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描绘贪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3    阅读:

描绘贪官 篇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几个贪官,是西晋的石崇、北魏的元琛和清代的和珅。

石崇王恺比富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劳巨大,因此生活荒淫、花天酒地,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他手下的大小官员们更是吃喝玩乐、无所顾忌。

在晋朝的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

《世说新语·汰侈》中对当时达官显贵穷枉奢侈的描绘,足以令当今的暴发户们瞠目结舌,最著名的莫过于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在首都洛阳建造了豪华庄园,仅妻子就有100多个,每人头上和手上金尤闪烁,王恺是骨武帝司马炎的舅父,靠与皇帝的裙带关系贪污受贿成了超级富豪。两人互不服气,各显神通,公开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在40里的路段上用绸缎作屏风,石崇就把50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涂料……

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石崇曾任过几年荆州刺史。荆州是个大城市,又是水陆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石崇在荆州当了几年的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还纵容手下抢劫财物,强取豪夺。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有鲜花簇拥着的金谷园,园里又造起了一座精致的绿珠楼,里面有他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女。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两个侍女各立一旁,手里拿着香囊。刘实连忙退出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石崇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 而王恺则仗着自已是皇帝的亲戚,更是搜刮民财,作威作福。因此获得财产无数,成了洛阳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富户。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刷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饭菜,还用香料来粉刷墙壁,压过王恺。

王恺岂肯认输,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在家门口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珍贵的细紫丝线编织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足足有四十里长的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设,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听说后,成心压倒王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他便命人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长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人们要上石崇家,就必须走过这道长长的锦缎做的屏栏。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又输了一着,这才知道厉害。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只得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听说舅舅在与石崇比富,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派人把宫里收藏的一株珍贵的两尺多高的珊瑚树抬了出来,那珊瑚红中带粉、晶莹透亮、枝条匀称、棱角分明,是珊瑚中的上品。晋武帝把它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大大地出出风头。

有了皇帝帮忙,又讨得救兵,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得了珊瑚树后,如获至宝,连忙发出请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文武官员到家里吃饭。

宴席上,王恺故作神秘地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宝贝,平时不轻易让人观看,今日乘大家高兴,有意让大家观赏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都问是什么宝贝。酒醉饭饱后,王恺才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都说“快请快请”,于是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只见两个侍女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株高大的珊瑚树来,众人只觉眼前一亮,不觉连连称赞。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走近珊瑚树旁,慢慢凑上前去,好似在仔细观看,王恺在一旁得意地眯起了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石崇随手操起从桌旁拿的那一件铁如意装饰品,朝着那大珊瑚树的正中心上重重一击,“克朗”一声,那株珊瑚树立即粉身碎骨,散落一地。

见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涎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

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不由分说,一把揪住石崇要他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仰天大笑说:“好好好,我赔我赔。”,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家里的珊瑚树多拿几棵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把石崇家的珊瑚树统统给拿过来了,这一下足足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只见棵棵高大挺秀,晶莹剔透;株株条干挺拔,光彩夺目。比起王恺的那棵,更要胜上几倍。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官员都看呆了。围观的人指指这棵,看看那棵,目不暇接。王恺这才明白,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自己家的财宝确实敌不过他,也只好作罢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他平时生活,“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招待客人,以锦围步幛五十里,以蜡烧柴做饭,众达官富豪自叹不如。(描绘贪官)

石崇不过是晋国的一个中敛官僚(散骑常侍),就如此纵欲浪费,宰相级别的高级官员就更不用说了。宰相何曾每天要吃掉上万钱、还总埋怨没有可口的莱。以当时的购买力,一万钱相当于一千个平民百姓一个月的伙食费。

晋武帝司马炎有次驾临驸马王济家,王济盛宴款待,用的都是琉璃器具,100多名美女穿着绫罗绸缎,手托着食物列队伺候。这还不算什么,王济喜欢遭马,就在地皮最贵的北氓山下买了一大片地方作跑马场,用编织起来的金钱铺满界沟,时人称之“金沟”。

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处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予理睬。他跟石崇、王恺等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

