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2    阅读: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
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一)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

引言:

寺庙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寺庙建筑集思想、文化和时事各种元素而成,通过对寺庙建筑的风格及设计特点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其所属宗派、思想理念等等,更重要的是透过此可以观察到建筑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动态。所以可以说: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对于古寺庙的建筑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及社会历史的变革。

正文:

对于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佛教的传入及之后的广泛传播,迅速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事业,特别是开辟了寺庙建筑这一特殊的具有巨大价值的艺术道路。寺庙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从北魏时期开始在我国出现,到了唐宋时期到达了顶峰,而往后的明清时期则有着大量的修建。相比于很多的皇家建筑因为朝代的更迭和战争而被破坏甚至消失的惨状,寺庙建筑被大量的保存下来。而且由于寺庙建筑的大量涌现,使得其艺术和工艺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达到了顶峰。

一、中国寺庙建筑观念

总的来说,中国的寺庙建筑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宇宙观,它的总体设计风格有意识的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中国的寺庙建筑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中,这是因为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在中国寺庙建筑群中有很多的室外空间,它们并不把自然排除在外,而是包容在其中,正所谓“深山藏古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古代寺庙建筑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寺在深山中,亦是深山的一部分。

中国人讲究“气”,寺庙更是融合了天地之灵气,所以寺庙的选址往往是集天气、地气、水气、人气等综合因素为一体的好地方。所以在造屋建庙的时候都会考虑山川形势以及方位,以寻求气之所在而且能够藏得住气的地点,集万物之灵。由此再决定建筑的坐落和朝向。

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宝库。特别是其中的寺庙建筑,彰显了佛教寺庙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有这样一种说法“台山归来不看庙,庙里乾坤贯古今”,由此可以看出寺庙建筑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的。五台山佛教寺庙建筑群中的显通寺是我国砖砌结构中的杰作,而从建筑布局上来看,它的特点就是和五台山的地形地貌珠联璧合。寺庙和自然山水融合在了一起,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国的优秀艺术作品,同时在世界建筑文化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二、佛教寺庙的布局特色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秉承了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佛教寺庙仍都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

例如,承德避暑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在其周围还有十二座风格各异的皇家寺庙。这组寺庙群是对藏族建筑艺术精华的充分融合的体现,联合一些后来的官建寺庙和民建寺庙,它们集体反映出了承德历史上的辉煌。寺庙建筑虽然星罗棋布,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以避暑山庄为中心,与山庄建设遥相呼应。这些寺庙建筑的坐落和方位与避暑山庄呈现出中心散射状,体现了独特的风格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地位。承德市区的寺庙,无论是敕建、官建还是民建,都是经过封建帝王之间或者间接的许可的。在寺庙的布局上顺应自然,体现了强烈的自然气息,具备强烈的对称均衡感和秩序感。这与清代皇帝利用宗教政策,团结各族人民,以达到“和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有着不可分开的密切联系。在建筑风格上,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建筑的辉煌壮丽与山庄青砖灰瓦、朴素淡雅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也突出了避暑山庄,从而实现了建筑布局的和谐统一。 而单座寺庙的本身设计也是顺应了一定的规律,古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门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阁。在正中路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僧房和斋堂。当然其中大雄宝殿是每座佛寺中最重要和庞大的建筑。

三、各朝代古寺庙建筑建构变迁

在南北朝时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兴建寺庙,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在历经了不同的朝代的兴衰之后,寺庙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之中。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寺庙建筑,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寺庙建筑文化。

五台山可以说集结了各年代的优秀寺庙建筑,自从佛教传入五台山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是信奉佛教的,于是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从五台山的寺庙研究可以看出个时代的生活水平、生产水平以及由此造成的各时代的建筑风格的特点。

