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题临安邸的诗意简略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3    阅读:

篇一:《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

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学们还记得吗?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遗在哪里?王师又在何处?简介南宋的历史。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那么这些王师到了江南之后,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3、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

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品读想象 感悟诗情

1、品读“暖风熏得游人醉”。

(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 风。(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烂醉如泥……)

(2)沉醉在什么里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他们该不该沉醉其中呢?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补充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

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清明上河图》),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2、品读“直把杭州作汴州”

你从这句诗歌中你感受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请把他没有说出来的话写下来。

3、感情朗读。

篇二:《古诗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题临安邸的诗意简略

[注释]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客栈、旅店。

休:停止、罢休。

直:简直。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宋朝原来建都于此,时已为金侵占。

[译诗、诗意]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篇三:《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屈原学校 夏建华题临安邸的诗意简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

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题临安邸的诗意简略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题临安邸的诗意简略

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题临安邸的诗意简略

二、 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题临安邸的诗意简略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

① 学生齐读。

② 个别汇报。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③ 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接下来,我要 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b、结合注释,

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

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 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者。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一)了解作者林升。

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教师相机补充。(你介绍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看得真深远。)

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

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少了一半,但南宋的统治者还在寻欢作乐。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愤怒、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

1、学生齐读古诗。

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

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

②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休?”

五、拓展,升华诗情。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

篇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3、<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5、<秋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6、<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好事近西湖>

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
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
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9、<湖上>

宋濂

为爱湖光好,一步一长吟。
黄莺见人至,飞起度湖阴。

10、<题西湖钓艇图>

唐寅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白酒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11、<入武林>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渐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 ·题临安邸的诗意(2016-04-13)
  • ·家长激励评语要简短(2016-03-26)
  • ·怀念初恋的句子简短(2016-04-23)
  • ·幸福句子简短(2016-04-23)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