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2    阅读: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 几何图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

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引导学生观察08年奥运村模型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你熟悉的图形吗?

(2)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小玩意,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

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

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 ,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3. 实践探究.

(1)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

(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

(4)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4.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作业设计

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

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4.1.1 几何图形(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

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

2.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难点:

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三、教学过程【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欣赏漫画并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

2.新课学习

(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

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

(2)猜一猜,看一看

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

Ⅱ.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 Ⅲ.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 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

(4)(从不同角度看简单的组合图形,由少数组合逐步加多)如下图,画出下列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最后从模型上得到验证)

3.实践与探究

(1)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

(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

4.

参考练习

(⒈)图,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⒉)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1

2

3【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4

5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屯脚中学:李治民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

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

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

实中的物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

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

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

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

形.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

形 ,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

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

长方形,圆等.

3. 实践探究.

(1)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

(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

(4)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4.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作业设计

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

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4.1.1 几何图形(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

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5.过程与方法

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

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

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

2).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的热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难点:

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欣赏漫画并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

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

2.新课学习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

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

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

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

(2)猜一猜,看一看

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

Ⅱ.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Ⅲ.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 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

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

(4)(从不同角度看简单的组合图形,由少数组合逐步加多)如下图,画

出下列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最后从模型上得到验证)

3.实践与探究

(1)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

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

(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

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

4.参考练习

(⒈)图,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

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⒉)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从左面观察这

个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

(3)一个由8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图形时,

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那么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时,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 ( )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四)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教案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二、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

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课本88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① 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② 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③ 列方程:x+2x+4x=140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

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

x+2x+4x=(1+2+4)x=7x

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略)

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标上箭头和框图。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三)例题分析、体现方法

出示课本第89页例1

采用学生叙述、教师板书的师生合作方式完成。

(四)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上第89页练习

(五)拓广探索、比较分析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x2x140 2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xx140 42

(六)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

(七)课堂小结

提问:

1. 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依据是什么?

2. 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1.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

2.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八)作业设计

课本P93--94页习题3.2中1、3(1)(2)、4、6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

临淮中学 王珊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二、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89页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二)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 „ (1)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 (2)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三)运用新知

出示课本第91页例2

可以由学生叙述教师板演,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给出解答,教师再进行讲评。 解题后反思归纳:

(1) 什么时候需要“移项”? “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2) “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上第91页练习

(五)拓广探索、比较分析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x2x1402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xx14042 (六)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 ,正好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

(七)课堂小结

提问:

1. 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聚?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 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

3. 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①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

移项(等式的性质1)

合并(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② “对消”与“还原”就是“合并”与“移项” ③ 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八)作业设计

课本第93--94页习题3.2第2、3(3)(4)、7、8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五)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借鉴洋思经验,打造高效课堂

七年级数学

学 校: 兴国中学 主备教师: 王文斌

成员: 李宝义 武旦珠 王汪仓 张掌家 王文斌 胡文艳 徐慧 杨玉霞 周倩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

课 题: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2

3

课 题: 4.2立体图形的视图 第一课时: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4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