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关于微概念的词语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3    阅读:

关于微概念的词语篇一
《微词语》

关于微概念的词语篇二
《概念词语》

【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文言文阅读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15.【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

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17.【名句名篇题】 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8.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19.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 文章的整体风格

(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

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 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20..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

总体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21.【文字表达】 ★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

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综合改错题】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关于微概念的词语篇三
《包含-"微"-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成语白璧微瑕本小利微兵微将寡晨光熹微洞幽烛微睹微知著杜渐防微杜微慎防杜隙防微防微杜渐防微虑远官轻势微积微成著见微知萌见微知著谨小慎微敬小慎微具体而微刻画入微量小力微拈花微笑破颜微笑人微权轻人微言轻身轻言微谈言微中体贴入微微不足道微过细故微乎其微微机四伏微文深诋微言大义无微不至细微末节显微阐幽蝇头微利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báibìwēixiá洁白的玉上有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然而这小毛病只是~而已“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běnxiǎolìwēi微:薄。本钱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吃着bīngwēijiàngg微、寡:少。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量王世充~,俺元帅兵多将广,人强马壮。(明“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无名氏《四马投唐chénguāngxīw熹微:天色微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dòngyōuzhúw洞:洞察;幽明·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dǔwēizhīzhù微:细小;著《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dùjiànfángwē杜:堵住;渐《后汉书·丁鸿传》:~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闻一多《给梁实“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dùwēishènfán杜:杜绝,断《明史·胡松传》:“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武库仗内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dùxīfāngwēi杜隙:杜绝疏明·陈子龙《整饬京营疏》:“择才望大臣素为都人信服者以统之,弹压维制,fángwēidùjiàn微:微小;杜《后汉书·丁鸿传》:有不尽者,亦宜~而禁于未然。(《元史“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张桢传》)”fángwēilǜyuǎ虑:考虑,思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guānqīngshìw官位不够重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jīwēichéngzhù微:细微;著《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jiànwēizhīmé微:细微。萌《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jiànwēizhīzhù见到事情的苗《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jǐnxiǎoshènwē过分小心谨慎《淮南子·人间训》:其生平无不~,事事得其所处。(清“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jìngxiǎoshènw敬:谨慎小心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jùtǐérwēi指事物的各个《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kèhuàrùwēi微:细小。精liàngxiǎolìwēi数量很少,力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却是小集团或单身niānhuāwēixià原为佛家语,《大梵天王问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pòyánwēixiào形容心领神会《大梵天王问“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rénwēiquánqī微:低下。指《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rénwēiyánqīn地位低,说话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你~,怎么会做过他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shēnqīngyánw身轻:身价低《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tányánwēizhò微中:微妙而《史记·滑稽列传》:范学台幕中查一个童生卷子,尊公说出何景明的“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tǐtiērùwēi体贴:细心体wēibùzúdào微:细,小;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wēiguòxìgù微小的过失和《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wēihūqíwēi形容非常小或《尔雅·释训》: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点它口里所吐出“式微式微者,微微微者也。”wēijīsìfú到处隐藏着危wēiwénshēnd想尽办法把无《汉书·咸宣传》:“稍迁至御史中丞,使治主父偃及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wēiyándàyì微言:精当而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他们解经,只重~;而所谓~,其实只是他们自“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wúwēibùzhì微:微细;至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臣窃念主忧臣辱,xìwēimòjié末节:小事情xiǎnwēichǎny显示细微之事《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yíngtóuwēilì如同苍蝇头那宋·苏轼《满庭芳》词:只为~,抛却鸳被良缘。(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而已。

,总之~,吃着不够。(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人强马壮。(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

闻一多《给梁实秋、吴景超、翟毅夫、顾毓琇、熊佛西诸先生》)

(《元史·张桢传》)

(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

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鲁迅《华盖集·通讯》);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是亦缘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

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公说出何景明的一段话,真乃“~,名士风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

点它口里所吐出的,和被它所吞没的比较起来,真是~了。(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曲波《林海雪原》一)

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关于微概念的词语篇四
《微网概念和特征》

2.1微电网的背景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大规模联网所带来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调度困难,安全性和可靠系数不高等。同时,能源危机的加重也使我国这样一个以煤电为主要电力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治理上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分布式发电以其灵活、环保等优势正在逐渐赢得广大市场,而大量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也给电力系统的保护、实时调度和电网可靠性等各方面带来了一些问题,建立微型电网(微网)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较好的途径。

随着包括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清洁的化石燃料在内的新型发电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发电系统(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DGS)日渐成为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的一种有效途径。DGS 具有投资少、发电方式灵活、可与环境兼容等优点,在配电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 DGS 的大规模渗透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分布式发电单机接入成本较高,控制较复杂。另外,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DGS 是不可控的发电单元,因此系统总是试图采取隔离、切机的方式来控制微型发电系统,以消除其对大系统的电压和频率的冲击。

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充分发挥 DGS 的效益和价值,相关电力工作人员和专家提出了微网的概念。

集中管理控制分布式电源,使其性能得到最大发挥,减少主干电网在峰荷时期所承受的紧张情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为中低压等级的用户企业,如CBD(中央经济商务区),高科技企业产发区、住宅小区以及孤立、偏远地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供应;