五台山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殿内的壁画、石刻,殿外的经幢、墓塔等等都是古代的遗物,极具价值。佛光寺整个寺院由三个院落组成,一院最低,三院最高。整个大殿气度不凡,十分壮丽。佛光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于,它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说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的断言。佛光寺的正殿东大殿在全寺最后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外观大方简朴,涂满了朱红,也正是唐木结构的建筑的代表。从佛光寺的东大殿来看,唐代寺庙建筑的基本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真棂窗,整体的建筑风格庄重朴实,美观大方。

在佛光寺前院北侧的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殿内使用了减柱法,全殿前后只用了四根金柱。随着金柱的减少,殿内的梁架发生了变化。前后槽用了内额,其上架四椽袱及平

梁。该殿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人字柁架的先例。这座殿堂设计结构新颖,是金代的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显通寺是中国第二座寺庙,是明代寺庙建筑不可多得的瑰宝。显通寺的原名为大孚灵鹫寺,寺庙的中轴线上有七重大殿。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座罕见的汉白玉石砌成的“无梁殿”。无梁殿的意思是整个殿堂的砌成没有用一根柱子。它的建造充分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外观是两层结构,实际是个一层的穹窿拱洞。而整个殿由三个拱洞构成,拱洞由一块块青砖垒砌,扶摇直上,边上边缩。拱璧即为山墙,墙上开有拱门,串通三洞,没有一根梁柱。这座大殿的建筑形状奇特,其外部充分体现了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的气质,同时内部又雕刻精湛,设计别出心裁,是一座现有的砖券建筑。显通寺的建造充分反映了明代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从“无梁殿”的建筑看来,明代的木结构建筑与前代相比较变化很大。在殿宇的布局上,主体建筑多在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十分强调左右对称,结构十分规矩严谨。梁架结构多用于通柱,屋内不论有没有天花板,都采用了明栿做法,加工细腻。

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是另一个独具特点的寺庙。该寺寺始建于元代,在明成祖永乐五年扩充。其中被称为大白塔寺的舍利塔,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之后显得格外醒目。人们常把大白塔寺看作为五台山的标志。从此寺中可以看出在元代寺庙建筑中,梁架结构出现了斜梁构件,多采用减柱法。

四、中国古寺庙建筑的建筑艺术

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色融合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特别是在屋顶的修葺和装饰上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

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之意。开间越多,等级则越高,比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则一般是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鉴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得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寺院建筑的屋顶是中国古寺庙建筑的一大特色。屋顶的建造大体利用木结构的特点做成了曲面形,寺院屋顶的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等。在屋顶的型式上常有斗拱和彩画。斗拱造型精巧变化复杂多端,具有很高的装饰效果。它是在屋顶和屋身交接的部分设置一个木构件,这在古寺庙建筑中十分常见。斗拱主要起支撑巨大屋顶出檐和减少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而彩画原是为了木结构仿佛,之后慢慢成为了寺院建筑艺术必不可少的装饰。明清建筑彩绘的主要形式是梁枋上的旋子彩画,用琢磨、大点金、雅五墨绘成的龙锦的图案、旋花、翎毛花卉与寺庙的整体色彩相互配合,具有鲜明的对比感,把整体建筑装点得炫彩夺目。

屋顶上的飞檐也是寺庙建筑的独特的风景线。向外和向上翘起的屋角使得高耸的屋顶显得生动而精巧。檐角上常排列一对有趣的小兽,小兽的大小多少要根据寺庙宫殿的等级来决定。小兽的排列或是象征着吉祥安定,能灭火消灾,或是正义公道的化身,能铲除邪恶。这些小兽的装饰不仅仅有着这些深刻的寓意同时也是寺院屋顶装饰的亮点。

总结: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寺庙建筑文化作为其中不可不被提及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瑰宝。寺庙建筑艺术的变迁展现了各个朝代的艺术文化的变革,透过寺庙建筑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人们生活水平、认知观念、审美情趣等等各方面的提高。寺庙建筑对于人们了解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社会变迁等等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
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二)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