通常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在开创之初,君臣群策群力,富有进取开拓精神,总能够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但西晋王朝却是例外,晋武帝君臣在天下一统后,不是把富余的精力用于开疆拓土、励精图治上,而是一面骄奢淫逸,纵欲享受,一面崇尚虚无,清谈玄远。

(描绘贪官)

西晋缘何迅速覆亡?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上上下下如此穷奢极侈、荒淫腐败,江山怎么会长久呢!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元雍、元琛比富说明了什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贵族汉化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治者更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征收租调时用大斗长尺,甚至预征六年租调。统治者搜刮到大量财富,生活逐渐腐化起来。还在孝文帝时,鲜卑贵族已在“承平日久,丰禳积年”的条件下,开始“竞相矜夸”,并“遂成侈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魏孝文帝死后,继位者魏宣武帝元恪,就是一个“嬉戏无度”,“好游骋苑囿”,不亲朝政的国君。他崇信佛教,养西域僧人三千,择嵩山形胜之处造闲居寺,并建有佛塔,塔上铃铎之声可闻数里。由于皇室带头,结果上行下效,佛教大行。

北魏的统治者,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石窟,建造佛像。在建都洛阳之前,他们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在云冈(在今山西大同市政用山)开凿大批石窟,有大小佛像十万尊以上。仅洛阳城内造有五百余寺,州郡

共造一万三千余所。他宠任奸佞,奢费不支,就卖官鬻爵。如宠臣元晖作吏部尚书时,“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受职各有差”。因此宣武帝元恪继位后,北魏又开始衰落。 公元516年,到了魏孝明帝即位,因为年纪太小,由他母亲胡太后临朝。胡太后是个专横奢侈的人。她相信佛教,认为佛法能减轻她的罪过。她在皇宫旁边造起一座气势宏伟的永宁寺,永宁寺里有僧房一千间,都用珠玉锦绣装饰,叫人看了眼花缭乱。并在寺的旁边又建造了一座宝塔,共有九层,高九十丈,上刹(相轮)又高十丈。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风吹动佛塔上的铃,发出叮当的声音,十里以外都可以听得到。寺里供奉的佛像有用金子塑的,也有用白玉雕的,高的一座有一丈八尺。据说从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像这样华丽的寺院,还从来没有过。

胡太后擅权,为掩盖她淫逸残虐的罪过,大修佛塔,除了在洛阳造永宁寺,还在伊阙口造石窟寺。从宣武帝到胡太后,在洛阳伊阙的龙门山开凿有窟,建造佛龛。前前后后开凿了二十四年,花了八十多万人工。这些石窟和佛像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高度的雕塑艺术水平,但它也大大加重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负担。宣武、孝明前后凡二十多年,耗八十万余工造伊阙石窟,侈享之费,令人发指。

由于北魏以前几代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搜刮了不少财富,有一次,胡太后偶然到库房去看,发现库里积累的绫罗绸缎多得用不完。就想出一个主意,下命令叫贵族大臣都 到库房里来,把绫罗赏赐给他们。她规定各人凭自己的力气,拿得动多少就拿多少。这批贵族大臣是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吵吵嚷嚷地都想多拿一些。可是,他们平时养尊处优,哪里拿得动许多绢匹。尚书令李崇;章武王元融两个人各背了一叠绢,累得汗流浃背,刚迈开两步,就连人带绢跌倒在地上。李崇伤了腰,元融别了腿胫,都躺在地上哼哼唧唧叫疼。胡太后看了,派人把他们两人背上的绢匹全夺了下来。两个大臣偷鸡不着蚀把米,一个揉着腰眼,一个拐着腿,一步一拐空手出了宫门。宫里宫外的人看见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有胡太后带头,下面的贵族豪门,也互相比阔气。皇帝奢靡如此。皇帝宗室、外戚、公主,无不竞奢淫逸,穷极享乐。他们“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高阳王元雍,是魏孝文帝的弟弟,身任丞相,家居匹于帝宫。史书形容说:“飞第簷反宇,辖辅周通”,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家内“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传说隋侯所获的蛇珠,是稀世之物),罗衣从风”。他身边常随虎贲班剑百人,打着用鸟羽装饰的伞,好不威风。“出则随从唱道,仪仗成行,铙歌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霄尽月,一顿饭必以数万钱为限。真可说得上“贵极人臣,富兼山海”,从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元雍自以为声名遍于天下,富贵冠于一国,不料元琛更高一筹。

