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总第21课时

课题:钢琴独奏曲<<翻身的日子>>

课型:专题音乐欣赏课

年级:初二年级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时: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翻身的日子>>,感受钢琴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接受)

2.学习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波音,钢琴这儿个音乐知识.(了解,学会)

3.通过欣赏<<翻身的日子>>,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也使学生产生对今天的好日子无比珍惜之情,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的未来.(接受)

二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曲<<翻身的日子>>

音乐知识,钢琴,设音,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

三教学方法

钢琴独奏曲<<翻身的日子>>原为作曲家朱践耳为大型记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所配的插曲,为管弦乐曲.后由储望华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全曲为加引子和尾声的三部曲式,旋律吸取了陕北,山东吕剧音乐的音调和表现手法.作者对民族民间音乐较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使作品非常成功,钢琴家把管弦乐曲改编成钢琴曲,保持原曲的内貌.

朱践耳:安徽泾县人,1949年起,先后在上影制片厂,新闻电影制片厂,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任专职作曲.作品有<<节目序曲>>,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交响幻想,曲<<血染的红花>>等.

储望华: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湖南蓝田.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作品有<<钢琴变奏

曲>>,<<江南情景组曲>>,<<新疆随想曲>>,参加了钢琴协奏曲<<黄河>>,<<战台风>>的创作,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钢琴:大型西洋键盘乐器,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脆,浑厚,刚柔相宜,表现力很强.它不仅能独奏,伴奏,而且也能在乐队中发挥很大作用.

设音:也称涟音.常见的有上波音和下波音两种.

调式:在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并以一个音为核心(这个音叫主音)构成的体系,叫做调式.

音阶:把调式中的一系列音,按照高低顺序曲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叫做音阶.

五声音阶:由1 ,2 ,3,5,6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叫做五音音阶.这五个音依次称为宫,商,角,徽,羽. 五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中的各音为主音而构成的各种调式,中做五声调式,.用什么音非主音,就中做什么调式.

五教学重点

感受钢琴音色,丰富的表现力,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旋律的无穷魅力.

六教学难点

理解五声音阶,五声调式;感受用西洋乐器表现的中国作品.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心前曾欣赏过的一些独奏曲.

例: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子独奏曲<<早晨>>......

教师引言: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伤口是由被称为最辉煌的乐器---钢琴演奏的,题目是<<翻身的日子>>

3新授课

介绍钢琴;曲作家朱践耳,储望华;作品创作背景.

初中音乐

请学生感受气氛;储望华;作品创作背景.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总结:(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音庆的场面,气氛热烈,情绪喜悦)

请学生分辩是西洋味浓还是中国民族风味浓?(中国民族风味浓).

作品采用了民族徽调式创作的手法才会显出民族风味浓.

讲解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

练习P44第3大题第4小题.

分段欣赏(1)欣赏引子

感受引子的气势气势怎样?这种气氛出现在开始,有什么艺术效果?

(气势开阔,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请同学展开想象男女老少是如何喜庆翻身的日子的?

(敲锣打鼓,欢歌笑语......)

请学生分辨引子是模拟哪种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

再一次来感受引子的气氛,请同学们听音乐.

(2)欣赏第一主题

听音乐,充分展开想象,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扭秧歌的画面)

这一主题到画内心较细腻,描绘出人们心情是怎样的?

(甜美的心情)

请几位同学与老师一起扭一下陕北秧歌.

这部分旋律出现了设音,教师讲解波音,并请学生找出波音.

(3)欣赏第二主题

请学生听音乐,比较一下第一主题的旋律处在高音区,哪一主题的旋律处在低音区? (第二主题的旋律处在低音区)

如果第一主题使大家想象到了女子与小孩,那么第二主题又使想象到了什么?

(老人,男子)

教师弹旋律以加强学生印象.

教师总结:不同的旋律都表现出人们喜悦的内心;喜庆的人中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4)欣赏第三主题

请学生听音乐,听辨旋律中的强弱变化是怎样的?

这个强弱变化使人想象到什么?

