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一: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课程标准分析

(1)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二、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汇聚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南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本课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这一时期的科技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前代,又为隋唐时期科技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课具体讲述了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各自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领先世界,在今天仍产生重要影响。

三、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并不难。而且在数学和语文课上,学生已经知道了祖冲之和郦道元,对他们的成就也有所了解。这些都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但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已有接触,若课堂上再以教师讲授为主,不仅学生兴趣不大,也难以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们不懈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针对学生们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目内容,收集资料、组织活动。在活动方面,我给予了一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还要注意不能只有少数学生表演、其他学生当观众。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的重要著作。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设计活动,了解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讨论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将本课主要内容制作成表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这些科学家们注意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体会到古代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认识到科研和学习都需要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亲身的实践,形成勇于实践、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2、难点:分析科学家们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归纳法、启发式讨论法等结合。

七、教学资源

教材、PPT课件

八、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计划课时1课时。

九、教学流程设计

(板书第23课课题“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结合现实,导入新课。以学校所在城市——汕尾导入。请学生说说知道汕尾在科技方面有哪些成就。由今天汕尾的科技成就导入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分组活动。将全班分为三个组,每组选择本课一目内容,借鉴电视栏目的形式,设计活动并演示。

思考探究。探讨科学家们成功的共同原因。

3.课堂小结:学生制作表格总结本课内容。

4.活动探究

课堂活动

活动过程一

小组选出一人担任主持人、一人扮演祖冲之、一人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 主持人向大家简要介绍祖冲之的成就。

学生上台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向大家演示计算的方法,所有学生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主持人总结。大家谈感想和启示。

活动过程二

小组成员收集关于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资料,经过阅读、分析,提炼出一些问答。 小组选出两位同学,一位扮演主持人,一位扮演贾思勰。其他同学扮演现场观众进行提问,另两组的同学也可以进行提问,由扮演贾思勰的同学进行回答。回答不出的内容可由组内其他同学代答。

可提问的问题

为何要研究农学?

如何写成这本书?

这部书包含了哪些内容?

这部书有何意义?

活动过程三

小组选出一人担任主持人。其他同学扮演郦道元的“粉丝”(书迷)。

主持人简要介绍郦道元和《水经注》。

“书迷推荐”。每一位发言的书迷都要说出各自的推荐理由,从一个或几个方面介绍本书。

“美文赏析”。主持人带领大家共同赏析《水经注》中描写三峡景色的名段。

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再引导学生探讨这几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十、板书设计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十一、教学反思(略)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二:初一历史上册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学案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 识记: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生活年代和成就

2、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3、 分析:祖冲之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古代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难点: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素

学习过程

导入:学生回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及其特点,以此引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就特色。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问题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1、 祖冲之是南朝---、----之际著名的科学家

2、 圆周率的推算过程 (线、绳 直尺 画图 用线量出直径和周长 根据公

式得出圆周率的值,对比与祖冲之得出的值是否相同或是相似 教师

进行协助)

3、 比一比:谁在20秒内记住的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多。

4、 圆周率的地位及祖冲之的其他成就。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山东青州市人(益都)

1、这部书涉及到哪些领域?

2、这部书的成书过程及历史地位。

3、什么是“齐民“?什么是“要术”?

4、你知道的“农谚、歌谣”有哪些?

5、表演施种、耕地、收割等动作,进行评价。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是-------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

2、《水经》是一部什么书?

3、《水经注》和《水经》的关系?

4、你知道如何查找古代的地位吗?(利用“每课一得”)

5、描述家乡的地理环境。

【讨论*思考*总结】

1、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给

我们什么启示?