河间王元琛;是孝文帝堂兄弟,历任刺史,事事贪污,连灵太后也说他:做定州刺史,只是没有把中山宫带走。元琛与元雍斗富,他在做秦州刺史时,政绩虽无,却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此外另有七百里者十余匹,匹马有名。还用金子做马的环锁,用银子做喂马槽。 西晋时代不是有大富豪石崇吗?北魏的河间王元琛也要学石崇的样儿。他造迎风馆于后园,窗户上金钰衔壁,刻连锁纹,绘以青色,玉凤衔铃,金龙吐佩。房前种有苹李果树,条枝入簷,使女楼上,坐而摘食。琛常夸富于宗室,陈列宝器有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还以金为辔头,用银槽喂马。为显示华贵,更向西域购求中土所无稀世罕见之物。他在请客时,专用从国外买来的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赤玉巵数十枚,做工奇妙,显示豪富脱俗。

元琛特地邀请贵族大臣到他家宴会,宴席上用的食器,有水晶杯。玛瑙碗,都精巧华丽得出奇。元琛还请大家参观他的堆满金银绸缎的仓库,引诸王巡观府库,有羊毛毯、色线锦厨,珠玑、冰罗雾谷,还有绣缬,紬丝彩,越葛,线绢等丝布织物,不可胜计。后来大家到他家的马厩一看,发现喂马的食槽也是用银子打的。琛对人曰:晋世石崇,乃是寒门庶姓,然而他还能用野鸡头上美丽的羽毛和毛色纯白的狐腋之皮作裘,用彩绘禽蛋作食,雕刻柴薪作炊,何况我是大魏天王,不为华侈?琛为耀富;在诸王观府库之行中,一面领着大家看,一面故意对章武王元融(孝文帝的堂兄弟)说:“大家都说晋朝的石崇富。我不恨自己见不到石崇,只可惜石崇没有见到我”。

元融本是生性贪残,恣情聚敛、志欲无限的家伙,—见琛如此侈富,从元琛家里回来,觉得自己比不上元琛家有钱,忌羡惋叹生疾,懊恼得回家病卧三天不起。后来,江阳王继听说元融三天没有起床,便来探病,

元融对元继说:我常说高阳王元雍一个人宝货比我多,谁知河间王元琛更排靠前。元继笑道:“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你没想到还有比他更富的人吧!”

元雍,元琛比富是北魏统治阶级官场腐败的一个侧影。北魏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各个官吏无不竞相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实有“饿虎”,“饥鹰”之称。元琛在宣武帝时作定州刺史,因他贪纵财利,被史家称为“贪辩之极”。由于他们贪财太甚,剥削过急,影响到北魏政权统治,后采元琛、元融都曾因贪污而削爵。元雍、元琛只是北魏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他如广阳王渊,为恒州刺史时,也是“多所受纳,政以贿成,私家有马千匹者,必取百匹,以此为悦”。

北魏的皇室贵族这样穷奢极侈,当然得向百姓穷凶极恶地搜刮。人民忍受不住,终于起来反抗了。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使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终于导致了北魏末年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起义,从而动播了北魏的统治,北魏由此开始分裂了。(描绘贪官)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由于长期推行恢复。发展生产,缓和阶级矛盾的政治、经济政策,到乾隆,嘉庆在位时,出现了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的局面,形成清朝中期的所谓“乾嘉盛世”。这个时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国富民强,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

然而,就在这个“盛世”反面,大清帝国强大的外壳里已经开始孕育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败落衰亡的迹象已在清帝国的躯体内形成了。