人渐渐增多;气氛越来越热烈;要把全曲推向高潮.

请学生分析旋律.

音乐采用浓缩和不断重复的手法,把全曲推向高潮.

请学生演唱第1,2行谱子来体会这种气氛.

听音乐,再一次感受第三主题渐强的气氛.

(5)欣赏尾声

请学生听音乐,感受气氛,并与引子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子的变化再现,气氛更加热烈)

分析创作方法

八度上行----刮指到低音区----高音区双手和弦结束全曲.

这种钢琴演奏技巧把全曲推向最高潮.

听音乐,再一次感受尾声的气氛.

完整地欣赏全曲

请学生谈谈最喜欢曲子的哪一部分?

整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总结:<<翻身的日子>>这部作品较短小,但每一部分都是精华;用西洋乐器钢琴来表现中国民族的风味,两者结合完美;使大浓领略了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民族

旋律的无穷魅力;欣赏了<<翻身的日子>>,使我们略有所思,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日子. 4作业:(1)书上第43面第3题

(2)在课外找出2部由钢琴演奏的外国作品,二部由钢琴演奏的中国作品

5下课

6板书设计

翻身的日子

--钢琴独奏-- 朱践耳 曲

储望华 改编

热烈的气氛 喜悦的情绪 民族风味浓

引子 <一> <二> <三> 尾声 调式 音阶 气势开阔 甜美心情 喜悦心情 f-p-f 引子变化现现 五声音阶 先声夺人 陕北秧歌 山东吕剧 推动气氛 气氛更热烈 五声调式 鼓点节奏 女子,小孩 男子,老人 人越来越多 刮指八度上行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诸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一、问题提出

初中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音乐欣赏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如何通

过各种先进的、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欣赏古今中外众多的优秀音乐作

品,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日后进入高一级学府

深造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所以教师应多措并举,按照新课标要求,加大新课改

力度,大胆创新,努力实践,争取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

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和作用。

首先,欣赏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积累音乐

词汇,还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使之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音

乐审美能力。音乐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音乐作品与生俱来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尽

可能地去体会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内涵,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如在欣赏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欧陆经典中的《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时,

教师单凭记忆去讲授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创作背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是远远

不够的。因为大篇幅的讲述,使欣赏音乐作品的时间所剩无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

会在无形中淡化很多,失去了兴趣,对作品的深层欣赏和理解从何谈起呢?如果音

乐欣赏课采取以讲述为主的授课方式,只会使学生对作品的印象更加模糊,是达

不到体会音乐作品内涵的目的的。所以我在讲述此类音乐作品时,首先让学生主

动地去触摸和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慢慢找出主奏乐器,对英国管的音色有所

印象,继而去体会作品的内涵,归纳一下这个音乐主题的精髓。教师最好创设一

个选择题,让学生给这个音乐主题起个小标题,备选答案有念故乡、欢喜农庄、

优美田园三个选项,我想大部分同学通过初步欣赏,都会把“念故乡”这个小标

题选择出来。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主体,把课堂上的主角让

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就会收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直接用优美的语言讲述音乐情境

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很快就能把学生带进

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是这样

导入新课的: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接着我说: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也有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我再富有感情地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欺乃归舟。这样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教学新课就能顺利进行了。

(三)、从设计教学活动、激励音乐创新入手,提高音乐欣赏课质量

音乐欣赏教学要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励音乐创新。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听音乐,听讲解,看表演,依靠视觉和听赏。然而这种单纯的视听会显得单调、平淡、注意力难以持久,如果引导学生将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同时,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活泼的欣赏教学法,从而避免了现实音乐欣赏教学中死板乏味的课堂气氛,将大大提升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如在欣赏九年级上册《歌剧探幽》单元中的《斗牛士之歌》时,我找三位男生上台披着斗牛士的红色斗篷,装扮成斗牛士的模样,随着乐曲想起,用身体语言表达出在斗牛场上英勇的斗牛士形象,其他同学随着伴奏唱起经典的《斗牛士之歌》,这种活跃的音乐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应广泛应用。