2、 请自制表格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

【板书设计】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祖冲之------圆周率(世界第一,早约1000年)

科学 成就 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郦道元------《水经注》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三:23.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过程与方法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形成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祖冲之等古代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原因。通过学习,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魏晋时期大量农学和地理学著作产生的原因。

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由于北方人民的南迁,又导致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些特点,必然反映到文化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有些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进行新课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1、刘徽

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2、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讲述祖冲之的生平: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学识渊博,受人敬重。

祖冲之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素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知识。公元461年,他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工作。公元464年他调至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任县令。在此期间他编制了《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计算了圆周率。宋朝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任谒者仆射,此后直到宋灭亡一段时间后,他花了较大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公元500年祖冲之在他72岁时去世。 教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设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在圆内切割计算。当他切割到圆的内接正192边形时,得到了“徽率”的数值。但他没有满足,继续切割,作了384边形、768边形„„一直切割

到正24576边形,并依次求出每个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最后,求得直径为一丈的圆,那么求得的圆周长在3.1415926丈至3.1415927丈之间;用它们除以直径“1丈”,则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贾思勰,南北朝时北魏人。他的足迹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来他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大约在553~554年,写成《齐民要术》这部农书。

2、《齐民要术》

教师在指出“齐民”和“齐民要术”的含义:

“齐民”指一般群众,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教师首先指出: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

介绍郦道元的生平: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业的实现。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郦道元一声生勤于读书和著述。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水经注》

教师首先指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之后出示《水经》与《水经注》

名为注释,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再创作。《水经注》以全国水道为纲,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等,他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种。《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这部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城建科学家所重视。同时,为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文学价值,因此也受到文学家的重视。

讨论: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探索魏晋时期大量农学和地理学著作产生的原因。 学生讨论,教师可作提示:民族大迁徙,特别是大量少数民族迁入中原,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必须借助相应的地理知识才能尽快了解新的生活环境,同时,他们进入中原以后必须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这也就使得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内迁各族人民的首要需求。

课堂小结: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四: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众所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皆超过前代,并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即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并认识到科学研究及学习中都需要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亲身的实践,使学生形成勇于实践和探究的正确的学习态度。难点是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素,使学生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向青年过渡的转型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求实性与想象性共具,他们崇尚亲自发现世界,解释世界,同时,他们的的认知水平,独立探究意识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均有待正确引导。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对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能力,对于圆周率,物候,中国主要的名川大河等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也很容易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查阅到,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成就表格;讨论“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这些古代著名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

遵循课改的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肯定,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体验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式:

教师充分担当起合作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随时发现并指导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适时地为学生配上多媒体课件,为本课增添生动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1、刘徽

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

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2、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

教师在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教师首先指出: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估计学生如果进行了预习,会回答出。

2、《水经注》

教师首先指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之后出示《水经》与《水经注》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长期观察考证,为《水经》一书作注。名为注释,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再创作。《水经注》以全国水道为纲,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等,他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种。《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这部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城建科学家所重视。同时,为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文学价值,因此也受到文学家的重视。

讨论: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探索魏晋时期大量农学和地理学著作产生的原因。 学生讨论,教师可作提示:民族大迁徙,特别是大量少数民族迁入中原,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必须借助相应的地理知识才能尽快了解新的生活环境,同时,他们进入中原以后必须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这也就使得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内迁各族人民的首要需求。

小结:

教师最后列出下面的图表,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填充。

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

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祖冲之 B.张衡 C.刘徽 D.刘歆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缀术》 C.《水经注》 D.《眿经》

3.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等情况,需要查阅( )

A.《九章算术》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4.小明同学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农业专家。下列人物中能给他最大启发的(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王羲之 D.郦道元

5.从哪本书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D.《水经》

6.南朝时期的祖冲之已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

A.圆的周长与半径 B.圆的周长与直径 C.圆的周和与面积 D.圆的半径与直径

(二)材料解析题:

“祖冲之的科技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计算测定一年的实际天数等。” “贾思勰对古书中的农业知识加以总结,走访收集观察实验,写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在前人《水经》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阅读材料回答:

①他们三人都是什么时期的科学家?

②依据他们的行动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

③祖冲之还有其他哪些成就?

④他们的成就有何地位或价值?