自康熙中期以来,土地兼并问题非常严重,田价上涨日甚一日。“顺治初,良田不过二、三两。康熙年间,长至四、五两”,到嘉庆初年,竟“长至五十余两”(《履园丛话》卷一)。由于地主阶级大肆兼并土地,“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富豪家”,如乾隆时,河北怀柔大地主郝氏,占有“膏腴万顷”;江苏大地主陈玉朝在海门一带占田四十五万亩;嘉庆时,广东巡抚百龄占田五十万亩(刘泽华《中国古代史》下册)。结果,造成农民失去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形成“一邑之中,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的局面(《清经世文编》卷三O)。在政治上,这个时期上层统治集团骄奢淫快,吏治窳败,自吹以“躬行节俭为天下先”的乾隆帝,六下江浙营建行宫。兴师动众,耗资颇巨,为安放其生母的遗发而建造豪华的发塔。用去黄金三千余两!一般官僚地主,生活也十分糜烂。京师大米商祝氏,“富逾王侯,其家屋宇至千余间,园亭瑰丽,人游十日未竟其居。宛平查氏、盛氏,其富丽亦相仿”(《啸亭续录》卷二)。由于当时人口剧增,社会生产力不能相应地增长,清政府的财政开支又因军需、河工、宗室俸禄、皇室享受而大量增加,因此,入不敷出,日益支绌。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只好增加苛捐杂税,如“鼠耗”、“雀耗”、“火耗”等等。有些地区甚至租税轻耗重,数倍于正额”。这就使下层广大人民日趋穷困,一遇天灾、人祸,则只有卖儿女田宅,转死沟壑。而乾隆帝做了皇帝之后,自认为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就在大清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关头,和珅这个以贪污弄权为世人所不齿的丑角粉墨登场了。

乾隆皇帝陶醉在“盛世圣绩”的歌功颂德声中,丧失了上台前期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追求享乐,骄奢淫逸。上行下效,朝廷官员的腐败之风也日益蔓延。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典型。

和珅(1750—1799年),满洲正红旗人,姓钮祜禄氏,字致斋,清乾隆时权臣。十九岁时,以满洲官学生的身份被选到銮仪卫充当校尉。少年家贫,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侍卫世职,在皇帝出巡的车轿边当差。因机灵善辩,仪表俊伟,受乾隆帝赏识。

有一天,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急得不知怎么才好。

乾隆帝正坐在龙轿里阅读边疆呈送的奏章,读到一段某要犯脱逃的消息,十分恼火,忍不住发了脾气,恨恨地发声说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意思是问:“这是谁干的好事?”)

官员们听到皇帝责问,吓得张口结舌。乾隆帝侍卫们不知道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莫测高深,面面相觑,互相低声打听。

有一个青年校尉在旁从容不迫地说:“皇上是说,管事的人不能推卸和逃脱责任。”

这话让乾隆听到了,掀帘侧过脸一看,那个校尉眉目清秀,态度镇静,为人机灵,顿时产生了好感。 乾隆帝心里高兴,把追问黄盖的事也忘了,同他拉起了家常,问他叫什么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名叫和珅。乾隆帝又问他的家庭情况,读过哪些书,和珅也无不对答如流。

乾隆帝十分赞赏和珅,马上宣布他总管仪仗,和珅于是被提升了上去。以后乾隆又派他当御前侍卫。 和珅是个非常伶俐的人,善于察言观色,处处投皇上所好,乾隆帝要什么,他件件都办得十分称心;乾隆帝爱听好话,和珅就尽说顺耳的。使乾隆对他越来越宠信,一天不见到他,就觉得心里缺了些什么。 日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珅当作亲信,和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士。由于他聪明机智,强记博闻,能诗善画,“清文、汉文、西蕃蒙古,颇通大意”(《啸亭续录》卷二),是个人才。加之他又善于察颜观色,“对帝之应答,颇能称旨”,“善体圣心”,长于拍马溜须,有一套奴才的本领。因此,这个人才与奴才溶为一体的和珅,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迅速升为侍卫、副都统。(描绘贪官)

和珅因而飞黄腾达,数年之间,一步步升上了军机大臣、大学士的高位。不到十年光景,竟然爬上了公爵、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的宝座,位尊权高,声势显赫,秉权长达二十余年,煊赫冠于一时。历任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四十一年,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居此要职二十四年。还兼任步军统领、户兵吏等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宠信冠于朝列。五十一年,晋大学士。又历任四库全书馆、国史馆总裁。累封至一等公。他精明敏捷,办事干练,高宗(乾隆皇)倚为心腹。乾隆后期,权势最大,又贪黩无厌。政令传宣多由其手书口传,内外大僚恃为奥援;令各省奏折皆用副折送其先阅,各地进贡珍品也多入其家。他在全国串连封疆大吏,在朝廷内掌握官吏的任免、财政收支、刑法政令大权,连外国公使也说:“大清国出了个„二皇帝‟。”

