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26猫,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26猫,教案(一)
第26课猫教案

二六 猫(二课时)

【学习目标】(出示课件第5张)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出示课件第6-7张)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出示课件第8张)

1.给加点字注音

污涩( ) 怂恿( ) 蜷伏( ) ......

惩戒( ) 怅然( ) 诅骂( ) ...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出示课件第9-11张)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的亡失或屈死,“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品读课文:(出示课件第12-18张)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第一只猫: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第二只猫: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

(3)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1)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2)我很愤怒,叫到:“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3.联系全文来谈谈:

(1)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四、体味与反思:(出示课件第19张)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又将怎样想?怎样做?

二六 猫(二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品读,品味作者朴实深邃背后的情感。

2.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可贵精神。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三只猫各有怎样的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如何,各有怎样的结局,“我”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二、精读探究——“芙蓉鸟事件”(体会情感,把握中心)(出示课件第20-23张)

(一)案发现场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五)案件真凶:

(六)案件定性:

(七)案件反思:

三、拓展迁移:(出示课件第24张)

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四、情感提升(出示课件第26-37张)

观看课件上的图片,认真思考对生活中的“可怜猫”你该说些什么呢?

【总结反思】

26猫,教案(二)
七下26《猫》教案设计

26《猫》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26猫,教案】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掌握有关文学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生为主,进行启发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采用朗读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

解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0分钟)

【26猫,教案】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5分钟)(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0分钟)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0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26猫,教案】

26《猫》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掌握有关文学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生为主,进行启发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采用朗读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

解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5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5分钟)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 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26猫,教案】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

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26猫,教案】

3.学生齐读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quo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0分钟)

1. 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目标2)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完成本课小练习的部分习题。(5分钟)

六、课堂小结:(3分钟)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2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必做)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必做) 3、写一篇读后感(选做)

教后反思:

26猫,教案(三)
26 猫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指出三次养猫的具体情况;

2、找出生动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具体探究芙蓉鸟被害案件;

3、写出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同情并关注弱小动物。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指出三次养猫的具体情况;

2、找出生动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具体探究芙蓉鸟被害案件;

3、写出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同情并关注弱小动物。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猫图片欣赏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呈现)

三、检查预习:(幻灯片呈现)

相称( ) 郁( )闷 污涩

( ) 蜷( )伏

怂恿( ) 婢女( ) 惩戒

( ) 怅然( )

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

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而三只猫各有什么不同?(幻灯片呈现)

五、研讨交流:(细节描写)

(1)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

读--------------(找原文句子),我看到了一只-------------猫。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六、质疑探究:芙蓉鸟被害案件(幻灯片呈现)

案发现场情况: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2、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很久犯罪嫌疑人:丑猫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2、案发后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

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思考:假如你就是那只猫,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 (写几句话,注意: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案件反思:

1、案件的真相是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酸辛—快乐、愤恨—难过、悔恨)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七、情感揣摩: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 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 我家 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 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愤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

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八、主题理解:(学习小结)

对于本文,我想说„„

九、拓展延伸:

你是否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呢?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十、布置课外作业:

写一篇关于猫或其它动物的短文。

26猫,教案(四)
26《猫》教案

26、《猫》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体裁;

2、听读课文,认准字音,积累词语,把握文章结构;

3、自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感知文意。

二、自主学习

了解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福建长乐县人。现代 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 污涩 sâ 红绫 líng 惩戒 chãng 捉捕 bǔ 消耗 hào 一缕 lǚ ......怅然 chàng 似乎 sì 怂恿 sǒngyǒng 蜷伏 quán 叮嘱 zhǔ 挣扎 zhēng zhá ........诅骂 zǔ 编译所 yì 妄下断语 wàng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本文体裁:散文

(2)主要情节:写自己一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4)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一2):记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活泼的习性,最终病死。) 第二部分( 3—14):记叙了第二只猫的故事(母亲带回来的黄色的猫,过于活泼,终被一个过路人捉去。) 第三部分(15—34):记叙了第三只猫的故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自己来的,毛色难看,忧郁不活泼,终含冤而死。)

3、自主学习,完成下面问题(完成表格)

(1)作者一共养了三只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的各自的来历、外貌、性情及“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

三、当堂训练

1、 阅读文章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从“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神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刚来时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

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根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这只猫的结局怎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情感。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咒骂”。 (4)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课文重点与写作手法;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还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

用了对比、铺垫的手法。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

2、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为什么比前两只猫的亡失 “更难过得多”而至追悔莫及?

“我”主管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使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惨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是“我” 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

3、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应该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后再作结论,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要学会宽容,要有仁爱之心……

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第二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更令人喜爱。假如此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源于对这只猫的偏爱,“我”可能不会认为是这只可爱的猫咬死的,即使真是这只猫咬死的,“我”大概也不会责罚它(而是把责任归咎于张婶不小心 )。这说明了人的主观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3、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三、当堂训练

(一)、阅读第三只猫的部分,回答:

1、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2、“我”一家人都不大喜欢那只花白毛色的猫,原因是什么?

【26猫,教案】

那只花白猫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 因为这只猫喜欢“凝望鸟笼”

4、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5、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6、“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似乎”一词不能删。因为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二)、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三)、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四)、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

开门见山,总括全文(下文的三次养猫及其不同的结局均与这句话相呼应),照应结尾,奠定基调。 (五)、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 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六)、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不能主观臆断而应根据事实来判定。

26猫,教案(五)
26 猫(教案)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意,品味作者朴实深邃的语言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及主题。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2.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

3.学习要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可贵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不同情感。 

感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蕴含的哲理。

学生:提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内容,并就自己感兴

趣的内容设问思考。

老师:搜集猫的相关图片,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两课时

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新课

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随他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成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有着爱猫的侠骨柔情。今天就让我们在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又有怎样的趣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领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呢?(板书课题、作者)

二、走进作者,资料助读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译着有《新月集》《飞鸟集》等。另有《郑振铎文集》。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学生解决字词障碍。

2.分配学生任务朗读课文,标记有关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以及我对猫的死亡或走失的态度,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分三组分别交流回答问题。

3.学生对文章初步感知后,请按照如下句式,完成下列句子。 以“我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猫,我看到了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猫。”这样的句式来品析课文。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依据。

学生思考交流后,出示示例:

(1)我读了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可爱的猫。文章的依据是: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2)我读了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活泼有趣的猫。文章的依据是: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好一会儿,方才寻到。”

(3)我读了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可怜的猫。文章的依据是: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4、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围绕猫发生的故事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理解填空。

得猫——养猫——( )——再( )——再( )——再( )——复( )——复( )——复( )——最后( )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明确,出示示例:

亡失——得猫——养猫——亡失——得猫——养猫——亡失——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进行预习和导学,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家三只不同的猫,大家思考一下,养猫是乐事,可作者为什么悲从中来?我们下一节课重点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写出一段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与大家共享。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一、温故知新,检查回馈

检查同学们的小练笔,分三组交流。

二、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1.学生朗读课文,标记抒情或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学生按句式说话:我读___________________(句段),我体味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教师范例:我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愉悦的心情。

学生朗读课文、评说“我”的情感,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指导朗读,突破重点? 

(1)我读“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一句,我体味到“我”为第一只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

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2)我读“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我体味到“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3)我读“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我体味到“我”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愤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对前两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