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豆腐颂朗读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9    阅读:

豆腐颂朗读(一)
豆腐颂教案

豆腐颂朗读(二)
《豆腐颂》教学设计

《豆腐颂》教学设计

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李海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9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生答,师板书:搭配、营养、历史、文化、烹调)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感受豆腐的文化内涵。

二、自主学习,探究“颂”。

1.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那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

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

课件出示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 ,从视觉、触觉、味觉三方面具体写了豆腐的美的特点。

师板书:美。

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2: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生体会:这句话说明了豆腐在中国很普遍。

师引导: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嘛?情境创设:师叫卖“豆腐、大豆腐!” 小结过渡语:街头小巷的豆腐的叫卖声,每家每户餐桌上时常出现与豆腐有关的菜肴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生汇报)

课件出示3: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生汇报) 师板书:平民 不平凡

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4: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下面请同学们以前后桌四名同学为一小组,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围绕自学提示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

搭配【豆腐颂朗读】

课件出示5:“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

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课件出示6: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

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醉倒了”体会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2.指名读。

3.豆腐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大家是不是很想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7:图片

1.瞧,这就是课文中列举的与豆腐有关的菜肴,你能用书上积累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介绍吗?

看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你想做什么?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8: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

1.理解: 结合看图的感受理解“百尝不厌”。

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 百()不厌 百()不厌„„

再出示:百尝不厌 百听不厌 百看不厌 百穿不厌 百玩不厌 百吃不厌

3.齐读

4.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9“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虽然善变,但本体不变,一方面突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的“善变”的特点,一方面保持着傲然的本体的特点。

2.同学们,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菜肴外,生活中你还吃过、看过哪些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哇?

3.齐读:通过大家的汇报我想此时我们也会说:“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所以作者会慨叹:

课件出示10: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课件出示11:第二自然段

1.细观察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这段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体会: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这是总分构段方式。

2.小结段落写法特点:同学们这种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不但使表达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3.仿写片段:你能仿照这段的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食物吗?(胡萝卜、鸡蛋、肉等)

师过度:同学们通过对豆腐与各种食材易于搭配的特点,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你还从哪些方面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

营养

课件出示12: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养”。

1.体会:中心句,先用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接着从豆腐含有植物性脂肪、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三方面具体写出了他的食用价值。

师:这段话也运用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而且引用谚语概括豆腐的特点,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指导读:齐读 3.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谚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几个吗?

课件示13:齐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豆腐颂朗读】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历史

1.生体会

2.师:豆腐由汉的发明,宋的普及,清的发展,历经了2100年的历史,突出了豆腐的悠久历史。自然生发出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14: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烹调:

1.生体会:不平凡:理解“名传遐迩”“想方设法”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凡是、总是、仅”等词语体会百姓的技艺高超及豆腐的不平凡。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普通百姓体会到豆腐是平民的。

2.一道普通的食材却叫四川人发挥到了极致,麻婆豆腐成为四川有名的一道菜,已是家喻户晓。

怎能不让人称赞呢?齐读:

课件示15: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文化

课件出示16:“豆腐在中国社会中,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生体会是平民的。这是对豆腐象征意义的揭示。

2.齐读。(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已然用他的朴素,演绎出中国独有的豆腐文化。)

3.这段中你还从哪些语句看出豆腐与我国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豆腐西施——美貌的贫家女。

豆腐官——廉洁的官。

4.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有关豆腐的谚语、歇后语或者名人与豆腐的语句。

5.课件示17:子敏的《豆腐修养》。

A、指名读,

B、说说你对豆腐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三、升华认识,揭示“颂”。

豆腐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平易、朴素、宽厚的品格,像这样写的是豆腐,但却托豆腐言志,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以小见大,即以豆腐见中国文化。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这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深沉感人。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件示18:齐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四、拓展延伸,激发“颂”。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食物,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使我们想到中国。

课件19:(饺子、月饼、粽子等等。)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课上时间是有限,要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待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了。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计划吧。这节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延学单:(学生自己设计)

课件20

1.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读一读麻婆豆腐的传说。

3.仿照本文写一篇《××颂》。

4.动手做一做有关豆腐的菜肴。

板书设计:

总 美

搭配

营养

豆腐颂 分 历史 赞美

文化

烹调

总 平民 不平凡

豆腐颂朗读(三)
豆腐颂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

2.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们的“中国豆腐”为荣。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结合查找的相关菜肴的资料,通过图片、作法、人们吃它们时的感受,使学生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第二自然段教学的语言设计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会“腐”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解题引入。

理解课题,“颂”——赞美、赞颂;“豆腐颂”——赞美、赞颂豆腐。

四、初读课文,切入重点。

(一)读全文,考虑: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二)理解这句话的层次。板书:平民 不平凡

五、轻声读课文,看看作者怎样讲清楚豆腐是“平民”的?

