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30    阅读: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一)
2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案1(湘教版必修2)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课时 2课时 二 课标要求及分析 1.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课标分析:

(1)学生根据图4-1-1说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能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分类。

(2) 学生能通用已有知识,根据图4-1-2说明温室效应如何产生?根据图4-1-3说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根据图41-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及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3)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关系

(4)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这节内容是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2节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第一节,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是对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总结与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知识铺垫。

(2)内容分析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教材并没有像旧教材那样详细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再分析出现的环境问题,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介绍了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在介绍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时教材并没有采取空间的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既增加了说服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变阶段,在学习上存在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不会理性思维,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已具备了一些清晰的知识体系,知识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里面所说是学生的薄弱 环节,本节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面中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参与案例教学、与合作探究,参与图文转换与讨论研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形成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本图4-1-1 展观了人类面临的七种环境问题,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等形式,从某一地区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因此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1、教法:情境教学、案例导读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本地的环境问题案例,如大气污染与酸雨、河流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

课件以超链接形式制作,操作灵活。课件中提供了板书设计幻灯片以及课堂小结幻灯片,供师生共同填空完成,便于建立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课件后面还提供了课堂评价,有选择题、综合题两类,可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1、森林面积减少

1、酸雨

2、土地荒漠化 2、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3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3、城市垃圾成灾 4物种灭绝于生 、破坏 物多样性锐减 、5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6

二、全球气候变暖

教学后记:

1.本节课内容浅显易懂,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重点是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但没有提及治理措施。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了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让学生针对课件中的资料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后,及时填写表,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2. 本节课按照新课标应为1.5课时,但这样只用一课时就基本完成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后做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深化理解。在辅导时发现同学们对“成因”掌握的还很不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所以在本章学习结束后,扭过头来复习时又用了0.5课时,向纵深拓展。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二)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湘教版必修2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所需课时 1课时 二 课标要求及分析 1. 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课表分析:

(1)学生根据图4-1-1说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能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分类。

(2) 学生能通用已有知识,根据图4-1-2说明温室效应如何产生?根据图4-1-3说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根据图41-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及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3)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关系

(4)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这节内容是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2节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第一节,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是对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总结与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知识铺垫。 (2)内容分析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教材并没有像旧教材那样详细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再分析出现的环境问题,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介绍了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在介绍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时教材并没有采取空间的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既增加了说服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变阶段,在学习上存在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不会理性思维,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已具备了一些清晰的知识体系,知识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里面所说是学生的薄弱 环节,本节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面中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参与案例教学、与合作探究,参与图文转换与讨论研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形成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权拉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本图4-1-1 展观了人类面临的七种环境问题,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等形式,从某一地区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因此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1、教法:情境教学、案例导读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本地的环境问题案例,如大气污染与酸雨、河流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

课件以超链接形式制作,操作灵活。课件中提供了板书设计幻灯片以及课堂小结幻灯片,供师生共同填空完成,便于建立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课件后面还提供了课堂评价,有选择题、综合题两类,可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1、森林面积减少 、土地荒漠化 23 、水土流失 4、物种灭绝于生 物多样性锐减 5全球气候变暖 、

6、臭氧层破坏

二、全球气候变暖

1、酸雨

2、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3、灾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三)
教案: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补充材料等。

教学过程

展示环境问题图片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直观的认识。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1.什么是环境问题?阅读教材第一、二段 自主学习思考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类型?

读书讨论回答根据性质可把环境问题划分为哪些类型:讨论如何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对环境问题进行划分。

3、请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环境问题? 

学生回答儿时嬉戏的小河现在已面目全非、童年时期在山野多见的小动物现在大多绝迹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资源的枯竭:

(1)阅读教材中“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材料

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2)展示土壤盐渍化和乱砍乱伐图片

请学生分析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毁林开荒 乱砍乱伐等 采矿 不当的灌溉 建筑用地

2、环境的破坏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让许多动物无家可归甚至灭绝 请学生阅读教材 “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

参照 “全球物种数目分类”图表和“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图表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讨论人类应该从渡渡鸟的灭绝中吸取哪些教训?

3、(1).读图4-6讨论造纸厂在哪些生产环节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2).读教材图4-7、图4-8和材料

分析讨论当地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形式烟尘、汽车尾气等和程度严重、一般、轻度如何

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

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应如何治理当地的大气污染。

(3)读图4-9、图4-10讨论土壤污染都有哪些类型 应该如何治理 探究性活动

(4)阅读书中材料“镉米事件”说说土壤污染会对农作物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联系我国当下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讨论有哪些与环境问题有关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可以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教法 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学法

观察法、理论联系实际、列表总结

板书

一、 1.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

二、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时间安排 复习5分钟

讲授新课20分钟

练习、回答问题10分钟 拓展训练10分钟 总结3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四)
湘教版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教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课标要求

1.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活动建议:联系实际,撰写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守则;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2.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四、教法、学法与教具

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讨论法、阅读法

3.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剪报等

五、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

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深圳的环境问题案例,如深圳的大气污染与酸雨、深圳河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及时填写事先发下的纲要信号表格。

课件以超链接形式制作,操作灵活。课件中提供了板书设计幻灯片以及课堂小结幻灯片,供师生共同填空完成,便于建立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课件后面还提供了课堂反馈,有选择题、综合题两类,可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当时的秘书长加利先生为什么提议全体代表为地球不幸与悲哀静默2分钟?我们先看一幅漫画。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

展示:漫画―最后的晚餐,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讨论:

什么是餐桌上的晚餐?谁在分享晚餐?这幅漫画的主题是什么?

