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课时教案

孝昌县王店中学 李润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明确食物链的书写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

(2)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重难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包括了哪些?

(二)、故事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

螳螂捕蝉的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

在这个例子中,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

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 (板书:蝉 → 螳螂 → 黄雀)

那蝉吃什么呢?

(完善板书:树汁→ 蝉 → 螳螂 → 黄雀)

提问: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

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三)、师生一起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

1、回顾农田生态系统,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些关系可以用什么来形象地描述?

2、(小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吃与被

吃的食物关系。

提问:(1)什么叫食物链?

强调:(2)连接方式:箭头的指向。

3、应用所学知识,连接食物链。

请同学们将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表示出来,并观察在生

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否是孤立的?

4、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它们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引导学生

观察并比较所画的食物网。

5、小结: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6、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的小资料,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

(四)、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它

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他生物影响有多大

呢?

我们以这条食物链(粮食→老鼠→蛇)为例,老鼠吃的不仅是草籽,还吃

粮食。曾经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这

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所带来什么后果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你怎样理解“生产者”的生物学涵义,人属于生产者吗?

2、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

田鼠的数量会如何变化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

剧下降

3、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

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梳理知识。

这节课学习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要求同学们能够熟记它们的概念,能够连接食物链和食物网。知道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基础,反映了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联系。

板书设计

1、食物链和食物网:

(1)树→ 蝉 → 螳螂 → 黄雀

(2)水稻→稻螟虫→青蛙→ 蛇

(3)水稻→稻螟虫→麻雀

(4)水稻→麻雀

(5)水稻→老鼠→蛇

2.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粮食→老鼠→蛇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 误区类型 细菌都是分 解者 特例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 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 费者 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 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 产者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3、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判断技巧

(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两者中 有“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 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若问 D、A、B 具体是什么生物,则 D 主要为绿色植物,A 为动物,B 为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 D 和 A。 二、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 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 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 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 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 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 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特殊情况: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 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

特别提醒: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 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图解 2、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20%。 3、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 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10%~20%。 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 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 的多级利用。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 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 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 (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2、与物质循环有关的两点提示 ①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②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 典型例题剖析 1、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 3 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 4 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图中共含有 4 条食物链。鹰在这 4 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 养级,即鹰共处于 3 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 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 若兔大量减少,鹰可以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 物,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 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 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 生物的能量,D、E、F 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 H、I 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 分别表示流入分解 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 A=D,B=E,C=F B.K 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E/D 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三)
第2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本节共需3课时),第二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节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2、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教学难点: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

二、说学法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在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盲点,孩子们都很活泼,感性认识能力强,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加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观察法、提炼总结法等,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

三、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化和发展而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着力于构建具有知识性、创造性、体验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 知识迁移

复习: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为什么?

2、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成分具有什么功能?

构成生态系统需2个因素,既生物和环境,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科学称为生态学,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林德曼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二)、创设情境 朗诵导入

学生朗诵林德曼描述的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通过朗诵激发学习兴趣,适时提问:1、此场景包含了几种生物?生产者是?消费者是?(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

2、各种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三)、观察思考 探求新知

(通过4个观察思考和:4个互动使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样设计活动,符合认知规律。)

1、预习课本P74-76,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 写学案P21填空题

(2) 观察思考3: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图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中生存的部分植物和动物。仔细观察此图,讨论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几个问题。

①、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②、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

③、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2、无论是捕食还是竞争关系,都是因食物而发生的关系,这就构成了食物链

(1)记忆食物链的概念

(2)观察思考B:以上图中的草、鼠、蛇、鹰为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食物链的写作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二是箭头方向;三是食物链的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由各组推荐的代表回答,最后老师汇总出食物链的写作特点。)

食物链写作特点:

①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它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消费者。 ②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后。

③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没有分解者。

知道食物链的写作特点后,介绍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3、互动一:写出林德曼场景中的食物链

(1)此食物链包括几个环节?介绍营养级

(2)捕杀鹰后,蛇的数量如何变化?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如果在食物链中加上人的话,处于第几营养级?数量如何?

联系实际:人类居于最顶端,数量理应最少,现实中全球约70亿人口,说明什么问题?超出地球的承载能力,这也就是我国为何一直控制人口数量的原因。

(4)某一生物所居营养级是否固定?为什么?

4、观察思考C: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你最多能找到几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有联系吗?