(一)豆腐普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易于搭配——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搭配;它和„„没有不结缘的;

[相机指导生字:脂肪(字音)]

营养丰富——引用谚语,说服有力;

[相机指导生字:钙、孕(字形)]

历史悠久——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从平民到贵族。

(二)逐项体会,重点朗读第2自然段。

六、过渡。

七、快速浏览课文,作者怎样写清豆腐的“不平凡”?

(一)可以和各种不同的菜肴搭配,从樱桃到木耳,从鲥鱼到羊杂,使菜肴颜色更鲜艳、香味更奇异——具有亲和特性,可以和多层次菜肴和谐搭配,却保持本色。

(二)象征意义:老实、勤劳、清正、廉洁。

八、豆腐最值得赞颂的是什么?

优点众多、体现智慧、蕴涵文化

九、指导练笔。

(一)同样是体现中国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具有和豆腐一样普及的平凡事物——纸;

(二)模仿课文第3自然段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事物;

(三)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九、板书设计:

豆腐颂

颜色 鲜艳

香味 清淡

历史 汉文帝时代 宋代 清代 象征 贫苦 老实 勤劳

豆腐颂朗读(四)
豆腐颂

9—1 豆腐颂

教材分析

《豆腐颂》这篇课文以“赞颂”为文章的基调,介绍了平民化的食品——豆腐。 文章首先以“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一句开头,概括地介绍了豆腐可“做汤 做菜”,可“配荤配素”,可“苦辣酸甜,随心所欲”。文章以“它洁白,是视 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的排比句式一气呵 成,具体写出了豆腐的特点,表现出赞美之情。

文章的第2自然段具体写了豆腐可以和哪些食品配制成菜肴,吃豆腐做的菜肴有什 么样的感受。“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一句,把豆腐比做 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一方面写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种菜肴,另一方面写出了对 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3自然段介绍了豆腐的营养价值。“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一句谚语 ,概括地写出了豆腐的食用价值。接着从豆腐所含的植物性脂肪、极少量的碳水 化合物、钙质等对人的健康的重要作用,具体写出了它的作用。【豆腐颂朗读】

第4自然段介绍的是豆腐的发展历史。在这段里,先说明豆腐是汉文帝时代的淮南 王刘安发明的,然后说明在宋代逐渐在百姓中普及,最后介绍从清代开始豆腐扩 及上层社会,成了帝王餐桌上的菜肴。

第5自然段讲的是与豆腐有关的文化。章回小说和戏剧中人物的生活经历,美貌的 贫家女的称呼,以豆腐对为官廉洁的官员的评价,都体现出豆腐与我国的文化生 活密切相关。

第6自然段讲的是豆腐烹调的高手麻婆以及她的烹调技艺和这道名菜的形成原因。 课文最后一段,以“豆腐原是很平民化的食品”呼应文章的开头,以豆腐“是含 有深远哲学意味的食品”“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总 结了全文,洋溢着对豆腐的赞美之情,流露出对豆腐的喜爱之意。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 意。

4.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练习运用这种方法来 写一段话。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了解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为学习课文积累感性的知识。

2.制作相关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共有11个,其中“椿”“脂”是翘舌音,“佐”“臊”是平 舌音。“脂肪”一词的读音容易读错,要注意纠正。

要求会写的字中,“腐”在与“豆”字组成词语的时候读轻声,它是半包围结构 ,不能写成上下结构;“烫”字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火”字,不要写成“ 大”字;“脂”“肪”这两个字都是“月字旁”,注意与“指”“访”“防”的 区别;“孕”字上半部分是一个“乃”字,不要写成“女”字;“钙”字的最后 一笔是竖折折钩,不要再多加一笔。

2.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是以赞颂豆腐为表达基调的,所以,不论是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还是 讲它的历史与发展,不论是介绍与它有关的文化,还是讲有着高超豆腐烹饪技术 的麻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流露出的是掩饰不住的自豪。因此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要重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篇课文对于豆腐的介绍说明较多,但是,谚语、成语以及排比句式的恰当运用 ,突出了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 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学习表达。

