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2    阅读: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第一篇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九歌《少司命》)

3、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1、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赵瑕.<<江楼感怀){描写亲人思念散文}{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18、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9、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2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第二篇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这一习俗已有XX多年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宝库里,关于清明的诗作汗牛充栋。流传下来的经典诗作有如下八首,特与读者分享: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点评: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点评: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无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关于春节的散文》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第三篇

关于春节的散文

关于春节的散文{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踏进腊月,每个人的心好似都开始恍恍的期盼春节的到来,但心里又好似都明白期待的并不是过年,多是因为不用上班吧,出去旅游或者纯粹的放松。小时候那种期待的劲儿似乎早已消散殆尽,反而是圣诞节、情人节等倍受欢迎,到了过节那天约上关系好的朋友一起吃饭、唱歌,再看电影,大概这才算是个愉快的节日。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我钟情于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因为它存有我们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印象中,腊月一到人们便开始掰扯着手指头数日子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年货,每到这时候都有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部扫一遍,完了再用抹布擦一遍,这样可以扫走一年的旧气,迎接崭新的一年,早早的都能闻到浓厚的年味。虽说年前将近需要忙碌一个月时间,但人们心里都是喜悦、期待的,因为在外生活,工作的亲人们都会为那特殊的一天从东南西北不远万里赶回来。

真正到了三十这天,人们就更忙碌了,大抵心也会更加欢喜,女的都在厨房里准备着年夜饭。家乡的习俗是每逢红白喜事或者过节做臊子面来招待客人,过年更是少不了,所以母亲会提前把肉哨子炒好,还需切好多葱花,炸豆腐片,肉是为了增加哨子汤的香味,葱花与炸豆腐都是做漂汤用的,还有搭汤用的底菜,炝好的香醋等这些都得备好备足了,而那细长、滑溜又劲道的面条必须得几天以前就压好晾着。

母亲们在厨房进进出出有说有笑的忙着,而父辈们都在张贴从前门到后门以及家里大大小小门上的对联,包括贴门神、土地神、财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画,寓意是请神来家过年并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孩子充当的角色一般就是打下手,偶尔帮忙拿个年画,还必须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神仙爷爷会生气。什么都不懂的我们还爱跟在大人屁股后边,把一幅幅贴好的对联读出声来,却总是分不清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因为年龄,跑腿儿的小事都是我们干的,一会向隔壁婶婶家借个凳子,一会又给对面爷爷家送个东西,觉得自己忙的不亦乐乎。贴完对联后,家中男的无论年长年少都得去给祖先上坟,女的不允许去,这是历来的习俗,那时候的我还总是抱怨为什么不带我去。要去祭祖必须得端上要敬的烟、酒、茶;烧的蜡烛、香、纸,我想是要给祖先也送去过年用的东西吧,当然这不过是人们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而已,但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现在想想这便是我们的根,有了它即使生在何处也不会忘记寻根。等到祭祖回来后,臊子面也差不多做好了,捞上一小筷头到碗里,再浇上一大勺子滚烫的臊子汤,冒着热气,香味扑鼻而来。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乐趣,那就是比谁吃的多,有时候一人能吃十几碗,最少的也要吃个七八碗,到现在我都在怀疑自己当初那惊人的饭量。这让我也想起了莫言《过去的年》中一句话,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

吃完饭后,会备些瓜子、花生、糖果,长辈们都围着桌子烤着火炉,一边看着春节晚会,

一遍喝酒聊天,偶尔会听到他们谈起孩子以及他们的学业,年轻人都另外围起一桌玩起了扑克牌,对于小孩子来说任何时间都会是游戏时间,任何场所都可能会变作游乐场,在他们的脑海里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有零嘴吃就十分满足了。这样便可以甜腻腻的度过整个寒假。就这样几代人各自为营热闹的守着年夜,直到凌晨十二点大家都一起到大门口放炮竹,那时候不比现在,放的是烟花,每家几乎就是三两捆鞭炮,几个大炮竹已经算是好的了,几乎同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深夜的村庄又热闹起来,再来几个冲天炮沉重的轰隆隆接连响起,这便是春雷的声音。孩子们会在放完的鞭炮灰中去找还未放燃的炮竹,有的断捻子的俗称“瞎跑”。从中间折断露出里面的药硝灰,几个围城一圈或者各种图形,用香烟去点燃,胆小的孩子捂住耳朵远远地躲起来,药硝灰遇香火点燃瞬间燃烧,有的还炸响到处乱蹦,自然添了不少童趣,放完鞭炮之后母亲还会带着孩子们跪拜神灵祈福保佑,到这里一个年便是过去了,但是那时正月里走亲戚也是照样热闹。

现在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每天过日子就如过年一样再也见不到像《腊月歌》中唱到的那种景象,所以过年就跟过日子一般了。虽然一切都在改变但是在中国人传统骨子里永恒不变的是这样的日子中的牵挂和匆忙奔家的念头,这样的节日终究是温暖幸福的。

《描写思念亲人的诗句》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第四篇

1、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描写思念亲人的诗句。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描写思念亲人的诗句

4、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0、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6、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7、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8、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21、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2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
描写亲人思念散文 第五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两汉乐府·<悲歌>

3、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描写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唐·赵瑕<江楼感怀>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

5、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6、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描写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2、悲莫悲兮生别离,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15、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1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8、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19、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2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2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