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一:四年级上画平行线教案

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生能理解平行线的意义,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懂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到了平行的定义,现在开动你们聪明的大脑,仔细的回忆一下:什么样的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呢?告诉老师,互相平行的直线满足哪几个条件?课件出示平行线的图例、概念。(强调: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两条直线) 师:同学们回答的特别棒,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画一组平行线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平行线。(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3(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画平行线。汇报: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并总结出画平行线的步骤:

(1)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平移时一定要靠紧直尺)

(3)再沿着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直线。

2.学生画一画 画一组平行线

3.实践运用----验证是否平行

(1) 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检验一下。

(2)同学们都画的很好,那么你们知不知道自己画的平行线是否平行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检验一下。同桌之间把刚才画的平行线调换一下,借助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让学生先说出它的画法再验证,得出方法:

(1)用三角板的一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

(2)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平移三角板一直到点。

(3)过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出直线。

(三)研究平行线间的距离特点。

(1)在你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

(2)全班交流,得出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这种现象。

(四)学习画长方形

1.复习长方形的特点,重点是边的关系。(对边平行,邻边垂直)

2.小组讨论长方形的画法。

汇报归纳: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具体方法:A、用画平行线的方法:

(1)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距直线2厘米的平行线3厘米。

(3)把两条3厘米的线段连接起来。

B、用画垂线的方法:

(1)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再画线段上的两条垂线各2厘米。

(3)把两条垂线连接起来。

3.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独立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68第4题(2)。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书本P68第4题(3)。

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二:画垂线平行线教案

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材分析:《画垂线和平行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垂直和平行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试一试等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垂线及平行线画法的全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与平行线

2、培养初步的操作技能

3、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垂线的画法,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练习巩固、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垂直和平行这两种直线的特殊关系,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师:刚才同学说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今天我们要在昨天学习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学习画垂线和平行线。(揭示课题并且板书)

二、教学垂线的画法

1、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学生尝试画一画

师:请在直线上任意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试着画一画)

(2)交流反馈

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并讲解

(3)电脑演示画法并且小节:先画一条直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个点上

(4)再次同桌合作试画

要求:先给同桌画上一条直线和定点,请同桌根据要求画垂线。画完后验证交流。

2、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 刚才我们学会了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个定

点在直线外呢?你能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

(2) 同桌讨论画法并反馈

(3) 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4) 展示并反馈

小结方法:先让三角尺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另一条边画直线。(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3、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 师:为了方便某村庄居民的出行,打算在村口修建一条通往公

路的小道(课件出示)

想一想:从村口出发到修到公路的哪一处最近,成本最低。(在示意图上提供若干个点)

(2) 独立试画,同桌交流

(3)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

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

三、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1、 学习画平行线

(1) 学生试画

(2) 反馈

师:你是怎样画的?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运用文具盒、直尺的一组对边、或是直尺的一条边贴住这条直线再往下移等方法来画。

(3) 体会局限性

① 学生展示后讨论:同学们都能利用手中现有的工具来画平行线,但是这样画出的平行线有局限性,你们知道局限性在哪里吗? (得出用前两种方法画出来的平行线,两条线之间宽度是有限的) ② 体会平移局限性

师:按照学生介绍的方法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的一条边贴住这条直线再往下移,在移动过程中尺子歪掉。

师:这样画出来的两条直线保证一定平行吗?(生展开讨论:直尺移歪了,画出来的线就不平行了)

(4) 学生正确画法

① 师演示:在黑板边上画一条直线,用三角板的一条边贴住直线,另一条边靠住黑板的边往下移)这样往下移会移歪吗?为什么? ② 启发:那要画这条线的平行线,能不能也给它找一个依靠呢? (小组讨论)

③ 生尝试演示。教师通过提问适时纠正指导,强调把直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边,而不是靠在三角板的一个角上。

④ 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共同概括并板书“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2、 体会“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

(1)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

(2) 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

(3) 小组交流后汇报操作结果。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板书)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1) 长方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

互相垂直)

(2) 小组讨论:怎样来画长方形

(3) 反馈画法:

方法一: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或者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方法二: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一个端点画一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再通过另一个端点画一条与2厘米长的线段平行的等长的线段,最后把平行的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4) 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5) 展示反馈,在反馈时请学生说说画图方法。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么样画垂线和平行线,请你们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68页第4题。

(1)(2)两小题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其中第3小题先让学生试画,在反馈中进一步指导方法。

2联系实际。(练习十一第5题)

出示跳远场景,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4拓展: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4、 介绍小知识(第69页) (尝试用平行与垂直符号表示出刚才画出正方形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三:平行线正方形的画法PPT课件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四: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上4.1.3画平行线教案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垂直与平行

第三课时 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并会用此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出:让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3、通过讨论、动手操作学习活动,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和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 直尺 三角尺 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垂线的画法,并由“垂直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

线互相平行”是学生初步了解画平行线的基本原理

1. 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2. 在这条直线上画两条垂线

3. 观察、发现这两条直线成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1、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画平行线?