引言:【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

寺庙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寺庙建筑集思想、文化和时事各种元素而成,

通过对寺庙建筑的风格及设计特点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其所属宗派、思想理念等等,更

重要的是透过此可以观察到建筑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动态。所以可以说:寺庙是中国古代

建筑的博物馆。对于古寺庙的建筑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及

社会历史的变革。

正文:

对于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佛教的传入及之 后的广泛传播,迅速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事业,特别是开辟了寺庙建筑这一特殊的具有巨

大价值的艺术道路。寺庙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从北魏时期开始在我国出现,到了唐宋时期

到达了顶峰,而往后的明清时期则有着大量的修建。相比于很多的皇家建筑因为朝代的更

迭和战争而被破坏甚至消失的惨状,寺庙建筑被大量的保存下来。而且由于寺庙建筑的大

量涌现,使得其艺术和工艺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达到了顶峰。

一、中国寺庙建筑观念

总的来说,中国的寺庙建筑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宇宙观,它的总体设计风格有意识的将 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

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中国的寺庙建筑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中,

这是因为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在中国寺庙建筑群中有很 多的室外空间,它们并不把自然排除在外,而是包容在其中,正所谓“深山藏古寺”讲的 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古代寺庙建筑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寺在深

山中,亦是深山的一部分。【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

中国人讲究“气”,寺庙更是融合了天地之灵气,所以寺庙的选址往往是集天气、地气、 水气、人气等综合因素为一体的好地方。所以在造屋建庙的时候都会考虑山川形势以及方

位,以寻求气之所在而且能够藏得住气的地点,集万物之灵。由此再决定建筑的坐落和朝

向。

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为“中国

佛教四大名山”。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宝库。特别是其中的寺庙建筑,彰显了佛教寺

庙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有这样一种说法“

台山归来不看庙,庙里乾坤贯古今”,由

此可以看出寺庙建筑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的。五台山佛教寺庙建筑群中的显通寺是我国砖

【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

砌结构中的杰作,而从建筑布局上来看,它的特点就是和五台山的地形地貌珠联璧合。寺庙和

自然山水融合在了一起,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国的优秀艺术作【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

品,同时在世界建筑文化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二、佛教寺庙的布局特色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秉承了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

此佛教寺庙仍都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

例如,承德避暑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在其周围还有十二座风格各异的皇家寺庙。这组

寺庙群是对藏族建筑艺术精华的充分融合的体现,联合一些后来的官建寺庙和民建寺庙,

它们集体反映出了承德历史上的辉煌。寺庙建筑虽然星罗棋布,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

是他们都以避暑山庄为中心,与山庄建设遥相呼应。这些寺庙建筑的坐落和方位与避暑山

庄呈现出中心散射状,体现了独特的风格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地位。承德市区的寺庙,无论

是敕建、官建还是民建,都是经过封建帝王之间或者间接的许可的。在寺庙的布局上顺应

自然,体现了强烈的自然气息,具备强烈的对称均衡感和秩序感。这与清代皇帝利用宗教

政策,团结各族人民,以达到“和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有着不可分开的密 切联系。在建筑风格上,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建筑的辉煌壮丽与山庄青砖灰瓦、朴素淡雅

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也突出了避暑山庄,从而实现了建筑布局的和谐统一。

而单座寺庙的本身设计也是顺应了一定的规律,古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门中路为山门,山

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

和藏经阁。在正中路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僧房和斋堂。当然其中大雄宝殿是每座佛寺中最重

要和庞大的建筑。

三、各朝代古寺庙建筑建构变迁

在南北朝时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兴建寺庙,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

一千多座寺庙。在历经了不同的朝代的兴衰之后,寺庙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之

中。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寺庙建筑,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寺庙建筑文化。