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要为学生探求学习、创新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和环境氛围,让学生感性地接触音乐,再进行理性的想象,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设计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多元化的教育功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造意识,给学生带来创造的快乐,用音乐语言来表现情景、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快乐,而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更灵活的学习方法,新课标中认为音乐创造具有“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作用”,但这种创造应该是学生积累音乐经验和发掘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这就是说它不仅是有目的的,而且还是规律的行为。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创造能力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强有力的手段。

(四)、引导与培养学生情感体验

坚持以感受音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艺术,在表现内

容方面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表达人类丰富的内心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是人类语言的延伸,是一种情感的独自,是人们内心深处思想的表达。所以,欣赏教学要把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绪作为教学中最主要的中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和文学修养,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要非常准确真切,教师对音乐欣赏所作的提示应精练而生动,语言要富有诗意和美感,要使人很容易就对音乐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长亭惜别》与《楼台会》两段音乐,采用的都是大、小提琴对答重奏的演奏形式,旋律也都非常优美而伤感,但表达的情绪情感却大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用准确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提示学生:《长亭惜别》表现的是一种恋恋不舍的离别之情,旋律缠绵委婉、深情而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音调时断时续,形象地表现了祝英台想吐露真情而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态。而《楼台会》一段,先由单簧管吹出叹息般的下行音调,把人带人惨淡悲凉的气氛中,接着大、小提琴奏出了那段如泣如诉、令人难忘的旋律,凄惨悲切的音调生动地表达出二人在生离死别之时痛苦绝望的心情。因此,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情感表现力是令人无法抗拒的,是任何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欣赏教学应该特别重视音乐背景文化和介绍,以及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与培养,努力使学生在音乐的情感体验方面更细致、更敏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真谛。

(五)、用范唱、范奏导入

老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先钢琴熟练地弹奏这部作品的优美、缠绵的爱情主题部分;然后我再随伴奏音乐深情地唱出歌曲《化蝶》,那熟悉、优美而缠绵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于是我顺势指出:“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一节课的导人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

三、取得成效

(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从内心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不光期待能欣赏到优美动听的乐曲,而且渴望老师讲解一些与之有关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等理论知识。

(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在不断欣赏,不断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自我展示的意识,很多同学学会了自己写歌词,自己作曲,自己创作舞台表演

剧,这为每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和其他文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素材。

(三)以点带面,不单是音乐欣赏课,还有新歌曲学唱时,讲述音乐理论时,学生都会不自觉地联想起欣赏课中学习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这样就形成了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三: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关键词: 音乐感受能力 开放式 体验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

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一、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喧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四:初中音乐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教案《歌唱祖国》

授课:胥国芳 课题 听赏歌曲

授课时间 第四周

教学用具 录音机 钢琴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型 复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欣赏体验:学生通过自身的聆听和感受,自由展开联想,想像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从而达到音乐美的效果。

教学重点 欣赏过程中根据音乐节奏速度、音色等变化,所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引发具有个性色彩的想像和联想。

教学难点 在欣赏感悟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一段简单音乐剧 要求表情动作形体与音乐要接近最好吻合。

课后自我分析: 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及参与作品的演唱、

演奏等艺术创造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逐步具备开朗性格 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大有益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起始准备 发声练习:

二、音乐兴趣活动 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划拍视唱 2、击拍数数 3、听辨填空 4、律动表演

三、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1、第一遍练唱时: 学生随着伴奏、指挥,用饱满伴奏和指挥,在学生中挑选有 有力的、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 能力有特长的学生担任。

2、第二遍演唱时 学生站成合唱队的形式演唱 老师做观众

3、小结歌曲的演唱,给你鼓励

四、精选几个短小片段听赏体验: 学生简记听每个小片段所想 1、柔和婉转的旋律:(体验宁静的感觉) 起的任何词汇和感受。 2、简洁明快的旋律:(体验欣喜欢快

的感觉)

3、流畅清脆的琶音(感觉是潺潺流水 的小溪还是奔腾的江河)