3.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关注下面几个问题:

(1)理清课文的思路,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引导学生阅读第 2至第6自然段,概括出每一段的内容,总结出课文是从5个方面来具体赞颂豆腐的 。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把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的。课文围绕 豆腐的特点来赞美豆腐,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课文不仅概括地讲豆腐的特点,而且 善于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并且表达出赞颂的思想感情。例如,第2自然 段,开始先概括地讲了豆腐可以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做成各种 菜肴,接着列举生活中事例作具体说明,这样表达不但自然而且真实,而且源于 生活的事例令人信服。结尾一句巧妙的比喻,更突出了对百尝不厌的豆腐的喜爱 与赞美。

课文的第3自然段讲的是豆腐的科学价值。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段的时候,可以结合 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来了解这一段的内容和表达方面的特点。

学习这两段课文,还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讨论这两部分内容课文的异同,从而 认识到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 豆腐’”这一观点。理解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认识豆腐是平民 的,因为它是大众化的食品;但它并不平凡,它能与许多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 菜肴;它以极高的营养价值,成为老幼皆宜的食品;豆腐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更体 现出它的不平凡,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豆腐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深受欢迎。这些都是豆腐的不平凡之处。

以下词语供理解课文时参考: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想方设法:想尽办法。

遐迩:远近。

孤苦无依:孤独凄苦,无依无靠。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豆腐颂朗读】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这个问题是引导 学生关注课文的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默读 课文,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安排小组内交流,也可以安排在班级交流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问题的正确与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概括能 力的培养。

“课文的结尾说:‘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在课 文中找一找,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说明这一观点的?”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认 识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特点。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豆腐的特点,并融入对 豆腐的赞美之情,这就是本文表达方面的特点。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 课文中找到这些具体的事例,再体会它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具体的事例有:豆 腐可以和各种食品配成佳肴;豆腐是“植物肉”;豆腐最早是平民百姓的食品; 豆腐在中国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中国的普通百姓。 豆腐的不平凡之处,可参看“阅读教学(3)”的提示。

【豆腐颂朗读】

“讨论:认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个练习是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认识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这两个自然段在表达 方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来具体说明。

(2)拓展与运用

“有句谚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你能搜集萝卜或姜的相 关资料,再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说明这则谚语吗?”这是学习本文第3自然 段的写法,进行片断练习。要完成这个练习,首先要搜集关于萝卜和姜的资料, 再根据“不用大夫开药方”一句筛选材料。完成片断练习的时候,可以考虑学生 的实际情况,分开层次提出要求,一部分可以仿说(仿写),完全仿照课文的叙 述样式来说(写),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可以选择其他构段形式来说(写)。 “请你展开调查,了解与豆腐有关的菜名、菜肴以及做法,体会‘有中国人的 地方就有豆腐’。”这是一个调查的内容,如果是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学生搜集资 料,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理解“有中国 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如果课后请学生搜集材料,要适当安排交流的时间,进一 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百尝不厌’一词中的‘尝’可以换成‘看’或‘听’,组成另外一个词语 。你换一换,并用它写一句话。”这是写话练习,“百尝不厌”可以换成“百看 不厌”“百听不厌”,用“百看不厌”造句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美丽的景色、 美好的画卷、优秀经典的书籍或影片等,用“百听不厌”造句时,可以引导学生 选择优美的音乐,神奇而富于变化的、充满感情的、能唤起自己美好回忆的童话 、故事、传说、英雄或模范人物的事迹等。

(3)积累

这里安排了两方面的积累内容,一是积累词语,抄写这些词语是巩固本课要求会 写的字,教师要注意指导,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上,还要要求书写美观。二是积累 句子。这两句话都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来写的,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熟读的 基础上背诵下来。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由于学生年龄和经历,对豆腐食品的历史以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有局限,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 文字中体会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相关资料

豆腐的历史

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制成豆腐制品的国家。

【豆腐颂朗读】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农民 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里做煎饼吃。煎饼

加上自制的豆浆,是淮河两岸农家的日常食物。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 积累了各种经验。后来,人们从豆浆久放变质凝结这一现象得到启发,终于用原 始的自淀法创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豆腐术。他曾搜集大批方士改进了农民制豆腐的方法, 采用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洁白细嫩的豆腐就制作出来了。

豆腐,古时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 “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

