纠结了,不再那么情绪化了,你可能真的会看到雪山上的那一轮月光般的眼眸,你会看到一双明晃晃的如月下湖泊般静谧的眸子,你追寻半生,不过就是在追寻这样一双眼眸,这样一种境界,是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保持正念,共修坚韧

  你在追寻这样一种人,一种精神,一种能够和自己的心念长期地陪伴,对视,而非逃避或者对抗,借着一些仪式,一些方法,修持自己的心意,直达禅的深处。

  这样的人是你的理想,他们拥有孔雀或者麋鹿一般灵敏的身体,有着敏化然而悲慈的情怀,他们还有着月光般皎洁的笑容,有着雪山湖泊一般的内在空间。他们高远、无垠、宽阔,并且仁厚。面对生活的问题,他们举重若轻,化于无形。

  你过往的生活,曾经经历过一些情绪化的人,一些很容易起贪念,起分别心的人,一些内在不够强大的人。因此你更生起追寻智者、成为智者的决心。

  你选择的事业,其实也是一份修身养性,心灵修持的事业,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觉醒圆满。

  多年来,你经历了很多的个案,也陪伴很多人去看他们的烦恼,他们的故事,并且透过禅修之道去助其解脱其问题。你看到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这是最令你感动的。

  如果人没有自度的决心和勇气,又怎能度人呢?于是,智者决定自我依靠,因为爱者就是自己,只能从自己处带来改变。智者开始不间断地自我修持,自我提升,而不再依赖外力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他们的内心不再那么容易被情绪扰动,一点点的情绪也根本对他们来说不值一提。这本没有什么,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啊!

  因为,他们看到的生命层次会更高一点,他们看到了众生的苦和不容易。因此,他们的内心也会更慈悲一点,他们不再去轻易地评判个人,而是采取共情、平等、民主的态度去试图理解人的行为,但是却降低自己对人的期待和标准。每个人都在成为他们自己,不是吗?

  抱着这种博爱去工作,不评判地去觉知,你会看到,正念的升起。是的,正念。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人生的礼物,也许也包括暂时的分离、痛苦、不堪、错误等等,没有分别心地去接受,每一刻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生命转化的时刻,没有其他的选择。

  你若愿意与我共修,也将是我们的缘分。

  从《冈仁波齐》谈到我的事业,我的热爱,其实之间都是一体的。你我共修,也是一种对开悟的追寻。就像那些人只是磕长头,也许我们就只是在当下,做当下的事情而已。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还能带得走什么呢?

  你也常常会去寺庙坐一坐,看一看那些僧人的生活,如果人性不拿到佛学这个炼丹炉锤炼一番,又怎能发出光芒呢?

  你无须如此的热忱,但却需要如此地坚韧。保持禅修,保持正念。就是你的生活。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范文(通用3篇)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集合3篇
  •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范文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三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九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