4、雄浑的音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 (预示的是一场暴风雪还是一片 艳阳天?) 五、听赏:

自我激励能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是任何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 原动力。

1、《义勇军进行曲》 发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 怒吼,至今仍鼓励着亿万中华儿女,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他的声音, 心中仍会升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 骄傲的感觉。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表达

战火纷飞的年代,民不聊生,饥饿、 寒冷侵袭者人们、、、、、

两军对峙充满了浓烈的血腥味、、、 3、小结学生的听后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听赏 学生敞开心扉,写出听后自己的感受

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通滩中学 胥国芳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 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A部。

2、“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3、翁倩玉《爱的奉献》:是正大综艺的主题曲,一经推出,在国内广受欢迎,歌曲以清新流畅,婉转动听的曲调,用不同语言唱出人类共同的主题——爱。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五:初中音乐欣赏课赏析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

农村初中音乐课该怎么上?答案肯定不止是一个。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必须遵循音乐课的教学规律,必须按照音乐课的教育目标去上,必须将这二者的要求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去上。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敢于打破框框套套,冲出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学模式的限定,创造出符合音乐课教学规律、教学目标和高效、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模式来,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这种“动”,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促动引导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

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懂得音乐构成的基本原理,进而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体会音乐的美,掌握音乐的精神愉悦方式。但是,音乐基本知识本身是枯燥的,精神愉悦不是本自于音乐基本知识本身,而是来自于音乐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实现也取决天教学过程。这就要求音乐基本知识的教学必须要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兴趣动起来,要提倡将音乐知识穿插在音乐活动中的教学方式,提倡用直观化的方式来教授音乐知识,提倡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等一切先进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这便是开启学生接受音乐的心理动力。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中这种心理动力的开启与调动尤为重要,特别应引起教师的重视。许多学生对音乐课的厌倦情绪,最初都来源于学生处在被动、

生硬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中。如何让基本知识教学生动起来,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主动勃发起来,教师都必须在一个“动”字上下功夫。

唱歌、欣赏、演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情”或“情动”。“冶情”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涵和终极目标,这个目标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和表演活动来实现的。它是用音乐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情。因此,“动”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审美点,找准学生的动情点,并且在这二者之间找准促动点,唤起学生对音乐美的深切感受。为了达到学生的动情目的,这些内容的教学形式也必须按照“活动课”的形式进行。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度。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度越高,情绪就越能被激发。教学环节越是动态的,学生就越容易进行情感投入。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化学生,就先得感化自己,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是津津乐道的、情不自禁的。

唱歌、欣赏、演奏等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技巧训练与知识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有时是艰苦的,需要唤起学生刻苦精神的支持,更需要教师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的难度以及知识技巧学习的深度,不可以遏制了学生的动情,打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是自鸣得意教学都很注重的,但在音乐课教学中却有着性质是的不同。各科教学所强调的学生的情感投入是教学手段,是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配合下更好地获得知识和得到能力的培养。而在音乐课中,学生的情感投入是目的。陶冶情

操是音乐教育的价值核心,没有学生在教学中是情感投入,学生在教学中无动于衷,陶冶情操又如何能实现?

学习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五一节,评价质量对教学质量和学习导向影响重大,而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教学评价的核心。一般情况的评价是以静态评价指向的学生的音乐审美、是情感世界,因此必须注重动态的教学评价。

音乐课的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不光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看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的是看他们获得了多少音乐审美愉悦,要看他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动”得如何?

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对这种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大打折扣的。因此,在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定量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应少天语文、数学等知识性课程,这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音乐的目标要求。在从多的以唱歌为主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一个五音不全的学生常常不会引起教师的喜爱和重视,更不会得到学习的高分。但是,五音不全影响的是他们的歌唱表现,骊音乐审美的获得影响并不大,因此并不能说明他们在音乐审美的获得就等于“0”或“59”分。所以,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一定要从教育目标出发,要将学生放在一个发展的、全方位的、动态的平台上,从教学活动的全教程中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评价的应有目的。

音乐课,该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动起来,才是真正切中当前教学弊端之要害;动起来,才能真正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动起来的音乐课者学生最渴望的音乐课。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

