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30    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 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 1 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 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 哪些涂成蓝色, 哪些涂成紫色, 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 2 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作业设计: 1 板书设计: 不同点: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认识平面图形 共同点: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即封闭的) 三个角 对边相等 4 边相等 没有角 有三条边 平面的 不断开的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 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 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

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 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 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 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 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 四条边, 先来看看长方形, 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 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 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 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 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2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 3 页的“做一做” 。 2.第 6 页的第 4 题。 3.第 6 页的第 5 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 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拼一拼 对边相等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 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 结论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 结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 7 页练习一第 6 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 7 页练习一第 7 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 6 页练习一第 4 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 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

知 第 7 页练习一第 8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3 第一课时 十几减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十( )=12 9 十( )=13 9 十( )=14 9 十( )=15 9 十( )=16 9 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 P10 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 15 个气球,买了 9 个,还有几个?) (2) 想一想, 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 教师板书: 15—9 (3)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 15 减 9 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 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 加 6 得 15,15 减 9 等于 65 (2)15 可以分成 9 和 6,15 减 9 等于 6; (3)10 减 9 等于 1,l 加 5 等于 6; (4)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等于 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 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 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 9 加几得 15,15 减 9 得 6)同时板书得数“6” 。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 14 个圈,有 9 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 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 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1 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 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3 题。 4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l.完成教科书 P11 练习二第 1、2 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十几减 9 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 9 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 9 的口算方法,提高计 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4 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3 题。 教师将 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 9 的卡片在黑 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 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 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6 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8 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作业设计 1.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5 题。 5 2.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十几减 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十( )=16 8 十( )=13 9 十( )=15 8 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 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 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 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 8 个红圆片,再摆出 5 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 个红圆片,5 个黄圆片,一共有 13 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 7 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 =5 或 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 P13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 P15 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6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十几减 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

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十( )=12 8 十( )=13 5 十( )=11 7 十( )=14 9 十( )=16 6 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 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 条)(移动画面, 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 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 13 条金鱼,6 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 P14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 2 题。 3、完成 P14 页“做一做”的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十几减 8、7、6 练习课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 8、7、6 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 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 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 Pl5 第 4 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 P16 页的第 7 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 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 P16 页的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 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 P16 页的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 P16 页的第 6 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 一套写上 14—8、 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 等算式 卡片;一套写上 5、6、7、8 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 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 、 “13 —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 “5 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 5 卡 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 “对、 对、对。 ”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十几减 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三)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生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NO.1 上下、前后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一年级

授课教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

课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与

能力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过程与

方法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教学

准备

教师

挂图、小动物贴图

学生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含预期目标)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5分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新授

15分

1. 上、下

⑴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

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⑵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⑶联系实际,会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集体游戏

15分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在黑板上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动物头像添上鼻子,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

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全课小结

5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上下、前后

反【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

开学第一课,学生情绪浮躁,组织课堂纪律教花时间,在学习上下前后的时候,学生对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还是有的迷糊,比如说:谁在谁的后面知道,换个问法;谁的后面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很难回答,问他,他的后面是谁?就比较容易回答,所以,教学时尽量以学生为中心,观察位置比较好!

"生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NO.2 左 、右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一年级

授课教师

课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与

能力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过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含预期目标)

感知自身的左右

5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表格式(五)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第 1 页 共 78 页

第 2 页 共 78 页

第 3 页 共 78 页

第 4 页 共 78 页

第 5 页 共 78 页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