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一: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二: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过生日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2. 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 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

2、 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师:如果让你切蛋糕,你想怎么切?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二、 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比大小

我们先来帮小明分蛋糕和西瓜。

⑴小明将蛋糕切成了3块(课件出示教材18页蛋糕大小图),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说一说哪块蛋糕最大,哪块蛋糕最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生1:③号蛋糕最大,①号蛋糕最小。用眼睛就能看出来了。

生2:把③号蛋糕从中间切下去,其中的一半就是②号蛋糕,把②号蛋糕也从中间切下去,其中的一半就是①号蛋糕。所以①号蛋糕最小,③号蛋糕最大。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①号蛋糕是②号蛋糕的一半,②号蛋糕是③号蛋糕的一半,③号蛋糕又是整块蛋糕的一半。所以③号蛋糕最大,①号蛋糕最小。

⑵小明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课件出示教材18页西瓜大小图),同学们再观察观察,说一说几号西瓜最大,几号西瓜最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①号西瓜大约是整个西瓜的一半,③号西瓜②号西瓜的一半。所以①号西瓜最大,③号西瓜最小。

2.比多少

师:同学们再来看,刚才桌上有三杯饮料,你们注意到了吗?(课件出示教材18页三杯

饮料图)这三杯饮料,哪杯最多?哪杯最少呢?同学们想想要怎么比?

(学生思考两分钟)

师:老师发现这三杯饮料的高度是一样的,所以老师觉得这三杯饮料一样多。你们觉得呢?

生:不同意,,但是杯子的粗细不一样。中间的杯子最粗,所以中间的饮料最多;右边的杯子最细,所以右边的饮料最少。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呢,除了看饮料的高度,我们还要看杯子的大小是不是也一样。

3、 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师:他们杯子里的饮料喝完了,小明在为爸爸妈妈添饮料的时候,看到桌上的两瓶不一样大小的饮料(课件出示教材18页最后一张图),他就在想:这两瓶饮料哪一瓶装的比较多呢?要怎么比较呢?你们能帮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现在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一下,你要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瓶饮料的多少呢?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生1:可以看饮料瓶上的说明就知道了。

师:这组同学很仔细,他们观察到了饮料瓶上的说明。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可以拿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杯子,把两瓶饮料各倒满杯子,看哪瓶饮料能到得更多杯,谁就多。

师:这组同学很聪明,他们想到了利用杯子来帮助比较。除了这两个方法,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3:可以把高高瘦瘦的饮料喝光或者倒光,在把另一瓶饮料倒进这个空瓶子里,如果倒不满,说明高高瘦瘦的瓶子装的饮料多;如果倒满了还有剩,说明矮矮胖胖的瓶子装的饮料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学会了比较大小和多少,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教材P19第1题和第2题

2、 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3、出示教材p19第4题

(1)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2)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4、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 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说,师补充。)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教学反思:

下课啦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或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物体的高矮或长短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在我们班找一个个子最高的同学跟老师比比,谁高?

师生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比较高

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了以后,老师相信会有许多同学长得比老师还高。可是老师想问问,这个同学的身高并没有发生变化,怎么一会儿说他高,一会儿说他矮呢?

生:因为比的人不一样啊,跟我们比,他是最高的,跟老师比他就不是最高的了。 师:是啊,高跟矮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高,也没有绝对的矮,关键是看跟谁比。

二、 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观察过没有,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你看课间的校园里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20页情景图),你细心观察一下,又发现哪些类似的问题了吗?

生1:教学楼和人比,教学楼高,人们矮。

生2:两个单杠比,一个高一个矮。

生3:老师和学生比,老师高,学生矮。

师:难道你们没有发现两个同学在比较谁高谁矮吗(课件出示教材20页比高矮左图)?男同学说:“我们一样高。”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不同意。因为他的脚踮起来了,这样不是他的实际身高。

师:男同学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改过来了。你们看(课件出示教材20页比高矮右图),现在能知道谁高谁矮了吗?

生:知道。女生高,男生矮。

师:通过刚才的比高矮,你觉得在比高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不能像小男孩一样,踮起脚尖,脚底要对齐,不然就不准确了。 师:说的非常好,要对齐。拿在看看跳绳的两个小朋友手里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应该怎么比较才准确呢?

生:要把两根绳子拉直了,其中一头要对齐,才能比较。

师:同学们真聪明啊。拿在手里弯曲着是不能比的。看现在呢(课件出示教材20页比长短图)?

生:现在可以比了,红绳子长。

师:同学们有观察到有两个小朋友在校园里的小花园散步?(课件出示教材20页最后一张图)我们来看看,谁走的路更长一些?