音乐教育是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一位音乐教师来说,从事音乐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听流行曲,课本里的歌曲他们都不感兴趣,于是有许多同学上课不认真、搞小动作,有的把耳机带到教室里,一边听,一边小声哼;有的在抄流行曲;甚至有的学生还当着我的面大声喊:“这首歌不好听,来段流行曲吧!”面对这不良现象,我真的有点生气,却又觉得无奈,于是我苦思闷想,终于想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 首先,我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我放下老师的架子,发挥青年教师与学生交往上的年龄与活动优势,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向学生学习,研究他们的生活、学习、劳动,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熟悉他们的社区和家庭,利用课余十分钟和学生平等、自由地对话,增进了解,提高学生对我的信任。 其次,我对音乐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一贯的音乐课,我们都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讲授一点音乐知识,分组轮唱就算完了,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我结合同学们的要求,在音乐课搞点游戏,如猜迷语,比一比读顺口溜,讲故事……我还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上新课前,轮流上黑板写一句有关音乐方面的名人格言,或者自己对音乐的一些体会、感受。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音乐。记得初一第二学期有一首歌曲《金色年华》,这首歌的旋律比较快,连音比较多,特别难唱,听起来还有点枯燥无味,许多同学都不喜欢上这节课。于是我在上课前先吸引住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唱这首歌之后,让你们回忆以前的一些童年趣事或一件难忘、令人发笑的事,用这首歌的旋律唱出来。”同学们都说好。这节课特别安静,同学们个个开口学唱,而且唱的特别卖劲,学得比我想象中还要快,后来我抽查了一下,每位同学都按照我说的方法把要说的事情用音乐唱出来,连平时不爱唱歌的几位同学也争先恐后的举手。

最后,我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适宜地选择一些乐曲进行欣赏。

音乐能通过心理作用影响人的情绪,陶冶性情,从而达到化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因此,在课余时间,我指导学生适宜地选择了一些乐曲进行欣赏。如,催眠时,选用了“二泉映月”、“平湖秋月”、“梦幻曲”等;稳定情绪时,选用了“塞上曲”、“春江花月夜”等;排遣不良情绪时,选用了“高山流水”、“碧涧留泉”等,且均以古筝演奏曲和琴阮合奏曲为主。许多学生回去按我的说法尝试后,都说效果很好。

长期的试验,同学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往出现的毛病慢慢消失,他们也不再嫌弃课本的歌曲。事实证明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从身边发现问题入手,从一个学生、一首歌曲、一堂课、一种教法的研究开始,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浅谈怎样上好初中音乐课

培训即将结束,通过近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显得更充实。现就怎样上好初中音乐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适当利用音乐软件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具互动性、更富创造性。教师教得轻松,使学生学得轻松,它能使抽象的变得直观,呆板的变得更生动,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更活跃。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时,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以及年龄特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果。可见,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六:浅谈初中音乐课欣赏教学

浅谈初中音乐课欣赏教学

校名:龙海二中 作者:庄春惠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音乐形象的感悟和理解。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外界的感受非常敏感,音乐欣赏课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放松的平台,对初中生心理的发展能起到调适作用。如通过对相关歌(乐)曲的反复聆听与吟唱,能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丰富情感和想象力。

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以及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

一、创设情境,培养美的感受能力,灵活巧妙地用好课本教材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采用最佳的音响(作品内容、演唱演奏水平、音响质量)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获得音乐美感的启迪和享受。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重于解说,教师要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诱导,将学生领入音乐的情境之中来感受音乐。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导入巧妙自然。在《进行曲欣赏》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为开场白。在雄壮的进行曲中,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国庆阅兵时波澜壮阔的动人场面:蓝天下,战机呼啸而过,解放军战士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检阅台„„,同学们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许多同学跟着音乐的节奏划起了拍子并高声歌唱。这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进行曲的节奏,介绍进行曲的基本知识。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这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根据所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欧洲风情》一课欣赏时,学生对《友谊地久天长》、《伏尔加船夫曲》较熟悉,也容易理解,但对《爱的罗曼史》的理解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中以欣赏《友谊地久天长》或《伏尔加船夫曲》为重点,《爱的罗曼史》的欣赏教学只要根据《实践与创造》第五题的要求,让学生说出演奏乐器的名称及乐曲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即可,不必作过多的要求。