⑤我们今天可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五: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的

一、 知识目标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能力目标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形成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祖冲之等古代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原因。通过学习,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将祖冲之的圆周率等各项科技成就讲清楚。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齐民要术》所反映的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特点,以及对后世农业发展的影响;《水经注》对我国山川地形、城市乡镇、风俗民情、物产矿藏的叙述,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有关数学的“世界之最”和农学、地学的名著,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接触、了解并不多。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二、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三、 郦道元和《水经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时期。一方面,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了,这一历史时期充满战争和灾难;另一方面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由于北方人民的南迁,又导致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些特点,必然反映到文化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有些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我们用两课时,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讲授新课)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祖冲之,祖籍范阳遒县,大约在西晋末年时,先世从范阳迁居江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学识渊博、谙熟天文历法和算术著称。祖冲之从幼年起便秉承家传的天算之学,并对文学、哲学等极感兴趣,成年后以博学多才闻名。宋孝武帝即位后,将他召入皇家的学术机构华林学省。祖冲之利用华林学省的优越条件,刻苦钻研学问,为日后的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历任娄县令、谒者仆射等官职,南齐时,官至长水校尉,但仍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位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3.14159265358979323846„„)。圆周率是否精确,关系到天文、历法、建筑、水利等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世界各国都在探求更精密更准确的圆周率。在数学发展史上,圆周率计算的精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探索圆周率的精确值方面,每前进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

祖冲之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他记起小时候读过的一本古代算书,说圆的直径假如是1尺,圆的周长就是3尺,即圆周率是3。为亲自验证是否正确,他用绳子绕车轮转一周,量出长短,又量了车轮的直径,结果发现周长并不正好是直径的三倍,而是比三倍多一点。他读了三国时数学家刘徽的文章,认为用刘的“割圆术”再往下割,一定能算出比刘徽更准确的数来。于是他和儿子动手干起来。他们把地磨平,画了一个直径一丈长的大圆,开始割圆,从六边到九十六边,算的结果与刘徽一样。继续割下去,192边、384边、一直到12288边形。他用“割圆术”这一巧妙方法,求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多边形的边数越多,越接近圆周的长度。

他求出圆周率的“朒数”(不足近似值)为3.1415926,“盈数”(过剩近似值)为3.1415927,指出圆周率的真值在盈、朒两限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之间。这样,祖冲之实际上已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八位,精确到第七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F.韦达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此外,他还确定了两个分数形式的圆周率,即“约率”22/7,“密率”355/113,其中密率是分母小于1000条件下圆周率的最佳近似分数。祖冲之的推算,在只能采用割圆木及依靠算筹进行运算的当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娴熟的技巧、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根本不

可能做到的。祖冲之求出的密率也是世界数学史的一大贡献,在欧洲,直至16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奥托和荷兰工程师安抚尼兹才先后得出相同的数值。西方数学界不知道祖冲之的成果,常称这一数值为“安抚尼兹率”。为此,著名的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建议将355/113这个数值称为“祖率”。

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geng)之圆满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并且提出后人所称的“祖暅原理”。这也比欧洲人发明的方法早一千多年。

据史书记载,祖冲之对用二次、三次代数方程以求得“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也有所研究。此外,祖冲之还注释过《九章算术》,编写了《缀术》。《缀术》共有6卷,是其数学研究的代表作,在唐代被列为国学中算学科的主要课本,学习年限长达4年。政府举行算学考试时,多从《缀术》中出题,其重要可想而知。12世纪时,日本和朝鲜也将《缀术》作为教科书。可惜此书在北宋中期以后失传了。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也有杰出贡献。他在长期实测、精确计算和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宋孝武帝大明年间编制出一部新历法,史称《大明历》。

462年,祖冲之上书要求刘宋政府颁布实行《大明历》,但遭到当时倖臣戴法兴的攻击。他认为祖冲之引进岁差、改革闰周等违背了儒家经典,责备祖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针锋相对地写了一篇辩驳的奏章。他表示了“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的鲜明立场,并且用科学道理回答了戴法兴的责备。他用观测事实证明,由于岁差,当时所见的天象确实已和儒家经典中所反映的春秋以前的情况不同,而回归年的长度也的确比《四分历》的要小。这些天文事实都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人们不能“信古而疑今”。