(地球成为被各种污染吞下的晚餐,地球被污染破坏。)

展示:一组环境问题的图片及沙漠化视频。

照片中属于哪一类环境问题?当地主要面临哪些问题?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学生的注意,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过渡: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全球的范围,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板书 一、 全球气候变暖

展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温室效应动画、全球变暖的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

(1) 全球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什么关系?

(2) 温室效应的原理是什么?

( 3 )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全球变暖,人类活动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4)全球变暖有什么危害? 怎样治理?

(课件中的提供的温室效应动画和全球变暖视频,设置了问题,供学生探究分析;提供了全球变暖相关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培养读图能力。)

展示:全球变暖的纲要信号的空白图表

(图表中要求学生填出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教材中不要求学生知道治理措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我有意设置了这一项目。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变暖的成因上去寻求解决之道。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示:全球变暖的危害图片,如水灾、干旱、海平面上升等,拓展视野 过渡:人类面临的另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板书 二、 臭氧层破坏

展示:臭氧层破坏的图片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纲要信号图表中的项目:

(1) 臭氧层破坏会产生什么危害?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案例探究:展示南美洲南部地区人们皮肤发病率上升快,一些动物也变盲的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分析,巩固知识,关心社会热点。

过渡:你有没有近距离闻过汽车尾气,闻过后你有什么感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大气污染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

板书 三、 大气污染与酸雨

展示 大气污染图片及资料(伦敦烟雾事件与洛杉矶烟雾事件的成因及死亡人数) 问题:大气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大气污染有什么危害?怎样治理?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成因。

(通过两大污染事件的详细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的严重危害,拓宽视野,同时为后面分析深圳的汽车尾气污染打下铺垫。)

展示 酸雨危害的视频及雨中垂钓漫画,展示世界及我国主要酸雨区的分布。

(1)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2) 世界主要的酸雨区分面在哪?我国的重酸雨主要分布在

哪?

引导学生讨论酸雨的成因、危害与分布,进而探究其成因及解决措施,完成纲要信号图表。

案例探究一:深圳的酸雨

提问:深圳有没有酸雨?

展示:新闻剪报-深圳一年中降水80%是酸雨(晶报)(紧密联系时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归纳深圳酸雨污染增加迅速,酸性越来越强,已经达到重酸雨污染的标准。

发散思维培养:《晶报》的报道中说“但目前深圳酸雨属弱酸性,对人体影响不大”,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你同意记者的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不盲从的求实精神,展开讨论、辨论) 小结:与学生一起回忆、完成本课的知识网络。【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

课堂反馈

展示 选择题

展示 案例探究――我为深圳的环保献计献策

案例二:深圳的灰霾天越来越多

展示 帝王大厦在霾中照片,及资料—深圳的灰霾天越来越多

提问:

(1) 这种天气叫什么?对你的情绪有什么影响?越来越多的原因是什么? (霾;使人心情压抑;因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增加,大气污染加重。)

(2)解决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治理工业废气、减少尾气排放、控制轿车增长,发展公共交通等。) 案例三:深圳河在哭泣

提问:

(1)现在深圳市区的河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市区内河流附近的居民不敢

开窗且房价下跌?

(黑色,河流污染严重,黑臭)

(2)河流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解决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大量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入河道;截污工程,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建节水型社会,减少耗水高污染工业等。)

(属于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教师及时评价。) 结束语:学过这一课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保护环境,举手之劳。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阅读材料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五)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版必修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媒体与教具]

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

材料一: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惩的博帕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抻,进入20世纪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蒉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点拨】上述材料说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引起当代人的深思,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最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板书】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1)什么是环境问题?(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板书】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湘教版】

【学生自主探究后回答】(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2)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过渡】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课件展示】

【学生自主探究后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讨论后回答】有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的划分方法。

【活动】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点拨】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

域属地理空间。

【过渡】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书】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

提问:(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2)分析“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这部分资料,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点拨】①从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角度来看待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②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角度来讨论人均资源拥有量。③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讨论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对矿产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讨论】读教材图4-5、图4-6,讨论如下问题:(1)什么是环境污染?(2)有哪些类型的环境污染?(3)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根据课本文字回答)

【读图思考】读教材图4-6,讨论该企业在哪些环节会产生污染物质,对当地环境又会产生哪些破坏性的影响?

【点拨】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对水有污染。

【承转】以上我们讨论了造纸厂对水体的污染,下面继续阅读P92活动,了解煤燃烧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阅读思考】结合教材图4-7,图4-8及阅读材料,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形式(烟尘、汽车尾气等)和程度(严重、一般、轻度)如何?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应如何治理当地的大气污染。

【学生讨论后回答】(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物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酸雨等。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

达标排放;④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等。

【课件展示】图表“全球物种数目分类”

类别 所有物种 濒危物种

哺乳类 4 629 1 096

鸟类 9 672 1 107

爬行类 6 900 253

两栖类 4 522 124

淡水鱼类 25 000 734

高等植物 270 000 25 971

总计 320 723 29 285

提问:上表说明面临哪种环境问题?

【探究后回答】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点拨】“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栖息地的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的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活动】阅读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

(小组发言,展示小组绘图)。

【活动探究】除以上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外,对土壤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3,完成活动要求。

(1)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2)讨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点拨】(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有: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土壤能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2)土壤污染可使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将危及身体健康。治理土壤污染可采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净化灌溉水源、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等措施。

【课堂小节】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

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板书设计】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