二、营造氛围,视、听并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他能使学生在“音乐心理”中去感受作品,同时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

兴趣情景、问题情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其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赏活动中,以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在”倾听“音乐后,教师再介绍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应用多媒体、图片,从视觉到听觉,让学生熟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初听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作品是什么风格、情绪如何?等等,让学生谈对作品的总体感受。通过初听,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为了进一步听懂音乐,再进行后面的逐段赏析和重点聆听,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上理解音乐,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视、听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好地体现音乐作为人文科学的特征。

在欣赏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马头琴演奏方式,感受马头琴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万马奔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

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这首小提琴曲时,首先,简介乐曲内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明朗热烈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山峦起伏的苗族山寨、百鸟在晨曦中婉转鸣唱;芦笙高歌、青年男女旋转于清水河畔的情景。这样,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地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想象与联想是指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过程而出现的有关生活形象、意境,在我们头脑中创造性的再现。它是一个更加自由的思想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达的感情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也就是说,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例如《摇篮曲》,曲调舒缓安详,同学们听到这样的曲子,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晴朗的夜空、静谧的场景,同时进一步联想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热爱等想象。

虽然音乐本身不直接给人们提供摆脱困境的方法,但是,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多想。让学生去想象、去判断,同时鼓励学生去表达,在想象力的推动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乐曲。如:当我们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欣赏冼星海的《黄河颂》时,教师深情地告诉学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努力学习来报答他们,报效祖国„„此时,我想他们的心灵深处一定受到了震撼, “爱祖国”在他们眼里变得更真实了。这样,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爱国情感的教育,也产生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文而未见其心,

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一个基本要求。老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教育灌输,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四、搭设创造的舞台,利用校园艺术文化延伸课外欣赏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的延伸,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特长,展现音乐才华的广阔天地。教师应时刻为学生提供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搭设创造的舞台。

在校艺术节中,首先是“班班有歌声”以集体比赛的形式,再是自选节目涵盖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如:声乐、器乐、舞蹈、小品、相声等等,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及其他们这一年龄段对音乐的体裁、题材、形式、风格所需,有针对性地精选合适的曲目。在文艺节目的表演过程中,组织进行评比,以学生为主体行使的审美智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音乐课外活动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艺术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

五、突出学生参与,树立“互动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这种“正襟危坐’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音乐教学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教师要灵活巧妙地组织教学,有计划、有目地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肢体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音乐学习和创造。

互动教育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合作过程既是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师生共同歌唱、演奏、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当中。如在湖北民歌《龙船调》的欣赏教学中,先分组表演,再由一个男生扮艄公,一个女生扮过河的女孩,二人依据歌曲的内容,边聆听音乐,边做哑剧表演,老师和同学跟着音乐歌唱。通过这种师生的合作及学生尝试性的表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式大大避免了欣赏教学中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的现象。

实践证明,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的音乐享受,感受与鉴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不仅是在课堂上教音乐,而更应该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的指导者。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七: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谁来朗诵一下?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

师: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这种情结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好多歌曲也以此为题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思乡的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设问:它的基本情绪和情感是什么? 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

2、第二次听赏,设问:这首歌曲是什么节拍?演唱形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

(1)出示幻灯片:3/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让学生用拍手等肢体动作体验3/4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习3拍子的指挥图示。

(2)出示幻灯片:二声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学唱(请学生打开课本26页)

(1)高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问学生音乐情绪的变化?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区别?可重复演奏(唱),让学生体会发现。学生回答后可总结此曲的强弱规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强弱弱的规律,而是强强弱;b、学生跟琴学唱,注意音乐情绪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四分附点音符后接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体现出来;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2)低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 b、学生跟琴学唱,同样要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3)歌词学习:a、按节奏朗读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让学生展开讨论,歌词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为什么说“妈妈总在我的身旁”?引导学生去体验母爱,进而加深对歌词的理解。b、配乐朗诵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带着刚才对母爱的体验,配乐朗诵。

