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一:八年级地理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 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 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学用具】 我国地势剖面图 【教学过程】

亿库教育网

【作业设计】 描画地形剖面图

亿库教育网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二: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中所起的骨架作用,并通过地形图了解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

2、通过课堂活动及学生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观察理解、动手动脑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观察探究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知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知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热爱地理知识。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3、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结合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㈡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山脉走向及分布

2、不同种类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㈢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㈣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

㈤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

㈥教学过程

(一)引入:播放图片及歌曲《彩色的中国》导入新课:轻轻打开地图册,第一眼看到的是彩色的中国,在这彩色的中国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原,平原是我国的主要地形之一,我国的地形有何特点,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展示教学目标,学生熟悉教学目标的内容。

(二)新授

1、五种基本地形及特点:

在学生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自主提出问题,中国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哪种地形分布最广?

(我国地形主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其中山地分布最广)

我国主要有哪些山地,山地的分布又有何特征呢?过渡到:我国主要山脉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

⑴多媒体出示山脉走向示意图,结合课堂活动1,指图确定山脉走向,先从理论上帮助学生确定什么是南北、东西、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而后教师结合挂图,与学生共同指出每类走向山脉的一二代表,在此基础上,小组间合作讨论确定我国其他主要山脉的走向是怎样的,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⑵在学生寻找,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的基础上,学生代表发言时,教师结合学生所说内容指挂图,帮助全体同学确认。而后,对于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难度上有一定的提高(诸如:东西走向的山脉中间的一列是?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等问题),并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回答问题或填充空白图,帮助学生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⑶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同桌之间自设问题,相互提问,回答,进一步熟悉我国山脉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完成教材26页活动2,为后面的学习准备

⑷学生按照要求连完了各条山脉,就会发现在每个格子里几乎都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地形区,也就是说山脉是整个地形的界线和支撑,如果没有了山脉也就无所谓地形区了,以此确定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并提及价值观的教育,后完成课堂活动3。

3、主要地形区及特点

在活动3的基础上,引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的教学。四大高原:教师指图使学生确定高原的位置,而后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的高原景观图和书上的内容介绍、了解高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填充一定的内容,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等,依此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环境,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把退耕还林、退耕还牧、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等深植于学生的思想中。 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的教学方法与四大高原基本相同,只是补充的内容减少,重位置和环境教育。在平原教学时提及我们却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这是我们中国人给世界创造的奇迹!,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应该为这一成绩的取得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师提问:我国地形主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谁能据此概括我国的地形有何特征呢?(地形复杂多样)

4、展示我国主要地形分布比例图,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我国哪种地形比例最大,约占几分之几?其次呢?2.我国山地、高原、丘陵三种地形约占我国地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教师介绍:我国山地、高原、丘陵三种地形约占我国地形三分之二,通常我们把山地、高原、和崎岖的丘陵统称为山区,因此我国地形的又一特征应该是什么呢?(山区面积广布)

山区面积广布,对经济发展有何利弊?了解山区在开发和利用中有利也有弊,认知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并就此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地形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发展,不同地形区人们的风俗习惯明显不同。谈谈你所了解的地形对民俗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探讨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对你今后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四 )巩固练习:略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三: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地势和地形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

3.让学生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4.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抽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

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2.加强学生对地形特征及其意义、影响的理解能力

3.掌握通过列表记忆地理事的方法

4.建立辨证分析地理事物利弊的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正确理解地理现象的利弊优劣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

3.要求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我国的地形环境,热爱这片土地。 教学重点: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读图画图、活动讨论、练习评讲

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或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上一章中,你学道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新课教学:我们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这一章我们来研究中国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研究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板书: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 这节课我们研究第一个问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在过去的课程中,我们曾经学过,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高度,哪位同学再来告诉我们。(同学回答)(提示)绿色表示什么?黄色表示什么?蓝色表示什么?棕色表示什么?白色表示什么?颜色深浅反映什么。(总结答案)绿色表示较低的平原。黄色表示丘陵和较高的地方,蓝色表示海洋,棕色表示高原山地,棕色越深表明海拔高度越高,白色表示海拔更高,兰色越深表明海洋越深,绿色越深表明地形高度越低。

打开中国地形图,我们看到:我国的东部颜色多是浅色的,有许多黄色、绿色、蓝色,而西部颜色多是深色的,棕色甚至白色比较多,这说明什么呢?(请同学回答)对,这说明我国地形西部高,东部低。请同学们注意,这就是我国地形的总趋势,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基本特征。(板书: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一.总趋势:西部高,东部低)不仅如此,请大家仔细读课文中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同学读图回答)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板书:呈阶梯状分布)

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

2.1、2.2看一看。(请同学回答,三级阶梯,四级阶梯)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如果算上沿海大陆架,就有四级阶梯。下面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这几级阶梯都有哪些特点:那位同学先说第一级阶梯(同学回答: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在我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第二级阶梯为界)(板书: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

