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高中历史宋代理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高中历史宋代理学(一)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三 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及其主

要思想观点;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主张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

寓言和成语故事来理解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以增强学生对古人道德情操的感性认识。通过

设置情景,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先代哲人睿智的

哲理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

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感受理学家们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

点。难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谈话法和讨论法

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宋明时期理学的

主要观点和人生主张。

教师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理学抽象

的概念和深奥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利用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来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江南春绝句》和泰山红门宫图片。

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设问:这种情景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概括: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儒家学说互相吸收、融合,从东晋到隋唐时期,形

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儒学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佛教、道教的教义和儒家

传统伦理思想之间的冲突促使一些儒家学者提出结束三教并行,重新确立儒家在思想界的统

治地位的要求。可以简单地说,理学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先秦儒学的回复与创新。所以理

学又被成为新儒学。

一、寻孔颜乐处:理学的发端

教师简单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及教导“二程”时强调追寻“孔颜之乐”的历史典故。

设问:这反映了周敦颐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和追求?

概括:在周敦颐看来,颜回之乐并不是贫贱本身可乐,而是颜回达到了一种超越利害

得失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带给他一种快乐。周敦颐之后,“寻孔颜乐处”成了宋明理学一

个内在的主题。

过渡:周敦颐提出的这个命题对二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接促使二程对人生和宇宙

问题的思考。

二、二程悟理:理学的建立

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 ——《二

程遗书》

设问:程颢指出了的这里的“理”指的是什么呢?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的物理、道

理是否有相通之处?

概括:理学中所说的“理”,其中两个最主要的意义是指事物的规律和道德的原则,在

人身上则体现为人性。在理学家看来,理虽然可以主要分析为这样几种不同的意义,但在本

质上是统一的,即道德原则实质上是宇宙法则在人类社会的特殊表现形式而已。

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提出了理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性即理”,“性”

就是指人的本性。程颢是用“理”来规定、界定天的概念,天是最高的本体。程颐则用“理”

来规定、来解释人的本性。

过渡:在修养方法上,程颐强调通过格物得到具体事物之理。这个思想对程颐之后的另

外一位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

教师简单介绍朱熹的生平。

学生问:“昨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如何?”

朱熹答:“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

天地„„”

学生问:“理在先,气在后?”

朱熹答:“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

学生问:“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朱熹答:“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

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塔处„„” —

—朱熹《朱子语类》

设问:朱熹是如何来看待“理”与“气”的?

概括:朱熹认为“理”先于“气”,“气”依“理”而存在。“理”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

根据,也是事物的价值标准。那么怎么样来认识这个“理”呢?朱熹发挥了《大学》中的“格

物致知”的思想,并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朱熹认为“格物”的途径很多,内容非常地广泛,

我们可以来看朱熹的一首诗: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问:请同学们站在理学的角度上,再读这首诗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概括: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在这首诗里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其一生都在追求“格

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岂不是天理?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

“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

设问:这里反映出朱熹在治国问题上有着怎样的主张?

概括:朱熹主张应该“正君心”,有点类似于孔孟所说的“仁”。在这个基础上,朱熹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因此,他也关心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希望从基层入手,改变家

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朱熹《童蒙须知》

设问:看到这些行为规范,同学们有何感想?

概括:按照朱熹的逻辑,如果连日常生活细节中的良好习惯都难以养成,那么就谈不

上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更不用说治国平天下了。也就是说做大事业必须要从小事做起。

过渡:在朱熹的同时,已经出现了和朱熹思想相抗衡的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思想。

甚至他们还发生了一场专门的学术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

四、发明本心:理学的发展

教师介绍“鹅湖之会”的相关情况。

设问:结合这个故事,谈谈陆九渊的主要思想主张?