(4)带词演唱:注意力度度变化以及情绪的处理,启发学生带着情感演唱。

(5)课堂反馈,抽一组上台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请一学生担任指挥,老师点评;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个学生担任指挥,几个学生打击乐伴奏,教师担任电子琴伴奏;

三、拓展欣赏: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师生总结:

大海是宽阔的、又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

五、下课礼式 学生在《大海啊,故乡》的音乐声中和老师说再见。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效果及导课。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喻户晓的民间传说,1959年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青年学生的音乐家何占豪、陈钢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它的无限魅力吧!

二、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引子:乐曲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五、课后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难忘今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听觉上视觉上观察体验音乐的突出特征

2、能力目标:能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能用多种形式展现歌曲魅力。 教学重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大屏幕上展现出影视资料(历届春节晚会中的轻歌曼舞)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景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走进音乐。

二、新授歌曲,体验感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那首每年“春节晚会”的压台戏《难忘今宵》。 教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

师:一起聆听李谷一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结合大屏幕乐谱,思考: ⑴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⑵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

⑶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生:(答略)

( 教师由其中的1、3、5、7、11、12 13小节旋律特点教唱,学生随唱,其中第三小节的跳进旋律,看屏幕跟老师用tita读,用低头唱低音、抬头唱高音。) 师:为什么歌曲中采用了这么多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把十六分音符都改为八分甚至四分音符,效果又会怎样?(师唱改编成的音乐) 生: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不能平静„„

(课堂中的情境提问,引导启发是关键,学生从问题中尝试对歌曲最初的了解,掌握旋律特点便于歌唱。声势训练运用,解决了教学歌唱的疑难问题,排除了学生对较复杂又相似节奏的心理障碍。同时通过比较、讨论曲作者运用的大量十六分音符,理解歌曲的内涵。所以在新授歌曲中,从问题—聆听—体验—思考—回答的思维流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这首歌让你来唱,如何来处理它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生(甲):深情地演唱,从“共祝愿,祖国好”开始力度强„„ 生(乙):第一小节用内在的情感演唱,第六小节对比前面小节稍强,第七、八小节相对前一小节稍弱„„ 师:(补充归纳) 师:随琴有感情地演唱(师生)

三、拓展创造,师生互动

师:这首曲子是李谷一用民族唱法所演唱的,那如果我们把这首歌用 美声加通俗来演唱效果又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001年“春节晚会”幺红、满文军等演唱的《难忘今宵》。

(屏幕播放2001年“春节晚会” 的《难忘今宵》)

师:《难忘今宵》这首歌以它悦耳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四、展现自我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小导演,你将„„想一想你将如何表演这首曲子,让他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创意?(例如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多种形式)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肯定表扬,鼓励,进行赏识教育,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小组即兴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深入其中,参与并巡回指导,最后师生在“青春大舞台”环节中展现自我,在团结合作中,培养自信。

五、自评与互评

先请学生代表点评,互相评价优缺点,再由教师点评,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歌喉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搭档奖。

六、布置作业

请你回去搜集你喜欢的节日气氛浓厚的歌曲,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

附板书设计

难忘今宵

1=F

走进音乐 感受音乐 美妙歌喉 展现自我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七子之歌——澳门》,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多次体验学习演唱,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3.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情感加以融入唱好《七子之歌》,深刻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激动心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澳门行政区区旗和澳门风景图片,问:同学们澳门美吗?澳门这个妈妈的孩子曾经被迫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七子之歌—澳门》通过歌曲来了解澳门当年的心声。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八: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

执 教: 陈国庆

时 间: 周二第四节课

班 级: 初一(4)班

课 题: 江苏民歌

课 型: 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 具: 电子琴、竖笛、录音机、录音带等

教学目的:1、欣赏一组江苏民歌,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2、进一步了解号子、山歌、小调 、的体裁特点,体会节奏、旋律在表达作品内容、