多媒体显示:三级阶梯示意图

教师边操作鼠标,边点击每一级阶梯,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掌握,效果较好 (先补充、纠正学生的表述)通过这位同学的描述,我们掌握了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位置、界线和平均海拔高度。下一位同学就从这几方面为我们介绍第二级阶梯(同学回答: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北边、东边,平均海拔1000-2000米,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雪峰山与第三级阶梯为界)。(板书: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北边、东边,平均海拔1000-2000米)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三级阶梯:它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板书: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500米以下)

这里就是我们生活的区域,在这里,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在第三级阶梯的东面还有一级阶梯,就是近海大陆架:(板书:大陆架:近海水域,水深不足200米)这里地势平坦,水深不足200米,岛屿星罗棋布。

当我们认识了我国阶梯状地形这一基本特征以后,下面对照第23页图大家来做一做题目。(板图:中国轮廓图,含长江、黄河)

第一题,我们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图,其余同学在自己课本的图上画图。 请你在轮廓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允许台下同学提示)在这些界线上有那些山脉,请你也画上。——他(她)画的对吗?哪位同学来纠正。

第二题,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板书:西高东低、面向海洋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请同学回答)(参考答案:利于气流自东向西深入内地;河流流向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最好配以板图:地形剖面示意图)(如果学生有更多的答案应当鼓励)

第三题,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请同学回答 )(参考答案:产生较大落差,可以建水库,发电。)(板书:地形落差导致水力资源)(延伸问题:你知道在这些阶梯的界线上有哪些水库吗?)

第四题,我国地势对东西交通会产生什么影响?(板书:我国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请同学回答 )(参考答案:河流水运沟通东西交通;但对陆路交通有一定阻碍。)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基本特征对气流气候、水文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这样,比如“东部高,西部低”哪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可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根据时间把握展开程度)(参考答案: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干旱面积扩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对外交流;)

以上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下面我们再来认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地形复杂多样(板书:二.地形复杂多样)

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请同学回答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大家对照地图看看,刚才提到的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这些类型我国是不是都有啊?(板书:类型齐全)不仅都有,而且它们纵横交错、相互交织(板书: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

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此外,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板书:内部差异)。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的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请对照图2.4

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板书:高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请同学回答)(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姿。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平原:集中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板书:平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我国东部还分布着一些丘陵:如江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板书:丘陵:起伏和缓,江南丘陵)。在群山环抱之间还有一些盆地,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板书: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以上主要要求学生把握地形位置,根据时间情况掌握各种地形的描述详略)

转承下课:在五种地形中,我国分布最广的是山地,那么,山地在我国是怎样分布的?各种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哪些影响?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

另外:请同学们将书翻到30页,看第3题的(2),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地势有了教清醒的认识,三级阶梯掌握的较好。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几个基本特征,现在请同学回忆一下, 地形总趋势:西部高,东部低,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型: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

我国地形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山区面积广大(板书:三.山区面积广大)我国有众多的山脉,请同学们首先阅读”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26页图2.6) 让我们从图中找出一些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2. 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3. 这些山脉的位置在那里,与其他盆地、高原、平原等有何关系

第一个问题:(请同学回答 )有哪几个走向?(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第二个问题:(请同学回答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几条?(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哪几条?(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几条?(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西北-东南走向有哪几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大家看看,在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脉比较多呢?(请同学回答)对了,在纵横交织的山脉,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板书:山地:纵横交织的山脉,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为主)

分析:山区面积广大,有哪些利和弊?

分组交流: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现在,我们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连线。(给几分钟时间)

连线以后,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盆地、高原、平原等 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板书:网格状地形)

下面,我们接着做27页填表题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四: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理景观图片 地理挂图 录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学生活动]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指导学生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学生活动]2.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学生活动]4.欣赏景观图,学生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

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 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第二课时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师: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 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9(27页),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 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

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9)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 逝去”。

(B组发言,教师演示)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实验演示)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的变化: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透明小水槽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边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边分小组探讨我国地形地势有何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经济 有何影响?(差异个性设计)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五:八年级地理中国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

山东省聊城市郑家中学 郑焕霞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

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 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而对

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

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

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

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其在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亨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DVD、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图、DVD。

七、教学过程

(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用方框表达的文字说明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从而引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

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分组分享活动一: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我想知道的——。

(过渡)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第一步,分组讨论:我根据——分析,得出一——。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得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第二步,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第三步,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第四步,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通过,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把握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将问题和知识点在地图上发现,又落实到地图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第一步,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第二步,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第三步,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第四步,教师点评。(期间注意巡视,作出及时辅导。)

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第一步,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第二步,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三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第一步,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山峰,一——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第二步,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第三步,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

说其延伸方向。

如: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第四步,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第五步,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第一步,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第一步,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 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四步,“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第五步,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第六步,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一想:“我学到了——。”