师生共同探讨指出指出:陆九渊主要以“发明本心”为学说宗旨。“本心”即心中本有

的道德意识。他认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是“理”,心中本来具有的道德意识也是“理”,因此“心

【高中历史宋代理学】

即理”。他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过渡:陆九渊的理论知识勾勒了“心学”的一个轮廓,要进一步了解心学,不得不提到

另外一位重要人物,这个人的经历非常传奇,他就是王阳明。

教师讲述王阳明“格竹子”和“龙场悟道”的历史故事。

设问:“良知”指的是什么呢?

教师补充讲述王阳明弟子捉小偷的故事。

设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概括:每个人都有良知,这良知便是人的本心。人凭着良知,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

错的。人人按本性做,都是圣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良知”是“知”,推致“良知”的

行为是“行”,“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阶段小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宋明理学是在儒学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重新振兴本土文化的一次积极

的尝试,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

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

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从理学的发展史中我们发现,从古代一直到现代,中国文化一直在和各种外来的文化因

素的互动场域里面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反而使儒家文化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进而重新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外来因素并不是儒家发展的障碍,恰恰可能为儒

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一些营养、契机,给儒家认识自己提供更好的参照。

问题探讨:在19世纪后期以来,我们面临着新的现代化社会变迁的时代,遇到了更广

泛的世界文明的环境,同样也遇到了社会价值的重建的课题,重新审视宋明理学的产生、建

立和发展,可以为我们今天提供哪些思想文化上的启发呢?

概括: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和历史使命感。

课堂结束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板书设计: 宋明理学

孔颜乐处:理学的发端

二程悟理:理学的建立

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

发明本心:理学的发展

作业布置:

1. 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

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研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

2.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推进了理学的发展。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 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 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 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高中历史宋代理学】

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宋代理学(二)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 宋明理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第一课时【高中历史宋代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理学与心学的历史地位并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

1.西汉:汉武帝以后,_______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兴儒学。

【合作探究1】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

【合作探究2】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

【高中历史宋代理学】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

【高中历史宋代理学】

2.主要思想:

(1)程颢、程颐认为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 ”。

3.方法论:

(1)“二程”提出“ ”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则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______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合作探究3】“理学”为什么在宋代兴起(当时具备哪些社会条件)?

1

★知识点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时期理学家,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_____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认为明中期以后社会动乱的原因是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学派也被称为“__________”。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评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延深】

1、什么是“理学”?

要点提示:“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其中“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2、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同:①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②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③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①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 2

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

②认识“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3、和之前的儒学比较,宋明理学有哪些新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高中历史宋代理学】

(3)吸收了更多的佛、道思想,进一步佛学化。

5、我们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规范的社会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3)程朱的道德理论,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应当批判;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4)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糟粕、继承精华、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随堂演练】

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2.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3

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4.2003年12月l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 ( )

A.否定了传统儒学 B.创立了心学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D.说明了理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孔子 材料二 (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古今适用的道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 ——《二程遗书》卷十五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朱熹 材料四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孔子有哪些主张(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有关世界的本原和贯通明理途径的观点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四存在怎样的矛盾?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

4

【合作探究1】要点提示:统治阶级的支持是根本原因;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人民苦难,欲寻求寄托和安慰;佛教本身的欺骗性。

【合作探究2】要点提示: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如理论上的缺陷)

BCBD

(1)主张:仁,礼和中庸。(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贯通明理。(4)矛盾:前者主张尊孔,后者主张反孔;时代不同,儒家思想的作用不同,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

第二课时 CCBDDCCBBBCD

信息一:贞节观念日益强化,明清时期达到极致。(2分)

说明:南宋以后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等因素使明清时期对女性的束缚达到极致。(4分)

信息二:女性的社会角色日益淡化,从双重(社会与家庭)角色向单纯家庭角色转变。(2分) 说明: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忠勇、贤明类的比例减少(妇女承担的社会责任减少);孝道、仁义类比例渐增(孝道、仁义类体现了对家庭伦理和家庭责任的重视);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 5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