《大明历》的一大进步是首次将“岁差”的概念引入了历法。所谓“岁差”,是指太阳从上一年冬至日运行到下一年冬至日,在天空上的位置移动距离。过去都认为,太阳在冬至日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实际上经过一年的运行,太阳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冬至点上,而是差了一段微小的距离。东晋的天文学家虞喜,首先发现“岁差”现象,并算出每50年西移一度。然而,这一成果一直未被引入历法,因而造成了推算日、月蚀日期的误差。祖冲之经过实测和计算,证实了虞喜的发现,作出“日不独守故辙”的结论,求得自己的“岁差”数值,并引用到《大明历》中。经过元嘉十三年(436年)至大明三年(459年)23年间4次月蚀的检验,证明《大明历》的推算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祖冲之测定了“回归年”,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是365.24281481日,这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时间,仅差46秒。一年的相对误差只有六十万分之一,在当时,已可谓十分缜密了。

《大明历》的另一重要进步是改革了闰法。阴历比阳历大约少11天左右,在以往的历法中,一直采用置闰月的方法来调整。我国最早的闰法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个办法尽管已沿袭了一千多年,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出入,平均每过200年就会相差一天。祖冲之经过反复计算,提出了在391年中置144个闰月的新闰法,大大提高了历法的精确度。他还测定一个“交点月”(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黄道和白道的同一交点所需的时间)为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数值相差不到一秒。

祖冲之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这个方法也为后世长期采用。

祖冲之在机械方面也有很多发明创造。他曾因诸葛亮有“木牛流马”,而制造了一种类似的交通工具,不用借助风力水流,可“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发明了一种“千里船”,在新亭江试行时,每天能行百余里。他还设计制造出一种利用水力推动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和磨面。刘裕攻灭后秦时,曾缴获了一辆指南车。但此车仅存外形,内部的机械已经损坏。后来祖冲之将车修复,并将车中的机械由原先的木制改为铜制,使它的精密度和灵敏度都有很大提高。试验后,证明此车轻便灵活,结构合理,即使百转千回,木人始终指向南方。他还设计制造过计时器——漏壶和巧妙的欹(qi)器。

祖冲之以他的发明创造,为中国的科学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并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了纪念和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己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国际天文组织也将月球背后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此外,祖冲之还精通音律,甚至还曾经写过小说《述异记》十卷。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农书。北魏贾思勰撰(因《齐民要术》成书于东魏时期,故也有工具书称其为东魏人)。“齐民”,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

贾思勰,约于北魏473年出生于齐郡益都,曾任高阳太守。退职归田后撰成《齐民要术》10卷92篇,正文8万字,连夹注共11万字,附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

贾思翻自序说:“今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xi)醢(ha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说明作者是总结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写成的。书中叙述了五谷、瓜果、蔬菜、树木的栽培,牲畜、家禽、鱼类的饲养,酒、酱、醋、鼓脯、饴、糖等的制作,以及煮胶、造墨的方法等,最后一篇讨论“非中国

(指中原)物”,亦即北方不生产的蔬菜、瓜果的品种特性。

《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国北部黄、淮地区农业、畜牧业的生产经验,如关于耕地除草有“春雨难期,必须藉泽”,这是说春耕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水分;“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这是说湿田翻耕土壤容易板结,应予避免等等。此外对选种、轮作、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都有阐述,并提出农业生产应当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因素,生产过程中要抓紧各个环节的原理。书中记载的能使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培育方法、家禽家畜的饲养方法等都显示了当时我国农业的较高水平。当时所见的农学著作,有的阐明农业思想,有的讲求耕种技术,有的专门研讨单种农作物,有的是论述农具的,而《齐民要术》涉及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

《齐民要术》援引《诗经》、《礼记》、《尔雅》、《管子》等古籍近200种,收集民间农谚30余条。所引汉晋以来很有价值的农书现都已失传,后人主要从本书中加以辑录,足见本书的史料价值。但由于作者主要活动于北方,缺少南方的资料,故该书的内容也偏重于长江以北。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我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很多。西汉已经有全国地图。近年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绘的长沙地区图,已经是高水平的地图。东汉班固《汉书》中已专门写有《地理志》。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地理学有了重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曾流传一部《水经》,它记述中国的河流水道共计137条。《水经》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等都说是汉代桑钦所著;《旧唐书·经籍志》说是晋代郭璞所撰;但据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考证,该书作者应是三国时人。《水经》虽然是部完整的地理学著作,但内容过于简单,北魏时,郦道元为其作了为后人大加赞扬的名注。