生:直尺和三角尺。

2、出示一直线,你可以想象一下怎样画平行线。学生尝试画。

3、教师示范画平行线的骤: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直线。

(其实,这只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三角尺上的其他角画平行线,实际上应用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4、学生按照步骤画一组平行线。两学生板演。

5

、让学生当“小老师”

师:你们能用刚才画的方法检验一下你的同桌画的是不是平行线吗?互相检验。

生活动。

(二)让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1、师:检验好了,你们真是好样的,你们能不能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出一些平行线来?

2、你们画的可多了,而且画的也很标准。那你们量一量你们各自画的垂直线段分别是几厘米?

3、你们发现了什么?可能有:

生1:几乎一样长,只相差1毫米。

生2:一样长。

师:发现一样长的举手。(非常多)

师:我也发现这些垂线段是一样长的。那么这说明什么呢“?出示

总结 :我们画的每一条垂直线段都是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所以说明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三)画长方形。

1、讨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生1:四个角都 是90度

生2:对边相等

生3:两组对边是平行的。

2、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3、让学生尝试画。

4、课件示范画的步骤。

(1)先画一条长3厘米和线段;

(2)以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作这条线段的垂线段长2厘米;

(3)在垂线段的另一个端点画长的平行线;

(4)连接两条和的端点。

三、巩固知识

1、独立完成课本68页第4题。

2、画一条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1、我学会了画平行线?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3、我还会画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和上个节课采用的方法基本相同,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先让学生自己试画,教师发现问题后进行总结,边示范边强调,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步骤。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过程,加深体会。不同的是,本节课有两处设 计了讨论的环节,这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安排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作图能力,也有判断能力,讨论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和长方形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五:画平行线教案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六:画平行线和正方形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七: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画平行线 画长方形人教版

第三课时 画平行线 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P67例3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

2 能利用画平行线 、画垂线的方法,正确画出长方形。

3 通过探索发现 ,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重点:学会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画已知长与宽的长方形。

准备教具:直尺、三角尺。

教学设计:

一活动1:画平行线

1、导入谈话:

(1)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2)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

的?

(出示一张纸,指出对边平行。)

2、问题:如果要你们画出两条平行线,你会画吗?

指名板演。(学生1画,学生2画。)

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 课件示范画平行线的方法,步骤。

①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

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②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4、问题: ——————

————————

为什么这样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发现: 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是互相

平行的。

5、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学生尝试画,指名板演。

6、平行线的检验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平行线,还掌握了平行线的画法,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一组直线是不是平行呢?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点:

1、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可以用延伸直线的办法来检验

二、活动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1、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

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

汇报

学生: 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一样长。

说明: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2、问题:那么,你从上面的发现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三活动3:画长方形

1观察: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长方形对边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2呈现题目: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画?(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尝试小组内画长方形,互相检验。

4汇报:知名板演,说说是怎么画的?

方法一:

(1)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作为长。

(2)以一个端点为起点,画一条垂直于长的宽,再画另一条宽。

(3)宽取2厘米,连接围成一个长方形。

方法二:

(1)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作为长。

(2 )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向下平移2厘米,再画出一条

3厘米的线段作为另一条长。

(3)连接围成一个长方形。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第4题第(2)(3)小题。

五、 小结全课

问题:通过今天的思考探究,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八:四年级数学下册 画平行线教案 沪教版

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两条平行线的含义,并能进一步感受平行线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2.能利用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3.能过直线L外一点P画出一条平行于L的直线。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含义、会画平行线、了解平行线的一些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四个四边形。

问:哪些较美观?为什么?那高速公路的两边应该是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应该互相平行,否则公路会越来越宽或越来越窄。)

问: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必须用到平行设计的例子吗?

(相同高度、并排架设的电线,电梯两旁的扶手,双杠的两根横杆及四根垂直的杠子等。)

问:北方人很喜欢滑雪,雪橇是滑雪中的重要工具,但两块雪橇板在滑雪过程中应该保持平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若它们不平行?会怎样呢?

