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5    阅读: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一】:《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88页和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米尺 软尺 卷尺 皮尺 纸尺 测量的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 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 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 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 推荐汇报 (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展示课件:一庹 一zha 一步 一脚 一掌 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中国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 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 2活动起来 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教师书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疑问。

每个人量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结果就不相同。

过渡语:教师引导:我们量的都是一样大的课桌,如果我们想要相同的度量结果,想想我们该用什么去量?学生说用尺。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

教科书88、89页内容

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重难点;对量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过程:

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1、用手势比长度。比如1米、1厘米。

2、60厘米。

点评差异太大。

3、如果给你一个参照的对象,你能比划得出来吗?

4小结: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的长度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它们之后借助它们了解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二)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出示测量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三】:综合实践课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设计

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设计:王铃铃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

2. 体会测量的实质,培养估测能力。会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3. 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软尺、卷尺、皮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识各种尺

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量一量”的事情。放假去旅行时,售票阿姨会给你量一量,如果你不到1米20厘米,就可以免票啦。(p1)

1. 1米20厘米是一个长度,在这里也可以称为高度。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第一单元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p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1米和1厘米各是多长呢?

2. 米和厘米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尺?我们来逐一认识:米尺、卷尺、皮尺、软尺。(p3)

3. 这些尺子都有哪些用途呢?你知道吗?一起来认识一下!

4. 课件播放软尺、卷尺、皮尺的用法用途。(p4)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谈话:现在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些尺,还知道了怎样使用它们。接下来就要请这些尺子朋友来帮忙完成几个任务。

1. 先来估一估:黑板大约有多长?讲台大约有多高?(p5)

提问:怎么才能知道估得对不对?可以用尺子测量。

(1)教师测量黑板:选择皮尺,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

(2)教师测量讲台:选择钢尺,直接测量。选择软尺,再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时介绍使用软尺的注意事项:软尺测量要从前头量起并拉直,读数要选取厘米的一面)

(3)得出数据:黑板长大约4米;讲台高大约1米。(读取大约值,一般取整数,或者整十)

2.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真是方便!古时候人们没有尺子,怎么测量长度呢?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 比一比

量一量,比一比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六】: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1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七】:《量一量,比一比》参考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欧庙一小 张艳清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2.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发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吧!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1.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教师用课件呈现教科书第88页图,但图中不出现测量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都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

1 / 3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八】:二年级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课型: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九】:《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周赛维)

量一量,比一比

——综合实践活动课

九峰小学 周赛维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88页和8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 “量一量,比一比”是原教材“看一看,摆一摆”新改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结束后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

2、体会测量的实质,培养估测能力。会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3、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测量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1、提前分好小组2、测量记录单。3、测量工具:软尺、卷尺、皮尺、学生尺 4、提前认识测量的各种工具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达到以上目标,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预测学生情况,作好充分准备。

1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十】:201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201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3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 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提问: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尺子介绍给大家?指名让讲台介绍学生的尺、米尺、卷尺。 提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谈话: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子,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呢?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

量前交代学生可以自己量一拃的长,同学互相帮助量一步、一庹的长,并记录下来。 指名说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并要求学生最好记住自己一拃、一步、一庹你的长度,用他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

二、进行实地测量

1、 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学生尺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表

提问:通过量,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的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吗? 学生各自折纸、测量,再指名回答

讨论: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提问:把你量出的这条折痕的长度与长方形的边长比比,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刚才你们量长方形的边和折痕的长度是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由于这张长方形的纸的边长和折痕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2、 估测物体的长度

讲述: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约有多长,就可以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下面就一小组为单位,每组任一种书89页表里面的动物,用一拃、一步或一庹先估测,再选用合适的尺子量一量进行验证。如: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我们量得小朋友的手臂张开大约一米多点,那么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还有我们的肩膀大约30厘米,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逍遥游教案

下一篇: 金色的草地教案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