生1:我觉得他们走的一样长,因为他们的起点和终点一样。

师:真的是这样吗?你们都认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2:我不认同,我觉得蓝衣服的小朋友走的路比较长。

师:是吗?能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生2:我是通过数他们走的格子数来判断的,蓝衣服的小朋友走了13格,红衣服的小朋友走了12格。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大家给他来点掌声。

师:我们在比较谁走的路长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他们走路的曲直。这两位同学很明显不是直直的走,而是拐来拐去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像绳子一样,把路拉直了,但是我们可以数数格子的格数。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比较高矮、长短练习

2.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题

3.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2—4题

四、课堂总结

师:谁来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到了,比较高矮的时候,不能踮脚尖,要在同一平面上。

生2:我学到了,比较绳子的长短的时候,要把绳子拉直,其中一头要对齐。

生3:我知道了,比较谁走的路长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路的曲直。

板书设计:

下课啦

高矮

}对齐 拉直

长短

相对的 跟谁比

教学反思: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活动中,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2.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儿跷跷板吗?小动物们也很喜欢玩儿。(出示教材第22页情景图左图)

师:同学们快看,狮子和老虎他们玩的多开心啊。看到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老虎被翘得高高的。

生2:我发现狮子往下成。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因为狮子比较重所以往下沉,老虎比较轻所以往上翘。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小花豹看到狮子和老虎玩得这么开心,他也加入了。看,是谁在跟小花豹玩呢?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老虎比较重,所以往下沉了。

生2:我发现小花豹被翘得老高,因为他比较轻。

师:同学们真棒!看了他们三个在玩,老师有个疑问了:狮子、老虎和小花豹三个,谁最重?谁最轻呢?你们能帮帮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跟同桌说一说。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三:北师大 一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四: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复习内容:

本单元复习全册学过的主要内容,大体分为三大块:第1、2、3、5、12题复习一些基本概念,第4、6、10、13、14、16、17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然后通过7、8、9、11、15、18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复习,可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

复习时间:

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数的认识与计算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0页第2、3、4、5、6、10、13、14、16、17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复习读数、写数。

1、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似内的数。

(让学生顺着数,倒着数,还可以跳着数。)

2、出示计数器。

(1)师: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

(2)老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14、18、5、15让学生读一读,再写出来。

二、复习比较大小和第几。

1、让学生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学生可以按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也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

2、在20以内的数字卡片中任意取两个数,让学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3、出示一幅小朋友排队的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谁第几,从左数第几位是谁。

三、复习数序和组成。

1做课本第100页第2题。

(1)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规律,然后填数,最后说说怎样想的。

(2)小结方法:先要找出给你两个或几个数之间的排列顺序和规律,然后再填写,最后可以把填进去的数连起来轻声读一读。

2、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00页第3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老师可以补充:6个一,1个十合起来是多少,由此提醒学生要看清题意。有的是几个一放在前面,有的是几个十放在前面。)

四、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反馈,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五、提高计算能力的训练。

1、做课本101页第4题和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计算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连线和比较大小。

2、做课本102页的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做课本103页的第13题和第14题。

(1)比一比谁开的花最美。

教师说明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做对的你的花才能开得美。

(2)填空,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互相订正。

4、做104页的第16和17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规律后,独立完成。

(2)破密码。

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最快打开保险箱的门。

六、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习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第2课时 比较与分类

复习内容:

结合试卷复习分类以及比较大小、高矮、多少等。 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比较与分类的认识和理解。 复习过程: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五: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比较》教案

第二单元 比较

12999数学网

12999数学网

12999数学网

12999数学网

12999数学网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六: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 教案表格式

第二单元 比较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七: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总目标: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教学活动及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情分析: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转化措施: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八: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篇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总复习(5课时)

教学目标:

1、

2、

3、 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

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 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

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所有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所学知识吧!(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练一练。(课本94页)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2.想一想,12表示什么?

3.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6.讨论并计算8+6的计算方法。

7. 巩固认识钟表的情况,仔细观察图片并连线。

三、相互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道数的不同含义及计数方法。结合具体事例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

四、作业:课本94也第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常见的图形及位置顺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跟我这样做(复习前、后、左、右)

二、独立思考(课本95页)

1. 认一认,并把物体分类。再说一说你的理由。

2.仔细观察图意,说一说谁在谁的什么位置。

3.画一画,按要求在花朵的上下左右各画上不同的图形。

4.说一说,排队时,你前面有谁,后面有谁?

三、练一练(课本96页)

1.数一数,填一填。

指导学生按规律填数。

2. 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认识计数器,明确个位、十位的表示方法,完成填一填。

4.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涂

四、课堂小结:

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五、作业:课本96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3.熟练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巩固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拳游戏,复习加法的意义。

二、练一练(课本97页)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线,要求学生先准确计算加、减法的算式,再连线。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答案。

2. 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3. 让学生先观察图,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独立地思考,把得数是15的算式涂上喜欢的颜色。

4.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全班交流答案。

5.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题目的意思,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数学。

四、作业:课本98页13题

教学反思:

  • ·北师大一年级上有几棵树教案(2016-01-11)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