郦道元,范阳琢县(今属河北)人。历任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出任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迁御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为政严猛著称。雍州刺史萧宝夤(yin)图谋叛乱,忌恨郦道元的朝贵,奏请派他为关右大使,前往安抚,最后遭萧宝夤杀害。

郦道元少时曾随父宦游,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又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钻研地理著作。他认为古代的地理书籍都太简略,《水经》同样如此,又缺乏旁通,于是决意为其作注。他广泛搜集资料,引证了437种古书,采录了汉魏的许多碑刻,并跋涉郊野,寻访古迹,便所记水道增至1252条,为原书的8倍,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七: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一、 知识目标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能力目标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形成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祖冲之等古代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原因。

通过学习,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将祖冲之的圆周率等各项科技成就讲清楚。祖冲之的数

学成就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齐民要术》所反映的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特点,以及对后世农业发展的影响;《水经注》对我国山川地形、城市乡镇、风俗民情、物产矿藏的叙述,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有关数学的“世界之最”和农学、地学的名著,对今天的

学生来说,接触、了解并不多。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二、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三、 郦道元和《水经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时期。一方面,统一的封建国家分

裂了,这一历史时期充满战争和灾难;另一方面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由于北方人民的南迁,又导致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这些特点,必然反映到文化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有些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我们用两课时,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讲授新课)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祖冲之,祖籍范阳遒县,大约在西晋末年时,先世从范阳迁居江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学识渊博、谙熟天文历法和算术著称。祖冲之从幼年起便秉承家传的天算之学,并对文学、哲学等极感兴趣,成年后以博学多才闻名。宋孝武帝即位后,将他召入皇家的学术机构华林学省。祖冲之利用华林学省的优越条件,刻苦钻研学问,为日后的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历任娄县令、谒者仆射等官职,南齐时,官至长水校尉,但仍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位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3.14159265358979323846„„)。圆周率是否精确,关系到天文、历法、建筑、水利等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世界各国都在探求更精密更准确的圆周率。在数学发展史上,圆周率计算的精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探索圆周率的精确值方面,每前进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

祖冲之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他记起小时候读过的一本古代算书,说圆的直径假如是1尺,圆的周长就是3尺,即圆周率是3。为亲自验证是否正确,他用绳子绕车轮转一周,量出长短,又量了车轮的直径,结果发现周长并不正好是直径的三倍,而是比三倍多一点。他读了三国时数学家刘徽的文章,认为用刘的“割圆术”再往下割,一定能算出比刘徽更准确的数来。于是他和儿子动手干起来。他们把地磨平,画了一个直径一丈长的大圆,开始割圆,从六边到九十六边,算的结果与刘徽一样。继续割下去,192边、384边、一直到12288边形。他用“割圆术”这一巧妙方法,求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多边形的边数越多,越接近圆周的长度。

他求出圆周率的“朒数”(不足近似值)为3.1415926,“盈数”(过剩近似值)为3.1415927,指出圆周率的真值在盈、朒两限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之间。这样,祖冲之实际上已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八位,精确到第七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F.韦达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此外,他还确定了两个分数形式的圆周率,即“约率”22/7,“密率”355/113,其中密率是分母

小于1000条件下圆周率的最佳近似分数。祖冲之的推算,在只能采用割圆木及依靠算筹进行运算的当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娴熟的技巧、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祖冲之求出的密率也是世界数学史的一大贡献,在欧洲,直至16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奥托和荷兰工程师安抚尼兹才先后得出相同的数值。西方数学界不知道祖冲之的成果,常称这一数值为“安抚尼兹率”。为此,著名的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建议将355/113这个数值称为“祖率”。

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geng)之圆满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并且提出后人所称的“祖暅原理”。这也比欧洲人发明的方法早一千多年。