情感方面的作用。

3、通过听、看、唱、奏、说等多种形式的参与,通过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

生了解、感受江苏民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江苏民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 入: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 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三、说说江苏民歌: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江苏民歌,现在就请大家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江苏民歌。(学生讲述)

四、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月儿弯弯照九州》(教师演唱)

五、欣赏、分析一组江苏民歌。(老师语言导入)

1、《打麦号子》

a、 听录音。

b、 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作用、演唱形式等。

c、 教师领,学生合,念说白部分,体会歌曲铿锵的节奏和炽热的感情。

2、《唱唱扬州三把刀》和《无锡景》

a、 听两首歌的录音。

b、 带领学生演唱或演奏这两首歌的旋律。

c、 对比这两首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d、 学习用江淮方言唱《唱唱扬州三把刀》;用吴方言唱《无锡景》。

3、《搭凉棚》

a、 听录音。

b、 启发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体裁特点、表现手法、歌词风格等。

六、表演江苏民歌选段。

1、分组准备(自选歌曲、自定形式)

2、各组汇报。

3、全体同学演唱《茉莉花》。

七、反馈练习(见课本)

八、小结课堂。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九:电影音乐欣赏教案1

电影音乐欣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电影片段的欣赏中体会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挖掘探究优秀电影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运用分析法、对比法等方法体会电影音乐的基本分类与类别特点

3、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的概念并能分辨出客观音乐中原创音乐与经典音乐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的概念并可以分辨两种音乐类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自我介绍

二、导入

抢答:音乐出自哪部电影?

1、第五元素2、假如爱有天意3、神话4、泰坦尼克号5、天空之城

三、新授

1、电影音乐简介:

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 音乐是电影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

2、对比欣赏:两段电影片段中音乐的出现方式有何不同?

按照电影音乐的出现方式分为:

主观电影音乐: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

来源。

客观电影音乐: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

源。

3、主观电影音乐赏析:有何特点?

主观音乐亦称画外音乐或无声源音乐。画面并未提供出现音乐的根据,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

4、客观电影音乐赏析:有何特点?

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或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

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还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这类音乐(或歌曲)都是由剧作家、导演事先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中安排的,为了体现电影音乐的艺术性以及更加真实的感受音乐的现场性。

5、对比分析:两段客观音乐有何不同?

原创电影音乐: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一般用来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

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经典电影音乐:运用经典的音乐运用于电影当中,提高电影的知名度

6、原创电影音乐欣赏

《放牛班的春天》《阿育王》《教父》《卧虎藏龙》等

四、总结:

电影音乐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 的现代音乐体裁。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十: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

海滨音诗

教材依据

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海滨音诗》第二课时。

指导思想:本单元选择了一组表现大海的歌曲、乐曲,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大海变化万千的姿态、坦荡宽广的胸怀,感受人们热爱大海、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音乐作品的独特表现力,发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设计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里,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意地把全体学生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海滨音诗”为主题,渗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为了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多角度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与文学相联系,如选用林则徐的格言,展示了我国“第一个张开眼睛看世界”的爱国志士的胸怀。前苏联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名言“艺术中的海,也正如自然中的美一样,往往是不可言喻的。”为本单元画龙点睛。与历史相联系,《海洋与辛巴德的船》演绎的是古代阿拉伯《天方夜谭》的传奇故事。

学情分析:虽然到过杏南中学听课活动多次。但还是对借班上课可能会估计不周全,对学生了解不够或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等等,或多或少有点顾虑。但我还是有信心,通过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使我们教与学在音乐活动中相识、融洽、和谐。

教学反思:通过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激活课堂”的教学公开课研讨活动,让我第一次感受借班上课的新奇和兴奋。虽然是借班上课,富有挑战性,但最终取得较好的效果。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非常认真、投入,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享受到美妙的关于“海”音乐,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一句音乐名言:“艺术中的海,也正如自然中的美一样,往往是不可言喻的”(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