五台山可以说集结了各年代的优秀寺庙建筑,自从佛教传入五台山后,南北朝起,历代帝

王大都是信奉佛教的,于是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从五台山的寺庙研究可以看出

个时代的生活水平、生产水平以及由此造成的各时代的建筑风格的特点。

五台山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殿内的壁画、石刻,殿外的经幢、墓塔等等都是古

代的遗物,极具价值。佛光寺整个寺院由三个院落组成,一院最低,三院最高。整个大殿

气度不凡,十分壮丽。佛光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于,它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

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说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的断言。佛光寺的正殿东大殿在全寺最后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外观大方简朴,涂满了

朱红,也正是唐木结构的建筑的代表。从佛光寺的东大殿来看,唐代寺庙建筑的基本特点

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真棂

窗,整体的建筑风格庄重朴实,美观大方。

在佛光寺前院北侧的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殿内使用了减柱法,全殿前后只用了四

根金柱。随着金柱的减少,殿内的梁架发生了变化。前后槽用了内额,其上架四椽袱及平

梁。该殿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人字柁架的先例。这座殿堂设计结构新颖,是金代的木

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显通寺是中国第二座寺庙,是明代寺庙建筑不可多得的瑰宝。显通寺的原名为

大孚灵鹫寺,

寺庙的中轴线上有七重大殿。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座罕见的汉白玉石砌成的“无梁殿”。无

梁殿的意思是整个殿堂的砌成没有用一根柱子。它的建造充分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外观是两层

结构,实际是个一层的穹窿拱洞。而整个殿由三个拱洞构成,拱洞由一块块青砖垒砌,扶摇直

上,边上边缩。拱璧即为山墙,墙上开有拱门,串通三洞,没有一根梁柱。这座大殿的建筑形

状奇特,其外部充分体现了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的气质,同时内部又雕刻精湛,设计别出心裁,

是一座现有的砖券建筑。显通寺的建造充分反映了明代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从“无梁殿”

的建筑看来,明代的木结构建筑与前代相比较变化很大。在殿宇的布局上,主体建筑多在中轴

线上,其余建筑十分强调左右对称,结构十分规矩严谨。梁架结构多用于通柱,屋内不论有没

有天花板,都采用了明栿做法,加工细腻。

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是另一个独具特点的寺庙。该寺寺始建于元代,在明成祖永乐五年扩充。

其中被称为大白塔寺的舍利塔,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之后显得格外醒目。人

们常把大白塔寺看作为五台山的标志。从此寺中可以看出在元代寺庙建筑中,梁架结构出现了

斜梁构件,多采用减柱法。

四、中国古寺庙建筑的建筑艺术

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色融合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特别是在屋顶的修葺和装饰上

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

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之意。开

间越多,等级则越高,比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则一 般是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鉴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得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

一的效果。

寺院建筑的屋顶是中国古寺庙建筑的一大特色。屋顶的建造大体利用木结构的特点做成了

曲面形,寺院屋顶的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等。在屋顶的型

式上常有斗拱和彩画。斗拱造型精巧变化复杂多端,具有很高的装饰效果。它是在屋顶和

屋身交接的部分设置一个木构件,这在古寺庙建筑中十分常见。斗拱主要起支撑巨大屋顶

出檐和减少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而彩画原是为了木结构仿佛,之后慢慢成为了寺院建筑

艺术必不可少的装饰。明清建筑彩绘的主要形式是梁枋上的旋子彩画,用琢磨、大点金、

!寺庙建筑
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三)

寺庙建筑

寺庙建筑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洛阳白马寺始建于汉朝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官方最早营建的佛寺。寺院呈长方形,占地约4万平方米。白马寺的兴建,有力地促进了佛教在中国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因此,白马寺至今仍是许多国家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五台山佛教建筑山西省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山上保存的古代佛教建筑多达58处,其中较著名的寺庙建筑包括建于唐朝的南禅寺和佛光寺。

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一座木结构寺庙建筑;佛光寺在建筑上荟萃了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寺内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被誉为“四绝”。