和珅进入军机处后,纠集同类,结党营私,他与大学士搏恒的儿子福长安勾结在一起,将其纳入军机,充当帮凶;又将姻亲苏浚河、老师吴省兰、李璜、李光云等提为高官。特别是阿桂死后,和珅升任军机处首辅,更是恃宠弄权,广招各地的王公贵族、封疆大吏前来攀附,这样,就形成了一派盘根错节的政治势力。 为了独霸军机,和珅改变过去臣下奏章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拆的旧制。下令:以后奏章,须另备一副本交军机处军机大臣。从此控制了上奏的渠道。由于和珅权势熏天,群臣侧目相看,行贿、告密、拍马者趋之若骛,“纳贿谄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清代七百名人传·和珅》上册)。 和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来,乾隆帝还把他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那和珅之子丰坤殷德便攀龙附风,与公主结了婚。和珅的弟弟和琳受宠封爵,出任四川总督。连家中的奴仆一个个也聚财万贯,富比王侯,横行乡里,势焰逼人。和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那权势更别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珅手里。

大贪官和珅本人贪污受贿,更纵容爪牙去搜刮民财,以坐地分赃。在他的包庇下,文官贪赃,武官剋饷,贪污案件层出不穷。督抚道司王亶望、国泰、陈辉祖、伍拉纳等相继犯罪伏法,查抄家产达数十万、上百万。但是,“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或且悄悄满,惧得法网,惟益图攘夺刻削,多行贿赂,隐为自全之地,非其时人性独贪也,益有在内隐为驱迫,—使不得不贪者也”(《庸盒笔记》卷三)。内隐“驱迫”,使之“不得不贪”,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已走向全面腐朽的边缘。

和珅掌了大权,别的大事他没心思管,却一味搜刮财富。他不但接受贿赂,而且公开勒索;不但暗中贪污,而且明里掠夺。甚至连“四方进贡之物”,他也敢化为已有,“上者悉入和珅,次有始入宫也”(《春冰室野乘·记和珅遗事》)。地方官员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经过和珅的手。和珅先挑最精致希罕的留给自己,挑剩下来再送到宫里去。好在乾隆帝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他的贪心就越来越大了。他公开向属员索要贿赂,皇子永锡欲袭肃亲王爵位,先向和珅赠厚礼而后才获准。

和珅在乾隆朝专权二十余年,造成当时吏治的极度败坏,贪赃枉法,贿赂公行,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贪污群体。和珅贪得无厌,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知道他的脾气,就尽量搜刮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珅。大官压榨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层层敲诈勒索,百姓的日子自然越来越难过了。云南总督恒文授意属员晋进金炉;闽浙总督伍拉纳为逼索钱财而吊打州县官;甘肃总督勒尔锦谎报灾情,侵吞救灾银;就是小小的知府、知县;也是贪污成性,当时民间流传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描绘贪官 篇二:《现在贪官受贿新手法》

现在贪官受贿新手法“雅贿”

" 雅贿:给铜臭喷上香水

2013年6月4日,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被组织调查。倪发科案极具代表性的“雅贿”现象也在“官场”中不断膨胀。

几年前的文强案、慕绥新案以及邹建新案, 他们的房子宛如一座座私人博物馆,范曾的字、齐白石的画、法国的19世纪座钟、乾隆年的花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也难怪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主犯赖昌星曾经断言:“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

附庸风雅之心,人人有之。真金白银、香车豪宅太过赤裸直白,而名家字画、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等恰巧将受贿的过程“洗白”。这样一来,送的人坦然,收的人风雅。肮脏的行贿受贿,就被遮蔽在貌似文人雅趣的烟幕里。而这样的行为也得了一个十分别致的称谓:雅贿。

在中国,雅贿的历史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究其源头,至少可以追溯至汉代。在汉元帝时代,宫女们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以求美貌。此故事可谓雅贿的源头。