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览的人都要尝 尝绵滑细腻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里多豆腐作坊,夜间全城磨轮辘辘,豆香四 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黄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 脑、广西桂林腐竹、浙江绍兴腐乳等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制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圆豆腐、水豆腐、冻豆腐、 包子豆腐等分别,都是豆腐鲜货制品(包括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豆腐 的发酵制品,有臭豆腐、腐乳、长毛豆腐等,这些都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副食品。 豆腐作为食药兼备的食品,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据测定,一般100克 豆腐含钙量为140毫克~160毫克,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高的,含有 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动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因此 ,常吃豆腐可以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增加免疫力并且有解毒作用。

豆腐颂朗读(五)
《豆腐颂》教学设计

《豆腐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9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生答,师板书:搭配、营养、历史、文化、烹调)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感受豆腐的文化内涵。

二、自主学习,探究“颂”。

1.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哪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

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

课件出示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 ,从视觉、触觉、味觉三方面具体写了豆腐的美的特点。

师板书:美。

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2: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生体会:这句话说明了豆腐在中国很普遍。

师引导: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嘛?情境创设:师叫卖“豆腐、大豆腐!” 小结过渡语:街头小巷的豆腐的叫卖声,每家每户餐桌上时常出现与豆腐有关的菜肴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生汇报)

课件出示3: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生汇报) 师板书:平民 不平凡

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4: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全班汇报交流

搭配

课件出示5:“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

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课件出示6: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

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醉倒了”体会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2.指名读。

3.豆腐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大家是不是很想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7:图片

1.瞧,这就是课文中列举的与豆腐有关的菜肴,你能用书上积累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介绍吗?

看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你想做什么?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8: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

1.理解: 结合看图的感受理解“百尝不厌”。

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 百()不厌 百()不厌„„

再出示:百尝不厌 百听不厌 百看不厌 百穿不厌 百玩不厌 百吃不厌

3.齐读

4.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9“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虽然善变,但本体不变,一方面突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的“善变”的特点,一方面保持着傲然的本体的特点。

2.同学们,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菜肴外,生活中你还吃过、看过哪些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哇?

3.齐读:通过大家的汇报我想此时我们也会说:“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所以作者会慨叹:

课件出示10: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课件出示11:第二自然段

1.细观察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这段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体会: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这是总分构段方式。

2.小结段落写法特点:同学们这种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不但使表达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3.仿写片段:你能仿照这段的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食物吗?(胡萝卜、鸡蛋、肉等)

师过度:同学们通过对豆腐与各种食材易于搭配的特点,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你还从哪些方面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 营养

课件出示12: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养”。

1.体会:中心句,先用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接着从豆腐含有植物性脂肪、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三方面具体写出了他的食用价值。

师:这段话也运用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而且引用谚语概括豆腐的特点,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指导读:齐读 3.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谚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几个吗?

课件示13:齐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历史

1.生体会

2.师:豆腐由汉的发明,宋的普及,清的发展,历经了2100年的历史,突出了豆腐的悠久历史。自然生发出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14: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烹调:

1.生体会:不平凡:理解“名传遐迩”“想方设法”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凡是、总是、仅”等词语体会百姓的技艺高超及豆腐的不平凡。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普通百姓体会到豆腐是平民的。

2.一道普通的食材却叫四川人发挥到了极致,麻婆豆腐成为四川有名的一道菜,已是家喻户晓。

怎能不让人称赞呢?齐读:

课件示15: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文化

课件出示16:“豆腐在中国社会中,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生体会是平民的。这是对豆腐象征意义的揭示。

2.齐读。(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已然用他的朴素,演绎出中国独有的豆腐文化。)

3.这段中你还从哪些语句看出豆腐与我国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豆腐西施——美貌的贫家女。

豆腐官——廉洁的官。

豆腐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平易、朴素、宽厚的品格,像这样写的是豆腐,但却托豆腐言志,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以小见大,即以豆腐见中国文化。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这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深沉感人。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件示18:齐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四、拓展延伸,激发“颂”。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食物,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使我们想到中国。

课件19:(饺子、月饼、粽子等等。)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课上时间是有限,要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待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了。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计划吧。这节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延学单:(学生自己设计)

课件20

1.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读一读麻婆豆腐的传说。

3.仿照本文写一篇《××颂》。

4.动手做一做有关豆腐的菜肴。

板书设计:

豆腐颂 分

美 搭配 营养 历史 文化 烹调 平民 不平凡 赞美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