据史书记载,祖冲之对用二次、三次代数方程以求得“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也有所研究。此外,祖冲之还注释过《九章算术》,编写了《缀术》。《缀术》共有6卷,是其数学研究的代表作,在唐代被列为国学中算学科的主要课本,学习年限长达4年。政府举行算学考试时,多从《缀术》中出题,其重要可想而知。12世纪时,日本和朝鲜也将《缀术》作为教科书。可惜此书在北宋中期以后失传了。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也有杰出贡献。他在长期实测、精确计算和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宋孝武帝大明年间编制出一部新历法,史称《大明历》。

462年,祖冲之上书要求刘宋政府颁布实行《大明历》,但遭到当时倖臣戴法兴的攻击。他认为祖冲之引进岁差、改革闰周等违背了儒家经典,责备祖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针锋相对地写了一篇辩驳的奏章。他表示了“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的鲜明立场,并且用科学道理回答了戴法兴的责备。他用观测事实证明,由于岁差,当时所见的天象确实已和儒家经典中所反映的春秋以前的情况不同,而回归年的长度也的确比《四分历》的要小。这些天文事实都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人们不能“信古而疑今”。

《大明历》的一大进步是首次将“岁差”的概念引入了历法。所谓“岁差”,是指太阳从上一年冬至日运行到下一年冬至日,在天空上的位置移动距离。过去都认为,太阳在冬至日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实际上经过一年的运行,太阳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冬至点上,而是差了一段微小的距离。东晋的天文学家虞喜,首先发现“岁差”现象,并算出每50年西移一度。然而,这一成果一直未被引入历法,因而造成了推算日、月蚀日期的误差。祖冲之经过实测和计算,证实了虞喜的发现,作出“日不独守故辙”的结论,求得自己的“岁差”数值,并引用到《大明历》中。经过元嘉十三年(436年)至大明三年(459年)23年间4次月蚀的检验,证明《大明历》的推算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祖冲之测定

了“回归年”,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是365.24281481日,这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时间,仅差46秒。一年的相对误差只有六十万分之一,在当时,已可谓十分缜密了。

《大明历》的另一重要进步是改革了闰法。阴历比阳历大约少11天左右,在以往的历法中,一直采用置闰月的方法来调整。我国最早的闰法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个办法尽管已沿袭了一千多年,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出入,平均每过200年就会相差一天。祖冲之经过反复计算,提出了在391年中置144个闰月的新闰法,大大提高了历法的精确度。他还测定一个“交点月”(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黄道和白道的同一交点所需的时间)为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数值相差不到一秒。

祖冲之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这个方法也为后世长期采用。

祖冲之在机械方面也有很多发明创造。他曾因诸葛亮有“木牛流马”,而制造了一种类似的交通工具,不用借助风力水流,可“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发明了一种“千里船”,在新亭江试行时,每天能行百余里。他还设计制造出一种利用水力推动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和磨面。刘裕攻灭后秦时,曾缴获了一辆指南车。但此车仅存外形,内部的机械已经损坏。后来祖冲之将车修复,并将车中的机械由原先的木制改为铜制,使它的精密度和灵敏度都有很大提高。试验后,证明此车轻便灵活,结构合理,即使百转千回,木人始终指向南方。他还设计制造过计时器——漏壶和巧妙的欹(qi)器。

祖冲之以他的发明创造,为中国的科学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并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了纪念和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己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国际天文组织也将月球背后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此外,祖冲之还精通音律,甚至还曾经写过小说《述异记》十卷。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农书。北魏贾思勰撰(因《齐民要术》成书于东魏时期,故也有工具书称其为东魏人)。“齐民”,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

贾思勰,约于北魏473年出生于齐郡益都,曾任高阳太守。退职归田后撰成《齐民要术》10卷92篇,正文8万字,连夹注共11万字,附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

贾思翻自序说:“今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xi)醢(ha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说明作者是总结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写成的。书中叙述了五谷、瓜果、蔬菜、树木的栽培,牲畜、家禽、鱼类的饲养,酒、酱、醋、鼓脯、饴、糖