到了明代,雅贿发挥到了极致。嘉靖时,严嵩官居首辅,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他和儿子严世藩都雅好书画,于是下级官吏便穷搜宇内,投其所好。后来,严家被籍没,共抄出墨刻法帖三百五十八轴(册),古今名画手卷册页三千二百零一轴(卷、册)。

到了清朝,大贪官和珅家中的古董珍玩、名人字画竟然比皇宫还多。嘉庆皇帝抄和珅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十八年的全国赋税收入,当时大街上到处流传儿歌:“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据《和珅犯罪全案档》记载,和珅仅所贪贿的各类名砚就达720余方。

收藏家马未都一生鉴宝无数,谈及“雅贿”,叹息不已:“古代即便是‘雅贿’, 也跟现在有很大不同。那时候‘雅贿’的收受者还多是科举出身,是真正的文雅之士,如严嵩父子都是大才子,张居正、左宗棠就更不用说了。而今收受‘雅贿’ 的官员,我超级怀疑他们没几个人能明白文物珠宝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古代收藏家里边,官员占大多数,他们是真喜欢,真懂行,送的东西也是实打实的。而且珍品都是双向流动的,官员会将藏品赏给有功之下属,不像现在艺术品只会往上游涌。”

相比古人,今人的雅贿操作起来手法可谓千奇百怪。

(描绘贪官)

手法1:以假当真

如果不是因为东窗事发,刘志军的那幅张大千的赝品图,说不定现在正静静地躺在另一位官员的收藏室里,等待下一位送礼者做局高价买下。官员把假古董假字画放在古玩店代售,送礼者再以真品价格买下。其实送礼人和收礼人早就心知肚明,都知道是赝品,送礼人也会告诉收礼人,什么时候、到哪家店去把这个东西卖出去,价格大概多少。这个流程三方都清

清楚楚,在这里假古董、假字画已经变成了一种道具,是一种变相送钱的方式。不过是古玩店多赚了几次手续费而已。(描绘贪官)

手法2:以真作假

行贿者将一件古玩真品或一幅名人字画真迹放在古玩店,由店主以赝品的价格低价卖给某位官员。官员再抽时机将真东西倒手卖出套现,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不少收受贵重古玩的官员,之所以敢收价值几百万元的古玩,而不敢收几百万元的现金,原因就在于古玩真假难辨,一旦东窗事发,还可狡辩“以为是赝品”。

手法3:瞒天过海

除了直接从古玩店买进卖出的方式外,“雅贿”另一个更为光明和公开的方式,就是通过拍卖行公开拍卖。看起来很神秘的拍卖过程,其实流程并不复杂。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送礼人把一件文物,通常是不值钱的赝品,通过熟人获得专家或鉴定机构的鉴定书,再和拍卖行“合作”把它当作真品拿上拍卖会。关键的一个步骤是,送礼人会把这个赝品的产权确定为收礼人的,再找另外一个人把它以真品的价格拍下来,对拍卖行当然要给好处费,而收礼人就貌似合法地获得了一大笔拍卖款。

畅销官场小说作家浮石,在其成名作《青瓷》中,形象地描绘了这一类雅贿背后的猫腻。 在这场嫖客与婊子的交易中不喷点娭霏祶克,你以为他真的硬的起来。

正如孔乙己“窃书不算偷” 的调调被嘲笑为狡辩一样,“雅贿”照样是贿赂,官员借附庸风雅之名,存规避风险之心。虽然在铜臭上喷了香水,但本质仍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这个道理,由古而今,从未变过。"

描绘贪官 篇三:《2015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贪官落马前后评价为何反差强烈》

(描绘贪官)

2014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贪官落马前后评

价为何反差强烈

河南省考面试交流群号:147420460 【华图教育ha.huatu.com - 河南公务员面试备考热点】

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汇总 面试热点汇总

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8月18日至22日,面试时间预计在11月份。考生们在更好地复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同时,对于2014河南公务员面试也应该提前着手进行准备。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如火如荼的反腐风暴近来又掀一轮高潮,“一周5名省部级高官被查”的打虎成绩再创反腐纪录。贪官落马,一夜之间从天上跌到地下,各种丑闻立刻被嗅觉灵敏的媒体扒出,如何滥用权力贪赃枉法,作风如何败坏、包养多少情妇,决策多么专断让同僚敢怒不敢言,在海外有多少见不得阳光的资产等等,贪官完全一副又贪婪、又荒淫、又虚伪的面孔。