采用冷热电联产(CCHP),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微源在负荷中心区附近,减少了输配电能量损耗,有例子表明同样是热电联产,传统的集中式供电的效益为71%,而以微型燃气轮机为微源的微网效益达到85% ;

可把微网纳入现有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管理(DSM),为电力企业提供紧急功率支持等服务;

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微电网的基本概念

2.2.1为电网的定义与结构

目前,国际上对微网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

美国电气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联合会(CERTS)给出的微网定义为1:微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向用户同时提供电能和热能;微网内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需的控制;微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相应微网结构如图1所示,它采用微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作为主要的电源,储能装置连接在直流侧与分布式电源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电力电子接口连接到微网。其控制方案相关研究重点是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式控制方法。到目前为止,他们不允许微网向大电网供电。

图1 美国微网结构图

欧盟微电网项目(European Commission Project Micro-grids)给出的定义是2:微网是一种小型电力系统,它可充分利用一次能源,提供冷、热、电三联供,配有储能装置,所使用的微源分为不可控、部分可控和全控三种,使用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能量调节。他们的实验室微网结构如图2所示,光伏(PV)、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通过电力电子接口连接到微网,小的风力发电机直接连接到微网,中心储能单元被安装在交流母线侧。微网系统采用分层控制策略,并且允许微网作为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一部分向大电网供电。

图2 欧盟微网结构图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R. H. Lasseter给出的定义是:微电网是一个由负载和微型电源组成的独立可控系统,对当地提供电能和热能。这种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来描述微电网的操作;微电网可被看作在电网中一个可控的单元,它可以在数秒钟内反应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微电网可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增加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保持本地电压,通过利用余热提供更高的效率,保证电压降的修正或者提供不间断电源。图3是威斯康新大学新能源实验室的微电网结构图。

图3 威斯康新大学新能源实验室的微电网结构图

基本单元应包含微能源、蓄能装置、管理系统以及负荷。

微网基本结构

微网一般是由多条辐射状馈线和负载群组成,辐射状配电网通过固态转换开关(Static Transfer Switch)在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与主干配电系统相连。每条馈线具有断路器和潮流控制器。

微网通信结构:

微网的通信结构是由三个基本层组成,首层是微网中央控制器(Microgrid Central Controller),次层是负荷控制器(Load Controller)和微源控制器(Microsource Controller),底层是可控负荷与可控微源。

图 1 中的微网包括 3 条馈线 A、B 和 C,整个网络呈放射状。馈线通过微网主隔离装置(一般是静态开关)与配电系统相连,可实现孤网与并网运行模式间的平滑无缝转换。其中 A 和 B 为敏感负荷(重要负荷),安装有多个 DGS,馈线 A 中含有一个运行于热电联产的 DGS,该 DGS 向用户提供热能和电能。馈线 C 为非敏感性负荷,孤网情况下微网内部过负荷运行时,可以切断系统对

C 的供电。当外界大电网出现故障停电或电能质量问题时,微网可通过主断路器切断与电网的联系,孤网运行。此时,微网的负荷全部由 DGS 承担,馈线 C 继续通过母线得到来自主网的电能并维持正常运行。如果孤网情况下无法保证电能的供需平衡,可以断开馈线 C,停止对非重要负荷供电。当故障消除后,主

断路器重新合上,微网重新恢复和主电网功角同步运行,保证系统平稳过渡到孤网前的运行状态。

在微网的这种结构下,多个 DGS 局部就地向重要负荷提供电能和电压支撑,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直接从大电网买电和电力线传输的负担,并可增强重要负荷抵御来自主网故障影响的能力。

微网的基本拓扑结构

2.2.2微电网功能与特点

能源来源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类型可为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bine)、内燃机(Gas-Engine、燃料电池(Fual Cell、太阳能电池(PV Panel、风力发电机(Wind Generator)、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等;系统容量为20 kW-10 MW;网内的用户配电电压等级为380 V,或者包括10.5 kV;如与外部电网进行能量交换,电压等级由微电网的具体应用等情况而定。

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微型电网具有三个独特功能:

(1)微源与负荷控制

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利用分布式发电控制进行有功和无功的控制。当网压或负载发生变化时,与DG耦合的功率和电压控制器能快速响应,无须与上级系统通信。

(2)微网中央控制

微网中央控制器为每个微型电源的控制器设定工作点(功率和电压工作点以及微元控制开关),提供运行控制功能,其响应时间以分钟计算。

(3)电网保护:

微电网内的保护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实现与电网接口,实现配电网与微网间柔性、可控的连接,确保微网在不同运行情况下灵活快速的切换,以及配电系统和微网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

关于微概念的词语篇五
《流行词语的概念》

流行词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中流行的解释:传播很广、盛行。运用举例:流行性感冒;这首歌在我们家乡很流行。《辞海》里“流行”的一个义项为: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综合起来,“流行”的语言学定义:迅速、广泛传播或盛行一时。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程度的一种形容和描述。那么,“流行词语”的释义又是什么呢?从语言学角度考查“流行词语”,它是一个偏正式的合成词,等于流行的词语,限定词具有流行的属性,流行是用来形容和描述词语的发展概况。用字典里“流行”的定义,流行词语就是迅速、广泛传播、盛行一时的语言。