恒山悬空寺值得一提的还有山西省境内北岳恒山悬空寺,这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院,上靠危岩,下临深谷,造型独特,是极为罕见的建筑。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南3.5公里处的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始建于北魏时期,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整个建筑面对恒山,背依翠屏,壁岩无阶,高楼仰止,是北岳恒山第一奇观。

布达拉宫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派,喇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是佛殿大、经堂高,建筑多依山势而筑。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喇嘛教寺庙建筑。始建于唐代的布达拉宫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整个宫殿建筑依山势叠砌,辉煌壮观,其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有殿堂20多个,正殿供奉着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布达拉宫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

此外,承德“外八庙”及北京雍和宫,也都是著名的喇嘛教建筑。浅论中西建筑的差别古代世界建筑笼统得可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等。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果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而其余的三个体系,数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相对影响较大。

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屹立于东亚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有超过3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建筑就是中华文明之树中非常美丽的一支。中西建筑的不同

一、建筑材料的不同

1.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也是木质结构,即使一些砖筑的佛塔和地下墓室,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他们的外表仍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地位。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从大量的木架构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木构架具有三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结构又称立贴式。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檩下有一柱落地,是它的初步形式。根据房屋的大小,可使用"三檩三柱一穿

"、"五檩五柱三穿"……"十一檩十一柱五穿"等不同构架。随柱子增多,穿的层数也增多。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能用较小的料建较大的屋,而且由于柱与穿形成网状,结构牢固,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屋内柱、枋多,形不成较为开阔的内部空间。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3).井干式结构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中国商代墓椁中已应用井干式结构,汉墓仍有应用。目前所见最早的井干式房屋的形象和文献都属汉代。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器中就有双坡顶的井干式房屋。《淮南子》中有"延楼栈道,鸡栖井干"的记载。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中国目前只在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尚有个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云南南华井干式结构民居是井干式结构房屋的实例。它有平房和二层楼,平面都是长方形,面阔两间,上覆悬山屋顶。屋顶做法是左右侧壁顶部正中立短柱承脊檩,椽子搭在脊檩和前后檐墙顶的井干木上,房屋进深只有二椽。

2.西方建筑石材为主作为西方古建筑代表的古希腊、罗马帝国,其建筑决大多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希腊早期的建筑,同中国一样,也是木构架的,易于腐朽和失火,到公元前7世纪之末,除了少数用木材之外,已经全用石材建造了。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柱式:

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克林斯柱式、还有人像柱式;见图 古罗马的多里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

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线形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长以线造型,以线传情。故中国画无论是绘画工具还是绘画语言,无不与线有关。中国传统建筑采取木质的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感染力。故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单体建筑的外轮廓线,还是群体建筑的天际线,都与中国绘画重的勾、描有相同之处。即使在音乐艺术上,如中国传统音乐的京剧,似乎亦可感觉到一种线的流动。

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古罗马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

下,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特别的认识,极其重视表现对象富于逻辑的几何可惜性。美的建筑就是有明确的几何形体与几何比例关系以及确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所以他们往往借助数的组合和几何形来塑造建筑的形式美,而不规则的石块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在绘画上,他们追求的是写实艺术,以塑造出物体的体积感、空间感为目的,他们先天有一种征服一切的欲望,好像画的越写实,就是征服了这个事物;在音乐方面,他们的传统音乐讲求声音浑厚,体现着一种“体积感”。此外,建筑材料的不同也可看出中西的审美情调的不同。木质轻盈、熟软给人以温暖、亲切、的审美情调感受,中国人比较感性,追求的是一种意境,求和睦,重感情的心理;石质阴冷坚硬,给人一冷峻,生硬的感觉,符合西方人的理性、客观求实际。