可是,许多落马的贪官都有过近乎完美的任职评价。比如,落马的万庆良刚当市委书记时,官方评价是:有开拓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也注意坚持民主集中制,性格直爽,敢于开展批评,要求自己严格。落马的副国级领导苏荣任省委书记时官方的评价是:为人正派,团结同志,对自己要求严格。

可就是这些“为人正派”、“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官员,落马后被曝出的丑闻却让人瞠目结舌。万庆良落马后,媒体曝光了其很多见不得人的丑事,中央纪委的通报称,万庆良在被组织调查的前几天还到会所里大吃大喝。落马后的穷形尽相与落马前的完美评价形成强烈反差,使原先的任职评价非常尴尬。

如何看待这些贪官落马前的完美任职评价?不能简单用落马后的报道来否定此前的官方评价,将两者割裂对立起来,应辩证地看。一方面,官员的堕落并非一夜之间,而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今天的丑态百出并不能证明此前的政绩都是假的;另一方面,人有两面性,监督无法如影随形,组织看到的是官员的一面,而落马后媒体曝光的则是另一面。

还有一点也无法忽视,与落马前一边倒地赞美形成反差的是,官员落马后舆论往往都是一边倒地全盘否定,一哄而起的“扒粪”把贪官描绘得一无是处。这当然也是不客观的。腐败堕落道德败坏是真,但此前在岗位上的“开拓创新”、“工作热情高”、“思想解放”、“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等等未必就是假。

贪官落马前后评价天壤之别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有必要反思,到底是当官让好人变坏

了,还是坏人玷污了官员形象,戴着伪善的面具混进了官员队伍?到底是监督体制失灵了,从而未能发现官员的问题,还是贪官的伪装术太高明了,骗过了组织部门的眼睛?到底是更高的权力位置让官员有了膨胀感,抵制不住腐化的诱惑,还是一边贪腐一边升官?可能因人而异,各有原因,大拨哄,一边倒,这都会妨碍真正的检讨和反思。

反腐风暴赢得了民心,人们在通报贪官落马的新闻下拍手称快之时也在追问,这些腐败分子是怎么被提拔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的,一个个昔日在岗位上作出了不小成绩的能人最终却腐败堕落,问题不能都推到“人品恶劣道德败坏”上,制度可能有缺陷,环境可能是原因,个人修养也可能是缘由。这都值得反省。

当然,频繁的贪官落马对官方评价也是一个有益的提醒,对官员作评价时一定要下笔谨慎,不能习惯性地套用赞美模式。反腐力度大,赞美须谨慎,纪委的通报会让满纸的溢美之辞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2014河南公务员相关热点:

【招考公告】【职位表】【成绩查询入口】【面试名单】【面试分数线】【面试时间】

【面试指导】【面试真题】【笔试备考专题】【面试备考专题】

描绘贪官 篇四:《贪官打油诗》

诗歌一:贪官打油诗
贪官贪,权加钱,逍遥自在赛神仙。
内有十层护心甲,外有围墙圈套圈,
背靠大山搬不倒,头顶铁杆保护伞。
揭贪难于上青天,惩贪难过鬼门关。
小偷小,脚加拳,梁上功夫鬼见寒。贪官打油诗
盗贼穿透护心甲,盗贼破解圈套圈,
被偷有口难报案,贪赃枉法被揭穿。
以毒攻毒看好戏,妙哉盗贼偷贪官!
我愿小偷邪归正,组个小偷肃贪团!
诗歌二:贪官打油诗
不知因为何故,你就自称公仆,

描绘贪官 篇五:《让子弹飞观后感

[篇一:电影<让子弹飞>观后感]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站着就把钱给挣了!”欣赏之余,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当今社会,到底谁能站着就把钱给挣了?