《基于词语属性的计算机辅助获取流行词语研究》

何婷婷、朱薏、张勇、任函 [J] 中文信息学报 2006、6:(38—45)

流行词语是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特定阶层或行业而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现象,所以它具有时代性、流行性、阶层性等特点。流行词语主要为一般词汇,它是社会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发展,而迅猛产生并广泛流传的,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消失。当然也有一些流行词语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而具备稳固性、全民性的特点。

《流行词语的时代文化和修辞意义》 毛元晶 2006、4(12—15)

关于微概念的词语篇六
《微生物的概念》

绪 言

一、微生物的概念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繁殖快、分布广、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种类

根据形态结构及组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病毒八大类。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此类最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无细胞结构,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此类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属此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三)微生物的特点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泛

(四)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1. 微生物的分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高山平原、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外,乃至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臭氧层、海洋底和岩芯中,都有微生物存在。

2.微生物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有益: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 有害:一小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

病原微生物的概念:能引起人和动植物发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 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1683年用自制显微镜清楚地观察并记录了微小生物。使微生物学进入了形态学时期。

这个时期延续相当长久,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将近200年,但研究仅限于形态学方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自然发生论”在当时占统治地位。

自然发生论的核心是“生物可以无中生有,破布中可以生出老鼠来”。 1861年,法国学者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用一个简单的曲颈瓶试验证明了自然发生论的荒谬。推动微生物学进入了生理学和免疫学时期。

(二)生理学及免疫学时期

大约从1870年持续到1920年,在此时期,微生物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巴斯德做出了突出贡献:1.通过实验证明了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从而证明了各种微生物之间不仅存在形态上的差异,而且在生理特性上也各有不同;2.动物的炭疽、狂犬病等是由相应的微生物引起,微生物的毒力可以致弱以预防传染病之用,并做了微生物毒力致弱途径的示范性试验,如狂犬病疫苗就是病毒通过兔体致弱制成,这是现代多种弱毒疫苗研制的基础。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

德国医生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创造了细菌的染色法、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实验性动物感染等,在微生物的研究技术上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他是微生物研究方法的奠基者。

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Д.И.ИBaHoBCKИЙ,1864~1920)首先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从而为病毒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微生物生理学建立并发展的同时,免疫学开始兴起:

我国明朝已应用人痘预防天花,这是世界上免疫学应用的首创。

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03)创制的牛痘苗和巴斯德创制的炭疽、狂犬病等疫苗为传染病的预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人们对于抗感染免疫本质的认识,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俄国学者梅契尼可夫(И.И.Мечников,1845~1916)为代表的学派,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

德国学者欧立希(Paul Ehrlich,1854~1915)为代表的学派,提出了体液免疫学说

到20世纪初完全确认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都是机体免疫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免疫作用的。

(三)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大约从1920年起,近代微生物向细(分子生物学)、精(应用电镜、超离子技术、核磁共振仪、各种色谱仪)、快(物品的标准化、商品化、分析测试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深(基础理论深入、学科交叉——如微生物与环保、新学科的出现——如悉生生物学)及用(如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等五方面发展。

具体地讲,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成就:

1、微生物遗传理论的研究大大发展,提示了遗传物质基础是DNA或RNA的奥秘,使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进入遗传工程时代。

2、从微生物代谢途径出发,进行化学治疗药物和抗生素的研究,大大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危害。

3、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将人们带到对抗原识别,控制体内抗原抗体的境界,使得人类移植心脏、肾脏的外科手术成功。抗原抗体反应已扩展到普通病和生物学的领域。

4、对抗体中的各类球蛋白的类型、形成以及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有了飞跃的认识,推动了免疫球蛋白及单克隆抗体在诊断及防治疾病上的应用。

5、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人们能观察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亚细胞结构与分子结构。

6、标记抗原或标记抗体的应用,为疾病诊断及抗原抗体反应的理论研究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7、应用核磁共振仪,可测定溶液状态下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的排列与原子位置,将它应用于微生物,有助于了解微生物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与功能。

8、细胞培养、空斑技术、蛋白质及核酸的提纯,大大方便了微生物特别是病毒的研究及实验操作。

现代微生物学已成为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本身也延伸出不同的新的分支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各领域理论和技术的相互渗透。

我国兽医微生物学随着各门科学的高度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获得很大的进展,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小鹅温病毒、兔出血症病毒,并成功地研制了猪瘟等十几种疫苗,其中有些弱毒活疫苗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如牛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羊痘鸡胚化疫苗、牛肺疫兔化疫苗等。创造应用了饮水免疫、饲喂免疫和气雾免疫法,这些为进一步控制和消灭畜禽传染病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以预见,动物微生物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 2020年感动中国杜岚和尤端阳先进事迹...
  • 2020年感动中国黄文秀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叶连平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王娅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周秀芳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樊锦诗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伍淑清先进事迹及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