八、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分组分享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它是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规律(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点带面、以优带差,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地势剖面图学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中华五岳”教学录像欣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分组分享教学更符合我校实际,不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气氛,还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更乐在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受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限,使得课堂上教师板图、绘图需时较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时间,致使有个别班甚至有“拖堂”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时间的把握外,还要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六:八年级地理上册《2.1 地势和地形》教案(1) 新人教版

《2.1 地势和地形》

教学要求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点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

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则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3.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4.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图2.7给出了四种山脉走向,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采取近似的方法。例如: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5.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有宽广而平坦地面的黄土高平原被称为塬;有长条脊线的是梁;各自独立的丘状土山是峁。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7.“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创作于一千四五百年前的北齐时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据考证,敕勒川指的就是阴山之南的草原地区。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除镶嵌在东部边缘和内部几条不高的山脉外,其余大多为“远看似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状起伏高原。这里的蒙古族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8.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4。它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9.教材提供了一段有关“地形与民俗”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分析这一段材料时应注意,地形可以对当地风俗习惯起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到了很大作用。

10.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

2/3。

11.山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上,山区具有我国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山区也存在着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等自然方面的劣势。再加上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发达国家的实际证明,只要重视山区开发和山地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山区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达到甚至超过平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学建议

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注意,不要过分注重学生对具体地形名称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另一重点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引入新课】

1.过渡引入:复习上一章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进行过渡: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之中呢?这样的新课引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交代。

2.设问引入:根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有关地势和地形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区吗?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联系实际引入:从学生所在的地形区讲起,如果学生不知道名称,可以先从地形的特征引入,从学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观说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新课使学生有亲切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

4.图片、视频引入:课前准备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者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

布。复习有关地形剖面图知识的基础上,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

3.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建议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第22页图

2.2时,准备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

4.对我国的地势特点进行评价。这一教学过程可带领学生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2题到第4题。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然后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最后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归纳如下。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可以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同时可以自制复合投影片,将长江、黄河、珠江上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我们对这些水能资源的利用。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1.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读第24页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这五种地形在我国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教学中也可以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

2.讲解关于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讲解山脉的走向,板图的效果也很好。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下。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对照第24页中国地形图,完成第26页活动2和3。鼓励学生将这个练习深入下去,

尝试多分析练习中所没有的山脉界线,教师也可补充一些人文地理的界线。

4.不同种类的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分三步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第25页的四幅景观图,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

第二步针对教科书第24页的4幅景观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带领学生阅读第26页的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

对于教学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可以布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这个专题,课下去搜集材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交流,针对人类和地表形态的关系进行讨论。

总之,在这段教学中,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应该让学生体会探求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记住零散的知识。

【山区面积广大】

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知道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2.完成第29页活动的第一项,在绘制饼状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标注在图上,最后涂上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

3.向学生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4.讨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合第30页活动的第2项,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讨论有利条件,另一组研究不利条件,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鼓励不同意见的相互争论。

5.完成第30页的活动第3题,这项活动应在学生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处山区的学校应尽量联系实际,探讨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平原地区的学校可以展开如何帮助山区脱贫致富的讨论,研究平原和山区经济的互补性等问题。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研究、讨论。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七: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案人教版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教案

亿库教育网

亿库教育网

亿库教育网

亿库教育网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八: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是为什么?中国诗词中还有什么有这句话类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多少海拔?

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

(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事先已印制):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

山地 高原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高原 盆地 第三级阶梯 近海

平原 丘陵 大陆架

1000~2000米左右

500米以下 200米以下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 2. 知道我国地形的特点

3. 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单元分分布 ※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形图挂图

2.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填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的地形类型。

基本形态——比较齐全。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世界,下面咱们就共同去领略多姿多彩的地形吧! 讲授新课: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复杂多样

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2.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表。

天山、阴山、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连成一线,„ „,观察形成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板画,并用不同的彩粉笔连接山脉) 学生: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

活动4: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交织成网,高原、盆地、平原就镶嵌在网格中。阅读教材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地理的界线,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

教师:为了更好地记住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我找了一首《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分布歌诀》,相信对大家会有帮助的。我们一块儿大声地读一读!(教师在黑板上的板画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九:人教版 地理 八年级上 教案地形和地势2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河北省望都县第二中学 王明华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2.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地形地势教案篇十: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1)

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能够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使学生明确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2. 使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

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观点:

1.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拨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各抒已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国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 36度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西 Ⅰ 东

海平面

~ ~ ~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6页的“想一想”。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 第三级阶梯

以高原为主 以高原、盆地为主 平均海拔500米

以平原、丘陵为主

【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就形了近海大陆架。

【板书】2.近海大陆架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我国的哪些海域属于大陆架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近海大陆架范围非常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由于大陆架地区海水比较浅,可以透射阳光,所以各种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此外在我国的大陆架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

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涛尽",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转折过渡】前面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

【转折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6页“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各种地形所占比例是多少。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课堂小结】略。

【巩固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的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二节 地形概况

一、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 三级阶梯概况

2. 近海大陆架

二、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