以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食物网的概念和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对食物链有深刻的认识后再学习食物网,水道渠成。)

互动2:我来露一手:根据文字描述绘制食物网,加深对食物网的认识。

互动3:曾有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蛇,对几种生物有影响?会带来什么后果?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食物链的概念以及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食物链与食物网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2)三个概念在被运用解答新的问题情景时,容易出现混淆,应在对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营养级分析时加以区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第2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节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了解这种结构具有什么主要功能。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每一部分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

(1)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1.首先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区分,突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课题。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即营养结构)。

2.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首先结合教材中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最后以板书的形式总结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如下)。

3.对于生物成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三大功能类群在生态系统的地位。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因为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进行初级生产,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解者在生态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大约90%的陆地初级生产量都需分解者的分解功能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再吸收;消费者则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对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由此引出食物链的概念,阐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

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一方面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并列举出最长及最短的食物链,由此来强化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

对于营养级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每一条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可作为一个营养级。然后以一条食物链为例,分析该食物链上各个环节的生物属于哪一营养级;再引入食物网(同上)中判断某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生物(如杂食、肉食动物)可以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别;同时指出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为后面生态系统功能的教学打下一个伏笔。

5.最后总结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教学结束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反馈测试,反馈的方式和题目略。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教学,应首先强调说明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样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总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分析太阳能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以及能量进入生态系统后的传递、消耗的大致过程怎么样?由此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况,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能量流动过程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观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来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即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后开始的(起点);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渠道),最后以呼吸热形式逸散。这是能量流动的总的过程。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的能量输入、利用、输出作出观察分析。即消费者通过取食(生产者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通过呼吸消耗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呼吸热形式逸散),贮存于生物体内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取食获得,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还是以呼吸热的形式逸散,只不过是分解者的呼吸热形式)。这样就从每一个营养级的“点”上,来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在能量流动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产者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作用,即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由此突出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能量流动特点的教学,可以在前面对能量流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独立分析。从传递过程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和终点(呼吸热);从传递方向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由于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关系不能逆转,以呼吸热形式选散的能量也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固定,所以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传递数量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本身生命

活动要消耗能量,生物遗体、遗物内含能量等,所以只有一部分能量沿着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从传递效率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各个营养级流动能量的损失(原因由学生自己分析),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能量金字塔的教学,可以从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引出。即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呈单方向流动的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大致降低一个数量级,营养级别越高,能量传递比例则越低,这是各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共同规律。这种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可以用一种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能量金字塔。然后具体指出能量金字塔是用各个营养级能量数值绘制成的。再用“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的图解具体说明能量金字塔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人类自身服务,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通过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的方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实例或教师自己列举实例具体说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教学,首先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教学

碳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碳循环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碳循环的教学应加强直观性,可以利用教材上“碳的循环”图解来进行,即引导学生观察“碳的循环”图解,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首先让学生分析碳在生物圈中的存在部位和存在形式,注意引导学生从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两个部位找出碳的存在形式。

然后让学生分析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要求答出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此外还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或化石燃料的燃烧。

之后让学生分析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运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生产者、消费者到分解者,应让学生分析出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运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最后教师可以以黑板板图的形式画出碳循环的图解。

四、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内容的严谨性。本节教学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很多,如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等,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严密,而且要注意概念讲解和分析时的准确、科学,使得学生有明确、正确的理解。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放开视野,从整体上把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尤其注意把“人自身”引入生态系统,不但为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奠定基础,也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奠定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才有活力,才能发展,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

3.注意本节课题教学的实践性,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环境,如校园、野外、公园等处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受到能力的培养和观点的教育。

五、小资料

食物链与食物网举例:

1.用“螳螂捕蝉,换雀在后” 说明食物关系,在树木、才蝉、螳螂、黄雀的关系中,黄雀与树木没有直接的食物关系,但是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以蝉为食,都与叔发生了一定的联系。

六、课堂练习

1、下图是南极食物网的简图,看图填写有关问题。

虎鲸

须鲸 海豹

企鹅

大鱼

磷虾 小鱼

浮游植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五)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内容及课标考点要求】

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①生态系统的成分;②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区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营养结构】

4、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温度、水等) ②生产者 ③消费者 ④分解者

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6、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

7、生产者总是处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可以变化的;

【注意区别:消费者和营养级】

8、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

9、生态系统的功能:①物质循环②能量流动③信息传递 10、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①反复出现、循环流动②具有全球性

11、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注:物质循环指的是元素不是化合物)

12、信息传递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②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4、能量多极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

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①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 ②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16、第n级营养级→第n+1级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第n+1级的同化量)÷第n级同化量×100%。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1

生态系统的成分易混、易错点归纳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1)举例: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 (2)食物链、食物网的综合分析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②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一种生物不是固定于一种食物链上。

④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实现的途径。

质循环的渠道。】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整体)过程

2

(2)能量流动(具体)过程(以初级消费者为例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

【注: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

(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来源

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堂实录】

即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

能量。

3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①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

作用完成的。

②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生产者、消费者的细胞呼吸

化学燃料的燃烧【特别提醒:物质循环图解辨析】

4

④温室效应

成因: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⑤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a、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b、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c、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①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

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a、生态活动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注:信息传递不像物质循环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动那样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向输入的信息反馈。】 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①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②种类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四、例题解析

【例1】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

5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