二、造型,布局

1.和谐之美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之美为基调。尽管我国先秦时期的建筑也曾有过高台榭、美宫室,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刚之美,但随着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汉以后,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展现对抗力度的阳刚之美逐步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以内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纡余委曲的建筑序列层次,婉转、舒缓的建[WW1]筑节奏韵律和凝重、自然的建筑装饰设计,给人以亲切、温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在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个体服从于整体,追求和谐。正如李泽后先生所言:“中国建筑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的,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它重视的是多个建筑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2.对抗之力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在建筑的形体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那些精密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窿与尖拱,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亢奋、恐怖、等审美情绪。就连以山水自然之美为题材的园林建筑,亦一反中国式的“天人合一”,而表现天人对立,人定胜天为主题。在西方造园家眼里,自然景物不是模仿对象,而是改造的对象,因而西方古典园林的造景多以体现人工伟力的建筑为主,山水花木不过式建筑的陪衬。并且这里的山水花木亦并非保持自然的生长之态,而被修剪成各式规整的图案。见图6。园林的布局,亦按人的意志划分为规则的几何形,表现出古代西方人勇于征服自然的抗争精神。西方古建筑的空间序列采用向高空垂直发展,挺拔向上的形式。同时,

西方古典建筑突出建筑个体特性的张扬,横空出世的尖塔楼,孤傲独立的纪念柱处处可见。每一座单位建筑,都不遗余力的表现自己的风格魅力,绝少雷同。这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主体意识,强调个体观念。

三、平稳缓慢的继承与快速多变的发展

1.中国建筑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缺乏剧烈的变化。木质框架结构自产生起至明清,一直都是我国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尽管各个时代的构件和材料上有所变革,但总体结构并无多大的变化。定型与汉代的几种屋顶式样,也一直成为各个时代沿用的屋顶式样。尤其是宋代以后,我国的传统建筑在技术、结构、外形部局等方面都日益程式化,其发展的进程就更加迟缓。

2.西方建筑发展进程快速多变西方古建筑的发展进程却表现为快速多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地域性民族特色。希腊式建筑讲究比例匀称,造型简洁优雅,重视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开敞的柱廊,即构成建筑空间的虚实互映,又将自然的阳光、空气巧妙置于认为建筑空间之中,给人以明朗、开放的亲切之感。尤其是那些模拟人体比例形成的柱式,展现出古希腊艺术以表现人体美,塑造人体美为根本出发点的美学思想,同时也是古希腊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罗马式建筑以圆顶、拱门、厚墙为其特色,造型浑厚雄壮,装饰华丽多彩。尤其是对内部空间的处理十分讲究,从地板到天花板,处处精雕细琢,浑然一体,充实而美观。显示出古罗马帝国奴隶制繁荣时期的武力与豪华。见图7,图8哥特建筑就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以高、直、尖为特色,高大的形体由于飞扶壁的作用显得薄而轻快,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一个个向上挺拔的尖拱打断了横向的构架,自下而上层层推进,仿佛卷起的浪潮,一层层向上推涌,直至尖顶,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将人们的精神引向上苍,寄托着教徒对天国的慕渴与向往。巴洛克建筑,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现象十分复杂,形式新异。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打破建筑,雕刻与绘画的界限,使用贵重材料,充满了装饰。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原意是畸形的珍珠。

探源

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不同

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其自然地理环境尽管各不相同,但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皆以土、木为主。我国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之国,这种以农为主的经济生活,早早催醒了中华民族对农业生产对象--土地

描写寺庙的句子
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四)

1、来到了寺庙的中央,一座“大雄宝殿”我情不自禁进了大门,一位头戴黑珠、伸手张指,的“如来佛祖”呈现在我的眼前。旁边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等。

2、走出建筑物,立马就看见了一座旧得不能再旧的寺庙,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满了尘土,看起来十分阴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栋“鬼屋”。

3、走进寺庙,我看见一尊巨大的佛。描写寺庙的句子。走出寺庙,就看见一个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里有一只乌龟,它游得可真“快”,可称“游泳健将”了。

4、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5、寺院周围,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峦,像正在开屏的孔雀,那艳丽迷人的尾巴环抱着孔雀头——潭柘寺。