等的制作,以及煮胶、造墨的方法等,最后一篇讨论“非中国(指中原)物”,亦即北方不生产的蔬菜、瓜果的品种特性。

《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国北部黄、淮地区农业、畜牧业的生产经验,如关于耕地除草有“春雨难期,必须藉泽”,这是说春耕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水分;“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这是说湿田翻耕土壤容易板结,应予避免等等。此外对选种、轮作、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都有阐述,并提出农业生产应当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因素,生产过程中要抓紧各个环节的原理。书中记载的能使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培育方法、家禽家畜的饲养方法等都显示了当时我国农业的较高水平。当时所见的农学著作,有的阐明农业思想,有的讲求耕种技术,有的专门研讨单种农作物,有的是论述农具的,而《齐民要术》涉及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

《齐民要术》援引《诗经》、《礼记》、《尔雅》、《管子》等古籍近200种,收集民间农谚30余条。所引汉晋以来很有价值的农书现都已失传,后人主要从本书中加以辑录,足见本书的史料价值。但由于作者主要活动于北方,缺少南方的资料,故该书的内容也偏重于长江以北。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我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很多。西汉已经有全国地图。近年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绘的长沙地区图,已经是高水平的地图。东汉班固《汉书》中已专门写有《地理志》。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地理学有了重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曾流传一部《水经》,它记述中国的河流水道共计137条。《水经》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等都说是汉代桑钦所著;《旧唐书·经籍志》说是晋代郭璞所撰;但据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考证,该书作者应是三国时人。《水经》虽然是部完整的地理学著作,但内容过于简单,北魏时,郦道元为其作了为后人大加赞扬的名注。

郦道元,范阳琢县(今属河北)人。历任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出任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迁御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为政严猛著称。雍州刺史萧宝夤(yin)图谋叛乱,忌恨郦道元的朝贵,奏请派他为关右大使,前往安抚,最后遭萧宝夤杀害。

郦道元少时曾随父宦游,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又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钻研地理著作。他认为古代的地理书籍都太简略,《水经》同样如此,又缺乏旁通,于是决意为其作注。他广泛搜集资料,引证了437种古书,采录了汉魏的许多碑刻,并跋涉郊野,寻访古迹,便所记水道增至1252条,为原书的8倍,注文约30万字,为原书的20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八:《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学设计

《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下秦中心小学 韦志军

教学目标

1、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与产品。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搜集、处理、发布信息。

教学准备

搜集查找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相关资料。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搜集查找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请看录像: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杨利伟在太空向全世界发出问候。

2.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请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学生:心情很激动

师:我和大家一样,心情很激动,因为“神舟”五号上天,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成为继俄、美两大国后的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标志和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我们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说,当今世界是科技领先的世界,那么,世界科技的今天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联合起来开办一个小小的现代科技交流会吧。

板书课题:现代科技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资料,下面我们就来比比谁知道的多,谁是知识丰富的小博士!

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说的同学声音响亮点,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听的同学仔细听,有问题可以发问,也可以给说的同学进行补充。

1.领略航天技术中的乐趣

板书:航天技术

自由读课文P.91,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1)同学们回忆你坐“太空飞船”时的体验。

(2)在人类历史上谁是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呢?

(3)谁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登月梦想呢?

(4)“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的成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5)同桌互说:想象一下将来的航天技术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2.交流机器人

板书: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1)打开课本P.90读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关于机器人的哪些信息?自由读指名说。

(2)说说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机器人的信息资料?

交流课件展示

师:机器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带来了方便。相信有一天我们家家都能用上机器人。我们就会从繁忙的家务中解脱出来

3.纳米与克隆

(1)四人小组学习P.92到P.93课文中关于纳米技术与克隆技术的知识。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成果。

三、全文总结,主体升华。

1.让学生谈谈参加这次科技交流的感想与收获

2.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将来,还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继续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去推动中国科技的更快发展。世界科技的明天会更辉煌。

四、知识拓展

1.教师指导学生填写课本P.93表格。

2.世界科技的明天:以文章、图画、小制作等方式来展望自己心中的世界科技的明天。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篇九: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