问:你能用语言叙述怎样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二、中心阶段

1.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出示课题。

“同一平面内 ”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吗?

师:请你在教室里找找平行线,看谁找得多。

师:同一条铁路的两条铁轨是什么位置关系?铁轨下面夹在铁轨之间 的枕木 的长度有何关系?这又能说明什么?(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宽度保持不变)

2.怎样才能画出两条平行线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两条平行线。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和直尺,跟着老师一起画平行线。

第一步: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教师边做示范边观察学生画图的情况,注意强调此时直线一旦画好后三角板先不能动,要用右手按住三角板。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第二步: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然后固定直尺,平移三角板。

注意强调直尺与三角板的直角边要紧靠,然后按住直尺不能松动,再让三角板沿着直尺的方向平移,不能让直尺与三角板错位,要保持紧靠。这是为什么?

第三步:再沿一条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注意强调画线时,要用左手将三角板固定住,不能移位。又是为什么?

示范完成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教师巡视学生画图的方法,边巡视边提示作图的步骤。要注意看学生对每一步的掌握情况,对未能完全掌握的学生要及时给以必要的指导。

学生作图后,再指出:我们还可以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或线段是不是互相平行。

三、尝试练习(请在书上第56页试画)

1.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

2.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

3.分别过点p和q画直线的平行线。

师生小结: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四、巩固练习

已知 三角形ABC,过点A画BC边的平行线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到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问题?你对平行线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九:画垂线平行线教案

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1)

教材分析:

《画垂线和平行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垂直和平行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试一试等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垂线及平行线画法的全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与平行线

2、培养初步的操作技能

3、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垂线的画法,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练习巩固、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垂直和平行这两种直线的特殊关系,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2.怎样来判断两根直线是否相互垂直?

3.怎样画出两根相互垂直的直线呢?(揭示课题并且板书)

二、教学垂线的画法

1、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学生尝试画一画

师:请在直线上任意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试着画一画)

(2)交流反馈

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并讲解

(3)电脑演示画法并且小节:先画一条直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

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个点上

(4)再次同桌合作试画

要求:先给同桌画上一条直线和定点,请同桌根据要求画垂线。画完后验证交流。

2、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刚才我们学会了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个定点在直线外呢?你能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

(2)同桌讨论画法并反馈

(3)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4)展示并反馈

小结方法:先让三角尺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另一条边画直线。(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3、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师:为了方便某村庄居民的出行,打算在村口修建一条通往公路的小道(课件出示)

想一想:从村口出发到修到公路的哪一处最近,成本最低。(在示意图上提供若干个点)

(2)独立试画,同桌交流

(3)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么样画垂线,请你们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68页第4题。

(1)(2)两小题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其中第3小题先让学生试画,在反馈中进一步指导方法。

2联系实际。(练习十一第5题)

出示跳远场景,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拓展: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画平行线画正方形教案篇十:平行线和它的画法教案

10.2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会利用一副三角尺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了解“经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结论

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它的画法。

难点:会用一副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预习反馈:

出现问题:通过对4组、5组同学预习学案的检查,我发现有几位同学学习任务二中画的直线并不平行已知直线,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三、在生活情景中引发问题

谈话:用游戏棒当作两条直线(教师把两根游戏棒洒落在桌面上)可形成多少种图形?

活动:学生操作、互相交流、摆出两直线构成的位置关系。

二、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平行意义

分类:把上图分类,

命名: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归纳:什么叫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质疑:书上为什么说“在同一平面内”?——列举实例,理解概念。 两条直线如果是平行线需具备几个条件?

平行线的表示“//”。如:AB//CD,或CD//AB

举例:生活中哪些图形也是平行的?

巩固新知:如图中哪些是平行线?

三、动手实践,探索方法。

1、你能画出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吗?学生尝试实践。

2找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画法。

3、小组合作研究如何画平行线。

全班交流。

找个学生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画平行线。

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

同位互相交换,想办法验证同位画的是否是平行线?

四.学生活动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你能画出几条平行线?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挑战自我

1.观察右图的立方体,回答:

(1)你能找出一对互相平行的棱吗?

(2)你能找出一对相互垂直的棱吗?

(3)你能找出一对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棱吗?

2.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

④过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③过直线外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用符号“∥”表示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A B

5.过点O分别画a、b的平行线

b

6过∠AOB内一点P画OA、OB的平行线。 A

归纳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

课本30页第3题,

31页A组第1题

B O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