6、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

7、张飞庙是长江上游的一颗明珠,它位于云阳县城南岸,号称巴蜀第一胜景。

8、走进寺门,跨过门槛,在前面有一尊释迦牟尼的塑像,样子不好看,我便朝他做了个鬼脸。旁边有几个和尚一边念经,一边打坐。描写寺庙的句子。妙果寺墙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头。这些建筑物的木桩经过时间的侵蚀,有一些外皮已经剥落,显得十分破旧。

9、离杭州西湖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听不到念经诵佛之声,也听不到悠扬钟声的寺庙,它,就是岳王庙。

10、走到大院中央,抬头便是一望无际的天空,寺虽小,却有一种不衰的感觉。寺里若无他人,寂静的空气中,几只鸟儿唱歌,听着就十分悠然。这时,一个老和尚走了过来,向我们问好,我们也向他一拜。刚拜完,老和尚便疾步离开。我有一点好奇,想出跟踪一计,偷偷跟着老和尚前行。

11、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这时香烟缭绕,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赶到这里,他们双手合十,举过胸、额、头,然后平扑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许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12、抬头望庙顶,令人眼花缭乱。那一个个佛爷凸起的脸也宛如夏季夜空数不清的星斗,它们神态各异,千姿百态。

13、寺庙一定藏在深山中,我画了一步步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顶,路上,有挑水的和尚,有络绎不绝的香客,他们手提篮子,篮子里装了水果、食物、香……他们一直往前走,看起来非常虔诚。

14、恒山悬空寺,全寺紧紧贴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上,仅用一柱支撑,十分惊险,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令人望而生畏。

15、远远望去,普先禅寺就像天宫一样。那一排排、一栋栋的建筑物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跨进大门,啊!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建筑物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颜色鲜艳夺目。

16、比起喧闹的城隍庙,静安寺,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佛门净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只为在那颗由整木雕琢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前三叩大拜,以祈求平安别看叫静安寺,但它是上海很繁华的地方。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高三点八七米,宽二点六米,重一万一千公斤,可是中国最大的玉佛像哦!

17、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诗人落榜之时之情之景,别有一番意境。

18、古老的司徒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面临碧波万顷、银光闪耀的西太湖,背靠诸峰连绵、重岩叠翠、巍峨高大的邓尉山。园中有相传为汉朝大司徒邓禹亲手栽植的四棵古柏。

19、登上石阶,只见屈子祠就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雄伟壮丽的祠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20、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雕刻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21、我耳边仿佛回响起了“当、当”的钟声,真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2、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已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也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了。

23、古老的寺庙在朦胧夜雾的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24、花寺的院子比较小,更显得院中的几棵菩提树硕大无比。虽然已是深秋了,但它们还是那么挺拔苍翠。

古诗江南春的意思
描写古代寺庙的句子(五)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郭:城郭。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古诗江南春的意思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文:

辽阔迷人的江南水乡,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镇,随处可见酒家迎风招展的旗子。古诗江南春的意思
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

赏析: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不过白诗展示给我们的是江南风光大的轮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开篇,诗人首先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柳绿花红,燕舞莺歌的境界,随后又向我们展示了“水村”和“山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的繁荣与祥和。“千里”极言地域之辽阔广大,一个“千里”把“莺啼”响彻了整个江南,把“绿映红”掩映了整个江南;“水村”与“山郭”又把迎风招展的“酒旗”挂遍了整个江南。令人迷恋,令人心驰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是把诗作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也使其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与批判。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在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更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不仅是为了写眼前的景致而写景,而是在赏叹之中蕴含着讽刺,这一来无疑就大大地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既有体现具体时代特征的景观,又有渗透着历史沧桑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同时还以“千里”一词形象化地概括了整个江南,难怪诗人选择了<江南春绝句>这一命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描写侠客的古文

下一篇: 形容一个人蜜饯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