照理说,在一个官有化的社会里,当官的必然是一个强势的阶级,他们是最有可能站着挣钱的。仔细想想,其实不然。德国铁血宰相俾斯曼有句名言:“你只要去当官,就注定没有自由。让子弹飞观后感。”这是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你只要处在官僚阶级之中,就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上级,古语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上级面前,你固然挺不起胸膛,更要命的是,除非你是官员中最大的那个,默然出现在自己的心头。百姓们为什么最后有勇气拿起qiāng杆对抗了?不是正义的号召,因为直到黄四郎的死讯传来,没有后顾之忧之后,他们才突然变得血气方刚,勇猛杀敌!胜利后大家为什么不欢而散、各分东西?老大哥张麻子最后成了一个人,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他显得茫然迷惑、一无是处,华丽的马车与颓废的老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到底要何去何从呢?马车里隐约传来一阵阵说笑声,却还是静的可怕……

无论是从剧情上,还是从演员表现上来说,<让子弹飞>这部贺岁片都值得一看。

[篇五:让子弹飞观后感]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到的是一部叫<无耻混蛋>的外国影片。<让子弹飞>与这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让子弹飞>更具有中国特色,对中国人的人性描写和刻画更多些。

片中的汤师爷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一个模型,胆怯,欺软怕硬,贪财,妥协,逃避,顺从,但是他善良,分得清善恶。这是在我身边常常能够见到的小人物。

有时候,能够在报纸上,或是在电视的新闻里看到,当有人遇见危险,路人常常冷漠相对,没有人愿意出手相助。这就反映了人们矮小的心理。他们不愿帮忙,并非出自于他们落井下石的恶意,而是怕给自己惹上麻烦。汤师爷就是这种没有安全感,没有能量的一个代表,当然,也谈不上担当。所以,在师爷最后死的时候,他对张麻子说,“你斗不过黄四爷”。但师爷却特别的善良,在生命的最后,要求张麻子“不要回鹅城”。

这里面的鹅城,我不知道,意图是否是在说明,那个城里的百姓都是任人宰割的。

其中反映中国人从众心理的,就是在张麻子攻黄四爷的碉堡的时候,张麻子当众砍掉了黄四爷替身的头,大家才一哄去了黄家。真的黄四爷没有死,而大家仍然是成功的攻下了黄家的碉堡。这说明,在对待恶霸的时候,不是大家没有能力将他打翻,却是因为大家胆怯。

我个人最喜欢的片段是,关于张麻子身世的那一段。张麻子叫张牧子,是跟随将军打仗出身的战士。因为军阀割据,自己不愿委身于人,所以落草为寇。人们以为是土匪就不能是张牧子,理所应当的是张麻子,张麻子脸上不应该是干净的,他就应该是满脸的麻子。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总要顺从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呢?

[篇六:让子弹飞观后感]

2010年有两部电影是我格外难忘,一部是<阿凡达>另一部是<让子弹飞>,其中,<让子弹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电影主要讲述了山中的麻匪劫持了一辆坐着买官的人的火车。麻匪的头——张麻子扮成买官的人和软弱能的老汤去鹅城骗财,到了鹅城,张麻子看见了贪官黄四郎虐待人民,不禁生出一股同情之情,便用计谋战胜了黄四郎,让鹅城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电影中的张麻子的形象无疑是从西部牛仔形象演变而来的——维持正义,敢打抱不平,喜欢用qiāng声向人们示威,但这些却被融入了官场,爆露出了官场上的种种不良的现象。在现实的社会中的确有这样的事情,比如说陈水扁,他在台湾贪污了好几个亿,在监狱中用种种方法出狱,继续在外面贪污,像在台湾上的一颗污点——就是<让子弹飞>中的黄四郎,只不过张麻子变成了无形的法律——最后结果也是依法处置。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张过滤纸,用镜头述说了中国官场上的一个字,那就是——贪。它几乎成了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腐败,用不合法的手段随意拿钱——这是中国的经济一直滑落,假若全世界没有了贪官,那么就没有了腐败!没有了落后!更没有了贫穷!其他国家早已开始号召,但唯有中国,为贪官而烦恼,因贪官而贫苦,贪官似乎成了中国特别的标志,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铲除那些让中国落后的贪官!不让<让子弹飞>中的黄四郎出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上!

  • ·描绘老家(2016-04-28)
  • ·描绘夜景(2016-05-05)
  • ·关于珍珠的描绘(2016-05-07)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